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硕士论文 郑海兵.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135308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硕士论文  郑海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硕士论文  郑海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硕士论文  郑海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硕士论文  郑海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硕士论文  郑海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姓名:郑海兵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万兴亚20040501中文摘要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又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来看,农业科技进步己成为政府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这是由于农业科技进步存在的诸多问题已严重地制约了农业发展。本文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运用多种方法,力图对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以供有关部门参考。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农业科技进步的几种常见模式和农业

2、科技进步的评价方法。第二部分,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存在的主要问题,诸如农业科研及推广体制落后、农业科技进步所需资金不足、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不顺、农业人力资源素质较低等,并对其成因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针对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中国农业 科技进步 制约因素 对策建议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national economy. The proges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3、technologyisessential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So far, it has receivedmuch atentionof the government and those involved in the circle oftheoy. This is because many problems, resulting rom the progress of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 have seriously estricted the developmentof chi

4、nas agriculture. Under the direction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the impotant thoughts of “Three Represents“, the concentrated problemsin the progress of chinas 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 were discussedby means of all kinds of methods and related countermeasures werementioned in this dissetation

5、.This dissetation included three parts:The first part of the aticle includes the inner-implication of theprogres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 several popular models of theprogres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the evaluating methods ofthe progres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

6、The second pat of the article analyzes some factors such as thebackward of system, the shortages of funds, the low-quality of humanresources, the tardive transform, which hinder the progress of chinas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 furthermore, the reasons were discussedThe third part of the articl

7、e provides some related suggestions ondealing with these issues.Key words: the progres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technologychinas agriculturerestricting factorscountermeasures独 创 性 声 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8、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 91-日期: 布月砰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木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储签“诵礴曳-日 期:一 5 - l指导教师签名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工作单位:通讯地址:电话邮编引 言建国 50 多年

9、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得到稳步发展,成就斐然,但就其总体水平来说,依然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农业科技进步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政府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目前,关于农业科技进步的研究尚显薄弱。以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对阻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深层次原因探讨不够深入,对策研究也略显浮浅。因此,进一步深入分析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解决对策就显得尤其重要。一、农业科技进步的概念、模式和评价方法(一)农业科技进步的概念t、农业科技进步的内涵农业科技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基础,能够解决农业生产问题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包括“硬科技”和“软科技”两个方面。所谓“硬科技” ,即农业自然科学

10、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具体包括新品种、新农具、新农药等以实物为研究对象的科技,以及新的栽培方法、施肥技术等有助于生产实物的科技。所谓“软科技” ,即农业社会科学方面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方法,包括战略制定、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组织协调等。农业科技进步是一个不断研究、更新农业科技,并不断在生产实践中推广运用农业科技,使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生态效益的前进过程和状态。农业科技进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农业科技进步是指以实物为特征的农业科技的进步及其应用于生产的过程,侧重于“硬科技”进步。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是指除经济要素以外所有能促进农业生产、生态效益提高的农业科技的进步及其应用于生产的

11、过程。它不仅包括“硬科技”进步,还包括“软科技”进步。在现实生活中, “硬科技”进步与“软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是共同存在、相互交错的,因此,本文所研究的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广义的农业科技进步。2、农业科技进步的外延根据农业科技进步的定义,可以将农业科技进步视为一个不断研究、开发、革新农业科学知识和技术方法的过程;一个不断把农业高新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过程;一个不断地使农业从业者素质提高的过程。由此,我们认为农业科技进步具体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1)农业科技研发水平的进步农业科技研发水平的进步是推动和实现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也是难点。农业科技研发水平是指研究、开发高新农业科技成果的能力和水

12、平。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农业科技的进步,以及整个农业生产的发展,都是以高、新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开发为基础的。众所周知,如果没有新型、高产小麦和水稻品种的研制、开发,就不会有享誉全球的“绿色革命” 。同时,提高农业科技研发水平又是一个难点。研究、开发高新农业科技,不仅需要物理学、数学、生物学,还有赖于生态学、气象学、化学等一系列复杂的理论科学和应用技术的发展,这就决定了农业科技研发的艰巨性,需要政府给以更多的关注。(2)农业科技推广及应用效益的进步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效益的进步是推动和实现农业科技进步的关键。农业科技推广和应用效益是指农业科技通过推广和应用对农业发展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及

13、现实效果。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只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只有当它得到推广并应用于生产实践中时,这种潜在的生产力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科技进步,达到提高生产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目的。因而,农业科技推广及应用程度的高低,效益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农业科技成果在生产实践中作用发挥的大小,是衡量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C3)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进步农业从业人员素质进步是推动和实现农业科技进步的根本。农业从业人员是指直接进行或间接辅助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包括生产经营者、科技工作者、组织管理者等。农业从业人员是农业科技狭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发生在印度的“绿色革命”

14、。1967-1968 年,印度开始了靠先进技术捉高粮食产量的“绿色革命”的第一次试验,结果粮食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使印度农业发生了巨变。广义的绿色革命是指在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人类适应环境,与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所创造的一切文化和活动。活动的主体,无论是创造、发明高新农业科技成果,还是及时,高效地将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都离不开农业从业人员的劳动和创造。因此,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成果研发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益。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特别是培养一大批实力雄厚、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农业科技人才,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点。(二)农业科技

15、进步的模式及选择1、农业科技进步的模式由于各国、各地区的社会、自然条件各有不同,实现农业科技进步的模式也不尽相同。目前,根据国际上通行的分类,农业科技进步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1)劳动节约型农业科技进步劳动节约型农业科技进步又称机械性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农业机械、物理方面的科技发展在农业科技进步中起主导作用。这种农业科技进步模式以节约劳动为特点,通过采用机器播种、收割等农业机械和物理方面的先进科技,使机械替代人力,缩短了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以达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目的。美国是实行劳动节约型农业科技进步模式的典型代表。(2)土地节约型农业科技进步土地节约型农业科技进步

16、又称生物性农业科技进步,是指农业生物、化学方面的科技发展在农业科技进步中起主导作用。这种农业科技进步模式以节约土地为特点,通过采用优良品种、高效化肥等农业生物和化学方面的先进科技,使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增加,从而大幅度提高土地生产率,以达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目的。日本是实行土地节约型农业科技进步模式的典型代表。2、农业科技进步模式的选择明确了现有的农业科技进步模式,接下来的问题是各地的农业科技进步模式是如何确定的。日本发展经济学家早见雄次郎和美国发展经济学家弗农拉坦在实证考察的基础上,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了著名的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induced technical innova

17、tion theory)。他们认为:一国的技术进步不是科学技术知识自发进步的产物,而是对该国资源禁赋状况和产品需求增长的动态反映。换而言之,一国的技术进步主要取决于该国资源的相对稀缺性。根据这一理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选择什么样的农业科技进步的道路,取决于该国家、该地区的农业资源察赋状况,即“机械和生物技术的进步,都是生产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和生产要素相对于产品的价格变化的反映,其目的是减少由缺乏弹性的土地和劳动的供给短缺造成的制约。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个劳动力资源比较稀缺的经济中,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劳动力价格要相对高于土地和机械的价格。这种市场价格信号,会诱导农业科技偏向于能够节约劳动的机械、

18、物理技术,农民不断采用先进的生产工具来替代劳动,从而该国将逐步走上节约劳动型农业科技进步的道路。相反,在一个土地资源比较稀缺的经济中,生产要素市场上的土地价格比较昂贵。这种市场价格信号,将诱发节约土地型科技的开发,农民更多地采用生物、化学方面的先进技术来替代土地,因此,该国会沿着节约土地型农业科技进步的方向进行。最后需要强调一点,选择某一种农业科技进步模式并不意味着要排斥另一种农业科技进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两者可以同时使用,或是一主一辅,相伴而行,或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彼此分离。3、我国对农业科技进步模式的选择现在及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农业资源的基本状况都可以概括为人多地少。我国农

19、业土地特别是耕地严重稀缺,并有不断加剧之势。截止 2002 年底,我国耕地面积为 12593 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不足 2 亩,而且每年还在继续以几百万亩的速度锐减,据测算到 2030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将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 0.8 亩的警戒线。早见雄次郎、费农 拉坦:农业发展国际前景 ,商务印书馆,1993 年版,第 169 页。同时,我国农业的劳动力供给却相当充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在全国近 13 亿人口当中,农村人口占了接近 70%,在城市化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这些劳动力只能大量滞留在土地上,据计算,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高达 1.2 亿。按照诱致性技术变迁理论,在这种农村劳动力大量富

20、余的条件下,试图用土地和农业机械替代劳动几乎是不可能的,相反,土地的严重稀缺必然会诱导土地替代型技术的发明、创新及采用。综上,人多地少的农业资源状况将客观上导致我国选择节约土地型农业科技进步模式。建国后我国农业 50 多年的发展历史基本上也证明了这一点。建国初,基于对苏联农业发展模式的仿效,我国政府提出了“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决策。但是,50 多年过去了,我国到现在依然没有实现农业机械化,大部分农活仍旧主要靠人力、畜力完成。我国目前土地机耕率为 53%,机播率为 27%,机收率不足 20%。实践证明,在我国节约劳动型农业科技进步模式为主的道路行不通。另一方面,高产良种、化肥、农药等节约

21、土地型技术的使用使我国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粮食生产每隔几年就升一个新台阶,我国粮食总产量由 1949 年的 1.132 亿吨增加到 2002 年的 4.571 亿吨,提高了 3 倍多,创造了以不足世界 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1/5 人口的奇迹,解决了近 13 亿人的吃饭问题。现实选择了以节约土地型农业科技进步模式为主的道路。当然,选择节约土地型农业科技进步模式并不意味着对节约劳动型农业科技进步模式的绝对排斥。由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多层次、不平衡的,我国农业科技进步也呈现出多层次并存的特征。这种情况决定了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不能选择某一种单一的模式,而是要走节约土地型农业科技进步为主

22、,节约劳动型农业科技进步为辅的道路。(三)农业科技进步的评价方法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形成一致的农业科技进步评价方法,仔细观察此类研究,可以将现有的农业科技进步评价方法大致分为两种。1、生产函数比较法生产函数比较法,即运用 C-D 生产函数及增长速度方程定量分析科技进步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两项指标,并将其结果进行横向及纵向对比,以此来评价判断某时、某地农业科技进步程度高低的农业科技进步评价方法。通常情况下农业经济增长总量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于生产投入(物质费用、农业劳动力和耕地) 的增量,另一部分来自于科技进步的作用(引起的产投比提高 )口因此,由科技进步作用而产生的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为农业科技进

23、步率,即农业产值增长率中扣除新增投入量产生的产值增长率之后的余值。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中农业科技进步率所占份额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即农业科技进步率与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的比值。这两项指标反映的实质内容是: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要素的生产效率,并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横向及纵向比较农业科技进步率和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人们可以从总体上把握农业科技进步的水平和农业科技进步的潜力。生产函数比较法是当前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的主流。2、指标体系评价法指标体系评价法即从农业科技进步的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出发,用一系列数量指标把农业科技进步的各种表现形式加以量化,最后用一定的方法对这些指标进行综合打分,用综合得分来衡量、判

24、断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经济管理部门常常将单项反映农业科技进步的指标进行横向及纵向对比,以此来评价某一方面农业科技进步的情况,但是这不能反映农业科技进步的全貌。在此基础之上,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了指标体系评价法,将一系列反映农业科技进步情况的单项指标加工整理、综合打分,以最后的综合得分作为衡量标准。指标体系评价法一方面可以克服生产函数比较法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又避免了用单项指标评价张琳、龙江舫:“农业科技进步评价方法研究 ”,(调研世界 ,2000 年第 2 期,第 24 页农业科技进步的片面性,为农业科技进步评价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但迄今为止从事这类研究的人还不多见,它还是一种新的、发展尚未成熟

25、的农业科技进步评价方法。8二、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一)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成就斐然,但差距较大建国 50 多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得到稳步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体技术都是由我国自行研究开发的,而且在土壤改良、作物多抗性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多熟种植、高产栽培、生物防治等领域始终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以农作物良种和杂交优势为例,1949-1998 年,我国在 40 多种农作物中共培育出近5000 个新品种、新组合,主要作物品种在全国范围内得到 5-6 次更新,每次更新的增产幅度都达到了 10%-30%。在农业科研能力显著提高的同时,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也取

26、得了突出的成就,种植业的科技贡献率达到 42%以上,林业和牧业的科技贡献率分别达到 29%和接近50%.以稻谷的良种化率提高为例, 5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大面积推广使用矮杆高产水稻品种,使水稻亩产提高了 100 公斤之多,并在世界上首先把杂交水稻进行大面积种植,1987 年,杂交水稻播种面积达1.54 亿亩,占水稻总播种面积的 34%,使稻谷增加了 3000 多亿公斤。在农业科技进步的强力支撑下,我国农业得到大力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农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6.7%,远远超过世界同期发展水平。在人口增长和耕地面积减少的双重压力下,实现了从农产品严重短缺到供求总量平衡、丰年有余

27、,实现了从“饥饿农业”到“温饱农业”再到“商品农业”的历史性跨越。在看到农业科技进步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农业科技进步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总体上讲,农业科技水平仍然落后,农业科技进步速度缓慢,农业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据中国农科院有关专家估测,。李小云:“论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的方向与战略 ”, 中国农村经济 ,2002 年第 11 期,D4 书堂,K+0*义市 FnIgFfT 谈研究 。中国市计出版社。2001 年版,第 503 页第 43 页。我国目前农业科研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至少还相差 15-20年。科技成果贡献率和农业

28、科技成果转化率均不到 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70%一 80%的水平。(黄季惕、胡瑞法、宋军,1998)0(二)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农业科技进步的含义,我们可以将现代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和应用视为农业科技进步过程中三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现存的主要问题是: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存在体制障碍,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所需资金严重不足,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不顺,农业人力资源素质偏低。1、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存在体制障碍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依然都是在政府主导型体制下运行,许多工作都表现为政府行为,越来越不适应市场化发展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资源配置不合理根据经

29、济学家库普曼(T.C.Koopmans)的观点,资源最优配置就是:研究在给定的生产技术和消费者偏好下,将有限的经济资源分配于各种产品的生产,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而我国目前农业科技生产和推广的资源配置并不合理,机构重复设置、人力财力分布失调等问题十分突出,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国现行的科研体制衍生出大量分属于不同部门、不同系统的同类科研单位,造成了科研机构的大量重叠设置。同时这些科研机构又各自为政,内部封闭式管理,学科结构、专业结构、人才层次结构无法进行合理调整和整体优化。这些问题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低水平重复的成果数量多、对农业科技进步起明显推动作用的重大成果少,资源严重浪费。

30、 “八五”计划以来,获得国家发明一等奖的农业科研项目只有某省农科院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则连年空缺。这是较长一段时间里,TC.Koopmans.Thme essays on the state of economicscience.McGraw-hill hook company, 1957.农业科研的低层次重复、重大成果少、没有大的突破等问题的集中反映。我国实行从中央到省、市、县,再到乡、村的多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其中乡、村两级推广人员常年工作在农业科技推广的第一线,任务繁重,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工作人员。现实情况与农业科技进步的需求恰好相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分布成反宝塔型。中央、省、市

31、、县都有一个庞大的技术推广机构,这些上层机构中不但人员多,而且素质高,学科门类齐全,而乡、村两级农业科技推广基层却力量薄弱、人才短缺。全国有 22%的乡无农技推广机构,80%的村级服务组织残缺不全或有名无实,县以下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人员仅有 140294人,平均每个乡仅 2 人多一点。农业科技生产部门也存在人力、财力分布失调的问题,在此就不一一列举。(2)农业科研与推广的有效供给不足我国的农业科研活动以政府计划指导为主,科研项目选题及立项由政府官员和少数专家说了算,而这些参加最高决策的人员多数对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缺乏了解或了解有限,因而农民的利益和其对新技术的要求很难完整地渗入到农业科

32、技研究计划中去。再加上课题的审批环节缺乏严密的技术论证,课题的鉴定验收流于形式,这些最终导致科研活动脱离生产实际,往往体现的是政府意愿或专家喜好,不能准确、及时地反映生产方式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致使科研成果质量和实用性不佳,应变能力十分薄弱。据资料显示,我国获奖农业科技成果的平均转化率仅为 53.5%,全国农业科技成果的平均转化率则只有 30%-40%,抛开农民急需的技术难题无人问津不谈,仅就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来说,主要是许多所谓的科研成果因不能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不具备推广的价值,从而形成农业科研无效供给。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主要运用行政手段来完成,农业科技推广从本质上看还是一种

33、政府行为。一方面,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无权自主选择生产技术,推广什么、推广范围多大都是由政府集中决策,使得农民只能被动地接受推广技术。另一方面,目前李国祥:“加速我国农业技术创新 ., 南方农村 ,2000 年第 12 期,第 14 页。体制下的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属于政府的事业单位,工作目标是完成当地政府的农业技术推广任务,因而推广部门及推广人员在工作中是以“技术”为中心,而不是以“农户”为中心,他们既不关心农户的需要,又不在意农户接受的效果。所有这一切均导致技术推广的有效供给不足,造成推广效率低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推广普及率只有 30%左右,而且推广速度慢,推广一项成熟技术需 7

34、-8 年,是一些农业发达国家所需时间的 3-4 倍( 杨建明、靖玉新,2002).2、农业科研和推广所需资金严重不足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世界平均农业科技投资已占农业总产值的1%,而我国仅为 0.27%,是世界上对农业科技投资最低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农业科研和推广所需资金严重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瓶颈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资金投入总量不足从全球来看,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资金上大力扶持农业科技进步,1985-1996 年,我国农业科技研究投资强度 始终没有超过 0.5%(表 1),而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科技投资强度至少应为 1%,与高收入国家的 2.

35、37%更是相距遥遥(表 2)a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投资强度也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据研究,从1986-1995 年我国的农业科技推广投资强度始终在 0.4%左右徘徊, 1990年达到最低点为 0.35%,以后虽有所回升,但上升幅度不大。该投资强度不仅远远低于工业化国家 80 年代投资强度 0.6%左右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投资强度 0.44%左右的水平。表 1 中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年份农业科研投资强度(%)19950.20资料来源:财政部和中国农科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农业科技研究投资强度是指农业科研费用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农业科技推广投资强度是指农业推广费用占农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36、例。表 2 80 年代全球 110 个国家财政对农业科研投资的强度(%)资料来源:黄季馄、胡瑞法:“农业科技投资体制与模式现状及国际比较气管理世界 ,2000 年第 3 期,第 176 页。(2)人均资金占有量低我国拥有国际上最多的农业科研人员,人数不仅是美国及前苏联总数的 3 倍,而且单位农业国内生产总值所拥有的农业科研人员数也高于除前东德以外的所有国家(Rozelle, Huang and Pray, 1999)。如此庞大的农业科研队伍,在科研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必然导致人均科研经费过少。19%年,全国县以上农业科研单位人均事业费仅为 1.02万元,若考虑离退休人员,人均事业费占有量更少,仅

37、为 0.73 万元。1998 年,高等学校农学领域研究与发展人员人均经费只有。39 万元(黄季馄、胡瑞法、方向东,1998).我国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总的趋势是在不断增加,从 1986 年的 11.4亿元,增加到 1995 年的 47.6 亿元,年均增长 4.8%。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数量增长的更快,从 1986 年的 38 万人,增加到 1995 年的 67.5万人,年均增长 5.85%0。由于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数量增长速度高于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增长速度,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人均活动经费在扣除物价因素后呈现负增长。(3)资金投入增长缓慢从全球来看,20 世纪 60 年代之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

38、,甚至是发展中国家中的一些经济较落后地区,如南撒哈拉非洲,农业科研支出都增长很快(表 4)。然而,1985 一 19%年间我国农业科梅建明、靖玉新:“农业技术创新的障碍与对策 ”,U 海经济研究 ,2002 年第 4 期,第17研投入从 1985 年的 13.55 亿元增长到 19%年的 52.38 亿元( 现价),增长了将近 3 倍,但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年均增长率只有 2.5%(黄季馄、胡瑞法、方向东,1998),还不及经济较落后地区 70 年代的增长速度。表 4 世界各地区农业科研的年均公共投资(百万美元)国家和地区1966-1970 1971 一 1975 1976- 1980 198

39、1 一 1985南撤哈拉非洲西亚和南非除中国外的亚太地区欠发达国家较发达国家227.2 276.9359.1 3723249.7 I 300.8 341.2455.4475.4 651.5928.3 1159 石1603.7 2201.02997341713629.84813资料来源:农业经济学前沿问题 ,W. 雷瑟,D.R 李, 生物技术和农业科研的经济学 ,中国税务出版社,北京腾图电子出版社,2001 年版,第 225 页。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在 80 年代后期有大幅度的增长,但其中工资增长所占的比例较大,推广投资中约有 2/3 被用来发工资,从而使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增长主要用来扩大推广队伍

40、,推广经费增长依然缓慢。3、农业科技成果应用不顺任何科技成果只有被农户掌握和利用,才能充分发挥效能,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最终实现科技进步。但是,我国目前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提供的许多科技成果并不能通过农户顺畅地转化为生产力,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农业科技的应用需求不足农户是农村合作经济中最基本的阶层,是农业科技的最大用户,他们直接劳作于农业生产的前沿和农业科技应用的终端,其采纳农业科技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农业科技在生产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农户采纳农业科技的态度比较消极。据有关课题组对山东省农民进行的问卷调查表明,当地农户在生产经营中积极依靠科技成果的占 33.3%,有一定关系但不重视的占 31.5%,基本上靠传统方式的占 35.2%-“。由此可见,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户仍不能有意识地选择和吸纳农业科学技术,不能自觉地将农业科技融于自身的生产活动中去,这导致许多农业科技成果不能通过农户直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科技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