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化教育的分析与思考论文.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520457 上传时间:2018-07-2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0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化教育的分析与思考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化教育的分析与思考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化教育的分析与思考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化教育的分析与思考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化教育的分析与思考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化教育的分析与思考摘 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大力应用教育领域,农村中小学的各项硬件设施装备完善。但是从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到使用信息技术达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两者之间存在着不少障碍,导致信息技术化教育未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究竟原因何在?这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本文主要在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学生三个方面的整合过程分析障碍,并提出相应的突破方式,以便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总结出信息技术化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发展方向,达到促进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改革的目的。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化;教育改革目 录摘 要.I一、引言.1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化教育中主要面临的问题 1(一)

2、 课堂整合中的障碍 11过度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12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学进度延迟,整体水平下降.23过于依赖网络和教学资源库.2(二) 教师的认识障碍 21信息技术化教育定义模糊.22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化教学处于被动状态.23职业观念难以改变.3(三) 学生能力发展的障碍 31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不扎实.32在线教育与保护难得到保障.4三、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化教育问题的突破.4(一) 教学结构整合中的突破 41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42教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帮助者.53信息技术化教学以“知识联系”为目标.5(二) 教师的认识突破 51认真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

3、.52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53农村青年教师对信息技术化教育有促进作用.6(三) 学生综合能力的突破 61转变学习方式.62培养一定的信息素养.6四、信息技术化教育与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7(一)正确认识改革中的不足和有限性 7(二)改革方向 71提高师资队伍的信息技术化素养和观念.82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的建设.83支持和发展 21 世纪的主流教育方式.8五、结束语.8参考文献.9致谢.101、 引言教 育 的 终 极 目 的 是 推 动 人 类 的 发 展 , 所 以 教 育 对 人 的 整 体 推 动 应 该 是 具 有 至 高 无上 的 地 位 。 信 息 技 术

4、 是 应 用 在 信 息 加 工 和 处 理 中 的 科 学 ; 同 样 应 用 于 计 算 机 与 人 的 相互 作 用 ; 还 有 与 之 相 应 的 社 会 、 经 济 和 文 化 等 多 种 事 物 1 。 联 合 国 教 科 文 组 织 认 为 : 信息 通 信 技 术 可 以 促 进 教 育 普 及 、 实 现 教 育 公 平 、 提 供 优 质 的 学 习 与 教 学 环 境 、 提 升 教师 专 业 水 平 并 提 高 教 育 管 理 效 率 。2001 年 5 月 , 国 务 院 颁 布 了 关 于 基 础 教 育 改 革 与 发 展 的 决 定 , 明 确 指 出 , 要

5、“大力 普 及 信 息 技 术 教 育 , 以 信 息 化 带 动 教 育 现 代 化 ”, 要 “加 大 信 息 技 术 、 外 语 、 艺 术 类和 综 合 类 课 程 师 资 的 培 训 力 度 , 应 用 优 秀 的 教 学 软 件 , 开 展 多 媒 体 辅 助 教 学”, 在 “全国 乡 (镇 )以 上 有 条 件 的 中 小 学 基 本 普 及 信 息 技 术 化 教 育 ”2 。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化教育中面临的问题(1) 课堂整合中的障碍信 息 技 术 与 课 堂 整 合 , 侧 重 点 不 同 , 定 义 也 有 所 不 同 。 根据调查,有 32%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将“整

6、合的目标”定位为增加课堂容量,突破重点、难点,提高教学效率;还有 45%以上教师认为,整合的目的是改变课堂教学结构,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3 。这些理解显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整合的实质是发展,即体现在教师能在整合过程中提升教学水平,拓展专业视野;学生能在整合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质,勇于创新,自我发展。然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对这些目标认识不足。1.过度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并不等于放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侧重点发生了变化。然而,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把主体回归的课堂变成了主体放任自流的课堂,过度弱化了教师的作用。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

7、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在讨论区中自由发言而不围绕主题的现象。而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网络资源的精选度、以及学生查找资源量的控制不够精确,导致教师的引导无效。2.时间分配不合理,教学进度延迟,整体水平下降教学时间分配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个必要步骤,而且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标准。课堂教学时间分配问题,实质是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即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让学生有最大的收获,那么课堂效率就高。对各教学环节和步骤的时间要进行统一协调和安排,同时在时间安排上不能分秒算尽,要有机动,即密度强度适当,这样课堂教学中要强调某一环节或步骤时才有活动的余地。对农村中小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化教学模式还是比较新

8、奇的,教学资源丰富多彩,集动画、声音、文字于一体,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气氛活跃就说明学生感性参与多,这有利于创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思维发展得到空前扩张,停留的时间也会比较长,课堂进度的不可预知性也相应扩大化,而课堂如不能做到收放自如,教学质量也会整体下降。3.过于依赖网络和教学资源库在一些整合课堂中,教学过程还是和传统的课堂没有区别,只是将课堂换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室,静态课本变成了动态课件,这样的课堂缺乏对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内容、过程、评价和教与学的方式等相关因素变革的思索。这种把整合等同于技术与课程简单相加的观点,仅仅把信息技术限定在工具应用层面,

9、而没有理解教学整合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内涵。(2) 教师的认识障碍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所以,教师是信息技术化教学整合中最活跃、最关键、最直接的因素。教师对信息技术化教育的认识,决定了课程整合效果的重要因素。但在当前整合过程中,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认识不深,理解不准。1.信息技术化教育定义模糊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化教育虽然有一定认识,但是 60%以上的教师停留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种简单的的层面上。有的教师一谈到信息技术化教育,就认为是在网络教室中采用信息技术工具,继而实施到学科教学的全部内容中,而对学科教学是否有真正的需要考虑不足 4 。

10、2.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化教学处于被动状态目前不少农村中小学校要求教师必须运用信息技术化的教学方式,否则不能参与一切评优,评职;多数教师只是用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的工具,这样就使得信息技术化课程流于形式,成为上公开课、示范课的教学工具,成了应付检查的手段;再加上有的教师认为这与传统教学相比不占优势,他们即使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也是处于被动状态。这种状态没有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去利用,更没有放在大的教学环境中思考。3.职业观念难以改变现如今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出现了断层现象,专业教师严重流失,教师队伍的老龄化现象十分严重。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处于职业倦怠期的教师们不愿也不想去接受新型教学

11、模式;再加上信息技术教育理论、信息素养等情况匮乏,多数教师疏于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加让他们难以发挥出教师的引导作用;当教师使用技术不能达到自己过度期望的目标,就会产生反感甚至拒绝使用的心态;还有人认为我是小学教师,可以不掌握,其实不然,教育就要从小抓起。如何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改善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师职业道路上必须正视的问题。我 们 应 该 强 调 把 信 息 技 术 化 教 育 作 为 促 进 学 生 的 逻 辑 思 维 和 创 新 能 力 的 培 养 ,利 用 信 息 技 术 所 提 供 的 探 索 、 互 交 、 合 作 、 共 享 等 学 习 环 境 , 把 学 生 的

12、 主 动 性 、 积 极性 充 分 调 动 起 来 , 使 学 生 的 创 新 思 维 与 实 践 能 力 在 整 合 过 程 中 得 到 有 效 的 锻 炼 , 这 正是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所 需 要 的 , 也 是 目 前 国 际 上 基 础 教 育 改 革 的 趋 势 与 潮 流 。 所 以 要 做 到教 育 信 息 化 , 首 先 要 做 到 将 信 息 技 术 运 用 于 实 际 课 堂 中 , 运 用 到 学 生 的 学 科 教 学 、 学习 活 动 、 实 践 活 动 当 中 去 , 做 到 信 息 技 术 与 教 育 活 动 的 无 缝 整 合 。(3) 学生能力发展的障

13、碍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主宰,例如从教学内容、策略、方法、步骤等,甚至学生要做的练习都是由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地参与这个过程,各方面自主发挥和提升空间很小。学生在信息技术能力发展的障碍有:基本学习技能不扎实(读、写、算);信息素养不全;创新思维能力缺乏;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较弱;实践能力不强。由于受到经济、地域、环境等的影响,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化教育模式起步晚,在信息技术化教学方面,总会面临学生对信息加工处理能力上参差不齐的情况。对农村中小学生来说,信息知识量的范围比较狭窄,信息技术技能不扎实,也会导致学习效果不明显。 1.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不扎实信息技术化的教学环境下

14、,学生要学会使用计算机和其他信息技术来解决自己工作、学习及生活中各类问题;学会利用网络搜索信息、传输文件,能利用电子邮件跟朋友老师进行交流;培养自己的信息生成能力,能对信息内容进行深层加工;能够对信息去伪存真,要善于挖掘有用信息和浓缩有效信息,创造出新的有效信息;最后必须具备尊重知识产权和遵守网络道德的素养,还必须具备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学会防治病毒。由于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的有限,农村中小学生在这些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还掌握不扎实。2.在线教育与保护难得到保障全球信息技术化构成的互联网时代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益处,比如远程授课、在线教育等。于丹曾说:“我们谈了很多年的教育公平,既要有制度的保障,更需

15、要技术的落地条件来支撑,比如中国是农民工迁移的大国,留守儿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他们不能随父母来到都市,造成精神孤独、人格缺失,如何保证不弱于都市的孩子,教育公平就是一个重要工具,在线教育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公平,给教育带来了朴素的阳光。 ”但是网络在线教育也产生了很多问题,网络上的垃圾内容会影响到儿童和青少年,我们必须想办法去解决互联网对于儿童和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目前,很多国家主管网络和教育的政府部门都已经意识到了网络对儿童和青少年产生的不良影响 5 。而在中国,学生的网络认识教育做的还不够。三、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化教育问题的突破(一) 教学结构整合中的突破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给教师和学生带

16、来了不少新的气象。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中做出系统考虑,例如教学活动中多种要素和环节的相互作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优化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通过信息技术、多种学习策略和多种活动形式主动学习的同时,不断地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地对教学过程实施随机调控,达到和谐共振的状态。整个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双向交流互动、不断循环、不断调控的过程 6 。1.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构建者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超文本计算机教学软件和互联网信息系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主动性。对农村中小学生而言,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态度较为强烈,知

17、道了学习知识的形式不再是简单的依靠教师来传授,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知识。我们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现有课堂教学范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个性。2.教师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帮助者信息技术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师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在信息技术化的教学课堂里,不仅要重视以“教”为中心的教育资源,更要重视以“学”为中心的教育资源。教师在介绍了基本的知识以后,其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利用,达到教学效果的质与量的高水平。3.信息技术化教学以“知识联系”为目标在信息大爆炸时代

18、,将记忆知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教学必须要做出变革。我们需要从以“记忆为主”的教学,转向以“联系为主”的教学,建立起概念和原理的网状式结构框架。让原本散落在各处零散的资源,通过技术进行有效的整合,省去学习者自己一点点去记忆、去梳理的时间和精力。让学习者可以在更宽阔的视野下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真正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7 。(2) 教师的认识突破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学生的知识面越来越广,知识越来越丰富。老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必须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要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及时更新知识结构,以使自己适应时代的变化。因此,教师要树立在职教育和终身

19、教育的思想,加强进修。1.认真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需要认真学习有关方面的理论,更新技术观念,确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思想。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先进手段充实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更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节省时间,制定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计划,在“教”的同时,侧重“导”,使课堂教学更能够体现出因材施教的原则。2.积极参加教育技术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可以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方法,努力在工作中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来改革教学。研究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熟悉所教学科内容在网络上的资源分布情况,以便帮助学生进行研究

20、型、资源型学习。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3.农村青年教师对信息技术化教育有促进作用青年教师是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他们不但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且比教龄长的老师富有创新意识,不易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接受整合的速度和空间有较大的优势。因此,开展农村青年教师优质课堂评选活动,一方面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整合积极性,使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出优质整合课;另一方面通过评选活动发掘一些优秀教师,以他们为代表,促进整个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化教育的发展。(3)学生综合能力的突破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评价、整理和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显然,

21、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会得到信息处理能力的最好锻炼,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分析能力、而且符合21 世纪需求的新型人才。1.转变学习方式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学生需要掌握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除此之外,还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2.培养一定的信息素养学生获取信息往往出于自身的需要,他们要自觉抵制垃圾信息的干扰和侵蚀,并且对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整理,然

22、后分门别类、留取精华、去其糟粕。学生在此过程中慢慢认识到信息技术化的学习环境应该是一把双刃剑,在为自身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的过程中,同时需要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并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如果一个人具有很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但没有良好的信息道德,其对社会和自身的危害将会比那些一无所知的人更大。所以信息素养的形成,除了教师引导和资源供给两项因素外,主要还得靠学生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去实践,去完成。四、信息技术化教育与农村中小学教育改革(1) 正确认识改革中的不足和有限性教育信息化是一个适应性的社会过程,它意味着存在一种与传统的教育环境发生作用的活跃倾向,它的

23、性质决定是否能很好地适应环境。因此,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会自然而然地创造教育奇迹,它可能促进教育革新,也可能强化传统教育,因为任何技术的社会作用都取决于它的使用者 8 。农村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化教育的发展还会面临许多问题,我们则更需要正视并着手处理这些问题。(2) 改革方向在知识经济社会里,教育技术不仅现代化、形象化,而且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现代化信息技术在改变教学媒体的同时,也将改变课堂结构,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教育信息化,最终将促进教育理论、教育体制的变革。 1.提高师资队伍的信息技术化素养和观念基础教育中的问题一般来说都是教师教育中的

24、问题,是师资培养方面的问题。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采用新型的科技,教师也面临着再学习。教师要重新学习多媒体教学的各项技能,这就对教师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的建设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化教育的发展方向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是教育资源网建设。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网络课程正在建设中,比如新世纪的网络课程,不同学校之间的“班班通”等。第三是制定一系列标准,以保证现代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9 。3.支持和发展 21 世纪的主流教育方式我们说教育的信息化,也就是说教育的成效实际上取决于信息流的畅通。浙江大学校长杨卫曾说:人创造了语言和知识,运用语言和知识产生了技能

25、与信息,信息的吸收和升华就是教育,教育的高级形式就是思维流与数据流的交织 10 。自 改革 开 放 30 多 年 以 来 , 各 级 政 府 教 育 主 管 部 门 、 学 校 领 导 和 教 学 第 一 线 的 教 师 们 都 进 行了 大 量 的 教 学 改 革 、 探 索 教 学 新 模 式 。 从 教 师 单 一 口 授 、 板 书 , 逐 步 演 变 到 了 教 师 能 利用 实 物 投 影 、 录 音 机 、 语 音 实 验 室 教 学 , 继 而 利 用 多 媒 体 教 室 、 多 功 能 厅 、 计 算 机 网络 教 室 及 CAI 课 件 等 信 息 技 术 化 媒 体 作

26、为 辅 助 教 学 的 工 具 , 极 大 地 丰 富 了 课 堂 教 学 的呈 现 方 式 , 促 进 了 农 村 中 小 学 信 息 技 术 化 教 育 的 发 展 , 其 趋 势 必 然 使 教 育 体 制 改 革 得更 加 完 善 。五、结束语农 村 中 小 学 要 实 现 教 育 改 革 , 必 须 走 信 息 技 术 化 教 育 这 一 道 路 。 在 这 个 演 变 过 程中 , 信 息 技 术 化 教 育 需 要 与 传 统 的 的 教 学 模 式 、 教 师 的 职 业 需 求 、 学 生 的 综 合 能 力 三个 方 面 进 行 整 合 。 各 项 整 合 发 展 应 遵

27、循 适 时 、 适 用 、 适 度 的 原 则 , 并 且 三 者 之 间 还 需要 互 相 协 调 , 相 互 促 进 以 提 高 农 村 中 小 学 的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 在 这 样 的 信 息 技 术 化 教 育背 景 下 , 农 村 中 小 学 基 础 教 育 才 会 得 到 跨 越 式 发 展 。参考文献1 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63 165.2 陶振宗.计算机应用基础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13 李静.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存在的误区分析J.科教文汇,2007 , (11):7071.4 张瑜.多媒体技术

28、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2795 德伯拉泰特.儿童在线教育与保护A. 见: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论坛文集C. 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1 :1396 丁婧,李艺.普通中等教育的网络教育现状与需求调查J.中国远程教育,2001,第11,12 期:11-12,17-18 7 任友群.教育与人才培养A.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论坛文集C. 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1:2348 弗兰赛利诺 戈兰多.巴西信息化产业和教育模式A.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论坛文集C.上海: 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1:3219 吴启迪.信息社会中的终身教育A.中国

29、2010 年上海世博论坛文集C. 上海: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1:13910 杨卫.教育信息人思维流与数据流的交织A.中国 2010 年上海世博论坛文集C.上海: 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1:323致 谢本文是在教学期间,根据自身实践经历和感受,并结合相关的调查和记录,确立了本文研究的意义和目的。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所在单位,在我的论文研究方面提供了最新的相关素材,还在论文的格式和排版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专家批评和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