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析大数据时代的外语教学改革1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创新大数据时代的概念,最早是由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大数据(big data)是相对于一般意义上的数据而言的,它指的是这样的数据集合:数据量增长速度极快,用常规的数据工具无法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采集、处理、存储和计算的数据集合。(李立,周珍,2015 :86)大数据具有大量、高速、多样和精确的特点,即 4V 特点(Volume,Velocity,Variety 和 Veracity)。大数据时代使人们的社会生活和思维方式都发生了转变。在教育领域,大数据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相继出现,并逐渐进入成人教育、高校,甚至
2、中小学的教学实践中。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或 Inverted Classroom),指的是课前学生自主观看教学视频,课上教师验收学习效果并点拨疑难问题的教学模式,即“先学后教” ,这是对传统课堂“先教后学”的翻转。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JonBergmann) 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为解决个别学生因病因事缺课而跟不上教学进度的问题,所设计的将PPT 演示文稿和实时讲授音频合成上传网络,以供学生自学提高的方案。后来其他学生也乐于观看在线教学视频,于是逐渐形成学生在家中看视频学习课程,教师在课堂为完成作业
3、或者实验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于 2007 年左右出现后, “可汗学院”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这一创新理念的普及,推动了全美国乃至全球的教学模式改革。“可汗学院”是 2004 年由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 可汗(Salman Khan)创立的, 起初用于进行远程数学辅导。 2007 年,可汗在前期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非营利教学网站,用视频讲解各学科知识,回答网上提问,并提供在线练习、自我评估、学习进度跟踪等工具。2009 年,可汗把这个专门开展在线教育的网站正式命名为“可汗学院” 。此后,陆续收到“比尔和梅林达盖茨基金会” 、“谷歌公司”等资助,拥有更大范围的影响。2011 年
4、,“慕课”( MOOCs)在美国崛起, 并得到迅速的推广, 成为全球教育领域又一重大事件。美国纽约时报发文称 2012 年为“慕课元年” 。 “慕课”(MOOCs)是大规模开放性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Courses)的简称。目前, “慕课”已引起中国教育界, 尤其是外语教学领域的重视, 很多高校开始尝试搭建“慕课”平台, 循序渐进地摸索“翻转课堂”的改革。 “微课”或 “微课程” (Microlecture) 概念是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 于 2008 年首创的。彭罗斯的“微课程”定义不只是课程内容或在线教
5、学短视频,还包括任务和教学活动。而我国的“微课”概念,指的是记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视频时长为 5-10 分钟,最长不超过 20 分钟。 “慕课”通常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力求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保证学习效果。2 大数据时代对于外语教学改革的积极推动2.1 教学资料丰富大数据时代为外语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资源。互联网上,各种原版的影视剧、新闻、演讲、访谈、娱乐节目等等,极大地充实了学生们的课外生活,有助于他们了解对象国的国情时事和风俗文化,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此外,外国名校录制的各学科“公开课” 、 “慕课”更让外语学习者,在拓宽学术视野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外
6、语水平和能力。目前,国内的外语院校也正在逐步开展“翻转课堂”等新时代背景下的外语教学模式改革,为学生提供课下自学和自我提高的素材。此外,高校间开展的校际合作, 协同制作授课视频,互相承认“慕课”学分等,也整合了外语教学的优势资源,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学科一流大师的授课内容。于是,外语教学资料不再仅仅是纸介教材,网络上各种文字和视频资源成为课堂教学的积极补充。2.2 师生角色转变传统外语课堂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顺应新时期外交、外事、外贸工作对于外语人才素质和能力的需求。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学生成为主体,教师发挥指导和辅助的作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7、、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将语法规则、词汇含义、词组用法、课文背景知识等内容以“微课”形式上传网络,可以节约课堂的讲授时间,提高授课效率,在课堂上答疑解惑,组织学生进行更多的练习,灵活熟练掌握语法和词汇,并针对课文内容开展汇报、讨论、辩论、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对于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来说,也可以通过课前或课后反复观看讲授视频,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归纳问题,然后通过在线平台交流互助,或在课堂面授时请教老师。学生在课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比教师直接讲授问题更有效,由于学生自身的参与,知识内化更扎实。2.3 克服距离障碍网络的普及使非面对面的教学活动成为可能。
8、学生不用出国就可以免费在线学习世界各国的“慕课”精品;通过“3+1” “2+2”等项目赴国外留学的学生,也可以在大洋彼岸了解国内专业学习的内容,巩固自己的中文理论基础,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对于各种原因耽误课程的学生,可以在家中通过观看“慕课” 、“微课”和社区讨论等,补学相关内容,及时追赶整体教学进度。学有余力的学生,也可以自行安排学习时间,提前修满学分,比如国内一些大学已经在网上开展高三假期大学先修课,学习过程打破时间和地点的束缚,变得灵活自由。2.4 跟踪学生进度大数据时代,强大的、具有实证效果的工具,使教师能够在网上跟踪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了解每个人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果,评估整体的学习质
9、量,发现共性的学习难点,及时通过社区交流为学生解析问题等。先进的技术可以帮助学生们摆脱惰性心理,自我监督,并观察其他同学的学习进度,有效激励自己。广大教师,也可以分析相关数据,以学生为本深化改革。2.5 教学相长由于课下学生已通过各种教学资料完成自学和思考, “翻转课堂”使学生有机会在课上更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交流和研讨,广大教师可以与学生教学相长,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视角,总结新经验。而大数据时代,知识信息爆炸和日新月异的技术革命,更要求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追踪学术前沿动态,不断扩充更新教学资料,改进传统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3 大数据时代对于外语教学的挑战及对策3.1
10、 信息的去粗取精大数据时代,除教师推送的“慕课” 、 “微课”等教学视频资料外,网络上各种外语原版文字、音频、视频五花八门。学生的能力并不足以筛选甄别,一些资料语言使用随意,或存在拼写和语法问题,或混杂街头俚语,或带有地方口音等等,容易造成外语初学者的混淆,模糊正规的语言运用标准。而个别资料的主题涉及敏感领域,或存在暴力、不雅的画面,不利于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做好互联网外语资料的去粗取精工作,为学生课下自我提高、感知语言文化,提供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学习的素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利用大数据,提高学习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2 学
11、生的自觉性“课堂翻转”模式建立的基础是学生课下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但是个别学生存在投机取巧的心理,在课下没有认真学习教学资料,没有及时复习教学内容,或找他人代做作业,或利用软件刷学习记录,或在分组汇报和讨论中避重就轻等等。一方面,广大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学生中滋生的消极学习情绪,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帮助学生重视学习的过程,明确学习的目的,建立诚信意识,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广大科技人员也应该努力提高网络课程的监管技术,不给个别学生力图在学术上走捷径提供机会。3.3 教师的创新能力大数据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些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中老年教师在这场改革的浪潮中,有些力不从心,
12、不知所措。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教师必须首先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所以,高校应该积极开展“翻转课堂” 、 “慕课” 、 “微课”等相关知识讲座,让广大教师学习、接受并掌握大数据时代的外语教学改革措施和先进技术。如果有机会,鼓励、资助教师赴其他院校,甚至国外名校访学,明确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步骤。3.4 切莫追求形式“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切不能停留在形式上。一些教师把曾经的课堂讲授分解录制成视频,然后直接拿到课堂上播放,教师成为了课件的播放者,缺乏与学生的互动沟通,失去了面授课 程的意义;另外一些教师,在面授时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缺乏对学生的必要指导,教学
13、组织过于松散。改革需要冷静思考,怎样把握师生的角色分工,培养学生的能力,并不等于教师不参与、不作为。在大数据时代的飓风中,盲目随波逐流也是不可取的。3.5 重视课程类型差异外语教学课程类型多样,改革要循序渐进,不能所有课程改革模式统一标准。 “翻转课堂” 、 “慕课” 、 “微课”等改革措施,应该因课程而异。比如,外语语法、国情概况、视听说等课程可以大胆迈出“慕课”改革的步伐,而外语基础课、阅读课、笔译、口译等则需要认真分析,努力探索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4 结语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外语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重视大数据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才能使教改更高效、更深入。教学理念和模式的创新,不意味着教师工作被网络代替,也不意味着教师地位被学生取代,教师仍然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应该不断提升自身业务,充分利用大数据和先进科技,在全新的教育时代中,探索科学的改革创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