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史料探究,课前预习,随堂训练,素养落实,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近代中国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各阶层的中国人进行了不屈的探索和抗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加快。 【学习目标】 (1)运用中日甲午战
中日甲午战争力量对比Tag内容描述:
1、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史料探究,课前预习,随堂训练,素养落实,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近代中国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各阶层的中国人进行了不屈的探索和抗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加快。 【学习目标】 (1)运用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明确两次侵略战争的历程,形成历史时空观念。 (2)通过史料探究,在解读两次侵略战争爆发原因、结果等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对列强侵华原因、影响、阶段性特征等方面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
2、第一单元 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 第5课 中日甲午战争,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节选自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帝国主义国家 侵占的“七子”,探究一:日本为什么要发动侵华战争?,一、原因,明治维新的内容,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将来如有人编写中日两国间当时的外交史,当必以东学党之乱为开宗明义第一章。” 日本外务大臣 陆奥宗光,借口,自学要求:依据问题自。
3、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史料探究,课前预习,随堂训练,素养落实,素养落实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主题立意】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近代中国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的加深使各阶层的中国人进行了不屈的探索和抗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加快。 【学习目标】 (1)运用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示意图,明确两次侵略战争的历程,形成历史时空观念。 (2)通过史料探究,在解读两次侵略战争爆发原因、结果等问题的基础上,形成对列强侵华原因、影响、阶段性特征等方面的正确认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合理解释历史问题的素。
4、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 水均益,从鸦片战争起,日本人就满心忧虑地注视着中国的遭遇。中国的历史命运又促使他们反省体察,并思考自己的民族出路。正是这种危机感,成为日本自强运动酝酿和爆发的契机。但是日本的自强,对于中国来说,却意味着后起的东方资本主义踏着先行的西方资本主义的脚印,汹汹地破门而来,而其扩张一开始诉诸武力,比之西人用商品和传教开路,显示了更多的急迫和无情。,“日本。
5、第一单元 民族危机与晚清时期的救亡运动,第5课 中日甲午战争,学习目标,1. 讲述中日甲午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 2. 了解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掌握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的关系。,知识梳理,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1894,邓世昌,北洋舰队,知识梳理,太平天国运动,伊藤博文,台湾全岛,1895,2亿,李鸿章,重庆,杭州,民族危机,租借地,势力范围,门户开放,半殖民地化程度,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
6、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重点】 :1.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难点】 : 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课程标准】: 1、识记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背景,剖析西方 列强侵略中国的原因、目的和实质。 2、会叙述西方列强发动这两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经过和中国人 民奋起抗争的史实,理解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略和奴 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侵略的历史。 3、背诵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剖 析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
7、复习巩固 1.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本原因: , 直接原因: 。 2.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 3.割香港岛是 条约;割九龙司是 条约; 4. 联军火烧圆明园在 战争中; 5.开天津为商埠是 条约;传教士到内地来传教是 条约; 6.中国开始沦为半殖半封社会是 战争;半殖半封程度加深是 战争;,日本最近?最远?“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讲,日本是我们最近的邻邦。一衣带水这个词几乎成了我们形容日本时必不可少的词汇。然而,在地球上现有的国家中,日本却是离我们最远的一个国家。”央视主持人水均益,为什么说日本既是离我们最近又是离我们最。
8、第 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学习目标n了解义和团运动的史实n理解 辛丑条约 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学指导2.如何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口号 “ 扶清灭洋” ?3.义和团运动的意义。4. 辛丑条约 的主要内容及危害如何?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是什么?一、中日甲午战争背景 :2、大陆政策 侵华野心由来已久 (根本原因)4、 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 (直接原因)1、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根本目的)3、转嫁 1890年经济危机积极对外扩张 (现实原因)2.重温。
9、,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 八国联军侵华,一、中日甲午战争,背景:,2、大陆政策,侵华野心由来已久(历史原因),4、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直接原因),1、解决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根本原因),3、转嫁1890年经济危机积极对外扩张 (现实原因),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大陆政策,小日本,大野心!,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于哪一年?经过如何?,战争的经过,丰岛海战,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经过:,威海卫战役,李鸿章,伊藤博文,日方保存的 马关条约,结合内容分析马关条约对中国的危害?,割三地割。
10、基础落实,第7讲 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 和八国联军侵华,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 民族的奋起,一、鸦片战争 1.虎门销烟,(1),英国的鸦片走私,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直接目的:为了扭转对华贸易 ,改变原有的贸易格局。,逆差,英国的鸦片走私,严重危害: 大量外流,政府财政危机;吏治更加腐败,军队丧失战斗力;无数家庭倾家荡产,严重损害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总之,烟毒肆虐,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灾难。,(1),白银,林则徐虎门销烟,背景:鸦片肆虐所产生的巨大危害,引起了朝野的广泛关注。在禁烟的强烈呼声中, 皇帝下决心禁烟。 概况。
11、这是1898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几幅照片,那是任人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任人宰割 !,八国联军攻陷的北京,甲午战争黄海大战,日军屠杀大连、旅顺居民,被带上枷锁的中国人,这是几幅中华民族崛起的照片,这是不断觉醒的时代,是繁荣富强的时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导 弹,从观礼台上看火箭升空,眺望火箭升空,一级、二级火箭脱落,火箭发射,杨振宁,邓稼先,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他与李政道教授在1957年一起获得诺贝尔物理奖,1980年又Rumford奖,继而于1986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1993年获美利坚。
12、第6课中日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马关条约: 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一、战争起因,19世纪60、70年代的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使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但保留封建残余,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陆政策,台湾,朝鲜,满蒙,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日本,一、战争起因,明治维新后,日本扩张野心膨胀,以侵略朝鲜、中国为国策。,根本原因,日本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出兵朝鲜。,战争借口,二、战争进程,1894.7.25,1894.9.15,1895.2.2,1894.9.17,黄海海战,丰岛,平壤,邓世昌,林永升,1894.7.25,1894.9.15,1895。
1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第4课,战争的原因,战争的过程,战争的结果,战争的后续,2005年4月审核的新日本历史教科书这样阐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清不想失掉最后的朝贡国朝鲜,开始将日本作为敌人,日本进行了日清和日俄两场战争,都是因为东亚的这种国际形势”,一、日本发动甲午战争,(2). 日本制定大陆政策,侵华野心由来已久,(3). 朝鲜东学党农民起义(直接原因),(1).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萌 生对外侵略野心。 (根本原因),日本,朝鲜,满蒙,中国,台湾,亚洲乃至全世界,实质是一个旨在征服中国和世界的侵略政。
14、中日甲午战争 与马关条约 Sino-Japanese War of 1894 and the Treaty of Shimonoseki,明治维新前与后,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 中国和朝鲜的助手,利用日本牵制俄国 在亚洲发展势力,美国,英国,日 本,支持,支持,乘机夺取 新的权益,侵略中国东北和朝鲜 的准备尚未就绪,法国,德国,俄国,支持,不干涉,国难当头,慈禧做“万寿盛典”,一、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 国土小,资源少,所以开始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为实现“梦想”: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 所以甲午战争是蓄谋已久的战争。
15、历史上的中日关系,“然国中早有脱亚而入欧之民意。所不幸者毗邻二国中国、高丽三者相较,彼二国何其相似乃尔,民众并国家,均不思进取之属子不闻近墨者黑乎?我国势必拒此东方之恶邻于心念也。”1885年福泽谕吉:脱亚论,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爱国心对他们(清国人)来说,并不重要 清军作战怯懦,我军未至闻风便逃,实乃“弱清四百余州之豚儿汉”。 我军攻入辽河对岸,骑兵纵火点燃房屋,迫清军大队溃退,许多士兵脱下兵服换上民服匿于街巷之中。 5月的一日,七八个造假辫子的贼人被商家卫队处刑斩首,看热闹的清国。
16、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明治维新前与后,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国力逐渐强盛,但由于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国内市场狭小,因此人民起义不断,日本统治集团急需从对外侵略扩张中寻求出路,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七艘,共二万七千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五艘,共一万七千多吨。然而,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对大清帝国的战争。,它怎敢打“师傅”?,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日本:出。
17、甲午中日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一、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的原因:日本为了掠夺市场和原料,2、战争的经过:,a、丰岛之战-战争开始(1894.7.25),b、平壤战役 左宝贵,丰岛之战中高升号被击沉,c、黄海海战 邓世昌 林永升,d、旅顺陷落 旅顺大屠杀,e、威海卫战役,3、 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日军侵略中国一图,甲午战争形势图,致远舰及管带邓世昌,定远舰及管带刘步蟾,威海卫战役中,提督丁汝昌宁死不降,最后,自杀殉国。,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定了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18、中日甲午战争力量对比,对当今中日关系的启示,你或许知道北洋舰队曾号称亚洲第一,但是短短数年就被日本超越,论吨位和舰艇数量,当时的中国海军强于日本,位居当时世界第9位,日本位居第11位。但从主战舰艇的质量来说,日本则明显优于中国。而且参加战争的仅有三大舰队中的北洋舰队,实力不敌日本联合舰。队,你一定知道日本也有伤亡,但可能不知道大部分伤亡并非来自战斗,你知不知道当今中国大部分人还是100年前甲午海战前的思想,朝廷和大部分政要对日本的认识还停留在“蕞尔小邦”的阶段,“不以倭人为意”。,百年后的中日力量对比,光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