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育才初级中学历史集体备课教案备课时间 2016、10、29 备课地点 初二集体办公室参加人员 全体历史教师 执笔人 梁超亚备课过程:一、备课内容; 八年级历史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二、教学设计【课标精解】1、课标要求:知道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课标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中国的外交活动都是以它为前提展开的,新中国要想在国际上赢得尊重,首先要树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确立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涉及新中国诞生之初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提出到推广并在世界上被多国接受、万隆会议召开和外交斗争等问题。50 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极
2、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对外交的概念比较淡漠,生活中有时也知道一些外交大事或时事,但还不能自觉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也不会从多层面思考为什么采取这样的外交策略,看问题比较肤浅或比较主观,甚至片面或偏激,本节课分析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时要引导学生全面、客观、理性的认识新中国的外交思想和策略。【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求同存异”方针,使学生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和平所做的贡献。了解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外交形势,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由此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引导学生分析得出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
3、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教材所给的四幅插图,说明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外交态度,理解独立自主的外交思想和列举周恩来在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对比分析新中国和平独立外交政策与旧中国屈辱外交之别,加深理解“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讨论探究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的原因,理解“求同存异”的国际影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既需要正确的外交政策,也需要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加深爱国爱党的感情。周恩来堪称中国形象的代表,感受周恩来外交政策中的智慧,他人格魅力、智慧、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教学重、难点解读
4、】1、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重点解读:新中国成立后不再受外族奴役,在世界上尽快树立独立自主的形象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十分必要的,所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首先取得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认可,成为国际外交的基本准则。处理方法:首先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认识这一原则提出的背景,有助于学生理解它的内容。其次通过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中印问题是由第三方原因引起的,而两国人民最大的愿望是和平安定发展经济,从而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印度接受的原因,理解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外交政策由“一边倒”逐渐走向成熟。2、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
5、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难点解读: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认识有限,很难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主义的本质,因而较难理解新中国的外交背景。处理方法:引导学生从分析国家的社会性质入手,了解美苏是两大阵营的核心国,教师适当解释,这样就比较容易理解美苏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的原因,从而揭示国际关系的本质。【课时】1 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策略】1、合作探究教学法:本课的重难点内容均以学生的探究为主,教师的引导为辅,通过创设情境设计问题,达成共识。在探究中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以实现评价的多元化,达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2、论从史出的教学法
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通过教师提供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探究,得出结论,论从史出的教学法将贯穿本课始终。3、学生体验教学法:本课的核心人物是周恩来,通过分析周恩来的外交智慧、名句赏析等环节活动,体验他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用时 5 分钟)学生自由发言:以下是美国人心目中二十世纪最伟大的 10 位人物:罗斯福、列宁、丘吉尔、毛泽东、圣雄甘地、斯大林、周恩来、艾森豪威尔(美国第 34 任总统) 、戴高乐(法国总统) 、威尔逊(美国第 28 任总统) 。问题:你知道周恩来在美国人心目中有这么高地位的原因吗?导语:其实周恩来不仅在美国人心目中有崇高的地
7、位,在世界人民心目中同样有崇高的地位,周恩来去世后联合国降半旗哀悼这位世纪伟人。周恩来堪称中国形象的代表,他杰出的外交智慧赢得了各国人民的尊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成就。设计思路:学生对周恩来的认识不一定全面,通过自由发言环节使学生对他有较详细的了解,初步体验周恩来的伟大。2、讲授新课(用时 30-35 分钟)学生活动:资料一:玄奘、鉴真、郑和图片资料二:南京条约 、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签字现场图片。问题 1:你能用适合的词语概括中国古代的外交基本特征?问题 2:你能用适合的词语概括中国近代的外交基本特征吗?资料三: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
8、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问题 3: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设计思路:对比了解中国外交的变化过程,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过渡:即使新中国政府已经表明自己的外交态度,但建国初期我们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外交压力,外交形势相当严峻。(一) 、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外交形势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二段,解答下列问题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外交方面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是哪两种态度?问题 2:列举新中国建国第一年的外交成就?学生探究:资料一:1949 年 12 月,毛泽东主席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9、1950 年 2 月 14 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这是新中国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个条约,有人形容中苏关系是“同志+堂兄”的关系。资料二:建国第一年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 17 个国家: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2、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3、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4、匈牙利人民共和国;5、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6、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7、波兰人民共和国;8、蒙古人民共和国;9、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0、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11、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12、印度共和国;13、瑞典王国;14、丹麦王国;15、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6、瑞士联盟;17、芬兰共和国。问题 1:这
10、17 个国家中,社会性质以社会主义国家为主还是资本主义国家为主?问题 2:苏联为什么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问题 3:请你用史实证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的敌视态度。问题 4:结合美国扶蒋反共的目的,分析美国敌视中国一个方面的原因。问题 5:美国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缔结防御条约,不仅针对中国,还针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美国这样做的根本目的什么?教师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外交面临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敌视,这也是二战后整个世界形势的特点,美苏之间的全面对抗。加上美国在华不公正利益取缔,使美国对中国采取了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禁运封锁、军事上包围威胁等敌
11、视政策和手段。设计思路:引导学生从分析国家的社会性质入手,了解美苏是两大阵营的核心国,就比较容易理解美苏两种截然不同态度的原因,也就容易得出新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过渡:在两大阵营对峙的形势下,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出现了“一边倒”的情况,随着形势的变化,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经过一个逐步发展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新中国发展与其他国家友好关系的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如何提出来的呢?它的提出对于新中国的外交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教师介绍:印度被英国殖民统治的历史学生探究:关于中印领土争端的问题问题 1:概括中印问题形成的原因。问题 2:对于新成立的中国和印度,你认为最理想的解决
12、领土争议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问题 3:中国政府提出的解决中印领土争议的原则是什么?问题 4:中印两国取得独立的方式不同,建国后采取的政治和社会制度也不同,为什么印度能接受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呢?(提示:结合教材 P77 小字概括)问题 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经过中印缅三国的倡导,产生什么重大影响?学生讨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五个方面的内容,次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设计思路:通过探究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中印问题是由第三方原因引起的,而两国人民最大的愿望是和平安定发展经济,从而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印度接受的原因,理解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外交政策由“一边倒”逐渐走向成熟。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
13、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在日内瓦会议上此政策初试锋芒,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三) 、日内瓦会议学生合作学习:阅读教材 P76“导读框”和 P79“自由阅读卡” ,解答下列问题问题 1:用事实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日内瓦会议上为新中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设计思路:日内瓦会议只要学生知道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国际性会议,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始改变。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日内瓦会议上初试锋芒,那在万隆会议上则显示了强大的威力,改变了会议的方向。(四)万隆会议学生自主学习:根据教材介绍,解答下列问题问题 1、请说出这次会议时间、地点。问题 2、这
14、次会议的特点和中心议题是什么?问题 3、中国为万隆会议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问题 4、这次会议的召开具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学生探究:资料一:万隆会议视频。资料二: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慌,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问题 1:根据资料分析亚非国家在哪些方面是相同的?在哪些方面存在着差异?问题 2:万隆会议上,美国
15、为什么挑唆其他国家反对中国?问题 3:根据视频和资料分析周恩来为什么能够改变万隆会议的航向?问题 4:“求同存异”方针在万隆会议上:产生了什么影响?问题 5:“求同存异”实际上存在什么道理或内涵,所以它才能改变会议航向,促使会议圆满成功?问题 6:“万隆精神”是什么精神?设计思路:此环节的问题有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的外交背景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被接受的过程做铺垫,问题并不难,只要解决了第一个问题,下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此环节要引导学生思考周恩来的外交智慧,体会他杰出的外交才能。学生活动:周恩来总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
16、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问题 1:请你列举周恩来的外交贡献。问题 2:新中国取得这么大的外交成就,除了周恩来的努力外,哪些方面的发展还为新中国外交提供了有力的后盾?资料:下列是周恩来说过的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学生读书目的是担负并实现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 。 ”“如果我写书,我就写我一生中的错误,让活着的人们都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遮掩错误就是躲避真理!”问题 3:从周恩来的话语中你受到哪些启示?设计思路:主要是加强情感渗透,体验周恩来的人格魅力,同时认识到外交成就的取得必须依靠强大的综合国力做后盾。【课堂小结】请同学们用本课所学的知识重新科学解释
17、周恩来成为美国人心目中十大杰出人物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尊敬的原因。【板书设计】【评价方案】自我评价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 “求同存异”的方针2、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A、求同存异原则 B、互不侵犯原则 C、平等互利原则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它不包括( )A、互不侵犯 B、平等互利 C、和平共处 D、和平与发展4、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
18、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该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 D、上海 APEC 会议5、万隆会议期间,菲律宾外长罗慕洛高度评价周恩来总理的讲话:“这个演说是出色的、和解的,表现了民主精神。 ”他这样说的原因是( )A、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B、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 ”的方针C、会议讨论了亚非国家发展问题D、周恩来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周恩来是世界著名的外交家,下列与他有关的外交成就和外交活动是( )出席 APEC 会议 出席万隆会议提出和平共处五
19、项原则 参加中国加入 WTO 的谈判A、 B、 C、 D、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首次提出此原则的是( )A、周恩来 B、丘吉尔 C、尼赫鲁 D、基辛格拓展延伸课后收集周恩来的外交故事。【教学反思】1、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活动充分,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积极主动的探究与交流,学生对知识的获得过程体验深刻,掌握了学史的必备技能和方法,活动效果较好。2、因为本课内容学生相对容易理解,所以在合作学习中尝试采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机制,效果很好,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地提高,表现欲望也明显提高,整节课学生的状态很积极配合。3、最好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周恩来的故事,使最后一个情感体验环节可以更丰富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