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二、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和谏议制度,第3课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人人都说皇帝好,其实皇帝也苦恼; 忠奸难辨睡不好,后宫争宠吃不消; 要是官吏选不好,贪污腐败治不了; 最怕地方造反了,身家性命也难保。,好了歌,皇帝的烦恼,忠 奸 难 辨,腐 败 难 治,官 吏 难 选,地 方 难 管,监察制度,选官制度,地方制度,君权与相权,亟待解决的问题:,皇帝的烦恼之相权过大,汉景帝时期,窦太后要景帝封王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景帝不敢独自做主,“请得与丞相计之”。而丞相周亚夫说:“高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2、。丞相不同意,景帝也只好作罢。 通过上述材料,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材料,朝代 中央官制秦: 隋唐: 宋: 元: 明: 清:,填填看,阅读教材第10页和第16页梳理出汉、隋唐、宋、元统治者如何创新制度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历代中央官制的确定与演变,朝代 中央官制秦: 三公九卿制隋唐: 三省六部制宋: 二府三司制元: 中书一省制明: 权分六部清: 军机处,填填看,皇帝,1、秦朝中枢权力体系:三公九卿制,丞相位高权重,易威胁皇权,2018/6/19,7,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隋唐中枢权力机构三省六部制,起草诏令,负责 执行,封驳审议,特点及作用
3、:分工明确 效率提高 相权被割 皇权加强,凡军国大事,必由中书省决策,皇权下的民主,材料: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填“奉行”而已。,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初年,皇帝的一道意旨中包含了哪些人的意见?尚书省填写“奉行”后,具体交给哪些部门去执行?,包含了中书省、门下省宰相和皇帝的意见。交给六部中相关部门去执行。,贞观年间,某地发生严重旱灾,上奏朝廷。大臣甲提交书面处理方案:A.举行大型祭天求雨仪式,B.削减灾区赋税,C.修筑引水灌溉渠道。大臣乙认为甲的处
4、理方案可行,上呈至皇帝,皇帝赞许,吩咐大臣丙负责执行。大臣丙将任务依次分配到属下三个部门。,历史重现,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皇 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枢 密 院(西府),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东府),军政,行政,财政,3、宋代:二府三司制,隋 唐 三省六部制,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相权再被分割皇权继续加强,三 司,1) 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 2)职权分散,效率低,“冗官”,秦、隋唐、宋三个不同时期中央集权体制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趋势?,趋势: 皇权与相权的激烈争夺过程中,皇权逐渐取得了上风,皇帝越来越成为国家中枢权力体系的核心。,皇 帝
5、,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枢密院,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宋代:二府三司制,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归入,归入,4、元代:,一省制,三 司,相权反弹 威胁皇权,一位官员抱着一堆奏折走上前来,恭恭敬敬地对丞相胡惟庸说:“大人,这是今天上报圣上的奏折。”胡惟庸说:“放下吧。”官员离开后,胡赶紧拆开奏折偷看,“大胆狂徒,竟敢在皇上面前说我的坏话!”说着,把这张奏折藏了起来。这一幕被一个人看见并悄悄地告诉了明太祖,朱元璋听后勃然大怒:“此等小人,竟敢专权乱政,私自拆阅朕的奏折,他们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皇上!”作咬牙切齿状,“看我 怎么收拾他
6、们!”,胡惟庸案大捕杀,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编演课本剧,1、原因:,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2、措施:,A、严加控制中书省和丞相权利,大量裁削中书省的官员,B、以“胡惟庸案”为由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皇帝亲掌六部,3、结果:,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明朝皇权的加强,C、设内阁,皇帝,殿阁大学士,5、明朝的中央行政体制,史料: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中书省,明朝内阁设立和发展的过程:,殿阁大学士,仅备皇帝顾问兼
7、协理章奏,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内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可以“票拟”对奏疏的处理意见,地位进一步提高,阁臣权力更大,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 神宗实录卷,论从史出,结论:明朝内阁虽然有类似于宰相的职权,但不能统领百官、指挥诸司。它始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清朝皇权的加强,皇权受限,南书房,皇权得以加强,军机处,皇权高度发展,皇 帝,内阁,议政王大臣
8、会议,军机处,处理日常事务,原负责处理军国大事,雍正年间被军机处取代。乾隆56年被撤,初仅参与 军务,后发展为“军国大计,罔不总揽”,6、清朝雍正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历程),中国古代说法,人生有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请看图文,以上图文材料反映了历史上哪种制度?,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的演变,“世卿世禄”,军功授爵,察举制、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八股取士(科举制),血缘,军功,才、德、孝廉,门第,才学,皇帝的烦恼之选官取才,材料一:东汉顺帝六年,河南尹田歆掌握了察举六名孝廉的名额,当
9、权的贵族勋戚争相请托,结果真正名士入选的只有一人,其他五人都是走后门人选的。 材料二:邓禹一家,凡公者2人,侯29人,大将军以下13人,中二千石14人,州郡长官48人,其余官职不可胜数。弘农杨氏四世为三公,汝南袁氏则四世五公。 材料三: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虽然察举制有机动灵活、节约成本的优点,但是这项制度的缺点更多,通过材料大家谈谈察举制有哪些缺点?,1)容易任人唯亲2)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3)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问题解析,会试的朱卷,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重要建树,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延伸与探
10、究,你能对科举制的作用作出评价吗?你知道它对中国及世界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吗?,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大大加强中央集权。为历朝沿用,利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忽视实用性,不利于科技的发展。阻碍了近代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文化因素。,唐太宗在金殿瑞门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毂(gu)中。”明代思想家顾炎武则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看法。,1、目的:为了保证官僚队伍的廉洁和效率,2、区别概念:不一样,监察的对象是百官,谏议的对象是皇帝的言行和
11、决策。,御史大夫,御史府(十三州刺史),门下省,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督察院,监察御史,按察使司,六科给事中,设通判监察地方官吏,积极方面:作为一种常设的政治制度,在整顿吏治,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中央集权,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消极方面:中国古代的监察、谏议制度并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评价:,三省六部制 制度保障 制度保障 人才基础 廉洁高效运转 人才基础科举制 监察制度 维护公平公正,成熟,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特点:1)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化2)适应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发展的需要,课堂小结,2、特点,1、表现,三省六部制,监察制度,科举制,权力高度集中,以君权为中心。,人治高于法制,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成熟,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加强,始终充斥着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君权和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相权和地方权力不断减弱。,汉到清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趋势)?,1、分散相权,加强皇权,2、分割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强化,思考:,本文观看结束!,谢 谢欣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