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 2017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第卷选择题(共 40 分)、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本题共 30 小題,第 120 小题,每小题 1 分,第 2130 小題,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1. 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与水有关的生理活动叙述中,不恰当的是A. 贮藏的干种子中自由水含量少,以维持休眠状态B. H2O 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 CO2还原成(CH 20)C.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物 H20 中的氧全部来自 O2D. 光合作用中,H移动的方向都是从类囊体薄膜到叶绿体基质【答案】D【解析】自由水含量越高,代谢越旺盛,贮藏的干种子中自由水含量少
2、,代谢降低,以维持休眠状态,A 正确;H 2O 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 CO2(即 C3)还原成(CH 2O) ,B 正确;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生成物 H2O 中的氧全部来自 O2,C 正确;有些原核生物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如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无叶绿体,D 错误。2. 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化合物在细胞中存在位置的叙述,错误的是A. 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存在核酸和蛋内质结合形成的结构B. 在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不存在核酸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的结构C. 在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上不存在糖类和多肽结合形成的物质D. 在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既吸收葡萄糖又释放葡萄糖的过程【答案】B【解析】
3、试题分析: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结合而成的,A 项正确;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有核糖体,核糖体是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B 项错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属于多糖,不与多肽结合,C 项正确;动物体细胞如肝细胞既能吸收葡萄糖也能释放葡萄糖进入血液,D 项正确。考点:细胞中的化合物3. 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下列有关细胞质基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胡萝卜细胞质基质的成分中不含有胡萝卜素B. 细胞质基质能为细胞核提供 ATP、酶、DNA 等C. 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的成分有区别D. 哺乳动物受精卵的细胞质基质主要来自卵细胞【答案】B【解析】试题分
4、析:胡萝卜素存在于叶绿体和有色体中,不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A 正确;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核提供 DNA,可以为细胞核提供合成核酸的原料,B 错误;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因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而其成分有区别,C 正确;哺乳动物受精卵的细胞质基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D 正确。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受精作用4. 用抗生素处理成纤维细胞后,能抑制内质网加工蛋內质功能(如糖基化) ,使细胞分泌的纤连蛋白(可提高细胞的粘附性)减少,且易被组织蛋白酶水解。下列有关说法不合理的是A. 纤连蛋白的形成离不开内质网B. 通常癌细胞产生的纤连蛋白减少,所以癌细胞易扩散C. 内质网能阻止纤连蛋内的运输D. 组
5、织蛋內酶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可知,纤连蛋白与内质网的加工有关,故 A 正确;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容易扩散和转移,故 B 正确;根据题意可知,抗生素抑制了内质网对蛋白质的加工功能,没有抑制内质网的运输功能,故 C 错;酶的特性是高效性、专一性等,故 D 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蛋白质的合成、加工和酶的特性,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和获取信息的能力。5. 螺旋现象普遍存在于多种物质或生物结构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某些蛋内质具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B. 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 分
6、子的双链也随之解旋C. DNA 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结构的稳定性D. 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实验时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答案】B【解析】结构决定功能,因此某些蛋白质具有的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功能,A 正确;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的同时,DNA 分子双链并没有解旋,B 错误;DNA 分子具有规则的双螺旋结构,决定了其结构的稳定性,C 正确;叶绿体是真核生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水绵的叶绿体呈螺旋式带状,便于实验时观察光合作用的场所及分析,D 正确。6.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在高倍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线粒体有 4 层磷脂分子B. 用新鲜、成熟的天竺葵叶片作实验材料,可
7、用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C. 在经解离和染色的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中,可观察到染色体向细胞两极缓慢移动D. 利用黑藻叶片观察叶绿体时,不需要用健那绿染色【答案】D【解析】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到线粒体的亚显微结构,必须借助于电子显微镜,A 错误;成熟的天竺葵叶片不能进行有丝分裂,观察不到染色体,B 错误;经过解离后细胞已经死亡,因此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的移动,C 错误;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叶绿体本身具有颜色,易于区别,观察时不用染色,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
8、的使用方法、实验现象等,需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7. 下图表示动物细胞间相互识别的模式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若为胰岛素,则靶细胞一定是肝细胞B. 若为神经递质,与结合后都被立即灭活C. 若为淋巴因子,信号细胞可能是 T 细胞D. 为受体蛋白,一定分布在细胞膜上【答案】C【解析】胰岛素几乎可以作用于全身细胞,若为胰岛素,因此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不一定是肝细胞,可以是其他组织细胞,A 错误;若为神经递质,其与结合后一般会被立即灭活,但也有少数递质作用后会被运回突触前膜内,B 错误;淋巴因子是由 T 细胞分泌的,若为淋巴因子,信号细胞可能是 T 细胞,C 正确;若为受体蛋白,可能分布在细胞
9、膜上,也可能分布在细胞膜内(如性激素的受体在细胞内) ,D 错误。8.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同一种酶不能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B. 增大底物的浓度,酶促反应速率可以持续上升C. 对于一个细胞来说,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会发生变化D. 有些酶与 ATP 的组成元素相同【答案】D【解析】同一种酶可以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如呼吸酶,A 错误;最开始底物不够而酶充足,所以反应速度呈上升状态,而后来底物过量,由于酶数量有限,所以反应速度不再随底物的增加而增加,B 错误;对于一个细胞来说,不同的分化阶段,酶的种类和数量会发生变化,C 错误;构成核酸(包括 DNA 和 RNA)和 ATP
10、的元素是 C、H、O、N、P,当酶的化学本质是 RNA 时,其组成元素与 ATP 相同,D 正确。【点睛】解答 D 选项,关键能记住酶的本质,少数酶的成分是 RNA,从而才能判断出 D 选项正确。9. 下图表示在酶 1 和酶 2 催化作用下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关系式。下列生理过程中,酶2 发挥作用的是A. 叶绿体基质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B. 线粒体内膜上水的合成C. 神经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 K+ D. 胰岛 B 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答案】B【解析】酶 1 催化 ATP 水解,释放能量;酶 2 催化 ATP 合成,消耗能量。叶绿体基质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消耗 ATP,酶 1 发挥较
11、大作用,A 错误;线粒体内膜上水的合成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生成 ATP,酶 2 发挥较大作用,B 正确;神经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 K+是主动运输,消耗 ATP,酶 1 发挥较大作用,C 错误;胰岛 B 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消耗 ATP,酶1 发挥较大作用,D 错误。10.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呼吸速率没有明显变化B. 细胞中 ATP/ADP 的比值下降可促进细胞呼吸C. (CH 2O)H过程产生的H均与 O2结合D. 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产生 CO2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答案】B【解析】种子萌发过程中,代谢更旺盛,细胞呼吸速率明显加快,A 错误;
12、细胞中的ATP/ADP 比值下降,则说明反应物 ATP 的浓度降低,细胞内对能量的需求增加,可促进细胞呼吸,产生更多的 ATP,B 正确;在有氧呼吸过程中, (CH 2O)H过程产生的H均与 O2结合,在无氧呼吸过程中,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参与第二阶段生成酒精或乳酸,C 错误;人体细胞只有有氧呼吸过程中能产生 CO2,而且有氧呼吸产生 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因此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中 CO2的产生场所只有线粒体基质,D 错误。11. 下图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非菜宿根进行的实验流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B. 两组实验的结果中共
13、有色素带的颜色是黄色和橙黄色C. 两组实验的结果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蓝紫光区域D. 在做提取非黄色素的实验时不加碳酸钙对滤液颜色的影响不大【答案】C【解析】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快,A 正确;光下生长的韭菜叶绿体中含有四种色素: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叶绿素 a(蓝绿色) 、叶绿素 b(黄绿色) ,避光生长的韭黄只含有两种色素:胡萝卜素、叶黄素,B 正确;叶绿素 a 和叶绿素 b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故两组实验的结果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红光区域,故 C 错误;研
14、磨时加碳酸钙主要是防止叶绿素分子被破坏,韭黄中不含叶绿素,不加碳酸钙对滤液颜色的影响不大,D 正确。【考点定位】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12. 下图表示光照、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番茹果实细胞产生 CO2的场所有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B. 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 8 时比 15时更强C. 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贮存番茹果实D. 扩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减弱,可能与细胞内酶活性降低有关【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番茄果实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 CO2,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中产生 CO2,无氧呼吸在细胞质中产生 CO2,A 正确;分别计算 8 和
15、15 时光照条件下呼吸强度比黑暗条件下呼吸强度的减少量占黑暗条件下呼吸强度的百分比,进行比较可知,B 正确;由图可知,光照条件下细胞呼吸比黑暗条件下细胞呼吸弱,所以光照条件下更有利于果实的贮存,C 错误;温度降低会使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活性降低,细胞呼吸减弱,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光照、贮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13. 在水稻的生长发育到成熟过程中,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整个过程中,光合作用强度始终都大于呼吸作用强度B. 整个过程中,叶绿素含量始终多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C. 一次性施肥过多,会影响水稻植株对水分的吸收D. 水稻开花时恰
16、逢长期阴雨天,给水稻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结实,提高产量【答案】C【解析】水稻幼苗刚开始时发育时,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A 错误;水稻成熟时,叶绿素含量低于类胡萝卜素的含量,B 错误;一次性施肥过多,若土壤溶液的浓度过大,根细胞则不能吸水,反而失水,导致植物发生萎蔫,C 正确;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水稻开花时恰逢长期阴雨天,影响传粉,影响种子的形成,给水稻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不能获得水稻种子,不能提高产量,D 错误。14. 在大棚种植番茄时, “重氮肥轻钾肥”的情况比较普遍,科学工作者为验证钾肥的作用,在土壤钾肥不足的大棚中,研究了根外施加适量钾肥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光合速
17、率(用 O2释放量表示) ,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施肥后钾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被根尖细胞吸收B. 本实验中不同时间的温度、光照强度是自变量C. 8 时限制光合速率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D. 12 时实验组的实际光合速率大于 30mmol/(m 2s)【答案】D【解析】施肥后钾离子以主动运输方式被根尖细胞吸收,A 错误;根据题意和题图可以确定,本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根外施钾,而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属于无关变量,B 错误;8 小时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光合速率相同,表明钾肥不是限制因素,限制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C 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图中的光合速率利用 O2释放速率表示,而 O2释放速率
18、只能表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因此 12 时实验组的实际光合速率大于 30mmol/(m 2s) ,D 正确。【点睛】本题以对照实验的方式探究了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解题关键能明确实验的因变量只表示净光合速率,而不是实际光合速率,且要识记无机盐离子跨膜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15. 下图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甲为分裂间期、乙为分裂末期,聚集成为赤道板B. 在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作用于C. 乙图中产生襄泡的结构是内质网,囊泡内含纤维素和果胶D. 、均为细胞膜.两种细胞的细胞质分裂方式相同【答案】B【解析】甲为分裂前期、乙为分裂末期,聚集成
19、为细胞板,A 错误;为中心体,是由微管组成,在前期较晚时形成纺锤体作用于着丝点,B 正确;乙为植物细胞,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因此图中囊泡是由高尔基体产生的;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囊泡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纤维素和果胶,C 错误;为细胞膜,为细胞壁,甲为动物细胞,乙为植物细胞,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前者是细胞中央向内凹陷,最终缢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后者是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并向四周延伸形成细胞壁,将细胞一分为二,D 错误。16. 下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是A. 该生物吋能是低等植物B. 三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
20、与 DNA 分子数比例都为 1 :2:2C. 三细胞中均含 2 个染色体组D. 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答案】D【解析】低等植物存在细胞壁,该生物的细胞不含细胞壁,不可能是低等植物,A 错误;甲、丙两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 DNA 分子数比例都为 1:2:2,而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染色单体与 DNA 分子数比例为 1:0:1,B 错误;甲、丙两细胞内着丝点没有分裂,均含 2 个染色体组,而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含 4 个染色体组,C 错误;甲细胞中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核膜和核仁解体消失,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
21、丙细胞中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因此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D 正确。【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解题关键能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准确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根据有丝分裂的特点,分析出甲乙丙所处的分裂时期。17. 下图是某二倍体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 NA 数量比值的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核 DNA 的复制发生在 AB 段B. 与核 DNA 复制相关酶的合成只发生在 BC 段C. 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 DE 段D. CD 段的染色体数是 EF 段的两倍【答案】C【
22、解析】核 DNA 的复制发生在 BC 段,A 错误;与核 DNA 复制相关酶的合成只发生在 AB 段,B 错误;DE 段上升是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发生在 DE 段,C 正确;CD 段的染色体数是 EF 段的一半,D 错误。【考点定位】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名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 DNA 和染色体的数目关系,染色体的数量按着丝点数目计算,未复制的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含一个 DNA,复制后的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 DNA。18.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 癌细胞的分裂能力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B. 衰老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变大C. 原癌基因的主要功能是阻止细胞发生异常增
23、殖D. 细胞调亡是各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答案】B.【点睛】解答 D 选项,要能掌握判断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方法:19. 下列哪项可以说明细胞已发生分化A. 细胞中出现血红蛋白的 mRNAB. 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 细胞中有生长激素基因D. 细胞中 ATP 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只有胰岛 B 细胞能合成胰岛素,其他细胞不合成胰岛素,细胞中有胰岛素的 mRNA,说明该细胞发生了分化,A 正确;很多细胞在缺氧条件下都能进行无氧呼吸,与细胞分化无关,B 错误;同一生物体所有细胞都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且都含有该个体的全部基因,具有生长激素基因,不能说明细胞是否分化,C
24、错误;细胞中 ATP 的合成与分解速度发生改变与细胞的代谢旺盛程度有关,与细胞分化无关,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能掌握细胞分化的概念,明确同一生物体所有细胞都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且都含有该个体的全部基因。20. 研究表明,人体内的蛋白激酶 RIP3 通过调节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凋亡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上述研究结果证明细胞坏死与部分基因表达有关B. 通过调控 RIP3 的合成可以调控细胞死亡的方式C. 人体造血干细胞中不存在控制 RIP3 合成的基因D. 若抑制 RIP3 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细胞坏死【答案】C【解析】细胞坏死过程中有 RIP3
25、的蛋白激酶的表达,上述研究结果可证明细胞坏死与部分基因表达有关,A 正确;据题干可知,通过调节 RIP3 的蛋白激酶调节能量代谢,可以将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凋亡转换为细胞坏死,B 正确;人体造血干细胞来源受精卵的分裂和分化,故细胞内存在存在控制 RIP3 合成的基因,C 错误;RIP3 的蛋白激酶可诱导细胞坏死,故抑制 RIP3 的活性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坏死,D 正确。21. 植物被病毒感染时,会在感染位点形成一个死细胞区域,呈现棕色伤口,能够阻止感染的扩散。研究人员通过技术手段使一种叫做 BECLIN1 的基因失活后,这种棕色伤口不能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棕色伤口是植物被病毒感染
26、后细胞坏死的结果B. 只有在被病毒侵入的细胞中,BECLIN1 基因才会被激活C. BECLIN-1 基因失活后,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整株植物死亡D. 棕色伤口处植物细胞的遗传物质已经发生改变【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植物被病毒感染时,会在感染位点形成一个死细胞区域,呈现棕色伤口,能够阻止感染的扩散,说明棕色伤口处的细胞死亡,是通过细胞的主动死亡阻止病毒的进一步感染,属于细胞凋亡的过程,A 项错误;BECLIN-1 基因与细胞的凋亡有关,在其他发生凋亡的细胞中也会被激活,B 项错误;BECUN-1 基因失活后,病毒感染时,棕色伤口不能形成,也就不能阻止感染的扩散,可能导致整株植物死亡,C 项正
27、确;细胞凋亡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D 项错误。考点:细胞凋亡22.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膜上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 SGLT1(主动运输的载体)和GLUT2(协助扩散的载体) 。研究人员根据细胞外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运输速率绘制如阁所示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葡萄糖浓度极低时只通过主动运输吸收B. 在较高浓度下,细胞主要依赖主动运输来增大吸收速率C. 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两种运输方式可同时进行D. 该实验可以探究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的主要吸收方式【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曲线可知,葡萄糖浓度极低时 GLUT2 运输速率为 0,所以此时只通过主动运输
28、吸收,A 正确;在较高浓度下,GLUT2 的运输速率较大,所以细胞主要依赖协助扩散来增大吸收速率,B 错误;由题图可知,在一定浓度葡萄糖条件下,两种载体都有发挥作用,说明小肠绒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既有协助扩散也有主动运输,C 正确;分析题图可知,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SGLT1 和 GLUT2 的运输速率不同,所以该实验可以探究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的主要吸收方式,D 正确。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名师点睛】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被动运输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运输方向 高浓度低浓度 高浓度低浓度 低浓度高浓度是否需要载体 不需要 需要 需要是否消耗能量 不
29、消耗 不消耗 消耗23. 在过氧化氢酶催化下 H202分解释放的 02与愈创木酚反应生成茶揭色产物;氧气产生越多,溶液颜色越深。为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运用比色法,测定了 5 min 内茶褐色产物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先将过氧化氢酶和反应物分别加缓冲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再混合B. 依据 01min 的曲线斜率,可比较不同 pH 条件下的酶活性C. pH58 缓冲液处理组,反应结束时的产物相对量是不同的D. 在 pH 为 3 的缓冲液中过氧化氢酶因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探究 pH 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 PH 不同,需将酶促反
30、应控制在实验所设定的 PH 条件下进行,以排除无关变量的干扰,因此应先将过氧化氢酶和反应物分别加缓冲液处理,一段时间后再混合,A 项正确;曲线斜率可以真实反映酶促反应速率的快慢,所以依据 01min 的曲线斜率,可比较不同 pH 条件下的酶活性,B 项正确;因加入的反应物H2O2的量为无关变量,在酶促反应中 H2O2的量是一定的,所以 pH58 缓冲液处理组,反应结束时的产物相对量是相同的,C 项错误;PH 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而失活,分析曲线图可知:在 pH 为 3 的缓冲液中过氧化氢酶因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失活,D 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
31、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24. 为研究植物细胞线粒体耗氧速率的影响因素,按图示顺序依次向无细胞体系的测定仪中加入线粒体及相应物质,通过测定仪中的氧电极测量氧气浓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注:图中呼吸底物是指在呼吸过程中被氧化的物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过程没有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B. 加入的呼吸底物是葡萄糖C. 过程比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H不足D. 过程比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底物不足【答案】C【解析】由题图曲线可知,加入线粒体后,过程氧气浓度略有下降,氧气被
32、消耗,因此过程进行了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 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将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场所在细胞质基质,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实验中加入的结构是线粒体,所以加入的呼吸底物是丙酮酸,B 错误;过程加入 ADP,耗氧速率下降较慢,加入底物后,耗氧速度下降加快,由于氧气的作用是与H结合形成水,因此限制过程耗氧速率低的因素可能是H;加入 ADP 后,过程耗氧速度降低的速度加快,说明该过程限制氧气与还原氢结合的因素是 ADP 的量,因此比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H不足,C 正确;过程耗氧速率较慢,但加入 ADP 后,过程耗氧速率加快,说明比耗氧速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DP 数量少,D 错误。
33、25. 在有氧状况下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巴斯德效应) 。有人将酵母菌破碎获得细胞匀浆,并把部分细胞匀浆离心后得到上淸液(含细胞质基质)和沉淀物(含线粒体) ,由此得到三种物质:细胞匀浆、上淸液和沉淀物。再向下述三套装置中各自加入上述三种物质中的某一种(设为 X、Y、Z) ,装置一:葡萄糖溶液+无菌水+X,装置二:葡萄糖溶液+无菌水+ATP+Y,装置三:葡萄糖溶液+无菌水+氧气+Z,各装置中各种剂量均适宜。最后检测三套装置中有无 CO2产生。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 本实验的 H 的是探究抑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 ATPB. 本实验的唯一自变量应是加入三个装置中的酵母菌提取物
34、质(X、Y、Z)的种类C. 本实验中加人三套装置的物质 X、Y、Z 应该都是上淸液D. 本实验的各装置中不加细胞匀浆是为了排除有氧呼吸的干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组实验装置设计可知,区别在于 ATP 和氧气的使用,可用来探究有氧状况下抑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因素是氧气还是 ATP,A 正确;由于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葡萄糖不能直接在线粒体中反应,且实验设计要保证单一变量,所以X、Y、Z 三种物质相同,都是细胞质基质,即上清液,B 错误 C 正确。本实验为验证有氧状况下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会受到抑制,所以不能用细胞匀浆,否同无法判断产生的二氧化碳是有氧呼吸产生还是无氧呼吸产生,D
35、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探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6. 某生物小组在适宜条件下将一株正常培养的番茄幼苗转移到无色透明玻璃钟罩培养后,在实验过程中将出现A. 叶绿体中 C5化合物含量减少 B. 装置中 O2浓度一直升高C. 净光合速率逐渐减小到 0 D. 装置中 CO2浓度逐渐降低到 0【答案】C【解析】密闭的无色透明玻璃钟罩内,由于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降低,所以番茄幼苗的叶绿体中 C5化合物含量增多,A 错误;在适宜条件下,番茄幼苗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由于密闭的玻璃钟罩内二氧化碳的含量逐渐降低,最终光合作用
36、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所以装置中 O2浓度开始时升高,一段时间后不再升高,B 错误;由于密闭的无色透明玻璃钟罩内气体不能与外界交换,所以净光合速率逐渐减小到 0,C 正确;装置中 CO2浓度逐渐降低,但由于幼苗的呼吸作用,所以不可能到 0,D 错误。27. 用一定强度的光束照射一株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测定光束照射前后植物吸收 CO2和释放 O2量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 开始照射前,光反应和暗反应均无法进行B. 结束照射后,光反应和喑反应迅速同步增强C. 开始照射后,暗反应限制了光合作用的速率D. 结束照射后,光反应和喑反应迅速同步减弱【答案】C【解析】开始照射前,氧的
37、释放量和二氧化碳的吸收量都有一定的量,光反应和暗反应均有进行,A 错误;结束照射后,光反应迅速减弱,暗反应缓慢减弱,BD 错误;开始照射后,二氧化碳的吸收速率增加的同时,氧气的释放量下降,说明暗反应对光反应有抑制作用,C 正确。28. 如下图为在最适温度和光照强度下,测得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随环境中 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 植物乙比植物甲对 CO2浓度更敏感B. 当 CO2吸收量为 c 时,植物甲与植物乙合成有机物的量相等C. d 点时植物甲细胞内产生 ATP 的结构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D. 适当降低光照强度,b 点将向右移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图分析
38、,随着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植物乙对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先减少,说明已对 CO2 浓度更敏感,A 正确;图中显示 c 点,植物甲与植物乙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说明两者合成有机物的量相等,C 正确;已知图为在最适温度和光照强度下测定的,当适当降低光照强度,导致 b 点光合作用减弱,则 b 点将右移,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9. 据每个细胞中核 DNA 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精巣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归为 A、B、C 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 1 所示;将精巣中参与精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归为D、E、F 三组,每组细胞数
39、目如图 2 所示;根据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 3 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图 1 中 B 组细胞位于图 3 中的甲乙段,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 图 1 中 C 组的细胞不都位于图 3 的乙丙段C. 图 2 中 F 组细胞变成 E 组细胞的过程发生在阁 3 的丙丁段D. 阁 3 中丙丁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可发生于图 2 的 E 组细胞中【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图 1 的 B 细胞表示有丝分裂间期,位于图 3 的甲乙段,该过程发生 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 正确;图 1 中 C 细胞表示有丝分裂前、中
40、、后时期,乙丙段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期,B 正确;图 2 中 F 细胞表示初级精母细胞,E 表示次级精母细胞,FE 表示同源染色体分离,丙丁表示着丝点分裂,C 错误;图 3 中丙丁段表示着丝粒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NA 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信息的分析能力。30. 玉米(2N=20)细胞核 DNA 分子用 l5N 标记的一个细胞置于全为 14N 标记的培养基中进行两次连续的有丝分裂,下列对得到的子细胞中物质分析错误的是A. 核 DNA 分子只有 l4N 标记的细胞最多占 50%B. 核 DNA 分子有
41、l5N 标记的细胞最多占 100%C. 核 DNA 分子只有 l5N 标记的细胞最少占 50%D. 核 DNA 分子有 l5N 标记的细胞最少占 50%【答案】C【解析】假如一个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受精卵,用 15N 标记细胞核中的 DNA,然后放在不含15N 的培养基中培养。第一次复制产生两个细胞,每个细胞中的两个 DNA 分子都是一条链是15N,一条链是 14N;第二次复制两个细胞产生四个细胞,这两个细胞在有丝分裂间期 DNA 完成复制以后,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两条单体,每条单体上有一个 DNA 分子,其中一个 DNA 分子的一条链是 15N,一条链是 14N,另一条 DNA
42、 分子的两条链都是 14N。在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单体分离,DNA 随着单体分开,由于两条染色体上分开的单体是随机组合分向两级的,所以 DNA 分开的情况有两种:一种情况是一条链是 15N,一条链是 14N 的两个DNA 分子分到一个细胞,两条链都是 14N 的 DNA 分子分到一个细胞;另一种情况是一条链是15N,一条链是 14N 的一个 DNA 分子和两条链都是 14N 的一个 DNA 分子分到同一个细胞,两个细胞所含 DNA 分子情况一样。所以这四个细胞中含 15N 的细胞个数可能是 2 个或 3 个或 4 个。产生的 4 个细胞中最多只有 14N 标记的细胞为 2 个,因此核 DNA
43、 分子只有 14N 标记的细胞最多占 50%,A 正确;产生的 4 个细胞可能全含有 15N 标记,因此核 DNA 分子有 15N 标记的细胞最多占 100%,B 正确;因后代细胞中没有只有 15N 标记的 DNA,故核 DNA 分子只有 15N 标记的细胞为 0,C 错误;核 DNA 分子有 l5N 标记的细胞最少为 2 个,因此核 DNA 分子有 l5N 标记的细胞最少占 50%,D 正确。第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共 50 分。 )31. 请回顾课本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为_。(2)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_。(3)通过“细胞大小与物质
44、运输的关系”实验可以看出,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是_。(4)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_的潜能。【答案】 (1). CO 2+H2O (CH 20)+0 2 (2). C6H12O6+6H2O+6O2 6CO2+12H2O+能量 (3).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4). 发育成完整个体【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教材的相关基础知识点,通过识记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以及细胞全能性的概念等,再结合题意作答。(1)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为: 。(2)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为: 。(3)通过模拟实验可以看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效率越低,因此限制细胞长大的因素是细胞表面积
45、与体积的关系。(4)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32. 下图一是某课题组的实验结果(注:A 酶和 B 酶分别是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 。请分析回答:(1)分析图一的实验结果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_。(2)图一结果显示,在 40至 60范围内,热稳定性较好的酶是_,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_。(3)下表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由图一对知表中处应是_,处应是_。温度() A 酶活性(mmols -1) 3.1 3.8 5.8 6.3 5.4 2.9 0.9B 酶活性(mmols -1) 1.1 2.2 3.9 3.4 1.9 0(4)图二表示 30
46、时 B 酶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其他条件相同,请在图二上画出 A 酶(浓度与 B 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_。【答案】 (1). 探究温度对 A 酶和 B 酶活性的影响 (2). A 酶 (3). 高温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 (4). 40 (5). 5.0 (6). 【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一:该曲线的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酶活性,故该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 A 酶和 B 酶活性的影响。分析图二:根据图一相同温度下 A 酶的活性大于 B 酶,故图二中如果画出 A 酶(浓度与 B 酶相同)催化下的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A酶反应物的浓度下降速率大于 B
47、酶。分析表格:表格是图一所示实验结果统计表,之间的温度梯度为 10,看图可知处应是温度为 40B 酶的活性为 5.0。33. 为使西瓜提前上市,华北地区瓜农要在 1 月下旬2 月上旬进行大棚育种,大棚内有供暖装置,大棚侧墙和后墙上设有透气孔,选择性打开或封闭。下图是某西瓜品种在四种不同温度下的累计发芽率曲线。请分析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温室大棚的温度应保持在_范围内为宜。在幼苗出土前,是否应该定时打开透气孔通风?_,原因是_。(2)种子发芽,真叶长出后,夜间应适当_。幼苗壮实后,在白天温度较高时,应适当打开透气孔,使幼苗逐渐适应外界温度,同时还可以使幼苗获得更多的_。阴天或雾霾严重时,应适
48、当_(填“升高”或“降低” )大棚温度,目的是_。(3)西瓜连作苗易发生枯萎病,可用嫁接解决,嫁接砧木主要有葫芦、南瓜等,由于砧木根系发达,前期生长迅速,有利于早熟丰产。嫁接西瓜和原品种常存在口味上的微小差异,从细胞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作为砧木的植物和西瓜根细胞表面的_不同。 (注:砧木是指嫁接繁殖时承受接穗的植株或树体的根段、枝段。 )【答案】 (1). 2530 (2). 否 (3). 温度会降低,影响种子发芽 (4). 降温 (5). CO2 (6). 降低 (7). 降低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8). 载体(或载体蛋白)【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以及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通过分析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因素,再根据题意作答。(1)据图分析可知,温室大棚的温度在 2530范围内,累计发芽率较高,该温度范围适宜种子发芽。在幼苗出土前,只能进行呼吸作用,不能打开透气孔通风,否则会使温室大棚中的温度降低,影响种子发芽。(2)种子发芽,真叶长出后,夜间应适当降温,降低呼吸作用强度,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幼苗壮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