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Q/SY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业标准Q/SY XXXXXXXXX定向钻穿越管道外涂层技术规范Specification of External Coatings for 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Pipeline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2011 - XX - XX发布2011 - XX - XX实施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发布Q/SY XXXXXXXXX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24一般要求25外涂层结构36材料要求37涂装及检验98补口119补伤1410检测与评价1511安全卫生和
2、环境保护1512交工文件16附录A(规范性附录)涂层粘结强度测定法17附录B(规范性附录)耐土壤应力试验方法19附录C(规范性附录)液体涂料吸水率测试方法21附录D(规范性附录)防腐层电导率测试方法22前言本标准按照国标GB/T1.1格式编写。本标准共分为12章和4个附录,附录A、附录B、附录C及附录D均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天然气与管道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科学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西气东输管道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建设项目经理部、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设计院、中油管道科技研究中心、。本标准主要起
3、草人:李建忠 李英义 董 彬 黄留群 赵 君 韩钟琴 卜祥军 柳 霞 窦洪强 腾延平 韩昌柴 李海坤 施 羽 王 颖 朱 琳 张 鹏 谢 涛27定向钻穿越管道外涂层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定向钻穿越管道外涂层的最低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定向钻穿越管道外涂层的设计、施工及验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J 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 651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 7692
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T 1040.2 塑料 拉伸性能的测定 第2部分:模塑和挤塑塑料的试验条件GB/T 1408.1 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 第1部分:工频下试验GB/T 1410 固体绝缘材料体积电阻率和表面电阻率试验方法GB/T 1447 纤维增强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 1549 纤维玻璃化学分析方法GB/T 1633 热塑性塑料维卡软化温度(VST)的测定GB/T 1723 涂料粘度测定法GB/T 1724 涂料细度测定法GB/T 1725 色漆、清漆和塑料 不挥发物含量的测定GB/T 1728 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GB/T 1842 塑料
5、 聚乙烯环境应力开裂试验方法GB/T 2411 塑料邵氏硬度试验方法GB/T 3854 增强塑料巴柯尔硬度试验方法GB/T 4507 沥青软化点测定法(环球法)GB/T 5470 塑料 冲击法脆化温度的测定GB 6750 色漆和清漆 密度的测定GB 7689.2 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验方法 第2部分 经、纬密度的测定GB 7689.5 增强材料 机织物试验方法 第5部分 玻璃纤维拉伸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的测定GB 8923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GB/T 9914.1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 第3部分 含水率的测定GB/T 9914.2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 第2部分 玻璃纤维可燃物含量的测定GB
6、/T 9914.3 增强制品试验方法 第3部分 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GB/T 12007.7 环氧树脂凝胶时间测定方法GB/T 18570.3 涂敷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 表面清洁度的评定试验 第3部分:涂敷涂料前钢材表面的灰尘评定(压敏粘带法)GB/T 20027 橡胶或塑料涂覆织物 破裂强度的测定GB/T 23257-2009 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JC/T 170 无碱玻璃纤维布Q/SY 1038 双层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标准SY/T 0041 管道防腐层与金属粘结的剪切强度试验方法SY/T 0315-2005 钢质管道单层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规范SY/T 4113 防腐涂层的耐划伤试验
7、方法ISO 21809-3-2008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industries External coatings for buried and submerged pipelines used in pipelin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Part 3: Field joint coatings石油天然气工业管道输送系统用的埋地管道和水下管道外防腐层补口技术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定向钻穿越 horizontal directional drilling (HDD)采用水平定向钻机按照设计轨迹进行导向孔、扩孔
8、形成一个孔洞后,回拖穿越管段通过障碍物的一种非开挖管道安装施工方法。3.2外涂层 external coatings 定向钻穿越管道外涂层包括防腐层、防腐层+防护层两种结构。3.3防护层 armoring coating包覆在定向钻穿越管段防腐层外表面的保护性涂层。4 一般要求4.1 水平定向钻穿越段应根据以下地质条件确定外涂层的类型:a) 软土层、砂层或软性岩土(如页岩、泥岩)穿越时,宜与线路管道主体防腐层类型保持一致,采用相应的加强级防腐层。b)硬岩等其它不良地质条件地层穿越时,宜采取适当措施增加防腐层系统中的一种或多种材料的厚度,或增加防护层。4.2 补口材料应与管体外涂层材料相匹配。4
9、.3 水平定向钻穿越段施工过程中应采取适当措施(包括试回拖、洗孔、浮力控制等)避免外涂层的损伤。4.4 水平定向钻穿越管道在回拖前应进行防腐层外观及漏点检测,穿越完成后应按本标准附录D规定的方法进行防腐层绝缘性能测试。5 外涂层结构5.1 水平定向钻穿越外涂层结构及厚度见表1。表1 水平定向钻穿越外涂层结构及厚度外涂层类型外涂层结构及厚度总厚度mm防腐层防护层加强级三层结构聚乙烯符合GB/T23257-2009的规定(3PE加强级厚度)加强级双层熔结环氧粉末符合Q/SY 1038的规定(双层FBE加强级厚度)增强型三层结构聚乙烯底层FBE厚度500m,胶粘剂及聚乙烯层厚度符合GB/T23257
10、-2009的规定(3PE加强级厚度+0.38mm)加强级双层熔结环氧粉末无溶剂环氧耐磨涂层底层FBE(300m)+面层FBE(500m)+环氧耐磨涂层(800m)1.6加强级三层结构聚乙烯环氧玻璃钢加强级三层结构聚乙烯(厚度符合GB/T23257)+环氧玻璃钢(1.2mm)a(3PE加强级厚度+1.2mm)a.一般为二布五油,设计单位可根据工程需要适当增加玻璃布的层数和玻璃钢厚度。5.2 水平定向钻穿越外涂层补口应根据管体防腐层类型结构和地质条件进行选择,可选用表2所示的结构。表2 水平定向钻穿越外涂层补口结构外涂层类型补口结构加强级三层结构聚乙烯无溶剂环氧底漆/穿越用热收缩带(牺牲带)无溶剂
11、聚氨酯涂层增强型三层结构聚乙烯无溶剂环氧底漆/穿越用纤维增强型热收缩带(牺牲带)加强级双层熔结环氧粉末无溶剂环氧涂料+无溶剂环氧耐磨涂层加强级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无溶剂环氧耐磨防护层加强级三层结构聚乙烯防腐层+环氧玻璃钢防护层无溶剂环氧底漆/普通型热收缩带+环氧玻璃钢无溶剂聚氨酯涂层+环氧玻璃钢6 材料要求6.1 外涂层材料6.1.1 三层结构聚乙烯外涂层材料的性能应符合GB/T23257的相关规定。6.1.2 双层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材料的性能应符合Q/SY 1038的相关规定。6.1.3 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应符合以下要求:a) 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及防护层的性能应符合表3和表4的规定;表3
12、 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 标试验方法1细度23m100GB/T 17242固体含量23%95GB/T 17253凝胶时间23min10GB/T 12007.74干燥时间表干23h2GB/T 1728实干238表4 无溶剂环氧耐磨防护层技术指标a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 标试验方法1对FBE的粘结强度23MPa7附录A2对FBE的附着力23级2SY/T 0315-2005 附录G3耐划伤(50kg)23m500SY/T 41134耐磨性23L/m3SY/T0315-2005附录J5抗冲击23J8,无漏点GB/T23257-2009附录K6抗1弯曲23无裂纹、无漏点SY/T
13、 0315-2005附录E7压痕硬度(10MPa)23%DFT30ISO21809-3-2008附录H8邵氏D硬度2380GB/T 2411a 涂层厚度800m。 b) 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应在使用前及以后的每批(不超过10t)按表3和表4的要求进行检验,如有一项不合格,则加倍检验,若仍有不合格项,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检验应在经国家计量认证的实验室进行。6.1.4 环氧玻璃钢由环氧树脂和玻璃布组成,材料性能应符合以下要求。 a) 玻璃纤维布应选用符合JC/T170标准的无碱玻璃布,两侧锁边,无蜡,性能应符合表5的要求;表5 玻璃纤维布技术指标序号项 目单 位指 标试验方法1单位面积质量g/2
14、00300GB/T 9914.32含水率%0.30GB/T 9914.13碱金属氧化物含量%0.8GB/T15494可燃物含量%0.20GB/T 9914.25拉伸断裂强力经向N/25mm190 GB/T 7689.5纬向180 6织物密度经向根/161GB/T 7689.2纬向121b)环氧树脂及固化剂性能应符合表6的要求,并由同一材料生产商配套供应;表6 环氧树脂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 标试验方法环氧树脂1固体含量23%95GB/T 17252密度23g/cm31.401.53GB/T 67503粘度23mPas500010000GB/T 1723固化剂5密度23g/cm31.02
15、1.05GB/T 67506粘度23mPas3003000GB/T 1723涂层7凝胶时间23min15GB/T 12007.78干燥时间表干23h2GB/T 1728实干89抗1弯曲a23无裂纹、无漏点SY/T 0315-2005附录E10抗冲击a23J8SY/T 0315-2005附录F11邵氏D硬度23HD80GB/T 2411a涂层厚度为500mc) 环氧玻璃钢防护层的性能应符合表7的要求。表7 环氧玻璃钢防护层技术指标 a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 标试验方法1拉伸强度23MPa190GB/T 14472巴柯尔硬度2330GB/T 38543砂箱试验(100次)23边缘无翘边附录B4耐划
16、伤(50kg)23m500SY/T 41135耐磨性23L/m3SY/T0315-2005附录J6抗1弯曲23无裂纹SY/T 0315-2005附录E7对PE粘结强度C23MPa3.5附录Aa 涂层的厚度为1200m(二布五油);b 厚度为40.1mm的聚乙烯片对厚度为1200m的环氧玻璃钢,PE试片表面应进行粗糙化处理和火焰极化;c 将环氧玻璃钢涂敷在带有3PE防腐层的管试件上,固化后按照附录A进行测试,3PE防腐层表面应进行粗糙化处理和火焰极化。d) 环氧树脂、玻璃布及玻璃钢防护层在使用前及以后的每批(环氧树脂不超过10t、玻璃布不超过2t)应对表5表7的全部项目进行检验,如有一项不合格,
17、则加倍检验,若仍有不合格项,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检验应在经国家计量认证的实验室进行。6.2 补口材料6.2.1 穿越用热收缩带6.2.1.1 穿越用热收缩带应按聚乙烯基材有无纤维增强分为纤维增强型和普通型两种类型。6.2.1.2 穿越用热收缩带性能应符合表8表12的规定。表8 穿越用热收缩带厚度 单位:mm穿越热收缩带类型基材厚度胶层总厚度纤维增强型1.81.23.0普通型1.51.02.5表9 穿越用热收缩带基材的性能指标a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 标试验方法纤维增强型热收缩带普通型热收缩带1顶破强度23N2000GB/T20027 方法A拉伸强度23MPa17GB/T 1040.2断裂伸
18、长率23%400GB/T 1040.22维卡软化点10090GB/T 16333脆化温度-65-65GB 54704电气强度23MV/m2525GB/T 1408.15体积电阻率23Wm1101311013GB/T 14106耐环境应力开裂(F50)h10001000GB/T 18427化学介质浸泡后的顶破强度(浸泡7d)10%HCl23N1700-GB/T20027 方法A10%NaOH10%NaCl8耐化学介质腐蚀b(浸泡7d)10%HCl23%-85GB/T23257-2009附录H10%NaOH8510%NaCl859热老化后的顶破强度(150,7d)23N1700-GB/T20027
19、 方法A10耐热老化(150,21d)拉伸强度23MPa-14GB/T 1040.2断裂伸长率%-300GB/T 1040.211热冲击(225,4h)无裂纹、无流淌、无滴垂GB/T23257-2009附录J12邵氏D硬度23HD50GB/T 2411a 除热冲击外,基材性能需经过2005、5min自由收缩后进行测定;b 耐化学介质腐蚀指标为试验后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保持率。表10 热熔胶的性能指标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 标试验方法1软化点(环球法)90GB/T 45072搭接剪切强度a23MPa1.8ISO21809-3-2008 附录L最高设计温度0.33脆化温度-15GB/T 232
20、57-2009附录Ma. 搭接剪切强度包括钢/钢、PE/PE。表11 无溶剂环氧底漆性能指标a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 标试验方法1固体含量23%95GB/T 17252吸水率23%0.6附录C3阴极剥离a. 65,48h23mm8GB/T 23257-2009 附录Db. 65,28d23mm154对钢粘结强度23MPa10附录A5热水浸泡后对钢粘结强度 (最高设计温度,28d)23MPa7附录A6对PE附着力b23级1SY/T 0315-2005附录G7热水浸泡后对PE附着力b(最高设计温度,28d)23级2SY/T 0315-2005附录Ga. 钢试件涂层厚度为500m550m;b. 当无
21、溶剂环氧底漆需在PE搭接区涂敷时进行此项测试,涂层厚度100m200m。表12 热收缩带安装系统的性能指标 a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 标试验方法1剥离强度(对钢、对PE)23N/cm70胶层覆盖率95%GB/T 23257-2009附录J 最高设计温度10胶层覆盖率95%2热水浸泡后的剥离强度(对钢、对PE)(最高设计温度,28d)23N/cm70胶层覆盖率95%GB/T 23257-2009附录J 衰减率b%103阴极剥离a最高设计温度,48h23mm8GB/T 23257-2009附录D最高设计温度,28d23154抗冲击23J15GB/T 23257-2009附录M5热老化性(Tmax+
22、20,100d)A100/A0c23%75ISO21809-3-2008 附录Na. 采用管状试件;b. 热水浸泡后剥离强度的衰减量与热水浸泡前剥离强度的比值;c.对钢剥离强度的变化率。6.2.1.3 每一牌号的热收缩带(套)及其配套无溶剂环氧底漆,使用前且每年至少应按表8表12规定的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检验。使用过程中,每批(不超过100个)到货,应按表8、表9(第6项除外)、表10、表11和表12(第5项除外)的规定,对配套无溶剂环氧底漆、热收缩带(套)基材、热熔胶以及补口防腐层安装系统的性能进行复检,性能应达到规定的要求。6.2.1.4 热收缩带外包环氧玻璃钢检验及验收要求应符合本标准6.1
23、.4的规定。6.2.2 无溶剂环氧涂料6.2.2.1 无溶剂环氧涂料及涂层性能应符合表13和表14的相关规定。表13 无溶剂环氧涂料技术指标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 标试验方法1细度23m80GB 17242固体含量23%95GB 17253凝胶时间23min10GB/T 12007.74干燥时间表干23h2GB 1728实干238表14 无溶剂环氧涂层技术指标a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 标试验方法1对钢粘接强度23MPa10附录A2吸水率23%0.6附录C3附着力a 953,24h23级2SY/T 0315-2005 附录Gb 703,28d23级2,无鼓泡4耐阴极剥离a 1.5V,653,48
24、h23mm8SY/T 0315-2005 附录Cb 1.5V,653,30d23155抗1弯曲a23无裂纹SY/T 0315-2005附录E6抗冲击a23J8GB/T 23257-2009附录F7体积电阻率23m11012GB/T 14108电气强度23MV/m25GB/T 1408.19耐化学介质腐蚀(90d)10%HCL 23无起泡、无开裂、无剥离SY/T 0315-2005附录I10%H2SO 10%NaOH3%NaCLa 试片涂层厚度为600800m。b) 无溶剂环氧涂料应在使用前对表13和 表14的全部项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规定;使用过程中应对每批无溶剂环氧涂料(不超过10 t
25、)按表13和表14(第9项除外)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如有一项不合格,则加倍检验,若仍有不合格项,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检验应在经国家计量认证的实验室进行。6.2.3 无溶剂聚氨酯涂料6.2.3.1 无溶剂聚氨酯涂料及涂层的性能应符合表15和表16的规定。表15 无溶剂聚氨酯涂料性能指标 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 标试验方法1细度23m100GB/T 17242固体含量23%98GB/T 17253干燥时间表干23h0.5GB/T 1728实干2表16 无溶剂聚氨酯涂层性能指标a 序号项目测试温度单位指 标试验方法1耐划伤(50kg)23m500SY/T 41132抗冲击232J/mm5,无漏点
26、GB/T 23257-2009附录F-523,无漏点3抗1弯曲a0无裂纹、无漏点SY/T 0315-2005附录E4对钢粘结强度23MPa10.0附录A5对PE附着力23级1cGB/T23257-2009附录C6热水浸泡后对钢粘结强度(60,28d)23MPa7.0附录A7热水浸泡后对PE的附着力(60,28d)23级2cGB/T23257-2009附录C8阴极剥离aa.60,48h23mm8SY/T 0315-2005附录Cb.60,28d209压痕硬度(10MPa)60%DFT30bGB/T 23257-2009 附录G10耐磨性23L/m3SY/T0315-2005附录J11邵氏D硬度2
27、380 GB/T 241112绝缘电阻Rs10023.m2107ISO 21809-3-2008 附录KRs100/Rs70%8013耐化学介质浸泡(90d)10%HCL23无起泡、无开裂、无剥离SY/T 0315-2005附录I10%H2SO410%NaOH3%NaCL14电气强度23MV/m25GB/T 1408.1a 试件涂层的厚度为2mm。抗弯曲试件涂层厚度为60050m。b 压痕深度不超过试件涂层原始厚度的30%。c 将厚度为3mm的聚乙烯试片表面进行打毛处理,然后涂敷无溶剂聚氨酯。6.2.3.2 无溶剂聚氨酯涂料在使用前应按表15和表16的全部项目进行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规定。使用
28、过程中应对每批(不超过10 t)涂料按表15和表16(第6、7、12、13项除外)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如有一项不合格,则加倍检验,若仍有不合格项,则该批产品判定为不合格。检验应在经国家计量认证的实验室进行。7 涂装及检验7.1 增强型三层结构聚乙烯外涂层7.1.1 增强型三层结构聚乙烯外涂层的涂装及检验应符合GB/T 23257的规定。7.1.2 涂层结构及厚度应符合本标准表1的要求。7.2 加强级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无溶剂环氧耐磨防护层7.2.1 加强级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的涂装及检验应符合Q/SY 1038的规定。7.2.2 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可采用喷涂、刷涂或刮涂方式进行涂敷,厚度
29、不小于800m。7.2.3 加强级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检验合格后方可涂敷无溶剂环氧耐磨防护层。防护层涂敷前,应在一根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管上进行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涂敷工艺评定,确定双层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表面打磨处理工艺,经检验厚度和粘结强度合格后,编制防护层涂敷工艺规程。7.2.4 按照工艺评定所确定的工艺规程进行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的涂敷。7.2.5 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防护层应进行如下检验:a) 外观检验:应逐根进行目测检查,防护层表面应平整、无裂纹、漏涂、流挂、划痕、气泡等外观缺陷; b) 厚度检验:无溶剂环氧耐磨防护层实干后,采用磁性涂层测厚仪逐根测试,沿每根钢管轴向随机取三个位置,测量
30、每个位置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任意四点的涂层厚度并记录,其厚度不小于1.6mm。当测得的某一点的厚度值低于最小厚度要求时,应对受此影响的钢管沿轴向以lm的间隔逐段检测,若测得的平均值不符合要求或某一点的厚度值低于要求的最小厚度值50m以上时,应进行补涂。涂层测厚仪应至少每班校正一次; c) 粘结强度检验:对连续涂敷的100根钢管抽一根(不足100根时按100根计),按照本标准附录A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以涂层粘结强度不小于7MPa为合格。若不合格,应加倍检验,并及时调整防护层涂敷工艺。粘结强度检验应在无溶剂环氧耐磨防护层固化后进行。7.3 加强级三层结构聚乙烯+环氧玻璃钢外涂层7.3.1 加强级三层
31、结构聚乙烯防腐层的涂装及检验应符合GB/T 23257的规定。7.3.2 环氧玻璃钢的涂敷宜在现场补口防腐层涂装完成后进行,环氧玻璃钢的结构宜为二布五胶,即环氧树脂(表干)+环氧树脂+玻璃布+环氧树脂+玻璃布+环氧树脂(表干)+环氧树脂。7.3.3 防护层涂敷前,应在一根加强级三层结构聚乙烯防腐管上进行环氧玻璃钢涂敷工艺评定,确定三层结构聚乙烯防腐层表面打磨处理工艺,经检验防护层厚度和附着力合格后,编制防护层涂敷工艺规程。7.3.4 按照工艺评定所确定的工艺规程进行环氧玻璃钢的涂敷。7.3.5 环氧玻璃钢固化温度及时间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7.3.6 环氧玻璃钢防护层应进行如下检验:a) 外观
32、检验:应逐根进行目测检查,环氧玻璃钢表面应平整,无开裂、皱褶、空鼓、流挂、脱层、发白以及玻璃纤维外露,压边和搭接均匀且粘结紧密,玻璃布网孔为漆料所灌满; b) 厚度检验:环氧玻璃钢实干后,按本标准7.2.5b)的方法进行检测,防护层厚度应不小于1.2mm; c) 固化度检验:环氧玻璃钢固化后应逐根进行固化度检验。沿管子轴向测量平均分布的3个点,采用巴氏硬度计进行玻璃钢防护层硬度检验,检测结果应不小于30;d) 粘结强度检验:对连续涂敷的100根钢管至少抽一根(不足100根时以100根计)按照附录A规定的方法进行粘结强度测试,若不合格,应加倍检验,并应及时调整外护层涂敷工艺。粘结强度检验应在环氧
33、玻璃钢防护层固化后进行。8 补口8.1 一般规定8.1.1 补口材料应有产品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和通过国家计量认证的检验部门出具的检验报告。8.1.2 补口材料到货应按本规定的要求进行验收,并在业主或业主代表见证下进行抽样,复检确认合格后方可投入现场使用。8.1.3 补口材料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存放。8.1.4 施工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检测仪器应经过计量检定,并应在检定有效期内。8.1.5 补口施工人员应进行防腐施工培训并取得业主认可的上岗证,方可进行补口施工操作。8.1.6 正式开始施工前,补口材料供应商应派专人进行现场指导,施工承包商应根据设计要求、产品使用说明书要求以及所确定的补口施工方式进行
34、补口工艺评定,编写补口工艺评定规程和补口施工作业指导书,并报业主审定后实施。8.1.7 当存在下列情况之一,且无有效防护措施时,不应进行露天补口施工:a) 雨天、雪天、风沙天;b) 风力达到五级以上;c) 相对湿度大于85%。8.2 表面处理8.2.1 应将补口部位裸露钢管表面和管体防腐层/防护层搭接区表面的油污、油脂和泥土等污物清理干净;清除钢管表面的毛刺、焊渣、飞溅物、焊瘤等缺陷。8.2.2 管体防腐层/防护层端部有翘边、开裂等缺陷时,应进行处理,直至防腐层/防护层粘结完好处。8.2.3 在进行表面除锈前,应将补口部位的钢管预热至露点以上至少3。8.2.4 应采用喷砂除锈方式进行表面除锈,
35、喷砂除锈所采用的磨料应干燥、清洁、无杂质,且不应被铁锈、盐分和其它杂质污染,除锈等级应达到GB/T 8923规定的Sa2.5级,锚纹深度50m100m,每4h班检测1次。8.2.5 补口搭接部位的管体防腐层/防护层应喷砂或手工打磨至表面粗糙,粗糙程度应符合补口材料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处理宽度宜不小于100mm。8.2.6 除锈后清除表面灰尘,灰尘度等级应达到GB/T 18570.3规定的2级,每10道补口检测1次。8.2.7 表面除锈与补口施工间隔时间宜不超过2h,表面返锈时,应重新进行表面处理。8.3 无溶剂环氧底漆/穿越用热收缩带补口8.3.1 配套无溶剂环氧底漆涂敷8.3.1.1 对表面处
36、理过的补口部位进行预热,预热温度应符合配套无溶剂环氧底漆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宜中频加热等对管体表面无污染的加热方式。8.3.1.2 按照穿越用热收缩带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对补口搭接区域的管体防腐层进行加热或极化。8.3.1.3 配套无溶剂环氧底漆应按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调配并均匀涂敷,涂层外观应平整、无漏涂、无气泡;涂敷过程中应对涂层厚度进行控制,涂层干膜厚度宜不小于500m,且符合设计要求。8.3.1.4 采用热收缩带干膜安装方式时,应在环氧底漆实干后,即进行底漆厚度和漏点检测,以均匀分布4点的厚度值不低于设计厚度为合格;检漏电压5V/m,以无漏点为合格。若厚度不合格或存在漏点,应及时进行补涂。8.3
37、.2 穿越用热收缩带安装及检验8.3.2.1 按照穿越用热收缩带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在无溶剂环氧底漆达到规定的固化程度时,方可安装热收缩带。8.3.2.2 穿越用热收缩带的安装应符合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并符合GB/T23257的相关规定。8.3.2.3 在定向钻穿越回拖方向安装牺牲带,收缩后与管体防腐层及热收缩带搭接宽度均不应小于100mm。8.3.2.4 热收缩带安装完毕24h后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剥离强度、环氧底漆厚度和附着力的抽检,测试频次为每100道口至少抽查1道口(不足100道口时按100道口计),如不合格加倍抽检,若加倍抽检仍有不合格,则该段管线的补口应全部返修。a) 按GB/T 2325
38、7附录J规定的方法进行剥离强度的检测,检测部位包括金属管体和管体防腐层搭接区,检测时的管体温度宜为255,测试结果以热收缩带/钢管、热收缩带/PE的剥离强度应不小于50N/cm、剥离面热熔胶覆盖率大于95%为合格;b) 在剥离强度测试处进行环氧底漆厚度测试,检测结果应不小于500m;c) 按GB/T 23257附录C规定的方法,在剥离强度测试处进行环氧底漆附着力测试,检测结果应达到1级。8.4 无溶剂环氧涂料+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补口8.4.1 对表面处理过的补口部位进行预热,预热温度应符合无溶剂环氧涂料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宜中频加热等对管体表面无污染的加热方式。8.4.2 无溶剂环氧涂料应按产品
39、说明书的要求调配并均匀涂敷,涂敷过程中应对涂层厚度进行控制,涂层干膜厚度应不小于800m,与管体防腐层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00mm。8.4.3 无溶剂环氧涂层表干后,涂敷无溶剂环氧耐磨涂料,涂层总厚度应不小于1.6mm。涂层表面应平整、无漏涂、流挂等外观缺陷,搭接区涂层应逐渐减薄并平滑过渡。8.4.4 防护层实干后,进行厚度、漏点检测,以均匀分布4点的厚度值不低于1.6mm为合格;检漏电压5V/m,以无漏点为合格。若厚度不合格或存在漏点,应及时进行补涂。8.4.5 防护层固化后按照本标准附录B的测试方法进行粘结强度测试,检测部位包括管体及管体防腐层搭接区,以对钢粘结强度应不小于10MPa、对管体
40、防腐层搭接区粘结强度应不小于7 MPa为合格。若不合格,应及时调整补口工艺。8.5 无溶剂环氧底漆/热收缩带+环氧玻璃钢补口8.5.1 配套无溶剂环氧底漆涂敷、热收缩带的安装及检验应符合本标准8.4的规定。8.5.2 热收缩带补口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穿越管段环氧玻璃钢的连续包覆,环氧玻璃钢外护层的施工及检验应符合本标准7.3的相关要求。8.6 无溶剂聚氨酯涂料补口8.6.1 无溶剂聚氨酯涂料涂敷8.6.1.1 无溶剂聚氨酯涂料补口可采用喷涂、刷涂及辊涂等方式进行施工,涂层干膜厚度应不小于2mm,与管体防腐层搭接宽度应不小于100mm。8.6.1.2 采用高压无气喷涂时,应按照涂料使用说明要求,
41、设定喷涂机的输送比例,并对涂料进行预热、保温,确保涂料喷涂良好雾化。1)采用机械喷涂作业时,支架中心应正对补口焊缝,按照工艺评定设定的涂敷时间和旋转速度进行每一道口的喷涂;2)采用手动喷涂作业时,宜保持喷嘴和管表面垂直,两者距离约300mm400mm。首先应将补口部位整个表面均匀喷涂一道,不应有漏涂;然后往复移动喷枪,逐步加厚,补口防腐层一次成型。3)喷涂前,应将喷涂系统混合管路中的溶剂全部喷出,待喷出的涂料不含溶剂时,方可开始涂料的喷涂。每道口喷涂结束后,应随即用溶剂将喷嘴和混合料管路冲洗干净。当喷涂中途停顿时,也应将混合管路中的涂料冲洗干净,然后才可恢复喷涂。8.6.1.3 采用刷涂、辊涂方式时,应指定专人负责涂料的配制,严格按产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