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全面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指出:“到 2020 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同时提出高职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指出:“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以培养生
2、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主要任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增强特色为重点,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主线,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围绕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服务中国创造战略规划,加强中高职协调,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引领作用。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辽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依据辽宁省职业教育强省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决定从 2013 年起组织实施辽宁省职业教育
3、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是:从 2013 年到 2017 年,重点建设65 所左右省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 20 所左右省级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使其成为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二、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主要问题1.未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仍然沿袭本科院校或者是中职的专业体系,在制定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过程中仍然沿用本科院校或者是中职的培养模式,这本身就不符合社会对于高职层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至于培养计划的制定定位不准确、培养目标不明确、课
4、程设置没有高职特色等问题更是普遍存在。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同本科院校和中职的生源有一定差距,因此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培养方案的制定一定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符合社会对于本层次人才的需求。2.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是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保障,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教师。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如下问题:兼职教师比例不足;教师来源渠道单一, “双师型”教师稀缺;高职院校教师的年龄结构缺乏合理性;学历、职称“中间大,两头小”;大部分教师的企业实践经历比较少,这也是普遍教师缺乏“双师型”素质的原因之一。3.课程设置有失偏颇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专业课设
5、置以及开设的先后顺序还有待改进,专业课的开设没有与当前的市场需求相契合,部分课程幵设的顺序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同时,高职院校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存在脱节的现象。4.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不完整首先,教学过程中的监督管理不恰当。高职院校在教学监督上过分注重课堂的教育,却忽视了实践教学方面。其次,教学质量的监督管理范围较小。高职院校在教学监督方面过多地关注教学秩序,却忽略了对课本知识的探讨和专业知识的研究。同时,高职院校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但却忽略了实践能力,并且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重视。最后,教学质量评估不完整,因为教学质量的评估系统并不是十分完善,不根据高职院校的特征制定。三、
6、提升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创新举措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加快内涵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的时期。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来说,必须清醒地看到提升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目前所面临的问题。而对于辽宁省内的高职院校来说,必须要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1.创新特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模式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一个好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有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从而让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升。高职院校必须立足于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出科学、合理且可行的人才培养规划,开展一切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
7、人才培养活动。因此,高职院校要针对区域服务业经济发展要求,及时跟踪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构建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的结构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专业核心技术技能为主线进行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真实任务驱动的模块项目训练,实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实训、生产、实习为交叉网络的一体化教学。2.努力打造 “双师型”教学团队高职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是师资队伍质量的提升。高职院校要想提升学校整体的素质就需要拥有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师资团队。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管理模式以及教学考核方法是一个整体,相互促进和协调,共同支撑着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其中
8、, “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一条重要和特殊的路径,作为中心环节提升着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3.逐步完善课程设置高职教育是最为贴近市场的教育类型,而当前却出现了高职生就业困难和社会需要大量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突出矛盾,这反映了高职院校对学生培养的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无法塑造具有职业特色的人才。因此,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课程设置尤为重要,目光放长远,从大局出发,把握其中的度,才能保证高职教育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也才能保证学校与社会的相互依赖和促进。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要贴近社会和市场,学校要跟踪和分析市场需求,调整专业和教学内容,在稳定性中不失灵活性。并且课程设置的内容要有适当的深度和宽度,既要考虑高职
9、生自身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又要使其在将来的就业中能够在专业上发挥优势,实现学生及其所学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满足企业的要求,使两者兼顾。4.构建科学有力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科学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观、质量观、人才观的束缚,系统设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以确保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高职院校要不断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学生评教制度、教学检查评估等制度,形成有效的教学督导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通过修订和完善日常教学信息综合采集系统和制度、应届毕业生评价学校教学制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日常教学督查责任追究制度等相关文件,形成有效的教学信息体系和
10、运行机制。确保收集、整理、分析教学质量的相关信息,为教学质量评估和质量反馈以及质量改进提供全方位信息来源。最重要的是高职院校要通过建立教学质量内部保障体系,建立一种推动学校自身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与提高的机制,实现对教学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保障,促进教学活动的持续改进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高,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是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是高校的立校之本。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还应该从教学氛围方面入手。高职院校应该努力加强自身的校风与学风建设工作,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学生干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真正发挥出学生干部在学
11、生群体中的桥梁性联结作用,还应该充分发挥出学生党员在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从而在高职院校校园里创造出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辽宁省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为我省高职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而提高教学质量是高职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这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必须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不能为了改革而改革,以至于出现急于求成或顾此失彼现象。必须立足行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创新办学体制机制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动力,着力推进内涵建设,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切实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让高职教育成为受人尊重的教育,成为社会发展的人才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