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聚力创建活动 提高文明水平——水城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丰硕.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89349 上传时间:2018-03-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聚力创建活动 提高文明水平——水城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丰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聚力创建活动 提高文明水平——水城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丰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聚力创建活动 提高文明水平——水城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丰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聚力创建活动 提高文明水平——水城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丰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聚力创建活动 提高文明水平水城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果丰硕 张龙 付松 当代贵州 在推进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 水城县着力构建现代新型的城乡发展体系, 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 进一步创新城乡建设理念, 形成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2015 年以来, 水城县按照三年一届的文明城市创建要求, 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一起抓, 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纵深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的有效抓手, 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 作为提升市民素质的有效载体, 大力整治城乡秩序, 努力提升市民素质, 全面推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整合资源提高城乡文明水平2015 年启动创建工作以来,

2、 水城县始终坚持把“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与“四创”活动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整合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深入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 (社区) 、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活动, 城乡文明水平明显提高。凝心聚力齐抓共管。水城县文明办负责抓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制定了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将文明城市创建指标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年度工作目标考核, 各相关职能部门职责明确, 齐抓共管, 形成合力。具体工作由县文明办牵头, 县多彩办、“四创”办配合, 全面完成中央、省、市文明办部署的工作任务。宣传教育倡导文明。切实开展“道德讲堂”“积德榜”“树文明新风”等工作, 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各单位深入开

3、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 实行网格管理, 将双水城区划分为 31 个网格, 分别由 81 个单位实行网格化包保, 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每周五各单位集中开展“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城市管理由“粗放式”逐步向“精细化”转变, 城市品位快速提升, 服务功能逐渐齐备。建章立制促进管理。结合实际, 制定各类创建活动的工作标准、实施办法和长效管理措施, 将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单位目标管理和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内容, 形成了创建文明城市的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依法保障公民权益, 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以点带面统筹城乡发展格局在

4、推进创建过程中, 水城县着力构建现代新型城乡发展体系, 按照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 进一步创新城乡建设理念, 形成全域统筹、城乡一体的发展新格局。注重联动, 建设中心城市。按照“三地同城”和双水、红桥、水城经开区联动发展的战略部署, 围绕“一心两片三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 不断优化产业布局、突出设施配套, 将双水、红桥、水城经开区打造成六盘水城市副中心。注重功能, 建设魅力城镇。从功能定位、区域布局、产业支撑、文化品位等方面着手, 重点打造玉舍、杨梅、发耳、龙场、营盘、野钟、蟠龙、陡箐等卫星城镇和区域中心城镇, 与双水城区共同构成城镇化主体。按照相对独立和功能完善的原则, 加快卫星城镇和区

5、域中心城镇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 实现公共服务为城区减压、为乡村分忧。注重特色, 建设美丽乡村。加大农旅一体示范点打造力度, 每个乡镇每年至少打造一个农旅示范点。广泛发动群众参与, 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10+N”工程, 完成所有 20 户以上的村寨环境综合整治, 努力建成一批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力争到 2021 年, 全县城镇化率达到 50%左右。多措并举助推文明城市创建2015 年以来, 水城县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 推行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和政务“四心”服务,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民生事业不断改善, 有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生活环境宜

6、居宜业。切实做好群众住房保障工作, 将住房保障规划纳入全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 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现 26 个特色小城镇建设全覆盖, 一批商贸小镇、旅游小镇、民族文化小镇相继涌现。2015 年至2017 年, 按照“产业带动、项目支撑、农民增收、脱贫摘帽”的工作思路, 争取各级财政扶贫资金, 着力实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六项行动, 努力形成乡有特色产业、村有主导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新格局。社会环境安全稳定。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坚持打防结合, 全力推进“平安水城”建设, 健全完善基层治安防控体系, 积极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等工作。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下大力解决了一批历

7、史遗留问题。进一步筑牢安全基础, 扎实开展煤矿安全生产攻坚专项行动、“打非治违”专项行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 以铁的手腕强力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结合“环境建设年”和“项目建设年”活动, 大力开展诚信宣传教育,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行业信用制度建设, 加强职业道德培训, 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同时, 加强执法检查, 严打欺诈、假冒伪劣、价格虚高等行为, 进一步净化诚信兴商的环境。人文环境健康向上。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党员干部教育及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 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广泛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采取多种形式,

8、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充分利用重大活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集中开展学习宣传活动。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立足“中国凉都生态水城”定位, 将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现代风貌融为一体, 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软环境。在加快发展、做大总量的同时, 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 严格新上项目节能减排审查, 淘汰落后产能, 抓好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 累计实施水土流失治理 46.4 平方公里, 完成造林绿化 161.4 万亩, 森林覆盖率从 2011 年的 37.88%提高到 2016 年的 54.50%。创文期间, 水城县常态化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图为志愿者在街头免费为群众测量血压。

9、(水城县委宣传部供图) 聚力发展创建工作成果丰硕3 年来, 水城县严格按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要求,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取得了丰硕成果。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重要指标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从 2013 年的 137.3 亿元增加到 2016 年的 229.32 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3 年的 18001 元增加到 2016 年的 23548 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2013 年的 4725 元增加到 2016 年的 7868 元。3 年来, 水城县先后获得全省“政府服务环境优良十佳县第一名”和“发展与效率优良十佳县第八名”、农业部一二

10、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县等荣誉。此外, 猕猴桃产业示范园区连续三年获全省综合考评第一名, 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猕猴桃质量安全示范区, 水城猕猴桃荣获第十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在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过程中, 水城县新建和升级一批景区景点, 打造城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其中野玉海国际旅游度假区、百车河景区、米箩猕猴桃园区、龙场白族小镇、陡箐苗族小镇基本建成, 北盘江景区初具规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野玉海国际旅游度假区建成总建筑面积 8000 平方米、建筑高度 21 米的世界鞭陀文化博物馆。通过落实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 狠抓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 提升“贵州屋脊中国凉都”形象, 建设“中国凉都生态水城”, 打造“国际标准旅游休闲度假城市”, 新型全国文明城市呼之欲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期刊/会议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