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托行业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为例 刘景军 方宇 万慧琳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摘 要: 我国自 1999 年高校扩招以来, 高校学生人数不断攀升, 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为高校就业部门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为例, 在总结依托行业企业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有益做法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拓展大学生就业途径的新方法, 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提供参考。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探索; 实践; 作者简介:刘景军 (1982-) , 男 (蒙古族) , 内蒙古
2、赤峰人, 研究生,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学生办公室主任 (讲师) , 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收稿日期:2017-05-16基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思政专项:依托行业企业开展大学生就业工作与职业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Work Based on IndustryLIU Jing-jun FANG Yu WAN Hui-lin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School of Urba
3、n Rail Transportation; Abstract: Since the enrollment expans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our country in 1999,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en rising,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very serious, and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How to solv
4、e the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has become a problem which should be deeply considered in the employment depart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city rail transportation College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Scienc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summary on the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
5、nts to carry out the practice of beneficial industry enterprises, actively explore new ways of expanding employment channel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solving the employment problem of college students.Keyword: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exploration; practice; Received: 2017-05-16一、我校就业工作的基本情况上海
6、工程技术大学主动融入国家、地方的发展主流中, 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是一所以“学科链、专业链对接产业链”产学研联盟为主要办学模式, 以“产学合作教育”为主要育人模式的地方本科院校, 是教育部首批 61 所“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之一, 是一所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地方高等院校。2009 年学校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近几年来, 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 98%以上, 签约率在上海老本科院校中名列前茅。二、我院就业工作实施情况1. 我院的基本情况。城市轨道交通学院是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主动适应城市轨道交通大发展的需要而联合成立
7、的学院。学院从成立之初, 就主动适应和对接上海对轨道交通人才的需求, 设置了车辆工程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交通运输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交通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车辆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通信信号)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等专业。在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中紧紧依托轨道交通行业, 以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故障诊断与维护, 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与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管理、设计与工务养护维修为主要专业特色, 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强化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城市轨道交通学院自 2005 年成立以来, 依托轨
8、道交通行业企业, 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 为轨道交通行业企业输送了近 4000 名应用型人才。2. 就业工作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我校就业工作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为牵头部门, 全程指导就业工作。学院就业专职辅导员为对接学生和企业的直接负责人。学院形成了党政领导重视, 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就业格局。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 在全院范围里全员动员, 班主任、辅导员、专任教师结合各自专业优势共同参与, 主动与用人单位进行联系, 积极做好学生就业推荐工作, 为毕业生创造就业岗位, 全方位推进学院的就业工作。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院需做到“2 协同 1 加强 1 联动”, 可以简
9、称为“211”工程。 (1) 实现学院内部的协同。学院形成了党政领导重视, 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共同参与的就业格局。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切实落实一把手工程, 在全院范围里全员动员, 全面推进学院的就业工作。学院专门针对学生就业等工作开展专题研讨, 客观分析学院就业工作的现状和遇到的实际困难, 特别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外省市毕业生增多等双重问题, 就如何进一步开拓外省市的就业市场进行研究。通过专题研讨, 有利于统一思想, 梳理工作思路, 分享工作经验, 交流心得体会, 为顺利推动就业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实现与行业企业的协同。作为与行业联系比较紧密的学院, 主动出击, 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本
10、着“重点单位重点推荐, 新兴单位重点攻关, 潜在单位重点开拓”的就业理念, 构建新型的就业工作思路。学院加强向传统友好重点单位推荐毕业生的力度, 加强向新兴单位重点攻关, 加强向潜在单位进行重点开拓。并根据近三年的毕业生录用情况、与我院产学研合作的紧密程度以及未来潜在的重要程度, 进行了就业单位星级数据库的建设。 (3) 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利用学院网络、QQ 群、飞信、微信等方式及时发布就业信息, 提高毕业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时效性。对就业处于迷茫期的同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比如如何制作个人简历、寻找雇主单位的技巧、如何推销自己等, 提高其就业意识和自我完善意识, 使其在知识、能
11、力和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同时, 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各类就业招聘宣讲会。(4) 注重就业工作与产学合作教育联动开展。产学合作教育作为我校“预就业工程”, 在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 搭建预就业平台, 学生通过参加产学合作教育, 增强就业择业能力。产学合作教育作为我校办学特色之一, 学生通过参加产学合作教育, 增强就业择业能力。学院每年一般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二学期, 对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进行理论课程讲授。内容包括如何制作个人简历、寻找雇主单位的技巧、如何推销自己、如何撰写业务报告等内容。合作教育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就开
12、始到社会中去寻找工作, 就开始在双向选择的用人市场中学习生存、驾驭和搏击的本领。这让许多学生尝到了寻找工作的艰辛, 然而, 艰辛的经历终于转化为宝贵的财富, 参加合作教育的学生提高了承受挫折的能力, 培养了自立自强自助的品格, 增强了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择业能力。产学合作教育通过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诸多能力, 通过实践重在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在工作学期准备阶段, 学院把学生在工作学期寻找雇主单位的过程, 作为今后毕业时寻找工作单位的预演, 提高其就业意识和自我完善意识, 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学院还将地铁志愿服务工作与产学合作教育相结合, 学生通过参加地铁志愿服务, 承担
13、了大量的轨道交通站点信息咨询及相关服务工作。同时对其从培训、管理、激励、心理辅导等方面开展工作。学院借助地铁志愿服务平台这一有利载体,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自管线上海地铁 9 号线的建设, 开展产学合作教育, 同时将其融入到学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让平面呆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立体鲜活的地铁志愿服务中进行, 全面提高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产学合作教育工作的活力。广大学生通过参加产学合作教育工作, 既增长了学识才干, 又促进了身心健康发展;既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 又增长了创新能力和服务本领;既学会了与人沟通, 又促进了记忆力、注意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磨炼了学生坚
14、定的意志, 培养了坚韧的品格, 进而促使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4. 用足政策, 研判形势, 立体多元, 建立行业企业星级数据库。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学院针对学生就业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行业企业协同动作等工作开展专题研讨, 客观分析就业工作的现状和遇到的实际困难, 特别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外省市毕业生增多等双重问题, 如何就进一步开拓外省市的就业市场进行研究, 进而全面推进学院就业工作。作为与行业企业联系比较紧密的学院, 学院主动出击, 通过邀请全国各地地铁公司人力资源部相关领导来学院共同围绕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发展前景以及人才培养、大学生招生、就业、实
15、习、产学合作教育等事宜展开讨论, 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同时建立包括全国各省市地铁公司在内的行业企业星级数据库, 在就业工作大局中赢取主动。学院还就如何处理好下述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比如, 招生生源与就业去向的关系问题、升学 (考研、出国、专升本) 与就业的关系问题, 外省市就业市场开拓与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关系问题, 学生就业观念与自身定位的关系问题, 市场需求与学院就业布局调整的关系问题, 困难生就业帮扶问题等。5. 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学院利用校园网络、飞信、QQ 群、微博、微信等方式及时发布就业信息, 有效提高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时效性。对处于就业迷茫期的同学进行
16、有针对性的指导, 比如, 如何制作个人简历、寻找雇主单位的技巧、如何推销自己等, 提高其就业意识和自我完善意识, 使得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能够及时转变观念, 保持良好心态, 充分展现自身所学, 并在知识、能力和素质方面得到全面提高。三、我院就业工作实施效果1. 新型就业思路, 使得毕业生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保持在较高水平。近几年来, 随着学院外地生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 为充分促进就业, 与包括上海地铁在内的全国各地地铁公司建立了联系。目前, 我院毕业生在上海地铁、上海铁路局、杭州地铁、苏州地铁、无锡地铁、宁波地铁、西安地铁、昆明地铁、重庆地铁等单位工作。作为与行业联系比较紧密的学院, 主动出击, 加
17、强与行业企业联系。学院加强向传统友好重点单位推荐毕业生的力度, 加强向新兴单位重点攻关的力度, 加强向潜在单位进行重点开拓的力度。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 98%以上, 签约率在 85%以上, 专业对口率在 80%以上。2. 用人单位星级库的建立, 有效有序分层推进就业工作。经过多年来的办学积累, 学院与国内外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并签订了产学研合作教育基地协议。合作基地的建设, 使得用人单位可以与学生零距离、长时间接触, 便于考察和了解他们的工作能力与优势专长, 以招聘到更为适合的优秀人才, 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学生通过基地实习环节增进对社会及用人单位的了解,
18、掌握其人才需求状况。这些都有利于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改革和创新, 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专业设置、实验及考试诸环节上, 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成果应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和研究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在产学合作教育基地的工作和学习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 近几年来, 产学合作教育基地已经成为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去向之一。学院选取并建立一批稳定的产学合作教育基地, 加强对产学合作教育基地的相关管理工作, 并根据各家单位的实际录用毕业生情况拟定了用人单位星级数据库, 有效有序分层推进就业工作。3. 用人单位总体满意度高, 毕业生普遍受到欢迎。根据目前岗位上任职的情况, 学院毕业生主要从事轨道交通车辆的故障诊断
19、与维护, 轨道交通通信、信号与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轨道交通工程管理、设计与工务养护维修等工作, 具有运行保障及维护能力、故障诊断及维修能力、知识学习更新与创新能力、沟通交流及团队合作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以车辆工程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 专业为例, 用人单位对该专业人才培养反馈来看, 用人单位普遍认为该专业的毕业生基础知识扎实、适应能力强、专业对口性高、工作上手快、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吃苦耐劳能力、敬业精神。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和欢迎。4. 招生生源质量逐年提高, 在部分省市已实现一本招生。近几年来, 学院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招生宣传工作吸引来自
20、全国各地的优秀生源积极报考, 生源质量逐年提高, 部分专业在部分省市已实现一本招生, 部分专业第一志愿录取率接近 100%。随着专业教育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专业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 专业的影响力与知名度也不断提高, 大部分专业在外省市的录取分数线已达到或接近一本批次录取线。为保障学生全面成才,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院采取了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动态化、多元化的学生指导工作。指导工作主要集中在专业学习指导、选课指导、职业素养教育和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指导等方面。通过细致扎实的工作, 优良的育人环境熏陶, 使学生成为“思想素质过硬、专业知识扎实、身心健康发展”的大学生。目前, 从学校到学院, 从部门
21、到系室, 从教授到助教, 从专职教师到辅导员, 全员都积极地投入到“育人”的这项系统工程中, 确保人才培育质量。学校实行“骨干教师团队激励计划”, 形成了弹性坐班机制、学业辅导答疑机制、团队内部考核机制等, 实现了师生交流的常态化。5. 依靠产学合作教育“预就业”平台, 推进全程就业指导。学生通过参加产学合作教育“预就业”工程, 有利于合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 提升其就业竞争力。依靠“预就业”平台, 学院以星级用人单位数据库为依托, 从新生入学开始, 通过合作教育理论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形式, 提早开展职业生涯启蒙教育;针对大二学生, 结合学生发展特点, 通过企业走访、导师进课堂等形式, 帮助
22、学生初步了解行业与职业, 指导学生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针对大三学生, 开设相关就业指导服务课程, 教授求职技巧, 为学生答疑解惑, 并根据学生就业意愿, 加强辅导和咨询, 并利用星级数据库资源, 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 拓展就业渠道;针对大四学生, 根据不同专业特点, 及时做好信息的发布工作, 在开拓外省市市场的基础上, 积极向星级企业推荐毕业生。学生在校期间, 学院加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人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渗透。各专业充分利用平时工作中辅导员谈心、教师课堂讲述、导师交流、团体活动教育等多种沟通平台有意识地对学生实施针对性指导, 主动引导学生了解学科专业发展前沿, 深入认识自身发展特点,
23、 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发展目标,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四、结束语近年来,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开展产学合作教育与就业工作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学校与企业、科研、社会等在联动机制层面还有欠缺, 就业工作者业务能力还有待增强, 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还有待提升。要解决这个问题, 一方面需要政府在政策层面做好引导和资金方面予以支持, 另外一方面, 需加大就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提升就业工作者的业务技能, 同时引导企业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就业是民生之本, 解决就业难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如何充分利用好学校与企业、科研、社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培养出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有待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参考文献1袁贵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以赴做好 2011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 2011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J.中外教研周刊, 2010, (12) :3-4. 2刘景军.依托行业开展产学合作教育的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27) :2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