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策略探讨本科毕业论文 黄晓华.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137819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策略探讨本科毕业论文 黄晓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策略探讨本科毕业论文 黄晓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策略探讨本科毕业论文 黄晓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策略探讨本科毕业论文 黄晓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策略探讨本科毕业论文 黄晓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论 文 题 目 :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策略探讨指 导 老 师 :郑淮学 生 姓 名 :黄晓华学 号 :w440308223350001院 系 :网络教育学院专 业 :教育管理毕 业 时 间 :2011 年 2 月原 创 承 诺 书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毕业论文作者签名:_黄晓华_ 日期: 2010 年 12 月 11 日目 录摘要 IAbstract 一、前言 二、班主任转化后

2、进生的意义1(一)后进生的概念及其特征11. 后进生的概念 12.小学后进生的心理特征1(二)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学意义21.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积极的意义22.对学生创新人格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23.对完美相容的班集体的形成有促进的意义34.对和谐社会的形成起到促进的作用3三、后进生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3(一)后进生的分类 31.从德智体全面发展角度32.从智力角度33.从心理行为角3(二)小学后进生的影响因素 31.家庭因素 3 2.学校因素 43.社会因素 4四、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策略 4(一)基于后进生个案辅导的策略 5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5(1)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平等的对待每位学生5

3、(2)正确认识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反复性和持续性 5(3)班主任要树立起后进生亦能成才的信念5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1)与后进生交朋友6(2)尊重和信任后进生 63.班主任要利用各种力量,帮助后进生转化 6(1)教师要有真诚、持久的爱心 6(2)教师要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表扬 6(3)建立班级体共同奋斗目标,用集体的力量,实现转化7(二)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原则71. 班主任要了解学生 72. 班主任要对学生宽容 73. 班主任要学会如何管理班级 7参考文献 8致谢 9摘要(内容要手写)摘要:本文针对后进生的形成背景以及心理接受层面对后进生展开研究。首先,对小学生后进生的概念和

4、特征进行分析。接着从转化后进生的意义出发,肯定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学意义。并分析后进生的分类以及存在的原因,主要探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影响。从个案研究出发,并对症下药地研究转化后进生所采取的积极策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班主任要利用各种力量,帮助后进生转化。后进生转化工作是学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关键字:班主任 小学后进生 概念 特征 转化 意义 分类 原因 策略 原则Abstract (内容要手写)Abstract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background of how pupils to come into b

5、eing the underachiever, and to research about their psychological level. First, analyze the concept of underachiever and the features. Then, it starts with the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the underachiever, which is in meaning. Meanwhile, it gets to know the classifications of underachiever and the di

6、fferent factors of causing the underachiever. And try to find out the cause of the underachiever from the family, school and society so on. Finally, from the case studies, take an active strategy to change underachiever: Establish a correct view of the students; establish good relations between teac

7、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headmaster use a variety of power to help underachiever. Improve underachiever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school work, and every teacher has the responsibility.Key words: headmaster underachiever concept feature improve meaning classification factor strategy principle1一、前言

8、这个选题具有现实意义,小学生正处在成长时期,世界观还没有形成,可塑性强,如果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一时不爱学习、暂时有缺点、有错误的学生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后进生也能成为有用之人,成为出类拔萃的国家栋梁之才。如果后进生保持原来的状态或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那么他们就成为教育的牺牲品。何况大多数后进生由于年龄原因、自我控制能力和道德判断能力差,后进生的各种行为会产生一些畸形的“魅力”,于是我们便常常看到后进生“三五成群,一呼百应”的怪现象,我们只能心痛地看着一个个“易感人群”被“病菌”感染,成为受害者。这样的人一旦多了,就会形成一种不良风气,后果不堪设想。后进生的教育已经是摆在每一个教育者面前的

9、严峻问题。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说:“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活动中,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 达尔文读中学时,因成绩差而被家长教师视为“智力低下”的人;我国著名数学家张广厚在中学曾是因数学不合格的留级生。无数的事实证明,今天是后进生,只要教育得法,明天就可能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因而转化“后进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转化后进学生这一课题在国内外研究已经开展得比较充分、系统。在国外,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有:前苏联的霍姆林斯基“矫治”“难教儿童”的理论和实践、赞科夫关于转化“后进生”的理论和实践,美国心理学家在有关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认识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归因论中关于学习困难

10、学生的论述及美国心理学家赞德和福华特的角色理论中关于学习困难学生的论述。他们虽然也很重视“矫治”学习困难学生的实践,但他们更侧重于“矫治”学习困难学生的理论研究。在国内,上海对这方面的研究开展较早且较为系统;在深圳,较早系统的开展学习困难学生转化这一课题研究的有福田教科所主任黄孔辰带领的“成功教育”课题组,他们进行的“成功教育”课题研究成果曾获得国家级教育科研二等奖。1983年,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先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Edward Gardner)博士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至今历时20年,它对美国及世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美国著名教育专家琳达坎普尔说:“在过去的15年

11、里,多元智能理论己经成为我们工作的基本思路,并为教育事业带来了积极的变化 。这一理论正在使人们重新设定教育目标。”多元智能理论也为我们解决后进生问题提供了理论参考和工作思路。但我觉得,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的研究,在转化相对后进学生的具体途径、方式、方法的创新方面的研究较为欠缺,尤其在示范校的层面上通过研究性学习不断探究指导和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学习困难的个案研究和家庭、集体、学生良性互动,全方位、多层次、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二、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意义(一)小学后进生概念及其特征1. 后进生的概念后进学生,就是指那些在品质、知识、能力、方法等要素及要素的融合方面存在着偏离常规的结构性缺陷,智力和学力得

12、不到正常开发,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给予补偿和矫治的学生。学习困难,也称“学习无能”或“学业不良” 。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柯克(S. Kirk)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我国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研究。有关学习困难的定义较多,目前国内较普遍的看法,是指智力正常,但在学校的学习中有严重困难,而又没有生理上和智力上的原发性缺陷。这些学生不但学习差,而且常常带有一些行为问题。根据学习困难的程度,可分为学习求精困难、学习轻度困难和学习严重困难:求精困难的学生学习成绩较好,品行较好,但在继续拔高和全面发展存在一定难度;轻度困难的学生经过教师或家长督促、辅导,各科

13、成绩能够勉强及格,或仅有部分课程不及格,在行为和情绪方面问题较少;严重困难的学生虽经2教师或家长督促、辅导,但仍然全部或大部分课程不及格,同时伴有品行、情绪等方面的较多问题。2.小学后进生的心理特征后进生具有同龄孩子共同的心理特点,但也具有某些独特的心理特征。一般来说,后进生的心理状态更加复杂。首先,小学后进生的身心发展有缺陷和不足,相对同龄的孩子他们的自控能力差,意志力薄弱,个性争强好胜,容易与人发生争吵,严重自卑,这种不健全的个性心理反映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上。其次,他们心理上也有要求进步的火种,但往往得不到满足,对优秀学生充满羡慕和嫉妒,但又表现出鄙视和瞧不起,甚至用捣乱的形式来引起老师的

14、注意。但他们有共同的特点:受到批评和孤立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愤怒和苦恼;当稍有进步受到表扬时,他们会兴奋不已,洋洋得意。每一次犯错误,他们心理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懊悔,涌现起改正错误的希望,但出于各种原因,这种心态上的转变并不一定就能从行为习惯上直接表现出来。(二)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学意义后进生转化是整个学校工作中的难点和重点,因为转化一个后进生比管理好一个班级还难,从一定意义上说,转化好后进生,就管理好了一个班级,所有的班级好了,整个学校也就好了。因此,进行后进生转化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具有现实意义,也具有教育学的意义。1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积极的意义好习惯可以助人成功,而坏习惯则可能毁掉人生,正

15、因为如此,美国教育专家斯特娜夫人曾有过这样的论述:“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在孩子的心灵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 ”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方式。学习方式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备或所偏爱的方式,是学生一贯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集合。加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形成新的学习策略和新的学习方式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一般对新知识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反思、批判,善于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总结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学习方式。良好的习惯有利于提

16、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良好的习惯对学习效率、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明显的,它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极盛,曾经对1560名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主要考察不良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仅有27.2%的学生认为不良习惯对他们的学习成绩没有影响;其余72.8%的学生都认为不良习惯对学习成绩有影响。在这部分人中,认为习惯对学习成绩有轻度影响的占32.7%;有中等程度影响的占20.1%;有较重影响的占13.2

17、%;认为有严重影响的学生占7.5%。从这个调查中可以看出不良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有很大影响。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学生的全面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健康素质等。习惯是人的重要的心理素质的一部分,它实际上是人的行为倾向的一种需要。习惯的种类应该说和人的活动是完全一致的,有日常生活就有生活习惯,有学习活动就有学习习惯,有运动就有运动习惯只要一个人在活动中形成了一定的规律,养成了一种动力定型,这就是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其它行为习惯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其它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它行为习惯的改善也具有积极影响。同时,良好的学

18、习习惯对学习者的智力和能力也有促进作用。因此,转化后进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促进后进生的全面发3展。2对学生创新人格的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而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接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21世纪,更需要富有健全人性和创造性人格的人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为了适应这个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这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很具体的,包括创新人格、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方面。如果学生有了创新人格,自然就会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而创新型人才的人格素质不完全表现在智力上,而且更重要地

19、表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后进生也不是生来就是的,他是在人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逐步形成的。其实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也是促进学生能力提高和习惯转化的过程,当习惯和能力强化到了一定程度就变成了人格。在教学实践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的,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更加注重独立性的培养以及富有个性的理解与表达,更加注重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胆实践的意识培养,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型人格的形成。3对完美相容的班集体的形成有促进的意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学习小组,如果每个学习成员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好,各成员必然会相互影响,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启

20、发,从而得到共同提高。相反,如果一个学习小组的成员多数都是后进生,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也会不屑与他们一起交流合作学习的。当然,作为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充分发挥那些优良学生的榜样作用,帮助关心后进生。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4对和谐社会的形成起到促进的作用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新时期素质教育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教育应“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教育的目的首先在于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和性格,其次在于发展智力、智能,培养人才。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培养生命的过程,学生是教育的起点和归宿。教育关注生命,教育善待生命,教育的发展需要有生命的活力。培育生命教育理念,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21、、珍惜生命,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应该是班级管理追求的终极目标。班主任是学校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领导者。后进生是班级中特殊的群体。无论在行为上还是思想上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班主任的重要工作,是影响班级工作的重要方面。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构建和谐班集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和谐的班级应是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健全、充分、全面的发展,彼此生活在友善、民主、平等、相互理解、相互进取氛围中的集体。三、后进生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一)后进生的分类1从德智体全面发展角度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后面;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

22、却很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有的学生则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皆不错,但身体较差,稍有不慎,便增添不少麻烦;还有的学生身体挺棒,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所谓“双差生” ,当然这样的学生是极少数,也应是教师工作的重点。2从智力角度有的学生的确不聪明,虽不一定可称作弱智,但反应的确较一般学生要迟钝,再加上基础不好,学习方法不对头,所以尽管他要学,但积重难返,成绩一直在低位滞留,这种情况,以女生为多;有的学生智力并不差,只是因为学习态度一直不够端正,贪玩,不肯4下苦功,因此成绩也一直上不来,此情况以男生为多。3从心理行为角度有的学生虽竭尽全力,也难有所成,尝够了失败的痛苦,故面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有

23、的学生则平时学习尚可,但一到考试就紧张,导致行为失常,且越是大考越紧张,越失常;有的学生则认为眼下努力为时尚早,自己都是靠“临时抱佛脚” 、拼夜车干出来的,现在“苦读”不合算,不如到时候再说,故而成绩也难有起色。(二)小学后进生的影响因素1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们成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既是孩子的抚养者,又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家长的品行修养、文化水准、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的成长有着直接而重大的影响。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一发现学生考试分数低,便拳脚相加,恶语相伴。体罚与心灵创伤使学生自信心消失,自尊心毁灭,自暴自弃

24、,甚至走向犯罪。以分数高低定学生好坏,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给学校和老师带来很大压力.“重点学校” 、 “好学校”就意味着是升学率高的学校,格外受人青睐;“三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缺乏必要的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挫折锻炼和磨难教育,这使学生极易走向自我中心主义的误区,自高自大,虚荣心极强。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冲击,有些家长忙着赚钱,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有的家长对子女过于溺爱;或过于严厉,宽严失度;还有一部分家长只养不教或重养轻教,忽视对子女的道德规范和学习生活进行关心、教育和指导,最终导致孩子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与不学都无所谓,久而久之就使孩子思想认识产生偏差,形成一些不

25、良的行为习惯,使之论为后进生。而且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家庭稳固程度逐渐下降,父母不和,甚至离异或者由于突然遭遇家庭变故,使子女失去父爱或母爱,变成单亲家庭,造成生活上的强烈反差,使孩子的心灵受创,无法适应外部环境,产生心理障碍而沦为后进生。学校因素(1)学校环境:虽然现在学校都在提倡“素质教育” ,但我个人觉得学校现在依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片面追求升学率,只重智育,忽视德育,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学生品德和教育过程,再加上班级环境中不良因素的作用,使学生的品行发展滞后,思想观念偏差,养成不良行为习惯,沦为后进生。(2)教师素质:个别教师缺乏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价值观,理论修养

26、不够,缺乏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没能较好地把握教育时机,违反“一致和真诚”的教育原则,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不尊重体谅;甚至动辄训斥、挖苦、嘲讽、体罚,久而久之使一部分学生因受胁迫、恐吓导致师生关系恶化,产生逆反心理或心理障碍,从而无法正确对待学校和教师的教育,最后沦为后进生。有教师的不负责任,敷衍了事;有教师的不够关心爱护学生,态度冷漠, 或者是强硬,甚至粗暴;有的教师不能以身作则,无意中强化了学生的不良行为.社会因素随着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尽管学生们基本上生活在学校和家庭这两个封闭的环境中,但社会环境对孩子们的影响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影视文化的宣传影响几乎达到无孔不入的程度。一组数据统计表明当代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影响占50%,家庭影响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占30%,这组数据说明了当前社会环境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很大。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有其积极向上的一面,但负面影响也较大,有的甚至唆使少数青少年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加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诸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