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科分类号 0201 树达学院学年毕业论文 题 目 我 国 商 业 银 行 金 融 创 新 的 现 状 及 对 策 姓 名 涂 丽 娟 学 号 201321290220 系 (部) 经 管 系 专 业 、 年 级 金 融 学 级 2013 指 导 教 师 曹 虹 剑 二 O 一 五 年 十 一 月目 录摘要 .11 绪论 31.1 本文选题背景 .3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31.3 本文研究思路 .61.3.1 注意(需要第三级目录) 1.3.2 注意(需要第三级目录) 2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 .62.1 发展历程 .62.2 金融创新突破性进展 .72.3 发展衍生金融工具市场.
2、2.4 进入资产证券化新领域.2.5 引导混业经营新趋势.3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问题 .93.1 金融创新的复合型人才短缺 3.2 金融创新的激励机制尚未形成 .113.3 金融创新的经营理念没有完全树立起来 .123.4 金融创新环境约束.3.5 收入结构单一.4 中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对策 .164.1 专业型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4.2 收入结构化转型速度提升 .164.3 配套金融法律制度完善 .164.4 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为金融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17结论 .20参考文献.谢.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对策金融学 2013 级 涂丽娟摘要: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飞速
3、发展,人类对金融需求的不断改变,使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已经深刻认识到,原有陈旧的经营模式和金融业务产品种类、服务模式伴随着世界宏观经济的不断变化,逐渐失去固有的生存市场,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谁在金融市场中能够有效运用创新,进而提高银行经济效益,谁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因此,增强金融创新意识,加大创新产品营销力度、构建金融创新支持保障体系,进而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市场竞争力成为金融管理们的奋斗目标。基于此,本文从金融创新的理论和实践入手,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来研究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现状和对策。首先阐述了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动因、条件等各种理论,然后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发展现状,
4、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金融创新的发展经验,充分考虑中国金融国情,尝试着对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或思路。关键词: 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支持保障体系 创新意识1 绪论1.1 本文选题背景 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随着金融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迅速发展,金融创新成为金融业最显著的特征。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突破了金融业多年来传统的经营格局, ,使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诸多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金融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金额创新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从不同角度对金融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使人们更深层次地理解金
5、融创新的内涵,也为金融业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引导。中国银行业在借鉴西方国家金融创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现有金融资源的整合,推出了许多新的产品和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但在创新力度、广度等方面与国际水平相差甚远。因此追踪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创新历程,深入分析我国的创新实践,有利于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持。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化改革已初见成效,对经济发展,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逐步完成,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化程度大有提高。各商业银行都
6、积极进行创新,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大高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的力度,竞争力已经有了明显的改观。但在传统体制和历史包袱的影响下,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还不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完成真正独立的经济实体,缺乏足够的金融创新动力,创新能力也严重不足。我国加入 WTO 以后,五年的过渡期已过,如今我国金融业对外资银行基本上已完全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进入我国,它们在金融产品、金融管理、规模实力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面对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我国商业银行只有通过不断的金融创新才能保持其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金融创新是金融业的永恒主题,是解决
7、金融矛盾的关键,继续推动和深化金融创新已成为经济金融改革的内在要求。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 国外研究动态评述金融创新虽己被普遍接受并广泛使用,但直到目前为止。金融创新一词在学术界依然没有统一的认识。阿诺德希尔金主认为,创新总的来说指所有种类的新的发展,金融创新是指改变了金融结构的金融工具的综合运用。显然,希尔金的定义主要论及的是金融工具的创新。大卫里维林对金融创新的定义金融创新是指各种金融工具运用新的金融市场及提供金融服务方式的发展。这个定义包括了金融创新的几个方面内容即工具的创新、市场的创新和服务的创新。而美国金融学家默顿,米勒给出了一个较完整的理论界定,即金融创新就是在金融领域内
8、建立起“新的生产函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结合”,包括新的金融工具、新的融资方式、新的金融市场、新的支付清偿手段以及新的金融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等内容。在金融创新的原动力及创新动因的理论解释方面。韩农和麦道威在年经过实证发现,世纪年代美国银行业的发展是新技术所推动的。他用新技术推进理论来解释金融创新,认为新技术的出现及其在金融方面的应用,是促成金融创新的主要原因。戴维、塞拉和诺斯提出制度改革理论,该理论认为作为经济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金融创新应该是一种与经济体制互为影响,互为因果的制度改革。基于这种观点,金融体系的任何因制度改革而引起的变动都可以视为金融创新。西尔伯,提出约束诱导型理论,该理
9、论认为金融业回避或摆脱其内部和外部的制约是金融创新的根本原因所在。金融机构之所以发明种种新的金融工具、交易方式,服务种类和管理方法,其目的在于摆脱或逃避其面临的种种内部和外部制约。凯恩提出规避管制理论。他认为各种形式的政府管制与控制,性质上等于隐含税收,阻碍了金融机构获得盈利的机会。因此,金融机构会通过创新来规避政府管制。当金融创新危及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时,金融当局会加强管制,新的管制又会导致新的创新,两者不断交替,形成一个相互推动的过程。格林勃姆工和海沃德先后在年发表了财富增长理论,认为科技的进步会引起财富的增加,随着财富的增加,人们要求避免风险的愿望增加,促进金融业发展,金融资产日益增加,
10、金融创新便产生了。而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米尔顿费里德曼。提出货币促成理论。他认为金融创新的出现,主要是货币方面因素的变化所引致。世纪年代的通货膨胀、汇率、利率反复无常的波动,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成因。希克斯和尼汉斯从交易成本考察金融创新的动机,认为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了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创新是否具有实际价值,而金融创新就是对科技进步导致的交易成本降低的直接反应。从世纪年代开始,西方金融创新研究向更深,更细的方向发展,在不完全市场中的证券设计与一般均衡的框架内,建立了一批金融创新模型,并借鉴产业经济中的创新理论对金融创新的采用与扩散进行研究。综上所述,国外关于金融创新的研究是随着西方金融业创新实践的飞速
11、发展而不断演化深入。从最初对金融创新现象的解释到金融创新的原动力与成因研究,直到世纪年代以后运用数理模型对金融创新的采用和扩散进行量化研究从宏观层面的制度,货币、金融管制等研究转微观层面的金融产品,风险防范,金融业务与金融技术开发和利用的研究,金融创新研究向更深、更细的方向发展。国外金融创新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较为全面和系统,但我国金融发展有自身的特性,特别是国外研究中成型市场经济理论的前提假设。我国的金融创新与我国金融发展的推动机制密切相关,所以国外的研究成果只能借鉴,不能指导我国金融创新的推进。1.2.2 国内研究动态述评1. 关于金融创新内涵的理论思考。厉以宁(1991)1从我国的情况来
12、谈金融创新。他指出,金融领域存在许多潜在的利润,但在现行体制下运用现行手段无法获得这个潜在利润,因此在金融领域必须进行改革,包括金融体制和金融手段方面的改革。生柳荣(2000)2认为金融创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广义的金融创新包括金融工具、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在内的整个金融体系的创新。李扬(2002)注重从技术因素来解释金融创新,其基本原理是将现有金融工具的特性加以分解,再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取舍并重新组合,“制造”出新的金融工具,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金融创新有一定的独特见解和理论分析,这与我国金融创新实践密切相关。2.对金融创新业务和手段的研究,由于国内金融业创新实践的逐步深
13、入,理论上分析和研究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金融创新增多,主要集中在金融创新业务和手段的开发和采用上李健飞(2003)3、李芳(2002) 、李文茹(2002)等对银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研究,试图在保证信贷资产“三性”的前提下,实现利润最大化,规避信贷风险。李健伟(2001) 、张宗新、姚力(2001)等用资产证券化的创新手段对剥离和处置国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提高资本充足率问题的研究。郑之杰(2001) 、吴晓求 (2002)4等对银行、证券、保险如何合作开发混合金融业务以提高金融机构竞争力的分析。王勇(2002)等5对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机制的创新探讨。卢林(2002)等6对信用卡业、网上业务与
14、银行竞争力的研究等。综上,说明我国金融创新发展呈现多层次、全方位趋势,创新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展,金融创新的层次在逐步提高,尤其是近几年金融工具、产品、服务手段的创新逐步加快。3.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金融风险的关系。关于金融创新所带来的监管,风险和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等问题,国内学者观点不一。谢平(2001)7认为许多新的金融产品主要是来源于两个目的一个是规避风险,一个是逃避监管。显然,谢平认同凯恩的规避管制理论。巴曙松(2003)8认为金融监管应当尊重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实行激励相容的监管与鼓励金融创新的监管理念。阎庆民(2002)9对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发现金融创新降低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15、,监管当局应用创新的监管手段和方式予以应对。刘笑萍(2002)10对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关系分析,认为市场性创新虽有助于提高效率,但可能造成金融风险,如果制度性创新与市场性创新相互适应,则在提高金融交易效率的同时,也有效地规避了风险。张亦春(2002)11对金融创新与金融安全的研究认为,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4.对发展我国金融创新的对策和建议。夏斌(2002)12提出三点建议必须正确处理防范风险与鼓励创新的关系、以渐变性创新方式逐步推进市场经济体系的完善、创新应充分重视效益与风险分析。王国刚(2003) 提出用改变管理方式的方法推动金融创新。刘锡良(2001)13,宾建成、陈柳钦 (2001)、张杰(1998) 等认为金融体制和金融制度创新是推动金融创新的关键。李晓西(2002)等提出发展金融创新应着重考虑三大领域中间业务、电子金融业务、网上金融业务,力求满足社会需求,推出真正的金融新产品。其他有关金融创新的政策建议纷繁杂乱,多数为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推进金融创新的对策,涉及工具、手段、技术、服务理念等创新的建议较多。 1.3 本文研究思路本文从对比分析国外金融创新趋势入手,学习国际上的先进模式,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现有的金融创新现状以及风险点,进而总结商业银行当前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随之研究相应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