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对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思考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也要不断革新,不但是课程内容的革新, 也是学习方法的革新。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模式不能应用于信息技术教育,而应该强调研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整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信息技术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要做到信息技术内容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内容的有机整合,特别是研究性学习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习者的兴趣, 从自然、社会、文化和学习者自身生活中选取有意义的主题。 在活动中,伴随着问题
2、的产生与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了解各个不同的具体信息, 这些信息往往不可能预先准备,甚至对学习者来说会十分陌生。为了尽快地解决问题,就需要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尽快搜寻与问题解决相关的信息。 事实上,学生在信息资源的拥有上非常有限,必须要借助于信息技术的支撑。 所以,信息技术教育为学生掌握信息技术提供了保障,研究性学习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搭建了舞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中小学信息技术重要的培养重点。 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提高,能力要循序渐进。 在教学时,让学生学会信息技术, 更要懂得用信息技术来进行学习。对于情景创设和主题活动,应该从信息的核心问题出发,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注意解决好虚拟与真实的关
3、系。在课堂上, 我们要设计适当的情境和主题活动,为的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有了支撑,有了骨肉, 再让学生慢慢学会用信息技术的观点和想法关注情境或主题活动, 总之要为学生信息技术服务。 我个人以为信息课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基于技术实践、问题解决、 信息交流和文化重构的信息素养。 而解决问题、信息交流以及文化重构等实现是需要以技术实践为基础的。 所以信息技术教学中, 脱离技术实践会使信息技术课程变得空洞, 离开了信息技术谈信息素养无疑是纸上谈兵。一、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信息技术教师要转变观念,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首先,要多学习教育理念,特别是新课程。 其实,很多教学科目,有些教学的基本理念应该是息息
4、相关的。 尤其自从自己亲身教学信息技术课后,认真读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 认真吸取了其中的教育理念。 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论的深刻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深理解信息技术学科的使命,它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地位如何,小学科学也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好多教学理念对信息技术教学是很有意义的,如探究教学法。 在学校信息技术教师一般只有一二个,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跨学科听课,在模仿中学习上课经验。 新授的操作技能要让学生明确新技能具体的操作步骤,教师既要注重这节课需要完成哪些知识点,又设计出包含操作技能重复训练的教学任务。 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
5、 不知不觉地进行着操作技能的重复操作,从而让学生把基础练扎实了。二、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信息技术不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以及提供了各种各样的 操作、浏览等工具,更重要的是信息技术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 不仅提高了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而且提高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那我们又如何来整合呢? 一方面,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指导小组中安排一个信息技术 教师,作为学生的信息技术顾问。 当学生或是教师有技术上的问题时, 信息技术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培训。 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上设计了专题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会应用技术来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6、主题化教学时,学生在一种学习资源环境下的教学,如果缺少知识资源, 教师较难达成预计要实施的目标,自主学习更是不会达到。 那么,可以制作一些关于这些主题学习活动的 网站,让信息技术性和文化性紧密地结合,在信息技术课中构建一种学习的环境。 所以,多媒体教学光盘我们也要充分利用上,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声有色”的学习环境。 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课堂教学的多媒体化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从教材的使用者到教材的开发者新课程观认为,教师与学生才是真正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实施者。 教材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学生与教师开展各项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所以教师要对教材的内容、价值取向等有准确的定
7、位,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在新的课程观的引导下,教师与学生对现有的教材,做出有效的处理。 以互动生成的先进理念挑战教材,发挥教材的“特殊功能 ”。 很多信息技术教师把这门课程同于数学、语文等的学科看待,教学目的实施、教学方法以及考试模式都很大程度上受这些学科的影响。 所以有时会感到索然无味、枯燥。 目前,有的省市的教材还很单一,条件好的学校甚至已经从一年级就开设信息技术课,这给我们教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要求我们能够创新地使用好这些教材,让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小学信息技术有很多的内容: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画图、文字处理、网络基础知识等,在教材的编写体系上, 这几个模块是相互独立
8、的,而且教学顺序也有严格的要求。 但实际情况是,如果我们教师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话, 学生肯定会丧失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那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我认为,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打破各模块之间的界限,但每个模块要有所侧重,只要学生能够乐意接受。例如,教学“文字处理”时,我把上网的一些基本操作教给学生,从而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提供方便。 目前,把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我们如何在这样的新标准下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我认为,要强调信息技术的学习在于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救赎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与学生生活实践的整合,特别是在综合实践中的应用。在整合成风的今天,信息技术掺杂了太多的元素
9、在里面。 因此,信息技术的“本”,到底是什么? “本”还应落在交给学生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并能用这些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信息技术的知识上。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信息技术是让学生掌握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不能让历史知识喧宾夺主,淹没了信息技术课的本质特征。 在课堂上要尽量去除太多的“旁系”元素,从信息层面减少掩饰,着重突出“超级链接”的核心价值。随着课改的推进,情境创设、主题活动、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模式和方法越来越多地被用到课堂中。 这着实让我们的课堂热热闹闹地动了起来, 符合新课标所倡导的理念。教学中情景要创造,活动需要搞,多媒体要运用,但这些都不是教学的本质,我们教学的本质是把握目标,讲清重点,突破难点,衔接知识的成长点。 课堂必须是一种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 有效性才是课堂教学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