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论 (一)关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一般概念一、 何谓马克思主义文论定义:实践唯物主义在艺术领域的表现外延:马恩、列宁;东方;西马1、马克思主义文论和西方哲学、文学语境的关系费尔巴哈、黑格尔现实主义文学和西方叙事文学(典型、阶级性、反映论和“诗言志” )2、关于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费尔巴哈机械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唯心主义费尔巴哈:抽象的个人和人性马克思:“人是一切社会现实关系的总和”黑格尔:历史唯心主义、心灵的辩证法(理念异化、否定之否定) 马克思:对象化异化(物质实践劳动)3、实践唯物艺术观表现例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艺术)“人们必须首先满足吃喝住穿等基本的物质需要,
2、然后才能从事精神的艺术的等活动”艺术的劳动起源说(鲁迅)游戏说(康德、席勒、斯宾塞)二、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属性(一) 社会历史批评艾布拉姆斯:文学研究视角的多元化镜与灯作家作品世界读者注释:西方文学批评观:模仿(亚里斯多德)反映(自然主义) (马克思、左拉)浪漫主义(华兹华斯)唯美主义(波德莱尔)形式主义(文学性)文化研究(内外结合)(二)反映论(哲学认识论)例如:“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托尔斯泰“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反映“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三)文学的倾向性例如:文学的意识形态性文学的阶级性文学为政治服务注释:建国后我国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文学为工农兵服务(在延安文艺座谈
3、会上的讲话)阶级斗争(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政治服务(文革十年之政治风向标) (反右派如胡风)社会主义服务(新时期)(四)整体论研究视角1、文学和社会(非孤立主义) 文学和经济(不平衡)2、宏观研究方法论例如柏拉图优点:批评视野开阔局限:文学的外部研究三、关于马克主义文论体系的问题.(一)马列文论系统说(前苏联、中国)例如:文学本质论(反映、审美反映、意识形态)文学发展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文学构成论(内容和形式)(二)非系统说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四、如何辩证看待马克主义文论(一)成就及影响1、西方模仿论继承发展亚里斯多德贺拉斯康德、黑格尔左拉(实证主义)丹纳2、典型观完善“诗比历史更真
4、实”合式(古典主义)个性显共性“这一个” (黑格尔)典型(马列)“熟悉的陌生人”3、文学社会学发展外部研究4、前苏联和中国文论话语(概念、命题、思维方式、逻辑构架)反映、阶级性、人民性、审美意识形态5、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拓展.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新马克思主义例如文论的批判性文化研究(二) 有限性1、 社会历史时代产物:西方现实主义文学(19 世纪中)2、 现代主义文学之反动例如卢卡奇3、 社会历史外部研究视角文学研究视角多元化例如俄国形式主义、心理学批评、语言学批评4、 认识论、重内容轻形式反映论、语言即工具5、 文学研究他律性西方:形式主义批评(科学主义美学)中国:外部研究内部研究五、关于
5、马克思主义文论和文化研究关系(一)马克思主义文论:社会、经济和文学关系宏大叙事研究.例如典型环境、文学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关系(二)文化研究:地方叙事例如后现代、形式主义、权力政治学(福柯)(二)马恩文艺思想(现实)发展的阶段萌芽完整(半世纪) ;每一时期思想和整个学说相关,和特定时代之社会思潮、文艺思潮相关;一贯性和阶段性统一一、萌芽时期(19 世纪 30 年代中40年代初)(一)过程特点:1、哲学、社会政治思想由唯心-唯物;革命民主主义-共产主义注释:共产主义起源:斯巴达、柏拉图 2、文艺思想浪漫主义之理想主义-现实主义马克思:浪漫主义之理想主义-现实主.义注释:如理想主义(伯恩大学期间)青年
6、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德语作文)我们“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是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自私、”有限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将永恒的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如喜爱浪漫主义诗歌爱之书 (上下) 、小说如韦斯特华伦伯爵(未来岳父)交流中产阶级议员、正直坦率、极有教养、英德拉丁希腊文、喜爱马克思、谈论思想及浪漫主义诗歌。亨利希.马克思“你是幸福的,像你这样年轻的人能得到这样的幸福是少有的。在你刚踏上人生的一个重要历程的时候就到找到了朋友。 。 。 。你能不能信守不.渝,永远做
7、个无愧于他的人,这将是对你的才智和心肠,尤其是对你的道德的最好的考验。 “马克思“我敬爱的父亲般的朋友。 。 。 。我已经完全没有耐心等待另一个机会来向您略表我的一点敬爱之意了。 。 。 。您对于我永远是一个活生生的证据,证明理想主义不是幻想,而是真理“现实主义(柏林大学期间)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黑格尔);放弃浪漫主义诗歌接受后者;参加博士俱乐部;主持莱茵报;巴黎出版德法年鉴;决裂青年黑格尔派恩格斯:(25 语言,12)音乐、诗歌美学精通独到,艺术超越马克思;1838 年,不莱梅参加“青年德意志”文学运动(文学是时代精神传声筒) ;1839 年转向青年黑格尔派二、形成阶段(19 世纪
8、40 年代初-1848)1、马恩此阶段主要著作马克思: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马恩:神圣家族 (1844) 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7)2、主要观点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美、美的本质、劳动创造美、美的规律创造神圣家族:评论“巴黎秘密”作品,批判青年黑格尔思辨哲学、空想社会主义及人物塑造主观唯心主义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历史唯物观;人的活动和环境之辩证法;人物性格对环境依赖关系共产党宣言 (1848 马恩为第一个无产阶级组织-正义者同盟起草):马克思主义正是诞生;文艺观形成三、确立阶段(19 世纪 50 年代-80)1、
9、文学语境.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提供材料;革命斗争需要2、主要著作马克思:导言(1857)序言(1859)观点:社会存在和意识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和规律;物质生产和艺术发展不平衡关系恩格斯:“给敏考茨基的信”:艺术典型观、艺术倾向性和真实性关系“致哈克奈斯的信”:文学真实性、现实主义历史使命3、主要思想:现实主义文艺观;文艺批评原则;典型中的个性和共性;人物和环境关系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产生1844 年巴黎手稿“马哲、经济学、科学共产主义诞生地”第一节 手稿中关于人的本体论思.想一、 “人” 的本体论考察 注释:历史唯物主义人类学本体论引入文艺学;人的审美活动和创造美的能力放在历史发展的
10、宏观背景上;从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特别是劳动实践中解释创造主体的价值(一)人是自然存在物1、借鉴费尔巴哈之生物个体论费氏“爱就是情欲,只有情欲才是存在的标志”马克思“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作为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一方面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 。 。 。另一方面,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和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 。 ”人还把自然界“一方面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一方面作为艺术的对象”, “当做人的意识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无机界。 ”.评价:第一、人本身就是自然界,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自然是人的生存基础第二、着
11、眼点是人: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精神的无机界;赋予自然界以人的内容 (二)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超越费尔巴哈)1、人的自然属性只有在社会中才成为属人的属性“吃喝性行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机能。但是如果这些机能脱离了人的其他活动,并使他们成为唯一的和最终的目的,在这种抽象中,他们就是动物的机能。 ”“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只有对社会的人来说才是存在的;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纽带。 。 。 。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他的人的存在,而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 ”.结论:“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评价:第一、现实的人的存在是社会的活动和社会
12、的享受第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人生存的必要条件第三、人在实现自己本质过程中生产和创造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本质第四、人的社会联系不是反思的产物,而是物质关系的产物。第二节 艺术和人类自由生命活动确证一、 人的类特性在于自由自觉的活动(一) 人和动物的类区别人的类特性是自由自觉的自主性动物和人作为种的“类”不同特性:动物也生产, “但动物只生产自身,它的生命活动它的生命活动和它的自身是同一的” 。“动物只生产它自己或它的幼崽所直接需要的东西,动物的生产是片面的,而人的生产是全面的;动物只在直接的肉体需要的支配下进行生产,而人甚至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也能进行生产,并且只有不受这.种需要的支配时才能进行真
13、正的生产,动物只生产自身。人则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同它的肉体相联系,而人则自由地对待自己的产品。动物只按照他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进行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评述:第一:动物的生命活动纯物理性(满足个体肉体需要即全部内容) ;人是自由自觉的活动第二:人把整个自然界作为对象(满足多方面需要如他人的精神的社会的)“人的普遍性正在于把整个自然界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二)人的自由自觉性:主体性(谋生和乐生)1、自由:人把握对象规律,摆脱单纯依赖2、自觉:对客体能动改造和全面占有(利用主
14、观能动性满足自身需要).(三)人生命活动的出发点:实践第一:(人非费尔巴哈抽象人)物质生产活动(满足生存)第二:生命生产(生产他人)第三:人的自由自觉性在两种“实践”中体现“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即改造无机界,证明了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注释:无“对象”世界则无“纯粹精神”之意识;将感觉、思维、意志、愿望、个性体现在自然界,使之成为“对象”即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确证。“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四)人通过实践全面发展和占有自身本质1、人以全部的能力和对象发生关系人脑和五官感觉的存在使他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
15、觉思维直观感觉愿望活动爱,总之,他的个体的一切感官” ,同对象发生联系。2、人的全部感受能力是社会历史实践(尤其物质)的产物“只是由于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有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 ”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他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注释:第一:客观世界的丰富性决定人主观感受的丰富性第二:人的感受能力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第三:主客体互动之社会历史辩证法(克服费尔巴哈机械性和黑格尔“纯粹精神”辩证法).二、艺术和美是人的自由
16、生命的确证(一)马恩关于艺术的一般界定1、艺术是特殊掌握方式之一2、艺术的唯物主义反映论3、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审美意识形态(二)整体生命生存论:自由超越性1、关于“劳动”的定义:第一:非单存经济学范畴第二:非黑格尔“精神意识活动”如宗教、道德、法律、科学、艺术“劳动看做人的自我确证的本质”第三:包含经济学的之人类学本体论概念“自由的生命表现” “个人存在的积极实现”“内在的必然的需要” “个人的自我享受”2、劳动的满足谋生和乐生双重需要注释:艺术审美属于劳动表现自己的生命并获得乐趣即“人的自由的生命表现” ;无功利性如游戏、体育、审美等(三)艺术是对自身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证明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
17、活的对象化, “人不仅像在意识中那样理智地复现自己,而且.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从而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第三节 劳动创造了美一、 人劳动的对象化和美的规律(一) 从实践观点看美的产生及根源1、 旧唯物主义局限及辩证唯物革命:(包括费尔巴哈)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理解,不是把它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观方面理解“所以结果竟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却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不知道真正的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评价:旧唯物主义承认美的客观性,但不知美是人类实践活动之产物。2、 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美学特性美之根源和本
18、质在于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和创造美)(二)劳动对象化“尺度”和创造美的规律1、何为对象化.“劳动的产品就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物化为对象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 ”“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生活的对象化”“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对人来说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对他来说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这也就是说,对象成为了他自身”“一方面为了使人的感觉成为人的,另一方面为了创造同人的本质和自然界的本质的全部丰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从实践方面来说,人的本质的对象化都是必要的” 。评价:动物活动非对象
19、化,对象化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合目的性和规律性、自律他律辩证统一)2、对象化之一般规律“动物只按照他所住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进行建造,而人却懂得按早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第一:美的创造是对象化之一方式第二:它遵循对象化一般规律又有特殊规律3、 “物种尺度”和“内在尺度”第一:尺度即标准古希腊:“万物皆有尺度”“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是万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尺度)“无物存在” (高而吉亚)第三:物种尺度(纯自然性)生物学意义:动物机体天生的自然比例大小等。(动物生物机体的自然规定性导致其
20、单一机械生产)第四:内在尺度(社会历史能动性)基于社会历史实践形成的尺度:自觉的目的、意识、意志、实践观念等注释:动物与其生命活动直接同一(混沌一体) ,本能、无意识、非对象性;无自觉之对象化意识(不把自己和生命活动相区别,无.使之成为意识和意志的对象) ;动物无对象世界。人生命活动有意识性,将生命活动变成意识和意志的对象加以反观;人不仅是自然存在物,更是有意识的社会历史存在物;内在尺度非自然也非先验,而是主体内在的“观念、目的” ,是对象性实践活动产物。内在尺度既包含劳动对象特质性质,又包含人的愿望、要求等,是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统一。3、对象化之“美的规律”第一:美的创造是对象化一种(自由运用
21、两尺度创造世界活动)第二:美创造之“尺度”的特殊性物质生产目的:实用性美创造目的:审美第三:审美尺度主体“内在尺度”:基于历史实践之审美趣味、理想等物种尺度:植根于人类自然生理结构:比例、对称、和谐、节奏第四:美的规律.人在对象化中把自身内在经验、趣味等物化为对象的规律,也是在物化中按照造型法则改造对象使之审美化韵律化活动。一、 审美能力在生产实践中形成发展(一)人的社会性劳动是美感产生的基础“精神感觉”的美感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我在我的个性中物化了我的个性和我的个性的特点,因为我既在活动时享受了个人的生命表现,又在对产品的直观中由于认识到我的个性是物质的可以直观地感知的因而是毫无疑问的权力而感
22、受到个人的乐趣。在你享受或使用我的产品时,我直接享受到的是既意识到我的劳动满足了人的需要,从而物化了人的本质,又创造了与另一个人的本质的需要相符合的物品”“我们的生产同样是反映我们本质的镜子”注释:第一:人在他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产生审美欣赏和享受、情感第二:人作为社会一员参与实践,劳动即社会本质对象化,劳动产品像镜子反映人.的社会本质第三:审美感受和欣赏是社会性的(二)人化自然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当他通过运动作用于他身外的自然时,也就同时改变他自身的自然。 ”“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他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 ”“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能够欣赏美的大众,任何
23、其他产品也都是这样,因此,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也为对象生产主体。 ”注释:第一:人的审美感觉于实践中形成、丰富、发展第二:人的审美感觉具有历史性“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第三:人的审美能力和自然同步发展“只是由于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如音乐.感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总之,那些能成为人的享受的感觉,即确证自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一部分发展起来,一部分产生出来。 ”注释:辩证看待客观自然和人自身的自然,反对把人的自然看成一成不变之机械唯物论。(三)人类由“需要”之感觉走向“审美”的感觉1、美感能力不同于“需要”“囿于粗陋的实际需要
24、的感觉只具有有限的意义。对于一个忍饥挨饿的人来说,并不存在人的食物形式,而且不能说这种饮食与动物的饮食有什么不同。忧心忡忡的穷人甚至对最美丽的景色都没有什么感觉;贩卖矿物的商人只看到矿物的商业价值,而看不到矿物的美和特性。 。 。 。 ”2、审美感觉需人本质对象化和从对象感受本质的感受能力3、美和美感形成都需要实践(非客观唯心非直观唯物主义).第四节 艺术审美和人的解放黑格尔:艺术和审美带有全人类解放的性质(康德、席勒)一、艺术审美是人的自由生命表现1、感觉解放是审美解放的条件感觉“异化:“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以致一个对象,只有当它为我们所拥有的时候,也就是说,当它对我们说作为资本
25、而存在,或者他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等的时候,总之,它在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 。 。 。一切肉体的和精神的感觉都被这一切感觉的单存异化即拥有的感觉所代替。 ”注释:第一:占有、拥有感觉导致失去人的感觉第二:异化感觉贫乏、片面、迟钝消除私有制和人的感觉解放:“私有制的扬弃是人的一切感觉和特性的解放”这些感觉“无论在主体上还是在客体上都.变成人的。眼睛变成的人的眼睛,正像眼睛的对象变成了社会的、人的、由人并为了人创造出来的对象一样。 ”2、 “感觉”解放的内涵第一:主体解放人的被异化感觉复原为人的,重获丰富性第二:客体解放异化对象重新成为人的感觉对象,成为确证本质力量对象注释:
26、人不再仅占有对象(功利性) ;看做感觉享受对象(艺术审美对象) ;前者自然界为单存有用性,后者自然界展开丰富性第三:自然界和人之间合乎人性的关系“自然界才能按照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而人也才能按照人的方式同自然界发生关系。 ”“需要和享受失去了自己的利己主义的性质,而自然界失去了自己的纯粹的有用性。”3、感觉解放即艺术审美解放即人的解放消除私有制消除异化审美艺术是消除异化之手段.二、共产主义和审美乌托邦1、人类理想的存在状态“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 。 。 。它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 ”注释:第一:摆脱人的
27、奴役(等级等)和物(资本)的奴役第二:人真正地占有自己的本质:人之解放2、审美乌托邦“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注释:艺术审美可满足理想和愿望,是真正人的活动,自由生命表现;艺术审美中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完美统一;艺术审美显现人性光辉,自然界显现光辉的人性
28、结语:手稿评价:第一:人的感性存在和感性活动(对象化、劳动)是审美艺术的出发点第二:人的全面解放是其文艺思想的宏观语境第三:马恩文艺美学是“解放”的美学和美学的“解放”康德、黑格尔、马尔库塞第四:人类学“本体”论是其美学思想的核心灵魂历史唯物主义:整个世界历史是通过劳动产生的历史,是自然对人而言的生成过程。艺术和审美:人的感性实践是审美艺术产生的根源.第五:主体论美学第二章 序言(导言 )要点:阐述唯物史观原理,阐明意识形态(文艺)本质,马恩文论理论基础。第一节 文艺属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所决定一、经济结构的决定性(唯物史观)“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
29、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 。 。 。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会或快或慢的发生变革。在考察这些变革时,必须时刻把下面两者区分开来:一种是生产的经济条件所发生的物质的、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变革,一种是人们借以意识到这种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艺术的、或哲学的,简言之,意识形态的形式。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依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 ”注释:第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社会结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