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一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观点解读(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秦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都空前加强。(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840-1900 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史实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运
2、动和最后一次自发而单纯的农民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局限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农民阶级已经无法完成新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却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即将兴起的历史变革准备了前提。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既是此前一系列民主革命运动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果,也是迈进民主革命新阶段的第一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同时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具有世界性的意义。(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具有中国特色
3、的民主政治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意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实行“一国两制” 、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反对侵略,维护国家独立。促进人类和平。中关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意义: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对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6)古代希腊罗马
4、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罗马法为后世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了重要启示,法律成为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明中的基本要件。(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握国家权力。德国、日本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采取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式,但国家的真正权力掌握在国王手中。法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由于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势力同样强大,同样不肯妥协,导致国家政体频繁变更,社会长期动荡。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三权分立制度开创了世界的先河,
5、有力地维护了美国的独立和统一。(8)从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世界的局面,在世界上第一次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是 20 世纪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美苏争霸造成了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后,世界格局明显由两极化走向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6、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向明显增强,世界形势呈现出复杂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必修一中的历史规律与线索(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线索和规律。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的趋势。(2)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线索和规律。1840 年至 l900 年间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线索,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线索。 (3)近代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线索和规律。太平天国运动的线索,辛亥革命的线索,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线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线索。(4)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线索和规律。中国共产党
7、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政治建设的线索,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线索, “一国两制”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线索。(5)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线索。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线索,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线索,中关和中日关系的发展线索。(6)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的发展线索。西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和线索,罗马法发展规律和线索。(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规律和线索。英国君主立宪制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发展线索,美国共和制和法国共和制的发展线索,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线索。(8)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规律和线索。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线索,巴黎公社革命的线索,俄
8、国十月革命的线索,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线索。(9)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规律和线索。世界两极格局发展线索: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发展线索。.必修二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观点解读(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农业: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使用铁器农具和牛耕。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方式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农业生产水平较高,形成了精耕细作的农业生 产体系。古代中国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地主土地私有制。手工业: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了独立的生产部门。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指的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同时存在。官营手
9、工业规模巨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组织严密、管理完善、工艺超群;但同时也阻碍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男耕女织”式的家庭手工业成为了农业经济的一种重要副业。 商业:商业起源较早,市场交换比中世纪的欧洲发达。商业的发展对封建经济的冲击较少。商业发展受到政治的压制,商人始终没有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 “重农抑商”是古代中国的传统政策,前期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具有进步性,后期阻碍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具有落后性。(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必要条件:资本的原始积累、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近代中国对这三
10、个条件的获得与西方国家截然不同,导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是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民国时期的历史最典型的体现了这三种因素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因此在复习备考中应该注意吃透民国时期这段历史。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近代以来中国人探索资本主义道路的三次代表性尝试: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纲领;康有为、粱启超领导“百日维新” ;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由于制约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因素很多,中国的资本主义一直没有发展起来,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和成熟程度远不如欧美资产阶级革
11、命时期的资产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不能够领导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这个任务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身上。(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世纪 50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建国初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两大问题,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问题。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一文已经从理论上解决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我们既有经验也有教训,结论就是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12、。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的重点是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城市的重点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其意义在于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深化改革。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是: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意义在于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有两方面,一是西方文明的传播;二是革命思潮的推动。近代中国交通、通讯工具的变化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三种传媒的依次出现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5)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
13、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从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从各民族的孤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殖民扩张和掠夺具有两面性,既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强有手段,也导致了殖民地的贫困和落后。资本主义列强发展世界市场的主要手段。两次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基础。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列强为了销售产品和夺取原料产地,加大了对世界市场的抢占力度。(6)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4、:l929-1933 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人所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经济危机的特点: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对生产的破坏严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了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衰微,国家干预经济的职能扩大。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是资本主义国家面对危机自我调整的一个成功的案例。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主要体现在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自我改良和调整,增强了自我调节的能力。(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意义在于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经济上国家实行高
15、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政治上国家的权力高度集中于党。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经验教训:社会主义制度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势在必行。(8)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地位,美国建立起以自己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起源于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到 80 年代发展到高峰,形成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进一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自由化和一体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利大于弊,因为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的竞争与合作,有效地利用国际经贸规则,才能够保证中国经济的
16、持续增长。经济全球化具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正面作用在于有效.地利用世界各地的资源、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丰富人们的日常生活等。反面作用在于把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扩展到全球,造成南北矛盾、贫富分化、环境退 货等问题不断加剧。必修二中的历史规律与线索(1)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线索和规律。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经济政策的主要表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线索和规律。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线索,资本主义经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17、义道路的线索和规律。20 世纪 5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线索和规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线索和规律。(4)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线索和规律。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近现代中国交通和通讯的发展线索,近现代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线索。(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的线索。新航路开辟的线索,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线索,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线索。(6)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自我调节的规律和线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产生规律,当代资本主义运行机制自我调节的规律。(7)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和线索。苏联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原因,“斯大林模式”的
18、经验教训,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8)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规律和线索。二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线索。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的线索。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的过程。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规律和线索。必修三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观点解读(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是儒家思想的形成时期。汉代儒学被统治者奉为正统思想。宋明时期儒学向理学转变,成为中国儒学发展重要时期。明清之际,由于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思想家的涌现,儒学进入了继承与批判时期。 (2)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举例说明中国古代领先
19、于世界的科技成就。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是以形写神,注重和追求表现艺术家的精神面貌。举例说明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发展形式。举例说明京剧的发展历程和成就。(3)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维新变法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对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意义。(4)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成果。邓小平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5)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20、与文化。科技进步对现代化建设产生重大作用。“双百”方针的经验教训:科学文艺创作的发展要处理好与政治的关系、与人民的生活的关系、与继承传统和不断创新的关系。我国的教育发展史证明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的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的人文精神得以复兴。18 世纪启蒙运动时期,西方的人文精神得以进一步发展。(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是对宗教创世说的有力挑战。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近现代社会的发展。相对论深刻地揭示了时间
21、和空间的本质属性;量子论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从宏观世界深入到了微观世界。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成为全球化时代的技术表征。必修三中的历史规律与线索(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线索。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概况。汉代儒学的发展概况。宋明时期儒学发展概况。明清时期的儒学发展概况。(2)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的线索和规律。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概况。中国古代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线索。中国古代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线索。京剧等各种戏剧的发展线索。(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发展线索和规律。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新文化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的历程。
22、(4)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对中国的影响。(5)现代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双百”方针的内容和实施的经验教训。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发展的成就和经验教训。(6)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线索。古希腊学者对人文精神研究的思想历程。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们对人文主义研究的思想历程。启蒙运动中人们对人文主义研究的思想历程。(7)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线索。经典力学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进化论对近代自然科学发
23、展的影响。相对论、量子论对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蒸汽机、电气技术和网络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8)19 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的发展线索。19 世纪以来文学的发展线索。l9 世纪以来美术的发展线索。l9 世纪以来音乐的发展线索。l9 世纪以来影视艺术的发展线索。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总汇世界近现代史上一、原因(根源) 因素 关键 条件1. 之所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为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原因:揭开了欧洲和北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2. 英国自耕农消失的主要原因:圈地运动3. 英国新贵族与资产阶级结盟的根本原因:双方有共同的经济利益4. 英国首先开始工业革命主要原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高5. 18 世纪
24、 70 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 1:2,19 世纪初上升为 2:3 的最主要原因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国丧失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最主要原因:资本输出多而工业投资少7. 促成 1660 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新贵族害怕人民群众的革命运动,于是同阴谋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妥协8. 从英属 13 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 18 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转变的主要因素: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9. 美利坚民族形成的根本原因:经济发展与交流10.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北美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与阻碍其发展的英国殖民统治间矛盾激化11.萨拉托加大捷被称为美国独立战
25、争转折点的主要原因:美国国际地位提高并增强信心12.法、荷支持美国独立战争直接原因:打击英国海上霸权13.美国独立战争胜利根本原因:美国人民为正义事业而战14.美国西进运动过程中促进西部振兴的根本因素:资本和劳动力资源15.美国南方种植园主阶级和北方资产阶级进行内战的根本原因:经济利益冲突16.美国内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两种阶级制度的尖锐矛盾17.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爆发的共同原因: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18.英国议会军和美国北方军队在各自内战初期失利的共同原因:领导者政策有所失误19.19 世纪晚期,美国垄断组织形成的直接原因: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20.垄断组织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
26、1.发源于西欧的启蒙运动能迅速波及欧洲大多数国家的主要原因:它适应了发展中的资本主义的需要22. 法国大革命成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人民群众积极参加和推动23.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的直接原因:巴黎人民第三次武装起义,雅各宾派的革命措施24. 雅各宾派专政时期,既是成功的措施,又直接导致失败的原因:革命恐怖政策25.雅各宾派专政失败根本原因:革命恐怖政策出现失误26. 法国“雾月政变”成功的主要原因:混乱中的法国需要独裁者稳定秩序27. 拿破仑对外战争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战争具有侵略性和非正义性28. 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的根本原因:法国的扩张引起欧洲人民的广泛反抗29. 183
27、0 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复辟的波旁王朝阻碍资本主义发展30. 19 世纪 30、40 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31. 决定圣西门成为空想社会主义者而恩格斯成为科学社会主义者的根本原因:无产阶级的成熟程度32. 法国 1848 年二月革命的根本原因: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分享统治权33. 法国 1848 年革命的根本原因:金融贵族的统治阻碍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34. 法国“六月起义”的直接原因:资产阶级执行委员会强征工人入伍35. 决定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空想”性的最根本原因: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36. 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资本主
28、义制度在法国最终确立的主要原因:工业革命深入进行37. 英国干涉法国大革命与法国干涉德意志统一的共同原因:争夺欧洲霸权38. 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政治统治腐败39. 巴黎公社革命的直接原因:资产阶级军队偷袭蒙马特尔高地40. 19 世纪晚期,形成法帝国主义特征的主要原因:大量资本投在信贷领域41. 克里木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俄国扩张与英法的利益发生冲突42.克里木战争俄国失败根源:俄国社会制度的落后与腐朽43. 1861 年俄国改革的根本原因:农奴制已成为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障碍44. 1861 年俄国改革的直接原因:克里木战争失败,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45. 19 世纪中期,德意
29、志迫切需要统一的原因:分裂现状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矛盾46. 德意志在 19 世纪中期要求统一的根本因素:全德分裂阻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47. 19 世纪末的德国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其直接原因在于:容克阶级掌握了政权48. 俄国 1861 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改革,其共同原因在于:资产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49.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但中国戊戌变法却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关系的变化程度50. 19 世纪中期,引起日本幕府统治危机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51. 日本经济垄断组织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其历史原因在于:实行的资产阶级改革不彻底52.
30、 俄、日帝国主义都带有封建性,其历史原因之一在于:领导改革的核心原属封建阶级53. 18、19 世纪俄国沙皇主动进行两次改革的最根本原因:无力阻挡资本主义世界潮流54. 俄国纠合法德两国,迫使日本把辽东半岛归还中国的主要原因:沙俄企图独占东北,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55. 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相似原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56.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尚具有不成熟性,导致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尚处于手工业生产阶段57. 史学界认为:“18 世纪末至 19 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这一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迅
31、速扩展58. 与 17、18 世纪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相比,引起 1848 年欧洲革命的新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出现59. 19 世纪 60、70 年代,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改革的浪潮,其相同原因;根本原因: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工业革命广泛开展60. 19 世纪中期,资本主义能够逐步形成世界体系的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发展了生产力61. 第二次工业革命造成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62.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原因:科技与工业生产的结合程度不同63. 19 世纪 70 年
32、代以后,导致动力工业发生革命的主要原因:电的应用和内燃机的发明64. 19 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内燃机的发明65. 19 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不平衡性加强的决定因素:各国科技和垄断组织发展水平不同66.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整个世界已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垄断资本主义的本性67. 1718 世纪中西科技文化出现差距的根本原因:封建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二、目的 目标 意图 用意1. 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的根本目的:限制君主权利2. 1660 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接受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目的: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3.
33、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之前国王分别召开新议会和三级会议的共同目的:解决财政困难4. 英国多次组织反法同盟,武装干涉法国革命的主要目的:维护自己在欧洲的霸主地位5. 1787 美国召开制宪会议的目的: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6. 美国提出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主要意图:进占中国市场7. 法国雅各宾派专政根本目的:维护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8. 雅各宾派实行恐怖政策的直接目的:镇压反对派9. 彼得一世改革的根本目的(最终目的):使俄国成为西欧式的大国,增强俄国实力,巩固贵族地主商人的国家10. 彼得一世鼓励发展手工工场的目的:增强俄国实力11. 1861 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根本目的:确保贵族地主利益12.
34、 推行“铁血政策”来统一德意志的根本目的: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13. 普鲁士于 1866 年发动普奥战争的直接目的:把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14. 1869 年日本政府实行“奉还版籍”的主要目的:实现全国政治统一三、作用 影响 结局 结果 后果1. 权利法案的最主要作用: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专政2. 工业革命对社会最重大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生产力3. 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局势产生的最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4.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局势产生的最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5. 19 世纪中期,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本主义在欧美国家取得全面胜利6. 在资本主义
35、向帝国主义过渡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7. 法国 1794 年热月政变、1799 年雾月政变、1830 年七月革命和 1848 年二月革命的相同结果: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四、特征 特点 表现 标志1. 第一次工业革命显著特征: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工场2. 1848 年欧洲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主要特点: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进行斗争,开始斗争矛头指向资本主义制度3. 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显著特征:生产和资本集中,产生垄断4.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特征: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5.
36、 日本垄断组织产生的最大特点:在政府保护下产生6.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与彼得一世改革时俄国社会状况的相同特点:工业发展落后于西欧国家7.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达到高潮标志:英吉利共和国的成立8. 英国资产阶级最终夺取政权的标志:1688 年宫廷政变9. 北美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进入高潮的标志:波士顿倾茶事件10. 北美独立战争前,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的主要标志: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英语逐渐成为通用语言11. 南方奴隶主挑起美国南北战争的标志:南方军队炮轰萨姆特要塞12. 19 世纪末美国垄断的标志:大量的托拉斯13. 美国侵华新阶段的标志:“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14. 18 世纪晚期,法国
37、资产阶级革命进入高潮的标志:雅各宾派(资产阶级民主派)掌权15. 标志近代世界体系开始真正形成的两大历史事件: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形成17. 衡量一个国家完成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机器制造业已实现了机械化18. 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19 世纪 30、40 年代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和西里西亚织工起义19. 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发表20. 标志法国资产阶级最后战胜封建势力的事件:1830年七月革命21.1917 年,俄国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政权完全落到资产阶
38、级手里五、实质 本质 性质1. 英国圈地运动的实质:促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分离的资本原始积累2. 1640 年英国议会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这种要求的实质:资产阶级要求掌握国家政权3.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内战,大块拍卖土地的政策,其实质在于:把封建土地所有制变成资本主义所有制4.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两次内战之间的议会同军队斗争的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同农民的矛盾5. 1649 年建立的英吉利共和国的性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专政6. 英国“光荣革命”的实质:资产阶级向封建贵族夺权7. 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8. 启蒙运动中的“自由”和“平等”要求的实质:反映发展商品经济和对
39、自由劳动力的要求9. 人权宣言的实质:维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10. 拿破仑的失败和维也纳体系建立的实质:法国的资本主义还不具备战胜欧洲封建势力的力量11. 法兰西第二帝国性质:金融资产阶级和大工业家帝国12. 彼得一世改革实质:农奴主阶级实行富国强兵的改革13. 日本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政策的实质:清除封建割据状态14. 美国内战前南方种植园经济的实质:使用奴隶从事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经济15. 19 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六、依据 条件 前提 背景1.拿破仑能在 1799 年夺权的历史条件:资产阶级希望他稳定政局2. 19 世纪晚期,德国经济长足发展的根
40、本前提:统一市场开辟3.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条件: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4.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前提条件:武装倒幕取得最后的胜利高中历史重要结论总汇世界近现代史下一、原因(根源) 因素 关键 条件1. 19 世纪末的德国有着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其直接原因在于:容克阶级掌握政权2. 意大利被俾斯麦拉入三国同盟的原因:与法国争夺突尼斯的矛盾3. 一战前夕,巴尔干半岛局势空前紧张的最主要原因:欧洲列强扩张势力介入当地4.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5. 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原因:参战国革命运动高涨6. 20 世纪初
41、,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与俄法结盟,造成这一行为的主要原因:英德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7. 一战后召开巴黎和会,历时半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欧洲列强间争夺激烈。8. 日本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沉默”的主要原因:只专注亚洲事务及其权益。9. 一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发生变化。10. 一战后引起美日之间在东亚深刻矛盾的根源:美国金元势力的膨胀。11. 在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会外谈判,日本被迫让步的主要原因:中国坚持斗争。12. 美国提出建立国联,又没有参加国联的主要原因:巴黎和会的结果对美国不利。13. 萨拉热窝事件之所以能成为一战导火线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主要
42、大国均完成战争准备。14. 俄国二月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得不到人民支持的主要原因:它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15. 决定苏俄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到新经济政策上来的根本原因:苏俄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16.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破产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17.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18.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能够保住民主制度的主要原因:美国有三权分立的民主传统19. 罗斯富新政之所以取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高速了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0. 20 世纪 30 年代,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法西斯主义极权统治道
43、路的根本原因:国内严重的社会危机和阶级矛盾21. 希特勒纳粹党在德国势力大增的最主要原因:打着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招牌骗取支持22. 一战后,引起日美在亚太地区深刻矛盾的根源:对中国的激烈争夺23. 日本“九一八”事变根本原因:日本企图以侵略中国转嫁资本主义世纪经济危机造成的社会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24. 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的根本原因:实施夺取东南亚的方针,建立所谓“大东亚共荣圈” 。25. 导致德国在职 941 年的苏德战场上战略计划落空的主要原因: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26. 希特勒发动不列颠战直接原因:丘吉尔拒与德国和谈27. 导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根本原因:世界各国人民与法西斯国家的
44、矛盾。28. 苏联没有成为波茨坦公告签署国的原因:尚未宣布对日宣战。29. 二战后美国对日本政策由削弱转为积极扶植的直接原因:中国革命的胜利。30. 德意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基本相同因素:垄断资产阶级要求建立恐怖统治。31. 二战后,美苏关系从结盟走向对抗,其根源在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和冲突。32. 二战后初期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废除了生产关系中落后的封建因素。33. 二战后造成德国分裂根本原因:苏、美、英、法对德及柏林分裂的根本原因:苏、美、英、法对德及柏林分区占领34. 二战后,资本主义进入高速局长时期的根本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运用35.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联
45、系较战前更加密切,其根本原因在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国际分工协作日益加强36. 欧共体成立的原因:欧洲实力消弱;苏联的严重威胁;美国对西欧控制的加强37. 联合国成立初期被美国操纵原因:美国经济实力强大38. 1971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其直接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三世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9. 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美苏形成实力均抛40. 国际格局变化的根本因素:生产力的发展变化41. 促使 1972 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42. 苏联失去东欧的根本原因:苏联不具备对东欧的经济吸引力43. 东欧剧变、苏
46、联解体根本原因:本身经济力量的衰弱44. 两极格局瓦解的决定性因素:苏联解体45. 苏联解体最主要的原因: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46. 影响第三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旧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影响47.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根源: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48. 当前世界格局形成“一超多强”局面的最主要原因:美日中等国实力增强49.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的直接原因: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50.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民族冲突、地区冲突激烈的主要原因:冷战结束,力量对比失衡二、特征 特点 表现 标志1、19181920 年的德国与 1792-
47、1794 年的法国相比,国家局势的相同特征:新生的社会制度遭到国内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2、俄国二月革命后政治形势的最大特点:两种性质的政.权并存的局面3、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突出特点: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4、20 世纪 30 年代到 40 年代中期是世界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其基本特征在于:大危机、大动荡、大较量5、法西斯主义道路的主要特征和表现:通过战争和军事工业摆脱经济危机6、二战前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特点: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7、罗斯福新政中最能表现新政特点的措施:国家复兴法8、罗斯福新政的特点:确保资本主义私营企业自由制度,但为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局部调
48、整原有生产关系中的弊端9、二次世界大战一个显著特点: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10、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的最大特点:形成两极国际格局11、进入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雅尔塔体系演变的特点:逐渐形成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12、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世界新旧格局变化的特点:由两极对立的格局转到经济一体化、政治多极化13、欧洲统一过程显著特征:由经济联合逐渐到政治统一14、欧洲统一过程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集团化的趋势15、第三次科技革命最明显的特点: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相互渗透,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明显加快16、日本确立天皇制的法西斯
49、军事专政的标志:1936 年二二六事变17、德奥合并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彻底崩溃18、英国放弃绥靖政策的标志:丘吉尔就任首相(1940.5.10 )19、德意日三国法西斯轴心集团形成的标志: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20、1942 年 1 月,26 国共同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21、美国提出杜鲁门主义标志着:美苏冷战全面展开22、标志着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英法、英俄协约的签订23、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华约组织的建立24、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最显著特征: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战争三、目标 目的 意图 任务1、19 世纪后斯以前,英国在外交上推行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的目的:维护欧洲大陆列强之间的均势,防止一国称霸,以维护英国的霸主地位2、美国在“一战”前期保持中立的目的:等待争夺世界霸权的机会3、巴黎和会上威尔逊宣扬“十四点原则”的目的:获取战后世界领导权4、一战后,美国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的主要目的:改变日本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独霸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