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热防治

流行性出血热,郧阳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 传染病教研室 李 金 科,教 学 目 标,掌握:EIF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5期经过) 、诊断依据及治疗了解:EIF病毒生物学特征及病毒分型了解:EIF预防及常见并发症,EHF 重 点,EHF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理、病理解剖、诊断依据、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Tag内容描述:

1、流行性出血热,郧阳医学院第三临床学院 传染病教研室 李 金 科,教 学 目 标,掌握:EIF流行病学、发病机理、临床表现(5期经过) 、诊断依据及治疗了解:EIF病毒生物学特征及病毒分型了解:EIF预防及常见并发症,EHF 重 点,EHF传染源、传播途径、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理、病理解剖、诊断依据、治疗;,EHF 难 点,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和少尿期三期重叠的诊断少尿期治疗,讲 课 思 路,概念:EHF-HFRS(肾综合症出血热) 三大组成:发热出血肾损 概述:EHF流行情况及研究进展(问题法) 病原学(生物学)特点:属布尼亚病毒科中的汉坦病毒属负性单链R。

2、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肾综合征出血热旧称流行性出血热,属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流行性出血热是由Hantaan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由老鼠传播。 三大主征: 发热、出血、肾损 五期经过: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本病流行地区较广,迄今有31个国家发现此病。我国是31个国家中发病最严重的国家。,业榴嗅篷拭写鄢肥潦播骛讴刚韵啖徊平镣固据瞢狺衰锥弃页筷葳润骨笆镧霜鹞绋北刎屺俐革,病原学1976年,李镐汪等在黑线姬鼠朝鲜亚种的肺及肾组织中发现了出血热抗原的存在。197。

3、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WS2782008)收藏人:lygcw96032011-10-04 | 阅: 转: | 来源 | 分享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WS2782008)1、范 围本标准规定了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报告。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 hemorrhagicfever,EHF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简称出血热。在国际上与流行性肾病(nephropathi。epldemicaNE)等统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k,fever with renal syndromj。

4、流行性出血热1.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是: CA.细菌 B.立克次体 C.汉坦病毒 D.螺旋体 2. 我国流行性出血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B A.家鼠 B.黑线姬鼠 C.红背鼠 D.棕背鼠 3.流行性出血热最易侵犯的器官是: D A.脑 B.肝 C.肺 D.肾 4.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主要原因是: A A.小血管通透性增强、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 B.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C.心肌损伤 D.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5.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多发生于病程的: A A.4-6 天 B.6-8 天 C.一星期内 D.2-3 病日 6.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D A.母婴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接触。

5、1健 康 教 育 知 识 讲 座第十期2012 年 10 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知识讲义2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2012年10月14日 活动地点:千河镇卫生院活动形式: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活动主题:流行性出血热组织者:千河卫生院公共卫生科接受健康教育人员类别:各乡村医生 接受健康教育人数:20人健康教育资料发放种类及数量:30份活动内容:1、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2、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3、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分型4、流行性出血热的诊断标准5、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措施活动总结评价:参加讲座的乡村医生了解了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6、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流行性出血热西医又称肾综合症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急性、地方性、自然免疫源性传染病,病情危急,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其主要病理变化是广泛性的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损害。临床上以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为三大主要症状。我区主要在陕西和甘肃东部地区流行,两个发病高峰为:57 月和 10 月至来年 3 月。我国于 1935 年首次发现于黑龙江流域,1942 年定名为流行性出血热,至 1982 年有 WHO 统一提出命名为肾综合症出血热。其主要致病源是汉坦病毒,传染源是鼠类、猫、犬、猪等 66 种脊椎动物均是宿主。主要传播途径。

7、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一、执行传染病一般护理常规。二、执行体表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隔离,室内防鼠、防螨灭螨。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及其污染的用具,需消毒处理。护理人员如皮肤破损,应加以防护或戴手套操作。三、卧床休息,病情较重者绝对卧床休息,至恢复期可允许病人下床活动。四、发热期的护理1.给予营养丰富、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2.密切观察体温、血压、皮肤粘膜出血现象及尿蛋白等。3.高热者头部和体表大血管处冷敷或放置冰袋,不易用酒精擦浴,也不易给予退热剂,以免大汗虚脱。4.液体疗法是本期的主要治疗措施。备好常用平衡盐。

8、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资料流行性出血热的感染途径: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潜伏期为 546 天,一般为 12 周,它主要是通过被鼠咬伤或进食被老鼠排泄物(屎、尿 )污染的食物等途径而感染。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典型表现为起病急,有发热(38 40 )、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 以及恶心、呕吐、胸 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 、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有肾脏损害。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预防出血热的措施:预防出血热的。

9、流行性出血热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概述,病毒性出血热中的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自然疫源性疾病 主要传染源:鼠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广泛小血管、毛细血管损害 临床特征:发热、休克、出血及肾脏损害。典型病例呈五期经过,病原学,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 负性单链RNA病毒 形态:圆形或卵圆形 包括外膜和核心,EHFV基因组,S基因:核衣壳蛋白(NP) M基因:膜蛋白(一种糖蛋白) L基因:聚合酶,免疫原性,核蛋白免疫原性强,抗原决定簇稳。

10、肾综合征出血热,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 刘耀敏,男性,31岁,从事野外工作。主因发热、头痛、眼眶痛、食欲不振5天入院,体温最高39。入院前1天开始尿量减少,约300ml/d。查体:颜面、颈部及前胸部轻度充血,眼睑浮肿,球结膜充血、水肿。软腭粘膜可见出血点。双肺可闻及散在湿罗音,肝脾不大。肾区叩击痛阳性。血常规: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0.75,淋巴细胞0.3,可见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60109/L。尿常规:尿蛋白+。血生化:BUN20.4mmol/L,Cr610umol/L。,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又称 流行性出血热(EFH) 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

11、肾综合征出血热 (HFRS),2,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又名 流行性出血热(EHF)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的一种,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国内1935年发现本病,1942年定名为流行性出血热,我国至今沿用。1982年由WHO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本病流行于世界许多国家,我国是高疫区。,概述,3,病原学,4,1978年南朝鲜学者李镐汪等人从汉坦河流域的黑线姬鼠肺组织中首次分离病毒成功,定名为汉坦病毒(HTN.V) 国内又称流行性出血。

12、流行性出血热概述(流行性出血热是什么病?):有奖编辑 回目录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冬春季多见。本病潜伏期 446 天,一般为 714 天,以 2 周多见。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衰竭为主要表现,又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流行性出血热症状体征(流行性出血热症状是什么?):有奖编辑 回目录在肾综合征出血热中以汉坦病毒和贝尔格莱德-多布拉伐病毒引起者症状较重,而汉城病毒引起者次之,普马拉病毒引起者症状较轻。

13、2018/10/14,1,多媒体制作大赛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杀科:许友邦,2018/10/14,2,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2018/10/14,3,概述,流行性出血热 (EHF)一种由汉坦病毒所致的经鼠传播的急性传染病。该病病情凶险病程迁延月余,即使治愈也需严格休息至少 1-3 个月。安徽省是流行性出血热重点发病省之一,2018/10/14,4,流行病学,传染源,鼠类是主要传染源 。黑线姬鼠是亚洲地区的主要传染源。在国内农村的主要传染源是黑线姬鼠和褐家鼠,城市的主要传染源是褐家鼠近年来已在猫、狗、猪、兔等动物体内检出本病毒或抗原,201。

14、1,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2,流行性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的、经鼠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鼠类为其自然宿主和主要传染源。 病理特征: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损伤。 临床特征:发热、低血压、休克、充血出血、急性肾功能损害。,一、概 述,3,根据我国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种类不同,本病可分为姬鼠型和家鼠型两种主要类型,其中黑线姬鼠为姬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褐家鼠为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通过多年研究,已经基本明确了我国存。

15、艾滋病检测中心【概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EHF)是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2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s,HFRS)。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诊断。(一)流行病学 包括流行地区、流行季节,与鼠类直接和间接接触史,进入疫区或两个月以内有疫区居住史。(二)临床表现 起病急、发热、头痛、眼眶痛、腰痛、。

16、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 病,流行广,病情急,危害大。 传染源:本病主要的传染源和寄生宿主是小型啮齿类动物,我们所在地区以鼠类 为主,主要是野栖的黑线姬鼠,家栖的褐家鼠、小家鼠等。 传播途径: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 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主要途径。 目前认为有以下途径可引起出血热传播: 呼吸道: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 感染。 消化道:进食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

17、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病毒引起以几种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根据主要传染源种类不同,本病分为野鼠型、家鼠型和实验动物型三种类型。典型病例有发烧、出血和肾脏损害。由于病原学研究的进展,特异性实验诊断方法的应用,对非典型病例已可能确诊。 近年来在流行病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进一步掌握了本病的流行规律,发现哺乳动物中的啮齿目、食虫目、兔形目和食肉目中有 30 余种动物携带本病病毒;确定了黑线姬鼠和大林姬鼠为野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褐家鼠为家鼠型出血热的主要传染源。

18、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是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 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是以发热、出血倾向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特征。全国除青海、台湾省外均有疫情发生。一、诊断标准1 、流行病学史(1)发病前 2 个月内有疫区旅居史。(2)发病前 2 个月内与鼠类或其排泄物(粪、尿)、分泌物等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2、临床表现(1)发热.可伴有乏力、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2)充血、渗出和出血等毛细血管 损害表现: 如面潮红、颈潮。

19、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一、何谓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属于病毒性出血热中肾综合症出血热,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 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 肾功能衰竭 为主要表现。 二、出血热的传染源?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三、出血热的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性 传播、母 婴传播和虫媒传播。四、哪些人群易患出血热?人群对出血热病毒普遍易感,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发病较多,其他人群亦可发病,不同人群发病的多少与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多少有关。五、出血热的潜伏期?出血热病毒侵入人体需经一段时。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相关PPT文档
流行性出血热.(说课).ppt
流行性出血热新课件.ppt
流行性出血热课件.ppt
流行性出血热素材.ppt
流行性出血热(hfrs).ppt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课件.ppt
流行性出血热.ppt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相关DOC文档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doc
流行性出血热远程答案.doc
流行性出血热2012.10.doc
流行性出血热预防知识.doc
流行性出血热护理常规.doc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宣传资料.doc
流行性出血热概述.doc
流行性出血热.doc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知识.doc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方案.doc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规范.doc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doc
标签 > 流行性出血热防治[编号:283483]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