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师大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拓展资料第四单元 土地养育着我们3.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寄托着希望的传统文化课标解读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是“土地养育着我们” ,介绍了农业文明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展示了农业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单元教学旨在于帮助学生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知道是劳动者创造了农业文明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辉煌业绩。通过体验简单的农业劳动,形成尊重劳动者的正确态度。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就是要改变过去那种偏重知识学习,忽略学生的能力培养,忽略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和倾向。本单元的教学,要积极引导儿童发展,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
2、代教育价值取向。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而且尤其要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形成热爱和珍惜土地,崇尚劳动,感激、尊重农业和农业劳动者的态度。新课程强调“儿童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教育要回归生活。因此,课程要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要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学生周围的,他们所熟悉的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日常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我们所生活的这片土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农业现代化的进程,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农业与社会生产的密切联系结合本地特点,拓展课外知识,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学生的生活和社会经验,从而形成正确的
3、态度。新课程倡导新型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灌输式的,被动式地接受学习。在“土地养育着我们”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去观察、记录、归纳、体验、感悟、整理、探究,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通过体验学习感受人们在土地上耕耘;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农业的发展,科学技术改变着农业;通过解决问题学习研究并尝试解决农业是人类的摇篮问题;最后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次体验,亲身实践,体验劳动的过程,分享劳动的喜悦。参考资料: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师指导用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文化学生背景分析:本班学生全部都是汉族,对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习俗了解甚少。另外,他们生活在城市,对传统节日与农业生
4、活之间的联系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但学生通过看电视或回家乡等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再加上学习第四单元主题三前面一个课题农业孕育着文明 ,对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和农业文明之间的联系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课教学拟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前让学生尽可能搜集国内外传统节日文化的资料,并指导他们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活动的记录。在课上酌情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汇报、展示和交流,教师再相机进行适当的引导,使学生的认识层层深入,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时空分析:本课的设计力求使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书本,是开放性、综合性的学习。在课前,学生通过各种媒体、回家乡等一些生活体验,以及与长辈的交流,了解了一些国内外传统节
5、日文化习俗及国内外不同地区的一些饮食习惯。他们通过学习第四单元主题三前面一个课题 农业孕育着文明 ,对传统文化和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有了更一定的了解,有了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经验都是本课宝贵的课程资源。课中,教师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交流、汇报、分享上。在学生充分展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巧妙的指引、归纳,进一步增强他们的知识,加强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课堂学习结束后,学生对国内外的传统节日文化和饮食习惯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想继续进行类似的探究活动。教师再适时帮助学生根据个人的实际进行相关的活动,如继续了解国内外另外一些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等,并且给学生提供一些探究的方向和方法,引导学生在课后走出课
6、堂继续思考和行动,把探究活动继续延伸下去。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主题“农业是人类文明的摇篮”的第二课,主要是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课前查找各类资料、上课时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以高度的热情去了解汉族、少数民族及国外的传统节日习俗和文化,以及它们与农业文明之间的联系;了解由于农业的地域性差异,各地所形成的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珍视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受到一定的情感熏陶。2探究课题:教师课前组织学生根据个人喜好分成小组,指导他们通过以下方式为本课的课堂学习作好准备:1选择汉族的其中一个传统节日习俗
7、、少数民族的其中一个传统节日习俗、国外民族的其中一个传统节日习俗、国内一个地区的饮食习惯、国外一个地区的饮食习惯进行资料的搜集和整理。2把搜集到的图片、文字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并把它们制作成手抄报或者展板、幻灯片;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或者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形式(如舞蹈)进行简单的练习,准备在班上进行魅力展示。3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在家里进行制作家乡美食,并准备带回班上展示交流。课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展示,引导学生进行有关国内外传统节日习俗和国内外不同地区饮食习惯及其与农业文明之间的联系的探究活动,然后加以巧妙地引导、归纳、总结,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国内外传统节日习俗的丰富多彩,学会正确地分析
8、问题,受到传统文化的感染。教学评价本课能够紧紧抓住品德教学的主要特点,体现品德课课程综合性与思想性的紧密结合。在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能够用轻松幽默的语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用及时到位的评价激励学生,使学生不仅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能够与别人平等友好地合作,能够一步步地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够系统地利用资料并作出形式多样的展示,能够正确地分析问题,发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课在教学上体现了以下特点:1综合性。教师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体现品德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整合,如猜灯谜、歌曲明月几时有 。在教师的充分引导下,学生的魅力小组展示表现可圈可
9、点:有人跳起了热情奔放的彝族舞蹈,游人展示了朴实却内容丰富的手抄报,有人展示了美轮美奂的幻灯,有人出对联考起了同学。无论是课前的准备还是课堂的教学,都大量整合了其他学科(如音乐学科)的课程资源。2生活性。教师能够从本课的主要特点出发,紧密地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的时候注重唤起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并给以适时的评价。3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包括国内外的传统节日文化及其与农业文明之间的联系、国内外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及其成因。在课堂的展示交流当中,教师注重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鼓励学生以多样化的、新颖的方式进行学习。如有个小组就展示了自己准备好的少数民族舞蹈,虽然跳得很生涩,但却赢得了最多掌声;有个小组为大家讲起了有关传统节日的故事,也引起了不少同学的兴趣。4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先是隆重推出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皮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教师生动幽默的语言评价、学生互评、小组互评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更促进学生认识到国内外传统节日习俗及其与农业文明之间的联系、国内外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饮食习惯及其成因,提高了系统地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