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XX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含任务书及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文档投稿赚钱 文档编号:1430711 上传时间:2018-07-16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40.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含任务书及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XX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含任务书及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XX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含任务书及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XX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含任务书及开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XX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探究(含任务书及开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北 京 体 育 大 学 公 共 事 业 管 理 专 业 人 才 培 养 探 究摘要:作为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学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方向之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了诸多的贡献。但在新世纪新形势之下,原有的专业培养模式暴露诸多问题并面临新的挑战,专业培养模式的变革不可避免。本文结合以上问题对当前专业培养模式的问题与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体育;培养方案A Brief Research About the Education Pattern Of The Major of Public Affairs Administration In B

2、eijing Sports University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ports formal education in Beijing Sports University,the major of public affairs administration has a long history and contribute a lot to the Chinese sports.New century,new environment in China.The old education pattern of the major needs

3、 changing to adjust the new demand of the society.The author analyse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the major and make some recommendations based on the management and marketing theoryKey words: Public Affais Administration,Sports,Education pattern目录摘要: .11 前言 .11.1 研究目的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2

4、.1 研究对象 .22.2 研究方法 .22.2.1 文献资料法 .22.2.2 问卷调查法 .22.2.3 数理统计法 .33.论文问题分析 .33.1 北京体育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回顾 .33.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分析 .33.3 北京体育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新时代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43.4 新版培养方案的变化 .73.5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 .83.5.1 “体育”和“管理”的有机结合结合问题 .83.5.2 定量类知识传授不足 .83.5.3 专业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仍有待完善 .83.5.4 诸多重要的专业课程课时过短。 .83.5.5 专业实习时

5、间和安排存在问题 .93.6 欧美大学体育管理相关专业的比较分析 .93.6.1 美国大学体育管理专业发展特点 .93.6.2 欧洲大学体育管理相关课程的几个亮点 .104.结论与建议 .104.1 结论 .104.2 建议 .114.2.1 改革课程设置。 .114.2.2 完善课程考核标准 .114.2.3 增加与表达,创新及职业素质性质的学生活动 .114.2.4 建立产学研一体的培养机制 .114.2.5 建立更加灵活的实习机制 .11致谢: .12参考文献附件1 前言1.1 研究背景和目的自 1987 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管理系成立以来,体育管理专业及与之相关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正式成为

6、一种专业门类而已经存在了近 30 年的历史,为中国体育相关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种有益的尝试方向。随着我国进入世贸组织,举办奥运会,对于我国体育管理人才的需求层次进一步提高,国内现有体育管理专业与工作实践的契合程度受到质疑,高校体育人才的就业现状不容乐观,我国体育管理专业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产生疑问,这些都使得体育管理及相关的公共管理专业的面临严峻考验。需要根据体育管理的新需求做出调整。因而此项论文的研究目的在于为我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找到更加适当的培养方向。1.2 研究意义北京体育大学作为中国体育类院校中唯一的 211 院校,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使命在于为中国体育事业培养同时拥有扎实而丰富

7、的体育专业常识和管理学专业知识,熟练掌握各类工作技能,拥有高超的概念性能力和创新品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多年来,该专业为国家体育事业输送了大量管理类人才,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在这一培养目标的具体实践过程与效果客观上也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如何将一般管理学知识与体育行业的具体实践联系到一起,如何激发学科类学生对于体育行业的兴趣,如何加强对专业学生基本工作技能和素养的提高,都是该专业所需要改善和解决的问题。新世纪以来,我国体育产业一方面有着蓬勃发展的势头一方面也包含诸多在起步期不可避免的问题,体育经济与产业领域对于相关管理人才的旺盛需求是体育领域的一大趋势。在此趋势下,北京体育大学偏向行政领域的公共

8、事业管理专业如何调整自己的培养机制,主动适应经济领域的变化,是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而笔者同时也相信,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将大大有助于我国体育管理类相关专业的发展和进步1.3 文献综述目前学界关于体育管理这一学科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于本科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探讨,对于国内外体育管理教育模式的对比也有着大量的比较性研究。早在 2000 年,张江南在面向 21 世纪体育高校改革的战略思考一文中针对新世纪体育高校的实际情况和面临的困境,分析了新世纪我国对于体育人才的需求和人才的素质规格,提出要大力培养社会需要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体育人才的战略对策。(张江南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 ) 1徐大

9、林(2004)体育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定位及发展方向的思考一文中在从课程内容设置本身出发对此类专业进行了再思考,认为北京体育大学及国内其他几所体育类院校开设的公共管理类专业定位不够准确,课程体系交叉重复,专业性不明显,坚持认为在公共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中加入市场营销等商科类课程是不合适的。(徐大林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04 ) 2在国内相关专业与海外相关专业的对比研究方面,汪博(2005)在美国体育管理教育的特点1张江南 面向 21 世纪体育高校改革的战略思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23(4):450-454.2徐大林 体育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定位及发展方向的思考A 第七届全国体育

10、科学大会,2004:757-758.及启示一文中认为与美国院校相关专业相比,我国体育管理学科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方面存在过于偏重理论知识,人才规格同质化,大型化课程过多,各大学缺乏特色独创性课程等问题。(汪博体育学刊2005 ) 3而对于公共事业管理这一专业的一般特征,吴劲松(2004)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困境和出路一文中指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原本是着眼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的新兴专业,但在中国的实际发展过程中,无论是高校还是社会都没有对公共事业管理和行政管理专业进行有效的区分,并且社会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相关人才有一种“万金油”的非正面印象,直接导致该专业的就业于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吴劲松

11、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 ) 4在对于专业现状的分析方面,刘江红(2011)在国内外体育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借鉴分析一文中对于国内外体育类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发展做了整合性的介绍和分析,其中肯定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管理类专业课程设置较为合理,实践活动丰富。更对欧美各国注重实践,产学研结合的教学理念表示了肯定(刘江红.科技与管理.2011) 5雷静(2014)在我国体育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体育强国”建设目标的确立,社会对体育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开始不断变化,这对高等体育院校体育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带

12、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各体育高等院校在体育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践方面,要更加全面把握社会需求和发展趋势,找准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定位,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高素质复合型体育管理应用人才,为“体育强国”梦的实现提供更有力的人才支持。6通过查阅以上相关文献,我们可以发现国内学界对于体育高校公共事业管理类专业设置的必要性,课程架构,实践活动,招生方式持肯定的态度,但对于该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专业的定位,教学授课的方式以及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技能的比例平衡则有着较大的争议和较为激烈的讨论。而公共事业管理本身介于行政管理和工商管理之间的定位以及专业内学生复杂的职业规划路

13、径也进一步增加了这些疑问。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北京体育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2 研究方法2.2.1 文献资料法围绕国内外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方向及一般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相关研究,通过中国知网、国家体育总局网站和本校图书馆等文献采集方式,分析研究现状,揭示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措施。2.2.2 问卷调查法针对我专业 2011、2012、2013 三个年级发放问卷 60 份,回收 58 份,男性 22 份,女性 36 份,问卷回收率 96.7%。其中有效问卷 58 份,有效率 100%。3 3汪博 J 美国体育管理教育的特点和启示 体育学刊,2005,3:127-129.4 4吴劲

14、松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困境和出路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4(1):84-86.5 5刘江红 国内外体育管理人才培养现状及借鉴分析J 科技与管理,2007,5:39-40.6 6 雷静 我国体育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体育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4.2.2.3 数理统计法根据研究需要对问卷数据进行相关处理。3.论文问题分析3.1 北京体育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回顾1985 年,为了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为国家培养急需的体育管理专门人才,北京体育学院成立了体育管理专业。1986 年 4 月 29 日,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北京体院说:“北京体院应再设一个

15、培养体育领导人的部,特别是培养国际体育领导人的部”。1987 年,成立了体育管理系。1988 年 6 月,国家体委主任李梦华同志专门为北京体育学院体育管理系题词:“发展体育管理科学,培养体育管理人才”。1995 年体育管理系与国家体委干校合并为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暨国家体委干部培训中心,成为北京体育大学第一个二级学院。1997 年 11 月,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同志为管理学院十周年庆典题词“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体育管理人才”。 20 世纪 90 年代后期,管理学院逐步向其他人文专业拓展,后来的体育英语和体育新闻专业都是在管理学院孕育发展的,此时的管理学院以体育管理为主,在建制上开始向其他体育人文社会

16、学的母学科拓展。21 世纪初期,外语系,体育传媒系和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先后剥离建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原体育管理专业,后来被划为公共事业管理大类下)管理学院下唯一的专业。管理学院于2005 年申请建立了作为教育部本科目录外专业的体育产业管理专业并于 2006 年开始招生。2007 年,公共事业管理被批准为北京市特色专业,代表着专业建设达到一定规模并得到了一定的肯定。就人才成果而论,自建立至今 25 年间,管理学院已经为我国体育事业输送了近 2000 名优秀的体育管理人才。截至 2011 年,我院有 8 名毕业生在国家体育总局系统任司局级以上干部,有 80 余名毕业生担任处级以上干部,他们

17、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中国体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北京体育大学和管理学院赢得了荣誉。综上所述,应当承认我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目前为止取得了客观的成果,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3.2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分析1998 年设立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时, 原国家教委提出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现代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 知识以及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能在文教、体育、卫生、环保、 社会保险等公共事业单位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该培养目标只从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要求。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出口”定位不清晰, 人才培养目标模糊。具体而言,我国该专业人才

18、培养方向的分析有以下几大理论一是变异与超前论此种理论的基本定调是,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是从国外“第三部门管理”研究中舶来的产品,是针对中国特有的事业单位而展开的专业人才培养,应当在公共事业管理人才培养中加强对不同事业单位各种专业人才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事业单位从业人员的职业化水平。然而我国的事业单位与西方社会广泛存在的“第三部门” 、 “NGO”组织存在着巨大的体制性差异,在理论和教学内容上大量套用西方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很多时候无法满足相应的社会需求。二是公务员论认为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存在是与行政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的进程。应该通过此专业的人才培养提高未来公务员队伍公共服务职业素养,实现服务型政

19、府改革转型的目标。但事实上无论是公务员考试还是公务员本身的工作内容对于公共管理相关的课程知识并无极高的要求,我国公务员队伍中的许多优秀人才也并不出身公共管理专业,法学、中文在公务员考试和工作中所展现的优势并不弱于公共管理专业,更何况还有专业性更加对口的行政管理专业的存在。三是一般管理人才论此种观点认为公共事业管理要突出“管理主义”现实作用的“泛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公共事业管理在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职业领域寻找工作是很正常的现象,没有必要刻意将这一专业的就业范围和技能培养局限在公共领域之内。具体到北京体育大学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则有如下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培养目标:培养在体育及相关领域从事行政管理和

20、经营管理的专门人才。培养要求: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体育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的精神,具备在体育企业、事业单位不同职业领域从事实际管理工作、教学及理论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素质。该要求将专业的就业发展方向定位于行政及经营管理、体育相关领域,可以说是继承了第三种也就是一般管理人才论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一种期望和要求。同时又期望通过体育的专业性,使得培养出的人才在体育领域取得某些特定的优势。以现代化的通识教育理念而论,教育产品的主要功能在于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而不再是将学生框定于一定的就业框架之内,故而看起来第三种观

21、点正逐步成为公共管理专业的主流。但是相对于诸多更加专业化的管理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在商业化思维的培养,企业内部职业素养的培育乃至经济学管理学知识方面都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如果仅仅以“泛管理专业”为其定性但又不指定相应的更加务实的培养方案,无疑是不负责任的表现。而具体到北京体育大学的体育方向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就更需要做大量的微观分析了。3.3 北京体育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新时代的内外部环境分析21 世纪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扎下根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国际竞争机遇和挑战。在此背景之下,我国体育行业的发展方式也有了新的改革方向和发展思路,旧有的以竞赛成绩为主要标准

22、的举国体制正在向关心全民健身,关心体育产业财富创造的新体制进行转变。在此背景之下,笔者认为我校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首先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考虑体育行业,学生,社会三方面的重大需求,对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调整,进而调整专业的培养方案。以下从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该专业现状做简要分析.3.3.1 内部环境分析作为北京体育大学历史最为悠久,理论积淀最为深厚的学科专业。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专业拥有深厚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校友资源。形成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较为成熟的课程设置结构。具体而言,围绕管理学和体育学两大核心学科将经济学、社会学、法学等知识能力依次展开,形成了优质的培养模式。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是通过文

23、化生正常高考渠道以高于当地一本线 20-50 的分数进入我校学习,在校学习期间也能够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和可塑性,并且大多数同学无论是在进入大学之前对于就对体育有热情,抑或通过大学四年的积淀。都对于体育有着一份感性的热爱和激情。笔者根据对于我专业学生的细致问卷调查,对我专业学生的相关掌握情况大致如下。表 1 我院学生对于体育的关注度(单选)选 项 百分比(%) 排 序一直关注体育大学之前不关注,之后一直关注从未关注过之前不关注,大学期间曾关注但现在无兴趣39.6624.1417.2418.971234表 2 我专业学生大学阶段体育活动情况调查(单选)选 项 百分比(%)

24、 排 序既喜欢参与活动又进行个人锻炼只参与活动不锻炼只进行锻炼不活动既不锻炼也不参与活动38232281234表 3 我专业学生体育管理活动参与状况调查(多选)选 项 百分比(%) 排 序从未参与过相关活动有相关社团活动参与过志愿者活动在体育企业或事业单位有相关实践12.0744.8356.924.144213如上图所示, 39.66%的受调查学生表示上大学以前就有关注体育赛事的习惯,并且在体大的求学岁月中能够一直保持这种习惯,24.14% 的学生表示在体大培养出了过去所没有的对于体育赛事的兴趣。绝大多数的学生都在大学生涯中或多或少的形成了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习惯并保持一定量的体育管理实践

25、,综合而言我专业在对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引导方面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我专业内部同样存在一些不利因素,从下表对我专业同学的问卷测试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对于公共事业管理这一专业都存在着理论性过强,缺乏专业技能,就业方向不明等等抱怨并且对于其在中国的发展抱着不甚乐观的态度;乃至认为所学课程对于直接对口的公务员考试帮助不大,这是很值得思考的。表 4 北京体育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认识(多选)选 项 百分比(%) 排 序理论性过强就业方向不明51.7248.2834缺乏专业技能可塑性强,利于研究生换专业专业有利于公务员考试发展前景广泛60.3463.793.451.722156另一个角度,

26、就学生本身的起始状态而言,我专业的学生就高考分数而言在我校通过高考渠道进入学校的学生中没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在学科类专业中并没有占据绝对优势的先天竞争力。根据笔者问卷调查的结果。就我专业学生对于专业和学校的选择动机而言,超过七成的学生把北京体育大学 211 学校的身份视为选择北体的动机,另有近三成学生表示自己是在追求轻松的校园环境,这一情况在大的社会背景之下固然无可厚非,但必须看到,学生作为个体其需求与中国体育界以及学校学院的整体需求是存在差异性的。由于高考制度以及高中教育的不完善性质,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是在深思熟虑的情况下进入北京体育大学学习与体育相关的专业,甚至在相当数量的学生中存在着与此恰

27、恰相反的情况。而在谈到对于专业的选择时,65%的学生表示自己是被调剂到这一专业,另有三成多的学生在选择这一专业时认为公共管理专业可塑性较强,可以作为转换专业的跳板。只有 7%的学生明确的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定位在专业所对口的体育行政部门之上,但也说明我专业学生在职业生涯的规划上并不成熟,学生作为个体的目标和学校学院的培养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必然需要学校、专业在自身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个人发展需求之间取得一定的平衡性,在体育行业相关知识的传授和通识性知识能力的培养之间维持基本的平衡。用一种更为恰当和包容的方式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加以引导,同时也要尊重学生个体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努力做到使我专业培养出来

28、的学生精于体育但又绝不局限于体育。表 5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选择北京体育大学的动机(多选调查)选 项 百分比(%) 排 序211 学校的吸引力热爱体育北京的吸引力愉悦的氛围在冷门领域找优势被调剂的结果77.5934.4829.3127.5918.9717.24123456表 6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选择动机选 项 百分比(%) 排 序被调剂专业可塑性强当公务员或进事业单位相对来讲和体育关系不大父母意愿65.5234.4817.2415.525.1712345从学生对于未来的规划乃至走向而言,根据笔者的调查统计,大多数学生还是会选择或国内读研或出国留学深造的方式继续学生生涯。直接进入社会的

29、人数相对较少。这与本专业学生的活跃程度,校内校外实践活动的频率均有所欠缺是密切相关的。但同时就即将毕业的 2011 级而言,真正能通过考研和留学申请完成顺利的专业转换和平台飞跃的人数并不多。故而无论从职业生涯发展还是从学习氛围的塑造的层面我专业都有大量的提升空间。表 7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意向统计选 项 百分比(%) 排 序直接进入政府或事业单位直接进入企业国内读研,政府和事业国内读研,学术发展国内读研,企业留学,企业留学,学术发展留学,政府事业单位12.0717.2417.245.1717.2427.593.45052262178最后,本专业的性别比例还是女生略多于男生,对于体

30、育的热情和常识相对有限且偏重于感性,欠缺对于体育行业科学化,理性化的思考。3.3.2 外部环境分析自 21 世纪以来,以去年年底国务院发布体育产业发展规划纲要为重要信号,我国的体育行业的目标经历着由举国体制下竞赛成绩至上到市场经济社会下追求体育产业的发展和全民健身的普及这一转变。原有的体工队模式和体育界内部的小圈子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体育行业做大做强的需求;在更为复杂和专业化的市场环境之下,无论是体育事业抑或体育产业都需要具有更高文化素养和通识性技能的,懂体育会管理的优秀人才。这与我专业目前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有着极为可喜的契合度。从体育的角度来讲,在商业化市场化的趋势之下,体育营销、赛事、赞助

31、等活动将会逐步成为体育行业的发展主流。直接的体育行政工作虽然会有新的变革需求,但很难成为体育行业的主要亮点。考虑到这种客观情况,我专业不应该被公共事业管理这个大门类所束缚而应该有与社会潮流保持一致的觉悟。蓬勃发展的体育产业和相关媒体机构同样应该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一个重要的就业渠道。但同时,在国家行政改革的大趋势之下,公务员行业的薪资待遇和福利很大程度上维持在一个基本的生活保障水平而缺乏亮点,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职业及其相关的公共管理专业对于社会的吸引力在短期内是极为有限的。大环境如此,那么我专业如果仅仅作为一般性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 体育行业内的分支存在,在生源、师资、社会认可度方面是不容乐观的

32、。最后,当今的社会对于人才有着多元化的需求。作为一门软性科学,管理学在世界大多数的管理学院都体现出专业多元化,培养形式多层次化的特点,不再局限于某一个专业和行业。在此定位下,我专业不能仅仅将自己定位为在中国大批公管,行管专业中局限于体育行业的补缺者形象,如何帮助我专业学生获得通识性的能力以最大限度提升他们在大范围内的竞争力,是我专业非常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3.4 新版培养方案的变化笔者注意到,21 世纪以来,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经历了07 版培养方案到 12 级培养方案的变化,在专业目标方面做了一些值得肯定的变化,如去除了对于学生政治素养道德情操的一系列冗长表述,

33、淡化了本专业培养的行政化气息;聚焦于公共管理和体育管理两个知识门类的基本理论学习及政策法规的普及,相对更强调专业能力方面的培养。将主干学科由管理学替换为公共管理和体育学;将原方案三四条对于具体工作能力的要求阐述抽象化为一道两条,将办公自动化,公文写作等主要技能单独列出;加入了一部分含有实验和实践的理论课程以及体育管理综合实训等独立实验课程;将原有的一部分知识性的必修课划入专业选修课范畴,从而形成了大量可以自由选择的专业选修课,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增强;总体来讲,这一新的培养方案的调整还是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时代的新需求,有助于我专业人才的良性培养。3.5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几个问题不

34、可否认的是,笔者认为北京体育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在理论上和执行上仍然存在以下几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正视。3.5.1 “体育”和“管理”的有机结合结合问题长期以来,我专业的一个基本理念一直是要培养懂体育,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这一理念的实践效果始终存在问题。一般的通识性管理课程往往理论化色彩过重而实践性色彩不足,而诸多带有体育管理相关色彩的课程也只是简单重复一般的管理理论再加上一部分体育管理实例,难以突出体育特色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3.5.2 定量类知识传授不足公共管理和体育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首先应当是科学化和标准化,然而目前我专业的教育中定性的一般阐释描述过多而对学生的定量化,

35、科学化思维缺乏有效的指导。与此相关的诸多课程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令人打上一个问号。相关技能的缺乏对于我专业学生长期的职业发展和科研竞争力是极为不利的,与此相关的经济学,社会学,科研方法等课程的教学方式无疑需要进一步的改良。3.5.3 专业课程考核与评价标准仍有待完善北体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考核与评价方式仍有较为死板的一面,题目的固定性较强,知识应用的广度和考察的深度仍有待提高。虽然课堂活动对于最终成绩的评价占据了可观的部分,但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之深入地投入课堂活动仍是一个问题。3.5.4 诸多重要的专业课程课时过短。本专业将公共管理和体育管理作为主干学科提出,可谓明确了专业的发展导

36、向。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与此相关的公共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体育管理学,职业体育管理都只是被赋予了 32 学时两个学分的权重,远远少于大学英语等诸多公共课的学分权重,如此在培养方案中给予这些学科领域特殊的关注但又并未给予其相应的高学分,则一方面无法让教师充分备课梳理知识,一方面更无法让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学分绩点而给予这些课程足够的重视程度,对于培养方案本身目标的达成无疑是非常不利的。根据笔者的问卷调查,大多数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对此类相关的课程均表示兴趣不大,在多选的调查中,只有不到 20%的学生表示认为以上几门课程有价值,这对于培养方案的实现是令人遗憾的。表 8 几门专业必修科目所受的学生偏好的对比选 项 百分比(%) 排 序(共 15 门课程中的总排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