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北亚啼e烬NolIe船t Asia Forum2011年第5期总第9r7期N05。20ll sum No9r7一东北亚历史与文化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衰退与重建 一以汉字的地位变迁为视角李铭娜 武振玉【摘要】东亚文化圈立根于魏晋,形成于隋唐,衰落于近代。在20世纪90年代后,又呈现出复兴之势。它是多元文化的结晶,主要包括汉字、儒学、律令和汉传佛教四个要素。汉字作为其他三个要素的传播承载工具,在文化圈形成发展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汉字在文化圈中的地位变迁见证了文化圈从形成发展、衰退削弱到复兴重建的过程。东亚文化圈的复兴重建,有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为当今中国与日韩等国的合作种植了文化根基,
2、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构建了文化平台。【关键词】东亚文化圈;汉字;地位变迁;区域合作;软实力;文化平台中图分类号】C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船n10037411201105014文章编号】100374ll(20ll J050117一(6)【收稿日期】20ll04一12【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07JA740014);吉林大学种子基金项目(2010zz045)作者简介】李铭娜(1983一),女,河北沧州人,吉林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武振玉(1963一),女。辽宁新宾人。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春130012)著名的文化学者萨义德说过:“文化成为了一个舞
3、台,各种政治的、意识形态的力量都在这个舞台上较量。文化不但不是一个文雅平静的领地,它甚至可以成为一个战场,各种力量在上面亮相,互相角逐。”【lJ在东北亚区域合作的进程中,文化既是其重要的推动力量,又是其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文化一般由语言、体制、宗教、价值观等方面体现出来。处于东北亚地区的中国、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历史文化有很多共同之处,尤其表现在汉字文化、律令制度、汉传佛教和儒学思想四个方面。汉字作为首要要素,成为了东亚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特质之一。汉字的传人和广泛使用,结束了朝鲜半岛和日本没有文字的历史,对朝鲜半岛和日本文化的建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进一步促进了东亚各国全方位的相互交流,带动东亚
4、区域进入了人类历史的文明时代。著名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倘若没有汉字的影响。东亚必然不会成为世界文明中如此独特的一个整体。”【2 J与汉字有关的汉文、儒学、律令和汉传佛教等从中国向东传播到朝鲜、日本,形成了以中国儒学思想为核心,汉字为重要特征的文化系统“东亚文化圈”。汉字在文化圈中的地位变迁见证了文化圈从起步到发展,从发展到衰退,又从衰退到复兴的过程。东亚文化圈的复兴重建,有利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也为当今中国与日韩等国文化嘲呵从地理、民族、语胄、宗教、民俗等多种角度划分。东哑文化圈以地理瞒性得名其范围狭义上主要包括东北亚地区:广义上还包括东南巫的越南、新加坡等K域。本文的“东垭文化圈”
5、是狭义范畴上的。一l 17一万方数据京北重论坛2011年第5囊的合作种植了文化根基,为东北亚区域合作构建了文化平台。一、汉字备受重视与文化圈形成发展隋唐时期,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重新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对其他国家和文化形成了强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东亚的新罗和日本都面临着国家统一后的政治重建,急切需要先进文化作为借鉴。东亚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内容也更加丰富。唐朝实行空前开放的文化政策,朝鲜半岛的新罗和日本陆续向唐朝派遣使节和留学生、留学僧来学习中国文化并加以传播。新罗和日本积极地吸纳先进的中原文明来进行内政改革,巩固统治,使其国家的文字、体制、思想观念和
6、宗教信仰都与中国大体相同。这表明,以儒学思想为核心、以汉字为重要特征之一的东亚文化圈在唐朝已正式形成。p J汉字是汉民族祖先创造的纪录汉语和文化的符号系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它通过象形、指事、会意把汉民族的思想、意识、审美凝聚其中。汉字作为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手段和主要媒介,在东亚文化圈形成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纽带作用。新罗统一后,广泛吸收唐朝文化。至公元837年,朝鲜半岛在唐留学生已达216人,其中一部分是佛教僧侣。【4 J因为当时东亚地区周边国家仰慕先进、杰出的汉文化,所以在吸纳优秀的汉文化时,对于承载汉文化的工具汉字则持全面接收的态度。朝鲜半岛的人民在学习使用汉字
7、书写文献的同时,也用汉字记录本国的历史、本民族语言、本民族文学作品,其重要古典文献高丽史、,以汉字做字母拼写日本诗歌。用来表示发音的汉字,就被称为“万叶假名”。“万叶假名”在日本曾被广泛采用,但因为过于复杂日本学者又根据汉字的草书和楷书分别创造了平假名和片假名。这两套假名都和汉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都是从汉字脱胎而成的。L#J汉字作为文化传播与交流媒介,在东亚文化圈的形成中备受重视,朝鲜半岛和日本都使用汉字,它们建立学习汉文的学校,采用汉文典籍,、论语等都是两国的经典教材,开科取士用的也是汉字。汉字的传入和使用给朝鲜半岛和日本带去了先进的中华文明,促进了东亚三国之间深层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东亚文
8、化圈得以发展和巩固。二、汉字弃用、限用与文化圈衰退削弱至近代,西方文化东渐,随着西方思想的不断影响,儒家思想在东亚各国思想领域的地位不断下一118一万方数据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衰退与重毫降。东亚各国传统的科学技术都被西方现代化的科技所代替,各国政治体制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东亚各国在西学过程和文化选择方式等方面有相似的地方,但所取得的西学成果却大相径庭,东亚文化圈受到了削弱。各国文化交流不再以辐射状朝向中国,中国也无力继续保持自己的主导地位。作为文化圈一个重要因素的汉字,也遭到了弃用和限用。二战以后,韩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特殊的国际国内环境,对韩国教育政策的走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9、。韩国政府在1948年制定了韩文专用法案,但没有规定学校教科书不能使用汉字。1968年lo月,韩国政府制订了全用谚文的五年计划,实行所谓全面实施韩文教育的政策,宣布从1970年开始禁止在小学到高中教授汉字,从此汉字从韩国的书面上逐渐失去踪影,汉字教育也受到了影响。韩国的“去汉字化”的确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影响。例如,使韩国本民族的固有词得到纯化,使本国的文盲率明显下降等。但是,“去汉字化”也造成了一些弊端。“去汉字化”使韩国人无法对古代历史典籍原著进行学习,因为韩国的历史典籍几乎均以汉字书写。许多历史典籍中的人名、地名以及专有文件没有了汉字表达的支撑,使阅读者无法真正领略韩国的文化传统。此外“去汉
10、字化”也给韩国人的现实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韩语词汇中有大量同形同音异义字,如果仅以表音字记录事情的话,容易出现混乱。因为只看这些字形有时很难正确理解它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交流中容易产生误解,而在“去汉字化”之前,这些文字却可以用汉字来表示。另外,“去汉字化”也给韩国与中日两国在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方面带来的一些不便。一J日本在1868一1889年20年间,围绕汉字的使用问题也出现过空前激烈的争论。一派是“废除汉字论”,一派是“削减汉字论”。甲午中日战争以日本胜利中国失败而告终,日本国内国字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政府采纳了以福泽谕吉为代表的“削减派”调查、研究的结果,开始实行汉字改革,采取了
11、一系列措施限制汉字的使用而假名和罗马字的使用却比例大大增加。1923年日本公布了常用汉字表1962字,1942年公布了标准汉字表2 669字。二战以后。欧美文化再一次如潮水般地冲击着日本的政治、文化领域。日本国语审议会听取了美国教育使节团的建议,重新对标准汉字表进行了再修订,于1946年公布了当用汉字表l 850字(“当用汉字”即“汉字的使用只限于当时之用”)。日本当时曾有想以假名、罗马拼音、英语来完全取代汉字的趋势。但是随着日本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高科技信息不断涌入,日本人在对这些信息进行翻译介绍时,发现使用假名不能很好地表达词语的意思,而当用汉字表中的汉字又不能满足对汉字使用的要求。于是,
12、日本政府又在重新修订的基础上颁布了常用汉字表,该表在原来基础上增加了95个汉字,并于1981年正式启用,政府公文和法律用字以此为限,如果不够就用假名代替。日文从汉字中间夹用少数假名,变成假名中间夹用少数汉字。总体看来,汉字在日本常用文字中所占的比重大幅减少。uJ圈外文明的冲击和圈内经济文化发展程度的差异。使原在东亚文化圈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汉字在各国的内部使用和对外经贸联系以及文化交流中失去优势。三、汉字地位回升与文化圈复兴重建20世纪90年代以后,东亚经济快速发展和东亚区域在国际格局中作用的增强,为东亚文化圈的复兴重建创造了机遇。伴随着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东亚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13、,密切联系的各国经济也促进了彼此之间文化的交往和相互吸收对东亚文化圈的复兴藿建起了促进作用。尽管近百年来东亚文化之间差异在不断增大,但仍存在着很多重要的共性。如节俭、家庭和纪律等一些儒家的价值观,仍在东亚国家中有着广泛的影响。一些风俗习惯如祭祖、踏春、赏灯、望月等也比较接近。最重要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和与东亚各国经济文化深层化交流需要愈来愈迫切,汉字和汉字教育在韩国、日本的地位有所回升。一l】9一万方数据羹地亚论坛20n年第5丧90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1992年中韩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后,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民间往来方面数量急剧增多。此外,韩国超过40的商品输出到东亚文化圈国家,70以上的
14、外国游客亦来自东亚文化圈国家。因此,韩国又开始恢复了“汉字热”。1999年2月9日,韩国批准了“推进中文和英文在道路牌和政府公文中的使用”的计划,打破了50年来对汉字使用的禁令。从1999年8月开始,韩国在政府公文和新发的身份证姓名上开始并用汉字。2003年,韩国五大经济团体决定建议属下公司,从2004年起招聘新职员时进行汉字资格检定考试,只录取能认识l 8 17个汉字、书写l 000个汉字的新职员。例如三星、LG、SK、现代重工、现代汽车等公司,在招聘员工时陆续引入了汉字考试。目前韩国各种汉字考级考试每年平均举行47次,近几年来参加人数也逐年上升。据统计,2007年应考“汉字能力检定考试”的
15、小学生,就已经达到50万名,占全国所有小学生比例的10一13左右。J韩国开始重新认识汉字、重视汉字,学习汉字,汉字辅导班和汉字知识网页也逐渐增多。到20lO年4月为止,韩国设置中文系的大学一共有47所大学,其中,国立的有17所、私立的有30所。从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挂牌成立开始,到2011年3月10日为止,韩国已有16所孔子学院和2所孔子课堂(见表1)。汉字的地位在不断回升。L12 J表l 韩国孔子学院开办情况名称 开办日期 中方合作单位首尔孔子学院 2004一ll一2l 国家汉办忠北大学孔子学院 2006一0928 延边大学东亚大学孔子学院 20061222
16、东北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孔子学院 2006一12一19 湖南大学又松大学孑L子学院 2007一0415 四川大学东西大学孔子学院 2007一0403 山东大学江原大学孔子学院 2007一04一03 北华大学忠南大学孔子学院 2007一0426 山东大学启明大学孔子学院 2007090l 北京语言大学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 20070928 天津外国语学院大佛大学孔子学院 2007一Il一22 青岛大学大真大学孔子学院 2007一ll一28 哈尔滨师范大学泰成中高等学校孔子课堂 20081l一24 国家汉办又石大学孔子学院 20()9一Ol17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 2009103l 北京外国
17、语大学济州汉拿大学孔子学院 2009一04一07 南开大学仁川大学孔子学院 2009一ll19 大连外国语学院庆鲤大学孔子学院 20lO0426 同济大学华山中学孔子课堂 20Il0306 吉林市第一中学资料来源:medu,20ll一一lo。韩国政府认为,伴随着东亚文化圈全方位交流的日益密切,汉字的使用不仅有助于增进本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有助于促进与使用汉字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往,更有助于本国顺利的融入东亚汉字文化圈中,实现东亚经济的优势互补和共同繁荣。9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及软实力的迅速提升,中日两国深层交流的需要越来越迫切,在日本商业界和教育界,汉字又被重视起来。为了推
18、广汉字,日本设置了。汉字能力检定协会”。据“汉字能力检定协会”统计,在2005年中有240万人参加了“汉字检定考试”,并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在日本,越来越多的高中和大学将汉字能力作为录取依据,通过了汉字检定考试对考高中和120一万方数据东亚文化圈的彤成、衰退与重建考大学都有一定的好处。另外,开设汉语专业的学校也越来越多,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统计,2003年开设汉语专业的大学有47所。2007年,日本大约有600所高中把汉语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有15所初中设有汉语班。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的统计,780万大学生中大约有30在学习汉语。其中。大约有2万名将汉语作为专业来学习,还有约85万名选择汉语作为
19、第二外语。选汉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人数超过了选择德语、法语的人数。同时,由于日本大学跟中国大学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和学校的情况来选择最好的、最适合自己的留学机会。此外,从1978年到2008年年底,日本已经累积出版了大约2 100种汉语教材。截至2010年11月,在日本已有12所孔子学院和6所孔子课堂(见表2)。大概还有20万左右的社会人士通过民间汉语学校、汉语培训班和电视、广播、网络学习汉语。【l,J汉字和汉语在日本重新受到重视,对于日本在东亚文化圈中交流信息和沟通感情十分有利,这既是日本面向亚洲传统的一种回归。也是顺应东方文化时代潮流的一个明智之举。表2 日本孔子学院
20、开办情况名称 开办日期 中方合作单位立命馆大学孔子学院 2005一lO一0l 北京大学爱知大学孔子学院 20060224 南开大学樱荚林大学孔子学院 20016一04一Ol 同济大学北陆大学孔子学院 2006一04一04 北京语占大学立命馆孔子学院东京孔子课堂 2006一06一19 北京大学札幌大学孔子学院 2006一ll一22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立命馆哑洲太平洋大学孔子学院 2007一040l 浙江大学樱美林大学孔子学院高岛学堂 2007一04一OI 同济大学早稻田大学孔子学院 20070412 北京大学长野广播孔子课堂 2007一ll一07 国家汉办冈山商科大学孔子学院 2007一ll一25
21、 大连外冈语学院大阪产业大学孔子学院 2007一ll一26 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学院大学 20080l一22 北京航窄航天大学福山大学孔子学院 2008040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福山银河孔子课堂 200804一0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神户东洋医疗学院孔子课堂 200804一15 天津中医药大学立命馆孔子学院大阪孔子课堂 2008一0527 同济大学关西外国语大学 2009一0922 北京语言大学资料来源:hItp:wwh帅b蚰educn,20ll一03一lo。随着11r技术的突飞猛进,汉字被赋予Unicode编码,以其方块信息量高,电脑处理便利的特点,使人们可以轻而易举的输入和使用。汉字信息化的
22、实现,使本来就有深厚联系的东亚文化圈国家,在经济、文化、学术、技术上的交流更加密切。东亚文化圈呈现出复兴之势。走上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在经济影响力及文化软实力方面不断增强,东亚文化圈中的其他国家也已经完成或正处于传统到现代的社会转型中,整个东亚的文化软实力已经上升,成为了全球社会的重要一员。四、结 语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记录和沉积,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的方式方法与准则。从文化发展的规律来看,任何一种文化都在某种程度上经历着形成、发展、衰退、重生的一12I一万方数据东地亚论坛201
23、1年第5期过程。东亚文化圈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变化着的系统,其主旋律是相互交汇和融合,它的发展、壮大永远离不开传播、沟通和交流。【14 J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在文化圈形成发展和重建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东亚文化圈重建的过程中,中国作为东亚汉字文化的发源地,毫无疑问是能够扮演重要角色的。并且中国作为地区大国,也应当以积极的姿态努力地去传承东亚文化的传统,承担起发展东亚文化的重要责任。东亚文化圈中的各国应当逐步消除彼此之间历史上形成的隔阂与分歧,积极致力于建立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平等协作、互助互利的文化关系,用更好的状态去迎接全球文化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竞
24、争共处时代的到来。【巧J我们应该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以宽容的心态去对待不同文化的多样性,通过平等对话、理智沟通去化解各种异质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和东北亚区域合作营造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参考文献1美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李琨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82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M长春:吉林出版社2008:63林龙飞东亚汉字文化圈及其形成论析J东南亚纵横,2006,(8):58624张延玲世界通史M广州:南方出版社。2000:3875罗卫东汉字在韩国、日本的传播历史及教育概况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l。(3):122一1266邵毅平朝鲜半岛:地
25、缘环境的挑战与应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217林贤九浅谈儒学在朝鲜与日本的传播和影响J延边大学学报,1996,(3):58周有光世界文字发展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45499聂鸿英,孙永恩汉字在东亚文化圈的复兴与地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21922310王芳简论汉字在日本的变迁J北京大学学报1997,(2):105一10711河永三韩国汉字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lo,(7):545612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EB0Lhttp:wwwh蚰baneducn,20ll一3一lO13沈林日本孔子学院的现状及展望J广东外语外
26、贸大学学报,2007,(5):262814吴祖鲲,商学君东亚文化格局:演变与应变J长白学刊,20lo,(6):144一14615孙英春中国文化现代化与东亚合作J攀登,20lo(4):2734责任编辑孙界丽Formation,Decline,and Rebu订d of E嬲t Asian CulturaI Circle:Based on the Position Change of Cllinese CharactersU Mingna WU ZhenyllAbs咄t:E舾l Asi锄clIltu飓l circle w衄moted in Wei柚d Jin Dyn鹧ti龉。fb咖ed and n
27、o面shed in Sui彻d TaIlg dyn曲ti-aIlddeclined mer 1868脂er 1990毛,it showed a Tecovery吨nd againIt w酗岫cryst羞山蕊of clIltural dive璐ity,incIud崦Chine辩ch啪cte侣,Confhci锄ism,Chinese Buddhis巾As am弭ng tIs of t-Ie otller t-ll陀=e elements t Chinese chamcte玛playedan ir他pIaceabk mle in tlle fomation锄d development of tIIe
28、 cllltuml sphe他TIIe ch跚I学瞄of chine鸵ch棚cte玛st枷s in tlIe伽ltumI ci佗le wi弧瓢嗣tlle pmce驱of tlIe c山tural sphe陀which w聃胁m岫fommi舳d devel叩ment t0 tIle Fece够i佣aIldweak。tIlen to陀habilitati蚰d哪啷nuctionThe冲-I习Ibilit舶n aIld他。叫咖cti伽of E够t Asi柚clIlturaI ci陀le e|I-l帅oed tocIIi眦culturaJ”s砸po们rn and pmvided n使帆ly cultum
29、l mDts f打C-li眦Jap明-Kor阻丑Id 0t|Ier c呻tri鹤operati硼。bIltaltlle cuJtufal pl硼f曲m f-0r regiorIal ccDpe枷佣of Nort|Ieast AsiaKey Words:E蹈t Asi蚰CultIIral Circle;Chine鸵cII啪cte惜;p鸺iti佣ch粕ges;他gial coope枷蚰;s曲p0玳r:culfuIaI platIb皿一122万方数据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衰退与重建以汉字的地位变迁为视角作者: 李铭娜, 武振玉, LI Ming-na, WU Zhen-yu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文学院 长
30、春130012刊名: 东北亚论坛英文刊名: Northeast Asia Forum年,卷(期): 2011,20(5)参考文献(15条)1.费正清 中国:传统与变迁 20082.聂鸿英;孙永恩 汉字在东亚文化圈的复兴与地位期刊论文-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6)3.邵毅平 朝鲜半岛:地缘环境的挑战与应战 20054.罗卫东 汉字在韩国、日本的传播历史及教育概况期刊论文-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3)5.吴祖鲲;商学君 东亚文化格局:演变与应变期刊论文-长白学刊 2010(06)6.沈林 日本孔子学院的现状及展望期刊论文-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07(05)7.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查看详情 20118.萨义德;李琨 文化与帝国主义 20039.孙英春 中国文化现代化与东亚合作期刊论文-攀登 2010(04)10.河永三 韩国汉字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期刊论文-全球教育展望 2010(07)11.王芳 简论汉字在日本的变迁 1997(02)12.周有光 世界文字发展史 199713.林贤九 浅谈儒学在朝鲜与日本的传播和影响 1996(03)14.张延玲 世界通史 200015.林龙飞 东亚汉字文化圈及其形成论析期刊论文-东南亚纵横 2006(08)本文链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