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文学专业优秀论文 唐前嵇康现象研究关键词:嵇康现象 文艺创作 古典文学 神仙信仰 晋唐时期摘要:本文主要选取了“接受研究”的视角,以“唐前”为时段界定,重点探讨了六朝时期对嵇康文学和艺术的接受状况,由此为进一步理解嵇康的人格和文艺创作开拓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前言”部分对“接受美学”和古典文学领域的“接受研究”现状作了一些思考。 第一章探讨了嵇康形象在六朝时期的“仙化”与“神化”问题。嵇康的神仙信仰和他的采药服食活动以及游仙诗创作, 高士传中“高士”与“仙人”的微妙关系,以及有关嵇康“仙骨”和“尸解”的传说,共同造成了其形象的“仙化” ,这是嵇康自身的“神仙活动”和道教徒依托附会相结合
2、的产物。而嵇康形象的“神化” ,则主要源于小说家笔下的形象重塑(刚正之气和与鬼神通灵) ,以及他自身品性、才艺与灵性所引发的后人崇拜。 第二章探讨了晋唐时期对嵇康“受”与“拒”两方面的接受状况,即对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接纳和对“嵇康养生被杀戮”的排斥。 绝交书因特出于汉魏六朝“论绝交”的文学线索之外,而散发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绝交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嵇康之懒。 绝交书中有一段平生志向的自我陈述,体现了嵇康的人间情怀,对后世产生了隐微的影响。钟会的“庭论”引发了后人对嵇康何以“凶终”的种种评议,晋唐时期对嵇康“凶终”不留情面的贬刺,多是出自儒者之口。在玄学与文学方面也有针对嵇康的隐微批评,似是而非
3、,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批评” 。 第三章以谢灵运临终诗 “嵇公”条注文商榷为引论,论述了嵇康与六朝临终文艺现象之关系。通过文意连贯性、人名惯称以及版本异文等方面的考察,笔者认为,谢诗中的“嵇公”本指嵇康,而不是嵇绍。六朝时期文人遭受迫害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精神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嵇康临终之际“顾日影而弹琴”一事,对六朝临终文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广陵散与嵇康结下了不解之缘, “广陵散绝”在六朝时期已经演化为技艺失传的代称。嵇康陷狱时产生了典型的“名士效应” ,洛阳“东市”在六朝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悲情的印象。嵇康临刑之际完成了悲情命运的自我超越,然而六朝的士人无法超越这种刻骨的悲情。嵇康死后不断地
4、受到后人的吊慰。 嵇康其人兴趣广泛,博才多艺,后人对他的接受也涉及到纷繁复杂的多个方面。本文第四章选取了“草木情缘” (合欢青松竹林盛柳桃树)这样一个角度来撰写,试图运用一条尽量清晰有效的线索勾勒出唐前嵇康接受史的概貌。嵇康生前为众多草木留下了特有的审美意味,并且不断地为后世的读者回味并演绎着。 嵇康能书会画,尤其是其草书,后世评价很高。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后人著录的嵇康的书画很有问题。本文第五章经考证得出结论:狮子击象图作者为宗炳的可能性最大,而嵇康的可能性最小。嵇康和他的诗文见于历来的书画作品中,嵇康的诗文也广为书法家所抄录。六朝时期写入画图的嵇康诗主要是秀才诗十九首等四言诗。书画中的嵇康
5、展现了他独特的风采。晋唐时期图画之中的嵇康形象是近乎完美的,他仪容俊美,吟啸自若,傲然独立,雍容调畅。晋唐时期书帖中的嵇康条目,则在嵇康文学的风格方面给我们带来启发性的认识。 本文附录了 19002008 年海内外嵇康研究论著索引。正文内容本文主要选取了“接受研究”的视角,以“唐前”为时段界定,重点探讨了六朝时期对嵇康文学和艺术的接受状况,由此为进一步理解嵇康的人格和文艺创作开拓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前言”部分对“接受美学”和古典文学领域的“接受研究”现状作了一些思考。 第一章探讨了嵇康形象在六朝时期的“仙化”与“神化”问题。嵇康的神仙信仰和他的采药服食活动以及游仙诗创作, 高士传中“高士”与
6、“仙人”的微妙关系,以及有关嵇康“仙骨”和“尸解”的传说,共同造成了其形象的“仙化” ,这是嵇康自身的“神仙活动”和道教徒依托附会相结合的产物。而嵇康形象的“神化” ,则主要源于小说家笔下的形象重塑(刚正之气和与鬼神通灵) ,以及他自身品性、才艺与灵性所引发的后人崇拜。 第二章探讨了晋唐时期对嵇康“受”与“拒”两方面的接受状况,即对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接纳和对“嵇康养生被杀戮”的排斥。 绝交书因特出于汉魏六朝“论绝交”的文学线索之外,而散发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绝交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嵇康之懒。 绝交书中有一段平生志向的自我陈述,体现了嵇康的人间情怀,对后世产生了隐微的影响。钟会的“庭论”引发了后
7、人对嵇康何以“凶终”的种种评议,晋唐时期对嵇康“凶终”不留情面的贬刺,多是出自儒者之口。在玄学与文学方面也有针对嵇康的隐微批评,似是而非,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批评” 。 第三章以谢灵运临终诗 “嵇公”条注文商榷为引论,论述了嵇康与六朝临终文艺现象之关系。通过文意连贯性、人名惯称以及版本异文等方面的考察,笔者认为,谢诗中的“嵇公”本指嵇康,而不是嵇绍。六朝时期文人遭受迫害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精神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嵇康临终之际“顾日影而弹琴”一事,对六朝临终文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广陵散与嵇康结下了不解之缘, “广陵散绝”在六朝时期已经演化为技艺失传的代称。嵇康陷狱时产生了典型的“名士效应” ,
8、洛阳“东市”在六朝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悲情的印象。嵇康临刑之际完成了悲情命运的自我超越,然而六朝的士人无法超越这种刻骨的悲情。嵇康死后不断地受到后人的吊慰。 嵇康其人兴趣广泛,博才多艺,后人对他的接受也涉及到纷繁复杂的多个方面。本文第四章选取了“草木情缘” (合欢青松竹林盛柳桃树)这样一个角度来撰写,试图运用一条尽量清晰有效的线索勾勒出唐前嵇康接受史的概貌。嵇康生前为众多草木留下了特有的审美意味,并且不断地为后世的读者回味并演绎着。 嵇康能书会画,尤其是其草书,后世评价很高。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后人著录的嵇康的书画很有问题。本文第五章经考证得出结论:狮子击象图作者为宗炳的可能性最大,而嵇康的可能性
9、最小。嵇康和他的诗文见于历来的书画作品中,嵇康的诗文也广为书法家所抄录。六朝时期写入画图的嵇康诗主要是秀才诗十九首等四言诗。书画中的嵇康展现了他独特的风采。晋唐时期图画之中的嵇康形象是近乎完美的,他仪容俊美,吟啸自若,傲然独立,雍容调畅。晋唐时期书帖中的嵇康条目,则在嵇康文学的风格方面给我们带来启发性的认识。 本文附录了 19002008 年海内外嵇康研究论著索引。本文主要选取了“接受研究”的视角,以“唐前”为时段界定,重点探讨了六朝时期对嵇康文学和艺术的接受状况,由此为进一步理解嵇康的人格和文艺创作开拓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前言”部分对“接受美学”和古典文学领域的“接受研究”现状作了一些思考
10、。 第一章探讨了嵇康形象在六朝时期的“仙化”与“神化”问题。嵇康的神仙信仰和他的采药服食活动以及游仙诗创作,高士传中“高士”与“仙人”的微妙关系,以及有关嵇康“仙骨”和“尸解”的传说,共同造成了其形象的“仙化” ,这是嵇康自身的“神仙活动”和道教徒依托附会相结合的产物。而嵇康形象的“神化” ,则主要源于小说家笔下的形象重塑(刚正之气和与鬼神通灵) ,以及他自身品性、才艺与灵性所引发的后人崇拜。 第二章探讨了晋唐时期对嵇康“受”与“拒”两方面的接受状况,即对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接纳和对“嵇康养生被杀戮”的排斥。 绝交书因特出于汉魏六朝“论绝交”的文学线索之外,而散发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绝交书对后世
11、的最大影响是嵇康之懒。 绝交书中有一段平生志向的自我陈述,体现了嵇康的人间情怀,对后世产生了隐微的影响。钟会的“庭论”引发了后人对嵇康何以“凶终”的种种评议,晋唐时期对嵇康“凶终”不留情面的贬刺,多是出自儒者之口。在玄学与文学方面也有针对嵇康的隐微批评,似是而非,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批评” 。 第三章以谢灵运临终诗 “嵇公”条注文商榷为引论,论述了嵇康与六朝临终文艺现象之关系。通过文意连贯性、人名惯称以及版本异文等方面的考察,笔者认为,谢诗中的“嵇公”本指嵇康,而不是嵇绍。六朝时期文人遭受迫害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精神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嵇康临终之际“顾日影而弹琴”一事,对六朝临终文学产生了难以估量
12、的影响。 广陵散与嵇康结下了不解之缘, “广陵散绝”在六朝时期已经演化为技艺失传的代称。嵇康陷狱时产生了典型的“名士效应” ,洛阳“东市”在六朝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悲情的印象。嵇康临刑之际完成了悲情命运的自我超越,然而六朝的士人无法超越这种刻骨的悲情。嵇康死后不断地受到后人的吊慰。 嵇康其人兴趣广泛,博才多艺,后人对他的接受也涉及到纷繁复杂的多个方面。本文第四章选取了“草木情缘” (合欢青松竹林盛柳桃树)这样一个角度来撰写,试图运用一条尽量清晰有效的线索勾勒出唐前嵇康接受史的概貌。嵇康生前为众多草木留下了特有的审美意味,并且不断地为后世的读者回味并演绎着。 嵇康能书会画,尤其是其草书,后世评价很高
13、。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后人著录的嵇康的书画很有问题。本文第五章经考证得出结论:狮子击象图作者为宗炳的可能性最大,而嵇康的可能性最小。嵇康和他的诗文见于历来的书画作品中,嵇康的诗文也广为书法家所抄录。六朝时期写入画图的嵇康诗主要是秀才诗十九首等四言诗。书画中的嵇康展现了他独特的风采。晋唐时期图画之中的嵇康形象是近乎完美的,他仪容俊美,吟啸自若,傲然独立,雍容调畅。晋唐时期书帖中的嵇康条目,则在嵇康文学的风格方面给我们带来启发性的认识。 本文附录了 19002008 年海内外嵇康研究论著索引。本文主要选取了“接受研究”的视角,以“唐前”为时段界定,重点探讨了六朝时期对嵇康文学和艺术的接受状况,由此
14、为进一步理解嵇康的人格和文艺创作开拓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前言”部分对“接受美学”和古典文学领域的“接受研究”现状作了一些思考。 第一章探讨了嵇康形象在六朝时期的“仙化”与“神化”问题。嵇康的神仙信仰和他的采药服食活动以及游仙诗创作,高士传中“高士”与“仙人”的微妙关系,以及有关嵇康“仙骨”和“尸解”的传说,共同造成了其形象的“仙化” ,这是嵇康自身的“神仙活动”和道教徒依托附会相结合的产物。而嵇康形象的“神化” ,则主要源于小说家笔下的形象重塑(刚正之气和与鬼神通灵) ,以及他自身品性、才艺与灵性所引发的后人崇拜。 第二章探讨了晋唐时期对嵇康“受”与“拒”两方面的接受状况,即对与山巨源绝交书
15、的接纳和对“嵇康养生被杀戮”的排斥。 绝交书因特出于汉魏六朝“论绝交”的文学线索之外,而散发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绝交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嵇康之懒。 绝交书中有一段平生志向的自我陈述,体现了嵇康的人间情怀,对后世产生了隐微的影响。钟会的“庭论”引发了后人对嵇康何以“凶终”的种种评议,晋唐时期对嵇康“凶终”不留情面的贬刺,多是出自儒者之口。在玄学与文学方面也有针对嵇康的隐微批评,似是而非,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批评” 。 第三章以谢灵运临终诗 “嵇公”条注文商榷为引论,论述了嵇康与六朝临终文艺现象之关系。通过文意连贯性、人名惯称以及版本异文等方面的考察,笔者认为,谢诗中的“嵇公”本指嵇康,而不是嵇绍
16、。六朝时期文人遭受迫害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精神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嵇康临终之际“顾日影而弹琴”一事,对六朝临终文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广陵散与嵇康结下了不解之缘, “广陵散绝”在六朝时期已经演化为技艺失传的代称。嵇康陷狱时产生了典型的“名士效应” ,洛阳“东市”在六朝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悲情的印象。嵇康临刑之际完成了悲情命运的自我超越,然而六朝的士人无法超越这种刻骨的悲情。嵇康死后不断地受到后人的吊慰。 嵇康其人兴趣广泛,博才多艺,后人对他的接受也涉及到纷繁复杂的多个方面。本文第四章选取了“草木情缘” (合欢青松竹林盛柳桃树)这样一个角度来撰写,试图运用一条尽量清晰有效的线索勾勒出唐前嵇康接受史
17、的概貌。嵇康生前为众多草木留下了特有的审美意味,并且不断地为后世的读者回味并演绎着。 嵇康能书会画,尤其是其草书,后世评价很高。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后人著录的嵇康的书画很有问题。本文第五章经考证得出结论:狮子击象图作者为宗炳的可能性最大,而嵇康的可能性最小。嵇康和他的诗文见于历来的书画作品中,嵇康的诗文也广为书法家所抄录。六朝时期写入画图的嵇康诗主要是秀才诗十九首等四言诗。书画中的嵇康展现了他独特的风采。晋唐时期图画之中的嵇康形象是近乎完美的,他仪容俊美,吟啸自若,傲然独立,雍容调畅。晋唐时期书帖中的嵇康条目,则在嵇康文学的风格方面给我们带来启发性的认识。 本文附录了 19002008 年海内
18、外嵇康研究论著索引。本文主要选取了“接受研究”的视角,以“唐前”为时段界定,重点探讨了六朝时期对嵇康文学和艺术的接受状况,由此为进一步理解嵇康的人格和文艺创作开拓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前言”部分对“接受美学”和古典文学领域的“接受研究”现状作了一些思考。 第一章探讨了嵇康形象在六朝时期的“仙化”与“神化”问题。嵇康的神仙信仰和他的采药服食活动以及游仙诗创作,高士传中“高士”与“仙人”的微妙关系,以及有关嵇康“仙骨”和“尸解”的传说,共同造成了其形象的“仙化” ,这是嵇康自身的“神仙活动”和道教徒依托附会相结合的产物。而嵇康形象的“神化” ,则主要源于小说家笔下的形象重塑(刚正之气和与鬼神通灵)
19、 ,以及他自身品性、才艺与灵性所引发的后人崇拜。 第二章探讨了晋唐时期对嵇康“受”与“拒”两方面的接受状况,即对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接纳和对“嵇康养生被杀戮”的排斥。 绝交书因特出于汉魏六朝“论绝交”的文学线索之外,而散发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绝交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嵇康之懒。 绝交书中有一段平生志向的自我陈述,体现了嵇康的人间情怀,对后世产生了隐微的影响。钟会的“庭论”引发了后人对嵇康何以“凶终”的种种评议,晋唐时期对嵇康“凶终”不留情面的贬刺,多是出自儒者之口。在玄学与文学方面也有针对嵇康的隐微批评,似是而非,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批评” 。 第三章以谢灵运临终诗 “嵇公”条注文商榷为引论,论述了
20、嵇康与六朝临终文艺现象之关系。通过文意连贯性、人名惯称以及版本异文等方面的考察,笔者认为,谢诗中的“嵇公”本指嵇康,而不是嵇绍。六朝时期文人遭受迫害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精神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嵇康临终之际“顾日影而弹琴”一事,对六朝临终文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广陵散与嵇康结下了不解之缘, “广陵散绝”在六朝时期已经演化为技艺失传的代称。嵇康陷狱时产生了典型的“名士效应” ,洛阳“东市”在六朝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悲情的印象。嵇康临刑之际完成了悲情命运的自我超越,然而六朝的士人无法超越这种刻骨的悲情。嵇康死后不断地受到后人的吊慰。 嵇康其人兴趣广泛,博才多艺,后人对他的接受也涉及到纷繁复杂的多个方面
21、。本文第四章选取了“草木情缘” (合欢青松竹林盛柳桃树)这样一个角度来撰写,试图运用一条尽量清晰有效的线索勾勒出唐前嵇康接受史的概貌。嵇康生前为众多草木留下了特有的审美意味,并且不断地为后世的读者回味并演绎着。 嵇康能书会画,尤其是其草书,后世评价很高。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后人著录的嵇康的书画很有问题。本文第五章经考证得出结论:狮子击象图作者为宗炳的可能性最大,而嵇康的可能性最小。嵇康和他的诗文见于历来的书画作品中,嵇康的诗文也广为书法家所抄录。六朝时期写入画图的嵇康诗主要是秀才诗十九首等四言诗。书画中的嵇康展现了他独特的风采。晋唐时期图画之中的嵇康形象是近乎完美的,他仪容俊美,吟啸自若,傲然
22、独立,雍容调畅。晋唐时期书帖中的嵇康条目,则在嵇康文学的风格方面给我们带来启发性的认识。 本文附录了 19002008 年海内外嵇康研究论著索引。本文主要选取了“接受研究”的视角,以“唐前”为时段界定,重点探讨了六朝时期对嵇康文学和艺术的接受状况,由此为进一步理解嵇康的人格和文艺创作开拓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前言”部分对“接受美学”和古典文学领域的“接受研究”现状作了一些思考。 第一章探讨了嵇康形象在六朝时期的“仙化”与“神化”问题。嵇康的神仙信仰和他的采药服食活动以及游仙诗创作,高士传中“高士”与“仙人”的微妙关系,以及有关嵇康“仙骨”和“尸解”的传说,共同造成了其形象的“仙化” ,这是嵇康
23、自身的“神仙活动”和道教徒依托附会相结合的产物。而嵇康形象的“神化” ,则主要源于小说家笔下的形象重塑(刚正之气和与鬼神通灵) ,以及他自身品性、才艺与灵性所引发的后人崇拜。 第二章探讨了晋唐时期对嵇康“受”与“拒”两方面的接受状况,即对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接纳和对“嵇康养生被杀戮”的排斥。 绝交书因特出于汉魏六朝“论绝交”的文学线索之外,而散发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绝交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嵇康之懒。 绝交书中有一段平生志向的自我陈述,体现了嵇康的人间情怀,对后世产生了隐微的影响。钟会的“庭论”引发了后人对嵇康何以“凶终”的种种评议,晋唐时期对嵇康“凶终”不留情面的贬刺,多是出自儒者之口。在玄学与
24、文学方面也有针对嵇康的隐微批评,似是而非,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批评” 。 第三章以谢灵运临终诗 “嵇公”条注文商榷为引论,论述了嵇康与六朝临终文艺现象之关系。通过文意连贯性、人名惯称以及版本异文等方面的考察,笔者认为,谢诗中的“嵇公”本指嵇康,而不是嵇绍。六朝时期文人遭受迫害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精神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嵇康临终之际“顾日影而弹琴”一事,对六朝临终文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广陵散与嵇康结下了不解之缘, “广陵散绝”在六朝时期已经演化为技艺失传的代称。嵇康陷狱时产生了典型的“名士效应” ,洛阳“东市”在六朝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悲情的印象。嵇康临刑之际完成了悲情命运的自我超越,然而六朝的士
25、人无法超越这种刻骨的悲情。嵇康死后不断地受到后人的吊慰。 嵇康其人兴趣广泛,博才多艺,后人对他的接受也涉及到纷繁复杂的多个方面。本文第四章选取了“草木情缘” (合欢青松竹林盛柳桃树)这样一个角度来撰写,试图运用一条尽量清晰有效的线索勾勒出唐前嵇康接受史的概貌。嵇康生前为众多草木留下了特有的审美意味,并且不断地为后世的读者回味并演绎着。 嵇康能书会画,尤其是其草书,后世评价很高。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后人著录的嵇康的书画很有问题。本文第五章经考证得出结论:狮子击象图作者为宗炳的可能性最大,而嵇康的可能性最小。嵇康和他的诗文见于历来的书画作品中,嵇康的诗文也广为书法家所抄录。六朝时期写入画图的嵇康诗
26、主要是秀才诗十九首等四言诗。书画中的嵇康展现了他独特的风采。晋唐时期图画之中的嵇康形象是近乎完美的,他仪容俊美,吟啸自若,傲然独立,雍容调畅。晋唐时期书帖中的嵇康条目,则在嵇康文学的风格方面给我们带来启发性的认识。 本文附录了 19002008 年海内外嵇康研究论著索引。本文主要选取了“接受研究”的视角,以“唐前”为时段界定,重点探讨了六朝时期对嵇康文学和艺术的接受状况,由此为进一步理解嵇康的人格和文艺创作开拓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前言”部分对“接受美学”和古典文学领域的“接受研究”现状作了一些思考。 第一章探讨了嵇康形象在六朝时期的“仙化”与“神化”问题。嵇康的神仙信仰和他的采药服食活动以及
27、游仙诗创作,高士传中“高士”与“仙人”的微妙关系,以及有关嵇康“仙骨”和“尸解”的传说,共同造成了其形象的“仙化” ,这是嵇康自身的“神仙活动”和道教徒依托附会相结合的产物。而嵇康形象的“神化” ,则主要源于小说家笔下的形象重塑(刚正之气和与鬼神通灵) ,以及他自身品性、才艺与灵性所引发的后人崇拜。 第二章探讨了晋唐时期对嵇康“受”与“拒”两方面的接受状况,即对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接纳和对“嵇康养生被杀戮”的排斥。 绝交书因特出于汉魏六朝“论绝交”的文学线索之外,而散发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绝交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嵇康之懒。 绝交书中有一段平生志向的自我陈述,体现了嵇康的人间情怀,对后世产生了隐微
28、的影响。钟会的“庭论”引发了后人对嵇康何以“凶终”的种种评议,晋唐时期对嵇康“凶终”不留情面的贬刺,多是出自儒者之口。在玄学与文学方面也有针对嵇康的隐微批评,似是而非,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批评” 。 第三章以谢灵运临终诗 “嵇公”条注文商榷为引论,论述了嵇康与六朝临终文艺现象之关系。通过文意连贯性、人名惯称以及版本异文等方面的考察,笔者认为,谢诗中的“嵇公”本指嵇康,而不是嵇绍。六朝时期文人遭受迫害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精神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嵇康临终之际“顾日影而弹琴”一事,对六朝临终文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广陵散与嵇康结下了不解之缘, “广陵散绝”在六朝时期已经演化为技艺失传的代称。嵇康陷狱
29、时产生了典型的“名士效应” ,洛阳“东市”在六朝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悲情的印象。嵇康临刑之际完成了悲情命运的自我超越,然而六朝的士人无法超越这种刻骨的悲情。嵇康死后不断地受到后人的吊慰。 嵇康其人兴趣广泛,博才多艺,后人对他的接受也涉及到纷繁复杂的多个方面。本文第四章选取了“草木情缘” (合欢青松竹林盛柳桃树)这样一个角度来撰写,试图运用一条尽量清晰有效的线索勾勒出唐前嵇康接受史的概貌。嵇康生前为众多草木留下了特有的审美意味,并且不断地为后世的读者回味并演绎着。 嵇康能书会画,尤其是其草书,后世评价很高。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后人著录的嵇康的书画很有问题。本文第五章经考证得出结论:狮子击象图作者为宗
30、炳的可能性最大,而嵇康的可能性最小。嵇康和他的诗文见于历来的书画作品中,嵇康的诗文也广为书法家所抄录。六朝时期写入画图的嵇康诗主要是秀才诗十九首等四言诗。书画中的嵇康展现了他独特的风采。晋唐时期图画之中的嵇康形象是近乎完美的,他仪容俊美,吟啸自若,傲然独立,雍容调畅。晋唐时期书帖中的嵇康条目,则在嵇康文学的风格方面给我们带来启发性的认识。 本文附录了 19002008 年海内外嵇康研究论著索引。本文主要选取了“接受研究”的视角,以“唐前”为时段界定,重点探讨了六朝时期对嵇康文学和艺术的接受状况,由此为进一步理解嵇康的人格和文艺创作开拓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前言”部分对“接受美学”和古典文学领域
31、的“接受研究”现状作了一些思考。 第一章探讨了嵇康形象在六朝时期的“仙化”与“神化”问题。嵇康的神仙信仰和他的采药服食活动以及游仙诗创作,高士传中“高士”与“仙人”的微妙关系,以及有关嵇康“仙骨”和“尸解”的传说,共同造成了其形象的“仙化” ,这是嵇康自身的“神仙活动”和道教徒依托附会相结合的产物。而嵇康形象的“神化” ,则主要源于小说家笔下的形象重塑(刚正之气和与鬼神通灵) ,以及他自身品性、才艺与灵性所引发的后人崇拜。 第二章探讨了晋唐时期对嵇康“受”与“拒”两方面的接受状况,即对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接纳和对“嵇康养生被杀戮”的排斥。 绝交书因特出于汉魏六朝“论绝交”的文学线索之外,而散发出与
32、众不同的艺术魅力。绝交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嵇康之懒。 绝交书中有一段平生志向的自我陈述,体现了嵇康的人间情怀,对后世产生了隐微的影响。钟会的“庭论”引发了后人对嵇康何以“凶终”的种种评议,晋唐时期对嵇康“凶终”不留情面的贬刺,多是出自儒者之口。在玄学与文学方面也有针对嵇康的隐微批评,似是而非,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批评” 。 第三章以谢灵运临终诗 “嵇公”条注文商榷为引论,论述了嵇康与六朝临终文艺现象之关系。通过文意连贯性、人名惯称以及版本异文等方面的考察,笔者认为,谢诗中的“嵇公”本指嵇康,而不是嵇绍。六朝时期文人遭受迫害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精神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嵇康临终之际“顾日影而弹琴”一事
33、,对六朝临终文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广陵散与嵇康结下了不解之缘, “广陵散绝”在六朝时期已经演化为技艺失传的代称。嵇康陷狱时产生了典型的“名士效应” ,洛阳“东市”在六朝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悲情的印象。嵇康临刑之际完成了悲情命运的自我超越,然而六朝的士人无法超越这种刻骨的悲情。嵇康死后不断地受到后人的吊慰。 嵇康其人兴趣广泛,博才多艺,后人对他的接受也涉及到纷繁复杂的多个方面。本文第四章选取了“草木情缘” (合欢青松竹林盛柳桃树)这样一个角度来撰写,试图运用一条尽量清晰有效的线索勾勒出唐前嵇康接受史的概貌。嵇康生前为众多草木留下了特有的审美意味,并且不断地为后世的读者回味并演绎着。 嵇康能书会
34、画,尤其是其草书,后世评价很高。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后人著录的嵇康的书画很有问题。本文第五章经考证得出结论:狮子击象图作者为宗炳的可能性最大,而嵇康的可能性最小。嵇康和他的诗文见于历来的书画作品中,嵇康的诗文也广为书法家所抄录。六朝时期写入画图的嵇康诗主要是秀才诗十九首等四言诗。书画中的嵇康展现了他独特的风采。晋唐时期图画之中的嵇康形象是近乎完美的,他仪容俊美,吟啸自若,傲然独立,雍容调畅。晋唐时期书帖中的嵇康条目,则在嵇康文学的风格方面给我们带来启发性的认识。 本文附录了 19002008 年海内外嵇康研究论著索引。本文主要选取了“接受研究”的视角,以“唐前”为时段界定,重点探讨了六朝时期对
35、嵇康文学和艺术的接受状况,由此为进一步理解嵇康的人格和文艺创作开拓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前言”部分对“接受美学”和古典文学领域的“接受研究”现状作了一些思考。 第一章探讨了嵇康形象在六朝时期的“仙化”与“神化”问题。嵇康的神仙信仰和他的采药服食活动以及游仙诗创作,高士传中“高士”与“仙人”的微妙关系,以及有关嵇康“仙骨”和“尸解”的传说,共同造成了其形象的“仙化” ,这是嵇康自身的“神仙活动”和道教徒依托附会相结合的产物。而嵇康形象的“神化” ,则主要源于小说家笔下的形象重塑(刚正之气和与鬼神通灵) ,以及他自身品性、才艺与灵性所引发的后人崇拜。 第二章探讨了晋唐时期对嵇康“受”与“拒”两方面
36、的接受状况,即对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接纳和对“嵇康养生被杀戮”的排斥。 绝交书因特出于汉魏六朝“论绝交”的文学线索之外,而散发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绝交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嵇康之懒。 绝交书中有一段平生志向的自我陈述,体现了嵇康的人间情怀,对后世产生了隐微的影响。钟会的“庭论”引发了后人对嵇康何以“凶终”的种种评议,晋唐时期对嵇康“凶终”不留情面的贬刺,多是出自儒者之口。在玄学与文学方面也有针对嵇康的隐微批评,似是而非,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批评” 。 第三章以谢灵运临终诗 “嵇公”条注文商榷为引论,论述了嵇康与六朝临终文艺现象之关系。通过文意连贯性、人名惯称以及版本异文等方面的考察,笔者认为,谢诗中
37、的“嵇公”本指嵇康,而不是嵇绍。六朝时期文人遭受迫害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精神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嵇康临终之际“顾日影而弹琴”一事,对六朝临终文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广陵散与嵇康结下了不解之缘, “广陵散绝”在六朝时期已经演化为技艺失传的代称。嵇康陷狱时产生了典型的“名士效应” ,洛阳“东市”在六朝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悲情的印象。嵇康临刑之际完成了悲情命运的自我超越,然而六朝的士人无法超越这种刻骨的悲情。嵇康死后不断地受到后人的吊慰。 嵇康其人兴趣广泛,博才多艺,后人对他的接受也涉及到纷繁复杂的多个方面。本文第四章选取了“草木情缘” (合欢青松竹林盛柳桃树)这样一个角度来撰写,试图运用一条尽量清晰
38、有效的线索勾勒出唐前嵇康接受史的概貌。嵇康生前为众多草木留下了特有的审美意味,并且不断地为后世的读者回味并演绎着。 嵇康能书会画,尤其是其草书,后世评价很高。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后人著录的嵇康的书画很有问题。本文第五章经考证得出结论:狮子击象图作者为宗炳的可能性最大,而嵇康的可能性最小。嵇康和他的诗文见于历来的书画作品中,嵇康的诗文也广为书法家所抄录。六朝时期写入画图的嵇康诗主要是秀才诗十九首等四言诗。书画中的嵇康展现了他独特的风采。晋唐时期图画之中的嵇康形象是近乎完美的,他仪容俊美,吟啸自若,傲然独立,雍容调畅。晋唐时期书帖中的嵇康条目,则在嵇康文学的风格方面给我们带来启发性的认识。 本文附
39、录了 19002008 年海内外嵇康研究论著索引。本文主要选取了“接受研究”的视角,以“唐前”为时段界定,重点探讨了六朝时期对嵇康文学和艺术的接受状况,由此为进一步理解嵇康的人格和文艺创作开拓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前言”部分对“接受美学”和古典文学领域的“接受研究”现状作了一些思考。 第一章探讨了嵇康形象在六朝时期的“仙化”与“神化”问题。嵇康的神仙信仰和他的采药服食活动以及游仙诗创作,高士传中“高士”与“仙人”的微妙关系,以及有关嵇康“仙骨”和“尸解”的传说,共同造成了其形象的“仙化” ,这是嵇康自身的“神仙活动”和道教徒依托附会相结合的产物。而嵇康形象的“神化” ,则主要源于小说家笔下的形
40、象重塑(刚正之气和与鬼神通灵) ,以及他自身品性、才艺与灵性所引发的后人崇拜。 第二章探讨了晋唐时期对嵇康“受”与“拒”两方面的接受状况,即对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接纳和对“嵇康养生被杀戮”的排斥。 绝交书因特出于汉魏六朝“论绝交”的文学线索之外,而散发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绝交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嵇康之懒。 绝交书中有一段平生志向的自我陈述,体现了嵇康的人间情怀,对后世产生了隐微的影响。钟会的“庭论”引发了后人对嵇康何以“凶终”的种种评议,晋唐时期对嵇康“凶终”不留情面的贬刺,多是出自儒者之口。在玄学与文学方面也有针对嵇康的隐微批评,似是而非,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批评” 。 第三章以谢灵运临终诗 “
41、嵇公”条注文商榷为引论,论述了嵇康与六朝临终文艺现象之关系。通过文意连贯性、人名惯称以及版本异文等方面的考察,笔者认为,谢诗中的“嵇公”本指嵇康,而不是嵇绍。六朝时期文人遭受迫害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精神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嵇康临终之际“顾日影而弹琴”一事,对六朝临终文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广陵散与嵇康结下了不解之缘, “广陵散绝”在六朝时期已经演化为技艺失传的代称。嵇康陷狱时产生了典型的“名士效应” ,洛阳“东市”在六朝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悲情的印象。嵇康临刑之际完成了悲情命运的自我超越,然而六朝的士人无法超越这种刻骨的悲情。嵇康死后不断地受到后人的吊慰。 嵇康其人兴趣广泛,博才多艺,后人对他的
42、接受也涉及到纷繁复杂的多个方面。本文第四章选取了“草木情缘” (合欢青松竹林盛柳桃树)这样一个角度来撰写,试图运用一条尽量清晰有效的线索勾勒出唐前嵇康接受史的概貌。嵇康生前为众多草木留下了特有的审美意味,并且不断地为后世的读者回味并演绎着。 嵇康能书会画,尤其是其草书,后世评价很高。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后人著录的嵇康的书画很有问题。本文第五章经考证得出结论:狮子击象图作者为宗炳的可能性最大,而嵇康的可能性最小。嵇康和他的诗文见于历来的书画作品中,嵇康的诗文也广为书法家所抄录。六朝时期写入画图的嵇康诗主要是秀才诗十九首等四言诗。书画中的嵇康展现了他独特的风采。晋唐时期图画之中的嵇康形象是近乎完美
43、的,他仪容俊美,吟啸自若,傲然独立,雍容调畅。晋唐时期书帖中的嵇康条目,则在嵇康文学的风格方面给我们带来启发性的认识。 本文附录了 19002008 年海内外嵇康研究论著索引。本文主要选取了“接受研究”的视角,以“唐前”为时段界定,重点探讨了六朝时期对嵇康文学和艺术的接受状况,由此为进一步理解嵇康的人格和文艺创作开拓了一些新的思路。本文“前言”部分对“接受美学”和古典文学领域的“接受研究”现状作了一些思考。 第一章探讨了嵇康形象在六朝时期的“仙化”与“神化”问题。嵇康的神仙信仰和他的采药服食活动以及游仙诗创作,高士传中“高士”与“仙人”的微妙关系,以及有关嵇康“仙骨”和“尸解”的传说,共同造成
44、了其形象的“仙化” ,这是嵇康自身的“神仙活动”和道教徒依托附会相结合的产物。而嵇康形象的“神化” ,则主要源于小说家笔下的形象重塑(刚正之气和与鬼神通灵) ,以及他自身品性、才艺与灵性所引发的后人崇拜。 第二章探讨了晋唐时期对嵇康“受”与“拒”两方面的接受状况,即对与山巨源绝交书的接纳和对“嵇康养生被杀戮”的排斥。 绝交书因特出于汉魏六朝“论绝交”的文学线索之外,而散发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绝交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是嵇康之懒。 绝交书中有一段平生志向的自我陈述,体现了嵇康的人间情怀,对后世产生了隐微的影响。钟会的“庭论”引发了后人对嵇康何以“凶终”的种种评议,晋唐时期对嵇康“凶终”不留情面的贬
45、刺,多是出自儒者之口。在玄学与文学方面也有针对嵇康的隐微批评,似是而非,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批评” 。 第三章以谢灵运临终诗 “嵇公”条注文商榷为引论,论述了嵇康与六朝临终文艺现象之关系。通过文意连贯性、人名惯称以及版本异文等方面的考察,笔者认为,谢诗中的“嵇公”本指嵇康,而不是嵇绍。六朝时期文人遭受迫害的人生经历对他们的精神世界造成巨大的冲击。嵇康临终之际“顾日影而弹琴”一事,对六朝临终文学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 广陵散与嵇康结下了不解之缘, “广陵散绝”在六朝时期已经演化为技艺失传的代称。嵇康陷狱时产生了典型的“名士效应” ,洛阳“东市”在六朝人的心目中留下了悲情的印象。嵇康临刑之际完成了悲
46、情命运的自我超越,然而六朝的士人无法超越这种刻骨的悲情。嵇康死后不断地受到后人的吊慰。 嵇康其人兴趣广泛,博才多艺,后人对他的接受也涉及到纷繁复杂的多个方面。本文第四章选取了“草木情缘” (合欢青松竹林盛柳桃树)这样一个角度来撰写,试图运用一条尽量清晰有效的线索勾勒出唐前嵇康接受史的概貌。嵇康生前为众多草木留下了特有的审美意味,并且不断地为后世的读者回味并演绎着。 嵇康能书会画,尤其是其草书,后世评价很高。从接受史的角度来看,后人著录的嵇康的书画很有问题。本文第五章经考证得出结论:狮子击象图作者为宗炳的可能性最大,而嵇康的可能性最小。嵇康和他的诗文见于历来的书画作品中,嵇康的诗文也广为书法家所
47、抄录。六朝时期写入画图的嵇康诗主要是秀才诗十九首等四言诗。书画中的嵇康展现了他独特的风采。晋唐时期图画之中的嵇康形象是近乎完美的,他仪容俊美,吟啸自若,傲然独立,雍容调畅。晋唐时期书帖中的嵇康条目,则在嵇康文学的风格方面给我们带来启发性的认识。 本文附录了 19002008 年海内外嵇康研究论著索引。特别提醒 :正文内容由 PDF 文件转码生成,如您电脑未有相应转换码,则无法显示正文内容,请您下载相应软件,下载地址为 http:/ 。如还不能显示,可以联系我 q q 1627550258 ,提供原格式文档。我们还可提供代笔服务,价格优惠,服务周到,包您通过。“垐垯櫃 换烫梯葺铑?endstre
48、amendobj2x 滌甸?*U 躆 跦?l, 墀 VGi?o 嫅#4K 錶 c#x 刔 彟 2Z 皙笜?D 剧珞 H 鏋 Kx 時 k,褝仆? 稀?i 攸闥-) 荮vJ 釔絓|?殢 D 蘰厣?籶(柶胊?07 姻Rl 遜 ee 醳 B?苒?甊袝 t 弟l?%G 趓毘 N 蒖與叚繜羇坯嵎憛?U?Xd* 蛥?-.臟兄+鮶 m4嵸/E 厤U 閄 r塎偨匰忓tQL 綹 eb?抔搉 ok 怊 J?l?庮 蔘?唍*舶裤爞 K 誵Xr 蛈翏磾寚缳 nE 駔殞梕 壦 e 櫫蹴友搇6 碪近躍邀 8 顪?zFi?U 钮 嬧撯暼坻7/?W?3RQ 碚螅 T 憚磴炬 B- 垥 n 國 0fw 丮“eI?a揦(?7 鳁?H?弋睟栴?霽 N 濎嬄! 盯 鼴蝔 4sxr?溣?檝皞咃 hi#?攊(?v 擗谂馿鏤刊 x 偨棆鯍抰Lyy|y 箲丽膈淢 m7 汍衂法瀶?鴫 C?Q 貖 澔?wC(?9m.Ek?腅僼碓 靔 奲?D| 疑維 d袣箈 Q| 榉慓採紤婏(鞄-h-蜪7I冑?匨+蘮.-懸 6 鶚?蚧?铒鷈?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