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描述心理发展现象,揭示心理发展规律。心理发展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两方面,广义的心理发展是指包含心理的种系发展、心理的种族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仅指个体心理发展。本文由多篇知识点总结集合而成,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篇一: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横断设计: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优点:可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有助于了解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省钱省时省力; 缺点:不能揭示心理发展的系统连续性,易与代群效应混淆。代群效应:不同群体由于所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的不同而表现出心理发展上有差异的现象
2、。2。纵向设计:在较长时间内,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有系统的定期测查。优点:系统详细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量变到质变的规律;缺点:样本随研究时间的延续而减少;反复测量影响数据的可靠性;时间较长导致影响变量增多。3。聚合交叉设计:将横断设计与纵向设计融合在一起,选择不同年龄的被试并对其进行连续追踪。优点:可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有助于了解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可缩短追踪时间,有助于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缺点:研究难度较大4。双生子设计:利用双生子为样本,通过特征的差异来研究遗传与环境对个体心理和生理特征发展的影响或作用。一起抚养的与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比较;一起抚养的与分开抚养的异卵双生子比较;
3、分开抚养的同卵双生子与一起抚养的异卵双生子比较。优点:同卵双生子基因相同,他们之间的任何差异都可以归结为环境因素的作用; 异卵双生子基因不同,在环境上有许多相似性,提供了环境控制的可能性。 缺点:只孤立地考虑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未考虑到两者动态的交互作用;难以绝对控制环境因素;取样不广泛,样本库小。精神分析论的心理发展观1。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核心思想: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2。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核心思想:人的心理发展受到生物因素与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是克服危机的过程。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1。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环境决定
4、论否认遗传的作用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对儿童怕、怒、爱的实验研究2。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基本观点:强化作用是塑造行为的基础,及时强化有利于行为发展,行为不强化就会消退。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育婴箱:尽可能避免外界一切不良刺激,创造适宜儿童发展的行为环境。行为矫正:如教师对儿童争吵、挑衅、自伤行为装作不知道。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3。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基本思想:儿童的社会行为主要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榜样而获得的;个人、行为、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观察学习: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现过程动机过程强化作用:增强或削弱行为倾向强化类型: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维果茨基
5、的文化历史发展观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社会文化知识经验,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受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制约; 物质生产工具引起客体的变化,精神生产工具影响人的行为,二者是相互联系的; 心理发展是指人的心理在环境和教育影响下由低级的心理机能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 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在学习的最佳期限开始教学可发挥其最大作用,教学应走在心理机制形成的前面。内化学说:学生通过教学掌握全人类的经验并内化为自己的内部财富。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基本观点发展中的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系统类型
6、微观系统: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 中间系统: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外层系统:个体并未直接参与却对其成长产生影响的环境以及环境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宏观系统:个体发展所处的大的文化或亚文化环境和社会阶层背景时序系统:个体的生活环境及其相应的心理特征随时间推移所具有的变化性和恒定性。心理发展关键期: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行为习得特别容易,心理发展特别迅速,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心理发展的原因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与本质;个体的任何心理反应,不论指向外部动作还是内部思维都是一种适应,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
7、环境的平衡,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形式完成。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条件、社会环境、平衡心理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图式: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并在相同或类似环境中不断重复而得到迁移或概括。同化: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同化是数量上的变化,并不引起图式的改变或创新。顺应: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顺应是质量上的变化,促进个体创立新图式和调整原有图式。平衡:同化与顺应导致的适应,使机体暂时达到平衡。心理发展的阶段埃里克森的社会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在人格发展中,逐渐形成自我的过程在人及其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起着主导和整合的作用。婴儿前期: 获得信任感,克
8、服怀疑感婴儿后期: 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幼儿期 : 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童年期: 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青春期: 形成角色认同,防止角色混乱成年早期: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成年中期: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成年晚期: 获得完满感,避免绝望感。胎儿期发展1。生理发展胚种阶段 精子与卵子成功结合,受精卵迅速分裂,最初的细胞组成的一个小球成为胚种;胚种在子宫腔内漂浮12 天即用一周时间移植固定在子宫壁上;胚种中的胚胎原判开始分为外胚层、中胚层、内胚层。 胚胎阶段胚胎阶段很关键,胚胎是妊娠 8 周前娩出的胎体;从绒毛到胎儿身体部分的一般形式和基本结构初步形成, ;如果有害物质此时进入胚胎将造成永久的
9、不可逆的损伤。 胎儿阶段胎儿是妊娠 8 周以后娩出的胎体;骨细胞开始发育,所有系统开始具有整体功能;胎儿表现出胎动和发射活动。2。影响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母体因素婴儿期发展儿童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1。生理发展大脑发展 大脑结构的发展:发展极其迅速并大多达到成人水平。大脑机能的发展:婴儿大脑结构的发展为机能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从而促进整个心理的发展。 脑电图:婴儿脑电活动出现并逐渐成熟;皮质中枢:婴儿大脑是按照其基因结构的顺序而发展的,遵循着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大脑单侧化:在婴儿大脑上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身体外形的变化和牙齿、骨骼的发育2。动作发展:婴儿的行为是一种无意识且无自我觉
10、知的动作反应,大多是反射行为。规律:动作发展对应脑部发展的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手部等精细动作发展较晚。阶段:五月坐十月爬一岁会站会走路作用:诱导和促进作用3。言语发展理论强化说:言语的获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强化在此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模仿说:婴儿主要是通过观察学习各种社会言语模式而获得言语的。转换生成说:语言是利用规则理解和创造的;语法是由婴儿先天具有的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而成;句子有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前者通过转换规则转为后者。认知说: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对言语有重要影响,语言是由逻辑构成且源于智力并随思维的发展而发展。阶段前言语阶段:婴儿掌握语言前的较长准备阶段,从出生到说出第一个有真正
11、意义的词,具有目的性、指代性和约定性。言语阶段4。认知发展感知觉的发展:感知觉是最先发展并发展最快的认知能力,在认知活动中占主导地位。婴儿感觉的发展触觉发生于胚胎 2 个月,出生时已发展得相当完好,有很多触觉反射 味觉发生于胚胎 3 个月,出生时已较为完好视觉发生于胎儿中晚期,婴儿 4 个月已经有颜色偏好听觉发生于胎儿中晚期,新生儿已能分辨范围很广的各种声音,对人类的语音很敏感 嗅觉发生于胎儿晚期,新生儿有气味偏好婴儿知觉的发展:婴儿在几个月大时形成了形状恒常性和大小恒常性,两岁左右形成了客体恒常性。视崖实验:沃克和吉布森进行的一项旨在研究婴儿深度视觉的实验,证明了 23 个月的婴儿具备了深度
12、知觉。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高度发展,而有意注意还在逐步形成 习惯化:由于刺激重复出现,反应会逐渐减弱,兴趣会逐渐降低; 去习惯化: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新刺激的出现,又会导致较强的反应。记忆和学习的发展思维的发展5。气质发展:气质是婴儿出生后最早表现出来的一种较为明显和稳定的个人特征,是在任何社会文化背景中父母最先能观察到的婴儿特点。6。社会性发展情绪发展:婴儿出生后即有伴随表情的情绪表现,在成熟和后天环境的作用下情绪不断发展、分化。5 周左右:出现最初的社会性微笑;68 个月:出现陌生人焦虑;67 个月:出现分离焦虑;78 个月:表现出情绪的社会性参照能力。社会性微笑:婴儿出生即有自发性的内源性
13、微笑,在 56 周时出现对人的特别微笑。依恋:个体与主要抚养者发展出的一种特殊的、积极的情感纽带,是个体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依恋的标志婴儿试图维持与依恋对象的接触当依恋对象不再时,婴儿会表现出烦恼婴儿和依恋对象在一起会更加轻松快乐,而与他人时则会更加焦躁不安依恋的对象:通常依恋的对象是母亲依恋的阶段第一阶段: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对人不加区分、无差别的反应第二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对母亲、婴儿熟悉的人、陌生人的反应有了区别和选择,对母亲更为偏爱第三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结阶段 婴儿与母亲的依恋基本形成,与母亲的关系符合依恋的标志,而对陌生人则更加排斥 依恋的类型:安全
14、型、回避型、反抗型“陌生情境”研究法早期同伴交往:以客体为中心、简单交往、互补性交往幼儿期发展1。生理发展大脑结构的发展:脑重继续增加,大脑皮层结构日趋复杂化,脑电波发展。脑电发展明显加速期:56 岁和 1314 岁幼儿大脑各区成熟顺序:枕叶?颞叶?顶叶?额叶大脑机能的发展:主要是皮脂抑制机能的发展,注意能力、自控能力得到加强,兴奋时间增长。2。言语发展:幼儿期是言语丰富、熟练掌握口语的关键期,是言语从外部过渡到内部并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词汇的发展:词汇数量不断增加、词汇内容不断丰富、词类范围不断扩大、积极词汇不断增加句子的发展:从简单句到复合句、从陈述句到多种形式的句子、从无修饰句到修饰句口
15、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从对话言语到独白言语、从情景言语到连贯言语3。认知发展: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初步发展。记忆的发展:记忆容量的增加、无意识记到有意识记、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发展、记忆策略的形成、元记忆的形成记忆策略:人们为有效完成记忆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或手段,主要包括复述和组织等。 元记忆: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知活动,主要包括:有关记忆主体方面的知识、有关记忆任务方面的知识、有关记忆策略方面的知识。思维的发展:幼儿思维是在言语发展的前提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主要特点是主体上具体形象性以及初步的抽象逻辑性,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到幼儿中期以后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皮亚
16、杰把 27 岁儿童思维归属于前运算阶段,儿童思维基本特征是:相对具体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刻板性;三山实验测验儿童的“自我中心”的思维特征,守恒实验测验儿童的篇二:发展心理学重点知识归纳整理 1、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的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发展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研究比较心理发展、种族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狭义:研究人类个体从受精卵形成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和行为发生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生各个阶段的心理年龄特征。简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标志18XX 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撰写的儿童心理出版,标志着科
17、学儿童心理学诞生。3、发展心理学取代儿童心理学的重要标志何林沃斯:19XX 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4、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类型:纵向研究、横向研究、横向纵向交叉研究整体研究、分析研究个案研究、成组研究5、主要研究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测验法、实验法观察法:长期观察、定期观察;全面观察、重点观察;实验法: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6、弗罗伊德的基本观点*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核心思想: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决定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永恒力量人格结构理论本我:无意识的本能;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意识结构;遵循现实原则超我:良心和自我理想;遵
18、循伦理原则文明的产生与超我密切相关本我由人的先天本能和基本欲望组成,是人格中最原始、最难接近、最基本的部分。本我由快乐原则支配,按照快乐原则活动,即它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获得快乐、减少痛苦。本我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可以看作是人格中的生物成分。本我生而有之,年龄越小,本我作用越大。婴儿几乎全部处于本我状态,他们无忧无虑,只追求基本需要的满足。随着年龄的增长,本我逐渐与现实世界接通,产生了自我。自我产生于婴儿早期,是人格中的理性部分,也就是人能够意识到的部分。它相当于外部的现实世界与内在的原始冲动之间的缓冲器。它抑制本我的冲动以维护儿童自身的安全,又根据现实的要求,保证本我的愿望得到满足。儿童随
19、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懂得考虑行为的现实后果,这就是自我作用增强的表现。在 36 岁时,从自我逐渐发展出超我。超我就是个人的道德我。良心是超我中对儿童进行惩罚、批评的部分,自我理想是儿童积极的雄心和理想,它要求儿童为这种理想而奋斗。超我是在内化社会道德标准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过强的自我容易让儿童变得自私,过强的超我则容易让儿童容易自责和过分谨慎,甚至发生心理疾病。相对而言,弗洛伊德更强调本我与自我的力量。3。人格发展阶段论性本能表现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被称为“力比多” 。5 个人格发展阶段。口唇期性感区是口腔。父母应满足儿童的基本需要,应及时喂奶,而不应过早断奶,否则容易造成
20、“口腔人格” ,没有得到满足或满足过度,里比多可能固着在口腔部位。肛门期里比多转移到肛门部位。儿童在排便和控制排便时会产生快感。他们经常有一种被动的冲动,按照自己的意志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手段。前生殖器期里比多转移到生殖器部位,儿童从刺激生殖器得到快感。男孩会产生“恋母情结” ;女孩则产生“恋父情结” 。潜伏期力比多进入相当平静的时期,这时期儿童的典型特征是对性缺乏兴趣,男女之间界线分明,儿童主要与同性别伙伴玩耍。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青春期。超我进一步发展。青春期儿童在前一时期平静下来的冲动与能量又重新活跃起来,对性的兴趣剧增。这一阶段个体的重要任务是摆脱父母的控制,建立自己的独立生活,寻求同
21、龄伙伴的友谊,试图建立长期稳定的性关系。7、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发展受到生物因素与文化、社会因素的影响,发展是克服危机的过程。人生可以分为八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主要的危机1。婴儿期:信任对不信任。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形成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着希望的实现。2。儿童早期:自主对羞怯、疑虑。主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和怀疑感,体验着意志的实现。3。学前期或游戏期:主动对内疚。主要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标的实现。4。学龄期:勤奋对自卑。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5。青年期:自我认同感对角色混乱感。主要任务是建立自我认同感,防止同一感混乱,体验
22、着诚实的实现。6。成年早期:亲密对孤独。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7。成年中期:繁殖感对停滞感。主要任务是获得繁殖感,而避免停滞感,体验着关怀的实现。8。成年晚期或老年期:完善感对悲观失望。主要任务是获得自我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体验着智慧的实现。8、华生的发展心理学思想环境决定论或教育万能论1。否认遗传的作用2。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3。教育观反对统一标准,提倡区别对待;反对体罚儿童,应在形成行为时加强训练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如身体技能习惯、发音习惯等9、斯金纳行为强化理论强调操作性或工具性条件反射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观点:1、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2、强
23、调强化来控制儿童行为:育婴箱的作用、行为矫正。3、强化控制理论利用于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10、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核心:儿童行为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指人通过观看他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观察学习是一种普遍的、有效学习。在替代强化基础上发生的学习就是观察学习。观察学习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再现过程、动机作用过程行为、认知因素、环境直接强化:观察者的行为直接受到外部因素的干预。替代强化:观察者本身没有受到强化,在观察学习过程中看到榜样的行为受到强化,这种强化也会影响观察者行为的倾向。自我强化:自我强化是个体当自身的行为达到自己设定的标准时,以自己能支配的报酬方式来增强、维持行为的过程。1
24、1、维果茨基心理发展与教育教学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思想: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与他人指导下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表示个体发展的潜力。教学应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儿童学习任何知识或技能都有一个最佳年龄的问题,让儿童在最佳年龄里学习可以促进儿童的发展。12、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的质的不同阶段,他把儿童思维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儿童在认知上有两大成就:1。获得了客体永久性:所谓客体永久性是指儿童脱离了对物体的感知而仍然相信该物体持续存在的意识。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
25、中消失时,儿童依然认为该物体是存在的。儿童大约在个月获得客体永久性。2。形成了因果联系。前运算阶段皮亚杰以不同形式的运算作为划分阶段的标志。运算指一种内化了的可逆的动作,即在头脑中进行的可以朝相反方向运转的思维活动。或者说运算是指内部化了的观念上的操作。 皮亚杰把前运算阶段又划分为两个亚阶段: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和直觉思维阶段。此阶段思维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早期的信号功能表象符号延迟模仿语言符号2。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自我中心主义指儿童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的倾向。3。思维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4。思
26、维具有不可逆性:儿童不能在心理上反向思考他们见到的行为,不能回想起事物变化前的样子。具体运算阶段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1。获得了守恒性,思维具有可逆性可逆性的出现是守恒获得的标志,也是具体运算阶段出现的标志。守恒是指个体能认识到物体固有的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的特征。儿童最先掌握的是数目守恒,年龄一般在 6岁,接着是物质守恒和长度守恒,在岁之间出现,面积和重量守恒在 9岁左右,而体积守恒一般要到 1112岁以后。2。群集结构的形成群集结构是一种分类系统,主要包括类群集运算和系列化群集运算。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分类和理解概念的能力都有明显提高。此阶段儿童虽然已实现了许多运算的群集,但是,
27、这时进行的运算仍需具体事物的支持,对那些不存在的事物或从没发生过的事情还不能进行思考。形式运算阶段其最主要的特征是思维摆脱了具体事物的约束,能将事物的内容与形式区分开来,进行。青少年能够推论脱离现实的假想问题。青少年期儿童的思维在灵活性和抽象性方面日益发展起来,并不是所有青少年都能达到灵活地解决问题的形式运算阶段。13、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类型横断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测查并加以比较,探究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在对时间跨度大的发展进行推断的研究中,应考虑同辈效应其优点是能够在短时间内发现同一年龄或不同年龄群体的发展相似性和差异性,确定发展的年龄特征,而且由于能够同时对几个年
28、龄群体进行调查测量,获得的信息量大,经济且费时短。缺点是,首先,横断研究设计所关注的年龄效应可能会与代群效应相混淆,分不清遗传与环境的作用;其次,由于在横断研究设计中每个人只在某个时间点上接受调查,因而无法获得个体发展趋势或发展变化的数据资料。纵向研究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群个体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研究,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也叫追踪研究。优点是能系统地、详尽地了解心理发展的连续过程和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重视揭示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因果关系,重视对心理发展机制的探讨。缺点有三,一是样本的流失;二是反复测量可能影响初试的情绪,从而影响到某些数据的可靠性;三是花费大而且耗时,长期追踪要经
29、历时代、社会、环境的变化,这通常会造成变量的增多。系列交叉研究将横断研究设计与纵向研究设计综合起来的方法。选择不同年龄的被试并对其进行追踪。优点:第一,它克服了横断研究设计和纵向研究设计各自的不足之处,吸取了它们各自的长处;第二该设计采用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原则,缩短了长期追踪的研究时间。发展心理学收集研究资料各种方法的突出特点根据观察的场所,可以分为自然观察法和实验室观察法。1。自然观察法在不加任何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自然环境中被试的行为表现,对行为进行研究的方法。 特点:自然、无干预。2。实验室观察法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验控制设置某种情境,观察被试在特定情境中的行为表现。经典研究:安斯沃思运用陌生
30、情境法,考察婴儿依恋的发展。优点?常常可以描述自然、真实的行为,生态效度较高;?被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时,可以在现场观察记录行为,比口头报告或问卷调查客观、全面、准确缺点?研究者想要观察的行为可能很少出现;?有观察者偏差或“观察者效应” ,即由于儿童意识到观察者的存在,而感到不自在,从而使行为发生变化;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口头交谈,来收集访谈对象的心理特征与行为方面的数据资料,考察心理活动的规律。特点:1。访谈者可以就被试生活的某些方面访谈,与儿童互动;2。提问可能是高度结构化或灵活的,具有研究目的和设计、实施计划。经典研究:皮亚杰运用访谈法,考察了儿童思维的发展。优点:1。较灵活,谈话双方可
31、以随时改变方式,有利于寻找更多更有价值、更深层次的资料。 使用面广,对儿童、成人甚至文盲都可使用。2。能有效地收集人们的态度、知觉、意见等心理活动的资料,还可以观察访谈对象在访谈过程中的表现,可以了解访谈对象的动机和情绪。 缺点:1。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较复杂,不易量化,需要专业人士来处理;2。访谈者的观点、素质容易影响访谈结果;3。访谈工作效率低,费时费力;4。对于敏感性、隐私性的问题,不易获得真实的信息。问卷法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以获得心理研究活动的规律。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量表对被试进行测量,具有标准化的施测和记分程序。优点:比较客观统一,效率
32、比较高,标准化程度高,能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资料;结果处理方便,容易量化;费用低;问卷不计名,质量有保障。缺点:1。不灵活,题目制定之后不易改变;2。容易产生废卷,如请人代答、随便答题、漏答等常见问题;3。只适合于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使用范围受到限制;4。测验结果容易受到练习或个人主观性的影响。四、心理生理学方法:通过精密仪器、设备,探测与行为相应的生理特点,特别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电生理测量方法、脑功能成像方法等。14、新生儿:出生到 1 个月时间,依靠皮下中枢实现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内外环境。15、婴儿动作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行走动作的发展、手的运用技能的发展16、格赛尔:成熟势力说,
33、双生子实验17、感知觉:婴儿的认知能力中,最先发展且发展速度最快的方面。感觉:视觉、听觉知觉:图形知觉、空间知觉18、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头尾律:人类个体从胚胎开始从头到尾的发展趋势。胎儿期以头部发育为主,出生时头部占篇三:发展心理学 总结概括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的科学,包括动物心理学、人类心理学 广义的发展心理学:动物心理学、民族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 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个体发展心理学,尤其是儿童心理学 通常所指: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的科学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揭示毕生心理变化的过程和稳定性,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和修正个体的行为 发展心理学的过去:历史
34、诞生:普莱尔儿童心理 ,18XX 年出版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19XX 年,H。Z。Hollingwerth 发展心理学概论 40 年代出现“生命全程”概念70 年代前后,毕生发展心理学研究兴起19XX 年美国心理学家何林渥斯出版发展心理学概论和 1935 年美国心理学家古迪纳夫 出版发展心理学 ,标志着该学科的诞生 19XXs 出现“生命全程”概念从 19XX 年起,美国心理学年鉴开始用“发展心理学”代替“儿童心理学” 1970s 前后,毕生发展心理学研究兴起 中国的发展心理学1。 起步阶段:20 世纪初期2。 借鉴苏联阶段:19XX19XX 年 3。 第一个繁荣期:19XX19XX 年
35、 4。 “文革”低潮期:19XX19XX 年5。 蓬勃发展期: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后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具体的数据收集方法 常见的三类:自我报告:日记、访谈或问卷 行为测量:测验或其他行为测量法 观察:自然观察法与实验室观察法 观察法在自然环境下,不加干涉或控制,通过感官或一定的仪器设备观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行为进行研究特点:自然、无干预优点:可以较好地描述行为;被观察对象处于自然状态下,可以在现场观察记录行为,比口头报告或问卷调查客观、全面、准确缺点:缺少控制;观察者偏差;不深入观察法常见的偏差类型:观察者效应:被观察者觉察到自己在被观察而引起的行为改变。观察者偏差:观察者只看他们希
36、望看见的东西,而对一些与研究者的期望不一致的现象视而不见。观察者偏差示例访谈法1。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的数据资料,以及获得心理活动规律的研究方法,即访谈法。2。特点:就被试生活的某些方面访谈,访谈者与儿童互动;提问可能是高度结构化或灵活的,具有研究目的和设计、实施计划。 3。分类:按提问和反应的方式:结构式访谈、非结构式访谈、半结构式访谈 按是否直接与被访谈者接触:直接访谈、间接访谈 按访谈对象多少:个别访谈、团体访谈4。优点:较灵活,谈话双方可以随时改变方式,有利于寻找更多更有价值、更深层次的资料。使用面广,对儿童、成人甚至文盲都可使用。能比较有效地收集
37、人们的态度、知觉、意见等方面的资料,还可以观察访谈对象在访谈过程中的表现,可以了解访谈对象的动机和情绪。5。缺点: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较复杂,需要专业人士来处理; 访谈者的观点容易影响被访谈者; 访谈工作效率低,既花钱又花精力;对于敏感性、隐私性的问题,不易获得真实的信息。问卷法1。定义: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以获得心理研究活动的规律。2。特点:书面提问3。优点:比较客观统一,效率比较高,标准化程度高,能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大量的资料;结果统计高度数量化、规范化;费用低;问卷不计名,质量有保障。4。缺点 不灵活;容易产生废卷,如请人代答、随便答题、漏答等常见
38、问题;只适合于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信用或主观性问题,收集到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测验法1。通过测量量表,采用标准化的题目,按照规定的程序,收集数据资料,来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方法。2。特点:被试通过测验来测量能力、技能、知识、潜能或生理反应3。优点:测量客观、标准化;避免主观性4。缺点:灵活性差;对主试的要求高,难以进行定性分析;不能深入考察态度或行为机制;可能受练习、测验经验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实验法1。通过严格控制的、可以重复的程序,操纵变量,考察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的影响。目的在于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实验组、控制组2。分类实验室实验:在
39、实验室严格控制条件,控制严格,容易重复,但生态效度低,随机选择与分配; 现场实验:在学校、家庭等日常生活条件下有限度地控制条件,控制严格性低,结论可推广。3。优点:可探测因果关系 可重复4。缺点:人为性强,生态效度低; 探讨的变量有限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设计1。一种开展研究的计划:如何回答问题?如何选择被试?如何收集和解释数据?如何得出有效的结论?2。质的研究设计:个案研究:对单个人的研究人种志研究: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包括参与观察对某种文化的深度研究3。量的研究设计:相关研究:旨在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或统计学关系的研究设计 因果研究:实验设计,旨在探讨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基本的研究设计形式确定研究变量与观察指标选择研究方法 确定收集、整理数据及统计分析的方法 制定研究实施计划横断研究; 纵向研究;聚合交叉研究; 双生子研究。横断研究 定义: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测量和比较,探讨其心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优点:样本大、代表性强;效率高;受社会变迁影响小。缺点:取样复杂;无法确定因果关系;难于反映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