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幼儿园环境创设论文-毕业设计(论文).doc

上传人:为人民服务 文档编号:2406641 上传时间:2018-09-14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环境创设论文-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幼儿园环境创设论文-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幼儿园环境创设论文-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幼儿园环境创设论文-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幼儿园环境创设论文-毕业设计(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大 学毕业设计(论文)幼儿园环境创设论文年 级: 学 号: 姓 名: 专 业: 指导老师: 二零零八年六月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 要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我国古代对此就有精辟的论述。皮亚杰说:“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 ”环境可以说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师,对孩子的影响不可低估。区角活动是在开放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产生的,最能体现幼儿的本体性价值,在幼儿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幼儿园良好的区角活动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

2、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关键词:环境; 幼儿园; 区角活动(关键词之间分号隔开,并加一个空格)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 II 页 共 27 页AbstractThe environment of kindergarten is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 must have all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onditions of the sum. Childrens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envi

3、ronment, environment on childrens development is extremely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In ancient China, this is a brilliant exposition.Piaget said: “the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their constant interaction with the environment to obtain.“ The environment can be said to be the child of thir

4、d teachers of children, the impact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The area angle activity is in the open educational concept under the influence, most of the childrens ontology of value,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occupies the position of play a decisive role. Kindergarten good area angle activity

5、environment can be provided for children learning, exploration of the self, self discovery, self-improvement space, relatively relaxed atmosphere of activit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Keywords: environment; Kindergarten; The area angle activity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 III 页 共 27

6、 页目 录摘 要 IVABSTRACT.V第 1 章 绪 论 11.1 本论文的背景和意义 11.2 本论文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 1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11.4 本论文的结构安排 1第 2 章 各章题序及标题小 2 号黑体 22.1 各节点一级题序及标题小 3 号黑体 .22.1.1 各节的二级题序及标题 4 号黑体 22.2 页眉、页脚说明 .22.3 段落、字体说明 .22.4 公式、插图和插表说明 .2结 论 5致 谢 6参考文 献 7附 录 1 标题 8附 录 2 标题 9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第 1 页 共 27 页第 1 章 绪 论1.1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背景和意义幼儿园教

7、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心理学研究也表明,环境对人能产生暗示,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种作用十分深刻,表现在幼儿的身上更为突出。为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一直十分重要,环境的创设和布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园长的管理水平、教师的专业程度。那么,就我园在期初的环境创设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意义:第一,儿童化。即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大家都知道,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对色彩鲜艳、形象鲜明、新异多变、生动直观的事物容易引起注

8、意并产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就应该色彩明亮、谐调,富有童趣,如:户外活动场地色彩鲜艳的大型运动器具,夸张的人物、动物形象等,会使孩子们一进幼儿园就感到愉悦和开心。第二,艺术化。所谓艺术化,就是指环境的总体布局及所布置的物品都要符合幼儿的审美要求。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环境艺术化,是教育的一种手段。”爱美是儿童的天性,幼儿对环境审美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整洁,二要绚丽多彩。如果幼儿园的户外活动场地不宽敞,但在仅有的场地上经过精心规划,创设了操场、游戏场、草坪、沙地,种植了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美化了走廊的墙壁,使幼儿一进入园内就置身于整洁、幽美的环境中,怡怀愉性,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9、,这对培养孩子们健康的审美观,促进理智感和道德感,发展积极良好的情感都有很大的益处。第三,教育化。马克思曾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这里科学地揭示了人与环境之间作用与反作用的辨证关系。“创造人”也就是“教育人”。幼儿园环境的创设应该对幼儿体、智、德、美等有全方位的促进作用。如果能让幼儿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绚丽的色彩,闻到各种花草的香味,就有利于促进幼儿的视觉、嗅觉、触觉的发展;如果能根据不同季节特征作墙饰布置,可以让幼儿了解四季与农作物、各种植物之间的关系,就能帮助幼儿增加知识、发展智力。如果能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2 页 共 27 页引导幼儿参与环境的布置工作,组织幼儿利

10、用废旧物品搞小制作,发动幼儿将家里的五谷、种子、花卉等送给班里,安排幼儿轮流管理“观察角”等,就可以培养幼儿关心集体、勤俭节约的品质和善于动手动脑的能力。 第四,安全性。幼儿缺乏必要的知识和经验,自我保护能力差,所以在环境布置时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幼儿园里的一切玩具、设施都不可有尖锐的棱角,大型玩具要注意高度和地面保护装置。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我们不仅要消除那些明显的不安全因素,而且还要注意消除那些隐性的不安全因素,如一些有毒的塑料瓶,不能拿来盛放东西等,注意保护幼儿的身心健康。1.2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要方法和研究进展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个由来以久的“老“ 话题,我们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长

11、期以来都在从不同的理解角度重视环境创设,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当然,也有不少的困惑,存在一些误区,因此,从这一点看,幼儿园环境创设又永远是个新话题。正因为如此, 纲要在有关内容中高度强调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有关问题,其针对性非常强,对幼儿园进行有关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要求。一、自我质疑的四个问题: 1、我们为幼儿提供的环境,真的满足了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了吗? 2、我们创设的环境在促进幼儿发展方面的有效性如何? 3、我们的物质环境是否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探索活动? 4、是否使幼儿与环境之间发生了积极的相互作用?二、我们幼儿园环境存在的问题: 1、环境的

12、价值更多的体现在装饰、展示和供参观检查者的观赏与评价上。 2、环境对幼儿的教育价值很难得到充分而有效地实现。 3、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等不能有效地引发、支持幼儿的各种活动。 4、尤其是不能有效地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三、对环境创设的设想:(一)教师和幼儿共同创设动态、开放的“活环境” 。 1全方位地考虑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这里的全方位应包含三层含义:(1) 充分利用原有环境,发现和挖掘原有环境(含设施设备、材料)的特点,令其发挥有效的作用;(2) 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3) 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各种教育活动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因此,应扩展

13、和延伸环境创设的区域。由“大墙饰“ 向 “小墙饰“扩展。由活动室扩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将创设内容同各室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例如,盥洗室中“节约用水“ 的标志;卧室中有节奏、单调的仿雨滴声。由室内向室外扩展延伸,园内的围墙、栏杆、楼梯等都是应考虑的区域。 2教师在环境创设中不能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3 页 共 27 页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实际上是教师教育观、儿童观的体现。教师不能把精力放在“我想怎样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应将精力放在“ 我怎样启

14、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上。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 3不能盲目追求“精美“ 的、以装饰功能为主的环境创设,这样会降低环境创设的教育性,也减少了幼儿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 (1)避免较多地从色彩、质量、结构、布局等方面考虑(成人视平线的高度;精美的“镜框式“ ) , 应当透过表面形式去发现孩子创意的美、感受的美。 (2)不应对幼儿的“作品“ (手工、操作材料等)看不上眼,更不应该采取选“优“ 方式展示少数幼儿作品,可与孩子一起根据作品不同的特点对其进

15、行加工修饰。加工修饰的方法有多种:边框修饰法、背景衬托法、删减增添法、创意组合法(师生合作的各自一部分) 、空间位置(门、窗、角落、阳台、栏杆等)选择法、放置方式变化法(吊、贴、摆等)等。 4不应长期固定不变环境创设的内容,那种单一的创设手段,影响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减少孩子动手操作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我们幼儿园在此方面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1)长期固定不变:墙饰内容、区角位置、摆设;投放材料数量、种类(语言区的“三只蝴蝶“ 放了几年) 。 (2)创设手段及表现形式单调:幼儿作品排排贴(装) ;墙饰主要是平面的粘贴(对内容也有一定的限制) ,并且贴死、贴牢,根本说不上活动、可供

16、幼儿操作的;评比栏中的乖娃娃标记表现在班班都是小红花、红苹果,少有想过问问孩子,你想用什么标记来表示“好孩子“ ,且小红花、红苹果都是被老师亲自贴死的。 5不能让活动操作材料的贫乏和单调去控制、剥夺幼儿在游戏及各种活动中的探索意识和行为(1)不应只重视设施设备的购置,轻视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2)不应只重视教师的教具制作,轻视幼儿学具,操作材料的提供。 (3)操作材料数量少,种类少,让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的机会少,即使有让幼儿的选择,也是在教师根据自己需要而提出的条件的前提下的有限选择。教师应开放幼儿操作材料,支持与提高幼儿求异表现的能力。对于材料的提供可以用一种通俗的话来描述,操作材料越少,幼

17、儿需要教师组织的机会就越多,幼儿主体地位体现的机会也就越少,一种不良循环。 (4) 应避免提供成品类的、定型类的、变化单一材料,让幼儿不能进行多种组合,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可供孩子进行多种组合的材料除了现在玩具市场上较多的建构材料外,更多的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去发现和创制新的幼儿喜欢的材料,同时,挖掘和利用本地的丰富的物质资源。例如,线状(毛线、毛条、麻绳等) 、片状(纸、布、树叶等) 、块状等。除了单独使用外,更可以与其它材料进行各种各样的组合。综上所述,如果在没有幼儿主体地位的物质环境创设中,孩子就没有多少选择的自由, 又怎能谈得上尊重幼儿?因此,应该让幼儿能接触到幼儿园的每一寸空间(户

18、外的草地、栏杆、楼梯、走廊等;室内的窗、门、角落、窗台等) 、每一件材料、每一面墙(不仅大墙,更应重视小墙饰,因为能根据目标灵活多变,利于引发幼儿参与) ,都应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通过与之相互作用而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 四、班级环境创设中的注意点在实施班级环境布置的过程中,必须做到一个“低”字。一、 视角要放低。放低视角,就是要以幼儿的眼光和需要来评判环境创设。教师必须要改变观念,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4 页 共 27 页让幼儿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把区域和墙面创设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教师的角色要从原来的直接动手动脑者变为观察者、倾听者、支持者。首先教师要多关注班上的孩子,

19、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和需求,激发他们创设墙饰的积极性,多倾听孩子创设墙饰环境的构思和想法,给孩子提供适度的支持;其次,要将收集布置的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可以结合主题课程单元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能想到的让孩子自己想,孩子能得到的让孩子自己通过各种渠道去获取,准备就绪后让孩子自己协商如何装饰墙饰,而教师只是作为一个观察者随时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确有困难并真的需要帮助时,可以问幼儿:“需要老师的帮忙吗?”在得到幼儿同意后教师再介入。在整个创设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审美观或标准去衡量幼儿的作品,不应对幼儿的作品看不上眼,更不该采取选“优”方式展示少数幼儿作品或让少数几个能力

20、较强的幼儿参与布置。教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根据作品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加工修饰,如:边框修饰、背景衬托、创意组合等,引导幼儿的审美观。二、 成本要降低。环境创设的成本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二是时间与精力。经济方面,应注重实效,不能盲目地追求那些精美的、逼真的操作材料,要提倡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更多的是教师和幼儿共同去发现和创制新的幼儿喜欢的材料,只要建立“玩具、材料、空间就在身边”的观念,照样能为创设引发、支持幼儿探索的良好环境。如:木棍、麦杆、草绳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挖掘、利用本土资源,不能看不起乡土材料,看不起半成品的能给孩子带来无限创意的“零碎材料” 。教师若是有心者,则处处都是

21、可以供幼儿操作的材料:片状的废旧广告纸、纸板、布、塑料薄膜等;块状的泡沫、积木等;点状的珠子、扣子,乃至开心果壳,花生壳等;线状的毛线、麻绳、丝带、塑料软管等这些随手可得的材料可以丰富各个区域角的活动内容。除了单独使用外,更可以与其它材料进行各种各样的组合,不仅给孩子选择的自由,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而且经济,不必花很多的钱。同时与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制作教玩具相比,更加省时省力,不易被破坏和损耗,也不怕被破坏和损耗。三、 视线要压低。压低视线,是指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墙饰创设不能以成人视平线的高度为准界了,而应以幼儿的视线和幼儿够得着为标准。活动室内外,凡是幼儿能接触到、够得着的每一寸空间:户

22、外的栏杆、楼梯、走廊;室内的窗、门、角落、窗台等,都是幼儿自由创设的场地,这样,孩子才有机会真正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生动、直观、真实地拉近孩子与墙面主题的“距离” ,引发和实现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 ,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的“高”与“低”是相对不同的教育观而言的,中间存在互为转换的条件和可能。要搞好班级环境创设,就必须对班上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做到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促进孩

23、子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四、各班教师积极投入到环境创设的准备活动中,充分利用废旧材料和本地自然资源,让孩子们和家长朋友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来。1、应从(1)教育性、童趣性;(2)创意新颖;(3)主题突出;(4)幼儿参与性;(5)利用废旧材料五个方面对活动室、睡房、过道区角等环境作出科学合理的布置。大班可较多设置一些科学发现区、益智区等活动区,小班则可侧重于生活区、操作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5 页 共 27 页区等;中班也可设置些语言区、美工区、角色区等等。2、 、各班除了科学合理布置好本班的室内外环境外,还要以年级组为单位对公共区域进行环境布置。3、公共走廊游戏区域的布置按上学期的划

24、分进行,请各组组长带领老师出谋划策,多收集和自制些成品或半成品,丰富游戏材料,更新游戏区域的环境,做到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创新,添置一些紧跟时代节奏的内容。平时应带领幼儿利用和管理好公共游戏区域,真正发挥游戏区域的作用。4、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总方案基础上,各组组长还应带领各班老师结合本组实际和各班实际,合理制定出组内环境布置的设想。1.3 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主要内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它们多方面的需要,使它们在快乐的童年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风靡全球的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

25、习的容器”,从这一理念中我们不难看出它已将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同时,环境布置还促进了幼儿的社会化发展,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由此可见,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教育活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问题的提出现代教育理论认为,遗传、环境和教育是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要素,其中,遗传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条件,教育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推动力,环境因素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在开发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环境创设已渐渐成为幼儿园工作的热点。在刚刚颁发的幼儿园教

26、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那么,究竟什么是幼儿园环境呢?我国幼教先驱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幼儿园环境是“儿童所接触的, 能给他以刺激的一切物质”。来自意大利北部小镇瑞吉欧艾米利亚的学前教育研究者则对环境的创设与布置提出了要求,他们认为环境是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 ”。正是由于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瑞吉欧的教育工作者认为:“空间具有教育内涵 ,也就是包含教育性的讯息和对互动的经验以及建构式的东西产生刺激。”教育是否成功,有赖于环境中各个要素是否具有教育大

27、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6 页 共 27 页的成分、是否有益于幼儿在“做”的过程中的知识建构等等。所以说,环境绝不是装饰品,也不仅仅是硬件设备的堆砌,而是和教育相互依赖、相互包容、相互影响,它们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共同体。因此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作为与幼儿的成长密切相关的幼儿园,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全部条件,即幼儿园的教育环境。这些条件主要包括物化形态和观念形态的两种,亦即幼儿园的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在幼儿园自身环境的创设方面,应不断追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相结合的教育取向,即“环境的设计倾向于所有与教育相关的事物相结合而发展。” 二、环境创设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定位(一

28、)、环境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要素。我国学前教育课程的本质是:“学习者在教育者有意识指导下,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有益经验和身心健全发展的全部教育性活动”。我们不难看出它强调了教育的三要素:学习者、教育环境和教育结果。(二)环境是最佳的“记录”之一如果幼儿园的环境具有生机,幼儿的生命也将富有活力。因为“环境对幼儿的行为和发展之所以具有价值,不仅因为他是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而且是因为儿童在环境中通过自身的活动,就获得了应付环境变化的方式和能力,并对环境也起到了影响甚至改造作用”。幼儿就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的。(三)、环境是“第三位老师”首先,环境应具有教育的功能。其次,环境具有相关性。它能把引

29、起幼儿相互经验的各种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构筑新知识。再次,环境还具有弹性。它应根据幼儿的需要不断变化,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让幼儿与环境“对话”。(四)环境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因素儿童心理学表明,学龄前儿童处于自我中心阶段,正是社会化的起步,急需在与同伴交往中学习理解他人,认识自我,把握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摆脱自我中心。三、环境创设原则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7 页 共 27 页(一)、文化折射原则学校的环境应呈现出当地的文化风情,从材料器具的使用以及呈现在墙面上的装饰,都可以体现出幼儿园所处地域的风土人情以及地方特色。如大班幼儿教师利用我们的家乡嘉善,她所具有的独特水乡韵味,进行了主题教育活

30、动“美丽的嘉善,我爱你”。幼儿园内每一件具有嘉善文化特色的东西都源自于幼儿及他们家庭的收集,八珍糕、状元糕、熏毛豆、汾湖蟹、大云鲜切花、西塘黄酒这些幼儿和家长从家里带来的材料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二)、年龄和发展原则对于不同年龄的幼儿,环境创设的具体要求就有所不同,要尽量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如在小班教室里放置相对较多的无结构玩具;还有扮演娃娃家的空间。在年龄大一些的幼儿的班级里,放置较多的能进行探索和实验的器材。(三)、时间和空间原则幼儿园应该为幼儿提供一个安静、不急促的活动步调,一种安全、自尊和解决问题的环境,正如马拉古奇说的“我们必须尊重成熟的时间、发展空间、使用工具的时间和了解

31、工具的时间,以及幼儿能以全面的、或缓慢的、或丰富的、或明亮的发展 这些时间是文化智慧与生物智慧的一种测量方式。(四)、尊重使用者原则环境的创设应透露出对使用者幼儿、教师、家长的兴趣、需求和能力的尊重态度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在环境的创设使应不断地询问自己:幼儿需要什么样的环境?这样的环境便于幼儿的探索活动吗?我们教师在怎样的环境里更能有效地倾听幼儿、帮助幼儿、记录幼儿?家长对环境又有什么要求呢?等等。 (五)、评估更新原则幼儿园的环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需要定期评估和修改。应根据不同的季节特征及结合幼儿园课程进展不断更新环境布置,让环境发挥最大的作用。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8 页 共 2

32、7 页四、关于幼儿园环境的具体创设(一)物质环境创设生态学家巴克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指出,人总是通过调节自己的行为来适应环境,而环境为人的行为方式提供了线索,但我们还应提出,人不仅能适应环境,而且可以改变环境,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环境,而良好的环境又会给人以积极的影响,如此形成人和环境之间不断提升的作用。物质环境建设的意义不仅因为它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条件,更是因为环境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而产生的互动效应。1、幼儿参与物质环境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参与设计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法来设计创设幼儿园的物质的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也更具有教育意义。例如,“我的家”这

33、一教学活动来源于大班一名孩子对同伴谈论自己家那座刚建成的别墅,孩子们在观看他带来的照片及利用双休日到他家参观,这些都会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教师若能从与幼儿的交谈中及时捕捉这些信息,就是一个很好的关于“自己的家”的教育活动。又如大班的孩子在老师的启发下,准备创设绿色家园的主题环境。在孩子们热烈的讨论下,决定通过画和剪贴的形成以分工合作的方法来完成,主题的内容也是由孩子们自己确定的,说起如何保护我们的环境,大家可带劲了,开始讨论什么是垃圾,应该如何处置这些垃圾才能保护我们的家园到后来,有些孩子建议要让幼儿园里的所有小朋友都知道该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于是就有了以下两张大副的宣传报。当整个主题创设完

34、成的时候,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不但被这种特有的艺术美所深深吸引,体验到了合作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对如何保护我们的家园更了解了,对我们的环境更热爱了。又如中班的孩子在参与设计自然角的环境时,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说白白的萝卜像个小猪,细细弯弯的茄子像条小蛇,红红的苹果像小娃娃的脸,胡萝卜上的线痕像老公公脸上的皱纹根据幼儿的想象,老师把这些蔬菜、水果进行了艺术加工。可爱的蔬菜、小动物和水果宝宝让孩子们产生了亲切感,很快和它们成了朋友。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9 页 共 27 页提供材料与作品,参与布置有幼儿提供材料与作品,是他们参与物质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十分重要且具有良好效果的教

35、育过程。在我们每个教室内,都置有一个“百宝箱”,里面收集了幼儿从家里带来的各种瓶、盒、罐、小挂历、旧包装纸、塑料泡沫板、吸管等废旧材料,也有蟹壳、蛋壳、西瓜子壳、开心果壳等自然物材料。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孩子们用牙膏盒做成了高楼、汽车,把易拉罐装饰成了各种小动物,让蛋壳变成了许多可爱的小娃娃,用果壳拼贴出漂亮的图案。用这些作品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孩子们可真开心,面对收集寻找各种各样的废旧物则更有兴趣了,幼儿在这个积极投入、参与的过程中,其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幼儿参与布置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如大班孩子创设的美丽的花、我爱大自然的主题,中班孩子创设的风

36、筝、恐龙等主题,都是老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按照幼儿的想法、看法,再同他们一起把大家的作品巧妙地组合在一个整体中的。这种把幼儿的作品组合起来进行环境布置的形式,也使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教育过程中,获取了新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养。而幼儿对自己的布置的环境也有一种特殊的钟爱和亲切感,这样会激发幼儿更充分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利用环境进行主动活动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通过他自身的感知和活动来形成的,所以物质环境的建设为幼儿通过主动活动获得知识经验提高能力创造了条件,同时,幼儿的活动表现,又为物质环境的再建设提供了依据。在我们各班所创

37、设的丰富多彩的区角活动的环境中,幼儿 主动活动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孩子们可以自由地选择,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各种材料,通过自发的学习或游戏来获取知识经验,不同能力层次的幼儿都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选择、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按照自己的意愿探索、尝试,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情,使自己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最充分的发挥。而老师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活动环境,使得环境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10 页 共 27 页在幼儿参与物质环境的整个过程中体现了师生互动,人与环境的互动,这样的环境建设便是有更高层次、更深刻内涵的教育作用。不仅在物质形态上,更为生动、丰富、更充满童趣,

38、而且升华为一种更高级的精神形态,即形成幼儿良好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参与物质环境建设,能使物质环境更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更能激发他们对环境的兴趣与注意,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从而使环境与幼儿、老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产生互动作用,形成幼儿和谐的生活空间,从而对幼儿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2、幼儿参与物质环境布置对其发展起到的作用智能的启发性环境建设应着眼于丰富幼儿的知识,增长能力,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我园各班结合教育目标和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创设于墙面的主题栏,内容丰富;有庆祝各种节日的主题,有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有反映四季特

39、征的主题,也有孩子们所喜爱的故事主题。丰富的主题内容深深吸引着幼儿,他们不但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而且通过他们的参与布置和看看讲讲,也很大程度地获得了认知上的发展和语言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孩子们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学习,探究,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小班“亲亲小动物” 这一墙饰中,所选用的图片和图画是儿童常见的小鸡、小兔等。当幼儿参与布置这幅墙饰时,也就能大致明白这些小动物的大致外形特征了。情感的感染性首先,环境的美化,可以培养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我们力求从尊重幼儿的审美兴趣,满足他们的审美需要出发进行环境的创设。对于每一个教育主题的环境布置,我

40、们除了用它丰富的主题内容来教育幼儿外,也努力营造出具有造型美,色彩美,艺术美和富有童趣的美的氛围来感染幼儿。在教室内,由师生共同制作完成的组合粘贴画作品,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表现美,创造美的乐趣,也感受到了合作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11 页 共 27 页其次,物质环境建设可以增强幼儿对环境的了解,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美化环境,保护环境的情趣。因此我们应努力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物质环境,让幼儿名副其实地成为环境设计的主动者。比如在创设“美丽的春天”这一主题环境时,可以先让儿童自己去寻找春天的特征:春天到了,花儿开了,树叶发芽了,小班幼儿在搜集“春天” 的过程中,幼儿通

41、过各种感官的运用,充分感受到了什么是春天。当他们带着花瓣、照片、图画等材料回到教室后,由教师在一旁引导幼儿用这些材料布置“美丽的春天” 这一环境,在布置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幼儿自己去讨论构思和布局,而不是代替幼儿去布置。在幼儿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整个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构思、动手,不但获得了新知识,其动手能力和创造性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我想,同样,当夏天、秋天、冬天来临时,也可以通过让幼儿收集、交流、布置环境,随着不同季节的来临,教室的墙壁在孩子们手中不停地 “说话”,而幼儿在布置中也深刻体会到了四季的含义和特点。新年的时候幼儿园里到处充满了喜庆的气氛,大红的中国结、各种形状的灯笼、高高燃放的焰

42、火、玻璃窗上的中国民间剪纸幼儿园的每一处都体现出小朋友们对我们的传统佳节春节即将到来的美好祝福。 在教室的向阳处,专辟了自然角和动物角,放了许多适合室内生长的动物和植物,如萝卜、洋葱、大蒜、马铃薯、芋艿、小鱼、乌龟、泥鳅、蝌蚪、龙虾等,并且采用值日生制度,让幼儿轮流照顾、观察,孩子们因此掌握了许多动植物的知识,大班的孩子对动植物的生长尤其感兴趣,他们会自己动手画观察日记,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他们还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播种,并参与浇水、除草、松土等劳动,在亲手种植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种植和饲养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培养了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而利用自然材料组织

43、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来装扮我们的教室,更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如用玉米粒,西瓜籽,开心果壳粘贴成各种小动物的形象,采集秋天的落叶加工成标本,或拼剪成各种图案,用橘子皮来做菊花,把各种蔬菜和水果进行造型,或变成一个有趣的动物,或变成一个可爱的宝宝。我们的物质环境因此变得更有意义,从而,培养了幼儿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的情感。此外,物质环境建设还能培养幼儿关心他人,爱同伴,爱集体的情感。如,我们布置的生日栏,就营造了教室内温馨友爱的氛围。生日栏内,孩子们把自己的像片或自画像贴在自己生日的相应月份内,平时孩子们会经常去关心生日栏,互相告诉这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12 页 共 27 页

44、个月该谁过生日的消息。在每月下旬的时候,我们会为当月的小寿星过一次愉快而有意义的集体生日。小朋友们轮流向小寿星们祝贺,提出希望,并送上自己制作的小礼物,大家一起吃着蛋糕,唱着生日快乐欲,一起分享这快乐的时光。行为的激励性物质环境建设应形成鼓励幼儿奋发向上的氛围。幼儿的绘画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我们把这些儿童作品来美化我们的环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孩子们增加了创作的兴趣和信心,因为这是对他们的最高尊重与鼓励。虽然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表现各有差异,但环境建设应努力做到让每个幼儿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不断向上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

45、教室内的作品栏上,有我们每个孩子的作品,如果谁到我们的教室做客,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向他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对自己的每一幅画,每一件手工作品都非常的得意,作品栏是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用武之地。(二)、精神环境的创设人,都生活在极其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周围现实的各种要素,在形成人的心理品质上都起着自己特殊的作用。客观环境中的各种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客观存在,但只有在它们为人所感受和体验时,才能对人的心理与行为产生影响。这些对人的心理产生了实际影响的环境因素,即被反映到心理世界中来,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环境映象,我们称之为“心理环境”,它是指对人的心理发挥着实际影响的社会生活环境,包括对人产生影

46、响的一切人、事、物。幼儿园作为群体式的保育和教育机构,其心理环境包括了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气氛,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风气等,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1、建立师生互动式环境热爱幼儿、尊重并了解幼儿。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热爱幼儿是幼儿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直接表现,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础。这种爱是原则的、公正的、有理智的和有分寸的。它应以教学法规为指导,不掺杂个人好恶,不对幼儿姑息迁就,不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13 页 共 27 页厚此薄彼。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教育的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

47、”作为一个教师要以宽宏的胸怀去爱全体幼儿,而不只是爱几个孩子,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育思想。俄罗斯有句谚语:漂亮的孩子谁都喜欢,而对难看的孩子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这里所说的“漂亮”与“难看” 的孩子,不仅是长相上的美丑,也包括德才上的优劣。在幼儿园里,确实有一些比较“难看”的孩子,他们淘气、不听话、破坏纪律、成绩不良等。对于这些孩子教师更需要格外关心和帮助。可是,在有些教师的眼中,她们喜欢的只是个别几个孩子,而表现一般的孩子只能“广种薄收”,至于那些进不了教师视野的孩子则更是“朽木不可雕也”。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偏见,这种偏见说明,这样的教师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持有这种偏见的教师,不仅影响其工作

48、情绪,而且人为地造成了“幸运儿”和“不幸儿”,形成少数与多数的隔阂、分化和对立。其后果就在于丧失了幼儿发展的最佳环境。因此,幼儿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幼儿,不带任何偏见地对待每个幼儿。教师要善于设身处地地体验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耐心细致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以真诚、热爱和关怀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幼儿,做到一视同仁。 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幼儿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学习,就要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气氛,即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

49、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唤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幼儿得到一种愉快、成功的体验,并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反之,则使幼儿产生倦怠、烦闷和冷漠之感,久而久之,将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而要真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有一个宽松自如的环境,民主和谐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不要呵斥、指责幼儿。因为,虽然幼儿年龄小,但也有较强的自尊心,他们不喜欢老师“赤裸裸”、直截了当、当众揭短的教育方式,他们愿意教师与之关系融洽,承认并鼓励他们。这样,在各种环境和形式的教学中,幼儿不是紧张、恐惧、对抗和压抑,而是轻松、愉快、情绪饱满地接受学习。所以,宽松和谐的教育气氛是幼儿学习知识、开发智力的前提。 2、建立同伴互动式环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14 页 共 27 页教师参与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