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茶文化与茶艺论文 余鑫涛.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138196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茶文化与茶艺论文 余鑫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茶文化与茶艺论文 余鑫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茶文化与茶艺论文 余鑫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茶文化与茶艺论文 余鑫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茶文化与茶艺论文 余鑫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韶关学院英东农业科学与工程学院课程论文报告课程名称: 茶文化与茶艺课程论文题目: 广东茶文化历久犹新姓 名: 余鑫涛系: 园艺专 业: 园艺年 级: 2013 级学 号: 13102031027指导教师: 潘春香职 称: 教授2015 年 5 月 20 日茶文化与茶艺课程论文一、题目:紧紧围绕茶文化与茶艺、茶知识内容自拟题目茶文化与茶艺发展、历史、茶与宗教、茶知识、泡茶技艺、加工工艺、科学饮茶、茶叶的功效、茶产业发展前景、国内外茶文化概述等等。二、论文格式题目、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五部分组成。题目:题目是论文的核心,要求直接、具体、醒目和简明扼要,一般不超过 20个字。摘要:论文的论点

2、,要简洁和概括。200500 字关键词:3-5 个。正文:是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前言(序论) 、本论和结论三个部分。序论部分主要说明选题的理由和意义,要明确、具体地提出要要论证的问题;本论部分是论文的中心,主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论据。这部分要以充分的材料来证明,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和大小段落之间的关系。结论部分要写出论证的结果,并提出展望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参考文献:是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用要研读的一些资料,有选择的列在文后。三、要求1、除摘要和参考文献以外,要求最少 3000 字以上。2、论文按照毕业论文规范进行。包括封面、目录、摘要、正文、参考文献。3、13 周提交。四、评分标准茶文化与

3、茶艺论文评分标准摘要 前言 正文 结论讨论 参考文献 规范性减分10 分 15 分 50 分 15 分 10 分 错字 错句 格式 字体字号广东茶文化历久犹新摘要:广东茶产业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代前就利用茶叶,到唐代诗人曹松寓居南海西樵山,移植顾诸茶其上,教民种茶、制茶。其时广州已是我国最古老的出口茶埠。唐代以前,饮茶者只限贵族、官吏和僧尼,饮茶方法似喝菜汤一样,以为疗疾、驱眠或解渴。唐德宗贞元八年,饮茶习俗开始从朱门走进柴户。饮茶文化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明代末年广州茶楼、潮州工夫茶和客家擂茶己经出现。粤人嗜茶名闻中外,茶叶品种多样、数以百计,任君选品,各种泡茶方法应运而生,饮茶文化进一

4、步发展提高。广东人的“饮茶热”久盛不衰,对茶情有独钟,饮早茶、午茶、夜茶,外地的朋友戏称广东人是泡在茶里的。关键词:历史悠久;粤人嗜茶;品种多样;久盛不衰目录一前言.1(一)广东茶文化的初步认识.1二、广东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1三、粤人嗜茶好客,饮茶文化发达,茶艺多姿多彩.2(一)广东茶楼.2(二)潮州功夫茶.3(三)客家擂茶.4(四)粤北茶饮.5(五)苦丁茶饮.5(六)柯氏茶庄.5四、结论.6(一)结论.6参考文献.70广东茶文化历久犹新专业班级:13 园艺 1 班 学生姓名:余鑫涛指导老师:潘春香 职称:教授1、前言(一)广东茶文化的初步认识本文主要论述广东的茶文化发展历程(主要以当代茶

5、文化为主) ,分析为何广东茶文化在渊源流长的历史中发展历久犹新。通过粤人嗜茶,品种多样等论点来具体分析。广东虽没有产中国十大名茶,但却有潮州凤凰单枞,凤凰乌龙,凤凰水仙,石古坪乌龙,大叶奇兰等珍贵茗茶。广东地处亚热带,日照长、气温高、流汗多,人们需要通过饮食来补充大量水分。饮茶同喝水一样,首先是人类的生存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茶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入明以来,广州“茶市”与潮州“功夫茶” ,这两朵岭南茶文化的奇葩破绽而出。至清代,广东茶文化进入第一个兴盛期,在茶市、茶馆、茶具、用茶方式,以及人们对茶的品味文化心态方面,均达到空前水平。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广东东南沿海一带商业活动频繁,茶文化显得

6、更加发达而富于特色,广州人的“饮早茶”与潮州人的“功夫茶” ,便是广东社会文化生活中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广东茶文化历久犹新的原因之一。二、广东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轨迹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广东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在古代,相比于繁华地区,起步稍晚,但日益发展,久盛不衰。早在西汉时代前就利用茶叶,西汉末年有少量茶叶外销,南朝梁武帝时东莞僧人开始人工栽培茶树,唐代诗人曹松寓居南海西樵山,移植顾诸茶其上,教民种茶、制茶。其时广州已是我国最古老的出口茶埠。唐代以前,饮茶者只限贵族、官吏和僧尼,饮茶方法似喝菜汤一样,以为疗疾、驱眠或解渴。唐德宗贞元八年,陆羽广东省农业厅方金福栋陈如钦郑饮茶技艺由岭南东道节度使李

7、复等传来广东,品茗风尚随之在广东兴起。饮茶习俗从朱门走进柴户。饮茶文化始于唐代,盛于明清,明代末年广州茶楼、潮州工夫茶和客家擂茶己经出现。清康熙年间,广州成为我国茶叶出口唯一口岸,全国各省茶叶均运来广州,茶市极旺。有一段时间广东茶产业仅次于浙、闽、湘之后,位居全国第四。1清光绪年间,广东茶叶市场受洋商控制、盘剥和掠夺,致使茶产业衰落。粤人饮茶文化依旧,但茶叶要靠外省供应。1949 年后,茶产业逐渐恢复和发展,特别是1978 年以后,开发山区,建设“三高”茶园,推动茶产业的发展,2000 年全省产茶荤 1 万吨,名茶产量.06 万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不断提高,饮茶之风骤起,传统的广东茶

8、楼“一盅二件,、潮州的“工夫茶艺”及客家擂茶风靡全省。目前,全省消费茶叶 5.5 万吨以上,人均 800 克,成为全国茶叶消费量之冠。消费茶叶之多与茶文化普及提高密切相关。三、粤人嗜茶好客,饮茶文化发达,茶艺多姿多彩广东人嗜茶,各有文化,潮州人善饮乌龙茶,梅州人崇尚花(火)香茶,惠州人喜饮烟熏甜茶,韶州人多饮白毛茶(绿茶),广州及珠三角城乡人喜饮普洱茶和红茶。烹茶茶艺是陆羽传授给善饮之人的,并经过漫长的宣传和推广,各种饮茶之法应运而生。(一)广东茶楼广东之茶店、茶馆和茶肆多采用“陆羽”名字为标榜。广东在明代之后成为中国富庶之域,物产丰富,市场繁荣,或饮或食水平是全国之冠。百姓的一日三餐不但有肉

9、且有鱼虾,茶能除油腻食滞,饮茶之风随之兴盛,商人便群起兴办茶楼、茶肆。古时的广东茶楼称普洱茶楼,普洱茶是粗茶,价格便宜,但滋味浓醇,汤色艳丽,除腻解渴功效显著。清同治、清光绪年间广州及珠三角城镇的“二厘馆”即每位茶价二厘茶楼已普遍存在,而高中级茶馆也跟着开创。一天之内有早、午、夜三市,尤以早茶热闹,上至达官富贾,下自小商平民,均借茶楼、茶馆为待客行乐之所,或切磋家事商事之处,占一席位,品尝佳茗,佐以美点,随心所欲,悠然自得。鲁迅先生在广州小住一年,常是“陆园” 、 “三如楼” 、 “陶陶居” 、,北园”的座上客,说“广州的茶清香可口,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 。鲁迅还把广州茶楼饮茶的作用

10、概括为“打听新闻,闲谈心曲,听听说书” 。广州的茶楼与江浙一带不同,茶叶有普洱茶、六堡茶、乌龙茶、红茶、绿茶、白茶以及其他国内外各种名茶,任君选择,所以有“问位点茶”服务项目。不论高中低档茶楼饭肆,都有数十乃至百多种美味点心供应,茶客一般选用二碟点心,所以有“一盅两件”之说。饮茶时三五知已会集茶楼,占一席位,选泡一壶茶,每人一只茶杯选两件2点心,悠闲品尝,说天说地,服务小姐伴随周围,不断地给你续水、斟茶,形成“揭盖续术”和“两指叩谢”的礼规。由于广东尤其是广州市和珠三角一带居民较为富裕,故嗜茶闻名中外,朋友或客人见面,头句问语就是“饮茶没有”及“上茶楼饮茶去”,广东茶楼餐宴也必上茶,可见饮茶之

11、风成为人民生活独特风景。由于广东茶楼从泡饮粗茶(普洱茶、六堡茶)发展而来的,至今仍保持这种传统,据笔者抽样调查,发现中低档茶楼的茶客,选饮普洱茶和红茶各占 25%左右,乌龙茶占 20%,绿茶、花茶和白茶各占 10%以下左右。茶楼为求利供应之茶均为低档茶,有人称之为“垃圾茶”,所以台湾省茶艺专家范增平教授几度来广州饮茶,则发出“广州的茶艺不敢恭维”的警告,值得广州茶楼研究。1998 年清远市加强茶艺培训、举行首次茶艺小姐表演竞赛活动,日本茶道专家暨南大学客座日语讲师轰谷清先生应邀参加茶艺小姐表演竞赛活动,评价说“广东茶文化从这次表演可见弘扬和提高的希望所在。 ”(二)潮州功夫茶“功夫茶”是一种颇

12、动功夫又温文雅致的饮茶艺术。流行粤闽沿海地区,且以汕头、潮州、厦门最是盛行。 “功夫茶”在我国虽未逾江北,但被众多移居海外侨胞带出了国门,如今世界各国华侨,特别是南洋各国的粤、闽、台籍侨胞,仍兴“功夫茶”茶道,成为国外抱饮中国茶的独特风景。广东古时仅汕头、潮州喜嗜功夫茶,如今已扩展到粤东的五市(地区)县薯的多务人民,同样兴起功夫茶道彭据调查资料,199 与年粤东地区消费茶叶达 3.24)“屯,人平均用茶叶 1.6 公斤,饮用量之多同兴“几人茶”茶道不无关系。由于“功夫茶”烹制十分讲究,饮茶又慢条斯理,边叹边聊,约定俗成的饮茶方式大有扩展之势。潮州功夫茶的烹制和品饮,古今大致相似。客人来到或三五

13、知己。主人迎进客房,即细心煮茶,茶具以鼎臣制宜兴壶,大若胡桃,贮满茶叶,用坚碳(橄榄核碳)煮汤,乍沸泡如蟹眼时,瀹于壶内,乃取若深所制茶杯,高寸余,约三四器,乃斟之,每杯得茶少许,再沦再斟数杯,瀹茶盖定复遍浇其上,斟则要来回巡斟,即“关公巡城” ,然后壶内茶汤少时内分别点斟各杯,谓之“韩信点兵” 。饮茶要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慢慢瀹斟,一边啜茶一边聊天,以释躁平静怡情悦性。3随着时代的前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功夫茶虽沿用古代约定俗成的规矩,茶壶、茶杯、茶盘仍多为古色古香的宜兴熏制品,也有用高级花瓷或白瓷的,煮水则改用特制的电水壶,茶叶过去广东出产乌龙茶不够销

14、,多用闽茶,如今则选用潮汕地区产的单丛、乌龙、奇兰、水仙等上等茶品。泡茶的水仍以泉水、山水为良,由于煮茶现代化,便利快捷、清洁卫生,品茗环境尤向幽静雅致发展,不论茶馆。居家或是机关、厂家(公司) 。其客厅呈现古香古色的饮茶聊天氛围,文人墨客或是商贾老板,从进入“功夫茶”角色,便侃侃而谈,说说“三国演义” ,谈谈“萧何追韩信” 。又吟诗作画或谈生产、生意经。当代台湾诗人丘蓬甲有一诗曰“曲院春风啜明天,竹炉榄碳手亲煮,小沙壶瀹新鹤嘴,来试湖山处女泉” 。诗中的处女泉是潮州西湖山名泉,诗人对功夫茶的生活情趣和艺术没座了生动描述,功夫茶艺术的魔力可见一斑。(三)客家擂茶客家擂茶的风俗,主要流传在粤东、

15、粤北一带。所谓客家就是指唐宋年代从中原迁居 广东的汉人。客家人十分好客,亲朋好友造访,必定擂茶饭粥招待。擂茶饭制作方法:(1)备茶汤,取黑芝麻、花生米、香花菜(名叫香青兰的野菜)和绿茶等量,置陶钵里擂成妢糊状。烧开一锅水,冲入上料加适量精盐调味,即成茶汤;(2)做饭,取适量大米水浸湿片刻沥水,用生油爆香蒜蓉起锅,待湿米炒至干身,连同蒜蓉盛入饭锅焖成米饭;(3)备菜。取豆角(豇豆) 、小白菜。生菜洗净切成小段,分别用油炸香蒜蓉下菜炒熟加盐调味起锅盛入菜碟。取干虾米数两清水浸发,捞起用油爆香蒜蓉下虾炒至干身,放入葱花盛碟。取菜脯,取适量花生米,慢火炒熟,除去红衣,下油加盐炒匀盛碟。食用时,将备好的

16、各类菜肴分碟上桌,茶汤米饭各置一边。每人取汤碗一只,盛入米饭,各取喜爱菜肴入碗,冲入茶汤。食时连汤带饭,亦饭亦菜亦汤,清润爽口,是一种开胃消滞的营养食品。享用擂茶饭,使人有回归自然的亲切意味。擂茶粥的制作方法看似简易,但也相当讲究。其制法,取适量上等茶叶最好选高山云雾茶,加入适量炒熟去皮花生米、黑芝麻,置古色古香带螺纹的陶钵里,加少许凉开水,用山苍子树干削磨而成的擂棒,擂成糊状盛起待用。与此同时选用优质大米(每人 50 克),将米煲至熟透成不干不稀状停火,趁热冲入擂好的茶料糊粉状物,充分搅拌,再加4少许精盐味粉和熟油搅匀,分斟到釉瓷汤碗中,由主妇双手敬递客人品食。殷富人家常炒几碟小菜(多为素菜

17、)边饮水酒(一种用山泉水酿制的低度米酒),边食擂茶粥边谈天说地。擂茶粥来历相传古代一将军带兵驻扎岭南,惟岭南多瘴痰之气,众兵丁染上病疾,求医问药不见好转,危急之际一老岖至,令将军派兵碾米挖姜采茶,她将上物擂成糊状,倒进粥锅熬煮,令官兵们分食,众将士果然病除。擂茶流行已久,广东新语曰“东莞以芝麻、薄油杂茶为汁煮之名研茶,谓能去风湿解食积,可疗饥” 。由于有健胃消食之功。又具独特风味,故至今兴盛不衰,即使进城多年的客家人,也常有“擂茶宴”款待宾客。(四)粤北茶饮粤北茶饮喜欢烘青绿茶,古时称岭南茶,现称白毛茶即银毫、白毛尖及中低档白毛茶。因品种、气候环境和栽培加工技术特殊,其茶外形密披茸毛色挥白,内

18、质具兰花香韵,滋味浓醉回甘。其泡饮方法,多用茶壶冲泡约一分钟后,即分注入有茶托的小茶杯中(约 50 一 100 毫升),然后敬客。有喜滋味浓冽的茶客,用大瓷杯煮水沸后,将茶叶置大茶杯再煮一分钟,再分斟小茶杯敬客。泡茶用水是山泉,煮水多用炭火,一壶茶视人数多少和茶叶质量而定置茶数量,一般每人 2 一 3克,冲泡或煮茶 2 一 3 次饭前饭后均有服务小姐烹茶斟茶,敬献茶客,餐前品茗一二杯后,美酒菜肴上桌,不善饮酒者可以以茶代酒,相互敬饮,其乐无穷。用山泉水冲煮的白毛茶,其消滞驱眠益思明目功效特显,故患失眠、胃疾者不宜饮浓茶,但可用白开水冲淡慢饮,以示礼仪。(五)苦丁茶饮苦丁茶古称皋卢茶,属冬青科冬青属苦丁种植物,芽为紫色,非山茶科之茶,味至苦涩,南越诸山均产之。唐代饮茶者将苦丁茶作香笔之物(添加之意)。因为广东人嗜饮香高味浓冽之茶,清代粤人烹河南茶或六安香片(花茶)必以点登(苦丁)为可口,知道苦丁茶多则苦少则甘的道理。广东人及粤籍侨胞泡茶都喜欢加苦丁茶,又称代苦丁少许”,约 0.1 一 0.2 克,形成广东特有的苦丁茶饮。8。年代陈兴琐教授(广东三水人)对尸东苦丁茶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广东苦丁茶的特征是含有一种新的五环三帖内酷类和一定数量熊胆酸、p 一香树脂醇、蛇麻脂醇等多种物质,有治疗高血压、高血脂、中风、咽喉肿痛、便秘、痔疮和虫毒等症之效,因此苦丁茶的独特茶饮,开发前景广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