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变化的临床价值研究【摘要】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U-MAU)含量在溃疡性结肠炎(UC )患者活动性评价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试剂盒与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 32 例活动期与缓解期 UC 患者及 22 例健康对照者的 U-MAU 含量,并对 UC 患者完善肠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评价病情活动度。结果 活动期患者组 U-MAU 含量高于缓解组及对照组P0.05。结论 尿 U-MAU 含量可作为评价 UC 患者病情活动度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 尿微量白蛋白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具有慢性和易反复发作的特点。临床上常维持治疗 1-
2、2 年。为了防止其复发,需依据疾病活动性来调整药物剂量。目前对 UC 疾病活动性的判断主要依靠内镜检查,但内镜检查为侵入性,患者常不愿接受,且不能反复检查,医从性较差。其他的方法如临床评分,极易受主观及心理因素影响,故研究 UC疾病活动性的无创、敏感的方法成为热点1。本研究探讨尿微量白蛋白(U-MAU)作为 UC 活动性指标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研究分实验组 32 例,对照组 22 例,实验组 32 例均经内镜、病理学和 X 线证实,符合 2000 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推荐的标准2。其中男性 13 例,女性 19 例,年龄 18-76 岁,均否认家族史,并且否认原发
3、性肾脏疾病及其他可能产生肾脏损害的疾病。对照组 22 例均为健康成人,其年龄、性别与 UC 组具有可比性。依照 Harvey-Bradshow 标准(H-B 评分)将 UC 分为急性活动期(4 分)和缓解期(4 分)2。 1.2 方法所有受检者均正常饮食,留取晨尿 10ml 送检, 1000r/min 离心 5 分钟,取上清液,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 U-MAU 含量,所用全自动蛋白分析仪及试剂均由 DateBehringMarburyGmbH 公司提供,操作按说明书进行。32 例UC 患者经常规治疗后,于缓解期再次检测 U-MAU 含量。 1.3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比较采用 t
4、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性活动期 UC 组较缓解期 UC 组、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增高(见表 1),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 1 急性活动期、缓解期 UC 组、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S)注:与缓解期、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UC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发生在结肠粘膜下层的炎症,可有肠外表现,病程缓慢,病情轻重悬殊,可反复发作。其发病机理不清,现今认为与遗传倾向、存在易感基因及特定的染色体等有关。微生物,尤其是细菌产物起一种抗原扳机作用,作为启动因子引起肠道慢性炎症,肠道菌群改变,肠屏障机能下降,T 细胞比例失调及环境因素等均与发病有关3。
5、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本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尿中白蛋白明显高于正常,但用常规生化检验方法难以测出的一种病理现象4。U-MAU 是炎性介质的急性非特异性反应的结果,也是 UC 患者的一个重要特征,作为炎症急性期的标志,较其他指标更持久且容易测定,已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研究,但用于 UC的研究国内还不多见。任何影响肾小球毛细血管滤过膜通透性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因素都可导致尿蛋白病理性升高。本研究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法测定 32 例急性活动期和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并以 22 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结果表明急性活动期UC 组尿微量白
6、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缓解期(P0.05)和正常对照组(P0.05)。因此认为尿微量白蛋白能较好的反应疾病的活动性及病变的程度,可以作为评价 UC 活动性的实验指标。 UC 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的原因可能与 UC 急性期炎症介质对肾脏微血管的作用有关。近年来,对白细胞介素在溃疡性结肠炎肠道炎症反应的主要作用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认为由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 IL-1、IL-6、IL-8 、TNF- 等在肠道炎性调控中具有重要意义,国外研究表明在 UC 患者体内上述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下降,而且升高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持久的免疫调节失衡则促使炎症趋于慢性化,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 UC 的发病5。这些细胞因子可能引起系统性反应,使肾脏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或通过刺激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趋化吸附,引起肾小球炎症改变或经细胞因子调节氨基葡聚糖的丢失而引起漏出性白蛋白尿6。 总之,本研究结果提示尿微量白蛋白在 UC 中可作为一项反应疾病活动的指标。当临床症状改善时,尿中微量白蛋白减少,但即使在缓解期时仍可测到,且该检测方法简单、快捷,经济客观,相对敏感,容易被患者接受,在临床上可作为估计预后及药物疗效的判定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