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乘法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 页例 3,课堂活动第 2 题,练习四第 57、9 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能解决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教具、学
西师大小学数学六上解决问题word教案1Tag内容描述:
1、分数乘法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 页例 3,课堂活动第 2 题,练习四第 57、9 题。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能解决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投影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计算:353、827、5124、1249。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时,指名说说 5124 的计算方法。2.揭示课题:我们今天将继续研究分数乘法的问题。(板书:分数乘法)。点评:新课前进行一些基本。
2、圆的面积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930 页例 1、例 2,课堂活动第 1、2、3 题,练习六第 1、2、3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2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教学重点探索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学生尝试用多种方法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教具、学具准备8 和 16 等份的圆形纸片各 1 个,正方形、圆形物品、圆规、剪刀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教师:最近我们又接触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
3、圆的认识第 3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9 页例 4,课堂活动第 1、2、3 题,练习四思考题。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画圆的方法,并能利用圆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2.通过不同圆的组合来画出一些优美的图案,让学生感受圆的神奇及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3.让学生了解圆周可以近似地看成是由许多小线段组成,渗透极限的思想。教学重点利用画圆的方法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教具、学具准备圆规、直尺、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一张边长 12 厘米的正方形白纸。教学过程一、欣赏图案,引入新课1.用课件出示一些由不同的圆组合而成的优美图案,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4、圆的周长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23 页例 1、例 2,课堂活动第 1、2 题,练习五第 15 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周长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解答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知识的主动建构过程中掌握一些数学的思想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合作性,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难点掌握并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教具、学具准备圆规、直尺、课件、圆纸片、线。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情境图:谁的铁环滚一圈的距离长一些?为什么?教师:铁环滚动。
5、 解决问题 第 5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14 页例 5,课堂活动第 1、2 题,练习二十四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 1 ”的分数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 通过自主探究, 评价交流的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分析、 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 能利。
6、 解决问题 第 5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14 页例 5,课堂活动第 1、2 题,练习二十四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 1 ”的分数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2. 通过自主探究, 评价交流的学习活动, 培养学生分析、 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 能利。
7、 解决问题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06 页例 2,练习二十二第710 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分析分率句。 八月比七。
8、 解决问题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06 页例 2,练习二十二第710 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是多少的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 分析分率句。 八月比七。
9、解决问题 第 2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06 页例 2,练习二十二第 710 题。【教学目标】1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较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来分析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分析分率句。八月比七月节约了 111。 现在的产量比原来增加了 18。在弄清单位“1”的基础上,让学生尽可能多的从中得到更多的信息,全班评价。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分数问题二、教学新课1教学例 2。。
10、解决问题 第 4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11页例 4,课堂活动第 2题,练习二十三第 59题。【教学目标】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策略多样性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已知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这个数的问题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课件出示:一个花园种了茶花 35株,是牡丹花的 57,牡丹花种了多少株?学生独立解决,全班交流:你是怎样做的?教师小结:解决分数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分率句,找出数量关系,。
11、解决问题 第 5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14 页例 5,课堂活动第 1、2 题,练习二十四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假设法”解决分数工程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 1”的分数工程问题的基本特点、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2.通过自主探究,评价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能利用假设法掌握分数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假设不同的数据得出结果相同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境引入教师:今天,我们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先让我。
12、解决问题 第 3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 110页例 3,课堂活动第 1题,练习二十三第 14题。【教学目标】1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一些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策略。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解决策略的多样性,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揭示课题1出示:(1)白海货运码头有 540吨货物,运走了 59,运走了多少吨?(2)。
13、 解决问题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53 页例 2,课堂活动第3 题,练习十一第5、 812 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对比练习,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正确解答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 题。 2. 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根据等量关系式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回顾旧知,引入课题 1. 。
14、解决问题第 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3页例 2,课堂活动第 3题,练习十一第 5、812 题及思考题。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练习,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正确解答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教学重、难点根据等量关系式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回顾旧知,引入课题1.提问: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是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关键是找出单位“1”的量,得出数量关系式,然后根据数量关系式列算式或列方程解答。2.专项练习:先说说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
15、解决问题第 3 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7 页例 3 及课堂活动第 2 题。教学目标1.学会有条理分析信息,弄清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2.学会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3.接受勤俭节约的习惯教育。教学重点列方程解决较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混合的实际问题。教学准备1.学生:测量自己膝下长度(以 cm 为单位计量),并记录在教科书第 58 页课堂活动第 2 题上。2.教师:投影,对本班学生零花钱使用情况有所了解。教学过程一、对话引入先请学生谈谈自己每月有多少零花钱。然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零花钱的使用情况,谈谈对零花钱支配的。
16、解决问题第 2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435页例 2,练习七第 4、5、6 题。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折叠圆桌的面积,掌握把正方形面积转化成两个三角形面积计算的方法。2.探索正方形与内切圆、圆与内接正方形的面积关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方案,体会学习圆的面积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教学重、难点能用转化的方法求图形的面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同学们看见过这种桌子吗?(课件呈现教学例 2的图片)知道是怎样的桌子吗?(可折叠的圆桌,折叠后便成了正方形)引导学生。
17、解决问题第 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3页例 1,课堂活动第 1、2 题,练习十一第 1、2、3、4、6、7 题。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会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先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1.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 13。2.公鸡只数的 49是母鸡的只数。3.乒乓球队人数的 49是男生人数。。
18、解决问题第 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3页例 1,课堂活动第 1、2 题,练习十一第 1、2、3、4、6、7 题。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会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先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1.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 13。2.公鸡只数的 49是母鸡的只数。3.乒乓球队人数的 49是男生人数。。
19、解决问题 第 1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105页例 1,课堂活动第 2题,练习二十二第 16题。【教学目标】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分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题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1.分析分率句。小黑板出示:(1)梨树棵数是杨树的 45。(2)实际用电量占计划的 67。教师提问:这两句话中,分别是把谁看作单位“1”?你从分率句中还能得到什么信息?引导学生从分数、比、份数等相。
20、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3页例 1,课堂活动第 1、2 题,练习十一第 1、2、3、4、6、7 题。教学目标1.通过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基础上,会用方程解决“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2.通过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和反思意识。教学重点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引入课题先说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1.白兔的只数是黑兔的 13。2.公鸡只数的 49是母鸡的只数。3.乒乓球队人数的 49是男生人数。教师: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