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初中不同阶段采取不同训练策略论文 21p.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136243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不同阶段采取不同训练策略论文 21p.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不同阶段采取不同训练策略论文 21p.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不同阶段采取不同训练策略论文 21p.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不同阶段采取不同训练策略论文 21p.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不同阶段采取不同训练策略论文 21p.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摘要教学活动是一种有序的信息传递活动,教学越是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效果就越好。从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实际上处于一种无序列状态。训练随意性、指导简单性、教学封闭性、点评陈旧性,少、慢、差、费,高耗低效。初中作文教学应该有序,序列应该依据语言表达规律、学生心理智能发展特点,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来安排,这是勿庸置疑的了。遵循作文训练的实践本质,着眼写作技能,通过对写作技能的分解指导,依据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的相关理论,对初中生专题作文训练体系进行构建:审题一一范围认定的训练; 发散一一内容准备的训练;确意一一对象确定的训练:行文一一过程展示的训练,恰当地确定每一项训练的内容

2、和目标。本文提出了初中作文序列化训练的具体实施意见: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语文课程设置的优化、评价标准和方法的修正。建构初中作文训练序列必须以学生为本位,充分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以阅读为吸收途径,充分利用阅读教学,将读写结合落到实处;以中考作文评分标准为参照系数,教学生学会写好、修改好作文。本文将重点阐述初中不同阶段采取的不同的训练策略,以期改变旧的写作教学的无序状态,探求初中作文教学内在的规律与科学方法,为广大一线初中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提供一条“低耗高效”的训练通道。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序列化训练ABSTRACTTeaching is an orderly transmission of

3、information teaching more to reduce blindness and randomness, the better activities,teaching.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middle school writing, in fact, no sequence in a state. Arbitrary training, guidance simplicity, teaching closed, comment old, small, slow, poor, fees, high consumption

4、 and low efficiency.Teaching middle school writing should be orderly sequence of law should be based on language,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follow the step by step, Deep and the principle of easy to difficult to arrange, is indeed an undoubted. Training t

5、o follow the practice of nature writing, focusing on writing skills, writing skills through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guidance, based on sequence composition of junior training-related theory, composition training syste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building project: Examining Questions- recognized the sco

6、pe of training; divergence 一 content preparation training; really means 一 a targeted training; formulation 一 the process of showing the training, to properly identify each of the training content and objectives. This article proposed middle school writing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ining sequ

7、ence of observations: Teaching Method, optimization of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evaluation criteria and methods of correction.Construction of middle school writing training sequence must be a student-based, fully aware of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o read for the absorption and f

8、ull use of reading instruction, reading and writing combine to implement, to the composition test score standards as the reference number, teaching students how to written, good composition changes.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junior take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different training strategies to chang

9、e the old teaching of writing disorder, and explore the internal laws of teaching middle school writing and the scientific method, for the majority of first-line composition teaching middle school language teachers to provide a low power consumption efficient “training methods. Keywords: junior high

10、 school, teaching composition, sequence of training. 、(-)研究的缘起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版)中写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作为一种能力的培养,写作教学应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整体。 “课程标准按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按 12 年级,34 年级,56 年级,79 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

11、内容” ,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整体性和阶段性。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然而,由于新课程标准只是指明了各阶段的写作标准,没有具体细化的分阶段的目标步骤与标准要求,所以,新课程标准的阶段性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落实到教材,却不尽如人意。在新课改的生机与活力背后,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教材中看似条块分明的单元作文训练往往指向不明;教师因为“手中无本” ,在作文教学中常常“心中无序” ,作文训练系统有所缺失;话题作文影响下套借作文泛滥,学生三年作文水平达到了什么标准,除了一张中考作文成绩外,也难以有具体的论断。所以,我认为在实际的写作训练中,如果有一套相对具体的、可操作的序

12、列训练体系,可有利于我们的写作教学。鉴于此,笔者在借鉴前人的研究理论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探讨,试图探索一条初中三年的作文序列训练之路。(二)研究内容及思路本论文在新课程标准对初中作文教学的指导性概述下,结合语教版新教材,针对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以及作文的一般规律,初中学生一般心理特征和作文心理特征为理论基础,构建初中作文序列训练。本人尝试编排出了语教版初中作文序列训练表 ,训练内容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在纵向上是以文体作文训练序列为经;在横向上,以专项作文训练序列为纬的作文训练计划。本论文将按照以下思路展开研究:首先,对初中作文序列训练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其次,通过问

13、卷、访谈等获取相关资料,从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了解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现状,查找原因,有针对性地制定策略研究。再次,针对上述问题,通过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写作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探寻初中作文序列训练的理论基础。最后,阐述初中作文序列训练的基本内容和实施策略。(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近几年国内权威期刊的阅读和专家专著的分析,笔者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研究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进行了较为客观和全面的分析。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桂林市第四中学部分初中学生和老师进行访谈,了解本地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为探寻初中作文序列训练服务。此外,还通过收集初中生的作文成品,归纳出目前初中生作文存在的突出问题。

14、一、初中作文序列训练的相关解析(一)概念界定1.作文“作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定义是:“作文即写文章(多指学生练习写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 1 -2 年级叫“写话” ,3 -4 年级和 5-6 年级叫“习作” ,7 -9 年级为“写作” 。本论文研究的是学段是第四学段,那么“写作”的定义在新课程标准中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3叶圣陶在文章例话的序里说:“学校的作文为的是练习写作夕。 可见, “作文在中学语文里有它的独特含义:(1)“作文”通常指常用的实用文体的写作,一般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应用文。(2)中

15、学生的作文一般篇幅较短, 600 字至 800 字左右,文字较简约。张中行在什么是作文一文里写到:“作文是一门课,上课,教师出题,学生围绕题目思索,组织,分段编写,至时交卷,教师批改,评分,发还,如是而已。 ”5 这是一种传统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抛弃其中一些机械和僵化的因素,我们应该承认,在初中阶段,这是一门功课,需要训练和考试。那么,我们便可以通过有序的系统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常用文体的基本要求,了解作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具备较好的书面表达能力。2.作文序列训练“序列”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按次序排好的行列” 。作文序列训练,指的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过程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初

16、中作文序列训练,从广义来说,是指在 7-9 年级中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全过程的科学合理的安排,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有坡度地进行写作训练;狭义上是指一次作文教学过程。在新的课程标准背景下提“作文序列训练”似乎有悖于新的理念,它与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表面上看起来有出入,然而,将两者放入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两者其实并不矛盾。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知道,写作活动是一个复杂的认知反馈和语言表达活动,写作能力是一个包含有多种因素的复杂结构,其中的每一种因素都有可能需要多次循环与反复才能达到好的效果。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认为学习发展是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他提出教学的一个重

17、要原则一一序列原则。在这个原则中,我们在教学中应当遵循两个序列,一是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序列,二是科学知识逻辑结构的序列。学者张志公说过:“一个好的教练训练运动员是有严格训练计划的,计一划的安排是很科学的,否则就要影响运动员出成绩。语文训练也应当有并且可以有科学的方法,学习不是循序渐进吗?那么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乎科学的序 ,教和学才有所遵循。循着这个序 ,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教下去,学下去,才可能有好的效果。 ”6虽然作文教学不像数学那样有明白的公式,但无论什么学科,一般都会有规律可循,作文能力也需要经过不断地训练才能形成,而这种训练应该是可以有章可循的。作文训练是一种综合性、应用性都很强的

18、实践活动。构建作文序列训练,就是指作文训练应当循序渐进,构建起一个科学的训练体系。这一训练体系,以学生的写作实际、心理发展规律、教材为依托,通过对写作规律的探索,为实现训练目标而设置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体现坡度的序列;同时,这也是一个分散重难点,分阶段训练能力,经纬交织的合理结构。也许有人认为文章本天成,作文教学应冲破理性的樊篱,突出主体性原则。笔者认为这样的认识否定了能力形成的规律性,只着眼于少数精英的成长。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目的不是培养精英写作,当然如果有作家从中产出自然是极好的事情。初中作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作文的基本方法,一些有章可循的训练方法在其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19、。当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在合理安排作文训练的同时,保护学生的创意、激发学生的灵感、提供给学生广阔的创作空间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关键是教师要在二者间权衡好。总之,作文序列训练不是作文训练的技巧化和技术化,而是要将作文规范化,讲究实用科学和可操作性。序列中的内容,是把一些有用的写作知识变成可操作性的知识和步骤,学生能“拿得起” ,也能“用得上” 。这些知识和步骤应该是适度的,学生既有规律和方法可循,又不至于受过分的约束。所以,笔者认为不必太担心规范会限制和约束学生的思路,学生学会一定的规范是必要的。学生的写作本身就是一个由规范到个性,由常式到变式,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过程,有了规范,创新才

20、更有基础。3.作文序列训练的模式作文序列训练一般有两种模式:基本类型和组合形式,两者在发挥作用时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1)基本类型基本类型只是从研究问题的角度出发而提出的概念,实际上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很难见到只使用纯粹的一种序列。一般常见的有写作知识序列、写作过程序列、文体训练序列、思维训练序列、素材积累序列、读写结合序列等。(2)组合形式基本类型的各种编排组合,组成了灵活多样的实际用法。从组合形式看,一般分为三种。一是主线型:即以某一类型为主线贯穿始终,另一条线辅助并行。二是多线式: 这种形式突出各条线齐头并进,平均用力。三是综合式:综合式注重从整体上设计训练-序列,综合考虑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

21、、主体突进与循序渐进、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之间的关系。(二)国内已有的研究启示多年来,不少学术前辈和语文教学研究者孜孜探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涌现出许多有影响力的作文训练体系。对这些体系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打开思路,也供我们在研究时学习和参考。以下是笔者对一些有代表性的序列做出简单的总结梳理:1.文体训练序列该序列形成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这种文体渐进的序列最初是由梁启超提出的,主张相对集中地训练一种文体,按文体知识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基本知识和技能展开作文训练,学生写作有较强的文体感。这是一种传统的、影响最大的训练序列,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2.“三级”训练序列北京的刘胎胎老师经过多

22、年的教学实验创立了“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体系。初一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二年级着重训练分析能力; 初三年级着重提高表达能力。三级训练体系中的三个阶段既相对独立,又交叉联系。该体系既有理论基础,也有范文借鉴和练习设计,是一套较为完整的训练体系。3.“分格”训练序列这种训练体系是将写作内容和知识分解为若干“格” ,每一“格”是一个单一的、基本的训练单位,这样,以“格”为基础,由浅入深,循“格”训练。分格训练教材共分五条线观察线、分析线、想象线、表达线、语言线,每条线又由“格”组成,整套教材共设计了 265 个格。这种训练体系的优点是突出了写作的序列性和计划性,但操作起来过于繁琐。常青的“

23、写作基本训练分格教学法”是这种训练体系的代表。4.读写结合训练序列这种传统的作文教学方法己经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多年来在教学实践中大家都有意无意地实践着。读写结合训练序列把文章作为模仿的例子,在阅读中揣摩写作方法,同时也把阅读当作学生感受和积累生活的手段。丁有宽的“读写结合五步训练法”可归为这种序列。5.模仿创造训练序列钱梦龙的“模仿一一创造”训练该序列体系由模仿、改写、仿写、评析、借鉴、博采六个由易到难的步骤组成,揭示了学生入门写作由模仿到创造的一般规律,在众家中颇具特色。 以上作文训练序列只是众多研究中的一部分,反映了广大专家和语文教育工作者对作文训练序列的探索,这些作文训练序列各自具有

24、它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功能,对于作文教学改革是有重大意义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中学作文教学中的无序性和盲目性的弊端,丰富了作文教学的领域。同时,这些作文训练序列又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它们多是一些语文特级教师的经验总结,一般的教师模仿借鉴起来比较困难,像刘胎胎的“三级训练体系” ,结构庞杂,叙述繁复,操作起来比较困难。有的序列是在某个概念的引导下,根据自身的作文教学经验总结出来的,科学依据稍显不足。但不管怎样,这些已有的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的确,建立一个较为完整的作文序列训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作文训练可以有序,序列应该依据学生心智发展规律,依据语言表达规律和作文的一

25、般规律,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等,已是基本的共识。二、初中作文教学的基本现状及分析中学里广为流传的一句话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这反映了中学作文“老大难”的问题,我们不仅时常听到学生抱怨作文难,老师也会感叹作文教学不容易啊。对于初中作文“高耗低效”的现象,笔者主要通过对初中语文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对初中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和收集学生作文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及现状归因,然后将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编排梳理出来并做简要分析。(-)教师教学现状初中作文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对于习惯于依照教参教学的教师,在作文课里要有自己的教学思路和内容确实比较为难,有时教师们只能八仙过海,各显

26、神通,出现了以下问题:1.重阅读,轻作文由于中学语文教材在设计上往往是“以阅读为本位” ,作文训练附在阅读课后。由于缺少系统的作文教材,语文课本以“以阅读为本位”的设计思想,导致许多老师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很多教师非常重视阅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而作文教学却比较自由随意,没有详细具体的教学计划,有时甚至连作文课的时间也不能保证,有的教师甚至把每周两节的作文课挪用。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许多教师觉得如果把阅读课文的字词句篇章逐点讲透彻,学生在做阅读题时就会像危丁解牛般游刃有余;而作文呢,只要学生能凑够字数,基本都能得分,并且作文阅卷主观性较大,到头来有可能白忙一场。所以很

27、多老师们对作文教学的积极性就减退了,把教学的重心放在阅读教学上,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多块好省”地完成任务似的,使作文教学走入一个“误区”a2.作文教学功利性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民间判断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往往是以成绩为准的,在考试的重压之下,功利化的思想层层渗透到教师和学生心中,反映在作文训练中,跟风就是作文训练随意性的另一表现。中考结束后,教室门忙于收集各地的中考作文题目和优秀作文,拿给学生进行模拟训练。初三的学生写,初二的学生写,有时刚入学的初一学生也同样忙得不亦乐乎,这样忙忙碌碌地写了不少,直至中考试题一出,老师们又会猛敲自己脑门:“哎呀,怎么没想到这个!”这样

28、靠广撒鱼的办法来碰运气,当然效率低下。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的教师自己的聪明刁智有时反而不敢施展和传授,因为他们害怕这种没有经过检验的“花花肠子”会耽误学生们的应试。所以,以上这些只关注应试而不关注写作的客观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作文训练,恰恰加剧了作文训练的“无序” 。3.教师的写作素养有待提高“语文教育工作者是义务教育任务的承担者,他们的素养直接制约着语文教育的效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个人的写作功底和能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有很重要的影响。叶圣陶说过:“当了老师后,多数老师就只教学生作文,而自己不作文了。三日不弹,手生荆棘。只给学生讲修辞,讲篇章结构当然可以帮助教

29、学,但真要对学生练习作文起作用,还在乎老师在作文的实践中深知作文的甘苦。因此,经常动笔是大有好处的。 ”“据笔者对周围认识的初中语文教师的了解,几乎很少有人坚持平时练笔的,利用课余时间学习研读写作理论的就更少了。大多数教师由于迫于评职称的压力偶尔写几篇论文,或期中和期末的时候为完成任务写写教学总结,写下水作文的难得一见,少数老师表示会因为上作文公开课的原因写一遍下水作文。可见,教师平时写作少了,积累少了,写作的素养自然就不高了。(二)学生作文现状笔者在对初中生作文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搜集来的初一至初三的作文进行研究分析后,发现学生的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篇幅短小、刻意拼凑这种现象在初一年级

30、比较明显,有些学生寥寥几行字就是一篇作文。学生们不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做生动具体的描写,只把事情的大概过程交待清楚了。还有些学生为了凑字数,一味地堆砌材料,不能把思想感情与材料有效地联系起来。如初一年级布置的第一篇命题作文“军训中难忘的一个人”的写作中,初一年级某一个班 42 个学生,只有 10 个学生是写够字数的,而绝大部分学生只写三百多字。这些文章就好像只有轮廓没有血肉的画一样,总让人感觉丰满不起来。2.选材不新、题材雷同很多初中学生的作文选材容易犯材料雷同、缺少创新的毛病。有写学生作文虽然材料正确,语句通顺,但总给人一种陈旧感。看完这类作文后,会有一种大同小异的感觉,如在命题作文“我的邻居”

31、的写作中,对初一年级一个班 46 个学生所选材料进行统计,发现学生作文在选材上有雷同的现象,统计情况如下:(表 1)题目: 我的邻居所选材料热心助人见义勇为拾金不昧 刻苦学习化敌为友 勤劳善良所占人数10喜欢(运动、唱歌画画)7从统计结果来看,学生说写的内容有些都差不多,大多写的是邻居助人为乐、热心善良、拾金不昧等事迹,难免给人以雷同的感觉。虽然初中生的生活经验少,阅历不丰富,但如善于观察身边的世界,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感受和思考,也是可以写出有灵性和有个性的文章的。有些学生作文,在使用材料上容易犯低幼、陈旧的毛病,写人记事仿佛千人一面,如果是选“化敌为友”的材料,写的多是鸡毛蒜皮的琐事:不是

32、为了一句是非话,就是为了一支笔,一块橡皮或手帕和自己的“冤家”和好了;如果选“热心助人”的材料,比较多的是下雨天“他”打伞送我回家,或是“他”扶老人过马路等等。3.内容空洞、缺乏想象初中作文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最容易写得生动具体、感情真挚。但实际上,很多初中生的作文都存在平铺直叙、内容空洞,没有真情实感的问题。例如,在半命题作文“第一次_”的写作中,一个班四十几个学生中的作文中让人读来印象深刻,受到打动的文章是少数,绝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平铺直叙地叙述自己第一次做的一件事,把事情的经过像记流水账一样复述出来,而且很多都是概括性叙述,既没有重点,没有波澜,也没有生动具体的描写,作文材料很快就叙述完了

33、,让人读后没什么印象。例如,一位初二学生叙述自己第一次赚钱的作文片段:“看到别的同学有电脑,我也希望父母能给我买一台,但父母跟我说,要我在暑假里自己赚钱买。为了电脑,我答应了妈妈。到了暑假,我决定到菜市场去卖矿泉水。妈妈负责帮我批我要卖的货物,我推着小货车到菜场去卖。刚开始,我很紧张,不知道该怎么卖。后来,我看着旁边的人怎样叫卖,我也学着他们一样放开嗓子喊:“卖矿泉水了” 。看着第一个来买得客人,我心情愉快极了。虽然第一次赚钱的过程很紧张,很辛苦,可是我却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我不仅赚到了少量的钱,还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最后,妈妈答应帮我买了电脑,我这个暑假过得真有意义。 ”这位学生的作文叙述

34、很平直,只是依时间顺序讲述了自己赚钱的大概过程,至于卖东西时的心理描写,顾客买东西时的情景都没有详细地描写。文章读来感觉内容空洞,不能一让读者从文字描述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4.层次混乱、条理不明 许多学生在写作文之前不会经过严密的构思,往往是拿到题目就下笔,想到哪写到哪。比如在处理文章的中心的问题上,学生习作常常横生枝节,不会围绕一个中心写,有时写到中途岔开了话题,文章己笔力分散、线索分散却浑然不知。有的学生在写景时突然转入写事,写事时又突然转入写景,导致作文缺乏逻辑、条理不清、中心不明,给读者感觉层次混乱。另外,在处理作文材料方面,学生往往平均用力,缺乏主次,该详写的地方没有浓墨重彩,不

35、重要的反而喧宾夺主,使文章结构不合理。5.忽视文体基本功的训练学生写作时把握不住文体特点,跟风追求文体的“另类”与“创新”现象严重。近年来,绝大数省市的中考作文都有“文体不限”的要求,这相对于以前指定文体来说,是想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写作空间。可是,从这几年的中考优秀作文试卷看,纯粹文体的作文很少。以笔者在网上搜到的 2012 年桂林市 8 篇优秀中考作文为例,记叙文文体特征明显的有一篇,议论文文体特征明显的两篇,其余都是夹叙夹议的散文。笔者翻看这几年各省市的中考作文样卷, “格式化议论文”和“小文人语篇” ,居多,这些文章要么格式雷同,要么笔墨精彩、辞藻华丽,字里行间透出浓浓的“文艺腔”

36、 ,但让人感觉不接“地气” ,缺失真情。另外,受媒体每年对一些“创新” 、 “另类”的中考作文样卷过多宣传的影响,导致很多学生平时写作时忽视文体基本功的训练,一味追求“创新” 、“个性” 。所以,学生们由于平日作文文体训练基本功不够扎实,又一味求新求异,最终写出来的文章在内容和形式上就不能完美地结合,往往写出“四不像”作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中学写作教学中的文体要求是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初中写表意明确、内容具体生动的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简单的议论文;到了高中,则在此基础上,从更深层次即表达方式层面承接了初中文体训练任务, “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

37、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可见,重视文体的规范和训练,也是初中作文训练的重点之一。三、初中作文序列训练的意义初中语文教材中对作文的训练要求没有序列,作文训练的指导意义不强,实践的范围也较窄,训练的次数也较少,体现不出作文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也没有办法关照到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缺少一套可操作性强的系统科学的作文序列训练体系,会致使初中作文训练处于低效无序的状态。所以,制定初中作文序列训练有其现实意义。是初中作文教学的调整与补充,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要求在上一章里,笔者阐述了初中作文训练陷入了一种“无序”状态,随意性代替了合理的安排。其实我们很多老师都知道,如果

38、抛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进行训练,三年后,都应该会有些成效,区别只是在于成效的高低。怎样才能让作文教学更加高效呢?笔者认为要探寻一条训练序列,这条序列不仅要照顾到写作能力发展规律,而且还要结合学生思维特征和心理特征,以此来安排好训练的目标和要求,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提高作文教学效率。当然,作文教学如果没有序列设置也会培养出作家和诗人,但那毕竟是少数。从基础教育的角度和广大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没有序列的随意训练效率是不会太高的。叶圣陶曾说过:“命题作文是不自然的,而它又是不得已的 ”。3 这里的“不得已” ,应该是指中学尤其是初中的作文教学必须要给学生写作的某些“规

39、矩” ,又要能适应考试否则,那就有悖于初中作文教学的初衷了。1.是作文训练的本质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写到:“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这些可以看出实践性是作文训练的本质。吕叔湘说过:“语言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 ”5 可见,作文训练的目的不仅希望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写作理论知识,还要帮助他们在反复的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促使技能的自动操作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提倡多

40、读多写,强调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与写作中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这确有其合理的因素,因为,能力在实践中形成。作文训练的实践本质,就要求我们恰当地确定训练的内容和目标,将写作技能合理拆分并序列化,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2.是实现新课程标准作文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写作的总体目标与内容的表述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6关于第四学段(C 7-9 年级 )的写作目标与内容的要求是 :“1.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2.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41、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3.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4.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根据表达的需要,围绕表达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5.写记叙性文章,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观点明确,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常见应用文。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

42、改写。7.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和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8.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 14 次,其他练笔不少于 1 万字,45 分钟能完成不少于 500 字的习作。 ”7根据课程标准的阐述,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目标可以解读为:第一:文体训练目标:初中学生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简单的说明文和简单的议论文。学生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恰当地文体,并逐步具备文体意识。第二:思维训练目标: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能力,培养联想和想象力。学生面对现象能有自己的思考,发展逻辑思维,争取能有创意地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三:写作过程目标:包

43、括的是审题、构思、立意、起草及修改等环节。当然,在以上三个目标之外,运用语言文字的基本功训练应贯穿始终,具体包括语言规范、语句通顺、书写正确等,并逐渐实现以自我修改为主的形式。这三大目标为笔者建构初中作文训练序列提供了明确的方向,需要进一步根据目标对三年的作文教学内容进行安排,形成序列。在序列训练中,尽量有效地保证学生基本作文能力循序渐进地提高。3.是体现以人为本、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的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到:“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文教学的意 15 义可以简单地分为自我关照和对话世界两个部分。写作作

44、为一种重要的表达与交流的方式,它首先应有反映学生思想感情和自我灵魂交流的作用,然后写作还是一种学生通过语言文字与社会、与世界交流对话的过程。不管是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家罗杰斯先生,还是提倡依据生活为向导,回归生活作文理念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都提倡人本主义理念。作文教学乃至教育,都应在尊重学生个体生命体验的基础上,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尽可能地彰显人文关怀。写作既是一种社会需要,也是一种自我情感的需要。在作文序列训练中,专项作文训练中的主题作文训练和随笔作文训练内容大多来源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着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作文把话语权还给学生,使得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学生把对生命和生活的独特体

45、验转化为笔下那一页页最特别的存在,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必需”而非“必须,0学生写作文不能仅为考试而作,更应是为表达心声而作。教师要留意观察学生的思想动态,留心关注学生的热点话题,靠近学生的心灵世界与实际生活。教师要常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热心人,用自己的笔触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四、初中作文序列训练的理论基础任何教学活动一般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作文教学也不例外,一般来说,作文教学要遵循写作的内在规律,顺应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写作过程规律1.双重转化律关于写作的过程,国内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是“双重转化律” ,最早由刘锡庆提出。 “所谓双

46、重转化率即指书本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写作技能,生活的积累转化为表达需要。以教学为中介,通过学生的思维加工最后转化为写作技能。 ”9 刘锡庆认为任何一篇文章或作品的诞生,都需要完成这样一种“双重转化”:首先,是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向认识主体,即作者的头脑转化。它依据反映论精神,真实、能动、本质地将现实生活、客观事物转化为作者的认识(观念和情感),这是第一重转化(由事物到认识的转化)。然后,是作者的情感观念向语言文字表现的转化。它依据“表现论”的原则,将头脑所获得的情感意识转化为书面的语言(思想的“外衣”),在转化过程中做到有理、有物、有序、有文,这便是由认识到表现的第二重转化。“双重转化律”给我们作文

47、教学的启示是:作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都很重要,不可偏废。第一重“转化”是前提和基础,没有积累,写作的源头活水就会枯竭,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由“物”到“意”的第一重转化,解决的是作文“写什么”的问题。其后,是学生由“意”到“文”的第二重转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对内容进行选择、加工、改造,再通过思维、想象,使用恰当的文章结构、语言写出文章,这是解决“怎么写”的问题。2.螺旋上升律螺旋上升率是指写作从积累到模仿再到借鉴创造的这个过程是呈螺旋上升的。这个过程不是笔直的,从局部看可能会有反复和停滞的现象,从总体看是一种曲折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理解:(1)从作文训练

48、宏观来看,是一种循序渐进的曲折过程,总的来说呈螺旋形式上升状。首先:表现在文体教学目标上,中学的作文教学大都是按一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一列。具体地说,初中以写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的记叙文为主,也要兼顾简单的说明文和简单的议论文。高中阶段“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的基本表达能力。 ”并且做到“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22 在高中阶段,以写议论文为主,同时也兼顾记叙文和说明文,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的要求是循环不断提升的。但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由于其思想水平不同,他们会在记叙、说明、议论这二种表达方式的发展上不都是成梯形状的,会有交错发展的现象。学生在各阶段如果有不足之处,下一

49、循环须进行补充。比如说,一些初中学生能力强些,可早些写议论文;一些高中生能力弱些,在高中阶段记叙文也还要加强练习。在设计作文训练序列时,我们应该考虑到各个层次之间重复与循环的关系,对能力强和弱的学生可以区别对待,对各类文体的训练容量做相应的调整。其次:对具体的每个学生来说,这三种表达方式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在不同的阶段发生变化,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状况。由于学生的作文水平交错发展,我们在写作教学时就不能随意地将每一层次之间的关系割裂开来,比如:学生在以写记叙文为主时,也可适当学习写一点说明文和议论文,有些能力强的学生可早一些写议论文。所以,在科学地设计作文训练序列时,要注意到螺旋形体系中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各个层次之间的重复与循环关系,同时还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区别,对各类文体的写作比例做有弹性的调整,做不同要求的细致安排。(2)从作文训练的微观角度看。学生的每一次作文训练,一般都需要完成一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