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CDMO产业转移+新冠疫情驱动发展本土医药发展催生新动能.docx

上传人:book1813 文档编号:13084013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2.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CDMO产业转移+新冠疫情驱动发展本土医药发展催生新动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CDMO产业转移+新冠疫情驱动发展本土医药发展催生新动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CDMO产业转移+新冠疫情驱动发展本土医药发展催生新动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CDMO:提供多领域、多维度的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医药外包服务行业(CXO)是依附于药物研发、生产的外包产业链,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 形成了 CRO (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合同研究组织)、CMO (Contrac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合同生产组织)、CDMO (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合同定制生产组织)、CSO (Contract Sales Organization、合同销售组织)等多个细分子行业, 其中,CRO 公司和CDMO/CM

2、O 公司分别在研发条线、生产条线上贯穿药品生命周期。CMO 公司业务较为集中于临床及商业化生产阶段,提供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制备工艺开发、放大、生产、包装服务,目前业务链条逐渐向前延伸,提升定制研发能力,向 CDMO 公司转型,以培育早期客户、增强客户粘性、增厚项目储备;CDMO 公司则从药学研究阶段切入产业链中,为药企提供从先导化合物/靶标分子至成品制剂的制备工艺研究、技术优化、转移放大、质量管理、生产等服务,部分 CDMO 公司的业务还向前延伸至药物发现阶段,发挥源头导流作用。图 1:CXO 行业分类一览资料来源:整理CDMO 行业起源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欧美国家,发展至今经历约

3、四个阶段:萌芽期:20 世纪 90 年代之前,CDMO 公司较少,主要包括药企的剩余产能、精细化工公司(如 Lonza)、专业化 CMO 公司(如专门生产软胶囊的 R.P.Scherer)等。黄金发展期:20 世纪 90 年代中末期,大型药企的很多专利药到期,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纷纷出售工厂以降低资金、人员投入,CDMO 公司通过并购优质产能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创新药企逐渐成长并纷纷上市,轻资产运营的模式对 CDMO 需求大增,海外CDMO 行业迎来黄金十年,中国CDMO 行业萌芽。稳定发展期:2008 年,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医药研发企业的资金来源,依附于医药创新链条的CDMO 行业亦受到重创,

4、小型 CDMO 公司发展受挫甚至破产,大型 CDMO 公司(如Lonza)则加大收购力度,发展壮大;2010 年后,随着经济逐渐恢复,医药研发创新投资热情重燃,海外 CDMO 行业发展稳定,中国CDMO 行业则处于积累阶段。产业转移+升级期:2015 年,中国国务院印发文件提出开展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 制度)试点,并正式于 2016 年实施试点,叠加 2015 年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的临床试验改革带来的创新药投资热情,中国 CDMO 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海外 CDMO 行业则持续进行产业升级,拓展新兴技术领域。图 2:CDMO 行业发展阶段资料来源:火石创造,整理1.1. 紧随技术发展、覆

5、盖三大领域依据产品类型,CDMO 可分为小分子 CDMO、大分子 CDMO、细胞基因疗法 CDMO(CGT CDMO)三大细分领域,所需的工艺技术、仪器装备、人员要求均不一样。小分子 CDMO 公司产品包括基础化学品、非GMP+GMP 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等,反应仪器为反应釜;大分子 CDMO 公司产品包括原液及生物制剂,反应仪器为一次性反应器和不锈钢罐;CGT CDMO 公司产品包括质粒、病毒、细胞及最终制剂,反应仪器为细胞培养、分离仪器等。图 3:CDMO 行业及细分领域介绍资料来源:药石科技、凯莱英、药明生物、金斯瑞、和元生物招股书,整理细分领域 CDMO 的发展与其所服务的产品及公司的

6、发展息息相关,具有不同的历史、特点及趋势:小分子 CDMO 兴起于 20 世纪中叶化学小分子药物的涌现,兴盛于 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仿制药和创新药竞争带来的大量外包需求,成熟于 21 世纪化学药物的持续需求、化学合成的稳定工艺、完善的流程管理、充足的人员供给。由于化学合成步骤的可拆解性强,多数化合物的稳定性高、转运方便,小分子 CDMO 的产品阶段性很明显,遵循起始物料非 GMP 中间体GMP 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产品升级路径,海外 CDMO 经过多年的发展,龙头公司产品基本以 GMP 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为主。由于人力成本、环保压力、产能分布配置等原因,全球小分子 CDMO 产业持续向中

7、国、印度等国家转移,中国小分子 CDMO 公司进入高速发展期,产能持续扩张, 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全球产业链地位逐渐上升。大分子 CDMO 的发展则与生物制药技术发展密不可分,20 世纪 80 年代,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的技术应用推动基因重组人胰岛素、单抗药物上市,生物药自此发展, 龙头CDMO 公司开始涉足生物技术领域;2002 年,全球首款全人源抗体-阿达木单抗(修美乐)上市,自 2013 年起连续 9 年占据全球药物销量榜首,2021 年累计销售额超过小分子“药王”阿托伐他汀(立普妥),良好的疗效、较少的副作用带来了高额的销售额,也证实了单克隆抗体广阔的应用前景,生物药进入快速发

8、展期,大分子 CDMO 随之进入快速发展;2014 年全球首款抗肿瘤单抗药物帕博利珠单抗(可瑞达)的上市,更是带来了全球 PD-1 研发热潮,中国创新药行业受政策、技术双重推动兴起,大分子 CDMO 公司药明生物乘势而起,成长为全球排名前列的大分子 CDMO 公司。由于生物药的制备多使用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技术,制备过程多为连续性的发酵、生产, 难以拆解,且与化学小分子相比,生物大分子稳定性较差、转运难度高,故大分子 CDMO 公司具有高订单粘性、高壁垒的特性,大分子 CDMO 龙头公司以技术、产能、客户等优势获取高市占率,行业集中度较高,新兴大分子 CDMO 公司则纷纷新建产能,逐步扩大市场

9、份额。CGT CDMO 的发展则与基因组学的突破和应用密不可分,2017 年,全球首款自体细胞CAR-T 疗法(CTL019)的上市拉开细胞基因疗法序幕,做为直击疾病本源的治疗方法, 细胞基因疗法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巨大,吸引无数 CDMO 公司布局该业务,CGT CDMO 行业自此兴起。细胞基因疗法可分为体内基因治疗和体外基因治疗,体内基因治疗是指借助质粒、病毒载体(多使用腺相关病毒)等将治疗性基因直接递送到患者体内的治疗方法;体外基因治疗则是借助整合型病毒载体(多为慢病毒载体)将患者细胞在体外进行遗传修饰后回输的治疗方法。由于异体免疫排斥反应、基因治疗的特异性,细胞基因疗法多为个体精准治疗方法

10、,尚未出现通用疗法,严格的无菌无污染生产条件也限制了 CGT CDMO 公司建立通用的产线,目前,CGT CDMO 公司产品多为细胞基因治疗中必需使用的质粒、腺病毒(ADV)、慢病毒(LV)、腺相关病毒(AAV)等,再依据订单建立专用产线。图 4:小分子、大分子、CGT CDMO 发展历史及趋势资料来源:美国医药产业百年发展历程、整理1.2. 多维度服务满足医药行业需求行业壁垒分明,技术提升利润空间。经过 30 余年的高速发展,CDMO 行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以小分子 CDMO 领域为例,目前已形成“简单受托加工普通技术转移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等三个级别的 CDMO 企业,为全球制药企业提供多种类

11、型的 CDMO 服务,随着产品的技术附加值提升,CDMO 企业不断打破竞争壁垒,扩大利润空间,提升在全球供应链中的竞争地位。CDMO 企业的首要竞争力在于其“D”的能力,技术能力及业务布局直接决定其是否能够承接客户的复杂订单,海外 CDMO 公司如 Lonza、Patheon、Catalent 均已实现“API+制剂”一体化布局,国内 CDMO 公司正在加速布局“API+制剂”业务,提升行业竞争力。端到端服务全面覆盖需求、多种合作模式灵活组合,深入绑定客户资源。当CDMO 企业发展至一定规模,技术能力不再是其竞争力的主要限制因素,此时,CDMO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来源于其客户资源。为拓展客户群

12、体,增强客户粘性,CDMO 公司不断向上下游延伸其业务链条,全面覆盖客户需求,如药明康德已全面覆盖从药物发现 CRO 至商业化CDMO 全产业链业务,从源头导入客户及订单。同时,CDMO 公司还提供客户定制服务(FFS,Fee-For-Service,以按项目收费的方式进行,客户有明确的服务需求并向公司提交订单,公司针对该订单提供报价、服务并收取相关费用)、全时当量服务(FTE,Full-Time Equivalent,主要采取时间计量并按固定费率收费的形式进行)等多种合作模式,深入绑定客户。图 5:CDMO 行业竞争壁垒及技术附加值关系图 6:CDMO 公司加速“一体化、端到端”业务布局 资

13、料来源:凯莱英招股书,资料来源:头豹研究院,2. 多因素驱动 CDMO 行业强劲增长,技术打开行业天花板2.1. 成本上升、回报下降,药企开启“轻资产模式”新药研发周期拉长、压缩专利保护期,药企提前迎来“专利悬崖”。一款新药的平均开发时间为 10-15 年,5000-10000 个临床前候选化合物中,最终只能有 1 种药物可以通过审批上市销售。目前,由于疾病复杂度提升、监管趋严、患者招募困难等原因,新药研发周期被进一步拉长,德勤研究表明,新药研发临床阶段耗时由 2014 年的 6.15 年增加至 2020年的 7.14 年。新药在专利独占期内销售额非常可观,一旦专利过期,药物销售额往往会大幅下

14、降,遭遇“专利悬崖”,因此,新药研发期的拉长不仅增加了企业的研发投入,还变相缩短了上市后的专利保护期(美国、日本、中国对于新药的专利保护期均为 20 年),减少了预期的销售收入。图 7:新药研发周期长、失败率高资料来源:美迪西招股书,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千亿美元”药物立普妥上市后,成为连续十年全球销量第一的药品, 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 2009 年专利到期,销售额于 2012 年骤降。Evaluate pharma 统计,2022 年将是全球创新药专利到期的高峰,有价值 400 亿美元的药物将受到影响,潜在收入损失达 160 亿美元。图 8:立普妥遭遇“专利悬崖”资料来源:医药魔方,新药研

15、发成本上升、投资回报比下降。德勤研究表明,长期以来,新药研发的平均成本不断上升,由 2013 年的 13.27 亿美元逐年增长至 2020 年的 24.42 亿美元,与此同时,新药研发投资回报率呈不断走低的趋势,2019 年下降至 1.6%的历史低位,虽然 2020 年 ROI 有所回升(与新增管线数量下降,现有管线价值上升有关),但全球新药研发竞争依旧残酷。图 9:长期以来,新药研发成本增加、投资回报率下降8.0%7.0%6.0%5.0%4.0%3.0%2.0%1.0%0.0%307.2%6.4%6.1%245.5%5.3%22241815152.5%13143.5%1.6%25201510

16、5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新药研发投资回报比(%)单个新药平均研发成本(亿美元)资料来源:deloitte uk measuring the return from pharmaceutical innovation 2021,综合成本不断上升,大型跨国药企纷纷出售工厂,聚焦研发。在新药研发难度上升、周期拉长、回报率下降的大背景下,技术发展驱动新型疗法不断涌现(如 CAR-T、mRNA、溶瘤病毒等)、生产技术不断升级(如流动化技术、生物合成技术等),大型跨国药企面临旧有产能利用率不足、产品销售额下降,自建新型产能时间长、投入高等问题,在 2015 年后

17、频频出售产品线、关闭和出售多座工厂,而这些工厂的购买方多为海内外 CDMO 公司, 跨国药企将生产外包,全力投入研发,推升生产外包服务渗透率。图 10:跨国药企频频关闭/出售工厂、剥离或精简产能公司时间举措购买公司礼来2006决定关闭美国外的一家工厂,并终止在美国建设胰岛素工厂的计划/2007遣散美国一工厂员工/2019出售中国苏州的制剂工厂(主要生产Ceclor)亿腾医药(药企)2021关闭美国的制剂工厂,并裁员163人/辉瑞2011关闭位于应该的制剂工厂/2017出售位于美国的前 Hospira API 工厂/2019关闭印度两座工厂并裁员约1700名/2021出售位于杭州的生物药工厂药明

18、生物(CDMO)诺华2018出售位于加拿大的注射剂工厂Avara(CDMO)2019出售位于苏州的 API 工厂九洲药业(CDMO)2020出售位于西班牙的工厂Siegfried(CDMO)罗氏2015宣布转型,出售小分子产能,扩大生物制剂产能/2016出售位于西班牙的 API 及固体制剂工厂Recipharm(CDMO)2016出售位于美国的 API 工厂Patheon(CDMO)2017出售位于意大利的小分子工厂Delpharm(CMO)2019计划关闭爱尔兰小分子工厂,并裁员132人/BMS2017出售于爱尔兰小分子 API 工厂SK Biotek(药企)2019出售位于意大利的工厂Ca

19、talent(CDMO)2021出售位于德国的制剂工厂药明康德(CDMO)拜耳2020出售位于德国的原液制造工厂药明生物(CDMO)GSK2017出售位于美国的 OTC 药品工厂Avara(CDMO)2019出售苏州工厂重庆药友(药企)2021计划关闭英国抗生素工厂,消减300个岗位/2021决定关闭美国消费者保健工厂,裁员156人/Teva2021出售位于杭州的原料药工厂九洲药业(CDMO)资料来源:整理Biotech 兴起,项目经验少+轻资产运营推升生产外包率。近年来,Biotech 公司的研发管线和申报产品数量不断提升,据 IQVIA 统计:全球临床后期研发管线中,中小型药企占比从 20

20、05 年的 9%提升至 2020 年的 12%,初具规模的 biotech 公司(EBP, Emerging biopharma,年营业收入低于 5 亿美元,年研发支出低于 2 亿美元)占比从 2005 年的 57% 提升至 2020 年的 64%;2020 年,有 40%的新分子由 EBP 公司发现并申报上市,Biotech 公司在全球药物市场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成为临床研发及生产项目的一大来源。Biotech 公司大多成立时间短、产品多为在研状态、员工较少,自建产能需要耗费大量资金、时间、人力,性价比低,更加倾向与可以提供专业、一站式服务的 CDMO 公司合作, 共同推进项目进度。火石创造资

21、料显示,新兴 Biotech 公司在临床阶段生产外包率约为 69%, 商业化阶段生产外包率约为 50%。图 11:全球临床后期管线情况(个)图 12:全球 EBP 申报新药占比情况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200520102015202080%67%57%61%12%64%9%9%8%60%40%20%0%50%40%30%20%10%0%43% 43%38%40%31%25% 26%25%22%17%10%12%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Percent EBP originate

22、d and launchedEBPEBP(%)Mid+Small(%)Large Mid Small Percent EBP originated and another company launched资料来源:IQVIA:Global Trends in R&D Overview through 2020,资料来源:IQVIA:Global Trends in R&D Overview through 2020,2.2. 降本增效、全面服务,CDMO 渗透率持续提升据 Chemical Weekly 估计,生产环节成本占新药研发总成本的 30%左右。CDMO 公司拥有丰富项目经验,可合理安

23、排项目进度并规避风险;拥有大量专业技术人员,可持续优化工艺,节约时间及原料成本;拥有一体化平台,可多线并进,发挥协同效应,缩减转移及申报时间,提升效率。如,凯莱英曾依靠连续生产技术将一项目的四个生产步骤整合为一个步骤,极大缩短了生产时间和原材料成本;药明康德曾依靠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节省 4- 6 个月的 IND 递交时间、3-9 个月的NDA 递交时间。通过对比全球制药企业、CDMO 公司的人均成本,可以看出 CDMO 公司人均成本更低(本处成本=营业总成本-销售费用);通过对比全球制药企业、CDMO 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平均扣非净利率,可以看出虽然 CDMO 公司平均毛利率较低,但扣非净利率

24、与药企接近, 进一步说明 CDMO 公司更具成本优势。图 13:2020 年药企及 CDMO 公司人均成本*、毛利率、扣非归母净利率对比证券代码药企人均成本*(万美元/人/年)毛利率(%)扣非净利率(%)ABBV.N艾伯维64.766.412.7LLY.N礼来50.577.727.9ROG.SIX罗氏45.172.724.5PFE.N辉瑞制药42.279.323.16160.HK百济神州33.077.1-461.0NVS.N诺华制药21.969.716.2688180.SH君实生物16.476.6-107.11801.HK信达生物14.389.9-30.1均值(剔除负数)76.220.9证券代

25、码CDMO人均成本*(万美元/人/年)毛利率(%)扣非净利率(%)LONN.SIXLONZA24.741.019.3CTLT.NCATALENT15.531.812.9300363.SZ博腾股份9.545.121.5603456.SH九洲药业9.437.512.22269.HK药明生物9.341.713.9603259.SH药明康德7.738.014.4002821.SZ凯莱英6.546.620.4300759.SZ康龙化成5.737.515.6均值39.916.3资料来源:Wind,。标*备注:由于药企销售费用较高,为更加准确的对比药企及 CDMO 公司的成本,规定本处成本=营业总成本-销售

26、费用,除以总人数后得到人均成本,再进行对比)同时,CDMO 公司持续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拓展业务领域,打造“多领域、一体化、全覆盖”的平台型公司,并持续扩建产能,充分满足客户需求,不断推升 CDMO 行业外包渗透率。2.3. CGT 成研发热点,技术迭代驱动远期增长在生命科学和前沿生物科技的推动下,全球创新药行业的发展逐步达到新的临界点,以基因疗法为代表的新一代精准医疗快速兴起,对以小分子和大分子药物为主的创新药市场起到了重要的补充、迭代和开拓作用。2015 年后,全球细胞基因疗法快速发展,其后,两款CAR-T 药物和一款AAV 产品的上市刺激行业迅猛发展,行业投融资情况火爆,在研管线数量大幅

27、上升。图 14:全球细胞基因治疗行业投融资情况(亿美元) 图 15:全球细胞基因治疗产品及管线数量25020015010050020162017201820192020120%199135987552.2100%80%60%40%20%0%-20%-40%2000150010005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50%1589127386454763341729440%30%20%10%0%CGT行业投融资金额CGT行业投融资增速(%)细胞基因治疗产品及管线数量细胞基因治疗产品及管线增速(%)资料来源:和元生物招股书,资料来源:the Pharma R&D Ann

28、ual Review,细胞基因治疗发展时间短,多数公司为初创企业,其研发生产难度大、成本高、周期长, 相关药企多与 CDMO 公司达成合作关系,CDMO 公司提供法规、产能、项目管理服务,药企则协助 CDMO 熟悉、搭建 CGT 技术平台,双方在合作中共同发展,据 J.P.Morgan 统计,基因治疗领域外包渗透率超 65%,远超传统制剂外包渗透率。近年来,CGT 产品不断获批上市,截止至 2021 年 4 月,FDA 累计批准了 8 款CGT 产品, EMA 批准了 9 款 CGT 产品,NMPA 在 2021 年也批准了两款 CAR-T 产品,FDA 预计到2025 年每年将批准10-20

29、 个基因治疗产品,产品放量叠加高外包渗透率将驱动CGT CDMO 长期高速发展,打开 CDMO 行业发展天花板。图 16:FDA/EMA/NMPA 累计批准 CGT 产品数量图 17:中国 CGT 临床试验数量位居全球第二99866544 4422 22 22221 1110600500840063004200210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0美国中国欧洲加拿大日韩澳大利亚FDAEMANMPA2015-2020年CGT临床试验累计开展估算数量资料来源:和元生物招股书,资料来源:Frost & Sullivan,2.4. 高需求带来高投入、铸就千亿美元市场人口老

30、龄化日趋严重,推动需求持续上升。许多疾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显著提升, 还会结合各种慢性病形成复杂的发病机制,老龄人口对于新药和新的治疗手段的需求巨大。联合国 2019 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老龄人口增速超过年轻群体,全球老龄人口比例预计将由 2015 年的 8%增长至 2020 年的 9%,并将在 2050 年增长至 16%。而近年来中国老龄 化程度一直高于全球平均,并呈加速向上趋势,联合国测算 2020 年中国老龄化数据约为12%,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老龄人口比例为 13.5%,增速明显高于预期, 情况不容乐观。图 18:联合国预测全球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中国情况不容乐观12%

31、9%7%7%8%6%7%9%5%6%6%6%8%6%6%7%7%8%5%5%4%4%14%12%10%8%6%4%2%0%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E全球60岁以上人口比例(%)中国60岁以上人口比例(%)资料来源:联合国 2019 年世界人口报告,医药生物领域投融资热情持续高涨,研发投入逐年攀升。据动脉橙数据库统计,2021 年全球生物医药领域共发生投融资事件 1273 起,同比增长 34.0%,投融资金额 3699.13 亿元,同比增长 31.7%;中国发生投融资事件 522 起,同比增长 53.1%,投融资金额 1113.58

32、亿元,同比增长 26.0%。投融资火热保障药企研发支出,据 Frost & Sullivan 统计,2020 年全球医药企业研发支出达 2048 亿美元,同比增速达 12%,中国医药企业研发支出达 247亿美元,同比增速达 17%,预计到 2025 年,全球医药企业研发支出将达 2954 亿美元。图 19:2021 年投融资热情持续(起、亿元)图 20:全球研发支出稳步上升(亿美元)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全球投融资事件数中国投融资事件数4000127395084152240028

33、4283333218521199231443815061101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1150110610581008955903844443496775805830343391247298119143174211674 7037367698989881070 1150 12301308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美国中国世界其他地区25%20%15%10%5%0%全球投融资金额(右轴)中国投融资金额(右轴) 中国增速(%)全球

34、增速(%)资料来源:动脉橙,资料来源:凯莱英 H 股招股书,CDMO 行业规模加速扩张,将成千亿美元市场。CDMO 行业凭借专业化、平台化、高性价比的服务成为医药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全球医药需求的上涨、技术的发展, CDMO 行业规模日益壮大。据 Frost & Sullivan 统计,2020 年,全球 CDMO 行业规模约为 554 亿美元,增速约 13%,中国CDMO 行业规模约为 317 亿元,增速约 38%,预计全球 CDMO 行业规模将在 2025 年超 1000 亿美元。图 21:全球 CDMO 市场规模(亿美元)图 22:中国 CDMO 市场规模(亿元)12001000

35、80060040016%3813272787919622234304360825986103928212211138141631756360631333837542046951614%12%10%8%6%4%140012001000800600400115827415410720214826119777750%40%30%20%2002%200538342292149301 390500 62910%19616313 166 22600%080103 1180%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化学药CGTCGT外生物药

36、全球增速(%)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E 2022E 2023E 2024E 2025E化学药CGTCGT外生物药中国增速(%)资料来源:凯莱英 H 股招股书,和元生物招股书,资料来源:凯莱英 H 股招股书,和元生物招股书,3. 中国 CDMO 行业地位持续提升,本土医药发展催生新动能根据 Frost & Sullivan 数据,中国 CDMO 行业增速在近几年及之后几年将持续高于全球行业平均增速,我们认为,中国 CDMO 行业正处于底层逻辑变换的重要时期,为更好对我国 CDMO 行业进行分析,我们将从三大方面详细拆解我国 CDMO 行业的驱动因素:1) 持续

37、性驱动因素:中国的工程师红利、政策的创新导向;2)中长期驱动因素:全球产能转移(包括疫情带来的额外推动);3)未来长期推动因素:中国 CDMO 企业供应链地位提升、中国创新药及新兴技术兴起带来的长期机遇。3.1. 工程师红利持续,顶层制度引领行业发展工程师红利是我国 CDMO 行业加速扩张的核心驱动因素之一,可进一步拆分为人才优势和成本优势。据教育部统计,我国毕业研究生数量持续增加,2020 年约有 73 万人,同比增长 13.9%,增速创近十年新高,大量的高端技术人才供应可满足 CDMO 行业快速增长的人才需求、提升服务质量。同时,通过统计国内外龙头 CDMO 公司人均薪酬,可发现中国CDM

38、O 公司 2018-2020 年的平均用人成本在 1120 万元/人/年,与 Lonza、三星生物等海外 CDMO 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预计工程师红利带来的成本优势将持续较长时间。图 23:国内外 CDMO 公司人均薪酬对比(万元/人/年) 图 24:中国毕业研究生数量加速上升(万人) 100.08015%80.060.040.020.06010%405%200.0LONZA 三星生物 药明康德 康龙化成 凯莱英 博腾股份 九洲药业 睿智医药00%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2018 2019 2020毕业硕士生

39、毕业博士生增速资料来源:Lonza 年报、三星生物年报、Wind、资料来源:教育部、2015 年以来,我国医药行业政策、法规不断更新,持续与国际接轨:“722”事件整治临床试验领域乱象,打造创新发展新环境;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 制度)试点则打开中国CDMO 行业发展天花板,推动中国 CDMO 行业爆发式增长。MAH 制度允许药品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为 CDMO 企业打开了研发机构、科研人员、小型药企等资金实力不足、固定资产缺失的市场。该制度于 2016 年 12 月 25 日试行,截止至 2017 年 5 月31 日,全国受理的MAH 注册申请就达 381 例,截止至 2018

40、年 11 月 13 日,上海共受理114 例申请,包括 30 个一类创新药,MAH 制度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医药创新及 CDMO 行业的发展。图 25:上海市 MAH 试点结果试点品种(第一批)申请人和持有人受托生产企业试点品种(第二批)申请人和持有人受托生产企业ZL-2306对甲苯磺酸盐一水合物再鼎医药合全药业BGB-A317注射液百济神州勃林格殷格翰CMAB807注射液迈泰亚博生物百迈博制药HMS5552及其片剂华领医药合全(原料药)、迪赛(制剂)糠酸莫米松乳膏拜耳新亚药业丙氨酸布立尼布再鼎医药合全ZL-2302片再鼎医药宣泰海门药业ZL-2303盐酸盐再鼎医药凯莱英HMPL004-6599和

41、记黄埔康恩贝制药培美曲塞二钠及其注射剂创诺制药创诺制药CAN008注射液北海康成药明康德呋喹替尼及其胶囊剂和记黄埔合全(原料药)、和记黄埔(制剂)氯雷他定片拜耳拜耳启东分公司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安必生制药民生滨江制药盐酸左旋沙丁胺醇吸入溶液方予健康太太药业孟鲁司特钠片安必生制药民生滨江制药利奈唑胺片迪赛诺生物迪赛诺生物莫米松福莫特罗吸入气雾剂欧米尼医药欧米尼医药盐酸厄洛替尼创诺制药创诺制药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欧米尼医药欧米尼医药吉非替尼创诺制药创诺制药复方a-酮酸片秀新臣邦医药上药信谊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百安制药百安制药谷美替尼及其片剂海和医药车头制药(原料药)、绿谷(制剂)骨化三醇软膏通用药业通用药业/试点品种(第三批)申请人和持有人受托生产企业试点品种(第三批)申请人和持有人受托生产企业溴吡斯的明及片上海集团中西三维药业(原料药), 上药中西制药(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片创诺制药创诺制药卡马西平片上海集团上海集团青岛国风药业特瑞普利单抗注射液君实生物众合生物美洛昔康片复星医药朝晖药业依非韦伦片迪赛诺生物迪赛诺生物前列地尔注射液景峰制药景峰制药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核酸检测试剂盒浩源生物新波生物丙泊酚中/长链脂肪乳注射液乔源生物乔源生物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核酸检测试剂盒浩源生物新波生物恩曲他滨迪赛诺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市场分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