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歌剧鉴赏论文.doc

上传人:lufeng1000 文档编号:1533650 上传时间:2018-07-2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歌剧鉴赏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歌剧鉴赏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歌剧鉴赏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歌剧鉴赏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公共选修课歌剧鉴赏课程论文评阅表学号 09070804 班级 信管 3 班 姓名 戴照论文题目 歌剧魔笛赏析评分依据 评分标准 得分正确、有新意、有创见正确、有一定新意基本正确错误较明显论点30完全错误充分、资料翔实、真实可靠较充分翔实一般较少论据20空乏无力论证严谨、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有较强说服力,引文准确论证较严谨、思路较清晰、符合逻辑、有一定说服力,引文准确思路较清晰、引文较恰当有一定的说服力论证20紊乱、自相矛盾、大段抄袭他人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密、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符合逻辑、层次分明结构基本合理、层次比较清楚、文理通顺有不合理部分,逻辑性不强结构20结构混乱、文不对题、或有抄袭现象

2、格式完全符合规范,字数在 3500 以上格式比较规范,字数在 3000 以上格式基本符合规范,但有个别地方不合规,字数在 2500 以上格式规范性尚可,但不足之处较多,字数在 2000 以上规范化10格式不规范或字数严重不足总分备注:以上评分标准仅供参考。 教师签名:公共选修课歌剧魔笛赏析摘要:简单介绍了魔笛的写作背景,歌剧中的音乐,故事情节,关键词:魔笛 莫扎特 歌剧 安魂曲 音乐魔笛(Die ZauberFlote)是莫扎特三部最杰出歌剧中的一部,这部歌剧取材于诗人维兰德(C.M.Wieland ,1733-1813 )的童话集 金尼斯坦(Dschinnistan ,1786-1789)中

3、一篇名为“璐璐的魔笛 “(LuLu,Oder die Zauberflote)的童话,1780 年后由席卡内德改编成歌剧脚本。它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作的。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的作曲家当时的精神处于极度绝望的境况。虽然如此,但莫扎特的创作热情仍很高,所以当维多剧院(Theater aufder Wiedeo )的经理席卡内德提出请他为一部德语歌剧谱曲时,他很快同意了。为了方便莫扎特专心创作,席卡内德将作曲家任性的妻子送到外地疗养,并在剧院附近租了一个小房间(魔笛之家)给莫扎特住。1791 年 7 月,莫扎特谱曲到一半的时候接到命令赴布拉格,在雷奥勃尔特二世加冕礼的庆典上指挥他的

4、另一部歌剧狄托的仁慈,同时,他又接受了一个神秘的黑衣使者的委托,写一部安魂曲 。回到维也纳后至 9 月,莫扎特终于完成了魔笛全剧的谱曲,在仅仅排练了两日后 9 月 30 日,于维也纳郊外的维多剧院首演,由莫扎特亲自指挥。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莫扎特在其中放入了许多歌剧元素,他融合了十八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使其音乐语言更为丰富。可以说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剧,在当时维也纳通俗戏剧的构架上很好的统一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谣的风格,既带有正剧的严谨又包含着喜剧的灵活。故事的中心情节叙述了,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蛇追赶而为夜女王的宫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儿帕米娜

5、的肖像给王子看,王子一见倾心,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诉王子,她女儿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并允诺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将女儿嫁给他。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赠给王子一支能解脱困境的魔笛,随后王子就起程了。事实上,萨拉斯特罗是智慧的主宰, “光明之国”的领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无边的太阳宝镜交给了他,又把女儿帕米娜交给他来教导,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满,企图摧毁光明神殿,夺回女儿。王子塔米诺经受了种种考验,识破了夜女王的阴谋,终于和帕米娜结为夫妻。魔笛中大量的伦理性象征,对莫扎特的歌剧风格来说是全新的。三个肃穆的和弦开始序曲的缓慢引子,在歌剧中作为萨拉斯特罗的智慧之庙中祭典的

6、一个部分重复出现。 “三”这个数字是共济会的理想主义秩序中的一个重要符号,莫扎特是共济会会员。萨拉斯特罗和祭司们的教义同共济会的人道主义原则密切相关。为了进一步强调这一点, 魔笛的剧情放在令人联想起古埃及的背景上展开,共济会据说就是源于古埃及的。接在这些肃穆和弦后面的安祥的小节和变换的和声,象是在养精蓄锐,到序曲的快板部分中,迸发成一股晶莹欢跃的对位洪流。这里的对位也有寓意令人想起全剧中唯一的一个对位场景,塔米诺和帕米娜在获准参加圣餐礼前愿接受赴汤蹈火考验的那一场戏剧性高潮。序曲中这一段优美的对位织体主要由下面的主题编织而成:1E 3/2 1111112171 5555556545 33442

7、255这个主题在第二小提琴上开始,然后以赋格方式从一组弦乐器转到另一组,最后,颇像“朱庇特交响曲”末乐章中著名的那段,放弃了赋格而走古典的奏鸣曲快板曲式的路子。莫扎特仿佛为了强调象征的寓意,在序曲中途的关键时刻重复那公共选修课三个肃穆的和弦这一次完全按照共济会欢迎新成员时用的节奏。伟大的研究莫扎特的学者阿尔弗雷德.爱因斯坦曾经这样写过:莫扎特把全人类的斗争和胜利都压缩在这首序曲中了。这首序曲虽具有惊人的象征意义和崇高的精神内涵,却始终保持娴雅的童话气氛。显示出渊博学问的对位手法变幻不已,全曲洋溢着莫扎特的迷人的魅力,秀外而慧中。歌剧的序曲以奏鸣曲的形式从统一全剧的降 E 开始,精美的弦乐声华丽

8、而且流畅。如泉水源源涌出,象征着光明和美好的生活。塔米诺这一角色属抒情男高音,他在剧中的两首咏叹调“Dies Bildnis Ist Bezaubernd Schon“及“Wie Stark Ist Nicht Dein Zauberton“旋律极其优美,很好的描画出这个抒情式的人物细致丰富的内心。帕米娜这个角色外柔内刚,莫扎特为她写的所有唱段都令人印象深刻。其中与帕帕契诺的两重唱那些感受到爱情的男人最为经典,柔美的旋律充分体现出莫扎特的天才之处。捕鸟人是剧中带有喜剧因素的一个亮点,在第一幕中的我是一个快乐捕鸟人 (Der Vogelfanger bin ich ja)以民谣为基调,生动灵活、

9、轻松的刻画出其快乐的天性。夜后的咏叹调是按标准的意大利正歌剧风格写的,其在第一幕中的“O Zittre Nicht,Mein Lieber Sohn!“这首咏叹调分为三个部分,由抒情到花腔唱段,旋律有节制的变化;而第二幕中的仇恨的火焰是一首极为华丽的花腔咏叹调,可以说是花腔咏叹调史上数一数二的名曲。作为这部歌剧中的灵魂人物,夜后这个角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作品的整体艺术水准,其由善到恶,转变的背后要求极微妙的分辨,莫扎特以最难的华彩乐段来刻划她的本质,超越人声的华彩本身也赋予了她狂暴的心情以讽刺的色彩,在非常高的音域(高音 F) ,以快速的唱法,混合了乐声的重复音、断音和长笛的相竞赛。 整部歌剧透

10、着庄严、肃穆的气氛,据说本剧的创作动机与共济会有关,莫扎特本人及大部分剧院成员都是这个组织的成员。1970 年,莫扎特的保护人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逝世后,玛利亚女王的政府禁止并且镇压共济会的活动,固这部歌剧以童话的形式加以掩盖,象征性的揭露了当时的社会形态。此剧是莫扎特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直到他临终前不久才告完成。在即将结束这部歌剧的创作时,有人委托他代作一首安魂曲 ,莫扎特认为此人是上帝的使者,是来召他回去的,他用全部精力,通宵达旦地创作这首在他看来似乎是为自己而作的安魂曲 ,最后终因体力不支而倒了下来。 魔笛既具有正歌剧的庄严,又具有喜歌剧的明快,其音乐将神秘、圣洁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欢快的

11、世俗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十分动听。而且莫扎特本人十分钟爱魔笛这部歌剧,他亲自指挥了第一场、第二场的演出,临死前几小时,他还渴望听到魔笛的音乐,他请人把钟放在床头,以便计算时间,在想象着正在进行的魔笛演出。 关于魔笛的音乐有多么迷人的事,我们只要想一想贝多芬是怎样欣赏这部童话歌剧,理当可以获得了解。乐圣贝多芬除了为大提琴写作 5 首奏鸣曲外,还写作 3 首变奏曲,其中 2 曲的主题都取自魔笛的曲调,第 1 曲是根据第二幕第20 曲巴巴基诺所唱的:“如果有个爱人该多好”作成的 12 段变奏,第二曲是根据第一幕第 7 曲帕米娜和巴巴基诺的二重唱:“知道爱情的男人”写成的 7 段变奏曲。把音乐和对白

12、串连成单纯的歌唱剧,本来是以德国北方为中心的,但不知不觉间也传到维也纳,而且逐渐发展成童话歌剧般的样式,成为多彩多姿的独特样式。而魔笛可以说是歌唱剧最后集大成之作。从音乐方面看,莫扎特在此剧中取用了歌剧的各种要素,而且做出统一的表现,创造出真正的综合性古典歌剧。莫扎特的歌剧魔笛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他借用该歌剧影射当时奥地利封建政权愚弄人民并镇压“共济会”的行径。反映了以黑暗(夜女王)为象征的封建势力最终必定要灭亡,而以光明为象征的启蒙思想最终必定会胜利。莫扎特塑造了公共选修课“黑暗王国”的领袖夜女王(影射当时的奥地利皇后)和“光明之国”的领袖萨拉斯特罗这两个对立面,通过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来揭示

13、本剧的主题思想。他指出,真理是不可战胜的,胜利终将属于最勇敢的人,美德和智慧将永放光芒!他把这些写进了最后一段的合唱中。这是一片童话的天空,荡漾着空灵的感动,魔笛吹响时,空中会飞舞着灵异的鸟;这是一片神秘的天空,涤荡着人性的反复无常,爱恨交织间,心中会飘扬起动听的歌。作为莫扎特的最后一部歌剧作品,它是莫扎特歌剧艺术的集大成之作。魔笛使用了歌剧的所有要素,并在表现上取得统一、无法分类的多样化,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综合性古典戏剧。 魔笛使用德语演唱并具有德奥民间歌唱剧风格。莫扎特在魔笛中运用的音乐语言丰富多彩、生动感人。他把 18 世纪德、奥、意、法、捷等国世代所积累和发展起来的各种音乐、戏剧表现手

14、段融会贯通地调和并运用。其中,既有意大利声乐的丰硕成果,又有德奥歌唱剧的民间幽默和民俗特征;既有内涵深广、结构严谨的独唱咏叹调,又有富于新意的诙谐重唱;既有同德奥等国民间音调相联系的民谣风唱段,又有众赞歌式内涵深刻的庄严合唱莫扎特行云流水般地将各种音乐及戏剧手段加以整合,使其童话背后隐藏着的深刻思想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这是一片音乐的汪洋,他的才华恣意畅游;这是一片艺术的深湖,他的深度是永远的谜。自 1791 年 9 月 30 日在维也纳威登剧院成功首演后,数百年来, 魔笛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断上演,成为莫扎特 19 部歌剧中评价最高、上演最多的作品之一。面对着这片聆听的海洋,无数优秀的歌剧演唱家为之倾倒,甚至付出一生的青春来达到艺术的巅峰也无悔,他们为我们留下了莫扎特永恒的记忆。参考书目:泉音琴行网站,百度百科,百度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