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1 页 共 6 页2015 年全国老龄政策理论研究报告“十三五”时期科技和信息化手段在老龄事业发展中的运用研究(*大学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同时,数字化与老龄化将是中国社会交叉进行的两大进程。随着新媒介对日常生活的嵌入,其日益影响到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功能性自理、生活质量、社会联接等方面。个体衰老影响了对新媒介的采纳,新媒介的发展对老年人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十三五”时期科技和信息化手
2、段在老龄事业发展中的运用研究。一、新媒体与积极老龄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目前已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的一部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开展使其充分介入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互联网进入了高速媒介时代,使得新媒体除了应用于了解新闻、传达信息之外,已经深入到娱乐、休闲等个人的日常生活空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根据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CNNIC,2015 年 1 月),截至2014 年 12 月,我国网民以 10-39 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合计达到 78.1% 。其中 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 31.5% 。5059 岁年龄群体占 5.5%,60 岁及以上
3、只占2.4%,与 2013 年底相比,50 岁及以上年龄段的网民比例有所增加。一方面,是网络接入环境日益普及、媒体宣传范围广泛,增加了中老年群体接触互联网的机会;另一方面,是人口的老龄化。两方面因素共同导致网民的年龄结构出现年长化趋势。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不应忽略庞大的老年群体接入新媒介的问题。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必将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如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是我国面临的又一重大挑战。数字化和老龄化是中国社会交叉进行的两大进程,两者的关系不仅影响现阶段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切身利益,更会影响到未来 10 20年内即将进入老龄阶段的中年人,研究科
4、技和信息化手段在老龄事业发展中的运用,研究老年人的新媒介使用和生活质量的关系,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课第 2 页 共 6 页题。二、新媒体搭建政府与老年人的桥梁截至 2013 年年底,我国 60 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 2 亿,其中,失能失智老人数量达到 3750 万。预计到 2020 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 2.43 亿,2025 年将突破 3 亿。2013年 9 月 13 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发展目标是到 2020 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意见提出,发展居家网络信息服务,支
5、持企业和机构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老年电子商务,建设居家服务网络平台,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健康咨询、物品代购、服务缴费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我国医疗资源短缺,600 万医护人员要为超过 2 亿老人提供医护服务,同时存在着大量重复检查和医疗资源浪费。所以在这种国情下,更需要建立远程医疗体系。这些平台包括,基于通信技术和云计算平台的可穿戴设备、个人健康终端,建设以医院、社区和养老院为主体的公共医疗远程诊断平台,以个人家居-社区服务中心- 定点医院为主链的老年人监测预警联运系统等。三、新媒体对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一)医疗健康对于政府来讲,首先要解决的是建立我国
6、个人健康档案标准,以及医用数据交换协议,使医疗数据可以共享。还有专家建议创建老年人养老和医疗服务物联网,实现远程门诊进社区、远程监护进家庭,解决城市老年人到医院看病难问题。将老年人远程医疗服务延伸到县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现农村老年人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和大病不出县的目标。对于老年人个体来讲,通过科技与信息化手段提高健康水平势在必行。随着网络本身的发展,资讯的广度和深度都有改善,在健康方面,除了有丰富的健康知识外,还可以连接到健康专家和健康服务,整体上有利于增进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庭体重计、血压计等健康监控仪器逐渐普及,进入普通大众家庭,使得老人可以及时实现检
7、测身体健康状况,随着手机 APP 的发展,健康监控仪器与 APP 的互联,使得老人的健康数据得以长期保存与监控,对老人的身体健康水平提供长期有效的数据。第 3 页 共 6 页在医疗救助方面,对于患有阿尔茨海默病老人,容易走失而与家人失去联系。如果为这样的老人配备 GPS 手表,通过随时的定位,找到老人的位置。同时,老年人发生突发病的概率高,通过可穿戴设备及时监测老人的体征状态,智能手表不仅带有手表的作用,更是一种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时刻监控的仪器,可以 24 小时内不间断的采集老年人的血压状况、心率状况等健康信息,子女上班的时候只要通过智能手机就可以查看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信息,如果老年人发生意外
8、,手表还可以及时向 120 呼救,有效避免孤残老人因突发病及意外事故造成的伤亡。(二)功能性自理一些基于互联网的服务,如在线购物、在线银行、在线旅行服务等,对于身体灵活性下降、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可以促进他们的功能性自理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是跟独立生活有关的活动,例如打电话、购物、备餐、做家务、洗衣、使用交通工具、服药和自理钱财。社会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则包括再就业、返聘、社区活动、志愿活动、咨询等老有所为的活动。这两方面可以反映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的机能状态。由于信息传播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活动中的大部分都可以由互联网处理,成为自动或半自动的服务项目。基于银联、支付宝等理财软
9、件的兴起,个人理财的方式由以往的户外银行等机构的办理,发展到现在的指尖上的理财,老人足不出户,通过理财软件实现对财务的管理及网购的需求你,以及与子女之间的财务流通。基于快的打车、的的打车等打车软件的兴起,老人可以在家方便地叫到出租车,极大便捷了出行与安全保障。基于阿里旅行等互联网旅行助手的普及,可以方便实惠地为老年人安排旅游出行计划。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与普及,家庭的设施将更大地智能化,老年人只需通过一定的遥控,即可对家里的相关设备进行操作。(三)日常生活(1)与外界的沟通交通最常见的就是与家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最常见的是电话通信,但是电话通信有其局限性,如长途费用贵,老人对手机的使用存在障碍等
10、。家庭可以建立 QQ 群、微信群等,可以随时随地发送语音、分享照片。(2)远程监控,随时了解家里情况第 4 页 共 6 页当老年人的子女远离家乡时,可以通过智能监控设备随时了解家里的情况,也可以通过远程摄像头与家人视频,随时关注家里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精神状态。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设备的发展,智能摄像机可以放置在任何你需要的地方,通过手机或平板,随时随地了解家中的情况。即使不在家中,也可随时进行双向语音通话。(四)社会联接互联网可以提供老年人联系亲人、朋友的通道,减少老年人的社会隔离,增强老年群体内部的互相交流。更重要地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还使得老年群体增强社会参与,包括政治、经济、文
11、化等各个方面。互联网可以随时为老年人提供及时的新闻资讯、时事政治,是老年人对外面世界了解的一个很好的窗口,使得老年人及时跟上时代的变化。同时,互助式社区养老设施网络构建也将带来极大便利,将信息技术与互助服务方式与社区养老设施充分结合,通过信息技术实现社区养老设施彼此间与老年人的交流,通过互助服务方式促进社区养老服务队伍的建设,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助式社区养老设施网络。目前如果社区养老服务中有效地应用物联网技术,将智能终端与计算机网络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且构建“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社区居民与组织就可以享受物联网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实惠。 互助式社区养老设施网络由信息服务中心、生活照料中心、医疗服务中
12、心、休闲活动中心以及商业服务中心组成。网络的形成以信息流形成设施间的联系纽带,形成相同功能设施的局部网络,并且通过局部网络的叠加的形成互助式社区养老设施整体网络。 四、当前新媒体在老龄事业中的发展状况(一)老年人自身情况对新媒体的限制第一,一般来讲进入老年的人生理上会表现出新陈代谢放缓、抵抗力下降、生理机能下降等特征,在身体状况方面大不如前。听觉视觉等感官都有所下降,而当今绝大多数的新媒体都需要感官去感知,一些科技产品需要老人去操作,这样一方面对老人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对科技产品的普及也存在阻碍的作用。第二,心理状况的情况。根据国内心理学研究机构进行调查发现,我国 60 岁以上老
13、年人群中患有认知功能减退和痴呆、心理障碍、焦虑障碍的分别占到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和百分之四。人老了,包括大脑在内的诸器官的功能逐渐下降,这是自然规律,所以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减退是难以逆转的。而因为对老年人的陪伴等心理健康关往不够,导致很多老第 5 页 共 6 页年人会情绪低沉、心情郁闷。(二)现代科技产品的限制拿着手机不会发短信,放着微波炉吃冷饭,守着电脑不敢开不少老年人在面对现代化的科技产品时,常常遭遇这样的尴尬。很多老年人难以获得适合自己的老年产品,抑制了老年人的各种现实需求。科技产品不太现实根据每位老人的情况去定制相关的产品方案,一些新的老年产品往往只满足了小部分老年群体。从现有养老信息服务
14、的实践来看,还存在不少技术难点,比如如何制造出老人容易使用的可穿戴设备,比如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对健康大数据的挖掘,以及信息如何集避免碎片化等等。(三)区域发展不平衡第一,中国内地分省互联网发展不平衡。截至 2014 年 12 月,中国大陆 31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中网民数量超过千万规模的达25 个,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达 12 个。分经济区域看,东部地区 10 省中,有 8 省的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部地区 6 省中仅有 1 省,西部地区 12 省中有 2 省,东北部地区三省中有 1 省,不同经济区域间互联网普及率差异非常明显。第二,城乡互联网发展不平衡。截至 201
15、4 年 12 月,我国网民中城镇网民占比 72.5%,农村网民占比 27.5%,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与覆盖还远远不够,使得信息化在农村老年人中发展存在严重阻碍。造成差距的原因,部分在于城镇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农村互联网普及推进工作的成果,根本则是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妥善解决城乡数字鸿沟的方法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五、新媒体在老龄事业中的发展前景(一)新媒体在老年群体中存在巨大发展空间目前大部分老年人经济状况良好,购买电脑、手机和使用互联网对他们而言不存在太大的经济负担。导致老年人不使用电脑和手机的主要原因,在于二者发展建设中的一些盲点,譬如操作流程过于复杂、使用中无法回避老年人的一些先天生
16、理障碍,因此简化操作流程、优化使用体验,在发展中加强人性化设计、提高针对性建设,是互联网和手机进一步扩大老年人市场的主要方法。另外,对于操作流程较为复杂的互联网而言,最好能有专门针对老年人开办的上网操作课程。(二)政府对老龄化事业的规范化管理(1)建设完整合理的老龄化网络管理系统基于通信技术和云计算平台的可穿戴设备、个人健康终端,建设以医院、社区和养老院为主体的公共医疗远程诊断平台,以个人家居社区服务中心定点医院为主链的老年人监测预警联运系统等。建立我国个人健康档案标准,在网上实现交流互助。个人家居 社区服务中心 定点医院老年人监测预警联运系统通信技术 云计算平台第 6 页 共 6 页(2)推
17、动区域发展平衡,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首先是网络的覆盖,对于农村地区及一些偏远地区,加快网络建设。科技与信息化的推广依赖于互联网的覆盖。农村养老社区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推广。加大对老龄人的知识普及,使老龄人得到二次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与社会与现代科技顺利接轨。(3)建构“智能养老生活新媒体系统”以老龄人所凸显的对医疗保健、人身安全、学习和交友四方面的需求,结合当前社会和技术发展水平的实际,建构一个有实施可能和商用前景的新媒体服务系统。该系统的基本创意是:充分利用数字电视或 IPTV 平台以及手机、电子书移动终端,把智能养老医保系统、智能养老安保系统、智能养老学习系统、智能养老交友系统等整合到数字
18、电视或手机中,建立快速入口和一键式服务,让数字视频发挥更大作用。我国的国情以及多方面的研究结论都显示,社区居家养老可能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老龄群体安置举措。以上智能养老医保系统、智能养老安保系统、智能养老学习系统、智能养老交友系统等与日益推进的社区建设、尤其是数字化社区管理服务体系整合规划,更可以事半功倍地建构社区居家养老智能服务中心,使智能养老生活新媒体系统发挥更全面、更高层次的作用。参考文献: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52.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43.人民网,新媒体优化老年群体生活方式的前景探索,2011智能养老医保系统智能养老新媒体系统智能养老安保系统智能养老学习系统智能养老交友系统社区居家养老智能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