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医学基础51.ppt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7017203 上传时间:2019-05-01 格式:PPT 页数:158 大小: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学基础5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8页
中医学基础5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8页
中医学基础5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8页
中医学基础5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8页
中医学基础5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六章 病因,目的要求: 1、了解中医病因的含义。 2、掌握七情、痰饮、瘀血的致病特点。 3、掌握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分类 1、外感病因:六淫、疠气 2、内生病因:七情、饮食劳逸 3、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4、其他致病因素:各种外伤、虫兽伤等,第一节 外感病因,六淫,一、概论 (一) 六淫的概念:即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 1、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2、 六淫的形成 (1) 气候异常:“非其时而有其气”。“太过”与“不及”。 (2) 天气反常:暴冷、酷热、干旱、阴雨等。 (3) 人体正气虚弱,抵抗力下降,不能耐受适应气候与天气的变化。,(二) 六淫致

2、病的共同特点,1、 外感性:六淫致病多从口鼻、肌表而入发为外感病。 2、 季节性:六淫致病与发病有明显的季节倾向。,3、 区域性:六淫致病有相应地方性常见病与多发病。 4、 相兼性:六淫可单独也可两种或两种以上兼夹致病。 5、 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性质可发生相互转化。,二、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各论,(一)风 为春季的主气。 1、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病因属性:阳邪 病位:“阳位”,即头面、肌表。 病症特点:“其性开泄”。即皮毛腠理开泄,多见汗出、恶风等症。,2、风性主动,善行数变 病位:“善行”,即游移不定,行无定处。 病症特点: (1)“数变”:即发病迅速,变化无常。

3、 (2)“主动”:即常见一些动摇不定的症状,如抽搐、震颤等。,3、风为百病之长 病症特点: (1) 致病广泛 (2) 易兼邪致病,(二)寒 为冬季的主气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病因属性:阴邪 病症特点:“易伤阳气”,即多见有恶寒、肢冷、吐泻清稀、脘腹冷痛等寒象。,2、寒性凝滞(主痛) 病症特点:“凝滞”即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如头身肢节疼痛,遇寒尤甚,得温则减。,3、寒性收引 病症特点:“收引”即筋脉、经络、肌表等收缩牵引。如肢体曲伸不利。,(三)暑 为夏季的主气,致病仅见于夏季。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病因属性:阳邪 病症特点:“炎热”即多见高热、面赤、汗出、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

4、症。,2、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病症特点:“升散”、“伤津耗气”即多见腠理开泄而多汗、口渴喜饮、唇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气短神疲等症。,3、暑易夹湿 病症特点:除暑邪致病特点外,兼见湿邪致病特征,如头重如裹、身体困重、大便泄泻、舌苔厚腻等症。,(四)湿 是长夏的主气。 1、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病因属性:阴邪 病症特点:“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即见有脘腹痞满、脘腹冷痛、水肿泄泻等症。,2、湿性重浊 病症特点:“重浊”。 “重”即沉重感的症状,如头重如裹、身体困重。 “浊”即湿邪致病其分泌物与排泄物多呈秽浊不清之态,如面垢眵多、浊涕浓痰、泻下脓血、女子带下等。,3、湿性粘滞

5、病症特点:“粘滞” (1)湿邪致病,多缠绵难愈,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 (2)湿邪致病,症状表现多滞涩不爽。,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病位:“趋下”、“阴位”,即症状多见于腰以下部位。,(五)燥,秋季的主气。有温燥与凉燥之分。 1、燥为阳邪,其性干涩,易伤津液 病因属性:阳邪 病症特点:“干涩”、“易伤津液”即多见口鼻干燥、两目干涩、皮肤干燥、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津液不足之症。,2、燥易伤肺 病症特点:“易伤肺”,即燥邪为病常见干咳少痰、痰中带血等肺失清肃之症。,(六)火(热),为夏季的主气。又称温热火邪。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病因属性:阳邪 病位:“上”即头面。如口舌生疮、牙龈

6、肿痛、面红目赤。,病症特点:“炎(热)”即常见高热、大汗出、肌肤灼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等火热证象。,2、易伤津耗气 病症特点:“伤津耗气”,即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大便干结等津伤及少气懒言、神疲乏力之症。,3、易生风动血 病症特点: (1)“生风”即见有肢体震颤、四肢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筋脉拘急之症。,(2)“动血”即常见吐血、鼻血、牙龈出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等各种出血之症。,4、易致肿疡 病症特点:多见“阳性肿疡”,包括疮、疖、痈、疡等,有红、肿、热、痛之象 。 5.易扰心神,疠气,一、 概念 1、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病邪的总称。又称瘟疫、疫气、异气等。 2、 疫疠:由疠气

7、所导致的一类疾病的总称。,二、疠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发病急骤,病情险恶 2、 传染性强,病状相似 3、 一气一病,第二节 内伤病因,七情,一、 概念: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正常情志特点: 1、诱因明确 2、反应适度 3、稳定灵活 4、可自制性 5、情绪效能,情志伤的形成: 1、不符合正常情志的特点 2、突然的情志刺激 3、强烈的情志刺激 4、持续不良的情志刺激,二、七情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2、影响脏腑气机 3、多发为情志病 4、情志波动影响病势及预后转归,饮食失宜,一、饮食不节 (一)饥饱失常(食量失常) 1、过饥 (1)损

8、伤胃气 (2)日久气血生化乏源,脏腑组织失养 (3)正气亏虚,2、过饱 (1)损伤脾胃食积。 (2)宿疾复发食复,(二)饮食不洁 (1)食腐败变质损伤胃肠 (2)有毒或疫毒中毒或死亡 (3)寄生虫污染各种寄生虫病,(三)饮食偏嗜 1、寒热偏嗜 (1)偏嗜生冷寒凉损伤脾胃阳气,寒湿内生 (2)偏嗜辛温香燥灼伤胃阴、胃肠积热 2、五味(种类)偏嗜某味相应的营养成分缺乏或过剩,劳逸过度,(一)过劳 1、劳力过度:即“形劳”。 (1) 过劳耗气:即“劳则气耗”。 (2) 劳损形体:即筋骨、关节、肌肉积劳成疾。 2、劳神过度:即“心劳”或“神劳”。 3、房劳过度:即“肾劳”,肾精亏损。,(二)过逸:易致

9、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正气虚弱、脏腑功能低下。,第三节 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痰饮,1、 概念: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2、 分类: (1)有形之痰饮:视之可见、闻之有声,即咳吐之痰。 (2)无形之痰饮:视之不见、闻之无声,通过一些特定的症状与体征而表现。如:梅核气、瘰疬、眩晕、癫、狂、痫、痰核等。,瘰疬:是指发生在颈部、下颌部的淋巴结核。小者为瘰,大者为疬,以其形状累累如珠,故名。,梅核气:咽中如有异物,吐之不出,咽之不下,不妨碍进食。 痰核:是指发生在颈项、下颌及四肢部位的结块,不红不肿,不硬不痛,常以单个出现于皮下,以其肿硬如核,故名。,癫: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抑郁 狂:喧扰不宁、

10、躁妄打骂、动而多怒 痫:平素如常人、发则眩仆倒地、昏不知人,3、痰饮的形成 (1)肺失宣肃 (2)脾失建运 (3)肾失气化 (4)肝失疏泄 (5)三焦不利,4、痰饮的致病特点 (1)阻滞气机,影响气血运行。 (2)影响水液代谢,致肺、脾、肾等脏腑功能活动失常。,(3)易于蒙蔽心神:常见头晕目眩、神昏谵妄、癫、狂、痫等心神失常之症。 (4)症状复杂,变化多端 (5)病势缠绵,病程较长。,瘀血,1、概念:血液运行不畅、局部血液停滞或体内有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消散者。,2、瘀血的形成: (1)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 (2)气滞:不能推动血液运行 (3)寒邪所伤:损伤阳气,血脉收引,导致血行迟缓甚则瘀滞。

11、,(4)热邪所伤:致津液亏虚,血液粘滞而运行迟缓甚则瘀滞。或热迫血妄行,血溢脉外而产生离经之血。 (5)各种外伤:致脉络破损,产生离经之血。,3、瘀血的致病特点 (1)易于阻滞气机 (2)影响血脉运行 (3)影响新血生成 (4)部位固定,病症繁多,第七章 病机,一、概念 1、病机:指疾病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和转归的机理,也称病变机理。,2、发病: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即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抗损害之间的交争过程。,3、疾病:在病因的作用下,人体有序的生命活动发生异常,出现阴阳失调、形质损伤或机能障碍,表现为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生命过程。,第一节 发病原理,一、发病原理 (一)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

12、内在因素 1、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二)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邪气是导致发病的原因 2、邪气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和特点 3、邪气影响病情和病位 4、某些情况下,邪气在发病中起主导作用。,(三)正邪交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不发病 1、决定发病与否 (1) 正胜邪却则不发病 (2)邪胜正负则发病,2、决定证候类型 (1) 正盛邪实,多形成实证。 (2) 正虚邪衰,多形成虚证。 (3)正虚邪盛,多形成虚实夹杂证。,二、影响发病的主要因素 (一)外环境与发病 1、气候因素 (1) 发病的季节倾向 (2) 气候反常与发病 (3)气候变化对发病的影响,2、地域因素 (1)

13、水土质与发病相关 (2)地域气候特点与发病相关,3、生活与工作环境因素:包括卫生状况、大气状况、噪声等。,(二)内环境与发病 1、体质特点 (1) 体质因素决定对某些病邪的易感性,(2)体质因素决定某些疾病的证候类型 1) 感受相同病因,证候类型不同(体质不同) 2)感受病因不同,证候类型相同或相似(体质相同)。,2、精神状态 (1)情志不畅与发病:触遇则发(强烈情志刺激)、或久积成疾(情志内伤持续时间长)。,(2)情志与疾病的关系中的双向作用:即情志影响脏腑功能活动;脏腑功能活动失常可出现异常的情志变化,(3)导致情志变异的因素:社会与自然环境因素、个体差异等。,第二节 基本病机,一、邪正盛

14、衰:即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相互交争所发生的盛衰变化。,(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1、虚实病机 (1)虚 1)概念:正气不足,邪不亢盛,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方面的病理状态。,2)病机特点: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称为虚证。 3)成因: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亏损;外感病后期,各种慢性病证日久等。,(2)实 1)概念:指邪气亢盛,正气未衰,以邪盛为主要矛盾方面的病理状态。 2)病机特点:一系列病理性反应较剧烈的、有余的证候,称为实证。 3)成因:外感病或疾病的初、中期;痰饮、瘀血、食积等病理产物积聚,2、虚实变化 (1)虚实错杂:邪盛与正虚同时兼见的病理状

15、态。 1)虚中夹实:以正虚为主,兼有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 2)实中夹虚:以邪气亢盛为主,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状态。,(2)虚实转化:疾病的虚实性质发生转变的病理状态。 1)由实转虚:由邪气盛为主要矛盾的实性病理变化转为正虚为主的虚性病理过程。 2)因虚致实:以正气亏损为主要矛盾的虚性病理变化转变为实邪内结为主的病理过程。,(3)虚实真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病机的虚实本质不一致的病理状态。 1)真实假虚:即病机的本质为“实”,但表现出“虚”的临床假象。 2)真虚假实:即病机的本质为“虚”,但表现出“实”的临床假象。,(二)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1、正胜邪退:此为大多数。疾病向好、甚则痊愈。 2、邪胜正

16、衰:病势恶化、甚则危重、死亡。 3、邪正相持:病势迁延。,4、邪去正虚:疾病恢复期。 5、正虚邪恋:疾病由急性转为慢性、或留有后遗症。,二、阴阳失调:即阴阳之间失去平衡的简称,是以阴阳偏盛偏衰为核心的病理状态。 (一)阴阳偏盛:即阴阳中任何一方的病理性亢盛状态。,1、阳偏盛 (1)概念:即阳胜,是阳气病理性偏盛、机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 (2)病机特点:实热证(阳盛而阴未虚),表现为热、动、燥。,(3)病变趋势:“阳盛则阴病”、“重阳必阴”。 (4)成因:感受温热阳邪,或感受阴邪从阳化热;气滞、血瘀、食积、痰饮等郁久化热;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2、阴偏盛 (1)概念:

17、即阴胜,是阴气病理性偏盛、机能抑制或减退、热量耗伤过多及阴寒性病理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 (2)病机特点:实寒证(阴盛而阳未虚),表现为寒、静、湿。,(3)病变趋势:“阴盛则阳病”、“重阴必阳”。 (4)成因:感受寒湿阴邪;饮食偏嗜,过食生冷寒凉;阴寒性病理产物积聚。,(二)阴阳偏衰:即阴阳中任何一方虚衰不足的病理状态。 1、阳偏衰 (1)概念:即阳虚,是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缓慢、产热不足的病理状态。,(2)病机特点:虚寒证(阳虚不能制阴,阴相对偏亢)。 (3)病变趋势:阳损及阴、阴阳亡失。 (4)成因:先天禀赋不足,素体阳虚;劳倦太过;饮食偏嗜;久病损伤阳气。,2、阴偏衰 (1)

18、概念:即阴虚,是机体阴气不足,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以致阴不制阳,阳气相对亢盛,机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 (2)病机特点:虚热证(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偏盛)。,(3)病变趋势:阴损及阳、阴阳亡失。 (4)成因: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感受阳邪伤阴;五志过极化火伤阴;久病伤阴。,(三)阴阳互损:即阴阳中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导致相对一方也虚损,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状态。 1、阴损及阳 (1)概念:即阴虚进一步导致阳气也虚的病理状态。,(2)病机特点: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 (3) 成因:与形成阴虚的原因同。 (4)病变趋势:阴阳亡失。,2、阳损及阴 (1)概念:即阳虚进一步导致阴气也

19、虚的病理状态。 (2)病机特点: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证。 (3)成因:同阳偏衰成因。 (4)病变趋势:阴阳亡失。,(四)阴阳格拒:即在阴阳偏盛基础上,由阴阳双方相互排斥而出现寒热真假病变的病理状态。 1、阴盛格阳 (1)概念:即阴气偏盛至极,排斥阳气浮越于外,使阴阳相互格拒、互不维系的病理状态。,(2)病机特点:真寒假热证 (3)成因:形成阴偏盛的各种原因未能及时有效的去除和纠正,如失治或误治等。,2、阳盛格阴 (1)概念:即阳气偏盛至极,格阴气浮越于外,使阴阳相互格拒、互不维系的病理状态。 (2)病机特点:真热假寒证 (3)成因:形成阳偏盛的各种原因未能及时有效的去除和纠正,如失治或误治等。

20、,(五)阴阳亡失:即阴或阳气(突然)的大量亡失,进而功能活动严重衰竭,导致生命垂危的病理状态。 1、亡阳 (1)概念:机体的阳气发生(突然)大量脱失,而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病理状态。,(2)病机特点:温煦、推动、兴奋、固摄等功能严重衰竭。 (3)成因:素体阳虚,劳倦太过;汗、吐、下太过;大病、久病耗散阳气等。,2、亡阴 (1)概念:即阴气发生(突然)大量消耗或丢失,而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的病理状态。 (2)病机特点:滋润、濡养、宁静、内守等功能严重衰竭。,复习题 1、心主血脉与心主神志之间有何密切联系? 2、为什么说“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3、肝的疏泄功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4、

21、为什么说肾主人的生、长、壮、老、已?,5、津液的代谢主要与哪些脏腑密切相关?各有何重要作用? 6、血液的运行主要与哪些脏器密切相关?各有何重要作用?,第八章 四诊,目的要求: 1、了解四诊的基本知识。 2、熟悉四诊的基本内容。 3、掌握舌诊和脉诊的特点。,一、概念:,四诊即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1、望诊:是察看病人的神、色、形、态、舌象以及排出物等,发现异常表现,以了解病情。,2、闻诊:是通过听病人的语言、呼吸等声音及嗅病人发出的异常气味,以辨别病情。,3、问诊:是询问病人有关疾病的情况及自觉症状,从而了解病者的各种病态感觉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诊疗情况。,4、切诊:是通过切脉和

22、触按病人身体有关病位,测知脉象变化及有关异常征象。,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司外揣内:即从外知内。(“黑箱”) 2、见微知著:即通过微小的变化,可以测知整体的情况,机体的某些局部包含着整体的生理和病理信息。(“生物全息”),3、以常达变:即知常达变。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异常变化,从而认识事物的性质及变动程度。,三、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1、整体审察 (1)对局部的病状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检查。 (2) 通过寒热、饮食、二便、睡眠、精神状况、舌象、脉象等了解全身情况。,(3) 了解病史、体质、家庭、环境、时令、气候等对疾病有无影响。,2、诊法合参:即四诊并重,诸法合用,综合收集资料。 3、病证

23、结合:即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第一节 望诊,一、望神 (一)概念: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来判断病情的方法。,(二)望神的主要内容 1、两目:反映脏腑加强的盛衰,故望两目是望神的重点。 2、神情:指人的精神意识和面部表情,是心神和脏腑精气盛衰的外在表现。,3、气色:是指人的周身(以面部为主)皮肤和体表组织的色泽。 4、体态:指人的形体动态。(丰满或瘦削、动作自如或艰难) 5、其它:语言、呼吸、舌象、脉象等。,(三)对神气的判断 1、得神:又称有神。 (1)临床表现:目光明亮、两眼灵动;神志清楚、语言清晰、表情自然;面色红润;肌肉丰满、动作自如等。,(2)临床意义 1)正气充足,精气旺盛,

24、机体功能正常。 2)虽病但正气、精气、脏腑功能未衰,病多轻浅,预后良好。,2、少神:又称神气不足。 (1)临床表现:两眼乏神、双目少动;精神不振、嗜睡健忘、声低懒言、面白无华;肌肉松弛、倦怠乏力、动作迟缓。,(2)临床意义 1)正气与精气亏虚、脏腑功能低下,多见于病轻或恢复期患者。 2)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弱者。,3、失神:又称无神。 (1)临床表现:目暗睛迷、瞳神呆滞、或目翻上视;精神萎靡、神识昏迷、表情淡漠;面色晦暗无华;肌肉瘦削、或大肉尽脱、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动作失灵;呼吸不匀、或喘促息涌、或气息微弱等。,(2)临床意义:正气与精气大虚、脏腑功能严重衰减。多为病重或病危,预后不良。,

25、4、假神:俗称“回光返照”、“残灯复明”。 (1)临床表现:本已目光晦暗,突然目光转亮,浮光外露;本已神识不清,突然精神转佳,言语不休,想见亲人;本已面色枯槁,突然颧红如妆;本不能食,突然食欲增进等。,(2)临床意义:正气、脏腑精气极度衰竭,阴阳即将离决。多为临终预兆。,5、神志异常:又称神乱。即以精神失常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癫、狂、痫、脏躁。,(1)癫病 1)临床表现:见有神识痴呆、表情淡漠、喃喃自语、哭笑无常等 2)临床意义:多为痰蒙心窍而致。,(2)狂病 1)临床表现:见有神志昏狂、呼笑怒骂、打人毁物、不避亲疏、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妄行不休、力逾常人等。 2)临床意义:多为痰火扰心而致

26、。,(3)痫病 1)临床表现:见有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出异声、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等。 2)临床意义:先天胎传或痰饮、瘀血蒙蔽清窍。,二、望色:又称色诊。 (一)概念:是通过观察病人的面部色泽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二)望面色的内容 1、望面部皮肤的颜色:面部颜色属血属阴,是反映血液运行及盛衰状况。在病理情况下,反映疾病的不同性质和不同脏腑的疾病。,2、望面部皮肤光泽:面部光泽属气属阳,是脏腑精气外荣的表现。反映脏腑精气的盛衰,对判断病情轻重预后有重要意义。,(三)常色:即正常无病的面色。特点是明润、含蓄。中国人常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可因体质禀赋、季节气候等不同而有所差异。,1

27、、主色:是人生来就有的基本颜色,属个体素质,一生基本不变。(古人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类型。),2、客色:是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春稍青、夏稍赤、长夏稍黄、秋稍白、冬稍黑。),(四)病色:即因病而发生异常改变的面色。 1、病色的善恶 (1)善色 1)临床表现:即面色光明润泽。,2)生理意义:说明虽病但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能上荣于面,称“气至”。多属新病、轻病、阳症,易于治疗,预后较好。,(2)恶色 1)临床表现:即面色枯槁晦暗。 2)临床意义: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上荣于面。多属久病、重病、阴证,不易治疗,预后不良。,2、五色主病:根据患者青、赤、黄、白、黑面部五色的

28、变化,以推断不同脏腑病变及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又称“五色诊”。,(1)青色 1)临床表现:面色呈淡青、青紫、青黑、青黄等。 2)临床意义:主痛证、寒证、瘀血证、惊风等。,(2)赤色 1)临床表现:面色呈鲜红、嫩红、潮红等。 2)临床意义:主热证(实热证、虚热证)。,(3)黄色 1)临床表现:面色呈淡黄、橘黄、暗黄等。 2)临床意义:主脾虚、湿证。,(4)白色 1)临床表现:面色呈淡白、苍白等。 2)临床意义: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等。,(5)黑色 1)临床表现:面色呈紫黑、青黑、焦黑、黧黑等。 2)临床意义:主肾虚、寒证、痛证、痰饮、瘀血等。,三、望形体 (一)概念:即观察患者形体的强弱胖瘦

29、、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以诊察疾病的方法。,(二)望形体的内容 1、形体强弱:观察时将形体的强弱与机体的功能状态、神的衰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判断。,(1)体强:即体质强壮。 1)临床表现: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结实、皮肤润泽、精力充沛、食欲旺盛。,2)临床意义:体魄强壮、内脏坚实、气血旺盛、抗病力强、有病易治、预后较好。,(2)体弱:即体质衰弱。 1)临床表现: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瘦削、皮肤枯槁、精神不振、食少乏力等。,2)临床意义:体质虚衰、内脏脆弱、气血不足、抗病力弱、有病难治、预后较差。,2、形体胖瘦:观察时应注意其内在精气的强弱(表现为脏腑功能的强弱),并把形与气结合起来综合判断。

30、,(1)形气有余 1)临床表现:体胖能食、肌肉结实、神旺有力等。 2)临床意义:精气充足、身体健康。,(2)形盛气虚 1)临床表现:体胖食少、肉松皮缓、神疲乏力等。 2)临床意义:多阳虚、痰盛湿盛。,(3)形体消瘦或大肉尽脱:为阴虚、脏腑精气衰竭。,3、体质形态:观察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形体结构与机能方面的特殊性。,(1)阴脏人:体形偏于矮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身体姿势多后仰、喜热恶凉、大便多溏。其特点是阳教弱而阴偏旺,患病后易从阴化寒、寒湿内停。,(2)阳脏人:体型偏于瘦长、头长颈细、肩窄胸平、身体姿势多前屈、喜凉恶热、大便多燥。其特点是阴较亏而阳偏旺,患病易于从阳化热、伤阴伤津。,(3)阴阳平和之人:又称平脏之人。体型介于前两者之间。其特点是阴阳平衡、气血调匀、平时无寒热喜恶之偏、大便不燥不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中医/养生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