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单容水箱串级控制系统-电气工程系毕业设计.doc

上传人:为人民服务 文档编号:2358550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容水箱串级控制系统-电气工程系毕业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单容水箱串级控制系统-电气工程系毕业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单容水箱串级控制系统-电气工程系毕业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单容水箱串级控制系统-电气工程系毕业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单容水箱串级控制系统-电气工程系毕业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1单容水箱串级控制系统院(系): 电 气 工 程 系 班 级: 生产过程1001班 学 号:xxxx xxxxxxx设计人员: xxx xxx 指导教师: xxx 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摘 要本文根据液位系统过程机理,建立了单容水箱的数学模型。介绍了 PID 控制的基本原理及数字 PID 算法,并根据算法的比较选择了增量式 PID 算法。建立了基于单片机编程语言的 PID 液位控制模拟界面和算法程序,进行了系统仿真,并通过整定PID 参数,利用 MATLAB 应用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得到图线。系统由进出水阀门,单片机,A/D 转换器,D/A 转换器,传感器,显示电路和键

2、盘电路等组成。整个过程保持进水阀的开度比例不变,由传感器检测电路连续不断地相应液位值,送入 A/D 转换器中处理,输出的数字量送给单片机,控制显示电路实时显示实际液位值,由键盘输入设定值,控制器比较其值控制出水阀门的开度比例,以保持液位稳定在要求范围内。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3目 录第 1 章 绪论 .4第 2 章 课程设计的方案 52.1 概述 .52.2 系统组成总体结构 .52.3 串级控制系统 6第 3 章 硬件设计 93.1 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 .93.2 传感器模块 .93.3 A/D 转换和 D/A 转换模块 93.4 键盘模块 .93.5 显示模块 10第 4 章 软件设计 .

3、114.1 PID 算法 .124.2 位置式 PID 控制系统 124.3 增量型 PID 控制算法 144.4 PID 计算 .164.5 主程序控制流程 174.6 显示部分 18第 5 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实验数据及分析 205.1 MATLAB 程序 205.2 MATLAB 成象曲线 20第 6 章 课程设计总结 .22参考文献 22附录:系统硬件原理图 23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第 1章 绪论过程控制是自动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它是指对液位、温度、流量等过程变量进行控制,在冶金、机械、化工、电力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尤其是液位控制技术在现实生活、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民用水

4、塔的供水,如果水位太低,则会影响居民的生活用水;工矿企业的排水与进水,如果排水或进水控制得当与否,关系到车间的生产状况;锅炉汽包液位的控制,如果锅炉内液位过低,会使锅炉过热,可能发生事故;精流塔液位控制,控制精度与工艺的高低会影响产品的质量与成本等。在这些生产领域里,基本上都是劳动强度大或者操作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性质,极容易出现操作失误,引起事故,造成厂家的的损失。可见,在实际生产中,液位控制的准确程度和控制效果直接影响到工厂的生产成本、经济效益甚至设备的安全系数。所以,为了保证安全条件、方便操作,就必须研究开发先进的液位控制方法和策略。液位控制是工业中创建的过程控制,它对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

5、但荣液位控制系统具有非线性、滞后、耦合等特征,能够很好地模拟工业过程特征。对于液位控制系统,常规的 PID 控制由于采用固定的参数,难以保证控制适应系统的参数变化和工作条件的变化,得不到理想效果。在本设计中以液位控制系统的水箱作为研究对象,水箱的液位为被控制量,选择了出水阀门作为控制系统的执行机构。针对过程控制试验台中液位控制系统装置的特点,建立了基于单片机编程语言的 PID 液位控制模拟界面和算法程序。虽然 PID 控制是控制系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控制算法。但是,要想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必须合理的整定 PID 的控制参数,使之具有合理的数值。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5课程设计的方案概述本次设

6、计主要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单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设计,并在实践的基本技能方面进行一次系统的训练。能够较全面地巩固和应用“单片机”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计算机控制算法和 PID 算法在现实中应用的基本方法。1.1 系统组成总体结构 图 2.1 是基于单片机为控制器单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硬件框图。主要由液位传感器,进水阀门,出水阀门,A/D 转换电路, D/A 转换电路,键盘电路,显示电路,单片机(89C51)组成。液位传感器可精确快速的测量微小液位差,把差值转换为电参数的器件。单片机信号得经由计算机 PID 算法计算传回。工作原理:控制进水阀门的流量,液位传感器检测

7、液位,与设定值相比得到的差值经过 A/D 转换,送入单片机中,经过 PID 算法分析传回单片机,控制显示电路实时显示液位的实际值,信息数据经过 D/A 转换控制出水阀门的开闭。传感器液位信号 显示电路A/D 转换电路单片机差动电路键盘电路出水阀门PC机D/A 转换复位电路电路电路图 2.1系统框图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62.3串级控制系统串级控制系统- 两只调节器串联起来工作,其中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另一个调节器的给定值的系统。1. 基本概念即组成结构 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套检测变送器和两个调节器,前一个调节器的输出作为后一个调节器的设定,后一个调节器的输出送往调节阀。前一个调节器称为主调节器,

8、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主变量(主被控参数) ,即工艺控制指标;后一个调节器称为副调节器,它所检测和控制的变量称副变量(副被控参数) ,是为了稳定主变量而引入的辅助变量。整个系统包括两个控制回路,主回路和副回路。副回路由副变量检测变送、副调节器、调节阀和副过程构成;主回路由主变量检测变送、主调节器、副调节器、调节阀、副过程和主过程构成。一次扰动:作用在主被控过程上的,而不包括在副回路范围内的扰动。二次扰动:作用在副被控过程上的,即包括在副回路范围内的扰动。 2. 串级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 当扰动发生时,破坏了稳定状态,调节器进行工作。根据扰动施加点的位置不同,分种情况进行分析: * 1)扰动作用于

9、副回路 * 2)扰动作用于主过程 * 3)扰动同时作用于副回路和主过程 分析可以看到: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引入了一个副回路,不仅能及早克服进入副回路的扰动,而且又能改善过程特性。副调节器具有“ 粗调” 的作用,主调节器具有 “细调” 的作用,从而使其控制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3. 系统特点及分析 * 改善了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了系统控制质量。 * 能迅速克服进入副回路的二次扰动。 * 提高了系统的工作频率。 * 对负荷变化的适应性较强 4. 工程应用场合 * 应用于容量滞后较大的过程 * 应用于纯时延较大的过程 * 应用于扰动变化激烈而且幅度大的过程 * 应用于参数互相关联的过程 * 应用于

10、非线性过程 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7串级控制系统设计 * 主参数的选择和主回路的设计 * 副参数的选择和副回路的设计 * 控制系统控制参数的选择 * 串级控制系统主、副调节器控制规律的选择 * 串级控制系统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 编辑本段串级控制系统的设计1. 主回路的设计 串级控制系统的主回路是定值控制,其设计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类似,设计过程可以按照简单控制系统设计原则进行。这里主要解决串级控制系统中两个回路的协调工作问题。主要包括如何选取副被控参数、确定主、副回路的原则等问题。 2. 副回路的设计 由于副回路是随动系统, 对包含在其中的二次扰动具有很强的抑制能力和自适应能力,二

11、次扰动通过主、副回路的调节对主被控量的影响很小,因此在选择副回路时应尽可能把被控过程中变化剧烈、频繁、幅度大的主要扰动包括在副回路中,此外要尽可能包含较多的扰动。 归纳如下。 (1) 在设计中要将主要扰动包括在副回路中。 (2) 将更多的扰动包括在副回路中。 (3) 副被控过程的滞后不能太大,以保持副回路的快速相应特性。 (4) 要将被控对象具有明显非线性或时变特性的一部分归于副对象中。 (5) 在需要以流量实现精确跟踪时,可选流量为副被控量。 在这里要注意(2) 和(3) 存在明显的矛盾,将更多的扰动包括在副回路中有可能导致副回路的滞后过大,这就会影响到副回路的快速控制作用的发挥,因此,在实

12、际系统的设计中要兼顾(2) 和(3) 的综合。 3. 主、副回路的匹配 1) 主、副回路中包含的扰动数量、时间常数的匹配 设计中考虑使二次回路中应尽可能包含较多的扰动,同时也要注意主、副回路扰动数量的匹配问题。副回路中如果包括的扰动越多,其通道就越长,时间常数就越大,副回路控制作用就不明显了,其快速控制的效果就会降低。如果所有的扰动都包括在副回路中,主调节器也就失去了控制作用。原则上,在设计中要保证主、副回路扰动数量、时间常数之比值在 310 之间。比值过高,即副回路的时间常数较主回路的时间常数小得太多,副回路反应灵敏,控制作用快,但副回路中包含的扰动数量过少,对于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不利;比值

13、过低,副回路的时间常数接近主回路的时间常数,甚至大于主回路的时间常数,副回路虽然对改善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有益,但是副回路的控制作用缺乏快速性,不能及时有效地克服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严重时会出现主、副回路“共振” 现象,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2) 主、副调节器的控制规律的匹配、选择在串级控制系统中,主、副调节器的作用是不同的。主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8调节器是定值控制,副调节器是随动控制。系统对二个回路的要求有所不同。主回路一般要求无差,主调节器的控制规律应选取 PI 或 PID 控制规律;副回路要求起控制的快速性,可以有余差,一般情况选取 P 控制规律而不引入 I 或 D 控制。如果引入 I 控

14、制,会延长控制过程,减弱副回路的快速控制作用;也没有必要引入 D控制,因为副回路采用 P 控制已经起到了快速控制作用,引入 D 控制会使调节阀的动作过大,不利于整个系统的控制。 3) 主、副调节器正反作用方式的确定 一个过程控制系统正常工作必须保证采用的反馈是负反馈。串级控制系统有两个回路,主、副调节器作用方式的确定原则是要保证两个回路均为负反馈。确定过程是首先判定为保证内环是负反馈副调节器应选用那种作用方式,然后再确定主调节器的作用方式。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9第三章 硬件设计3.1单片机最小系统设计本次设计中的最小系统模块中包括 CPU、复位电路和晶振。3.2传感器模块本次设计中差压传感器

15、选用柯普乐浮球液位传感器。它是一款根据浮力原理,并采用三线分压器原理对也未进行测量及信号得变送。浮球内磁钢的磁力线穿过导管,感应导管内干簧与电阻链,由此产生的电压与液位成正比例关系。工作原理简单应用范围广泛,对于液位的连续测量,能可靠稳定获取液位信号,不受被测介质的物理化学状态变化影响,支持信号源距离传送。适用范围:温度:-80+200;压力:真空100Mpa。耐腐蚀性强,适用于各种场合。误差在 20mm 之内。3.3 A/D转换和 D/A转换模块该模块 A/D 转换选用 ADC0809 是 M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生产的 CMOS 工艺 8通道,8 位逐次逼近式 A/D 转换器。其内部有一个

16、8 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通 8 路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 A/D 转换。是目前国内应用最广泛的 8 位通用 A/D 芯片。DAC0832 是 8 分辨率的 D/A 转换集成芯片。与微处理器完全兼容。这个 DA 芯片以其价格低廉、接口简单、转换控制容易等优点,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D/A 转换器由 8 位输入锁存器、8 位 DAC 寄存器、8 位 D/A 转换电路及转换控制电路构成。3.4键盘模块本次设计中采用的 4*4 的非编码键盘。矩阵式非编码键盘的电路原理图如图 3.4所示。当没有键按下时,行线和列线之间是不相连。若第 N 行第 M 列的键被按

17、下,那么第 N 行与第 M 列的线就被接通。如果在行线上加上信号,根据列线的状态,便可得知是否有键按下。如果在行线上逐行加上一个扫描信号(本实验中用的低电平) ,就可以判断按键的位置。常用的按键识别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传统的行扫描法;另一种是速度较快的线反转法。本实验中采用的是线反转法进行识键。键盘在单片机系统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部件。为了输入数据、查询和控制系统的工作状态,都要用到键盘,键盘是人工干预计算机的主要手段。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0键盘可分为编码和非编码键盘两种。编码键盘采用硬件线线路来实现键盘编码,每按下一个键,键盘能自动生成按键代码,键数较多,而且还具有去抖动功能。这种键盘使用方便

18、,但硬件较复杂,PC 机所用的键盘就属于这种。非编码键盘仅提供按键开关工作状态,其他工作由软件完成,这种键盘键数较少,硬件简单,一般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广泛使用。1 2 3 4 5 6ABCD654321DCBATitleNumber RevisionSizeBDate: 1-Jul-2010 Sheet of File: D:Study09-10 second仪仪仪仪仪仪仪仪仪仪仪仪仪仪仪仪仪仪protelMyDesign.ddbDrawn By:S1S2S3S13S4S5S6S14S7S8S9S15S10S11S12S16P00 P01 P02 P03P04P05P06P07图 3.1 键盘

19、模块硬件原理图3.5显示模块本设计采用三位 LED 显示电路。即常用的七段显示器件:半导体数码管将十进制数码分成七个字段,每段为一发光二极管。半导体数码管(或称 LED 数码管)的基本单元是 PN 结,目前较多采用磷砷化镓做成的 PN 结,当外加正向电压时,就能发出清晰的光线。单个 PN 结可以封装成发光二极管,多个 PN 结可以按分段式封装成半导体数码管。有动态显示和静态显示两种。为了便于实时显示,本设计采用动态显示。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1第四章 软件设计4.1 PID算法数字 PID 控制是在实验研究和生产过程中采用最普遍的一种控制方法,在液位控制系统中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控制作用。本章主

20、要介绍 PID 控制的基本原理,液位控制系统中用到的数字 PID 控制算法及其具体应用。一般,在控制系统中,控制器最常用的控制规律是 PID 控制。常规 PID 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如图 4.1 所示。系统由模拟 PID 控制器和被控对象组成。积分比例微分被控对象u(t)e(t)r(t) -c(t)图 4.1 PID控制系统原理框图PID 控制器是一种线性控制器,它是根据给定值 r(t)与实际输出值 c(t)构成控制偏差e(t)=r(t)-c(t) (4-1)将偏差的比例(P) 、积分(I)和微分(D)通过线性组合可以构成控制量,对被控对象进行控制,故称 PID 控制器。它的控制规律为(4-2)0

21、()1()()()tDPITdetutKet写成传递函数形式为(4-3)()1)PDIUsGTsE式中 比例系数;PK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2积分时间常数;IT微分时间常数;D从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超调量和稳态精度等各方面来考虑,PID 控制器各校正环节的作用如下:1、比例环节 用于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提高系统的调节精度。 越大,系统的响应速度越PK快,系统的调节精度越高,但易产生超调,甚至会导致系统不稳定。 取值过小,P则会降低调节精度,使响应速度缓慢,从而延长调节时间,使系统静态、动态特性变坏。2、积分环节 主要用来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 越小,系统的静态误差消除越快,但 过小,ITI

22、T在响应过程的初期会产生积分饱和现象,从而引起响应过程的较大超调。若 过大,将使系统静态误差难以消除,影响系统的调节精度。3、微分环节 能改善系统的动态特性,其作用主要是在响应过程中抑制偏差向任何方向的变化,对偏差变化进行提前预报。但 过大,会使响应过程提前制动,从而延长调节DT时间,而且会降低系统的抗干扰性能。4.2 位置式 PID控制系统由于计算机控制是一种采样控制,它只能根据采样时刻的偏差值计算控制量,因此式(4-2 )中的积分和微分项不能直接使用,需要进行离散化处理。按模拟 PID控制算法的算式(3-2) ,现以一系列的采样时刻点 kT 代表连续时间 t,以和式代替积分,以增量代替微分

23、,则可作如下近似变换: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3(4-4)000(,12)()(1)kktjjTedeTet 式中 T采样周期。显然,上述离散化过程中,采用周期 T 必须足够短,才能保证有足够的精度。为书写方便,将 e(kT)简化表示成 e(k)等,即省去 将式(4-4)代入式(4-2) ,可O得离散的 PID 表达式为(4-5)0()()()()1)kDPjIukKeekeT或(4-6)0()()()()kPIDjK式中 k采样序号, ;,12u(k)第 k 次采样时刻的计算机输出值;e(k)第 k 次采样时刻输入的偏差值;e(k-1)第(k-1)次采样时刻输入的偏差值;积分系数, ;IK/

24、IPIKT微分系数, ;DD由 z 变换的性质 1()()zekzE0j式(4-6)的 z 变换式为(4-7)11()()()()()PIDzUKEKz由式(4-7)便可得到数字 PID 控制器的 z 传递函数为(4-8)11() ()IPzGz或者(4-9)1121()()()PIDzKKz数字 PID 控制器如图 4.2 所示。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4图 4.2 数字 PID控制器的结构图由于计算机输出的 u(k)直接去控制执行机构(如出水阀门) ,u(k)的值和执行机构的位置(如阀门开度)是一一对应的,所以通常称式(4-5)或式(4-6)为位置式 PID 控制算法。图 4.3 位置式

25、PID控制系统结构图这种算法的缺点是,由于全量输出,所以每次输出均与过去的状态有关,计算时要对 e(k)进行累加,计算机运算工作量大。而且,因为计算机输出的 u(k)对应的是执行机构的实际位置,如计算机出现故障,u(k)的大幅度变化,会引起执行机构位置的大幅度变化,这种情况往往是生产实践中不允许的,在某些场合,还可能造成重大的生产事故,因而产生了增量式 PID 控制的控制算法。所谓增量式 PID 是指数字控制器的输出只是控制量的增量 u(k)。4.3增量型 PID控制算法当执行机构需要的是控制量的增量(例如驱动步进电动机)时,可由式(4-6)导出提供增量的 PID 控制算式。根据递推原理可得P

26、K1/()Iz1DU(z)u(k)E(z)e(k)PID 位置算法 D/A执行机构被控对象A/Dr(k) +u(k)e(k)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5(4-10.)10(1)()()(1)(2)kpIDjukKeeKke用式(4-6 )减式(4-10 ) ,可得()()()PIkA ()()ke(4-11)IDeek式中 1图 4.4增量型 PID控制系统框图式(4-11 )称为增量式 PID 控制算法。图 4.4 给出了增量式 PID 控制系统示意图。可以将式(4-11)进一步改写为(4-12)()(1)(2)ukAeBkCe式中 、 、1DPITKDPTK/PDKT它们都是与采样周期、比例

27、系数、积分时间常数、微分时间常数有关的系数。可以看出,由于一般计算机控制系统采用恒定的采样周期 T,一旦确定了 、PK、 ,只要使用前后 3 次测量值的偏差,即可由式(4-11)或式(4-12)求出控ID制增量。采用增量式算法时,计算机输出的控制增量 u(k)对应的是本次执行机构位置(例如阀门开度)的增量。对应阀门实际位置的控制量,即控制量增量的积累需采用一定的方法来解决,例如用有积累作用的元件来实现;目前0()()kju较多的是利用算式 通过执行软件来完成。(1)(ukuk由图 4.3、图 4.4 可以看出,就整个系统而言,位置式与增量式控制算法并无本质区别,或者仍然全部由计算机承担其计算,

28、或者一部分由其它部件去完成。增量式控制虽然只是算法上作了一点改进,却带来了不少优点:(1)由于计算机输出增量,所以误动作时影响小,必要时可用逻辑判断的方法去r(k) +D/Au(k)PID 增量算法A/D 执行机构被控对象u(t)u(t)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6掉。(2)手动/自动切换时冲击小,便于实现无扰动切换。此外,当计算机发生故障时,由于输出通道或执行装置具有信号的锁存作用,故能仍然保持原值。(3)算式中不需要累加。控制增量 u(k)的确定仅与最近 k 次的采样值有关,所以较容易通过加权处理而获得比较好的控制效果。但增量式控制也有其不足之处:积分截断效应大,有静态误差;溢出的影响大。因

29、此,在选择时不可一概而论,一般认为在以晶闸管作为执行器或在控制精度要求高的系统中,可采用位置控制算法,而在以步进电动机或电动阀门作为执行器的系统中,则可采用增量控制算法。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7被控对象离线计算 , , ,置0q12ek将 A/D 结果赋给 yk求 ekr计算控制增量 ukD/A21ekek1A/D将 输出给 D/A采样时刻到否?否到图 4.5 PID增量型控制算法流程图4.4 PID计算因为单容水箱液位控制系统传函是一阶惯性环节。应用 MATLAB 仿真,直接调试,调节 和 ,pkid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84.5 主程序控制流程出水阀保持原开度系统初始化读取水箱液位液位

30、值送显示显示值等于设定值?A/D 转换按键扫描有设定值? 键盘键入控制出水阀开度比例读输入值偏差计算 PIDNY系统上电图 4.6 主程序流程图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194.6 显示部分该函数主要为各显示函数调用。其工作流程为先向 LCD 发送控制命令,再传送待显数据,最后刷新屏幕。其流程图如图 4.7 所示。入口发送命令延时发送数据延时显示返回图 4.7 LCD显示函数流程图程序部分Private Sub pid loop()dfilter = 10 数字滤波器 inputd = pv + (inputlast - pv) * (kd / 60)inputlast = pvinputdf =

31、 inputdf + (inputd - inputdf) * dfilter / 60output = (sp - inputdf) * (kp / 100) + feedbackIf output 100 Then 出水阀开度取值范围是 0-100%output = 100End IfIf output 0 Then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output = 0End IfHScroll2.Value = 100 - output 自动模式下调节出水阀开度Text6.Text = HScroll2.Value 显示出水阀门开度值feedback = feedback - (feedback

32、 - output) * ki / 60End Sub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1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分析/实验数据及分析5.1 MATLAB程序图 5.1 一节惯性环节 MATLAB程序图5.2 MATLAB成象曲线图 5.2 一阶惯性环节 MATLAB程序图由图得 =1 和 =0.5, =1.3pkidk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2第六章 课程设计总结在该系统的构想之初有不少困惑。主要是关于 PID 算法不知道如何应用到设计中。这次课设还要求有计算机仿真,一涉及到各门学科相联系应用于实践的设计,心里就开始发怵。因为在学习上都是单纯的学习某一门知识,知道怎么解题,如何理解题目的思路,对解题的用途投

33、注了太少的注意力,以至于很多知识可能理解,会用,但是却不知道怎么把它用到设计里去。又或者是一些选修课,本来上课讲的内容就少,还一知半解,到用着的时候只能干瞪眼,或者重新去学了。课程设计深刻的结合了所学综合了各门学科,像单片机,计算机控制,protel, MATLAB 等,都需要我们在平时去关注去学习运用的。以前不是特别明白的地方也通过实践弄懂了。总的来说,这次课程设计使我 感受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及其重要意义,不但使我对所掌握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还提高了我的动手查阅资料的能力而且还锻炼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设计思路是最重要的,只要你的设计思路是成功的,那你的设计已经成功了一半。因此我

34、们应该在设计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像查找详细的资料,这对于我掌握,理解学习过的知识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思维 、逻辑及其理论知识的运用等多方面有了更加进一步的掌握。遇到不懂的地方就要问,老师都会热情的帮助我们,不要怕问题简单幼稚,怕下不来面子,要知道谁都是从不懂到懂的,才能对自己有所助益,进步才能更加迅速。在这里我也感谢所有给予我关心帮助的老师和同学,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来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次课设中也暴露了自己的一些缺点,基础知识不够扎实,我会在以后的日子里加以改正,来提高自己综合能力。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3参考文献1 喻其炳. 工程中液位控制的三种常见方式

35、. 渝州大学学报,2002,19(4):91-932 陶永华,尹怡欣,葛芦生. 新型 PID 控制及其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8.9:1-83 张毅刚.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55-664 胡文金.单片机应用技术实训教程.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5:5-215 王春鸣,陈刚,张素贞. 专家 PID 控制器. 石油化工自动化,2002, (5):25-27xx 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4附录:系统硬件原理图123456A B C D654321DCBATitleNumberRevisionSizeBDate:23-Dec-2010Shet of

36、File:C:PROGRAM FILESDESIGN EXPLORER99 SEEXAMPLESBACKUP2.DDBDrawnBy:P1.01P1.12P1.23P1.34P1.45P1.56P1.67P1.78P3.0/RXD10P3.1/TXD11P3.2/INT012P3.3/INT113P3.4/T014P3.5/T115P3.6/WR16P3.7/RD17P0.7/AD732P0.6/AD633P0.5/AD534P0.4/AD435P0.3/AD336P0.2/AD237P0.1/AD138P0.0/AD039P2.0/A821P2.1/A922P2.2/A1023P2.3/A1

37、124P2.4/A1225P2.5/A1326P2.6/A1427P2.7/A1528XTAL119XTAL218RET9PSEN29ALE30EA31U1AT89C51C130pFC230pFX112MHz+C310uF S0SW-PBR110k+5VGNDS1S2S3S4R2R3R4R5R6R7R8R912345678abcdefgdp3.8 abcd e fgD212345678abcdefgdp3.8 abcd e fgD312345678abcdefgdp3.8 abcd e fgD4QPNPQPNPQPNPR1210KR1310KR1410K+5VS?SW-PBS?SW-PBS?SW-PBS?SW-PBS?SW-PBS?SW-PBS?SW-PBS?SW-PBS?SW-PBS?SW-PBS?SW-PBS?SW-PBS?SW-PBS?SW-PBS?SW-PBS?SW-P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