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 育 课 教 案年级 班人数 课次 指导教师: 授课老师:内 容1、太极拳运动概述。2、太极拳基本技术、基本功法。3、学习简化太极拳第一组任 务1、通过介绍太极拳的概况,使学生了解并体会我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民族主义精神。2、使学生基本掌握简化太极拳的基本功法和第一至三式动作。3、培
太极拳理论课教案Tag内容描述:
1、度部分时间 教 学 内 容 组 织 教 法 及 要 求 次数时间开始部分一、课堂常规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2、师生问好3、宣布本次课内容及要求4、安排见习生二、课的导入简要介绍所要学习的太极拳课程的教学内容、特点、练习方法与基本要求组织:学生成二列横队集合 (X 代表学生,代表老师)要求:1集合迅速、整齐、安静2上课着装要求运动服装与运动鞋准备部分一、慢跑:约 200M要点:上课前教师与两个排头学生沟通练习方法及路线标志点;练习前向全体学生说明及提出要求二、徒手操:(48 拍)1)肩关节绕环 5) 正压腿运动 2)扩胸运动 6)侧压腿运动3)体转运动 7)膝关节绕环4) 髋关节活动 8)腕踝关节运动9)全身运动组织: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教法:教师先示范,后领做,学生按节拍进行练习 &。
2、数。
师生相互问好。
宣布课的内容与任务,交代上课有关的纪律及安全事项。
检查服装,安排实习生。
组织:如图:( 学生 教师)教法:让学生站成两排集合。
要求:教师口令清晰有力,精神饱满;学生背风背光。
组织:如图:( 学生 教师)要求:学生集合快、齐、静。
教师宣布课堂内容与要求时认真听讲。
服装整洁。
3min准备部分二、准备活动慢跑热身。
徒手操。
头部运动;扩胸运动;体转运动;弓步压腿;侧压腿;活动手腕、脚踝;拉伸手臂、肩背。
组织:如图:( 学生 教师)教法:让学生站成两排成体操队形展开,教师在队伍前面带领学生做,并以口令指挥。
要求:教师领跑和领做,口令清晰有力。
组织:如图:( 学生 教师)要求:学生需匀速慢跑且保持队形不变,绕操场跑道逆时针跑两圈。
做徒手操时需听从教师口令动作幅度大且协调整齐。
17min基本部分 3 复习二十四简化太极拳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式(高探马、右蹬脚、双峰贯耳、转身左蹬脚) 。
组织:如图:( 学生 教师)教法:让学生站成两排集合。
要求:教师讲解动作要点与难点,口令指挥学生复习,并纠错。
组织:如图:( 学生 。
3、 教学难点 仆步避免塌腰突臀,上体前俯 安全提示一、 开始部分 时间:3(一) 教学内容:1、集合整队,清点人数2、师生问好3、宣布本次课任务, 4、安排见习生,检查服装(二)组织教法:组织:全班学生成二列横队站立(图一)要求:1严格遵守课堂纪律和要求2上课着装要求运动服与运动鞋3见习生认真观摩,进行适当活动二、准备部分 时间:12(一)教学内容:准备操 1头部运动 2肩部饶环3扩胸运动 4体转运动 5体侧运动 6体前屈7下蹲运动 8膝关节饶环 9弓步压腿 10仆步压腿(二)组织教法: 组织: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散开 ×。
4、太极拳理论课 一 谈谈你对体育与健康关系的认识 体育与健康教育本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 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成增进学生健康的目标 健康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标 要采用多种手段来完成 其中科学的体育锻炼是增进健康最积极的手段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 教育部于2000年12月颁发了全日制小学 初级中学和普通高级中学 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 正式把原来的 体育 课程改名为 体育与健康 课程 学校体育。
5、产生和发展的。
3.怎样对太极拳进行划分, 如何理解不同分类方 法的意义。
4.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和健身作用有哪些? 5.太极拳的教学分为哪几个阶段, 你掌握了哪些 教学方法。
6.请谈出你对学校体育中太极拳课程改革的意 见。
课次:5 教学 内容 理论教学: 高等学校体育 场地器材 教 学 任务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校体育教育的现 状。
掌握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基本内容和考核 方法。
多媒体教室一间 重点 掌握我校体育 课的性质、目标、内容和学生成绩的评价方法 课 时 难点 掌握体质测试的目的和测试办 法 2 学时 基本内容 课的组织与实施 本 次课的课程目标: 1.使学生掌握高校体育的目的和任务;了解实施 高等学校体育教育的主要途径. 2.使学生掌握我校体育课的性质、目标、内容和学生成绩的评价方法; 了解学生上课应注意的问 题。
3.使学生掌握体质测试的目的、内容、要求和测 试办法。
一、高等学校体育 1、高等学校体育的目的 高等学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也是建设学校社会 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其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 全面锻炼学生身体,掌握体育的基本。
6、 ,五步(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4、十八世纪末,山西王宗岳用 周子全书 中阴阳太极哲理解释拳义,著太极拳论 ,从此,普遍采用“太极拳”这一称谓。
据说太极拳创始人有南北朝梁拱月唐代许宣平元末明初张三丰明朝末年陈王庭,据考证比较可靠的是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世陈王庭(公元 170 0-1680) 。
二、流派及特点1、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庭特点:架式宽大低沉,运行螺旋缠绕,强调由松柔入、运柔成刚、间或归柔、间或发力、跳越振足等动作。
2、杨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蝉(1799-1872 )河北永年县人,从师陈长兴练功十八年。
特点:架式舒展、动作和顺、姿势美观大方,要求绵里藏针。
3、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吴鉴泉(1870-1942 ) ,满族人特点:以柔著称、小巧细腻、斜中求直。
4、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1812-1880 )特点;动作轻灵、步法轻捷、紧凑缠绵、开合明显。
5、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1861-1932 ) ,河北定县人特点:架高步活、转换轻盈、步法进退相随、运转开合相接。
6、新编太极拳以杨式太极为基础,吸收吴式、孙式的平圆手法和武式、孙式的撤步、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