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基于生态视角的祁门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353886 上传时间:2018-09-1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生态视角的祁门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基于生态视角的祁门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基于生态视角的祁门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基于生态视角的祁门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基于生态视角的祁门县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基于生态视角的祁门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姓 名: Neverin 学 院: 管理学院 专 业: 工商管理 班 级: 2009 级班 学 号: 1408090333 指导教师: 盛先友 职称: 副教授 二一三 年 六 月 八 日安徽科技学院教务处制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一、现阶段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1(一)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1(二)中国县域经济主要发展模式 21.资源主导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32.产业主导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33.综合发展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 4二、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4三、祁门县经济发展状况 5四、祁门县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6五、

2、祁门县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7(一)生态农业发展研究 7(1)发展生态农业障碍因子分析 .7(2)发展生态农业的策略思考 .8(二)生态林业发展研究 9(1)林业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 .9(2)在新农村背景下林业发展的思路 10(三)生态旅游业发展研究 .11(1)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 11(2)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优势 12(3)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 12六、总结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英文摘要 .17基于生态视角的祁门县经济发展战略的研究内容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经济贡献力在不断的增强。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广大人民的

3、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我国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突出表现在产业结构不平衡与环境污染这两方面。在我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生态经济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县域经济发展需要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本文以祁门县为例,探讨县域结合自身的优势资源,摒弃那种先发展后治理发展模式。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借鉴。关键词:县域经济 生态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一、现阶段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自 20 世纪 90 年代起,我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环渤海经济圈、中部地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都标志着协调区域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主题:该如何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在某一个区域内更小的区域就是这个区域的县、

4、市经济的发展,只有在县域经济发展起来了,这个区域的整体经济才能发展。(一)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在中共十七大之后,国务院提出,必须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乡镇企业的发展,县域经济的壮大,全方位、多渠道地转移农民就业为核心,运用科学发展观大力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自此,具有开放性、过渡性、系统性和边缘性特征的县域经济备受重视,已然构成了国民经济的重要构成要素。首先,发展县域经济对推动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增大。2007 年,山东省 122 个县(市、区)实现地区生成总值 21882.48 亿元,年均递增 20.5%,占全省的比重由 81.4%增至 84.3%;实现地方财政收入 829.23 亿元,对推

5、动全省地方财政的作用由原来的 47%增加到 49.5%。2008 年,陕西省县域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 2.79 个百分点,江西省各县域经济增长的速度高于全省 2.3 个百分点,辽宁省县域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 5 个百分点,安徽省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比全省高 1.2 个百分点,其中祁门县的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了 12.3%,湖北省县域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 1 个百分点。其次,发展县域经济成为发展国民经济最具朝气的亮点 ,为保障人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占全国 95%的国土面积,3/4 的人口的中国县域经济贡献了全国 60.2%的 GDP,25%的财政收入。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县地区

6、生产总值约为 6.7638 万亿,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22.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3.632 万元,占全国平均水平的 160.42%。此外,由于国际景荣危机的爆发,中国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收到了影响。外向度较大的中心城市经济首先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但是县域经济强县仍然有着突出的表现,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如下图 1 所示:图 1最后,涌现出一批县域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比如在中国东部沿海省市,由于这些县、市通过个体私营经济带动县域经济全面的发展模式,涌现了新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晋江模式等。晋江模式具有开放性的特征,形成了依托侨资侨力,具有侨乡特色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格局;新苏南模式是

7、以综合型经济为核心,以特色鲜明和强势产业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温州模式是在商品经济的大背景下的一种创新型发展模式,是在推进私营经济发展过程中以个体户、私营企业、家庭工业为主的私营经济模式 1。(二)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模式在县域地区在不断进行工业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特发展过程就形成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国幅员辽阔,不同的县域有着各异的发展状况。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要依靠县域自身的区域环境、自身发展阶段的条件和实际的综合情况来制定的。根据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可分为三大类:1.资源主导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资源主导型的县域经济,其具有资源及其延伸产业

8、的发展是推动发展县域经济的主体力量的特点。是指通过利用当地所特有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带动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资源产业化是推进资源主导型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路径。资源主导型模式通过发展资源专业化生产,充分发挥资源丰富的优势,在资源专业化生产的基础上,建设一批重点的龙头企业,通过资源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相关联的系列资源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建立起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网络平台,通过资源产品的加工增至,形成当地主导产业。资源主导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应该得到巩固和加强。资源主导型发展模式又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发展农业资源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资源优势。其中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出色县,如山东

9、省寿光市,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为依托,并且在当地政府的组织和帮助下,建成了享誉全国“菜园子” ,成为老牌“农字号”百强县。第二种是以矿产资源禀赋型发展类型。矿产资源丰富驱动型指通过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带动县域经济全面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下,科学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以节约优势资源的开发,培养有地方特色和优势的工业体系为依托。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以矿产资源开发为龙头的晋城模式。像内蒙古、山西等省作为我国主要的煤矿资源的产地,这些县、市都可以纳入矿产资源禀赋型发展类型的行列 2。第三种是一些县域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等旅游资源。对于有着丰富旅游资源的县域,可以开发旅

10、游资源模式带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发展能够推动众多行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的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出行方式和生活理念的更新,旅游业市场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而且旅游业相对于其它产业有着投资周期短、污染小的特点,所以以旅游资源为主导产业的县域,往往在经济上获得超乎想象的发展。2.产业主导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产业主导型模式是指县域集中发展产业集群的作用来推动整个县域经济的发展。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区域资源和资金利用能力。产业集群不仅能都促进市场科学有序的竞争,而且能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在产业集群方面比较有影响力的有浙江省慈溪小家电、义乌小商品产业集群,福建省晋江鞋业也是产业集

11、群中较为成功的典范。3.综合发展型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综合发展型模式是指县域经济是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发展起来的,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日趋成熟。这种模式下的县域经济发展是综合了资源主导型、产业主导型等各种因素的发展模式。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三大产业结构不断在经济发展中的调整,综合型发展模式在县域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综合发展型县域经济的模式上做的比较成功的有增城,增城市摒弃了以往急功近利和片面追求 GDP 的经济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将全市划分为三大主要功能区,使该市的发展踏上一条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 3。二、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一)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缺

12、乏支撑的特色产业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较低,市场的机制不够完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都处在改革的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第一产业在我国县域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仍然很大,达到了约24.6%。从这里可以看出县域经济在整体上仍旧依靠农业的基本特征;另一方面,县域经济结构水平不高,产业结构单一现象逐渐凸显。祁门县经济主要依靠制造型企业,这种不协调的结构使得祁门县的经济竞争力十分的脆弱,经不起市场变化和政策变动的冲击。发展县域经济最核心的一点就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项目,发展特色产业。但是祁门县经济产业的发展缺乏具有地域优势的支撑性特色产业 4。(二)盲目地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造

13、成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现象全国大部分地区县改市以及市带县的进程过快,尤其是相当一部分不具有非农产业发展基础和城镇化基础设施条件的县匆忙改市,造成城市化的“大跃进”。此外,大多数县级政府片面的理解和追求工业化和城镇化,一味地把工业化发展理解为建广场、盖楼房。祁门县在2009年建成了总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的祁红广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镇化的进程,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由于乡、县政府招商引资愿望迫切,所以往往把高能耗、重污染制造业项目转移到县域,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三)县域经济发展基本要素供应不足现阶段,随着大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上主要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都逐步向大城市转移

14、,这样就没有充足的支撑要素来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比如,在金融支持上,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偏向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而对县与乡镇经济的发展重视不够,直接导致县域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偏向的经营战略的转移,县级县以下机构存款上存,信贷授信贷权限减少,直接减少了其对农村投放的信贷资金。这样就造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四)县、乡财政困难问题仍然突出,农民增收困难中国政府层级过多,机构冗杂,各级政府间财权与事权严重不对称不明晰,财力在逐渐向省、市两级政府集中,而基本的事权在逐步转移向县、乡政府。这就导致了县、乡两级政府没有足够的财力来进行经济建设,没有经济建设财政收入就会减少,这样就会形成一

15、种不良的循环。这样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卫生和义务教育等公共支出必然会减少。这样又会直接阻碍县域经济的发展。三、祁门县的经济发展状况接下来就让我介绍下我的家乡祁门。祁门县位于黄山西面,毗邻江西,素有安徽南大门之称,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建县于公元766年,因城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而得名,阊江贯穿祁门,是祁门人的母亲河,祁门是一个“山多田少的山区县。全县国土面积2257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295万亩,茶园16万亩,水田11.2万亩(农民人均山场近20亩、茶园1亩、水田0.7亩)。现辖7镇11乡,152个村,1039个村民组,总人口18.7万(其中农业人口14.8万)。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

16、85.78%(比1992年提高了4.48个百分点),居全省首位;拥有林地面积19.96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8.43%,活立木蓄积量927.6万立方米,是省重点林业大县。祁门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有十分繁盛的茶市,是“中国红茶之乡” 5。那么祁门县近几年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呢?2008年祁门县全县的生产总值272112万元,农民纯收入5076元;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295231万元,农民纯收入5529.18元;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310000万元,农民纯收入6200元;2011年全县生产总值387214亿元,农民纯收入7750元;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428800亿元,农民纯收入

17、8543.1元。如图2,图3所示:图2图3四、祁门县经济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是的,祁门县在步入新世纪后,不管是在经济还是人民的生活水平上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时,我们也感觉到了,河里的鱼越来越少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也变得日益严重了。祁门县全县有规模的工业企业13家,这些工业企业主要是以机电、电子、陶瓷、林产、化工、建材为主。这些企业能够给祁门县注入经济增长的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祁门县经济快速的增长的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经济实力不够强,2012年祁门县的人均GDP达到17116元,但是在全省各县的经济实力的

18、排名只排在16位。在于周边发展较快的地区和县域相比,发展差距不断的拉大;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在祁门县内的一些企业都是中小型的制造业,还缺少那中带动性强,关联性大的大企业、大项目;传统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亟待产业的优化和升级,新兴产业发展不足;城镇化建设水平比较低,祁门县的城镇化建设的起点比较晚,整体水平也比较低,现有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配套的功能服务不全。城镇的凝聚力、承载力和辐射力还不强,还没有真正形成层级合理、功能明确、特色鲜明的城镇发发展新格局;城乡发展协调性比较差,祁门县的农业产业的发展水平比较低,主要是依靠茶叶经济,但是有没有健全的市场机制,这茶农的的收入情况就很难保证的。农村社会事

19、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增收的长效市场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那么在新时期,在中国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大背景下,祁门县应该结合自身的地域、产业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这样才能走上一条具有祁门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五、祁门县生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一)生态农业发展研究1. 发展生态农业障碍因子分析(1)祁门县地貌以山地为主,山地所占的比例较大,地貌类型跌宕起伏起变化复杂, 欠缺盆地资源,可耕地面积很少,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 04km2。80年代出现的滥砍乱伐,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森林植被,一旦遇到强降雨,非常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20、,耕地冲毁。同时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耕地被占越来越严重,加上土层薄,自然肥力不高,而农村大量使用化肥,累年耕作,也造成土地质量的日益贫乏,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出率较低。这一切都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基础。(2)祁门县年降水量虽然丰沛,但50% - 60%的降水都集中在 4- 7月份,由于植被遭到破坏,不能涵养水份,容易引发山洪、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同时由于祁门县目前的基础水利设施严重不足,蓄水能力薄弱,大部分的降水都流淌、蒸发掉了,经常造成8- 10月份无水抗旱尴尬局面。如何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又一障碍因子 6。(3)祁门县工业发展水平较低,财政支撑能力不强,对农

21、业投入少,目前还不可能实现以工业反哺农业。茶叶收入是农民重要的现金收入来源之一,但效益很低。加上山区交通、信息闭塞,农村缺乏牵动力强的支柱产业,没有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源和支撑点,农民为解决生存问题,靠山吃山但不养山。农民的生产生活状态也制约了生态环境的改善。总之,自然条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成为该县生态农业发展的瓶颈, 成为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障碍因素。2.发展的策略思考综上所述,祁门县发展生态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祁门县生态农业的发展应在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的大前提下,减少水土流失,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降低农业面源污染,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22、,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1)制定生态农业规划 全县上下都要高度重视生态农业规划的制定工作,以系统的规划来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建设。规划的制定应以保护为前提,以市场为向导,以发展为目标。建立生态旅游区、农业耕作区与资源保护区。实现机制和体制上与市场经济接轨,鼓励多种形式进行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实现开发与保护并举,经济与生态双赢。(2)开展农业结构调整,培育生态农业经济 大力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建立生态农业生产示范基地,重点突出茶叶、生态畜牧业和林产品加工业。减少资源破坏与高消耗的农产品生产, 退耕保护,还林还草。充分利用山区草原生态保护

23、国债项目,发展壮大生态畜牧业基地。实现以基地促示范,以技术促提高。同时加快以“祁红”为主导的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挖掘“水厥” “中药材”等一批绿色食品的经济潜力,进行产业化经营,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与认证体系。加快农产品认证的速度,提升它们的附加值,促进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最终形成一系列以基地为依托、以龙头企业为载体的生态农业支柱产业 7。(3)加快生态旅游经济的开发 开发以牯牛降为重点的一批生态旅游点,充分利用全县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活动。使祁门县成为黄山市生态旅游的一个最佳目的地,同时也成为华东乃至全国“乡村游”活动又一最佳落脚点。(4)加强

24、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一是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实现农村畜禽粪便的综合利用。二是加快农村水利设施改造和修建,降低水土流失,蓄积水源,增强农业自身的防灾减灾能力。三是加强农业方面污染的治理工作,减轻工业废水、废料、废气与农业高毒高残农药对农业环境和土质污染的危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四是着力进行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改善,挖掘“五荒”耕地的农耕潜力,保护耕地资源。同时对土质退化的耕地,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农作物秸秆还田,改良土壤肥力,提高单亩产量。生态农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只有采取完善积极的措施,开展综合整治,才能实现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二)生态林业的发展祁门县是个以

25、山林为主的丘陵县城,发展生态林业经济可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建设注入一股新鲜的动力。林业不仅是祁门县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时又是一项重要的公共事业,它可以保障粮食作物稳产高产增加农民收入,也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由于林业这些独特的作用,有力地支持和推动了祁门县新农村建设,具体表现在以下 3 个方面:1.林业对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作用(1)有利于保障粮食作物高产稳产和增加农民收入。因为森林具有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作用可以大大增强森林生态系统对农业生产的生态保护功能,从而保证粮食高产稳产和农民增收。一是促进粮食生产高产稳产。据测算,平均 1km2防护林能保护农田 10

26、180km2,增产粮食 9360kg。二是开辟了粮食生产的新途径。通过发展木本粮油、果品、菌类、山野菜等,丰富了人们的食品选择,使粮食生产走上多样化的道路。三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力。通过农业、林业、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工程相互结合,提高和保障了山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8。 (2)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乡风文明,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村容整洁、乡风文明”,而生态良好、环境优美离不开林业,林业是促进 “村容整洁”的有效手段,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措施。同时发展林业也是一种亲近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行为。通过加强对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改变以往人们盗

27、砍滥伐、偷捕乱猎、随意破坏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不良行为,促使广大群众树立“爱护自然,保护生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新理念、新风尚,提高了农民朋友的文明素养,促进了广大农村地区的乡风文明。既然林业的发展对新农村的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发展有着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那么我们该怎么样的发展林业经济呢?2. 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林业的发展思路(1)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事实证明,充分发挥山区优势资源,把林业产业做大做强,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 培育林业龙头企业 重点扶持山华集团、阊林木业、建兴地板和黄山药谷金银花公司等骨干企业,着力打造“阊林” 、 “建兴” 、

28、“金富” 、 “山华”等一批知名品牌。 发展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杉木、枫香等为重点的速生丰产用材林,以毛竹、油茶、金银花等为重点的高效经济林,以培植业原料、绿化树苗、木本中药材等为重点的特色经济林 9。 建立合作组织进一步规范彭农联合林场、响潭协会两个林业协会,创立更多的林业中介组织和合作结构,鼓励协会与农户构建利益相关的综合体,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发展森林旅游业,重点打造环牯牛降乡村旅游圈,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乡村“农家乐”游,开发九龙池、历溪、仙寓山景区,推出“历溪峡谷游” 、和“冯家顶休闲游”等一批特色旅游项目。(2)完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筑建林业防护综合体系 制定森林资源保护措施,建立县、乡

29、、村 3 级护林网络工程;严格限制林木的采伐,做好古树名木挂牌保护工作;加强林业有害虫病的防治、林业的行政执法、森林防火和依法治林工作,保障林业生态安全,巩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果。实施林业重点工程以科技为支撑,狠抓退耕还林、长江防护林、世行 4 期项目、牯牛降 2 期、枫香良种采育基地、珍稀树种繁育基地等林业重点工程,加快培育后备资源。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生态城镇、生态文明村等各种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加快村庄道路、河道、农户庭院和中心广场等公共用地绿化美化,着力打造山清水秀“生态祁门” 。(3)切实做好林业服务体系网的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因此,加强基层林业服务体系建设

30、工作尤为重要。 加强建设基层林业站,加快改革乡镇林业站的工作步伐,建立适合祁门县县情的基层林业管理站,完善一支廉洁高效的基层林业服务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项目、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为广大林农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促进广大林农的经济收入。 培育懂科技、善经营的新型林农以培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型农民为目标,以乡镇林业服务机构组织为主体,增强培训农民的科技服务和林业技术知识,提高农民营林技能和科技素质,通过开展科技下乡、推广新技术(品种)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林业服务,培养一大批林业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人员 10。促进农村民主管理的建立参与式集体林资源管理体制,充分尊重农村传统

31、习惯和村规民约,从根本上重视和尊重农民决策建议权、经营自主权和民主管理权,真正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林业建设的工作中来,让他们参与林业经营方案编制的全过程,使他们在作业设计、树种选择、种苗选择、抚育采伐方式、采伐数量和时间的确定等各个环节拥有充分的发言权。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建立和谐林区,积极正确处理林改矛盾和山林纠纷,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力量,做好矛盾纠纷的疏导与化解工作,力求在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力求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范围内取得共识,力求把问题及时解决在萌芽状态,坚持农村稳定,建立和谐林区。(三)生态旅游发展1 农业生态旅游发展现状(1) 乡村旅游业持续升温,我县

32、成功举办了以“弘扬祁红文化,展示茶乡风采”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黄山国际祁门红茶节, 成功开展了南京市民“百辆自架车, 祁红茶乡行” 、 “上海市民万人畅游牯牛降 ”、 “休闲牯牛降, 体验新农村” 、祁门市民县内特价旅游和“目连故里”环砂乡村旅游启动仪式等活动, 建立并开通了祁门旅游信息网。 “访祁红圣地, 游目连故里, 牯牛降寻梦之旅”旅游线路跻身古徽州十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年旅游接待量达 4114 万人次, 实现旅游总收入 17685 万元, 同比分别增长 37.5%和 37.6%, 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均创历史最好水平 11。(2) 农业观光园初具规模全县共建立以种植面积达近 70km2

33、的“黄山药谷”中药材示范园、塔坊乡的近 70km2 百果园和近 7km2 葡萄园、祁山镇的近7km2 布郎李和草莓基地、平里镇和小路口镇的近 7km2 大棚蔬菜基地、休闲垂钓为主的垂钓中心等各种农业示范基地和休闲观光农园 20 余个, 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菜、赏花、采茶, 享受田园乐趣。农业观光园的开发建设, 扩大了旅游产业规模, 丰富了旅游产业内涵, 提升了旅游产业品位 , 为打造农业生态旅游强县奠定了坚实基础。(3) 农家乐旅游开局良好围绕打造环牯牛降乡村旅游圈, 彭龙、湘东、环砂、历溪、红旗、龙安、赤岭、坑口等旅游景区(点)的建设成效显著, 农家乐旅游启动步伐加快。历口镇环砂村 2006

34、年 11 月启动以“游千年古树林、观神奇的叙伦堂、看原汁原味目连戏、品乡土风情农家宴”为主题的农家乐乡村旅游, 当月接待旅游团队 12 个, 接待游客 2000 余人,成为黄山市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新亮点。2 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优势(1)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祁门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丰富,空气湿润。境内山峦起伏连绵,河谷交织,林海叠翠。被誉为华东动植物基因宝库、 “第二黄山”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牯牛降坐落在境内,森林覆盖率( 85.178% )居全省第一,环境空气质量和境内地表水水质均高于国家一级标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对发展农业生态旅游可谓先天优势显著。(2)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的祁

35、门历史悠久,县域内古村落、古民居、古戏台、古树林等古遗存众多。目前保存完好的古村落有历溪、渚口、磻村、坑口、桃源以及六都、贵溪等。 “贞一堂” 、 “承恩堂” 、 “一府六县”等古民居建筑, 风格独具, 全国首屈一指。至今仍保存完好的余庆堂、会源堂、敦典堂等明代江南古戏台群成为徽派建筑一朵瑰丽的奇葩,2006 年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祁门目连戏”被称为中国戏曲史上的“活化石”, 入选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12。(3)农业文化底蕴深厚的祁门茶叶,历代名品辈出,享誉海内外, “祁门红茶”为世界三大高香茶之首,两获世界金奖,被誉为“祁门香” 、 “群芳最” 、“茶中英豪” ;安茶在清末被东南

36、亚奉为“圣茶” ,畅销两广和东南亚;祁门“四大名家”所产的“凫绿”为我国十大名茶“屯绿”之冠;祁门红茶制作工艺入围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祁门又是新安医学的发祥地,良医代代相承,历史上有较大成就的医药家有徐存诚、汪机、徐春甫等 26 位,名药“祁术”曾在清末南洋国际土产博览会上获优质奖,祁门蕲蛇也以其药性质优而被称之为“祁蛇” 。3 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思路(1)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祁门旅游资源丰富,民风淳朴,更拥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社会旅游资源优势。但是几年前,这些资源优势并没有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其主要原因就是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对旅游产业的发展缺乏整体的认知和把握, 更缺乏实践的勇气。要充分认识到生态农

37、业是优化资源配置,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动农业产业化建设,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为城乡居民拓展休闲度假的第二空间,同时将潜在的农业和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增收优势,使产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有效途径。(2)科学规划,彰显特色 要按照“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把编制农业生态旅游规划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邀请农业、旅游业等专家对全县旅游的资源现状、主题形象、产品定位、包装策划以及市场前景进行周密的研讨和论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要根据当地农业自然资源及人文景观资源,本着有利于保护、开发、管理的原则,进行高起点、大手笔的规划

38、, 规划的过程中除了要求农业景观形式多样,生态自然外,还要注重挖掘文化底蕴,达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与农业田园景观在整体上的和谐与统一。规划设计要体现个性,彰显特色 13。(3)加强建设,注重发展。根据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和景观优势, 加大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科技示范园和特色乡村家园等农业景观建设,并与县内以牯牛降为主的各旅游景点连线,使生态农业与旅游充分结合起来;加快茶叶、徽菇、中药材、山珍土菜为主的名优特色农产品和土产品生产开发,挖掘其蕴藏的文化资源,打造一批高知名度,具有本地特色的旅游农产品;挖掘、整合以目连戏、傩舞、祁红加工工艺、古戏台群为重点的乡土文化资源,编排一批表演节目和建立一

39、批表演队伍;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开发、完善和提高服务设施和内容,使游客充分享受到农村清新的空气、宁静的环境、绿色的视野和宽松、舒适的农家田园生活。(4)精心包装,大力推广。包装是否精美,推荐是否广泛,是农业生态旅游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也是能否提高农业生态旅游知名度,争夺客源市场的关键所在。一方面要加大县城和各旅游景点的包装和设计,彰显本地特色和个性,提高城市形象、景点品味和档次,另一方面要通过举办“祁红节”等活动和加强与报刊、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合作,加大宣传力度, 打好国际金奖“祁红”和“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两张名牌,充分发挥“名山” 、 “名茶”的品牌效应,提高祁门农业生态旅游的知名度。

40、(5)加强管理,完善服务加大行业管理力度,开展“树行业新风、创优质服务”的活动,通过集中教育整顿,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和业务素质;把好导游人员的入口关和旅游企业运营的质量关;加强监督,实行导游队伍的游客监督反馈机制、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运营机制;加大检查力度、管理力度、指导力度和处罚力度,以确保旅游市场的正常秩序。六、总结综上所述,在我国县域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大环境大趋势下,祁门作为安徽省南部的一个小县城,不能盲目地追寻经济的高速的发展,要协调好经济、环境、人民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祁门县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祁门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在发展生态经济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优势

41、,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建设;祁门又是个林业大县,所以更加要加大对生态林业的建设;祁门的旅游资源丰富,我们要积极发展生态旅游,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做到足够好,只有这样祁门县才能都走上一条属于自己的,有自身特色的生态经济之路。只有走生态经济之路,才能都适应祁门的发展,才能够可持续的发展,才能够造福祁门的子子孙孙们。在这里,我相信我的家乡祁门的将来会变的更加美好。致谢时光流逝,岁月如梭,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毕业论文即将截稿之时我要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家人、朋友送上我由衷的谢意。首先,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盛先友教授,在我写作论文的这段

42、时间了,盛老师给予我的细心的指导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他广博的学识、高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平易近人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深受感染,在此我表示真诚的感谢!从论文的选题、结构框架,到后期的修改、撰写,每一步都是在盛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其次,我要感谢所有授予我知识的安徽科技学院老师,您们辛勤的付出和悉心的教导,使我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没有你们的教导和支持,也就没有我今天的成绩。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你们!还有要感谢我的同学们,感谢你们在生活、学习中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感谢同学们在我遇到挫折时的安慰与鼓励。与你们相处的时光,是最快乐的,让我终身难忘,同时也让我感到了友

43、情的弥足珍贵。谢谢你们!最后要感谢我的家人,感谢他们十多年来无私的为我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安慰,是他们的坚持使我获得今天的成绩。他们给予我的无私关怀和真挚的爱,无时无刻不在督促我奋发图强,促使我一步步成长,他们殷切的目光让我倍感温馨,他们的幸福和安康是我前进的动力和源泉。在此,我要向他们表示忠心的感谢。致谢人: Neverin2013 年 6 月 8日参考文献:1马宗国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10,12:65-682魏秀芬,于战平.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J.农村经营管理,2005, (3).3姜保雨.中部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 (21).4

44、张洪力: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性思考J.城市经济、区域经济,2007.015冯卫红.生态旅游地域系统与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讨论J.经济地理.第 21 卷第 1 期,2001 年 1 月.6骆世明.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50-160.7李文华.中国的生态农业与生态农业县(村)建设J.水土保持研究,8(4):17-45.20018马世俊.展望 90 年代的生态学,现代生态学透视.科学出版社,19909中国科学皖南山区综合科学考察队第三分队.安徽省南部丘陵山区国土开发与整治研究M.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10郭莉.郭亚军.区域生态经济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6(8).11鲍宏

45、礼.论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生态农业J.求实,2005(5):86-8812刘家明.生态旅游及其规划的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9(3):327-331,199813张广瑞.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J.旅游学刊,14(1):51-55,1999Based on the ecological perspective QiMenXian economic development strategy researchContent abstract: Along with our country economy high speed development and industrialization, the

46、urbanization process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contribution to Chinas economic strength is constantly enhanced. Th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y directly affects the peoples income and living standard. But our countrys county economy development level is relatively backward, a

47、nd highlights in the imbalanc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se two aspects.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ounty economy in our country 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economy, our country need to gradually took to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Based on QiMenXia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countys own advantage resources, and discard the first development governance after development model.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unty economy development.Key word: County economy Ecological economy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