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数字湾区:开启湾区经济跨越发展新征程-腾讯研究院-2022.2-60页.pdf

上传人:会跑步的海参 文档编号:12601063 上传时间:2022-03-06 格式:PDF 页数:61 大小:2.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字湾区:开启湾区经济跨越发展新征程-腾讯研究院-2022.2-60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数字湾区:开启湾区经济跨越发展新征程-腾讯研究院-2022.2-60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数字湾区:开启湾区经济跨越发展新征程-腾讯研究院-2022.2-60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数字湾区:开启湾区经济跨越发展新征程-腾讯研究院-2022.2-60页.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数字湾区:开启湾区经济跨越发展新征程-腾讯研究院-2022.2-60页.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数字湾区:开启湾区经济跨越发展新征程企鹅经济学1内容提要1. 自地理大发现和大航海时代以来,在工业化、全球分工和跨国贸易的驱动下,传统湾区经济得到迅猛发展。传统湾区经济本质上是以港口交通为基础、以创新要素为驱动、以全球分工协作为核心,以开放和创新为两大基石的外向型经济形态。2. 当前,以数字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迎面而来,数字技术“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传统湾区经济凭借其高度对外开放、频繁的要素流动、丰富的商业形态,正在成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成果转化的天然策源地,从而必将成为新一轮全球竞争和改革开放的战略焦点。3. 未来

2、湾区经济的发展方向是打造面向更高水平开放和更深维度创新的数字湾区,即数字技术在湾区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数字经济成为湾区经济的主导形态。通过打造数字湾区,可以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及五大战略定位的实现提供强大助力。4. 数字湾区应包括如下十方面特征:数字组织高度活跃,数字技术前沿领先,数字产业生态繁荣,数据要素充分流动,数字贸易高度发达,数字创新持续涌现,数字人才层出不穷,数字素养不断提高,数字设施全面普及,数字服务精准高效。其中,数字贸易高度发达是数字湾区区别于数字城市群或智慧城市群的重要因素。5. 粤港澳大湾区在 GDP总量、人均 GDP、人口规模和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

3、呈现出强劲的增长趋势,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以香港、深圳和广州为中心的核心外围结构。科技创新实力居于全国领先地位,代表了中国最高的对外开放水平。26. 从与世界主要湾区的国际比较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规模方面名列前茅,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也在逐渐缩小,但在科技创新质量、企业国际竞争力、要素流动、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在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科技创新实力、湾区协调机制等方面亟待提升。7. 发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技术将是关键,数字湾区的打造也是数字化浪潮下的必然趋势。需要以数字技术为抓手,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立跨界协调机制以缩小内部区域差

4、异,扩大数字贸易的对外开放。探索建立双体系并行的“特区中的特区”模式,以此来发挥两个体系的优势,促进要素资源的充分流动与高效配置。数字湾区:开启湾区经济跨越发展新征程企鹅经济学3目录内容提要 1一、粤港澳大湾区宏观经济的特征事实 5(一)人口增长强劲,空间分布呈核心 -边缘结构 5(二)经济发展规模与效率持续提高,产业结构差异较大 7(三)科技创新实力位居全国领先水平 9(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高地 12(五)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取得一定成就 13二、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主要湾区的比较分析 15(一)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主要湾区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在竞争力方面仍存差距 15(二)专利数量位居四大湾区之首

5、,但在影响力和质量方面有待提升 17(三)基础设施与经济开放度位居前列,但在要素流动方面仍需加强 18(四)基础设施与服务的一体联通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 19(五)特征总结与问题分析 20三、国内打造数字湾区的进程比较 23(一)数字经济成为湾区经济的主导形态 23(二)数字组织是数字湾区发展的基础 26(三)数字创新引领技术变革 28(四)产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30(五)数字贸易开启湾区数字进程新机遇 33(六)数字人才是区域数字竞争力的根本 35(七)智慧城市是数字服务的基本载体 38四、推动数字湾区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 40(一)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 40(二)世界主要湾区发

6、展的经验借鉴 43(三)打造数字湾区的政策举措 46附录 1 51附录 2 52附录 3 54推荐阅读:企鹅经济学系列研究成果 564传统湾区经济本质上是具备网络化特征的外向型经济形态1,以港口交通为基础、以创新要素为驱动、以全球分工协作为核心,在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科技创新以及交通布局等方面进行联结、共享和一体化发展,经济活动密集、要素流动频繁,城市之间的分工配合协调,空间结构方面网络化的形态日益突出2。开放与创新是湾区经济的两大基石。全球范围来看,不管是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以及东京湾区,还是以“东京都、神奈川县、千叶县和埼玉县”为核心的日本环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纽约、波士顿、费城、巴尔的摩

7、和华盛顿为核心的波士顿城市群,以及以硅谷为中心的北加州城市群,创新均是湾区经济蓬勃发展的核心灵魂。如旧金山湾的硅谷是全球的创新高地,东京湾的日本筑波也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城,为日本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数字经济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湾区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数字经济创新成为湾区下一步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湾区经济凭借其高度对外开放、频繁的要素流动、丰富的商业形态成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和成果转化的天然策源地,因此成为新一轮全球竞争和改革开放的战略重点3。粤港澳大湾区由广东的“珠三角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是依托良好的港口、发达繁荣

8、的腹地、面向全球市场的湾区经济形态。作为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自提出伊始便被赋予了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中国在“新时代”推动全面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更是中国在“新时代”深化改革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发展转型的前沿高地。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快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湾区经济正迎来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新的战略机遇。1 梁经伟,毛艳华,江鸿泽:影响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因素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8 年第 5期,第 94-103页。 张锐:世界湾区经济的建设经验与启示,

9、经济观察2017 年第 5期,第 31-34页。 蔡赤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挑战,广东社会科学2017 年第 4期,第 5-14+254页。2 孙久文,夏添,胡安俊: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聚的空间尺度研究,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 2期,第 178-186页。 辜胜阻,曹冬梅,杨嵋: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生态系统的战略思考,战略与决策2018 年第 4期,第 1-9页。 申勇,马忠新:构筑湾区经济引领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度的实证分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8 年第 1期,第 83-91页。3 方行明,屈子棠,杨万东等:“湾区经济”与东亚湾区城市经济

10、合作“上东首”自贸区的构建,上海经济研究2021 年第 2期,第 112-128页。数字湾区:开启湾区经济跨越发展新征程企鹅经济学5一、粤港澳大湾区宏观经济的特征事实(一)人口增长强劲,空间分布呈核心-边缘结构人口是湾区经济活力最重要的要素,也是最核心的资源。如图 1所示,截至 2020年,数据显示粤港澳大湾区人口总量已经达到 8584.9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6%,占东部地区人口的 15.23%,并且显示出强劲的增长趋势。图 1 粤港澳大湾区人口增长状况(万人)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香港统计署以及澳门统计局数据从年均增长来看,表 1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保持逾 3%的年均增长率,并且在200

11、6-2010与 2016-2020年间出现明显高峰,分别达 3.09%与 4.77%。尤其是在“大湾区”概念提出后,增长更为显著。表 1 2000-2020年湾区人口年均增长率时段 年均增长 时段 年均增长2000-2010 2.45%2000-2005 1.08%2006-2010 3.09%2011-2020 2.96%2011-2015 0.99%2016-2020 4.77%2000-2020 3.04% 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香港统计署以及澳门统计局数据整理得到。6从人口密度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密度从 1999年的 577人 /平方公里,增长至2020年的 1535人 /平方

12、公里,增长近 3倍。但从各个市的分布来看,如图 2所示,以深圳、香港为主的珠三角核心区仍是人口集中区。图 2 粤港澳大湾区 2020年人口密度分布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香港统计署以及澳门统计局数据整理得到。劳动年龄人口在人口要素中角色更加重要。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社会发展经验表明,随着城市化推进,人口老龄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复杂的影响。从人口年龄结构来看,如图 3所示,截至 2020年,湾区内除香港 65岁以上人口比重达 1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13.5%)外,其他城市均低于全国水平,并且,深圳、广州、东莞、珠海、佛山、澳门等 15-64岁的人口比重都超出全国平均水平(

13、 72.5%),说明粤港澳大湾区的劳动力要素较为丰富。图 3 粤港澳大湾区 2020年各市人口结构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香港统计署以及澳门统计局数据整理得到。数字湾区:开启湾区经济跨越发展新征程企鹅经济学7现代化湾区经济的开放性、创新性特征对劳动力素质更是提出了高要求,湾区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更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图 4 显示,香港、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城市也属于湾区的核心区,而肇庆、江门、惠州、中山等边缘区域受教育程度偏低,显示出湾区内部的核心边缘结构。图 4 粤港澳湾区 2020年各市每十万人受高等教育人口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香

14、港统计署以及澳门统计局数据整理得到。(二)经济发展规模与效率持续提高,产业结构差异较大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人均量以及劳动生产效率来看,湾区经济呈现持续稳健的增长趋势。如图 5所示,2000-2020 年均 GDP增速达 8.39%,尤其是 2006-2015十年间增长最为迅速,近五年来增速放缓。8图 5 粤港澳大湾区 2000-2020年的经济规模与效率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香港统计署以及澳门统计局数据整理得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与人口、劳动力分布较为相似,如图 6所示,湾区核心区域的发展水平最高,整体呈现核心边缘结构,并且港澳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显著高于内地九市。图 6 粤港澳大

15、湾区 2020年经济规模与效率分布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香港统计署以及澳门统计局数据整理得到。数字湾区:开启湾区经济跨越发展新征程企鹅经济学9从产业结构来看,截至 2019年,湾区整体的产业结构比例已经达到 1.25:33.35:66.40,已经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但从各市的分布来看,港澳两地的第三产业占比均高达 90%以上,而珠三角九市 2019年的三产结构比例为 1.64:41.26:57.10。港澳与内地的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内地城市的第三产业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湾区经济的创新性、高技术性特征也是城市经济达到高级形态时的特征,粤港澳大湾区在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发展方面遥遥领先

16、,尤其是在电子信息行业和计算机行业。作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汇聚了众多领先的数字经济企业。根据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数据, 2021年度电子信息竞争力十强企业中,华为、TCL、比亚迪等均位于大湾区。据 2021年世界 500强企业榜单,信息与通信技术( ICT)行业中,中国上榜 11家企业, 4家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表 2显示,东部地区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而广东在东部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发展中又占据了较大的份额,企业个数、利润总额均占东部地区比重超过 50%,主营业务收入占比也高达 49%。表 2 高新技术产业与企业(电子信息行业与计算机行业)

17、发展指标(2019)地区 企业数 (个) 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利润总额(亿元)全国 21377 120709 5936东部地区15661 (73.26)87510 (72.5)4400 (74.12)广东7981 (37.33)43201 (35.79)2279 (38.39)数据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香港统计署以及澳门统计局数据整理得到(括号内为占全国的比重)。(三)科技创新实力位居全国领先水平科技创新是湾区发展的核心动能。从研发投入资金、科研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人才队伍以及科研产出情况、企业的科研创新以及政府政策扶持方面综合考察,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实力不仅位居全国领先水平,全球范围来

18、看也具有很强的竞争力。10(1)研发资金投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在资金投入方面,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投入强度在 2017年已达到2.9%(不含港澳),远超过全国水平的 2.19%,同时也超过美国的 2.8%,达到世界上排名前列的发达国家水平。亿欧智库统计测算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上市公司研发支出从2013年起开始逐渐增加,从当年的从 800亿元增加到 2017年的 1900多亿元,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增速加快,其中,研发费用投入最多的行业为 ICT、消费品、工业和金融四个领域,增速最快的 3个行业分别是通信服务、公共事业和房地产三个领域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总额也是地区研发资金投入

19、的重要体现,如图 7所示,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面上资助地区统计中,广东省获得了资助金额 10.27亿元,占全国比重为 9.24%,排名第四,次于北京( 18.1%)、上海( 10.93%)和江苏( 10.5%),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图 7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金额占比(%)数据来源:2019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广东省近十年来获得的资助情况如图 8所示,可以发现,广东省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4 亿欧智库: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情况及企业研究报告,2018 年 10月。数字湾区:开启湾区经济跨越发展新征程企鹅经济学11金项目资助的金额增长较快,从 2001年的 0.41亿元增至

20、 2019年 10.27亿元,平均年增速达 19.6%,占据全国比重从 5.11%增至 9.24%。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在全国所占比重显著上涨,说明广东省在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实力不断提升,并获得国家的认可与支持。图 8 广东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统计数据来源:2001 年、2010-2019 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2)人才队伍与科技产出处于领先地位人才是科技创新最重要的资源。截至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内 R&D活动人员达105.92万,占全国 R&D活动人员的比重高达 49.15%,显示出粤港澳大湾区有较好的科研人才基础。但从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佛山、香港等较为

21、发达的地区,人才区域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科研产出方面,在 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 PCT专利申请量为 2.14万件(不含港澳地区),占据全国 PCT专利申请总量的 43.78%。 2018年其 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 2.78万件,占全国 PCT专利申请总量的 48.7%。2019 年 PCT数量达到 2.8万件,占全国总数的47.54%,以上数据都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绝对的领先地位。另外, 2020年全球 PCT国际专利申请 TOP20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五席,分别为华为(5464 件,第 1名)、京东方(1892 件,第 7名)、 OPPO(1801 件,第 8名)、中兴(131

22、6 件,第 16名)和平安(1304 件,第 17名),除京东方外,其他四家企业都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 2017全球创12新指数报告显示,“深圳 -香港”地区以数字通信为主要创新领域,在全球创新集群中排名第二。(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高地对外开放也是湾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之一。表 3显示 2020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全球前 25的港口中,中国占据 9席,其中 3席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占据 1/3,依次为深圳港、广州港和香港,且排名位居前列。表 3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进入全球 TOP25的中国港口(2020 年)港口排名 港口 吞吐量(万 TEU) 增长率(%) 所属省份1 上海

23、港 4350 0.4 上海3 宁波舟山港 2872 4.3 浙江4 深圳港 2655 3 广东5 广州港 2317 1.5 广东9 中国香港 1796 -1.9 中国香港6 青岛港 2201 4.7 山东8 天津港 1835 6.1 天津15 厦门港 1141 2.5 福建25 营口港 567.3 3.5 山东资料来源:Alphaliner从进出口额来看,图 9显示了湾区自 1999年以来至今进出口总额的变化情况,湾区外贸增长显著,包括 2000-2008、2010-2014、2016-2018 三段增速高峰。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外贸下降。 202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值达 464

24、62.60亿美元,其中湾区占比高达 44.14%,进出口占比分别为 45.91%和 42.73%。因此,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面向全球、对外开放的高地,也是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场所,代表了中国最高的对外开放水平。数字湾区:开启湾区经济跨越发展新征程企鹅经济学13图 9 粤港澳大湾区进口与出口额(1999-2020)数据来源:海关总署广东分署、广东省统计局、香港政府统计处、澳门统计暨普查局(五)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取得一定成就公共服务主要聚焦医疗、教育和交通方面,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已经取得一定成就。医疗方面, 2020年 11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药品监管局等

25、八部委联合发布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 9市指定医疗机构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品,以及使用临床急需、港澳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由广东省实施审批。2019 年,广东省卫健委联合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深圳市召开了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健康合作大会。三方签署了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共识,在医疗、科研、人员培训、卫生应急等方面促成了 62个粤港澳三地的医疗卫生健康项目签约,湾区医疗一体化发展迅速。依托“互联网 +医疗健康”, 2019年广东公立三甲医院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的覆盖率不低于 50%。医疗服务流程得到

26、优化,目前广东在全部三甲医院设立智慧医院建设试点单位,并发展健康医疗大数据,为医疗资源的共享提供了信息基础。教育方面的合作主要来自高等教育院校。早在 2005年,广东与香港就开始进行高等教育合作, 2009年开始与澳门的合作,设立了一批优质的联办大学如北京师范香港浸会大学,14澳门大学广东校区等。近年来三地逐渐加强高等院校在学科建设上的沟通交流,为加强科研攻关方面的合作,积极建设科研沟通平台,成立了深圳虚拟大学园促进香港与广东省高校间的科研交流。交通层面,一体化发展交通先行,交通是“硬联通”中最重要的部分。自粤港澳大湾区概念提出以来,交通基础设施联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三地间海陆空铁联运的立体

27、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加速形成,深中通道、广深港高铁、港珠澳大桥、虎门二桥的开工或通车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已经在主要城市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已建成珠江黄埔大桥、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南沙大桥 4条跨江通道,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4500公里,核心区密度约 8.2公里 /百平方公里,形成包括轨道交通、公路干线、水运、航空在内的综合立体交通系统。数字湾区:开启湾区经济跨越发展新征程企鹅经济学15二、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主要湾区的比较分析(一)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主要湾区的差距逐渐缩小,但在竞争力方面仍存差距湾区经济体量占所在国家比重较高,如表 4所示,美国两大湾区占据美国经济比重14%,日本的

28、经济更是有高达 39%来自东京湾,粤港澳大湾区占据中国的经济比重也超过10%,达到 12%。表 4 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主要湾区比较指标 粤港澳大湾区 旧金山湾区 纽约大都会区 东京湾区土地面积 ( 平方公里 ) 56,098 17,887 21,479 36,898人口 ( 万 ) 8,617 77431,92234,434本地生产总值 1 (亿美元 2) 16,792.6039,950.80318,611.50319,916.4044占全国比重(%) 12 5 9 39本地生产总值实质增长 (%) 4.43431.231.44人均生产总值 ( 美元 2) 23,1163128,573396,

29、853345,0844机场客运量 ( 万人次 ) 10,146.70 2,576.10 4,076.90 4,081.80机场货运及航空邮件量 (万公吨 )765.9 106.2 177.5 272.4港口货柜吞吐量 ( 万标箱 ) 8,163.00 246.1 758.6 835.83第三产业占 GDP比重 (%) 66.1 75.0*3 82.4*3 75.942021年世界 500强企业数量 25 10 24 402020年平均营收(亿美元) 601 1086 624 5882020年平均利润(亿美元) 47 157 52 38数据来源:香港政府统计处,21 世纪新闻实验室。 注:1.

30、以当时市价计算;2. 以当年平均外汇兑换率换算;3.2019 年数;4.2018 年数;*. 估计数字16与世界同类湾区相比,在经济总量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位列第三,并且与东京湾、纽约湾的差距较小。增速上看,粤港澳大湾区位居第一。但人均量来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远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湾区,约为东京湾的 1/2,不足纽约湾的 1/4和旧金山湾 1/5。这表明,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产业结构方面,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的第三产业比重均显著高于粤港澳大湾区,三大湾区的第三产业占比都超过 75%,处于向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的转型升级阶段,而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三产业占比为 66%左

31、右,并且港澳地区与内地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差异显著。去除港澳地区的影响,湾区内地城市的第三产业占比仅为 57%,仍处于工业经济快速发展阶段,服务经济仍待提高。从具体产业来看,旧金山湾区侧重高科技、互联网、生物制药等领域;纽约湾区则以金融、保险等服务业著称,拥有知名金融聚集高地华尔街。纽约湾区来自金融、保险、地产和租赁产业的 GDP占其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而东京湾区则是依靠圈层式的产业布局在湾区内进行合理分工,形成金融服务为主的主中心区域、产研为主的次中心区域以及工业制造生产活动为主的郊区区域、边远区域,实现了一体协同的产业结构升级。从企业角度来看,据 2021年财富给出的世界 500强企业,

32、数量上粤港澳大湾区内分布有 25家世界 500强企业,位列全球四大湾区第二,超过旧金山湾区两倍有余。但纽约湾区(22 家)紧随其后,而东京湾区( 40家)的世界 500强企业数量则远远超出粤港澳大湾区。具体排名上,粤港澳大湾区的 500强企业大多排名中等偏后,居于最前的华为排名仅为 44。ICT产业体现着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水平。 2021年美国进入世界 500强的企业中有 19家属于 ICT产业,中国则仅有 9家。与美国上榜的 ICT企业相比,除了个别企业,多数中国 ICT企业往往缺乏自主创新的产品和技术,而美国的上榜企业往往拥有独到的创新技术和产品5。5 王志乐:中国大公司数量继续领先,竞争

33、力却面临严峻挑战,财富中文网, 2021年 8月 2日,https:/ TOP10中,纽约湾、东京湾、旧金山湾的核心城市分别排名第 1、第 5和第 6,而粤港澳大湾区未有城市上榜。旧金山湾区的发展即硅谷的发展史。 20世纪 70年代起,英特尔、苹果、甲骨文、脸书等信息科技企业就陆续在硅谷诞生并逐渐发展壮大,旧金山湾由此成为了全球科技创新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中心。(二)专利数量位居四大湾区之首,但在影响力和质量方面有待提升发明专利是衡量地区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总量从 2015年起开始居于四大湾区之首,并与另外三大湾区逐年拉大差距,截至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数量

34、分别是东京湾区的 2.38倍、旧金山湾区的 5.72倍、纽约湾区的 8.16倍。2015 -2019年间,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总量达 128.76万件,位列世界四大湾区之首。而 PCT专利数量则反映了一个区域的国际创新实力,粤港澳大湾区 PCT专利总量( 106424件)在四大湾区中位居第二,仅次于东京湾区(145173 件)。但是从专利的影响力和质量上看,粤港澳大湾区仍存在较大差距。表 5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发明专利的施引率仅 0.75,PCT 施引率仅 0.34,均处于四大湾区尾部。表 5 四大湾区发明专利及其施引情况比较(2015-2019)湾区名称 发明专利总量(件) 施引率 施引量(件)

35、 PCT施引率粤港澳大湾区 1287618 0.75 965713.5 0.34旧金山 282201 2.93 826848.93 1.21纽约湾 203602 1.6 325763.2 1.14东京湾 709583 0.9 638624.7 0.78数据来源:广州日报数据和数字化研究院 (GDI 智库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发展报告 (2020)。从创新机构所在的行业来看,基本集中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数量占比均超过 10%的包括“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97 个 ,占 19.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8(81 个 ,占 16.2%)、“高校和科研院所”(65 个 ,占

36、 1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52 个 ,占 10.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51,占 10.2%)等五大行业,也是与数字经济息息相关的行业。从全球数字人才的地域分布现状来看,比较集中的区域有 : 波士顿 -华盛顿城市群、旧金山湾区、英国 -爱尔兰城市群、亚太区的班加罗尔,而粤港澳大湾区的数字人才占比相对较低,均在 20%以下,表明大湾区在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竞争力相对较弱6。(三)基础设施与经济开放度位居前列,但在要素流动方面仍需加强从机场客运量、机场货运及航空邮件量以及港口货柜吞吐量来看,粤港澳大湾区居于四大湾区之首,远远超出其他三大湾区,分别是超出第二名 2.4

37、9倍、第三名 2.81倍和第四名 9.77倍。表 6显示了四大湾区在人口、外贸、外资利用等方面开放度指标的对比。表 6 四大湾区开放度指标对比开放度指标 纽约湾区 旧金山湾区 东京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移民比例(%) 3.5 5.87 2.61 1.85FDI(亿美元) 217 384 546 2150FDI/GDP(%) 1.75 4.8 3.36 14.46进出口 /GDP(%) 13.63 6.11 9.01 70.09国际机场数量个) 2 3 2 4国际港口数量个) 5 4 6 4国际港口集装箱输送量(万 TEU) 193 227 766 6520网络宽带速度 (Mbps/秒 ) 21.7

38、 18.7 20.2 27.3国际机场年旅客流量(万人次) 9931 5310 11890 17836数据来源:张昱,陈俊坤: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开放度研究基于四大湾区比较分析,城市观察 2017 年第 6 期,第 7-13+24 页。6清华经管学院,领英:数字经济时代的创新城市和城市群发展研究报告,2019 年 11月。数字湾区:开启湾区经济跨越发展新征程企鹅经济学19可以发现在港口、机场、网速等开放性基础设施以及经济指标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居于前列,但在人口等核心关键的流动要素方面,粤港澳的国际性和开放度与其他三大湾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四)基础设施与服务的一体联通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教育方面,比

39、较 2020年 1468所入选第三方指数( TUI)的大学,其中有 134所大学分属于四大湾区,占总数的 9.13%。从排名来看, top10中有 6所位于湾区, top50中有 17所,top100占比四分之一, top500占据 66席。可以看出,湾区在高等教育方面实力强劲。表 7对比了四大湾区具体情况。表 7 四大湾区大学情况湾区大学数量(所)Top10 Top50 Top100 Top200 Top500 Top1000 others纽约湾 5 13 15 20 42 64 70东京湾 0 1 1 1 5 15 34旧金山湾 1 3 7 7 9 9 10粤港澳大湾区 0 0 2 6 1

40、0 18 20总计 6 17 25 34 66 106 134资料来源:第三方指数( TUI)研究报告( 2020 年)根据表 7数据,纽约湾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遥遥领先,旧金山湾学校在数量上居劣势,但学校质量高,有 7所大学排名 Top100。东京湾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大学实力均较低,粤港澳大湾区数量上居于最末,排名也相对靠后。基础设施方面,根据世界湾区发展规律,基础设施一体化是国际主要湾区发展的共有特征,尤其是数字经济时代离不开以数据中心、 5G等为代表的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支撑。如纽约湾就拥有全世界最大的免费 WIFI系统为其公民服务。旧金山湾区则在委员会的协商治理制度下,构筑了全域共享、联通、无

41、障碍的公共服务项目或跨界公共服务区,为全域20居民提供统一、公平的公共服务,比如“旧金山湾路”、“湾区空气质量管理区”等。交通的互联互通对湾区经济发展也至关重要,东京湾成就更为瞩目。东京湾依靠高效率的公交、地铁、轻轨、机场实现了“一小时生活圈”。东京附近六大港口与羽田、成田两大国际机场和 6条新干线相连,构成了东京湾与日本其他地区和全球主要城市之间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在发展原则上,日本实施“先地铁轻轨、后私家车”的理念,主张大力发展地铁。自 1927年以来,东京地铁网一直在完善发展,逐渐实现了跨城区的交通大联网。目前,东京已有 13条地铁线路和 285个车站,日均客流量达 1100万人次。轻轨

42、网总线路20条,长度达 1700公里,日均客流量 2800万。粤港澳大湾区的基础设施与服务的一体联通方面仍在探索与建设阶段,体量还不如其他湾区。如广州集普铁、城轨、高铁、地铁 37条线路,预计 2025年才能达到日均客流量14万人次。但是发展速度迅速,“港珠澳大桥”通车、深中通道实现水下对接,番海大桥、明珠湾大桥等多个跨江通道建设,广珠城轨延长线珠海市区至珠海机场城际轨道,与澳门轻轨无缝对接,广深港高铁通车,将港澳两地纳入国家高铁网。(五)特征总结与问题分析根据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的状况以及世界其他主要湾区的发展经验可以总结出湾区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和特征,主要包括发达的经济水平、以第三产业尤

43、其是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结构体系、依托全球市场的开放型经济、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和频繁的要素流动、领先的科技创新能力、一体联通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以及合理的跨界协调管理机制等等。其中,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的信息网络社会,湾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于科技创新。围绕科技创新,可以实现更大体量的经济产出、产业结构升级、更庞大的市场、更高效的资源配置、更顺畅的要素自由流动、更高的一体联通水平,并且创新协调治理的方式和方法,进而推动合理科学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的建立。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这些方面与世界主要湾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一是产业结构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已经形成了“三

44、二一”的产业结构,但第三产业占比仅 66%左右,远低于其他三大湾区的第三产业比重。尤其是内地城市,数字湾区:开启湾区经济跨越发展新征程企鹅经济学21第三产业占比仅 57.1%,远低于港澳地区(均高于 90%),是提升产业结构的重点。并且从微观企业来看,龙头企业不足,带动能力不强。一方面龙头企业方面仅有华为、中兴、大疆、比亚迪等发挥领军作用,数量较少,对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带动能力较弱,规模效应不足。另一方面中小型科技企业则面临融资困难、科研资源不足、信息渠道受限导致的信息壁垒、政策优惠难以惠及、自主创新意识缺乏等问题,生产环节中的关键技术和相关产品更易受制于人,处于供应链和产业链的中低端,无法对粤

45、港澳大湾区内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提供基础支持。创新企业尚未形成合理的规模分布,内部差异过大不利于湾区内企业科技创新实力的整体提高,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能力的短板之一。二是科技创新质量有待提高。虽然粤港澳大湾区的 PCT专利申请量居于全国首位,在全球四大湾区的对比中也位列第二,但从对专利的施引数量来看,粤港澳大湾区的专利施引数远低于其他湾区。研究显示,粤港澳大湾区自 2012-2016年的专利施引数量平均仅为旧金山湾区的 33%7。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尽管项目众多,但是转化成实际生产力、推动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成果占比不高。从人口素质方面来看,就粤港澳大湾区科创走廊的四中心来看, 2018年广州接受

46、过高等教育的常住人口为 20%,深圳 25.19%,香港 26.18%,澳门 21.02%。尽管高于中国的平均水平,但是就全球来看,发达国家该指标基本达到 30%-40%左右,粤港澳大湾区与之差距明显,并且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不足。尽管粤港澳大湾区的研发投入强度已经比肩发达国家,但是重试验与发展研究、轻基础和应用研究的问题依然突出,原始创新的水平亟待提高。从研究投入的比重来看, 2019年,深圳的基础研究投入占比仅 3.01%,广东省全省该值为 4.48%,均低于全国水平的 5.48%。三是湾区协调机制亟需深化。资源要素的自由跨区流动受到阻碍不利于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的提升。粤港澳三地不同的经济社

47、会体制所导致的税收的差异、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制度与政策、职业认证等方面对接不足限制了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资源的跨区流动。港澳资本市场与内地资本市场在开放度、管理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也使得科研创新在金融赋能方面面临较大的困难。另外,内地在知识产权制度方面远落后于港澳地区。香港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拥有了较为完整、受到国际认可的知识产权制度。而内地相应制度的缺失、执法不严导致侵权代价较低,这阻碍了内地与港澳在专利技术、科技信息、数据等方面的交流。7 长城智库: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现状、问题与建议,2018 年 4月。22四是湾区经济的区域差异较大。这种差异一是来自于港澳地区与内地城市,二是

48、来自于核心区域的城市与边缘区域的城市,体现在粤港澳地区发展的经济、创新、要素流动、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湾区以广州、深圳为首的核心区域城市发展水平最高,整体呈现核心 -边缘结构,港澳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显著高于内地九市。人口方面同样,总量和密度分布上以广深港为核心,向外圈层递减。教育方面香港、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些城市也属于湾区的核心区。而肇庆、江门、惠州、中山等边缘区域受教育程度偏低。再次显示出湾区内部的核心 -边缘结构差异。创新方面, 2015年 -2019五年间珠江东岸的 PCT专利总量达 84306件,是珠江西岸 (13678件 )的 6.38倍,港澳

49、地区 (5440件 )的 16.05倍,区域差异显著。数字湾区:开启湾区经济跨越发展新征程企鹅经济学23三、国内打造数字湾区的进程比较(一)数字经济成为湾区经济的主导形态数字湾区的一个主要表现形式就是数字经济成为湾区经济的主导形态。从广义统计口径来看,数字经济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部分。据数据分析, 2019年广东省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4.9万亿元,占 GDP比重为 45.3%;同期,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 35.8万亿元,占 GDP比重为 36.2%;广东省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总量的 13.7%8。2020 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约 5.2万亿元,占 GDP比重 46.8%9;同期,中

50、国数字经济规模增长到 39.2万亿元,占 GDP比重提升至 38.6%;广东省数字经济规模占全国总量的 13.2%10。由此可见,从数字经济规模比较来看,广东省数字经济规模及其占全国数字经济的比重均位居全国首位,明显高于江苏和浙江等省份。从数字经济占 GDP的比重来看,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 GDP)中已有近一半的份额为数字经济,数字经济越来越成为广东经济发展的主导形态和发展方向。图 10 区域数字经济竞争力指数 TOP15数据来源:中国信通院中国区域与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0)年,2020 年 12 月。8 中国信通院广州分院: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报告(2020 年), 2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财会 > 市场分析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