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学化学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初探.doc

上传人:春华秋实 文档编号:2209427 上传时间:2018-09-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化学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初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学化学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初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学化学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初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学化学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初探Middle School Chemistry Education status and reform姓名:刘婷婷学号:201010140217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班级:2010 级指导老师:李容副教授1目录摘要 2Abstract2引言 2一、 化学教育改革的历程和特点 .3二、 中学化学教育现状 .4(一) 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4(二) 化学实验现状分析 .5(三) 中学生化学自学能力现状 .5三、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7(一) 改革教材,使其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 .7(二) 摒弃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素养 .8(三)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2、.8(四) 开展多媒体教学 .9(五) 确立实验的地位和作用 10(六) 将绿色化学的概念引入课堂 11四、总结 .11参考文献: .11致谢 .132中学化学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初探刘婷婷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师范)专业 2010 级 指导老师:李容摘要:21 世纪教育正处于前所未有的变革时期,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断涌现,必将带动教育的全方位改革。化学教育不单是化学学科的教育,而是以化学学科作为载体的德育、科学和人文的教育。本文通过对我国现阶段中学化学的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相应的改革方向,希望能为中学化学教育的改革做一下参考。关键字 :中学化学 教育改革 课堂教学 Middle Sch

3、ool Chemistry Education status and reformTignting LiuGrade 2010,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Instructor: Rong LiAbstract :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are undergoing unprecedented changes, the new education idea, teaching method, will drive the all-rou

4、nd reform of education. Chemistry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chemical education, but in chemistry subject as a carrier of moral education, science and the humanities educa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abou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education at the present

5、 stage in China,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reform direction, hope can do a reference for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education reform.Key words: High school chemistry Education reform The classroom teaching引言目前对于教学,教师最关注、谈论最多的是知识的问题,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问题,是如何解题和解题技巧问题。只有不到 10%的教师、校长认识到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能力、积极的人生

6、态度、人与环境、个性、创造性更重要。面对这近乎残酷的现实,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教育的改革必要性,必须深入到课程教学的改革。3一、 化学教育改革的历程和特点1976 年我国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开始拨乱反正。1977 年恢复高考。1977 年邓小同志指出“教材很重要,要统一教材” 。教育部积极组织教材编写工作。1979 年上海开始教学改革 1。1985 年颁发文件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教育要为提高国民素质服务, “素质教育”自此开始逐步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词和热点。1988 年开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 2。化学教育提升学生化学素质通过:化学核心的知识技能,化学思想方

7、法的能力、化学实验探究实践和化学观念等四个维度获得提高 3。让学生获得核心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感受、了解和具备化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基本能力,以化学态度、化学意识和化学精神进行化学实验探究,逐步形成正确的化学观念,有助于学生树立全面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素质教育的内容与课时有一定的矛盾相当突出,如何切实、有效地在有限的时间内实施素质教育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1988 年开始,上海等省市进行了课程教材改革。我国的化学教育改革是以化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为中心的。上海市从 1988 年坚持到现在历经 25 年的化学课程体系改革,课程结构从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

8、,发展到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全国的化学课程体系改革,从 2001年逐步全面开展:(1)建构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课程目标。并从“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阐释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更好地体现了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具体要求 4。 (2)将化学课程纳入“科学学习领域” ,加强化学跟物理学、生物学、地理学之间的联系与综合。(3)确立了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的课程结构。采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组成。课程由模块组成,高中必修模块有 2 个(化学 1,化学 2),选修模块有 6 个(化学与技术,化学与生活,物质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

9、学)。每个课程模块 2 学分 36 课时。学生在高中阶段最低必须修满 6 学分 5。(4)课程内容力求体现基础性、人文性和时代性。 (5)提倡多样化的学习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科学实践的能力,尤其探究能力。(6)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测试和评价方式,采用学分管理模式,导向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个性的发展。4二、 中学化学教育现状(一) 课堂教学现状分析1课堂不仅是要传授知识,而且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能力 6。目前,由于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教师习惯于只重视知识的传授, “一言堂”现象比较严重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引起重视。化学课共同的特点是教师基本能吃透教材知识点交待得准确无误,但存在着教学的方法不能适应学生教学

10、需求的现状,化学教师往往是根据教材的内容讲解,基本上不进行扩展,对教材中的计算也是照着书上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内容完全的源于教材,没有什么新意,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教材获取,因此学生就会觉得化学课程没有意义。然而目前在教学的方法与手段的设计上,能够做到生动直观、强化教材、灵活多样、创新脱俗的很少。长期以来,由于中学化学课程模式一元化体制的束缚,使化学教育工作者对化学教育的研究带有技术主义的倾向。例如,对一个化学概念的理解,对一个化学理论深广度要求掌握,对一个化学实验的具体操作,对教材中一字一句的斟酌,甚至对一道化学题的解法等等。这种具体而微观的研究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这种研究方向

11、是难以突破现行化学课程模式,从而推动化学教育的整体改革。从大教育的高度去理解化学教育, 就应该摆脱使用这种研究的方式,从宏观、全面、历史的角度从教育哲学、课程价值研究去发现和创造新的化学教育。2 “数学化”倾向。在现在的化学教材中,出现了大量的类似于数学方面的计算公式,并且相当的繁琐,如 pH ,溶度积,缓冲容量及其他一些复杂的化学平衡体系的有关计算,大多根本没有必要或者算出来的结果和实验测定结果相差悬殊 ,但是在化学教材中却连篇累牍 7。使得化学的教材趋向于数学,同时由于教材的因素,在课堂教学时,化学教师同样花费大量的时间给学生讲解公式,并在黑板上大量的进行计算演示,计算相当的复杂。这种化学

12、的数学化倾向,掩盖了化学本身的特点,学生接触不到真正化学的趣味,由于学生对计算的厌烦,从而失去了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化学的数学化不符合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是不适应学生的学习的。3现行教材中的部分内容,或因为概念陈旧,或取材陈旧,或偏离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目标应当予以删除或者改为阅读材料。尽管教材的编写者一再试图降低要求,然而在学术性体系中,无论如何去降低要求 ,终究还是一套抽象系统,不能5图 1:A. 学校授课前就会看一些与化学有关的书籍;B. 老师要求看哪些书就看哪些;C. 不看化学方面的书,不感兴趣;D. 经常看化学教科书,有时候还做阅读笔记;E. 经常上网查看一些化学方面的资料。满足这

13、部分学生的需求 8。化学基础知识及有关的科学思维与工作方法,将有利于某些创新理念的提出和实现代教育理论的观点,是不适应学生的学习的 9。4. 由于应试教育的需求,化学教师不得不以题海战术,用大量试题的训练来完成中学化学教育。用熟练的解题技能的形成来代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知 10。用脱离实际的所谓“逻辑演绎”的训练来代替人的全面能力发展,以机械的实验操作训练来代替科学方法观察力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二) 化学实验现状分析1. 目前,实验教学局限性较强,内容较简单 11。化学实验内容的选择和实验课的组织,有局限于大纲和课堂,过分重视验证书本上的知识和基本操作的细节的特点。在中学的化学课程中,安排的实

14、验其中大部分属于验证性的实验。实验的选择完全由教材决定,并且实验的操作完全照搬教材上的步骤,没有一点创新,实验课堂完全由老师控制,学生没有发挥的空间,因此学生对化学实验失去了兴趣,热情也快速下降2. ,实验教学作用及地位研究的多,化学实验教学实践研究的少 12。通过文件检索不难发现,有关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文献很多,但更多的文献总是针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地位及作用,然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探索及行动研究非常少,尤其是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实验教学,如何以课堂实验教学为主渠道,如何有效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成果更少。同时实验课堂的内容也相当的陈旧,往往是很久以前的实验课题,没有跟

15、随社会的进步。由于实验教学的落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得不到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也十分的低下。(三) 中学生化学自学能力现状1.化学阅读现状调查如图 13教科书是学生获得化学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形成科学观的重要工具,是学生阅读的重要资源,图中的调查结果反应了目前中学生对教材不够重视的现状。从统计结果中还可看出,学生6图 2:A. 按时完成作业,自己发现并改正错误;B. 在完成老师布置作业的情况下还自找题目来做;C. 化学作业太多,老师布置了课外题;D. 不会做,所以不做。图 3.A. 学习化学会抓重点,我复习的一般会考;B. 不分主次,全部学习;C. 别人怎么学,我就怎么学;D.老师

16、要我怎么学,我就怎么学。图 4.A. 学化学以听课为主,课后复习,按部就班;B. 做大量的练习,包括课外的;C.实验与理论相结合;D. 自己设计家庭小实验来巩固所学知识。利用网络来获取化学知识信息也是很欠缺的。从各年级阅读分布来看,化学阅读没有引起初三学生的重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化学阅读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存在很大的波动性,而且对老师有较强的依赖性,尤其是高三学生。总的看来,中学生在化学阅读方面的独立性、自觉性普遍较为缺乏,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并没有形成稳固的、持续的化学阅读的习惯,说明中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注重培养化学阅读的能力。2.化学课后作业统计结果如图2. 从图 2 可以看出,

17、被调查对象对化学课后作业的反应明显集中在 A、C 项上, C 项回答随年级升高而递增。表明大多数学生能独立、自觉地去完成化学课后作业,但缺乏主动性与积极性,初三学生体现得尤为明显。其原因可能是初三的学生刚接触化学这门学科,没有对它引起足够的重视。从 C 选项,即“老师布置课外题”的情况来看,随着年级的增长,老师给学生布置的课外作业量也随之增大,说明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增高;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相对会减少,从而影响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3. 化学学习方法的现状调查结果如图 3。调查显示,被调查对象对化学学习的方法自主性的反应明显集中在 D、A

18、项上,表明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但对于老师的依赖性明显很大。7从 A 项分布来看,随着年龄的增长,化学学习的自主性明显增强,但高三学生可能由于面临高考压力,更倾向于依赖老师,并表现出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学习化学的主要方式调查结果图 4.调查显示,被调查对象对学习化学的主要方式的反应明显集中在 A 项上,表明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习化学的方法比较单一,也再次表现了大多数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仍没有学会利用社会生活中与化学密切联系的方面为自己创造条件设计化学实验、设计化学问题等方法来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通过几项调查结果表明,在长期应试教育的背景

19、下,中学生化学自学能力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学生普遍忽视化学课外阅读,欠缺自觉、主动获取化学知识信息的能力;化学课后作业明显带有功利性,并缺乏运用科学的方法;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普遍处于被动接受、储存的状态,缺乏独立、实践、主动、体验的活力。上述中学生化学自学能力的现状使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必须敏锐地把握当前教育改革的动态,及时转变观念,落实化学课程的新理念。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增强教学设计的研究性,变注入式传授知识为开发智能的培养;“重视学生化学课外的阅读,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化学阅读资料、网络信息等,促进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自觉性; 引导学生从单一学习方式变为多向

20、、多形式的学习方式,并在学习中重理解、重探索、重过程,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三、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趋势(一) 改革教材,使其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通过调查可知,教材是学生接触知识的重要工具,是学生的第二老师。因此,改革现在的中学化学教材,编写适合学生和教师,且将吸引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编书工作者的首要宗旨,删减一部分化学计算的内容,增加更多能体现真正化学含义的知识,例如化学在现在社会生活各方面广泛的应用,包括纳米技术的应用、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及化学产品在航天航空中的应用,其广泛的应用,对吸引学生的兴趣具有重大的作用,同时减少教材的繁琐性,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14。教材开发走向校本化。一纲

21、一本,千人一面的教育局面正在被打破,教学要以8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培养学生的个性。 “教材”不等同于“教课书” ,广义的教材应该是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所使用的一切素材和方式,包括教课书、各种视听教材、辅助教材、电子教材等,围绕教课书的教学资料应当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自编教学资料、自制教学工具,优化各种教学的资源。(二) 摒弃旧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素养现阶段提倡素质教育,目的是通过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不只是为学习而学习,而是快乐学习,将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因此摒弃旧的教学模式是必然的。旧的教学模式就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随着教师的思路走,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22、,这种形式的教学完全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扩散。而对于化学的学习要充分运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抽象化学概念的理解,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对化学概念感到抽象和难以理解,具体表现为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不透彻和难以抓住重点,尤其在讲到诸如化学分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等知识时,由于这些知识点所涉及的是从宏象到微观的抽象过程,对于学生的学习理解来说通常显得苦不堪言鉴于此种情况,笔者建议上课前把本堂课程的新内容所涉及到的概念先简明扼要地说给学生,同时指出里面所设计的重难点,让学生通过仔细阅读化学课本和相关化学知识,充分运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中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思维方式,而且一个良好的学习素养也

23、是保证其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其目的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展开适合的教学活动,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加上教师的适当引导,就能慢慢养成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素养,大大提升教学质量。(三) 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教师作为新知识和学生之间的媒介,通过良好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愿意听自己讲课,去接受新的知识,是广大教师的首要职责。在化学课堂上,教师不应是一部复读教材的机器,而应该是一部为学生提供精辟知识的机器。教师应该将教材浓缩简化,以精华的形式传给学生,节省课堂的时间,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为学生扩展知识面,并给

24、学生讲解一些关于化学的趣事儿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由于教学的扩展,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课堂效率也会得到提高。例如进行开放式9的课堂教学方法。我们知道,中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时候,更多的是在课堂和实验室,接触更多的是课本和试验用品,但是相对封闭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室教学,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因此一方面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将学校的教学资源、自然教学资源、社会教学资源和网络教学资源等能进行充分利用。当然这个“课堂”可以是教学的课堂,可以是户外的课堂,也可以是工厂的课堂,目的就是通过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调查和动手操作,去明白其中的道理,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25、,提升学习兴趣,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开展多中心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也充分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发挥其教学优势。(四) 开展多媒体教学1.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益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的必要任务,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与艺术魅力,通过实验、幻灯片、录像、实物投影、多媒体等手段,将教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呈现,充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高一 “氯气的性质”一课时,可以首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录像:1915 年 4 月 22 日下午 5 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两军对峙的比利时伊

26、珀尔战场,趁着顺风,德军一声令下开启了约 6000 只预先埋伏点的压缩氯气钢瓶。一时间,在长约 60 公里的战线上 ,黄绿色的云团飘向法军的阵地。毫无准备的英法士兵猝不及防,眼看着黄绿色气体涌来,先是咳嗽继而喘息,有的拼命挣扎,有的口吐黄液慢慢的倒下。这就是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化学战,从此化学战作为最邪恶的战争被载入人类战争史册中。这时向学生抛出问题:“氯气是一种怎样的气体?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呢? ”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这不仅能使学生聚精会神听完课,而且学生对化学在生活、战争中的运用有初步的认识。偶然的一次演示,也许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15。2.应用信息技术

27、教学,将化学变抽象为形象,突出重、难点化学知识比较抽象、枯燥、有些知识点在理解上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动态过程静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在高中化学教学内容中,有一知识点是关于认识微观粒子及其结合、运动与排列情况 ,由于10微观世界是不可感知的,大多数学生对物质微观结构的相关知识都感到抽象 、难于理解。例如,在学习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一课时,谈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仅占原子体积的几千万亿之一,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运动。而电子是怎样在核外空间运动的呢?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亦是教学难点。教师既不能套用宏观物体的运动规律让学生

28、体会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又不能以宏观物体的运动状态为例来描述原子中核和电子的行为 16。我们可以借助于计算机多媒体课件来模拟,让学生明确电子在核外作高速运动,是没有固定的轨道的。通过课件的演示,可以让抽象的微观粒子变得形象,学生能很容易的想象到电子的运动轨迹,这样就轻易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难点,化静为动,化虚为实,提高了教学效率。3.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增加课堂容量传统的化学教学过程,教师总有一种感觉就是课堂教学时间比较紧张。虽然在课前对教学内容做了精心的安排,但由于化学知识比较的抽象,需要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 4O 分钟里进行大量的板书、演示实验、例题讲解等

29、一系列的教学活动 17。也正是这些必须的教学过程,造成了课堂授课的时间紧张,学生课堂练习时间的减少,课后作业的负担加重。如何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在有限的时间里有效的扩大容量,成了每一位化学教师必须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在高三总复习的时候,因为所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很难理清这些内容,教师单靠“一书、一板、一粉笔”的传统教学的模式,必定会感觉到费时费力,但是,如果我们将这些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那么上课的效率就能得到大大的提高。例如,在复习 氧化还原反应这一课时,可以先将内容分类、总结后制成幻灯片。上课时,先显示出本课内容的提纲,用超级链接的方式将每一个提纲的内容与相关习题链接,在讲解一个

30、内容时先让学生练习相关的题目,以便学生回忆和熟悉这一内容,然后显示提纲下的知识点。待整个提纲内容串讲完之后,再将整个内容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这样条理清晰,学生不仅可以很容易弄清楚氧化还原反应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而且还进行了相关习题的练习。上课结束后,我们还可以在课件中留几个精选的习题让学生作为课后巩固之用 18。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就使得这堂容量很大的复习课变得繁而不乱,多而有序。课堂容量的增加,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当然,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使用不当反而适得其反。11(五) 确立实验的地位和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概念、原理和规律都是由实验推导和论证的 19。化学教学过程中的

31、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这些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特别是,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实施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内容。实验过程中的思维方法的培养,更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手段;并且实验能力也是学生将来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 20。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实验教学,既符合自然科学的特点,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实验探究是化学的基本特征,因此,化学的教学也应体现这一特征,并将其作为化学教学的主要模式。探究的内容有物质的结构、组成、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物质的实用性等等。在教学中,可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可在创设出一种问题 的“情境”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求

32、知欲,进而引导学生去探索化学知识的活动 21。(六) 将绿色化学的概念引入课堂绿色化学指用化学的技术、原理和方法去消除对人体健康、安全和生态环境有毒有害的化学用品,因此也称为环境友好化学或洁净化学 22。绿色化学的最大特点是在始端就采取预防污染的科学手段,因而过程和终端均为零排放或零污染。世界上很多国家已把 “化学的绿色化”作为新世纪化学进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绿色化学不但有重大的社会、环境意义和经济效益,而且说明化学的负面作用是可以避免的,显现了人的能动性。绿色化学体现了化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是化学科学的高度发展以及社会对化学科学发展的作用的产物,对化学本身而言是一个新的阶段 2

33、3。作为新世纪的一代,不但要有能力去发展新的、对环境更友好的化学,以防止化学污染;而且要让年轻的一代了解绿色化学、接受绿色化学、为绿色化学作出贡献。四、总结总之,中学化学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要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大力发展素质教育,通过对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学习方式等的创新和改革,让中学化学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成为科学和人文的教育载体。12参考文献:1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研究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M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2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化学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3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的研究M北京:人

34、民教育出版社,20024孙元清深化课程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J上海教育,1998,(6)5孙元清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创新教育J化学教学,2007,(9):136孙元清论化学教育改革的创新与继承J化学教学,2009,(8):25297课程教材研究所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 19492000 研究丛书化学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8高剑南,王祖浩化学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加迈克尔富兰,澳彼得希尔著孙静萍,刘继安译突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10 英迈尔舍恩伯格,英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1曹阳,中学化学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J.

35、数理化课堂.2011(6):17812吴俊明,王祖浩. 化学学习论.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3张玉敏,房慧璟,熊祥亮, 中学生化学自学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化学教育. 2005,26(6):40-4214张多霞,钱扬义. 化学教学论.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李利敏.新课改下中学化学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16张娜.浅谈中学化学新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J.大观周刊17魏东旗,浅谈中学化学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J,读写算(科学教育研究). 2013(20):10818陈华生,浅谈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趋势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132013(14):25319陈令付

36、,浅谈中学化学教育现状和发展方向J,理论研究.2011(26):3920李海君,试论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趋势J考试周刊.2011(27):2221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2刘知新,王建成. 化学教学测量与评价.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237 -24923刘岩青,谈中学化学教学改革的趋势J.视野(成才新观察)2012(1):18致谢本文是在化学化工学院各位领导、老师特别是在李容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老师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写作等方面都给予了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严谨的科学态度让我受益匪浅。在此,谨向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还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培育和教诲,感谢朋友和同学的支持和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