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西安西郊中堡村出土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的初步探讨.doc

上传人:文档投稿赚钱 文档编号:1461811 上传时间:2018-07-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西安西郊中堡村出土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的初步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西安西郊中堡村出土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的初步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西安西郊中堡村出土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的初步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西安西郊中堡村出土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的初步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西安西郊中堡村出土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的初步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2014 届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西安西郊中堡村出土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的初步探讨院 ( 系 ) 名 称 美 术 学 院专 业 名 称 艺 术 设 计 ( 策 划 与 管 理 方 向 )学 生 姓 名学 号 101064329指 导 教 师完 成 时 间 2014 年 5 月 12 日Comment a1: 删掉Comment a2: 加逗号西安西郊中堡村出土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的初步探讨美术学院 美术影像策划与管理方向 学号:101064329 指导老师:摘 要:陕西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中出土的一组唐三彩建筑院落模型是迄今为止唐代为数不多的建筑模

2、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组。为了进一步了解院落建筑,我们在对其的空间布局设计、景观园林设计、装饰风格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元素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古人“居中”的思想和中国人对家庭观念的重视是促使中轴对称院落建筑的发展,院落建筑的内院中,堂屋建造的颇为华丽,园林景观设计也是独具匠心,应是较为富裕的士大夫的住宅。这组建筑明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墓室主人生前的生活环境,可以从这组建筑折射出死者所处的社会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倾向,但是同时也代表了生者对死者死后生活的另一个世界的美好期许。对于这组建筑明器的研究不仅对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对了解当时的丧葬礼俗观念有一定的作用。关键词:中堡村;三彩;建筑

3、院落;建筑模型引言1959年 6月,在西安西郊中堡村发现一座唐墓 1,在这座唐墓中发掘出了大量的唐三彩明器,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发现的一组唐三彩建筑院落模型。这种建筑模型史前就有,以两汉最盛。建筑明器是随葬品中以墓室主人生前居所为原型,按照一定的比例缩放的建筑模型。关于建筑模型的研究性文献也以两汉时期的建筑模型为研究对象的居多。汉朝之后建筑模型这种明器并没有消失,只是在数量和种类上大大的减少。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座唐墓发掘出的一组建筑模型,迄今所见的较为完整的唐代建筑明器具有代表性的有三件,1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清理简报J.文物.1960 年第三期.38.Comment a3:

4、 加注释Comment a4: 加注释Comment a5: 把圈 1,放在三彩庭院式建筑群后面有一件是长安区灵沼三彩院落,还有一件是铜川王石凹三彩院落。在考古期刊上有一篇关于这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专门的研究性文字,出自于三彩庭院式建筑群李雪芳 2。在这篇一千多字的文字中,作者简要的将这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的各个部分列举出来,并对这组三彩建筑院落的空间布局形式进行简要的解读,分析了这种布局形式的文化涵义。最后作者分析了这组三彩建筑院落的宗教元素,并提及当时人们对于建筑的装饰的偏好。其它的论文和文献并没有作出专门的研究,只是作为参考对象出现。郑德坤中国明器图谱在序言中提到:“明器虽为墓中物,然其自身

5、研究外颇关学术文化。在宗教上可以考究民族的信仰;在历史上可以反映历代的典章制度,社会情形及衣冠沿革;在民俗上可以表现地方性的风俗;在美术上可以代表陶器和雕刻一部分的进步;甚至中西交通的步骤和文化交换的状况,也可以由明器的演化而见得大概。 3”由此可见对于明器的研究,意义巨大。本文将从审美的角度来探究这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以考古杂志中这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的出处,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的清理报告为背景材料,结合这组模型各个角度和细节部分的照片,以及关于研究对象的研究性文字,尽量真实的对这组模型进行探究。由于建筑明器是以墓室主人生前居所为范本,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放的模型,较之地上真实的建筑,装饰简单,

6、变化较少。而且由于先人们关于人死后会进入另一个世界的美好期许,这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明器的制作可能具有一些理想成分,并不代表本文认为这组模型就是墓室主人生前居所的真实样子。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参考资料的不足,和作者研究知识的薄弱,可能会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但是本文将尽可能忠以考古背景材料,分析各个角度的图片,详细阅读其它二手材料,尽可能真实的对研究对象进行探究分析。(一)三彩建筑院落的空间布局设计西安西郊中堡村出土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在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的清2李雪芳. 三彩庭院式建筑群.文博J.1991(01).3郑德坤.中国明器图录M.厦门大学文学院 .1935年 11月专刊理简报中

7、公布了 11 座单体建筑 4,其中有假山一件、八角亭一件、四角撺尖亭一件、房子八座。整个建筑院落有明显的中轴线,所有单体建筑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主体建筑位于中轴线上,两侧是进深较浅的廊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长方形两进式四合院落。中轴线上的单体建筑有大门、前堂、后室。大门和前堂中间有一个四角撺尖亭。前堂和后室中间有假山一件和八角亭一件,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我们知道我们所研究的建筑明器是院落建筑,追溯院落建筑起源,距今至少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考古资料记载,殷墟曾发掘出了商代的祭祀建筑,是院落式建筑。陕西岐山县凤雏村也发掘出来一座西周宫室建筑遗址,同样也是院落式建筑:中轴线上布置大门、前堂、

8、后室,左右以中轴线为准分别布置厢房。那么院落建筑这样的建筑形式是怎么形成的呢?经过对建筑文化的了解,古代中国人认为自己与自己的国家处于世界之中。宋代石介在徂徕石先生文集卷十中国论中有一句名言:“天出乎上,地处乎下,居天下之中着中国,居天下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中国内也。 ”虽然中国在现实世界中并没有处于世界之中,但是古代中国人却有根深蒂固的居中思想。表现在建筑上,则出现了以中轴线为基准对称分布的院落式建筑。这可能是院落建筑形成的第一个原因:古人特别的宇宙观。另外中国古代的建筑,小到普通的民宅、庙宇,大到寺院、宫殿大都以这种四合的式样为基础格局。这种以“家庭”为单位,对外封闭的四合式庭院建筑就具

9、有很好的私密性,住宅的四周由各座房屋的后墙和围墙封闭,一般对外不开设窗户。由于日照的影响,四面的房屋以坐北朝南的为最好,所以一般四合庭院建筑都以北房最为尊贵,为正方,东西两侧为厢房。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观念的重视也会是院落建筑形成的另一个原因。4 王倩、付清秀在(唐代三彩庭院式建筑群的复制 .文博.1993 年第二期)中记叙了他们复原中堡村唐墓建筑群的过程,与发掘简报不同的是他们看到的建筑明器共 12 件。在简报中报告的房子八座,事实却是九座。考古报告中也是有不太准确的地方。图 1 三彩建筑院落Comment a6: 标点Comment a7: 与下面的正文得空格吧我们所研究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是

10、两进式院落,分前后两院,前院又称外院,一般是由仆役居住,设置厨房和客房。后院又称内院,是整座建筑的核心部分,内院里中轴线上的堂屋最为尊贵,一般用于会客、祭祀、摆放祖先、神灵牌位。堂屋两侧的耳房是长辈居住的地方,东西厢房由晚辈居住。内外两院由中门相通。这种两进式院落的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封建宗法礼教制度。事林广记中说道:“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 ”而这种两进式建筑院落的形成从某种程度上又有古人的天地对应观念。 礼记中说:“天有昼夜,地分南北,日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是故圣人面南而立,而天下大治。”如此看来,整座庭院建

11、筑都在古人的“天人合一”宇宙秩序观念和封建宗教礼制的严格限制之下。这种两进式庭院式建筑在敦煌石窟壁画第 85窟中就有表现。壁画中的建筑有大门、中门,分为内、外两院。外院是杂役和客人用房,内院有中堂、北堂,并配以东西厢房,全员周围以廊庑围护环绕,以确保安稳。宅旁畜厩、宅外有农夫耕作。以此可以看出,这是一所封建地主的宅院。在现在的北京也还有留存下来的这种两进式四合院。这种北京留存下来的院落多为清朝留存下来的,但是格局大体相似。北京的四合院也分为前后两院,前院横长,是从外宅进入主院去的过渡空间。前院中多用于仆役居住、厨房和招待客人用房。通过中门进入内院即整座建筑的主体部分,内院中设有堂屋,主人及亲属

12、用房。这种两进式四合院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典型的民间住宅形式。这种形式的建筑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模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严格的宗教礼法制度:尊卑有别、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内外有别。从这座三彩建筑院落模型的空间格局研究来看,这座建筑格局特别讲究,并且具有一定的规模。如果这座建筑明器是墓主人现实生活过的住宅的缩影的话,墓主人生前应该是较为富裕的官宦之家。(二)三彩建筑院落的景观园林艺术在这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中,有一件假山和一件八角亭,以中轴线为基准在整座建筑的前堂和后室之间成左右对称状布置,形成了这座建筑院落的景观。其中我们可以从图二看到这组院落景观的点睛之笔即这件八角

13、亭,这件八角亭在发掘的时候亭柱和台阶已经残损,后来经过复原我们图片上看到的就是复原后的样子,八角亭全为赭色,亭顶有草纹。图三是假山和水池相互连接造型的一件模型,水池的两侧边缘有凹进如莲花瓣的式样;假山上有花草树木还有小鸟,假山施以蓝绿色、赭黄色、草绿色的釉色,小鸟施以蓝黄色,水池的边缘施以草绿色釉,池中心则是空白的没有施釉。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这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中,我们可以窥到当时的景观园林艺术。我们知道中国园林建筑,经过先秦时期的萌生,两汉南北朝时期的发展,到唐代已步入辉煌。在这个时期,私家园林大兴,由原来仅限于贵族上层普及流行到整个社会,甚至于许多平民百姓也卜筑构园。杜甫在江畔

14、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中:“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正是描写了这一盛况。私家园林的大兴,究其根源要说起自东汉中后期开始的隐逸之风,这种隐逸之风在魏晋以后的士大夫阶层中成为普遍风尚。隋唐之后,门阀士族逐渐衰落,封建中央集权制度逐渐成熟,科举制度也创立起来。高度集中的皇权制度的确立这就要求士大夫的隐逸文化为更多的士大夫所掌握,只有这样士大夫和皇权之间的关系才能更为灵活,皇权和士大夫二者间的矛盾才能得到平衡。在这一时期,隐逸文化得到发扬广大,皇权对隐士的礼遇也让这一时期的仕人吧隐逸作为入仕的准备条件。王昌龄就把“置身青山,俯饮白水,饱于道义,然后谒王公大人,以

15、希大遇”作为成规。图 2 八角亭图 3 假山水池Comment a8: 注释Comment a9: 注释Comment a10: 注释Comment a11: 正文和下文空格两行5整个社会都推行隐逸文化,隐逸文化的繁荣也造就了园林的繁荣。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中出土三彩假山水池 6,山峰与水池相连接,水池两侧及前部凹进如莲花瓣,山上有花木小鸟,造型独特,气韵生动。自古就有“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的说法。张祜奉和浙西卢大夫题假山:“入门惊秀崒,规画自奇人。远不离阶砌,高宁让隙尘。 ”山石在园林中是形成景象的极其重要的要素,同时也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造景素材。有了山以后很多园主就会将河渠的水引进自己的宅园

16、中,构成池谭等不同的水景。水在园林的景象要素中也是极其重要的。文震亨长物志中说:“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 。三彩八角亭和假山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放置,形成最标准的宅园。欧阳詹二公亭记中就对亭的来历、功能、及与其他建筑物的异同简要的加以概括介绍。亭在园林的景象之中,主要起的是点缀作用,但是也不仅仅是点缀,也有实用功能。亭不仅仅是休憩歇足的场所,而且还是凭临观赏的地点,一般建于高敞之处,以创造良好的视野。同时,亭本身也是景象的一部分,应与周围的风景统一起来。“山峰有树木花草小鸟” ,韩拙山水纯全集中说道:“山以林木为衣,以草为毛发,以烟霞为神采,以景物为饰妆,以水为血脉,以岚雾为

17、气象。 ”说明树木花草飞禽对构园的作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为园林平添一份生机。园林在唐朝形成了以文人情趣为主,以诗情画意为造园追求的风格。如果说戏剧的基本要素是动作,诗歌的基本要素是意象,园林的基本要素就是景象。7唐代园林已超越了早期园林景象的孤立、功能单一的模式,形成为一个布局合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的空间,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规则联络组织,让园林不仅仅具有审美价值,也具有实用价值。(三)三彩建筑院落的装饰风格和技术这组三彩的建筑院落共有 12件建筑组件,其中房子有九座,最大的一座是位于整座建筑后室的歇山式屋顶的大殿,这件大殿顶施绿釉,下承人字形斗拱,5 王毅. 园林与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史丛

18、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3215.6.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清理简报.文物.1960(3).38.7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西北大学出版社.3654这种斗拱为初唐时流行的形式。屋角翘起配以青绿彩绘的斗拱。 8朱红色的柱子和门窗,白色的墙面,施绿釉的屋顶,斗拱刷以青绿冷色调的彩画。整个建筑给给人以沉稳壮丽的感受。这座建筑在中轴线上位于后室且华丽大气,是整组建筑的主体。除了这件建筑,还有一件四柱三开间的悬山式中殿,这件建筑相比后殿规格较低,装饰也没有后殿华丽。大门和中殿间的前院内设四角撺尖亭,亭顶全施绿釉,两侧有窗,用阴线画出直棂窗框,前后无门,但有门槛。底层高 23,檐长 10 厘米

19、;中殿和后殿间的后院内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放置着三彩假山和八角亭,亭全为赭色,上划草纹,顶宽 19 厘米;两侧以中轴线为基准分别对称放置 6 座进深较浅的厢房,大门和厢房均为通檐用二柱,有栏额,均为悬山式屋顶。直棂窗,屋顶施以绿色釉,柱子和窗户为红色。 9建筑明器不同于建筑,建筑作为地上建筑实用功能要远远大于审美功能,而建筑明器抛却了地上建筑的实用功能,虽然含有建筑的元素,但是明器的功能更为突出。明器顾名思义就是鬼魂所用之物,建筑明器就是按照一定的比例缩放的建筑陪葬品模型。中国古代建筑是土木建筑, 建筑明器是用陶土烧制而成的模型,尺寸的缩小和材料的转换让建筑明器的色彩装饰和形式变化没有地上建

20、筑的丰富多样,但是仍旧可以从这些小小的缩影中窥探唐代建筑的风姿。从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建筑红门绿瓦,色彩简洁明快,代表了唐代民宅的独特气息。汉代以来,建筑色彩大都保持着这种“朱柱丹壁” 、 “白璧丹楹”的形式。8王倩,付清秀唐代三彩式建筑群的复制文博1993(3). 5355.9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清理简报文物1960(3).38.图 4 歇山式屋顶后室大殿Comment a12: 与下文空格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一组唐三彩制品,我们知道唐朝社会经历了初期、大唐盛世和安史之乱之后的没落三个阶段,唐三彩作为这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手工艺品,其发展和

21、唐代社会具有大致相同的脉络,初唐时三彩制作水平还不够完善,盛唐时技术精湛,而随着安史之乱之后随着经济的衰落,三彩的制作也开始变得粗略。我们从其精致的造型和明快鲜艳的色彩来看,这组唐三彩应该属于盛唐时期的作品。(四)三彩建筑院落模型反映的的丧葬礼俗和宗教文化这组唐三彩的建筑院落模型是随葬明器,“明”通“冥”,明器也可称为冥器,即灵魂所用之物。王充论衡.讥日篇言:推生事死,推人事鬼,见生人有饮食,死为鬼当能复饮食,感物思亲,故祭祀也。 10先人们认为,人活着的时候要吃饭喝水,死亡化为灵魂也是和活着的人没什么区别的,所以就有了祭祀之说。先人们觉得人的死亡就是去往另一个世界 11,在那个世界里,离去的

22、灵魂过着和活着的时候没什么区别的生活。人们就会把死者生前喜欢的物品作为随葬品随死者葬在墓穴中。而建筑明器,即我们研究的建筑模型,就是把墓室主人死前生活居住环境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的一种随葬品。马克思在摩尔根 一书摘要 中:生前认为最宝贵的物品,都与死的占有者一起殉葬到坟墓中去,以便他在幽冥中继续使用。 12建筑模型虽为明器,但是也是以地面建筑为模型的缩影,地面建筑的建筑元素,地面建筑的时代精神和礼俗宗教文化也都反映在了建筑明器上。西安西郊中堡村唐墓出土的一组三彩建筑院落模型其中有一件假山和水池相连的建筑明器,水池两侧及前方凹进如莲花样式。在隋唐时期这种装饰风格经常用于建筑上。莲花是古代印度的国花

23、,佛教徒们歌颂它“严净香妙” ,把莲花视为美、力量、吉祥的象征。随着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通,西域文化的传入,佛教也传入中国。中国的建筑风格吸收了外来文化,装饰和花10这是把供养活人的做法类推到供奉死人上,把侍奉人的做法类推到侍奉鬼上,看到活人要吃东西,人死了变成鬼,应当仍旧能够吃东西,触及到与死人有关的东西就会引起对死去的亲人的思念,所以就有了祭祀鬼魂。王充论衡.讥日篇第七十11 先人们关于另一个世界的想象和期许,往往处于三种目的:希望延长肉体生命在人世间持续的时间,希望死者能够进入理想的世界获得永生注重为死者的灵魂做出各种准备,希望死者依旧可以在另一个美好的世界过上美好的生活。权利

24、与荣耀 罗马帝国与中国汉代雕塑艺术比较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1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45卷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380Comment a13: 与下面正文空格两行Comment a14: 删掉纹都具有浓重的西域风格。从我们所研究的建筑模型的空间布局设计来看,整个建筑拥有明显的中轴线,主要建筑在中轴线上,其它各个单座建筑以中轴线为基准左右对称分布。这种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建筑形式。它一方面代表了中国古代先人们特殊的宇宙观,以及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居中思想,另一方面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严格的宗教礼法制度和等级制度。建筑明器虽然也有建筑元素存在,但是更多表现的还是明器的功能

25、。明器是作为沟通人与鬼神的用具,一般是随死者一起葬于墓室之中,以供死者在另一个世界使用。明器一词最早见于周代, 礼记.檀弓中有:“其曰明器,神明之也。涂车刍灵,自古有之,明器之道也” 。史前就有了这种“死者有灵”的观念存在,先人们认为对死者的不敬也是对活人的不敬,更是对现实中人伦关系的亵渎。先人们为了使死去的祖先满意,就制作出各式各样的明器,让离去的灵魂依旧可以过上生前一样美满的生活。中国丧礼学说有“象其生以送其死”的说法,建筑明器是死者生前居所的缩影,古人人希望这些建筑模型可以为离去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使用。五、结论经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探究我们可以看到整座三彩建筑院落模型制作精美,应是盛唐时期的

26、作品。这组建筑明器是两进式的四合院院落,虽然因为古人“死者有灵”的观念,不能排除建筑明器存在的理想成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当时社会的大气磅礴、色彩明丽的建筑风格倾向。也如实的反映了当时等级分明、尊卑有别、男女有别的社会制度。后室又有假山、水池、八角亭组成的精致的景观园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士大夫之间风靡的隐逸之风所带来的景观园林的繁荣景象。特别是位于整座建筑后室的歇山式屋顶的大殿,其精致的制作技术和建造样式,我们可以猜测这座建筑的主人生前应该是比较富裕的士大夫文人之家。我们研究的三彩建筑院落式是一组盛唐时期的唐三彩建筑明器,由于参考资料的不足,和作者研究知识的薄弱,可能会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参考文献:1、图版目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