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11 级财务管理班 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1题 目: 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学生所在学院 经济学院 专 业 11 级财务管理 学 号 101012011088 学 生 姓 名 苏 杰 君 指 导 教 师 秦 晓 东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11 级财务管理班 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2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各样的经济问题、矛盾浮现出来,其中金融危机这一棘手的问题让人们开始怀疑公允价值计量是不是导致此危机发生的其一原因。公允价值曾被视为面向21世纪的计量属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也曾不遗余力地推广公允价值的运用。然而2008年国际
2、金融危机的爆发把公允价值再一次推向风口浪尖,出现了一股质疑和讨伐之声。关键词: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 市场风险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11 级财务管理班 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3目录摘要 2一、金融危机中对公允价值的争议 4(1)金融界呼吁终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4(2)会计界坚持公允价值的有效性 4二、正确定义公允价值 6三、公允价值应用的意义 7四、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8五、公允价值会计在有序交易市场条件下的分析 8(1)公允价值会计在交易市场条件下的优势 8(2)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下的缺陷 10六、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的完善对策 12七、结论 14参考文献 15
3、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11 级财务管理班 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4一、金融危机中对公允价值的争议美国的次贷危机到全球性的经济危机极大冲击了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首当其冲的是公允价值会计,公允价值被认为是导致并恶化这场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金融资产已失去了活跃的市场,有序交易也很难寻觅。不论是初级金融产品还是衍生金融产品的价格纷纷下挫,甚至大起大落。(1)以美国金融界为主首先向公允价值会计即市值会计发难。认为按公允价值对MBS、ABS和CDO等次贷产品进行计量,导致金融机构确认巨额的未实现且未涉及现金流量的损失。由于非基本面的损失是暂时的,当市场恢复正常后,损失将逆转,因
4、此报告损失是具有误导性的。扭曲了投资者的心理,造成恐慌性抛售持有次贷产品的金融机构股票的风潮。这种非理性投机行为反过来又迫使金融机构不惜代价降低次贷产品的风险暴露,本已脆弱的次贷产品市场濒临崩溃,金融机构不得不在账上进一步确认巨额减值损失。这就造成了极具破坏性的恶性循环,是导致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因此,金融界强烈呼吁完全废除或暂时终止公允价值会计。于此同时,2008年美国国会通过紧急稳定经济法案。“法案”中133节要求SEC在法案生效90天内,在咨询美联储和财政部的意见的基础上,应向国会提交一份究竟是中止还是改正FAS157即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报告。当时有一个很大的呼声要废除公允价值,回归历史
5、成本会计。政商两界齐施压,美国2008年1月1日刚刚开始执行的FAS157公允价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11 级财务管理班 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5值面临危机。(2)面对金融机构人士的指责,在会计界里的人员则是强烈回应,他们仍然坚持公允价值计量规则,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与金融危机没有因果联系,公允价值计量是能够真实反映金融企业的市场财务状况,避免或减少金融机构内部人员人为操纵经营业绩的现象,防止金融企业利用虚假信息误导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关于暂停使用公允价值,会计界和一些经济界人士一直持抵制的态度,其认为公允价值准则本身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金融机构对该准则双向的功利态度。国际专业会计师组织
6、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ACCA)于2008年10月7日就一年来的金融危机发表报告认为,信贷危机的根源是银行公司治理方面的失败,导致思维过于短浅,对风险视而不见,而非公允价值的使用。2008年12月30日,美国证交会向国会提交了调查报告市值会计研究,认为公允价值不是导致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根源,但公允价值计量有待改进。在2009年1-3月连续召开的IASB- FASB金融危机高层顾问组会议上,主席汉斯胡戈威尔斯特强调,公允价值并非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而市场信用缺失是导致银行危机的首要原因,银行承担经营风险且没有恰当地管理风险引发了金融危机。2009年5月12日,英国下院发布金融危机系列报告之二银行业
7、危机:改革公司治理和金融城薪酬,也认为“公允价值不应成为傲慢无知的风险管理和糟糕的银行业决策的替罪羊。”2009年7月28日,FASB与IASB联合成立的金融危机咨询组(FCAG)发布报告,认为公允价值会计不仅不是金融危机的根源,甚至也不是推波助澜的因素,如果大型金融机构更早更广泛的采用公允价值,金融危机可能不会爆发得如此集中和剧烈。公允价值的运用缺失有可能增加金融机构收益及其资本的波动性,从宏观经济方面还可能会影响到金融机构经营行为,进而对金融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是许多因素叠加的结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11 级财务管理班 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6果,因此,不应将金融危机
8、发生的主要原因归咎于公允价值会计,更不应一概否认公允价值会计,即便停止采用公允价值会计,也不能解决金融危机本身的问题。放弃公允价值计量将会剥夺投资者在最需要关键财务信息的时候获取这些信息的权利。将危机产生的根源归咎于公允价值,在于错误地理解和运用了公允价值。二、正确定义公允价值简单地说,公允价值亦称公允市价、公允价格。熟悉市场情况的买卖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和自愿的情况下所确定的价格,或无关联的双方在公平交易的条件下一项资产可以被买卖或者一项负债可以被清偿的成交价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市场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购买企业对合并业务的
9、记录需要运用公允价值的信息。在实务中,通常由资产评估机构对被并企业的净资产进行评估。从理论上说公允价值的来源应该是两种:市价和未来现金流量贴现。后者表面上看有普遍的适用范围,但是实际上要求详细的现金流量预测、终值的预计和合理的风险调整后的折现率,而这些数据的输入牵涉主观判断,其微小的变化对于所推导的公允价值具有很高的敏感性。为了规避这些现实操作中的技术性风险,根据公允价值信息的获取条件,将其来源分为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价值评估模型和交易对手提供等三种,而现时中常用的现金流量贴现法应该慎用。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具有众多的市场参与者,并通过市场机制,根据有效市场假设,它能够忠实表达金融商品的公允价值
10、。同时,公开报价也具有容易观察获得、具有可验证性等特点,所以,如果存在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就必须将它作为公允价值的基础。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11 级财务管理班 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7因此,公允价值作为最能反映市场环境状况的其中一个计量属性,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否定它。三、公允价值应用的意义公允价值作为会计准则中的一重要计量属性,其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1、预防金融市场风险金融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市场,金融工具总是与金融市场紧密相连,其价值也往往随市场行情的变化而不断地变化。投资者只有准确地认识市场价值的走势,才能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例如,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曾发生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
11、机,一些金融机构利用会计计量原则历史成本原则,掩盖问题贷款。由于没能真实和迅速地反映金融机构财务状况,导致投资者的判断失误,多家金融机构破产,引发金融危机。从那以后,美国金融界就倾向于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使得投资工具价值得到公允的体现,合理的反映金融市场的风险。2、提高财务信息真实性、相关性和有用性。财务信息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依据,传统的会计计量是建立在历史成本基础之上的,进行会计计量时只能依据已经发生的交易成本,入账后一般不得随意调整账面价值。而金融工具的交易活动从合约的签订到实施,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处于不断变动的状态,合约不经履行,成本就无法确福建师范
12、大学经济学院 11 级财务管理班 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8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历史成本入账,而且入账价值保持不变,就不符合金融工具价值变动的特征,违背了会计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原则,无法提供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我们要正视以上公允价值在现实应用中的作用,但并不能说明公允价值是完全能够反映我们市场中多变的经济环境,理智地去看待问题才能更好地做出判断。四、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金融界的人士提出,公允价值原则为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在跌宕起伏的经济环境中起着反作用,将经济推向了更深的深渊,但是,从二者关系上看,公允价值只是金融工具价值的计量手段。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不仅没有火上浇油,反而使危机更
13、快暴露出来,让投资者尽快看到了真实情况。公允价值只是“温度计”,而金融工具价值好比人体温度,前者只能“如实反映”后者的高低,而不能决定其高低。公允价值只是把情况真实的表现出来,市场波动的影响被公允价值准则所捕获,做到信息透明性。其真正的目的在于:通过市场不断调整,让大家正确认识目前的问题。所以,如果因此次金融危机而改变会计准则,停止使用公允价值,绝对是不明智的。通过放松会计计量的规则而“创造”的利益是一种幻觉,只能延迟问题的解决;改变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将会剥夺投资者在最需要关键财务信息的时候获取这些信息的权利。这种虚假“健康”信息,最终会导致资本市场的崩溃,使经济陷入长时期的衰退。五、公允价值
14、会计在有序交易市场条件下的分析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11 级财务管理班 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9(一)公允价值会计在有序的交易市场条件下的优势每次危机都会涉及到一些改革,公允价值以前也是不用的,是在前一轮金融危机,特别是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才突然要求用公允价值的,因为当时发现用账面价值掩盖了非常多的损失。公允价值会计运用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存在一个有序的交易市场,在有序的交易市场环境下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比历史成本计量有更大的优越性:(1)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唯一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把可比性作为一个次要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对保证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有着重要的
15、意义。与历史成本会计相比,公允价值会计统一了资产和负债的会计计量基础和时间口径,因此公允价值会计提供的信息比历史成本会计提供的信息更具可比性。会计信息的横向可比是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客观上要求公允价值只能反映市场的共同预期。公允价值是指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市场价值),而不是“特定主体”的价值。(2)公允价值的运用超前于会计目标。会计目标研究相对滞后,在很长时间内未能形成权威的观点,而且会计目标往往局限于提供充分的会计信息,而未能满足决策有用观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会计目标倾向于决策有用观的转变,是公允价值这一计量模式产生的重要前提条件,会计计量模式的选择,最终服务于会计目标。(
16、3)公允价值的运用更符合风险管理惯例。公允价值是充分反映财务报表中潜在损失的最好方法。与历史成本会计相比,公允价值会计更符合目前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惯例。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11 级财务管理班 金融危机下对公允价值的思考10公允价值区别对待不同贷款的信用风险,更接近现代管理风险技术。借助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可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化解金融资产泡沫。倘若没有采用公允价值会计,投资者可能永远被掩盖在金融界创设的虚幻泡沫中。能反映出潜在的利率风险损失。这种影响能逐渐地通过未来收益减少(或损失)的形式反映出来。(4)以公允价值计量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资本保全包括财务资本保全和实物资本保全两
17、类。财务资本保全是指企业期末净资产总额等于或超过按名义货币单位计量的期初净资产总额;实物资本保全是指企业期末净资产总额超过保持期初生产能力所需的净资产总额。历史成本计量不考虑经济环境的变化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反映的是财务资本保全的概念;公允价值反映的是计量日市场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平均预期,排除了公司的“特定主体”因素,体现的是资产和负债当前的市场价值,充分反映了经济环境的变化对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体现的是实物资本保全的概念。公允价值会计比历史成本会计更能反映经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因为经营者有义务就经济环境变化对受托管理标的物的影响进行反映。另外,公允价值又是面向现在和未来的计量属性,能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决策有用”的目标。( 二)公允价值会计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缺陷(1)公允价值估值技术尚不完善,使得可靠性和公允性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公允价值的确定有三个层次,然后依据不同层级来确定可靠性程度。首先,活跃市场中的成交价就是公允价;其次,如果在一个活跃市场中没有相同产品的成交价,与其相类似产品的近期可观测到的成交价也可认为是公允价;最后,如果上述两个层次的价格都不能获得,则需要通过估值模型计算有关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