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化学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综合题含详细答案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 磷化铝( AlP)和磷化氢(PH3)都是粮食储备常用的高效熏蒸杀虫剂。( 1) 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 。AlP 遇水蒸气会发生反应放出 PH3气体,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的化学式为_。( 2) PH3具有强还原性,能与4溶液反应,配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_CuSO4 _PH3 _H2O _Cu3P _H3PO4 _H2SO4( 3) 工业制备PH3 的流程如图所示。次磷酸属于 _元酸。白磷和烧碱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若起始时有 1molP4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共生成3_m
2、ol PH 。(不考虑产物的损失)【答案】第3周期第VA族Al OH 324 11 12 8 324 1 4P2( )+3NaOH+3H OPH + 3NaH PO 2. 5322【解析】【分析】(1)原子结构中电子层数等于周期数,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族序数,AlP 遇水蒸气会发生反应放出 PH3 气体,根据元素守恒确定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的化学式;( 2)配平化学方程式,就是通过在各物质的化学式前面添加系数,使反应中每种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的过程,但对于复杂的化学反应通常通过观察,找出变化的特点或规律,常使用化合价来配平,保证化合价升高与降低的数相等即可;( 3)根据物质电离出的氢离子数目确定酸
3、的元数;根据图示信息:白磷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 PH3、 NaH2PO2,据此书写方程式;根据发生反应的过程寻找关系式,进行计算即可。【详解】( 1) P 处于第 3 周期 A 族, AlP 遇水蒸气会发生反应放出PH3 气体,根据元素守恒,确定该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Al( OH) 3,故答案为:第 3 周期第 VA 族; Al( OH) 3 ;( 2) 该方程式中 Cu 价态由 +2 下降为 +1, P 价态由 - 3 升高为 +5,为保证化合价升降数相等, Cu3P 与 H3PO4 计量数分别为 8、 3, CuSO4 的系数是 24,H2SO4 系数是 24,根据元素守恒,得到: 24CuS
4、O 4 +11PH 3 +12H 2 O=8Cu 3P+3H 3PO4 +24H 2SO4 ,故答案为:24, 11,12, 8, 3, 24;( 3) 根据氢氧化钠过量时只能生成NaH221 个氢离子,因此次磷PO 可知次磷酸只能电离出酸属于一元酸,故答案为:1;根据图示信息:白磷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PH3、 NaH2PO2,方程式为:P4 + 3NaOH + 3H 2O = PH 3 + 3NaH 2 PO2 ;故答案为:P4 + 3NaOH + 3H 2O = PH 3+ 3NaH 2 PO2 ;P4+3NaOH+3H2 O=PH3+3NaH2PO2; 2H3 PO2=PH3+H3PO4,
5、即 P4 2. 5PH3,若起始时有1molP参加反应,则整个工业流程中共生成2.5molPH;故答案为:2 5432 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先取一定量的工业用乙烯气体 (在储气瓶中 ),使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物质,推测在工业上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杂质,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杂质,再让乙烯与溴水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_(填“能”或“不能”)验证乙烯与溴发生了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_(填序号 )。使溴水褪色的反应不一定是加成反应使溴水
6、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的物质不一定是乙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2)乙同学推测此乙烯中一定含有的一种杂质气体是_,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 。在实验前必须全部除去,除去该杂质的试剂可用_。(3)为验证乙烯与溴发生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丙同学提出可用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理由是_ 。【答案】不能 H 2S H 2SBr22HBr SNaOH 溶液 (答案合理即可 )若乙烯与 Br2 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 ,溶液的酸性会明显增强,若乙烯与Br2 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 CH 2BrCH 2 Br ,溶液的酸性变化不大,故可用pH 试纸予以验证【解析】【分
7、析】根据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物质,推测在工业上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杂质,该淡黄色的浑浊物质应该是具有还原性的硫化氢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硫单质,反应方程式为H 2 SBr22HBrS,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根据乙同学发现在甲同学的实验中,褪色后的溶液里有少许淡黄色浑浊物质,推测在工业上制得的乙烯中还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杂质,则可能是该还原性气体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溴水褪色,则溴水褪色不能证明是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所以正确,故答案为:不能;(2)淡黄色的浑浊物质是具有还原性的硫化氢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硫单质,
8、反应方程式为 H 2 SBr 22HBrS;选用的除杂试剂能够除去硫化氢气体,但是不能与乙烯反应,也不能引入新的气体杂质,根据除杂原则,可以选用NaOH 溶液,故答案为:H 2 S; H 2S Br 22HBrS ; NaOH 溶液 (答案合理即可 );(3)若乙烯与 Br2 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 ,溶液的酸性会明显增强,若乙烯与Br2 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CH 2BrCH 2 Br ,溶液的酸性变化不大,故可用pH 试纸予以验证,故答案为:若乙烯与Br2 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HBr ,溶液的酸性会明显增强,若乙烯与 Br2 发生加成反应,则生成CH 2 BrCH 2Br ,溶液的酸
9、性变化不大,故可用pH 试纸予以验证。3 正电子、负质子等都属于反粒子,它们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荷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科学家设想在宇宙的某些部分可能存在完全由反粒子构成的物质反物质。 1997年年初和年底,欧洲和美国的科研机构先后宣布:他们分别制造出9 个和 7 个反氢原子。这是人类探索反物质的一大进步。(1)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是(_)A 由 1 个带正电荷的质子与1 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B 由 1 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 个带正电荷 的电子构成C 由 1 个不带电子的中子与1 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D 由 1个带负电荷的质子与1 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2)反物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
10、_)-+2+2A H +OH =H OB H+OH =H O-2+-2C H +OH =H OD H +OH =H O(3) 若有反 粒子( 粒子即氦核),它的质量数为_ 电荷数为 _。【答案】 B A 42【解析】【分析】根据反粒子特征和定义进行解答。【详解】(1)A. 由一个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这是正常氢原子的构成,故A错误;B.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荷的电子构成的,符合反氢原子的构成, 故 B 正确;C.由一个不带电的中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的,不正确,因为反氢原子中电子带正电,故 C 错误;D.由一个带负电荷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构成,原子不显电
11、性,不能都带负电荷。故 D 错误。答案: B。(2) 酸碱中和反应是 H + +OH -=H 2O,根据反物质的定义特征,可知反物质酸碱中和反应为H -+OH += H 2O,所以A 符合题意,答案:A ;(3) 已知 a 粒子质量数为4,带2 个正电荷,因此反a 粒子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答案: 4; 2。【点睛】根据反粒子的定义:正电子、负质子等都属于反粒子;反粒子的特征:它们跟普通电子、质子的质量、电荷量均相等,而电性相反进行解答。4 已知 A、 B、 C、 D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四种不同粒子,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1) 如果 A、 B、 C、 D均是 10 电子的粒子,
12、请写出:A 的结构式 _; D 的电子式 _;(2) 如果 A和 C 是 18 电子的粒子, B 和 D是 10 电子的粒子,请写出:A与 B 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根据上述离子方程式,可判断C 与 B 结合质子的能力大小是( 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表示 ) _ _。【答案】或 H-F-2-+H2O-2-H2S+OH=HS+H2O或 HS+OH=SOHS或 HS【解析】【详解】(1)如果 A、 B、 C、 D均是 10 电子的粒子,符合关系的微粒分别为+-NH4 或 HF、 OH、 NH3或 F、H2O;(2)如果 A和 C 是 18 电子的粒子,-2-, B 和 D 是 10 电子的粒A
13、为 H2S 或 HS, C为 HS或 S-子,分别为OH、 H2O;5 有关物质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CGH为中学常见的单质,其中G固态时、呈紫黑色, C、H 在通常状况下为气体,实验室常用E 在 B 的催化加热下制单质H。(1)写出 B 物质的名称_ ;(2)写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 ;(3)写出的离子方程式_ ;(4)在 D 溶液中通入C 后的溶液中,分离出G 的操作名称是_。【答案】二氧化锰MnO2+4HCl(浓 ) =MnCl2+Cl2 +2H2O6I-+ClO3-+6H+ = 3I2 +Cl-+3H2 O萃取【解析】【分析】G 为紫黑色固体单质,且是常见单质,则G 是碘单质;实验
14、室常用E 在 B 的催化加热下制单质 H,实验室需要催化剂制取的气体单质只有氧气,所以H 为 O2 ,常用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加热分解制取氧气,所以B 为 MnO 2,E 是 KClO3;浓 A 溶液与 B(二氧化锰)加热可以生成气体单质C,则 A 为 HCl,气体 C 为 Cl2,氯气可以与D(含 I-溶液 )反应生成碘单质,且 D 与 HCl、 KClO3 反应生成碘单质,根据元素守恒可知F 为 KCl 溶液,则 D 为 KI 溶液。【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 B 为二氧化锰,故答案为:二氧化锰;( 2)该反应为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的反应,故答案为:MnO 2+4HCl(浓)
15、=MnCl+Cl +2H O;222(3)该反应为 KI 在酸性环境中与KClO3 发生归中反应生成碘单质的反应,故答案为:6I-+-+ClO3 +6H= 3I2+Cl+3H2O;( 4)通过萃取可将碘单质从溶液中分离,故答案为:萃取。【点睛】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有 : 1、加热高锰酸钾,化学式为: 2KMnO 4=()K2MnO 4+MnO 2+O2;2、用催化剂 MnO2 并加热氯酸钾,化学式为 :2KClO3MnO 22KCl+3O2;3、双氧水在催化剂MnO 2(或红砖粉末,土豆,水泥,铁锈等)中,生成O2 和 H2O,化学MnO 2式为 : 2H2O22H2O+O2;6A、 B、 C
16、、 D 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A 元素的离子具有黄色的焰色反应。B 元素的离子结构和 Ne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排布;5.8 g B 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1盐酸完100 mL2 molL全反应; B 原子核中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H2 在 C 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D 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 倍。根据上述条件完成下列问题:(1)C 元素位于第 _周期第 _族,它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2)A 元素是 _, B 元素是 _, D 元素是 _。 (填元素符号 )(3)A 与 D 形成稳定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该化合物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_,判断该化合物在空气中是
17、否变质的简单方法是_。(4)C 元素的单质有毒,可用A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溶液吸收,其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三 A Cl2 7Na MgO22离子键和 (非极性 )共价键 看表面颜色是否ONaO变白 Cl2 +2OH-=Cl-+ClO-+H2 O【解析】【分析】A、 B、 C、 D 四种元素都是短周期元素, A 元素的离子具有黄色的焰色反应,则A 为 Na 元素; 5.8 g B 的氢氧化物恰好能与100 mL2 mol/L 盐酸完全反应, n(H+)=n(OH-),设 B 的化合5.8?g价为 x,摩尔质量为 y,则 x=0.,2显然 x=2, y=24 符合, B 原子核中质子
18、数和中y17 x子数相等,则B 的质子数为12,即 B 为 Mg 元素; H2 在 C 单质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则C 为 Cl 元素; D 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 倍,则次外层为 2,最外层为 6 符合,即 D 为 O 元素,然后利用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性质来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 是 Na, B 是 Mg, C是 Cl, D 是 O 元素。(1)C 是 Cl 元素, Cl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为2 、8、 7,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位置的关系可知: Cl 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第A 族, Cl 最外层有 7 个电子,最高化合价为 +7价,其最高价
19、氧化物为Cl2O7;(2)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 是 Na 元素, B 是 Mg 元素, D 是 O 元素;(3)A、 D 两种元素形成的稳定氧化物是Na2O2,该物质属于离子晶体,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共价键。过氧化钠为淡黄色,Na2O2 容易与空气中的 CO2、 H2O 发生反应,若变质,最终会变为白色的 Na2CO3,所以判断该化合物在空气中是否变质的简单方法是看表面颜色是否变白;(4)C 是 Cl 元素,其单质Cl2 是有毒气体,可根据Cl2 能够与 NaOH 溶液反应的性质除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2OH-=Cl-+ClO-+H2O。【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元素的位置与原
20、子结构及性质的关系。明确元素的推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元素的位置、结构、性质的关系及应用,熟悉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的性质即可解答。7 如表所示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元素在表中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和两种元素原子按1: 1 组成的常见化合物的电子式_。(2)用电子式表示和形成化合物的过程:_。(3)、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_(用化学式表示 )。(4)已知周期表中存在对角相似规则,如与在周期表中处于对角线位置则化学性质相似,的氧化物、氢氧化物也有两性,写出的氢氧化物与的氢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5)、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用离子符号表示 )。
21、【答案】HClO4334HNO H POBe(OH)2+2NaOH=Na2BeO2+2H2O Cl-F-Na+【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是H,是 Be,是 N,是 O,是 F,是 Na,是Al,是 P,是 S,是 Cl。(1)和两种元素原子按1 :1 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为过氧化氢;(2)和形成化合物为硫化钠,为离子化合物;(3)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4)的氢氧化物与的氢氧化物反应,生成偏铍酸钠、水;(5)离子核外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详解】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是H,是 Be,是 N,是 O
22、,是 F,是 Na,是Al,是 P,是 S,是 Cl。(1)和两种元素原子按1 :1 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为过氧化氢,分子式是H2O2,在该分子中 2 个 O 原子形成一个共价键,每个O 原子分别与 H 原子形成 1 个共价键,因此H2O2 的电子式为;(2)和形成化合物为硫化钠,Na2S 为离子化合物,Na+与 S2-之间通过离子键结合,用电子式表示 Na2 S 形成化合物的过程为:;(3)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分别是 HNO3、 H3PO4、 HClO4 ,三种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HClO4HNO3H3PO4 ;(4)的氢氧化
23、物Be(OH)2 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与的氢氧化物NaOH 反应,生成偏铍酸钠和水,反应方程式为Be(OH)2 +2NaOH=Na2BeO2+2H2 O;(5)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所以、三种元素的离子F-、 Na+、 Cl-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l-F-Na+。【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掌握元素的位置、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元素化合物知识为解答的关键。注重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结合的训练,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与应用能力。8 下表是元
24、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周期 A A A A AA A01A2EFHJ3BCDGI根据 A J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1)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是_,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单质是_。(2)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 ,呈两性的是 _。(3)A 分别与 E、 F、 G、 H、I 形成的简单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_。(4)由 B、 C、 D、 G、 I 形成的单核离子中,半径最大的离子是_。【答案】 F Na HClO432-Al(OH)HF S【解析】【分析】先根据元素在周期表的位置确定元素:A 是 H, B 是 Na, C 是 Mg , D 是 Al, E 是 C,
25、F 是N,G 是 S, H 是 F, I 是 Cl, J 是 Ne。(1)在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中,原子半径越小,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电负性越大;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第一电离能越小;(2)形成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最强的是物质HClO4;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区的Al 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水化物显两性;(3)分子之间作用力越强,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分子之间存在的氢键,增加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导致相应的氢化物沸点升高;(4)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当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A 是 H, B 是 Na, C 是 Mg , D 是 Al,
26、E 是 C,F 是 N, G 是 S, H 是 F, I是 Cl, J是 Ne。(1)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电负性越大,在上述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所以电负性最强的元素是F;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原子半径越大,越容易失去电子,其第一电离能越小。在上述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 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单质是Na;(2)上述元素形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呈两性的是Al(OH)3;(3)H 分别与C、N、S、F、Cl 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分别是CH4、 NH3、 H2S、 HF、 HCl,这些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物质分子间作用力越强,克服分子间作用力消耗的能量越
27、高,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氢键是比分子间作用力强很多的作用力,会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由于2、8; S2- 、 Cl-是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是HF、NH3 分子之间存在氢键,且氢键HFNH3,因此物质的沸点最高的是HF。(4)Na、 Mg 、Al、 S、 Cl 都是第三周期的元素,Na+、 Mg2+、 Al3+是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形成的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 8。由于离子核外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当离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时,离子的核电荷数越小,离子半径越大,所以上述元素形成的单核离子中,半径最大的离子是S2-。【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综合应用,涉及电离
28、能、电负性、氢键、离子半径大小比较等知识点,要根据物质结构特点、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等知识点再结合元素周期律、知识迁移的方法分析解答即可。9X、Z、Q、 R、 T 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和 Q 属同族元素, X 和 R 可形成化合物 XR4; R2 为黄绿色气体; Z 与 X 同周期且基态原子的s 轨道和 p 轨道的电子总数相等; T2+的 3d 轨道中有 5个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Z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_; Z 所在周期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 _ (填化学式)。(2)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RZ3-的立体构型是 _; RZ3-的中心原子的杂
29、化轨道类型为_ 。(3)水中 T 含量超标,容易使洁具和衣物染色RZ2 可以用来除去水中超标的T2+,生成黑色沉淀 TZ2,当消耗 0.2molRZ2 时,共转移了1mol 电子,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答案】 1s2 24HNO3三角锥形3 杂化 2ClO2+2s 2psp2+5Mn+6H2O=5MnO2 +2Cl +12H【解析】【分析】X、 Z、 Q、 R、T 为前四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R为黄绿色气体,则R 为 Cl;X2和 R 可形成化合物XR4,则 X 为 +4 价,处于 IVA 族, X 和 Q 属同族元素,可推知X 为 C 元素、 Q 为 Si; Z 与 X 同周期且
30、基态原子的s 轨道和 p 轨道的电子总数相等,则Z 核外电子排布为 1s22s22p4,因此 Z 为 O 元素; T2+的 3d 轨道中有5 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2,则 T 为 Mn ,据此解答。【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X 是 C 元素, Z 是 O 元素, Q 是 Si 元素, R 是 Cl 元素, T 是 Mn 元素。(1)Z 是 O 元素, O 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4; Z 所在周期元素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NO3;(2) RZ3-是 ClO37123-, ClO3- 离子中中心原子 Cl 原子
31、孤电子对数 =2=1,价层电子对数为3-立体构型是三角锥形,其中心原子Cl 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sp3 杂化;3+1=4,则 ClO(3)水中 Mn 含量超标,容易使洁具和衣物染色,2Mn2+,生成ClO 可以用来除去水中超标的黑色沉淀 MnO 2,当消耗 0.2molClO2 时,共转移了1mol 电子,假设 Cl 元素在还原产物中化合价为 a,则 0.2mol (4-a)=1mol,解得 a=-1,即 ClO2被还原变为 Cl-,根据电荷守恒可知,还产生了 H+,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2+6H2O=5MnO+。2+5Mn2 +2Cl +12H【点睛】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
32、、核外电子排布、杂化方式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等,较为全面的考查了元素化合物、物质结构理论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与判断能力,是对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的综合考查。10 金、银、铜、铁、铝和钛均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大量使用的金属。试回答与上述金属原子结构有关的问题:(1)上述金属元素中属于主族元素的是_ 。(2)钛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 ”。基态钛原子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 。(3)基态金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5d106s1 ,试判断金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 周期第 _ 族。( 4)已知 Ag 与 Cu 位于同一族,则 Ag 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_ 区。【答案】铝六 Bds【解析】【分析】(1)铝
33、属于主族元素;(2)钛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24s2;(3)电子排布式中能层数与周期数相等,外围电子排布式为(n-1) d10ns1 的原子位于第 IB族;( 4) A、 A 族最后填充 s 电子,为 s 区; A零族为 p 区,第 B B 族和第为 d 区; B 和 B 族为 ds 区。【详解】( 1)铝位于第三周期第 A 族,属于主族元素,金、银、铜、铁和钛都不属于主族元素,故答案为: Al;(2)钛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24s2,则其外围电子的电子排布图
34、为:,故答案为:;(3)电子排布式中最大能层数与周期数相等,外围电子排布式为(n-1)d10ns1 的原子位于第 IB 族,基态金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5d106s1,该原子最大能层数是6,所以金原子位于第六周期第 B 族,故答案为:六;B;(4) A、 A 族最后填充 s 电子,为 s 区; A零族为 p 区,第 B B 族和第为 d 区; B 和 B 族为 ds 区, Ag 与 Cu 位于同一族,属于第 B 族,所以属于 ds 区,故答案为: ds。【点睛】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的有关知识,明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解本题关键,了解元素周期表 5 区的划分方法。11 现有下列 9 种微粒:11
35、H 、 12 H 、 136 C 、 146 C 、 147 N 、 2656 Fe2、 2656 Fe3、 168 O2 、 168 O 3 。按要求完成以下各题:(1) 11H 、 12 H 分别是氢元素的一种_,它们互为 _。( 2)互为同素异形体的微粒是 _。( 3) 5626 Fe2 的中子数为 _,核外电子数为 _。( 4)形成上述 9 种微粒的核素有 _种、元素有 _种。【答案】核素同位素168 O 2 和 168 O3302475【解析】【分析】结合核素的结构分析即可。【详解】(1) 11 H 、 12 H 的质子数均为1,中子数分别为0、 1,分别是氢元素的一种核素,它们互为同位素;(2) 168 O 2 和 168 O3 是由 O 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3) 2656 Fe2的质子数为26,质量数为56,中子数为 5626 30 ,核外电子数为26 224 ;(4)9 种微粒中含有 H 、 C 、 N 、 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