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文档投稿赚钱 文档编号:1440502 上传时间:2018-07-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安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城市化进程中的古城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商丘古城为例作 者 系(院) 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 专 业 地理科学 年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日 期 第 1 页城市化进程中的古城保护和发展研究以商丘古城为例摘 要:在当今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建设使得古城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商丘古城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城之一。古城的保护开发是城市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城市的开发建设会对古城的文化遗产造成较大破坏,因此在城市发展中将古城的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本文在了解商丘古城历史背景和古城特色的基础上,针对古城现状及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索研究,分析解决问题

2、的对策,总结出要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保护和发展工作达到和谐统一。关键词:商丘古城;古城保护;古城发展第 2 页1 引言随着当前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成为当今形势下的热点问题。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战略上存在两种学术思想,一是以保护促进发展的“保护说”,二是以发展促进保护的“发展说” 1。在了解古城历史背景和现状的基础上,实现保护和发展和谐并重。所以,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对其合理开发和保护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建设,不仅对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造成很大破坏,而且还给整个城市带来许

3、多社会经济问题,所以在古城开发过程中没有正确处理好古城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会造成盲目开发的情况。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成功开发的事实证明,古城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完全可以实现协调发展,可以达到双赢。和平遥古城和丽江古城相比,商丘古城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并不成功,其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文物古迹的破坏、政府和当地居民保护意识不强、政府投资维修工作不到位、旅游开发未得到重视等。本文拟以商丘古城为例,探讨城市化进程中古城的保护与发展。第 3 页2 商丘古城历史背景与现状 2.1 古城概况 商丘地处豫东平原,为豫、鲁、苏、皖四省结合部,辖 6 县 2 区 1 市,是连接大江南北的交通要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睢阳区是商

4、丘市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商丘古城位于商丘市区南部,属于睢阳区(原商丘县)建成区的一部分。商丘古城即明清时期的归德府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六年(公元 1511 年),距今已有 500 余年的历史,是河南省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商丘古城建城历史长达 4000 多年,曾做过古帝王都、王国都、郡国陪都、府治和州治,也做过省府临时驻地与县府临时驻地。1986 年,国务院命名商丘古城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96 年,国务院公布归德府城墙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商丘古城于 1999 年被河南省旅游局命名为重点旅游区,2006 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 AAAA 级旅游景区,2012 年又以其水利特色突出、文化

5、品位高被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商丘古城是中原地区唯一保留下来的明清时期府级城市遗址,也是目前世界上现存的唯一一座集八卦城、水中城、城上城的大型古城遗址 2。古城由砖城、城湖、城廓三部分构成,城墙、城廓、城湖三位一体、外圆内方,造型独特。尤其珍贵的是目前其城市的形态基本保存完好,构成城市形态的城墙、水面、街道、坑塘等要素基本保存,这种“唯一性”与“完整性”决定了其在景观欣赏与开发上具有极高的价值。2.2 古城格局商丘古城为城堡式建筑,外形独具特色。俯瞰全城,外圆内方,形如一枚巨大的古铜钱币镶嵌在黄河故道与济水之间。城墙、城湖、城郭三位一体的布局更具特色,外为土筑的护城大堤,即城郭,呈圆形;内为砖

6、砌的城墙呈方形。城墙外 3.5m 处即为护城湖,城郭即古城的护城大堤,环绕着护城河,非常坚固,被称作是古城防止水患的屏障。全城的地势呈龟背形,中间高,四周低,略微向南倾斜,大隅首最高,南墙最低。这种保存完好的三位一体的古城,是中国城池的典范。内城棋盘式布局的 93 条街道,横平竖直,纵横交错,形成棋盘式网格状。街道以连接南北城楼的大街为内城的主轴线,横街为 9条,东西两侧各 3 条纵街,纵街总数为 6 条。四座城门中,南北城门相对建立,东西城门则不相对,东门偏南,西门偏北。东西城门被有意错开一条街道,不在同一直线上,出现了与中轴线分别相交的两隅 3。按照地理学角度,商丘古城内城采用南偏西 15

7、的朝向,采取传统的棋盘式路网格局,有利于城内建筑的采光与取暖,同时也将城内建筑分成了许多方块,非常整齐(图 1)。第 4 页图 1 商丘古城的格局2.3 古城城市景观2.3.1 古城墙商丘古城城墙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 年),古城的城墙结构分为外堤和内墙两部分。归德府城墙是目前我国遗存较为完整、为数不多的明代府县古城墙之一,归德府城城郭(即土城墙)为圆形,周长 8km、底宽 30m、高 5m;内城砖城墙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南北略长,东西略短,周长 4355m;城墙断面呈梯形,底宽 10m、高 6.7m、顶部宽 6.7m;城墙上等 3600 个垛口,四角设有四个凸出墙外的角楼,四门外各建有一座瓮

8、城,城门 4 座,皆为拱券式,东门“宾阳”,南门“拱阳”,西门“垤泽”,北门“拱辰”。此外,还有 2 座水门。由于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原有城楼、角楼都不复存在,城门外的瓮城也被拆除。砖城外一里为护城大堤,周长 9km,基宽 20m,顶宽 13m,高 3.3m4。其作用除了军事防御外,主要是抵御黄河洪水。2.3.2 古城水体水体商丘古城景观的另一大组成部分,可分为外城湖和内坑塘两大部分。外湖指的是护城湖,它以人工修筑的护城河为基础,在黄河洪水的作用下不断扩大而成。明弘治第 5 页十五年(1502)黄河决口,归德州城被淹没后沦为南湖。第二年,在故城北面筑新城,新城的护城河与南湖联为一体,成为较大的

9、水面。此后由于黄河泥沙的淤积导致的周边地面高程抬升,城内积水不断排泄到这里,水面日益扩大。今护城湖水面环境古城周围,长约十余华里,宽处约 500m,最窄处也近百米,水深 5m 左右,现存面积约 2.67km2,常年湖水总量约 15.6 万 m3。城内坑塘均匀分布在城内的四个角部,随着黄河携带的泥沙在城墙外淤积,城区地形微变成北高南低的龟背地形 5。由于建筑用地需要不断的填埋,城内坑塘数量较少,现仅剩下东南角一处较大的坑塘。2.3.3 古建筑古城遗存的文物古迹 100 多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3 处,省级 12 处,市级 7 处,区政府提名保护的有 40 多处。主要有天文台阏伯台,应天书院遗址

10、,张巡祠,明末清初著名文学家侯方域故居,穆氏四合院以及三黄之一的燧人氏等历史名人的陵墓 6。古城内民居建筑保存较多,目前内城保存的是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民居。有壮悔堂、穆氏故居、蔡氏四合院等 20 多处保存较完整的四合院建筑。民居建筑也可以分为名人故居和普通的四合院民宅两种形式。2.4 商丘古城发展现状截止到 2014 年,商丘市中心城区面积 120km2,中心城区人口达到 120 万人,商丘市总体规划编制范围包括商丘新区(含经济开发区、商务中心区、豫东物流集聚区)、梁园区、睢阳区行政范围以及梁园产业集聚区、睢阳产业集聚区、食品工业园区,预计在2020 年,商丘中心城市人口将达到 150 万,建成

11、区面积 150 万 km2。商丘古城是睢阳区政府所在地,是商丘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商丘古城的发展占据重要位置 7。商丘古城作为商丘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和物高度集聚地,所以古城人口规模比较大,主要是住宅用地、政府办公用地,还包括医院、学校、少数工厂的分布。商丘古城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240 多处,其中国家级 2 处,省级 22 处,市级 200 多处。古城是保存完整的城墙、城郭、城湖三位一体的城池,内城保存的古建筑,有名人故居和普通民居、宗教建筑,如壮悔堂、穆氏四合院、应天府书院和天主教堂等(表 1)。目前商丘古城实行的开发模式可称为“星火”模式,即东一点西

12、一点地由多个开发商分割式开发。这种开发格局规模小,开发理念不统一,散乱中必然失去和谐和长远利益,甚至最终会破坏古城规划。但是,这种开发模式实际上是没有找到地产和旅游的结合点,没有认识到旅游地产的经营性。商丘是商文化的发源地,开发商丘古城必须围绕商业经营做文章,其实质就是地产开发与旅游经营相结合的商业式运营模式。 第 6 页古城的旅游开发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景区主干道旁新建了两个游客服务中心,其建筑与景区明清建筑风格协调一致,完善了景区引导标识,同时游区内改善了旅游厕所的建设,此外,古城还加强对明清一条街的商业整顿。“十一五”规划期间,商丘古城在商丘市委、市政府和睢阳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高度重

13、视下,先后投资两亿多元,加快古城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使得古城旅游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2008 年,全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 256.32 万人次,商丘古城旅游区总接待人数 51.7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1.5 亿元,按照每年 10的速度增长,在 2020 年游客量将达到 162 万人次,预计未来发展将会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8。表 1 商丘古城历史文化资源 9类型 类属 历史文化资源名称园景陵园墓园 隋皇陵纪念建筑文庙、阏伯台、壮悔堂、侯恂故居、文雅台、华商文化广场、明伦堂民居宗祠穆氏四合院、其它四合院(蔡、高、宋、陈、沈)遗址遗迹张巡祠、八关斋、应天书院建筑纪念遗迹文雅台、沈鲤故居胜迹宫殿

14、衙署归德府衙第 7 页历史建筑 圣保罗医院宗教建筑 基督教堂、天主教堂遗址遗迹归德府城墙、古城革命胜迹 中原局扩大会议旧址风物 民间传说、民间 文艺 闹龙街、桃花扇3 商丘古城保护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1 古城保护和城市发展存在的矛盾古城保护的目标就是通过对城市的风貌和格局、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维护传统的物质、结构形态,并以此保存和延续传统生活、文化和场所精神,其价值取向是静态、稳定、原汁原味。而城市现代化建设就是要改造和更新旧的建筑和过时的城市结构,使城市能符合和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其价值取向是动态、变化、求新。因此目的的差异导致了保护与发展对立,这种对立的关系是绝对的,是二者关系

15、的主要方面 10。中原崛起、中原经济区建设,为商丘的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从 2010 年到 2014 年商丘市城镇化率由 37.8%上升到了 45.2%,2014 年末,三次产业比重224461315,由二一三调整为二三一 11(图 2)。“十一五”时期是商丘的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商丘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视角下,目前商丘古城的发展现状同整体的发展并不协调,从三大产业比重数据来看,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并不高。经济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比较低,商丘服务行业发展并不占优势,相应的商丘古城文化旅游资源并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由于古城内城破败,许多建筑年久失修,政府每年都要投

16、入大量资金进行修缮的工作,如果古城得不到妥善管理和开发利用,古城的发展也可能是商丘市整体发展的一个绊脚石。第 8 页图 2 商丘市 2002-2012 年三大产业生产总值比重发展对比数据来源于:商丘年鉴_统计资料_部分年份商丘市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和结构随着城镇集聚的不断扩大,古城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商丘古城占地面积 7.02km2,内城面积仅 1.13km2居住人口达 3.8 万,可见人口居住非常拥挤。人口规模的扩大与古城的用地规模的形成很大矛盾。内城人均占地面积指标低,人地关系不协调。古城结构和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也就是说商丘古城结构与现代城市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协调现象。另外,

17、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当,甚至出现建设性破坏的现象。城市的人口、经济、社会的发展的基础是城市空间形态的改变,这必然会造成城区历史建筑的破坏。商丘古城内城居民人口密度大,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导致这些建筑与古城历史建筑整体不协调。主干道中山南北街区的历史建筑和传统民居因商家店铺更新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一些项目建设中存在破坏古城历史风貌的现象,如中山大街用沥青铺面,道路红线也较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古城的风貌。3.2 文化遗产的破坏3.2.1 古城墙的破坏商丘古城的城墙筑成至今已有 500 多年,历经沧桑。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古城墙破坏越来越严重。昔日的角楼、城楼、敌楼已经全部坍塌,不复存在,城门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角台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古城南北城墙风化都比较严重,部分地方已经出现了大洞,许多墙砖已经残缺不全,夯土墙夯土坍塌、缺失现象严重。古城墙的破坏除了自然风化因素外,人为的破坏因素也占很大比重。因为缺乏保护的政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