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及下辖各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pdf

相关 举报
资源描述
深圳市及下辖各区经济财政实力与债务研究(2021) 经济实力:深圳市毗邻港澳,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地区政治经济地位高。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以及率先进行产业升级,深圳市已形成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2020年,深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77 万亿元,经济总量居计划单列市首位、内地城市第三位;经济增速为3.1%,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2020年以来受疫情对消费、外贸、企业生产等冲击,深圳市经济增速有较大回落(较上年下降 3.6 个百分点),但总体在一线城市中仍处于相对高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对深圳经济建设发展带来新机遇,区域前景可期。2021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主要行业稳发展,深圳市经济持续恢复,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万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4.5个百分点。 从下辖各区/新区(以下简称“各区”)情况看,2020 年受新冠疫情冲击,深圳市下辖各区经济增速普遍有所下滑,但总体均保持增长态势。南山区实现GDP 6502.22 亿元,仍居各区首位,且辖区内上市公司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经济韧性较强。龙岗是全市工业大区、强区,但因关键技术和产业链受外部掣肘,经济抗风险能力不强,2020年以来经济规模被福田反超,且2021年前三季度工业下行压力很大。福田是深圳市的行政、金融、商贸中心,拥有皇岗、福田两大口岸,辖区消费及外贸总额均领先其他区。宝安、龙华两区二、三产业相对均衡,龙华对以富士康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较为依赖,近两年受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叠加,经济增速处于低位。光明、坪山是近年新晋行政区,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高,目前经济总量相对偏小(2020 年 GDP 分别为1100.77亿元、801.05亿元),但区域产业导入以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经济发展具备潜力和后发优势。盐田森林覆盖率高,旅游资源较丰富,第三产业在经济中占比高;大鹏新区(2020年GDP 340.35亿元)为深圳的生态基石,着力发展生物、海洋、旅游产业,辖区经济基础有待加强。2021年前三季度,龙岗实现GDP 3180.84亿元,同比下降9.0%,主要是关键产业链缺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工业下行压力大。除龙岗外,各区经济均实现正增长,经济规模序次与2020年保持一致,其中大鹏新区GDP规模及增速均处末位,其余区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1%)。 财政实力: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减税降费等多方面影响,深圳市财税收入面临较大压力,但通过积极盘活存量资源资产等带动非税收入增加,弥补了税收减收带来的收入下滑风险。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857.46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较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税收比率为80.0%,较上年略下降1.3个百分点,收入质量仍处于较优水平。政府性基金收入对深圳市地方财力形成良好补充,2020年以来深圳市加大土地供给,国土出让进度加快,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增长。2020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287.24亿元,同比增长32.6%。2021年以来,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1-10月,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81.4亿元,同比增长6.6 %;同期,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12.5亿元,同比增长21.3%。 从下辖各区情况看,深圳市各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较为良好,2020 年罗湖区因出让区属物业资产等致使非税收入大幅增长,税收比率下降至 69.5%,其余区税收比率处于高水平(均高于86%)。2020年各区收入增长普遍承压,通过多渠道积极拓宽收入来源,其中龙岗、罗湖、光明3区因清算房地产项目、盘活资产资金等一次性因素拉动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大鹏、福田成为当年唯二收入下滑的区。各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序次与上年基本相同,南山、宝安、龙岗收入规模仍超200亿元,福田、龙华、罗湖在130200亿元之间,光明收入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坪山首次突破50亿元,盐田、大鹏收入规模仍较小,不及50亿元,且大鹏连续两年收入下滑。2021年前三季度,各区收入“8增2减”,大鹏收入仍同比负增长,罗湖主要因上期一次性增收因素拉高基数,当期收入降幅最高,此外龙岗收入增幅仅1.8%。 政府性基金收入方面,2020年深圳市各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小计1表现差异较大,超百亿的区分别为宝安、龙华、坪山、光明,规模在100135亿元之间,龙岗、南山、罗湖规模相近,在5060亿元左右,其余区均在30亿元以下,且大鹏规模不及十亿。南山增幅最为显著,达195.2%,盐田、宝安亦有两位数增长,其余区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大鹏、罗湖、龙岗降幅较深。总体看,各区政府性基金收入小计对区域财力的贡献均不算高,2020 年该部分收入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仅有坪山、光明两区。 债务状况:2020 年以来由于加大政府债券发行力度,深圳市政府债务规模大幅增加,主要以专项债务为主,但得益于区域经济及财力雄厚,深圳市政府债务偿付保障程度高。截至2020年末,深圳市政府债务余额881.2亿元,仅为2020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0.23倍,披露的法定债务率约13.6%,债务风险处于较低水平。 1 本报告中,在分析深圳市下辖各区政府性基金收入时,系以政府性基金收入小计作为衡量指标,具体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和相应的上级补助收入。 从下辖各区情况看,2020 年由于专项债券发行力度加大,深圳下辖各区政府债务规模均有所增加。截至 2020 年末,宝安区政府债务规模最高(161.9 亿元),其次为龙岗(139.3亿元)、坪山(88.2亿元),光明、福田、龙华规模居于中游,盐田、大鹏2020年实现政府债务零突破,规模尚小,总体看各区偿债压力均较轻。 城投债方面,截至2021年9月末深圳市存续城投债余额1361.57亿元,占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5.3%,偿付压力小;相较于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市级城投企业2020年末带息债务规模较大,但考虑到市级城投平台自身经营实力较强,债务风险可控。此外,2021年坪山区首次发行城投债,截至9月末城投债余额25亿元,对应2020年末带息债务27.15亿元,偿付压力不大。 一、深圳市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一)深圳市经济实力分析 深圳市毗邻港澳,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地区政治经济地位高。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以及率先进行产业升级,深圳市已形成高新技术、金融、物流、文化四大支柱产业,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保持高质量发展。2020年以来受疫情对消费、外贸经济等冲击,深圳市经济增速有较大回落,但总体在一线城市中仍处于相对高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实施综合改革试点,对深圳经济建设发展带来新机遇,区域前景可期。 深圳市位于南海之滨,毗邻港澳,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引擎之一。作为国家计划单列市、经济特区以及广东省副省级市,深圳市具有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发挥深圳作为经济特区、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努力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创意之都。同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要求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2020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 年),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之际,中央通过综合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总体看,在中国改革开发步入深水区、攻坚期,深圳再次担起改革重任,随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实施综合改革试点,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新机遇,未来前景可期。 深圳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拥有世界级集装箱枢纽港、亚洲最大陆路口岸、中国第五大航空港,并通过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开发开放,不断提升开放合作水平。深圳以创新驱动城市发展,近年通过对人才和创新型企业的强大吸引力,着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创新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2020年深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万亿元,经济总量居计划单列市首位、内地城市第三位;经济增速为3.1%(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除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影响,深圳市经济增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近年全市经济增速仍整体处于下行及换挡期。2020年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为15.93万元,为全国人均值的2.2倍。 图表1.2009-2020年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情况 资料来源:财汇资讯、广东省统计年鉴等,新世纪评级整理 图表2.2008年以来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经济增速对比 资料来源:财汇资讯、国家统计局等,新世纪评级整理 从经济结构看,经历数十年经济超常规增长,深圳市已成功从依靠“三来一补”加工贸易起家,发展成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城市,形成了 “深圳加工-深圳制造-深圳创新”的产业升级发展路径。2020 年,深圳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5.2%、4.9%和8.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1:37.8:62.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2019年提高1.2个百分2 广东省统计年鉴(2020)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对2010年后的各全省及各地市人均生产总值有关数据进行了修订。本报告中所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修订后的数据。 点。深圳市工业和服务业内部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2020 年全市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72.5%和66.1%。服务业方面,以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3084.35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6.1%,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6.4%,高于服务业增速2.5个百分点;其中,金融业增加值4189.63亿元,同比增长9.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883.49亿元,同比增长11.3%,是拉动现代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力量。此外,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海洋经济、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深圳市经济增长拉动作用进一步凸显,2020 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0272.72亿元,同比增长3.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37.1%。 从经济发展的三大需求结构看,近年来消费对地区经济的贡献率趋稳,投资贡献率稳中有升,但外向型经济使得深圳市对外依存较高。2020 年由于疫情影响,全市消费、外贸进出口表现较为低迷。2020 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64.83亿元,同比下降5.2%。全市进出口总额30502.5亿元,同比增长2.4%,高于上年增速3.0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16972.7亿元,同比增长1.5%,增速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进口总额13529.9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较上年提高8.3个百分点。投资方面,2020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8%,增速较上年下降10.0个百分点,其中二、三产业投资分别增长0.9%和9.4%。从具体行业投向看,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速分别为 0.5%和 7.2%。此外,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6.4%。 2021 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主要行业稳发展,深圳市经济持续恢复。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18万亿元,同比增长7.1%,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 4.5 个百分点,其中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 7876.16 亿元和13896.03亿元,增速分别为5.1%和8.3%,占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36.1%和63.8%。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59.02亿元,同比增长15.1%;进出口总额25107.51亿元,同比增长15.2%。 (二)深圳市财政实力分析 2020 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减税降费等多方面影响,深圳市财税收入面临较大压力,但通过积极盘活存量资源资产等带动非税收入增长,弥补了税收减收带来的收入下滑风险,2020 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保持增长,且收入质量仍处于较优水平。政府性基金收入对深圳市地方财力形成良好补充,2020 年以来由于国土出让进度加快,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增长。2021年1-10月,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 深圳市财力雄厚,从结构看,主要来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时政府性基金收入能够为财力形成良好补充,近年政府性基金收入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约30%左右,2020年上述两项收入均保持增长态势。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3857.46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较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3087.46亿元,增速0.9%,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受疫情冲击及落实国家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等影响,税收收入增速进一步趋缓,但在积极盘活资产资源、多渠道组织非税收入下,全市非税收入同比增长8%至770.00亿元。从收入结构看,2020年税收收入占比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0.0%,较上年略降1.3个百分点,但仍处于高水平。从税源看,其中增值税、所得税合计占税收收入的比重达68.1%,税源结构稳定,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及持续性好。财政支出方面,2020年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78.42亿元,同比下降8.2%,主要系落实政府过紧日子、压减经费支出,以及由于2019年一次性安排政策性基金注资、机关事业单位归还市财政往年垫付资金、城乡社区公共设施基建减少等导致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城乡社区支出等四项支出同比大幅缩减所致;但当年教育支出、卫生健康支出同比增速均高达 18.7%、31.5%,重点民生支出持续加大投入。当年,深圳市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3为92.3%,处于较高水平。 深圳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以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主,2020 年全市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287.24亿元,同比增长32.6%,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超预期增长所致。2020年深圳市政府性基金支出为1224.55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能够完全覆盖其支出,覆盖情况良好。深圳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规模相对较小,主要由国有独资公司上缴的利润收入和国有控股公司的股利股息收入构成,2020 年受国有企业上缴利润收入增加等因素影响,全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同比增长40.0%至96.11亿元。2020年深圳市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为58.3亿元,同比略有增加,仍主要为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支出。 图表3. 2018-2020年深圳市和市本级财政收入规模及结构情况(单位:亿元) 指标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全市 全市 全市 市本级 全市 市本级 财政收入合计 6894.27 6894.27 - 5358.69 - 5451.97 一般公共预算总计 5265.92 5265.92 5585.84 3549.60 5393.20 3266.95 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3538.44 3538.44 3773.38 2364.15 3857.46 2357.67 上级补助收入 286.81 286.81 370.76 370.76 346.91 346.91 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总计 1562.95 1562.95 - 1741.24 - 2101.83 其中:政府性基金收入 964.64 964.64 970.94 993.67 1287.69 1262.69 上级补助收入 5.87 5.87 - 6.21 - 142.53 3 一般公共预算自给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00%。 指标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全市 全市 全市 市本级 全市 市本级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总计 65.40 65.40 - 67.85 - 83.18 其中: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 46.63 46.63 68.65 61.22 96.11 78.37 数据来源:深圳市2018-2020年财政决算表、政府债评级报告等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 深圳市财权相对集中,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在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占比较高,收支结构与全市基本相同,且财政收支平衡能力较强。2020年深圳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2357.67亿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61.1%;同比略降 0.27%。同年深圳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 1957.86 亿元,同比下降7.6%,占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6.9%。考虑上级补助收入、调入资金、计划单列市上解省支出和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因素后,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支出总计实现平衡。2020年深圳市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262.69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为1188.49亿元,同比增长30.1%。同年深圳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为352.22亿元,同比增长0.5%。 2021年1-10月,深 圳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81.4亿元,同比增长6.6 %;同期,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95.2亿元,同比增长7.9%。同期,全市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812.5亿元,同比增长21.3%,主要是国土出让收入增长所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776.7亿元,同比下降13.7%。 二、下辖各区经济与财政实力分析 深圳市下辖福田区、罗湖区、盐田区、南山区、宝安区、龙岗区、龙华区、坪山区、光明区和大鹏新区10个区/新区4。根据深圳市“十四五”规划,在大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深圳市将通过推进深港澳深度合作,建设现代化都市圈,增强其在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在城市内部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综合承载力,实施“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战略,形成开放弹性有机紧凑的城市发展格局。提高“中优”程度,聚焦发展现代金融、科技创新、专业服务等核心功能,打造多功能融合的城市活力中心;加快“东进”步伐,以更大力度推动发展要素和城市服务功能东进,提升东部发展能级和引领带动作用;强化“西协”力度,优化西部向湾格局,带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推进“南联”深度,深化深港协同发展,携手香港共同在大湾区建设中发挥极点带动作用;加大“北拓”强度,集聚科技创新、高端制造等发展要素,拓展深圳北部产业腹地和战略纵深。以山水林湖草海为基底、生态廊道为屏障、复合交通网络为支撑,延续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结构,形成“一核多心网络化”的城市开发新格局。 4 本报告在深圳下辖各区经济财政与债务分析中暂未包括深汕特别合作区。 图表4. 深圳市“一核多心网络化”城市开发格局 资料来源: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草案公示读本 (一)下辖各区经济实力分析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冲击,深圳市下辖各区经济增速普遍有所下滑,但总体均保持增长态势。南山区仍居各区首位,且辖区内上市公司众多,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经济韧性较强。龙岗是全市工业大区、强区,但因关键技术和产业链受外部掣肘,经济抗风险能力不强,2020 年以来经济规模被福田反超,且2021年前三季度工业下行压力很大。福田是深圳市的行政、金融、商贸中心,拥有皇岗、福田两大口岸,辖区消费及外贸总额均领先其他区。宝安、龙华两区二、三产业相对均衡,龙华区对以富士康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较为依赖,近两年受贸易摩擦等多重因素叠加,经济增速处于低位。光明、坪山是近年新晋行政区,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高,目前经济总量相对偏小,但产业导入以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方向,经济发展具备潜力和后发优势。盐田森林覆盖率高,旅游资源较丰富,第三产业在经济中占比高;大鹏新区为深圳的生态基石,着力发展生物、海洋、旅游产业,辖区经济基础仍有待加强。 深圳市下属各辖区经济体量、发展阶段、发展定位等相异较大,现今的罗湖、福田、南山、盐田是经济特区设立之初的地域范围,并在当时以“二线关”将龙岗、宝安列为“非特区”,实行分割管辖。2010 年 7 月特区扩容后的版图延伸至全市。光明、坪山、龙华、大鹏4区均系2010年前后从原宝安区、龙岗两区分立整合的经济功能区,其中坪山、龙华、光明于近年先后正式升级为行政区。 图表5.2020年深圳市各区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区域地区生产总 值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增速变动量 个 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万 元 常住人口 万 人 土地面积 平 方 公里经济密度 亿 元 / 平方公里人口密度 万 人 / 平方公里南山 65 02 .2 2 5. 1 -2 .5 36 .7 2 17 9. 58 18 7. 53 34 .7 0. 96福田 47 54 .1 6 3. 6 -3 .6 30 .8 1 15 5. 33 78 .6 6 60 .4 1. 97龙岗 47 44 .4 9 1. 1 -7 .0 11 .9 2 39 7. 9 38 8. 22 12 .2 1. 02宝安 38 46 .8 7 2. 0 -4 .6 8. 58 44 7. 66 39 6. 61 9. 7 1. 13龙华 24 92 .8 6 3. 0 0. 5 10 .0 3 25 2. 89 17 5. 58 14 .2 1. 44罗湖 23 75 .2 8 1. 5 -5 .3 21 .0 1 11 4. 38 78 .7 5 30 .2 1. 45光明 11 00 .7 7 5. 7 -2 .3 10 .4 1 10 9. 53 15 5. 44 7. 1 0. 70坪山 80 1. 05 4. 5 -4 .0 14 .8 1 55 .1 3 16 6. 31 4. 8 0. 33盐田 65 8. 15 5. 8 -2 .4 30 .6 3 21 .4 2 74 .9 9 8. 8 0. 29大鹏 34 0. 35 0. 2 -5 .3 21 .7 8 15 .6 2 29 5. 38 1. 2 0. 05 注:龙岗区、大鹏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系根据2020年GDP和七普常住人口数据匡算。 数据来源:深圳市各区统计公报、广东省统计年鉴及其他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 从经济发展水平看,南山区经济规模居各区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主要驱动,经济韧性较强,2020年经济增速5.1%,保持较强的经济韧性。区域创新要素聚集,汇聚了以华为、中兴、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批科技企业,高研院所占全市的80%,累计培育上市公司逾180 家。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达52%,现代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达86.6%。目前区内有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后海金融商务总部基地、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留仙洞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部基地、高新区北区等重点片区。 福田区是深圳市的行政、文化、金融、商务和国际交往中心,以总部经济、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为支柱,其经济体量次于南山,但其辖区土地面积不及南山区一半,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均位居全市首位。2020 年服务业增加值贡献了全区 GDP 的 92.8%,其中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占 GDP 的 42.6%和11.6%;受疫情冲击,批发和零售业务增加值同比下降2.2%,全区服务业总体增速放缓(但金融业增加值增速为10.4%),当年全区GDP增速为3.6%,较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但仍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罗湖区是特区最早开发的城区,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金融、商贸、商务服务三大重点产业,以及黄金珠宝、文化及相关产业两大特色产业。其经济体量在深圳市处于中游,2020年排名全市第6,略落后于龙华,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0:6.2:93.8,前述种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增加值合计占GDP 的比重达 71.1%,除金融业保持增长外(增速8.5%),其余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受疫情冲击严重,均呈出现负增长。2020年全区经济增速为1.5%,较2019年下降5.3个百分点。目前罗湖区经济密度仅次于福田、南山,人口密度仅次于福田,其定位为深港社会协同发展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集聚区、金融商贸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 龙岗区是深圳市的工业大区,也是全市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位列全国工业百强区榜首,重点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字经济产业、数字经济产业等;依托华为、比亚迪等企业重点开发的新型城区包括坂雪岗科技城、宝龙高新园区、大运科创城等。2020年全区实现GDP 4744.49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02:70.54:29.44,其中工业增加值占比达68.5%。2020年受疫情以及美国对华为制裁升级等多重因素叠加,全区经济稳增长压力大,全区经济增速为1.1%,落后于福田2.5个百分点,并且经济规模首次被福田以微幅优势反超;其经济增速较上年下降7.6个百分点,亦是各区中降幅最深。 宝安和龙华两区经济结构中第二、三产业比例较为平衡,2020 年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为48.3%和48.4%,第三产业占比分别51.7%和51.6%。宝安区海陆空轨立体交通网络发达,空港、海港、高铁、地铁、城际交通、高速公路六位一体,辖区内上市公司数量仅次于南山、福田,截至2020年末上市公司50家,产业基础较为雄厚,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为支撑的产业结构。2020年实现GDP 3846.87亿元,增速为2.0%。龙华区前身龙华新区系从原宝安区分出成立,2017 年正式挂牌成立行政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拥有富士康、美团科技、深国电、泰衡诺、玛丝菲尔、永丰源等一批品牌企业,是深圳市委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高地和时尚产业新城。2020年全区实现GDP 2492.86亿元,增速3.0%,系全市唯一增速有所提高的区,主要是系2019年中美经贸摩擦影响外贸订单下滑以及企业关停外迁等上年低基数因素影响。 光明区曾是深圳市第一个功能区,于2018年2月升格为行政区,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2020年GDP为1100.77亿元,增速5.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为0.267.532.3。目前区域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包括以平板显示产业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有机高分子及化工新材料、复合材料等新材料产业,以及生物医药产业,核心企业有华星光电、贝特瑞、星源材质、迈瑞、康泰生物等。根据定位,未来拟通过重点打造光明科学城装置集聚区等片区,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坪山区前身是2009年成立的坪山新区,于2017年1月正式成立行政区,定位为深圳东部中心,产业导向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制造产业、集成电路和第三代半导体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辖区内坪山高新区是深圳国家高新区两大核心园区之一,拥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生物产业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坪山综合保税区等四个国家级产业基地。2020年经济规模在全市排名第8位,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为63.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13.18亿元,增长15.9%,占GDP的比重达39.1%。 盐田区森林覆盖率高,辖区旅游资源丰富,且是全国黄金珠宝加工业的发源地,拥有周大福、百泰、粤豪等国内黄金珠宝“三巨头”以及华大基因,目前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比高。大鹏新区成立于2011年,三面环海,海岸线约占全市的二分之一,定位以“生态立区、经济强区”, 聚焦旅游、生物、海洋三大特色产业,加快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盐田、大鹏两区济体量虽经相对偏小,但由于辖区人口基数小,辖区人均GDP处于高水平,2020年分别为30.6万元、21.8万元。 图表6.2020年深圳市各区二三产业结构及增加值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深圳市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其他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 图表7. 深圳市各区(新区)发展定位 区域 发展定位 福田区 深圳行政、文化、金融、商务和国际交往中心,总部经济核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聚焦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香蜜湖新金融中心、环中心公园活力圈“三大新引擎”,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辐射力的中央创新区、中央商务区、中央活力区。 罗湖区 深港社会协同发展示范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集聚区、金融商贸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重点推进蔡屋围-深圳火车站-东门片区、笋岗-清水河片区、新秀-莲塘片区建设,打造罗湖可持续发展先锋城区。 南山区 科技产业创新、高等教育和总部经济集聚区,重点推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蛇口国际海洋城、西丽高铁新城、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建设,打造南山中央智力区和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 龙岗区 深圳城市东部中心、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中心、国际文体活动交流中心,重点推进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坂雪岗科技城、东部高铁新城、国际低碳城、宝龙科技城等片区建设,形成“一芯两核多支点”发展格局,打造龙岗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和全球电子信息产业高地。 宝安区 深圳城市西部中心、国际航空枢纽,重点发展数字经济、会展经济、海洋经济、临空经济、文旅经济和高端制造,重点推进宝安中心区、空铁门户区、会展海洋城、石岩科创城、燕罗智造生态城建设,打造宝安珠江口两岸融合发展引领区。 光明区 深圳北部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重要交通枢纽,科研经济先导区、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集聚区,重点打造光明科学城装置集聚区、光明中心区、光明凤凰城、茅洲河-龙大复合功区域 发展定位 能走廊等片区,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龙华区 深圳中部综合服务中心、数字经济先行区、未来城市试验区、智慧治理示范区、重要交通枢纽、新兴产业高地和时尚产业新城,重点推进北站国际商务区、九龙山数字城、鹭湖中心城、龙华国际商圈、大浪时尚小镇、观澜文化小镇建设,打造大湾区国际化创新型中轴新城。 坪山区 深圳城市东部中心、综合交通枢纽、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创新集聚区、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城,重点推进坪山中心区、高新区坪山园区建设,打造深圳未来产业试验区和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延伸区。 盐田区 国际航运中心、海洋新兴产业高地、滨海旅游重要基地,重点推进沙头角深港国际旅游消费合作区、盐田中心片区、盐田河临港产业带建设,打造盐田国际航运枢纽和离岸贸易中心。 大鹏新区 滨海旅游服务中心、海洋科技和教育基地、精准医疗和康复医学发展先锋区,重点推进葵涌中心区、坝光国际生物谷、龙岐-新大、下沙-南澳墟镇建设,打造世界级滨海生态旅游度假区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集中承载区。 资料来源:深圳市“十四五”规划,新世纪评级整理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2020年深圳市各区投资呈现“9升1降”,南山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滑6.6%,主要是房地产业投资(占全区固投的比重为53.0%)大幅下滑所致,当年全区房地产业投资下滑13.1%。龙岗区亦因房地产业投资(占全区固投的比重为48.1%)增速下滑显著,其 投资与上年基本持平(增速0.04%)。余下8区固定资产投资大多保持在两位数增速,增速区间在6.0%27.6%,其中福田区投资增速为16.5%,主要系非房投资带动,当年其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小幅下降,其余各区投资增长伴随着房地产开发投资高速增长。 图表8.2019-2020年深圳市各区投资情况 数据来源:深圳市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及其他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 消费方面,福田、罗湖两区现代服务业发达,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强,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3.1%和51.2%,其次是龙华(42.6%)、宝安(33.5%),其余各区该占比均在12%34%之间。2020年除坪山、光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小幅增长外,其余各区均出现下降,降幅区间为1.8%-7.0%。2020 年大鹏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2.3亿元,同比下滑6.9%,亦是全市唯一社零总额不及百亿的区。 图表9.2019-2020年深圳市各区消费情况 数据来源:深圳市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及其他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 进出口方面,由于福田区毗邻港澳,拥有皇岗、福田双口岸,在外贸上占据绝对优势。2020年深圳市各区未披露进出口总额数据。2019年福田区进出口总额为 6825.59 亿元,仍居全市首位,龙华外向型经济显著,2019 年进出口总额4362.01亿元。南山、龙岗、宝安3区规模差距不大,均在3500亿元3900亿元之间;大鹏新区进出口总额为71.21亿元,为各区最低水平,其余区均在720亿元1900亿元之间。 图表10. 2019年深圳市各区进出口总额及对外贸易依存度情况 数据来源:深圳市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及其他公开资料,新世纪评级整理 2021年前三季度,除龙岗外,深圳市下辖其余各区经济均实现正增长,经济规模序次与2020年保持一致。前三季度,龙岗区实现GDP 3180.84亿元,同比下降9.0%,主要是关键产业链缺失、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工业下行压力大。在正增长的区中,大鹏新区GDP 及增速均系各区末位,其余区增速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7.1%)。 图表11.2021年前三季度深圳市各区经济指标比较(单位:亿元,%) 序号 地区 地区生产总值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1 南山区 5460.45 9.4 10.5 2 福田区 3827.16 8.4 80.2 序号 地区 地区生产总值 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3 龙岗区 3180.84 -9.0 -24.3 4 宝安区 3130.70 14.2 21.2 5 罗湖区 1941.79 8.6 12.1 6 龙华区 1896.19 12.7 18.6 7 光明区 910.13 14.3 15.3 8 坪山区 598.73 9.9 5.5 9 盐田区 541.23 11.4 68.7 10 大鹏新区 257.84 6.6 0.1 数据来源:深圳市统计月报,新世纪评级整理 (二)下辖各区财政实力分析5 1.下辖各区一般公共预算分析 深圳市各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质量较为良好,2020 年罗湖区因出让区属物业资产等导致税收比率下降较大,其余区税收比率处于高水平。2020年受疫情、减税降费政策等多重因素冲击,各区收入增长普遍承压,并通过多渠道积极拓宽收入来源,其中龙岗、罗湖、光明3区因清算项目、盘活资产资金等一次性因素拉动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而大鹏、福田成为当年唯二收入下滑的区。各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序次与上年基本相同,南山、宝安、龙岗收入规模仍超200亿元,福田、龙华、罗湖在130200亿元之间,光明收入增速保持在较高水平,坪山首次突破50亿元,盐田、大鹏收入规模仍较小,不及50亿元,且大鹏连续两年收入下滑。2021年前三季度,各区收入“8增2减”,大鹏收入仍负增长,罗湖主要因上期一次性增收因素拉高基数,当期收入降幅最高,此外龙岗收入增幅仅1.8%。 2020 年深圳市下辖各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表现差异较大,从规模排序看,南山仍以316.6亿元位居首位,宝安、龙岗规模相近,分别为274.8亿元、270.4亿元,其中龙岗区收入增速高达11.6%,高于宝安区8.7个百分点,主要系其2020年争取免抵调库指标以及加强房地产项目清算办理土地增值税大幅增长所致,上述拉动税收收入增长的因素持续性并不强。福田、龙华、罗湖分别以182.9亿元、143.6 亿元和 137.0 亿元处于第三梯队,但三者增速相异很大,其中福田收入增速为-5.1%,主要是新增减税降费6以及 2019 年清算项目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一次性补缴等因素影响基数所致;罗湖收入增速为47.6%,主要是盘活区属物业资产等带动非税收入同比增长510.4%至41.8亿元,同时新引入税源企业5 该部分内容中财政收入同比增速均以绝对规模计算所得,未考虑年度间核算口径调整等因素(如有)。2021年1-9月各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系按各区财政披露的增速。 6 主要是保险业受手续费佣金税前抵扣比例调增政策(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2019第72号)影响大幅减收。剔除新增减税降费等不可比因素后,2020年福田区一般公共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市场分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