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联系形成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关系。过程与方法:能找出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分析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在模拟游戏活动中体验食物网中的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食物网中动植物
3.6.1 食物链 教案4Tag内容描述:
1、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生物之间由于食物联系形成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关系。过程与方法:能找出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分析食物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在模拟游戏活动中体验食物网中的生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到食物网中动植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意识到保护食物网中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性。【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教学难点】建立起初步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
2、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设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生态系统中的食物联系食物链、食物网。学会正确使用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等词语描述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 过程与方法:经历讨论分析的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综合思维能力,从而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讨论分析活动中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建立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食物网的概念,并会画简单的食物链。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3、 1 / 9第二节 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食物链和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相互联系密切相关。主要讲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活动和游戏可以完成对生态系统的组成和食物链、食物网概念的教学。在这种灵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主动地获得相应的知识。【教学目标】1.说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重点) ;2.解释生物富集现象(难点) 。3.通过小组内的互助与组间的竞争,培养合作能力与表达交流能力。 4.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持生态平衡;形成环保意识。
4、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理解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思维能力;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说明问题和进一步提出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认同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参与描述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活动,体验与人交流与合作;初步形成爱护生物、保护环境的意识。二、教学重点食物链和食物网三、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四、教学媒体相关的录像资料、课件五、教学过程、小品导入,吸引注意力 由几个学。
5、1食物链类型“生物链”的说明:飞蛾在吸食花蜜,蜻蜓捕食飞蛾满足自己能量需要,蜻蜓又被一只需求更大的青蛙吃掉,蛇又吃掉青蛙。对于一条蛇来说,一两只青蛙是远远不够的最后鹰。这个过程就是“食物链” 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是复杂的,大体上,呈现为一种环环相扣的食物链,它可分为 4 类:捕食性食物链 反映捕食性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这种食物链在水域和陆地都存在,它的链索是由小生物开始逐渐到较大的生物。构成方式是:植物植食性生物肉食性动物。寄生性食物链 反映寄生物与宿主之间的食物联系,它的链索是由较大的生物逐渐到较小的。
6、教 案食物链和食物网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五课食物链与食物网 ,在以前的科学课程学习中,学生慢慢的对身边的各种植物动物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身边的生物和环境的观察和发现也会越来越多,学生可能会发现到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本节课是研究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的依存关系,主要对动植物间的食物关系进行研究,通过对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认识到食物链。学生先对蔷薇花从中发现的生物进行观。
7、第6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1节 食物链 1 常熟市尚湖中学 周菊民 上课日期 2017 12 08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能够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 逐步学会运用归纳法 归纳出食物链的特点 3 运用食物链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4 认识到人作为食物链的一员 我们应该更好地维护食物链的正常运行 二 教学重点 认识生物间普遍存。
8、第二单元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第 4 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 1 节 食物链(2 课时)(所用教材:生物(七年级上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科教 09 马亚军一、 教学指导思想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的内容,依据新课程概念,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1、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师生的双主体地位。在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中充分展示学生的才能,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2、 倡导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理念,使学生学会在互相配合中取长补短,在合作中提高。 3、 立足教材。
9、第 1 节 食物链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 )A、草羊狼 B、阳光草昆虫蛙C、兔狐细菌 D、草兔狼细菌2.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 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 2 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3.右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A。
10、生物:6.1能量的释放和利用同步练习(苏科版七年级上) 1.关于植物呼吸场所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叶 B.在根 C.在茎 D.所有或着的部位2.植物各种生命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 )A.根的吸收 B. 茎的输送 C. 植物的光合作用 D. 植物的呼吸作业3.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呼吸作用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B. 只要是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C. 植物的呼吸作用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D. 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般是热能。4.下列关于 ATP 描述中,正确的是( )A.能量储存 B.能量传递 C.提供能量 D.以上都正确5.下列哪些方法有利于。
11、第 1 节能量的释放和利用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 (2009 恩施)在我州建始县花坪乡的关口村,由于那里特殊的地理位置,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夜间气温较低,所产的“关口葡萄”特别甜。这是因为与别处相比: ( )A.关口村的土地特别肥沃 B.关口村的葡萄品种与别处不一样C.关口村的葡萄只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2(2009 揭阳)人们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B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C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D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
12、第 1 节 食物链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2009 黔东南州)下列各项中正确的食物链是 ( )A、草羊狼 B、阳光草昆虫蛙C、兔狐细菌 D、草兔狼细菌2.(2009 湖北恩施州)如果一个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了食物链的关系,在某一时间内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 2 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乙的数量增加,则会引起: ( )A.丙、丁的数量增加,甲的数量下降B.甲、丁的数量增加,丙的数量下降C.甲、丙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下降D.甲、丙、丁的数量都增加3.(2009 锦州)右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
13、第 6 章第 1 节 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一、学习目标:(1)从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需要 能量这个角度了解能量的释放与呼吸的关系(2)描述什么叫呼吸作用,和呼吸有什么区别。了解呼吸释放的能量在生命活动中被利用的问题。二、基础学习:1、提问“你知道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故事吗?”(1)想一想:为什么小女孩最后会饿死在街头?由于没有食物提供能量。(2)如果你在她的身边会怎样做?提供食物,给她温暖2、我们可以通过补充食物(有机物)的方式来补充能量。其实能量是由食物中的哪个成份提供的?有机物 能量 3、而食物中的能量是不能直接被人。
14、生物:4.1食物链同步练习(苏科版七年级上)1.(2008 莱芜)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体内残留的有机汞情况如下表所列,那么该生态系统中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2.(2008 枣庄) 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虽然这是用以比喻社会现象的寓言,但却反映出生态学中的丰富内容。寓言中所述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可用下列哪条食物链来表示A.蝉螳螂黄雀 B.露水蝉螳螂黄雀C.树蝉螳螂黄雀 D.黄雀螳螂蝉3.(2008 玉林)在“藻类草食鱼肉食鱼鲨鱼。
15、第 6 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 1 节 食物链 (第 1 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以及食物链的特点。(3)知道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2.能力目标(1)通过分组活动,学生尝试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2)通过交流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确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动物。(2)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二.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建立食物链的概念。三、教学过。
16、第1节 食物链,提高自主学习效率!,自主学习,(P74-76),1、说出P74图中生物存在着哪些吃与被吃的关系?你连出了几条完整的链? (难点)提示形式:( ) ( ) ( )2、食物链的概念。 (重点)3、归纳食物链的特点有哪些? (重点),分析农田中的生物,合作方法:“倒退的雪球” 1、展示自己写出的几条完整的链。 2、组内先两人交流,把相同的链写下来。 3、全组交流后,将本组所写的几条完整的链展示在小白板上 。 合作时间:6分钟,小组合作,分析农田中的生物,食物链,在一定的地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第一环节,第二环节。
17、 (1)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2) 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 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 重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难点是: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案。通过对食物链,特别是与人有关的 食物链的分析,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
18、第 1 节 能量的释放和利用一、设计思路能量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存在于我们的每一个活动之中,但是看不到,摸不着,而且初一的学生缺少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知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开头设置了一个童话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发现生物体的能量都是从有机物中释放出来的,另外通过卡通图片,让学生对能量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接着通过一个学生全体实验体验能量释放与呼吸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密切相关的结论。验证呼吸过程中气体的变化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发现能量的释放需要氧,这。
19、第 4 章第 1 节食物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来源:学.科.网(1) 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2、能力目标:(1)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2) 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 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 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2) 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重难点分析:本节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难点是: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案。通。
20、第 6 章 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 第 1 节 食物链(课时 1)备课人: 时间:班级: 姓名:学习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3、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学习重难点:重点: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难点: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一、复习回顾生物的生存与周围环境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动物、植物的生存需要_、_、水、温度、_等非生物因素以外,还受周围其他因素的影响吗? 二、自主学习说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中生物之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