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结课论文-浅谈个人在未来汽车行业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道德困境 p10.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1051381 上传时间:2018-06-0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结课论文-浅谈个人在未来汽车行业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道德困境 p10.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结课论文-浅谈个人在未来汽车行业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道德困境 p10.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结课论文-浅谈个人在未来汽车行业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道德困境 p10.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结课论文-浅谈个人在未来汽车行业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道德困境 p10.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结课论文-浅谈个人在未来汽车行业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道德困境 p10.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科学道德与学术诚信结课论文学院:xxxxxxx姓名:yyy学号:0008浅谈个人在未来汽车行业职业生涯中遇到的道德困境姓名:yyy 学号:0008(帝都汽车大学汽车学院动力工程,帝都 888888)摘要:本人目前就读于帝都汽车大学汽车学院动力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是车辆及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未来的职业规划是在车辆或发动机企业走工程师路线,以技术为主成就一番事业。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面临多方面的道德困境。本文主要从工程师个人和其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两个维度来浅谈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道德困境。关键词:工程师 汽车 环境 道德困境1.引言1.1 工程师的“两难”责任将来作为一名工程师,很大一部分工作是进行创新

2、性研究,特别是产品研发工作。新产品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繁荣的同时,也会对现代伦理道德产生冲击,使工程师面临道德困境、身负道德责任。一般来说,工程师都应该服务于一定的组织。绝大部分的工程师受雇于他们的公司或者企业。他们没有与公众接触,直接地与雇主打交道,他们需要做的也是利用他们的技术和知识为雇主创造有价值的产品和工艺,并且给雇主带来利润。但除了扮演雇员的角色外,也还扮演了职业人员的角色。作为职业人员,他们必须要忠于自己的职业,这是他们的责任,也是他们的使命。于是程师经常在忠诚上面临冲突。与其他职业人员一样,工程师既要对职业负责任,又要对雇主负责任。但是,在工程决策上,工程师往往接受到的指令违背他们

3、的职业伦理。用伦理章程的术语来表达,工程师想成为雇主的“忠诚的代理人” ,同时又想将公众的健康、安全和福扯置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工程师在面对选择忠诚的雇员,还是对社会公众利益负责任的职业人员,陷入了“两难”的责任中。1.2 汽车工业对外界的影响我国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方便人们的生活,推动经济高速增长,促进工业结构升级与扩大就业的同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也带来了不利影响。其中,汽车尾气、噪声、交通拥挤等问题已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但诸如资源耗竭、公路和停车场建设占地、废旧汽车处置等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实际上,汽车产业的任何增长,都必须付出一定的经济成本代价和环境代价。经济成本代价,即汽车产业产

4、值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所必须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种代价,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往往被人们当作衡量每一投资行为的价值尺度。环境代价,即汽车产业每增加一个百分点所消耗的自然资源的量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如果消耗适度,自然资源将得到永续利用,生态环境就不会被破坏,就能维持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就会使自然资源枯竭,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给人类带来灾难性后果。相比而言,经济成本代价关系到投资回报的多少问题,劳动生产率的高低问题,经济上是否划算的问题;而环境代价关系到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命运问题,实质上就是其发展的外部不经济,即汽车产业发展对环境的负效应。如果说,在单纯追求经济的高

5、速增长的传统观念下,我们并未意识到这一问题,那么,在当今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追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时代,就有必要对其进行反思。否则,我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就会成为一句空话。生态学家指出:全球十大环境问题已直接威胁着全人类的生存和文明的持续发展,正残酷地撕毁人类关于未来的每一个美好愿望和梦想,这一影响不仅会殃及一代、两代人,而且将影响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在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着道德困境的考验。在这个十字路口上的抉择将影响到我们后代人的持续发展。2.工程师的道德素养2.1 产品责任产品责任的内涵所谓产品责任是指工程师在工程实践中,对产品

6、的设计和制造产品应该负有的质量和安全方面的责任。严格责任观念的主要思想是,当制造商将一件产品投放市场时,明知它将在不经过检验的情况下就会被消费者使用,那么消费者只需证明该产品存在缺陷并对人造成伤害,则制造者对发生的损害负有侵权方面的严格责任。严格产品责任的确立,使消费者在使用有缺陷产品遭受损害时,只要证明自己所受的损害与该产品的缺陷有关即可获得赔偿,不必举证证明产品缺陷之所在,也不必证明制造人或销售人存在过错。它表明工程师在工程活动中,只是做到不故意伤害,避免设计、制造和销售技术产品中的疏忽,已经不够了。按照严格责任的观点,制造商以及为制造商工作的工程师还负有超出任何书面合同载明的、更进一步的

7、主动责任,他们必须认真考虑其产品可能的使用状况,甚至要考虑产品被误用的情况。也就是说,工程师要考虑到产品的最终用户和最终使用情况,负有在工作中养成关心的责任义务。2.2 环境责任工程师伦理责任的内容不仅只包含工程技术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例如工程技术人员之间、工程技术人员与顾主、工程技术人员与工人之间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与企业和社会之间的道德关系等) ,还应该关照自然,将自然环境纳入道德关怀的对象之中。随着工程技术活动和技术产品的增多,大型工程项目的不断出现,人类工程技术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甚至产生严重的环境和生态恶果,如在不断追求汽车高速、高动力性的目标下,工程

8、师还应考虑汽车排放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能源的更大消耗。在这种背景下工程师的责任范围就天然的从人际扩展到人与其他动物、生物以及整个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工程师伦理责任不仅要求在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的或者明显的威胁时,要关注环境,而且要求当人类健康没有受到直接影响的时候,工程师也应该对环境表示关注。2.3 技术转移过程中的伦理责任技术的转移是将技术转移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并在那里加以运用的过程。所谓的新的环境是指其所包括的与特定技术的成功或失败有关系的变量中至少一种是新的因素。这个新环境可以是国内,也可以是国外。在大多数情况下,把技术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转移到一个新的环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被转移的技术,

9、当初可能是在原来的环境里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才进化、完善到现在的状态的,而现在它却要被当作现成的、全新的实体引入到一个不同的环境之中去。识别新的环境与原来环境之间的区别,需要从事技术转移的工程师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认真仔细的审视能力,也需要他们具有更强的道德敏感和更宽广的道德关怀。例如,在为国外用户设计汽车发动机及车身等部件时就需要考虑:作为从外国引进的汽车,它会不会受到当地人的拒斥;是否考虑了他们的驾驶习惯和经济承受能力;是否考虑到了当地操作者的性别;此款汽车的引入会怎样影响当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结构等等这样一些渗透着伦理因素的问题。可见,技术转移不是单单一件商品、一台机器从此处搬到彼处的那种物理上的

10、位移。技术转移牵涉到复杂的人文社会因素,其中也包括伦理道德问题。工程师在选择技术转移时不仅要考虑技术、经济因素,还要考虑伦理道德问题。工程师把握自己在技术转移中的责任的一个重要评判指标就是技术的适用性。技术的适用性可以从规模、技术的和管理的技能、材料和能源的获取、物理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大气、水的供应情况)以及资本的机会成本等方面来考察。尤其是要从人的价值观即预期的用户从他们的社会、信仰、传统、禁忌和他们关于美好生活的观念等角度能否接受新产品来考察。也就是说,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是否适用不能单纯以技术是否先进为标准,也不能只看经济上是否划算,而且要看技术是否与特定的社会环境相适应。此外,适

11、用技术还意味着技术应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而不能破坏其自然资源和生态平衡。3.汽车行业面临的道德困境汽车作为一个资源密集型行业,对资源的需求有用量大,种类广的特点。全世界每年用于汽车制造上的金属材料、陶瓷、玻璃等就超过 6000 万吨。同时,汽车使用的汽油约占全球汽油消费量的 13。汽车排放出的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污染物比自身重量大 3 倍。英国空气洁净和环境保护协会曾发表研究报告称,与交通事故遇难者相比,英国每年死于空气污染的人要多出 10 倍。由此可见,在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推动经济飞速发展的趋势下,我们面临着其与环境污染、资源过度消

12、耗、交通拥堵和土地占用等道德冲突。3.1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以年均 22%的速度迅速增加,到 2002 年底,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达 2053117 万辆。由于我国汽车工业水平落后,燃料质量差,汽车尾气控制水平较低等原因,汽车尾气污染也随汽车保有量的增加而越来越严重.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中,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 对大气污染的贡献率分别约为85%,80%90%,50%.如北京市汽车排放污染物对城市大气污染的贡献率 CO 为86%, HC 为 96%, NOx 为 56%;广州市 CO 为 88%, NOx

13、 为 7913%.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一些主要城市的大气污染类型正由煤烟型向交通型转化,城市的主要交通干线和路口 CO,HC 和 NOx 等气体浓度常年超过国家标准,对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噪声污染。汽车行驶本身及在行驶过程中发出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及汽车防盗报警器等都会产生噪声污染.由于此类噪声源具有流动性,因此它的影响范围广,受害人数多.一般情况下,噪声声级超过 50 dB 就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睡眠, 70 dB 以上会使人精力不集中, 8090 dB 会使人感到焦躁不安,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产活动,甚至造成生产或交

14、通事故.近年来,交通运输噪声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的主要噪声源,许多城市的交通干线地带的噪声大都在 80 dB 以上,有的路段甚至达到 90 dB 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城市水体污染。汽车排放的酸性气体导致的酸雨,汽车清洗所产生的大量污水及汽车使用、修理过程中跑、冒、滴、漏的油污、试剂等,经雨水冲洗后,直接或间接流入城市地表水体,会造成城市水体的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汽车在生产、使用、维修、保养以及报废等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要产生一定量的固体废物,这些废物或被丢弃露天堆放,或对其进行不合理的处置,都会造成环境的污染.尤其是报废汽车的露天丢弃堆放,是一个既浪费材料,又影响环境和占用土地的社会难题,

15、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热污染。汽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这些热量通过散热器直接排入大气.随着城市汽车数量的激增,被排入大气中的热量日益增多,造成城市大气热污染,使城市/热岛效应加强.此外,随着城市汽车车辆夜间通行量的增大,汽车灯光对生活的干扰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3.2 资源消耗汽车工业的发展依赖于很多产业部门,其中间投入和价值转移的比重很大.有关资料表明汽车工业的增加值率远远低于整个制造业的增加值率.例如,美国和日本汽车工业的增加值率不足 30%,德国和法国汽车工业的增加值率也只有 30%,而这些国家其他制造业部门的增加值率一般为 40%50%.也就是说,即使在工业技术水平和增加值

16、率较高的发达国家,汽车工业中也有 70%左右的产值是在消耗其他部门产品的过程中转移过来的.中国汽车工业的增加值率相对更低,1995 年为 2115%, 1997 年为 2213%,中间投入的比重更高 .中间投入比重高,一方面反映了汽车工业对其上游产业较强的带动作用.其带动的上游产业主要是黑色金属采选业及冶炼加工业、有色金属采选业及冶炼加工业、纺织业、毛皮、羽绒及其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橡胶及塑料制品业、机械制造业等.另一方面也说明汽车工业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汽车生产所需的主要材料有金属材料、塑料、橡胶、玻璃和油漆等.就重量而言,金属材料(包括生铁、钢材和有色金属)

17、占近 85%,其他材料占 15%左右.例如, 2000 年我国的各类汽车产量达到 207 万辆, 消耗约 600 万 t 材料,包括约 480 万 t 钢材、20 万 t 生铁、27 万 t 有色金属和 66 万 t 塑料等汽车生产已成为/吃金属的大肚汉.同时,汽车消费所需的主要能源如石油等也随之加速消耗.大量资源、能源的消耗不但使环境污染加剧,更重要的是影响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据有关研究成果显示, 2000)2020 年我国石油供求缺口达 20%45%,钢材等金属材料也主要靠进口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长此以往,我国的资源、能源将全面告急,这将严重威胁我国的国家安全.因此汽车产业必须重视发展的可

18、持续性和对环境的保护.3.3 交通拥堵自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汽车保有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而这主要依赖于轿车尤其是私人轿车的增长.私人汽车由 1985 年的 28149 万辆增加到2002 年的 968198 万辆,增长了 34 倍.这些汽车大多集中在中国的城市地区.资料表明,北京的公共汽车与私家车之比已达到 1:1,全市私人小轿车总数现已发展到 38 万辆,占北京市轿车保有量的 50%.城市汽车拥有量的增长尤其是私人小轿车的快速增长,使城市交通问题十分突出.中国大城市所面临的各种交通问题中,交通堵塞和拥挤是最为突出、也是最为普遍的问题,成为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19、如北京市区交通繁忙时间每小时机动车流量超过 4 000 辆以上的路口有 98 个,超过 1 万辆以上的路口有 52 个,市区主要干道负荷度已达到 90%.全国 31 座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大部分交通流量负荷接近饱和,有的城市中心地区交通有时已接近半瘫痪状态,一些城市不得不采取小汽车分单双号行驶的措施,造成极大浪费.我国每年因城市交通拥堵导致的运输效率低下,造成的经济损失达数百亿元.在一些大城市地区,停车场地不足和停车难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据有关研究成果显示,城市中每增加一辆注册车辆,就应增加 11231150 个停车泊位,与此相对照,我国各大城市的现有停车场地是杯水车薪,尤其是在大城市中心

20、区,由于人口和建筑密集,且以高层建筑为主,原有以非机动车为主时期的规划标准、城市结构和城市用地均已无法满足机动车停车的需要.停车场地的严重短缺,必然导致车辆在道路上乱停乱放,不仅直接影响行车秩序,造成交通拥堵,而且容易引发交通事故.3.4 占用土地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极其有限,用占世界 7%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 21%的人口,粮食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保障粮食安全不仅关系到十几亿人口的生存问题,更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然而,汽车数量的增加势必意味着汽车与人争夺有限的土地资源.因汽车数量的快速增加需要相应的道路和停车场地,而大量停车场地和道路的修建必然要吞食我国极为有限的土地资源.而且,高等级公路

21、的修建会严重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它所造成的危害并不亚于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和对资源能源的大量消耗.针对这一问题,已有专家对以往提倡的/要想富,先修路的观点进行了论证,考虑到我国人口与土地资源实际,提出了要想富,先修路的观点.同时,随着报废汽车数量的增加,废旧汽车对土地的侵占和污染也相当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4.总结综上所述,未来在工程师的道路上,要加强产品责任、环境责任、技术转移过程中的伦理责任的道德素质意识,同时也应该扮演好“忠诚的代理人”这一角色,为企业带来利益的最大化。另外,这些年来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权衡一下得失,我们真的赢了吗?日益尖锐的土地矛盾,社会资源的

22、过渡透支和浪费,盲目追求规模化产业化的大潮,已经为将来埋下了隐患。在面临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类道德相悖的困境下,作为汽车行业中的一名从业人员,在不断推动自身企业以及汽车行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应时刻警惕其对环境、资源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加强对企业自身的约束,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响应党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参考文献1 何放勋,论工程师的伦理责任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4):71-74 .2 郭锐,工程师的伦理责任问题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06. 3 李响, 娄云 , 李丽丽, 等. 关于汽车对环境污染的调查 J. 中国环境管理, 2008, 2: 42-45.4 赵拉. 浅谈汽车与环境污染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7, 33(12): 40-41.5 张小平,李泉.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环境代价及其应对策略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1, (5):64-68.6 孟小宁.中国家用环保汽车发展的道德选择D.东北大学,2008.5.7 魏后凯.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发展对策J. 城市发展研究,2001, (2):28-29.8 赵冬旭.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J. 汽车与配件,2012, (53):20-23.王毅.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关键问题的研究D.重庆大学, 2006.11.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