收藏 分享(赏)

论文-我国的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doc

上传人:春华秋实 文档编号:2787059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我国的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文-我国的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文-我国的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我国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措施的强化,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断增强,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逐渐得到改善,然而,野生动物伤人、袭击家畜、损毁农作物的事件频繁发生,由于现有法律法规的滞后,受害者往往无法得到相应的补偿。法律需要在保护野生动物和避免它们伤害人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建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在提倡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对因野生动物的侵袭而遭受损害者给予必要的补偿。关键词:野生动物;致害;补偿The Thesis of Compensation of Wild Animals Virulence GAO Chun yan(Law School of

2、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Yunnan 650224)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wild animals in our country, the consciousness of man protecting wild animals has increasingly been becoming stronger and the survival environment of wild animals

3、has been improving better, however, many bad things also frequently happened, such as wild animals hurting humans, attacking domestic animals and destroying crops. The virulence often can not obtain corresponding compensation because of the blankness of the exis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law sho

4、uld find a balance between protecting wild animals and avoiding wild animals injuring human, that is to say ,to establish compensation system of wild animals virulence.When we protect wild animals, we should give necessary compensation to the injury who is attacked by wild animals.Key words: wild an

5、imals; virulence; compensation近年来,随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措施的强化,人们保护野生动物意识的不断增强,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逐渐得到改善,然而,野生动物伤人、袭击家畜、损毁农作物的事件频繁发生。野生动物伤人、毁物事件从表面上来看是人和野生动物之间的矛盾,但是, “从本质上来说是人和野生动物在资源占用、空间享有等方面的利益冲突,是野生动物与人类对生存空间的争夺。 ”1由于人类的乱砍滥伐、修路架桥侵占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人类疯狂的捕杀便野生动物走到了灭绝的边缘,因此,保护野生动物是我们人类的责任;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也同样需要保护,法律需要在保护野生动物和

6、避免它们伤害人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即建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在提倡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必须对因野生动物的侵袭而遭受损害者给予必要的补偿,这是生态补偿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社会公正的体现。一、我国野生动物致害的现状美丽的西双版纳,是野生亚洲象的家园,随着野象数量的不断增加,野象损毁庄稼,伤害人畜事件时有发生。2003 年 7 月 10 日,西双版纳州大渡岗茶场关坪 5 队白忠祥到自家玉米地看玉米,结果遇到野象,被一头野象踩到胸部致死。2007 年 9 月 11 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一名割胶工被黑熊攻击,下巴和脖颈上的皮肉从嘴角一直撕到喉结处。“据西双版纳州林业局介绍,2005 年

7、全州累计有 578 个村寨的 12037 户的粮食、甘蔗、林木因遭到以野象为主的野生动物踩食而损毁,20 人遭野生动物袭击而伤亡,其中 3 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到 2174 万元。” 2“据云南省林业厅统计,2006 年,野生动物在全省范围内造成 5 人死亡、27 人受伤,4 千余头牲畜受到伤害,大量粮食和经济林木受损,因野生动物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失高达 2693 万元。” 3 2000 年 5 月 20日,一头羚牛窜至陕西洋县四郎乡刘建民家,刘建民之父被羚牛用犄角当场顶死,刘母被羚牛撞伤并被困在屋内。“据不完全统计,2000-2001 年,陕西发生羚牛伤人事件 11 起,造成 4 人死亡,1

8、1 人重伤。” 4“自 1995 年以来,陕西汉中市共发生野生动物伤人事件 23 起,死亡 5 人,重伤 12 人,造成财产损失达 20 多万元。近 10 年来,陕西秦岭地区共有 150 多人受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伤害,有 8 人死亡。” 5这些惨痛的事件说明,在我国保护野生动物和防止野生动物伤害这一矛盾日显突出,野生动物致害的主要原因是:其一,野生动物种群快速恢复和增长,食物缺乏。近年来政府对野生动物保护措施的加强,保护和爱护野生动物成为社会公众的自觉行为,使局部地区的野生动物数量不断上。野生动物数量的增加,使大自然为其提供的食物供给不足,为野生动物伤人毁物留下了隐患。其二,野生动物栖息

9、地环境恶化。由于人口的增长、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野生动物栖息地丧失或环境恶化,另一方面人类活动范围的延伸扩展,野生动物栖息地与人的生产、生活、活动区发生交叉的面积在不断扩大,一些野生动物在饥不择食或与人类狭路相逢时,野生动物在其攻击性本能的驱使下,便会向人类发起进攻,使人类遭受越来越多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因此,保护野生动.物必须建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弥补人们因保护野生动物而遭受的损害,以调动人们保护野生动物的积极性。二、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的含义学界一般认为,野生动物是指, “凡生存在天然自由状态下,或者来源于天然自由状态的、已经经过短期驯养的、还没有产生进化变异的各种动物。它又可以进一

10、步细分为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和处于天然状况的野生动物。 ”6本文中所谈的野生动物特指处于天然状况下的野生动物,关于人工饲养的野生动物的致害问题,受侵权行为法的调整,不适用本文中所谈的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野生动物保护补偿制度是指,由于野生动物的活动直接或间接的造成社会公众的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害,由政府对其进行补偿的一种法律制度。野生动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既是大自然赐于人类的一种自然资源,又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自然资源,野生动物具有经济价值,作为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野生动物具生态价值。因此,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从本质上来说,是国家对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的补偿。三、我国野生动物致害

11、补偿制度的法律现状关于野生动物致害的补偿,野生动物保护法只做了原则性的规定,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四条规定,“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造成农作物或者其他损失的,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补偿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制定。”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也没有对此做出进一步的细化规定,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第十条 规定,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应当采取防范措施。因保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受到损失的,可以向当地人民政府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补偿要求。经调查属实并确定需要补偿的,由当地人民政府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给予补偿。 ”这就使得现实

12、中补偿的义务主体模糊不清、补偿程序不明、补偿资金短缺等具体可操作性的措施缺乏,现实中受害人往往得不到相应救助。我国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存在的法律问题有,其一,法律规定缺乏可操作性。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野生动物伤人、毁物后,应.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但“当地政府”到底指的是省、市、县哪一级政府,却没有明确说明。其二,大多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没有依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授权,制订适合本地的补偿办法。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制定有具体补偿办法的,只有云南、吉林和陕西三省,致使我国大多数地区的补偿工作实际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其三,野生动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只是针对“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保护所造成的损

13、害补偿,而对于除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野生之外的其他野生动物致害的补偿问题,存在法律漏洞,这样既不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也不利于因野生动物致害的受者的利益维护。其四,各地基层政府经费紧张,对补偿工作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没有可依据的权威补偿办法,也使相关部门在处理野生动物伤害赔偿事件时无章可循,这导致了一些受害者及家属在野生动物伤人事件发生后,得不到及时的补偿。四、我国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的完善1.明确补偿的义务主体我国法律规定,野生动物资源的所有权归国家所有,国家享有此种物种的所有权能,因此,国家应当是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义务主体。但是,国家只是一个抽象的政治实体,其不能承担具体的补偿义务,一

14、般由作为国家利益代表的政府来对野生动物致害人进行补偿,政府就成为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义务主体。目前,我国法律规定野生动物致害后,应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偿,但是没有明确“当地政府”具体是指省、市、县中的哪一级政府,现实中容易出现互相推诿的现象,且我国的野生动物相对集中在比较偏僻、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政府财政困难,使受害人的损失得不到补偿。因此,完善我国的动物致害补偿制度必须明确具体的补偿主体,即明确不同级别的政府的具体补偿范围。一方面,以行政区划为依据,确定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分级分担机制,另一方面,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共同负责制,由国家和地方政府共同负担补偿金。2. 明确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标准对在符

15、合法律规定的生产、生活区内从事生产、生活活动,因遭到法律所保护的野生动物的侵害而造成人身伤害、致使放牧或者圈养的牲畜受到伤害、生产和生活设施遭受的直接损失,政府应当对受害者予以补偿。基于补偿的法律意义,对于野生动物致害的补偿范围应定位在直接损失。受害者不能因野生.动物的侵害,而从补偿中获益,这是补偿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补偿的标准应当确立直接经济损失原则。3. 明确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范围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范围是指,政府应当对野生动物造成的哪些损害予以补偿。笔者认为,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范围应当包括人身损害补偿和财产损害补偿。其一,对人身损害的补偿具体包括,医疗费、残疾补偿金、死亡补偿金及丧葬费

16、等。误工费不应当成为政府补偿的范围,但是法律可以规定,单位对因野生动物致害造成的误工,视为员工正常工作,享受正常工作待遇。其二,对因野生动物致害造成的财产损失,应当就直接财产损失给予补偿,对补偿间接财产损失,则不予补偿,否则容易引发道德危险。4. 确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条件法律应当明确野生动物致害补偿的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中受害人的无过错原则。 “一般情况下可以用“无人为过错”作为补偿条件,即无人为过错的,应当予以补偿;受害者有部分过错的,部分补偿;完全是受害者过错的,不予补偿。 ”7(2)野生动物的致害活动必须是在正常情况下,出于野生动物的本能而发生的,如果是由于

17、外力或是第三人的行为,使得动物产生致害活动,不适用野生动物致害补偿,损害由第三人负责。 (3)野生动物的致害活动带来了实际的损害后果,这样损害后果是已经发生的,而不是未来可能发生的。 5. 保证和扩大补偿资金的来源现实中,野生动物致害补偿进行的很不顺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补偿资金缺乏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坚实的资金保障是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得以落实的基础,因此,应当从法律的角度保证和扩大补偿资金的来源。其一,明确中央、省、市、县的补偿金分担比例,将野生动物致害所发生的补偿费用列入各级预算,将省、市、县的政府补偿费用纳入本级政府的财政支付计划,这样可以避免政府补偿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其二,设立

18、“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专项基金” ,以此来弥补政府补偿资金的不足,减轻地方政府的负担,保障补偿经费的充足。由于绝大多数作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等都位于经济比较落后、人民群众生活贫困的地区,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十分.有限,让当地政府来承担对野生动物致害受害者的补偿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设立野生动物致害补偿专项基金,资金主要来源于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国内外捐赠资金、国际资助、其它资金等,不但可以缓解当地政府的财政压力,在每年的补偿资金超出政府财政预算时,可通过该补偿基金给予补偿,而且可以通过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鼓励有爱心的社会团体、个人向基金捐款,拓宽补偿资金的来源渠道,广泛吸纳社会各项资金,为野生动物保护补偿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以此来提升社会各界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增强社会各界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关注,还可以使受害者的损失得到及时有效的补偿。参考文献:1周鸿升、唐景全等,我国重点野生保护动物肇事涉及的有关法律有经济补偿问题J,载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云南保护区频发动物伤人事件,http:/ 野生动物伤人谁来负责?http:/ 6马建章、贾竟波,野生动物管理学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0,19.7周建新、李雪岩等,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律若干问题研究J,载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