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基础3

,四、望姿态,(一)概念:即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和肢体异常动作来诊察病情的方法。,(二)望姿态的内容 1、异常姿态(动静姿态):动者、强者、仰者、伸者,多为阳证、热证、实证;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为阴证、寒证、虚证。,2、异常动态 (1)手足颤动:多为血虚生风。 (2)四肢抽搐:多为热极生风或肝风

中医学基础3Tag内容描述:

1、,四、望姿态,(一)概念:即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和肢体异常动作来诊察病情的方法。,(二)望姿态的内容 1、异常姿态(动静姿态):动者、强者、仰者、伸者,多为阳证、热证、实证;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为阴证、寒证、虚证。,2、异常动态 (1)手足颤动:多为血虚生风。 (2)四肢抽搐:多为热极生风或肝风内动。 (3)角弓反张:多为热极生风或肝风内动。,五、望头颈肢体皮肤,(一)望头面 1、望头部:观察头颅及囟门的形态变化、头发的形色变化和头部的动态异常。,2、望面部:观察面部色泽形态变化、神情表现及特殊面容(如惊恐貌。

2、第六章 病因,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病因的含义。 2、掌握七情、痰饮、瘀血的致病特点。 3、掌握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分类 1、外感病因:六淫、疠气 2、内生病因:七情、饮食劳逸 3、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4、其他致病因素:各种外伤、虫兽伤等,第一节 外感病因,六淫,一、概论 (一) 六淫的概念: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1、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2、 六淫的形成 (1) 气候异常:“非其时而有其气”。“太过”与“不及”。 (2) 天气反常:暴冷、酷热、干旱、阴雨等。 (3) 人体正气虚。

3、戴幸平,中医养生学-养生基础,广州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学科 广医一院中医科夏鑫华 讲师、医学博士 E-mail:star1124163.com,概 论,一 养生学的概念,养生-又称摄生、道生 最早见于庄子生 - 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 - 保养、调养、培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与保健,养生- 根据生命发展的基本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保健- 集体和个人所采取的医疗预防和卫生防疫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是在西医东渐之后才有的。,中医养生学- 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探索和研究中国传统的颐养身心,增强体质,预防。

4、中医学基础,主讲人:丁洪磊,什么是中医学?中医学是运用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以及养生康复等理论方法的一门医学科学。,中医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保持着统一的整体联系 辨证论治 证: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亦标示着机 体对病因作用的整体反应状态。 症:症状、体征。 病: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病-疾病的全过程 症-疾病的个别现象 证-疾病的阶段性本质,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形成的标志。

5、第六章 病因,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病因的含义。 2、掌握七情、痰饮、瘀血的致病特点。 3、掌握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分类 1、外感病因:六淫、疠气 2、内生病因:七情、饮食劳逸 3、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4、其他致病因素:各种外伤、虫兽伤等,第一节 外感病因,六淫,一、概论 (一) 六淫的概念: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1、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2、 六淫的形成 (1) 气候异常:“非其时而有其气”。“太过”与“不及”。 (2) 天气反常:暴冷、酷热、干旱、阴雨等。 (3) 人体正气虚。

6、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目的要求: 1、掌握气血津液的概念 2、掌握气血津液的功能 3、掌握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熟悉津液的生成与输布排泄 5、熟悉血的生成及运行 6、了解气的运行及分类,第二节 气,一、气的含义: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精微)物质。 其生成与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先天之精气:禀受于父母,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2、 后天之精气: 1) 自然之清气:由肺主吸入,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2) 水谷之精气:来自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与饮食营养密切相关。,二、气的分类,三、 气的运行,(一) 气机的概念:。

7、第三章 精气血津液,目的要求: 1、掌握气血津液的概念 2、掌握气血津液的功能 3、掌握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熟悉津液的生成与输布排泄 5、熟悉血的生成及运行 6、了解气的运行及分类,第二节 气,一、气的含义: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精微)物质。 其生成与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先天之精气:禀受于父母,与肾中精气的盛衰密切相关,2、 后天之精气: 1) 自然之清气:由肺主吸入,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2) 水谷之精气:来自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与饮食营养密切相关。,二、气的分类,三、 气的运行,(一) 气机的概念:。

8、中医哲学基础,1,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 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中医哲学基础,2,【教学目标】,掌握古代哲学精与气的基本概念、精气化生天地万物的基本原理 。 掌握阴阳和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的基本属性、阴阳的规定性(事物阴阳的划分标准)、相关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五行特性、五行相生与相克、制化与胜复、相乘与相侮及母子相及的概念及规律。 熟悉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与互藏、消长、转化、自和与平衡等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阴阳学说在中医学。

9、一:问诊的意义 二:问诊的内容 三:问现在症,第三节:问 诊,一、问诊的意义,问诊是了解病人病情,诊察疾病的重要方法,在四诊中占有重要位置。1. 问诊所获得的与疾病有关的资料,是医生分析病情、判断病位、掌握病性、辨证治疗的可靠依据。2. 通过问诊还可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进行开导,也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二、问诊的内容,一、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婚否、民族、职业、籍贯、工作单位、现住址等。 二、主诉:病人的主要痛苦,一般不超过20个字,能够反应疾病的概况,主诉往往反映疾病的主要矛盾。 三、现病史:围。

10、第三章 中医学与方法论(自学),目的要求了解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这几类方法在中医学的作用。第一节 观察与实验第二节 比较与分类第三节 类比第四节 归纳与演绎第五节 分析与综合,第四章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目的要求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第一节 整体观念,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气血津精等生理物质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2.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天人相通、天人相。

11、中医学基础和中医诊断学,德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官超云,缚歪摹蓑棍妮项呕谰窜扒佃嗓罩缩庇久炙钒豌款蒲妈蒲铺厩矗察俘参搏读中医学基础讲座中医学基础讲座,中医诊断学,中医学基础,育簧药撤魄翰役或蒙岸袍懒及撼垂珊实任铆侍精雁向终吮败殆泻气瘁絮到中医学基础讲座中医学基础讲座,2、中医学基本特点是以古代唯物论和辩证法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整体观念、辩证论治为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1、中医学概念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传统医学。,锡跑绊苛卧疑镶剖搞镍孩朵缆栽包赏仔针。

12、中医学基础,主讲人:谢晓芳2013年秋季学期,中医学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1、中医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2、中医的生理学:脏腑经络气血津精理论3、中医的病理学:病因病机理论4、中医的诊疗学:辨证与治则,本节的主要内容:,1、中医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2、中医学的发展简史 内经、伤寒论、代表医家3、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辨证论治,绪 论,一、中医学概念: 是产生于中国的,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诊治、养生等,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一门传统医学。,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自然科学古代解剖生理学 哲 学精气/阴阳/五行 社会科学传统文。

13、戴幸平,中医学基础,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返回目录,返回本节首页,藏象学说,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象,其涵义有二: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如“心象尖圆,形如莲花”(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返回目录,返回本节首页,其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

14、喻长远,现代中药制药,1.现代中药制药研究概述 1.1.中药基本特点 1.2.中药研究现状 1.3.中药现代化思路 1.4.中药药性理论 2.药品的质量控制 2.1.质量控制的几个阶段 2.2.药品质量控制的责任主体 2.3.药品质量控制的科学基础 2.4.药品质量控制研究的内容与原则 3. 现代中药新药研究方法 3.1.现代中药新药研究思路 3.2.中药新药中试研究 3.3.中药新药提取纯化工艺研究 4. 现代中药的注册申报 4.1. 中药注册分类 4.2. 申报资料项目 4.3. 申报资料的具体要求,中医基础理论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关键性问题 什么是中医。

15、中医学基础,绪论,学习目标说出中医学不同时期经典著作的意义以及主要医家的学术思想和历史贡献。记住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主要内容。,中医学发展概要,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商代的甲骨文中就有疾、医、疥、浴等医用文字的记载。在周代就有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等医学分科,并有改善环境卫生除虫灭鼠等防病活动的记载。,中医学发展概要,战国时期,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问世 。公元1世纪,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365种 。东汉末年,医家张仲景,编著了我国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中医辨。

16、中医学基础,中医学基础课程的主要内容:1、中医的哲学基础:阴阳五行学说2、中医的生理学:脏腑经络气血津精理论3、中医的病理学:病因病机理论4、中医的诊疗学:辨证与治则,本节的主要内容:,1、中医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2、中医学的发展简史 内经、伤寒论、代表医家3、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辨证论治,绪 论,一、中医学概念: 是产生于中国的,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诊治、养生等,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一门传统医学。,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自然科学古代解剖生理学 哲 学精气/阴阳/五行 社会科学传统文化,综合体,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

17、2018/11/5,第三节 五行学说,2018/11/5,一、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所形成的五大行类之间的相互联系和运动变化。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本原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等五种基本物质。“行”是指这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若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五行已超越其物质性的概念,衍化为归纳宇宙万物,并阐释其相互关系的五种基本属性。,2018/11/5,二、五行的特性: 木曰曲直:向上向外生长、舒展、升发、条达、舒畅; 火曰炎上:温暖、炎热、上升、光明、昌茂、盛; 土爰稼穑:生化、承载、受纳; 金曰从革:沉降、肃杀。

18、戴幸平,中医学基础,阴平阳秘, 精神乃治,藏象学说,是研究藏象的概念内涵,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返回目录,返回本节首页,藏象学说,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藏,是指隐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即内脏。象,其涵义有二:一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如“心象尖圆,形如莲花”(医宗必读改正内景脏腑图),返回目录,返回本节首页,其二指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现象。,藏象是人体内脏腑的生理功能活动。

19、中医学基础,第一篇 绪 论2,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学发展简况 2、了解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外医药交流简况 第一章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关于医学的几个概念1、什么是医学2、什么是西医3、什么是中医,第一节 中医药的起源,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不断地同自然灾害、猛兽、疾病作斗争,逐步认识了疾病,掌握了防治疾病的方法。,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一、理论体系的形成阶段 1.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先秦及汉代,它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2.难经-成书于战国时代,在脉。

【中医学基础3】相关PPT文档
中医学基础6(诊断).ppt
中医学基础51.ppt
中医学养生基础.ppt
中医学基础1.ppt
中医学基础5.ppt
中医学基础41.ppt
中医学基础4.ppt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ppt
8诊法-3问诊。中医学基础.ppt
《中医学基础》第3、4、5章.ppt
中医学基础讲座.ppt
中医学基础绪论.ppt
中医学基础(藏象).ppt
中医学de基础.ppt
《中医学基础》课件.ppt
中医学基础 绪论.ppt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3.ppt
中医学基础.ppt
中医学基础3.ppt
标签 > 中医学基础3[编号:184911]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