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肺 复 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长宁区中心医院 心内科,猝死的定义,定义:猝死指突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意外死亡。 1970WHO认定猝死概念:突然而未能预料的死亡,或急性症状及体征发生后24小时内的死亡。 1979年WHO重新认定猝死概念:看来
2010cpr心肺复苏Tag内容描述:
1、心 肺 复 苏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长宁区中心医院 心内科,猝死的定义,定义:猝死指突然发生、出乎意料的意外死亡。 1970WHO认定猝死概念:突然而未能预料的死亡,或急性症状及体征发生后24小时内的死亡。 1979年WHO重新认定猝死概念:看来健康的人,或是病情平稳或正在好转患者,在6小时内意想不到地发生非暴力性死亡。 1982年Gold stein认为,在症状起始后1小时内的死亡称为猝死。目前,我国多采用WHO 6小时的诊断标准,但从猝死的突发和意外性而言,多数心脏病专家将1小时作为心源性猝死的时间标准。70%以上的猝死发生。
2、现场心肺复苏术CPR,心肺复苏的意义和普及培训的重要性,心搏呼吸骤停猝死,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险情况,心肺复苏术(CPR)就是对此采用的最初急救措施。明确这样一个概念:猝死即病人突然意外的临床死亡,猝死可以逆转,它可以由经过培训的任何人,在任何地方,抓住时机,仅用双手、口、智慧便可使猝死逆转,提供生存的时间和机会。“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大脑”: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一般在血液循环停止后4-6分钟,大脑即发生严重损害,甚至脑死亡。复苏开始越早,存活率越高,4分钟内进行复苏者可能有一半人被救活;4-6分钟开始。
3、1,心肺复苏概述 (CPR),2,争分夺秒,大量实践证明: 4分钟内复苏者可能一半人被救活 超过6分钟存活率仅4% 超过10分钟存活率几乎为0。,3,心脏骤停原因,成人常见原因:心脏疾病(冠心病占首位)创伤、淹溺、药物过量、窒息、出血等小儿常见原因:非心脏性,如气道梗阻、溺水、感染等,4,心肺复苏,确定现场环境是否安全 基础生命支持 识别 心肺复苏(CPR)(ABCCAB)胸部按压(C,compression)开放气道(A,airway)人工呼吸(B,breathing),5,心搏骤停判断方法,6,心搏骤停判断方法,7,胸部按压,平置于硬质平面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 简单。
4、心肺复苏(CPR+AED),生存链,心脏猝死(SCA)后的表现是什么?,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时间就是生命,10秒 无意识,倒地 30秒 抽搐,呼吸断续 60秒 呼吸停止 3分钟 脑水肿 46分钟 脑细胞损伤 10分钟 脑死亡,2004年北京马拉松:大学生刘XX突然倒地。 6-7分钟后没有动静。处理经过:同学们找到警察。救护车3分钟后赶到。结果:无意识、无呼吸、无心跳、瞳孔放大、脑死亡。,2015年3月15日无锡马拉松 9:17选手倒地处理经过: 9:18 第一名急救队员开始CPR 9:19 第二名急救队员接替CPR 9:20 AED除颤结果: 9:21 选手呼吸及意识恢复,较为烦躁,欲起身被。
5、心脏骤停的定义,心脏骤停:指各种原因所致心脏射血功能的突然终止。 WHO规定:发病或受伤后24小时内心脏停搏,即为心脏骤停。 美国AHA为冠心病患者心脏骤停所作的定义是:冠心病发病后1小时内心脏停搏,即为心脏骤停。,心脏骤停的常见原因,成人常见原因:心脏疾病(冠心病最多见)创伤、淹溺、药物过量、窒息、出血 小儿常见原因:非心脏性,如气道梗阻、烟雾吸入、溺水、感染,中毒等,心脏骤停临床表现,三联征:意识突然丧失呼吸停止大动脉搏动消失,四种心律类型 1、心室颤动:QRS波、ST段与T波完全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极不匀齐颤动波。
6、2005年 心肺復甦術(CPR)簡介,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心肺復甦術(CPR) 1.含二種技術:人工呼吸和胸外按摩。,台南市急救教育推廣中心版權所有,2.CPR的意義:是可以使血液攜氧氣到腦部和其他重 要器官,多爭取時間,使病患得以維持生命。,CPR用在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身上,尤其是心肌梗塞、中風、心臟病、溺水等等的患者,台南市急救教育推廣中心版權所有,基本救命術在中風患者的重要性早期確認(中風指標)提供到院前救護快速送醫3小時的黃金救命時間,辛辛那提測試是評估中風的指標,二.舉手測試(手臂垂落):叫病患閉眼平舉雙臂,手掌向上。
7、心肺复苏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 楼金玕,定 义,采用急诊医学手段,恢复已中断的呼吸和循环功能的抢救措施,延续生命支持 (重症监护室),进一步生命支持 (病房或急救站),基本生命支持 (现场),www.zjuch.cn,适应症,无有效的循环和呼吸(如心搏呼吸骤停) 严重的心动过缓(年长儿30 次/分 婴儿60次/分 高危新生儿100次/分) 呼吸浅弱,www.zjuch.cn,目 的,采用急救手段恢复氧供应及排出二氧化碳,达到有效的气体交换 用人工方法压迫心脏使之被动排出血液维持有效血循环 一般常温下心搏呼吸停止46分钟,大脑即出现不可逆的损伤,所以维持脑细胞。
8、心肺复苏(CPR),长寿区第三人民医院 李冬兰,2004年北京马拉松赛一名大学生猝死,2008年北京奥运会南非教练心跳骤停抢救成功,生死之际 一技救人,快递哥安贞倒地,2015年7月8日上午,28岁快递员在北京安贞医院病房综合楼一层大厅突然倒地,且呼吸心跳停止,经安贞医院医护人员及时抢救,转危为安.,现场救护的要求,急救现场化; 民众参与化; 知识普及化; 信息网络化;,CPR必须弄懂的几点,只适合于呼吸心跳骤然(突然)停止的伤病员。不适用于心跳停止多时或呼吸心跳存在的人!,呼吸心跳停止4-6分钟,脑细胞开始死亡,10分钟后几乎全部死亡,。
9、现场生命急救知识与技能,第一讲 心肺复苏术(CPR)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zhengliping ncu.edu.cn,医学院 郑莉萍教授,视频,主要教学内容,救护者自我防护,1,心肺复苏术,2,成人 儿童(1-8岁) 婴儿,一、救护者自我防护,需警惕的现场危险因素:电、火、煤气、交通车辆、后续灾害 .,首要原则现场安全,避免接触伤者的血液和其他体液,如有条件,接触伤者应使用防护用品,急救后,应及时更换衣物并用肥皂彻底洗手,自我保护,二、心肺复苏术,对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采取紧急抢救措施(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快速除颤等),使其循环、呼吸和大脑功。
10、,心肺复苏,背景,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 及心血管急救指南心肺复苏2011中国专家共识,1950,1960,1966,封闭式胸部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相结合,心肺复苏术诞生,ZOLL提出电击除颤,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术,强调了心肺复苏术中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诞生了心肺脑复苏的新标准,200020052010,美国的Peter Safar和James Elam医生开始采用人工呼吸来复苏病人,1985,发展为心肺复苏学,每隔5年更新心肺复苏指南,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前言,心脏骤停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
11、心肺复苏(CPR),心肺复苏是指针对骤停的心跳和呼吸所采取的紧急救命技术。普及型的公众性心肺复苏技术,称为基础生命支持技术,又称初级心肺复苏(BLS)。,心脏性猝死。70%病人死于医院外;40%死于发病15分钟内;30%死于发病1530分钟。 复苏成功者。94%是在心跳骤停4分钟内抢救;6%4分钟,心跳呼吸骤停现场急救的紧迫性,(一)呼吸系统组成:,一节、人工呼吸,呼吸运动: 节律性12-18次/分钟 气体交换: O2,(二)呼吸机理,呼吸的生理过程,气道、肺、呼吸肌,胸式呼吸妇女和青年人 腹式呼吸儿童和成年男性,(三)呼吸形式,利用人工的方法实施的。
12、心 肺 复 苏,讷河市 中医院 费云杰,一、 背 景,心脏停搏、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情况。患者常因全身严重缺氧而由临床死亡转为生物学死亡。如能在现场及时、正确的抢救,则部分生命将被拯救。,在常温情况下,心脏停搏3S时病人就感觉到头晕; 10S即出现昏厥; 3040S后瞳孔散大; 60S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 46MIN后大脑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对心脏停搏、呼吸骤停病人的抢救应当在4MIN内进行心肺复苏,开始复苏的时间越早,成活率越高。,在心脏停搏4MIN内进行基础生命支持(basic life support,BLS)并于8MIN内进一步生命支持(advan。
13、,心肺复苏术 (CPR),目 录,一、CPR进展 二、CPR概述 三、操作示范,3,沙法与詹姆斯埃兰医生(James Elam)共同创造了由仰头举颏法开放气道、口对口人工呼吸法和徒手胸外按压组成的心肺复苏术。 沙法于1957年出版了急救ABC(ABC of Resuscitation)一书,该书为在大众开展CPR普及培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73年,ABC步骤急救培训法被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所采纳,并公布了CPR标准,现代心肺复苏之父彼得.沙法,CPR发展进程,经过50年,形成了“早期识别求救、早期CPR,早期除颤,早期紧急救治”的生存链,因而挽救。
14、仪陇县妇幼保健院-医务科,心肺复苏,背景,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 及心血管急救指南 心肺复苏2015中国专家共识,院内心脏骤停(IHCA)与院外心脏骤停(OHCA)生存链,1950,1960,1966,封闭式胸部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相结合,心肺复苏术诞生,ZOLL提出电击除颤,和人工呼吸胸外按压构成了现代心肺复苏术,强调了心肺复苏术中脑和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诞生了心肺脑复苏的新标准,2000 2005 2010 2015,美国的Peter Safar和James Elam医生开始采用人工呼吸来复苏病人,1985,发展为心肺复苏学,每隔5年更新心肺复苏指南,心肺复苏的发展历史,前言,心脏骤停。
15、心 肺 复 苏 术,一、发展史,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公元2世纪)和圣经(公元前1300年)中就有有关复苏方面的记载1960年Safar将心肺复苏总结为ABC三步骤:Airway:头后仰抬颏;Breathing:正压通气;Circulation:胸外心脏按压(即建立循环),一、发展史,原始的复苏方法有:加热法鞭打法风箱法滚筒法马背颠簸法全身降温法,一、发展史,1543年,Vesalius间歇性正压人工通气1771年,Tossach口对口人工呼吸1878年,Boechm开胸式心脏按摩1899年,Prevost体内除颤术1911年,kuhn 气管插管术1946年,Guvitch直流电除颤术,一、发展史,1962年Safar。
16、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 胥建君,心肺复苏,前言,心脏骤停是公共卫生和临床医学领域中最危急的情况之一,表现为心脏机械活动突然停止,患者对刺激无反应,无脉搏,无自主呼吸或濒死叹息样呼吸,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救治,常致患者即刻死亡,即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我国SCD的发生率为每年418410万(004),以13亿人口推算,我国每年发生SCD 544万例。即使在美国,SCD抢救成活率仍小于5。,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各种原因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炎、严重创伤、重度休克、张力性气胸、严重脑外伤、触电、溺水等均可造成的。
17、心肺复苏新进展 New Development i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麻醉科,Review of the Circulatory System,Circulation,心 脏,The Circulatory System,Pulse,Left ventricle contracts, sending a wave of blood through the arteries. This can be felt anywhere an artery passes near the skin surface over a bone.,Carotid,Radial,Femoral,When the patient has lost a pulse, they are in cardiac arrest.,Brain damage begins in 4 - 6 minutes and becomes irreversible in 8 - 10 minutes.,Pulse,心跳骤。
18、1,心肺复苏指南与流程解读淄博市中心医院-孙刚,2,心肺复苏术最直接的救命术大家都在讲,都在研究;都在探讨?,3,复苏指南自2000年始,经过2005 、2010等几个版本的修改与临床实践,已经成为全球最权威、最适用、最有效总的指导原则、通用标准。复苏指南在实践中不断的修改调整充实完善。国内已经成为实用于临床、基本技能培训的唯一依据。现就主要的一些相关变化作以简介。,4,2005版,1生存链:由2005年的四早生存链改为五个链环,(1)早期识别与呼叫 (2)早期CPR (3)早期除颤 (4)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ALS); (5)完整的心脏骤停后处。
19、2010 CPR,2015-1-7,成人急救生存链,在成人急救生存链中增加“心跳骤停后治疗”环节,立即识别心脏骤停并启动急救系统,尽早行心肺复苏,着重于胸外按压,快速除颤,有效的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后的综合治疗,按照该生存链环节实施急救,伴室颤的心跳骤停患者复苏存活率可达50%!,基础生命支持修订要点,取消“看、听、感觉呼吸”,通过患者无应答及呼吸消失或异常来判断心跳骤停,不强调医务人员进行脉搏检查。强调胸外按压未经培训的急救者仅需单纯胸外按压在通气之前开始胸外按压(A-B-C改为C-A-B,不包括新生儿)按压速率至少100次/分按压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