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解析版):中国现代篇-二轮专题(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142张).ppt

上传人:Facebook 文档编号:9745814 上传时间:2019-08-31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解析版):中国现代篇-二轮专题(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142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解析版):中国现代篇-二轮专题(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142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解析版):中国现代篇-二轮专题(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142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解析版):中国现代篇-二轮专题(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142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2013高考历史二轮复习(解析版):中国现代篇-二轮专题(课程标准卷地区专用)(142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十五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 专题十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专题十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与科教、文化,中国现代篇 社会主义中国的崛起,目 录,专题十五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教师考情报告,考题题型,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的言论,非选择题,现代中国 三大民主 政治制度,祖国统一 大业,2012江苏,1987年台湾同胞返乡运动,选择题,T10,教师考情报告,考题题型,题号,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非选择题,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的言论,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一段评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外

2、交方针及成就,复习备考引擎,【考向预测】 1注重创设新情境,考查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 2引用邓小平的论述和港澳回归,考查“一国两制”的构想与实践。 3从世界国际关系格局演变背景下考查现代中国外交发展历程。,【备考策略】1把握两条主线: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发展脉络及特征。2列表比较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异同。3突出对新中国外交政策,中美、中日和中俄关系的梳理和理解,【考试大纲】考点1 新中国政治建设(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B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

3、民主与法制的践踏;D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的贡献、依法治国战略的确定)。 考点2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一国两制”的理论, 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专题网络构建,专题知识重构,一、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1949 1956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的形式,起着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

4、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基本 形成,专题知识重构,一、现代中国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特征,严重 破坏,民主党派人士遭到迫害,司法部门陷于瘫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制定政策要符合中国国情,坚持党内民主和党的集体领导原则,1976年 至今,发展 完善,加强立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进一步加强和扩

5、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依法治国的方略,将党和国家的决策纳入正确的法制轨道,做到“依法行政”;加强民主法制教育,提高公民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法律的意识;完善国家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公民必须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做到“有法必依”,例1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确立的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中保持了连贯性,即使在“文革”时期也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度,专题知识重构,【解析】 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展。由“连贯性”和“文革时期也没有遭到严重破坏”可知C

6、项正确。,C,变式题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但掌握国家权力的人民代表大会在亲自行使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及监督权之余,将国家权力中的行政权、审判权、法律监督权等分别委托给政府、法院、检察院,而全国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则必须对选出的代表、委托的国家机关进行监督。这体现了( )A“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 B直接民主的原则C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民主代议制形式,A,【解析】 宪法规定,中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采取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取的代议制。通过选举代表,由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代表大会来管理国家,这是第一重委托。反过来,人大要向人民负责,

7、要向选民述职,要自觉接受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为了更专业地管理国家,选举“一府两院”来行使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人大委托“一府两院”是第二重委托,“一府两院”要向人大报告工作,接受人大监督,对人大负责。这就是“双重委托,双重监督”的原则。材料体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原则。,二、新中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1新中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1)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初):特点:“一边倒”。原因:二战后世界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外交上孤立的政策。(2)20世纪50年代中

8、期到60年代末:特点:“两个拳头打人”,即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以及各国反动派。原因:美苏争霸愈演愈烈;中苏关系日益恶化;中国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试图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3)20世纪70年代:特点:扩大外交,改善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原因:美苏争霸,美国国处于守势,苏联陈兵边境给中国造成巨大压力,中美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要求。(4)20世纪80年代起:特点: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原因:美苏关系缓和,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的发展需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专题知识重

9、构,(1)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主要原因:美国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期间,支持蒋介石反共内战、侵朝、入侵台湾海峡。(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最终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交。主要原因:美国侵越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力量削弱并处于劣势,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霸权政策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主要原因:美国“

10、和平演变”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增长。,专题知识重构,二、新中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美关系的发展1新中国各个阶段的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其原因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例2 【2012天津卷】 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事件包括 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邓小平访问美国A B C D,专题知识重构,c,【解析】 本题以台湾问题为切入点,主要考

11、查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和后来的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都声明和确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阻碍中美关系的核心问题台湾问题获得重大突破,正确,故选C项。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时,美国还以“双重代表权”为借口加以阻挠;邓小平访问美国是在“台湾问题”得到解决之后,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变式题 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我们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逐步造成一种形势,使我们既能保持对台湾的

12、义务,而又不致遭到接纳赤色中国的人的抨击。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期,美国在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席位安排上的考虑B在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问题上,美国欲提出“双重代表权”C中国坚持和平共处的外交原则,得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广泛支持D在联合国接纳中国的问题上,苏联与美国的外交策略斗争,专题知识重构,B,一、重要文献、政治制度的比较 1共同纲领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异同,专题知识重构,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背景不同,不同点,内容不同,性质不同,作用不同,对新中国的各项工作起 到了规范和指导作用,相同点,一、重要文献、政治制度的比较 1共同

13、纲领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异同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异同:,专题知识重构,不同点,专题知识重构,一、重要文献、政治制度的比较 1共同纲领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异同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异同 3.“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的异同:,不同点,项 目,例3 【2012天津卷】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专题

14、知识重构,D,变式题 下面的两幅图片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最主要的区别是A实施群体不同 B社会制度不同C享有权利不同 D主要作用不同,B,【解析】 图(a)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纪念币;图(b)是澳门特别行政区区徽。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制度不同是最大区别。,二、近代以来国际格局的演变对中国外交的影响1近代西方列强殖民扩张,中国成为任人宰割的对象,在外交上处于被动的屈辱地位。2新中国成立初期,鉴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策略。3. 20世纪50年代初期, 鉴于帝国主义对华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为了打破这种外交局面,新中国一方面采取

15、“一边倒”政策,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力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关系。420世纪70年代,随着国际格局的变化,美苏争霸的态势互换,中国调整对外政策,先后同日本、美国建立起正常的外交关系。5随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中国出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采取“全方位”的不结盟的无敌国外交政策。,专题知识重构,例4 【2012山东卷】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专题知识重构,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

16、政策。解答本题要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面临的外交形势和采取的对应政策考虑。20世纪50年代初期,帝国主义对华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为了打破这种外交局面,新中国一方面采取“一边倒”政策,加强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大力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的关系,A项是正确的。,变式题 1972年,中美上海签订的中美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 )A缓和中美关系,集中对抗苏联 B对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表示认可C履行中美建交公报,改善双方关系D对封锁新中国的

17、错误政策表示忏悔,【解析】中美关系的缓和在当时也受美苏争霸态势变化的影响,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专题知识重构,A,【误区警示】1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社会主义国家的纲领性文件不是共同纲领而是1954年宪法。2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政体,人民代表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3台湾问题不同于港澳问题,前者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而后者是殖民主义遗留问题。4“文革”得以发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党内制度不健全,而是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结果。51971年中国是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而不是加入联合国。这是因为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也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

18、原始国之一。6中美正式建交的标志不是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中美正式建交的时间是1979年1月1日。,专题知识重构,快速增分策略,策略九 认识、启示类主观题设问解题思路指津【解题兵法】,认识、观点、看法、感想、说明类,借鉴、建议、主张、态度、见解类,启示类,侧重于从是什么、反映了什么、怎么样的角度回答。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如把历史现象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思考,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标准,但一般要从题目及前面问题的答案内容入手,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性认识,不能脱离题目泛泛而谈;二是探因寻果,例题 【2012淄博调研】 近代以来,实现民主逐渐成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追求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近代的英国两院议会制、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议会制不能不说与中世纪英国议会制及法国三级会议,乃至古代希腊民主传统有着历史渊源的关系。(1)材料一表达了什么观点?与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制相比,近代英法的民主政治有何明显不同?,快速增分策略,【名师点评】 第(1)问,考查对古代与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比较的理解。第一小问,雅典民主政治的世界影响概括材料一内容即可得出: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成果为后世英、法等国所借鉴;第二小问,从民主形式来看,近代英法实行的是代议制的间接民主, 而雅典实行的是直接民主。,【

20、答案要点(1)】观点: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成果为后世英、法等国所借鉴。不同:雅典是直接民主,而英法则是间接民主(或代议制民主)。,材料二 1719世纪,欧美的主要国家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等先后建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尽管各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由于国情差异所呈现的特点各异,但核心思想是一致的。(2)请用史实说明英、德、美三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所呈现的特点各异”。,快速增分策略,【名师点评】 第(2)问,考查对近代英、德、美三国政体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从三国政体的基本特点方面加以阐述。,【答案要点(2)】特点:英国确立的是议会主权的君主立宪制,德国确立的是专制主义色彩浓厚的君主立宪制,

21、美国确立的是三权分立的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 俞可平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3)改革开放后30年我国实现的“民主增量”主要有哪些?(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认识。,快速增分策略,【名师点评】 第(3)问,考查的是对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果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以从政治制度、法律、基层民主等方面思考。,【答案要点(3)】进行

22、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健全法制,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实行依法治国;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名师点评】 第(4)问,考查的是对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理解。抓关键,切要害,材料反映了民主政治历程,并且在不同的国家民主政治的形式也不尽相同。,【答案要点(4)】人类社会的民主政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民主政治由于国情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特点。(言之成理即可),教师备用习题,1【2012江苏卷】 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

23、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 )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B,【解析】本题考查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考查两岸关系。解题的关键信息有“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和“想家”。材料内容无法体现“一国两制”和“一个中国”,排除A、C两项;D项错误在于时间上,香港是1997年回归,澳门是1999年回归。,2【2012福建卷】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 )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

24、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教师备用习题,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解题的关键是准确掌握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中国分别于1954年和1955年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而不结盟运动兴起于1961年,“一超多强”的局面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后,排除B、C两项。根据知识可知,中国参加的这两次会议均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国家关系没有联系,排除D项。在这两次会议上,中国都发挥了大国应有的影响力,推动了会议取得了重大成果,故选A项。,3【2012北京卷】 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 )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

25、象 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A B C D,教师备用习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初的建交对象主要是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未参加不结盟运动,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主要是中国及其周边国家,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非洲国家起了很大作用。故只有正确。,A,4【2012安徽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公元499年,魏孝文帝自邺城返回洛阳)又引见王公卿士,责留京之官曰:“昨望见妇女之服,仍为夹领小袖。我徂(c,往)东山,虽不三年,既离寒暑,卿等何为而违前诏?” 魏书卷21献文六王列传,教师备用习题,(1)依据材料一指出魏孝文帝为何责备“留京之官”?

26、说明了什么?,原因:仍有人穿鲜卑服装;留京官员执行改革措施不力。 说明了:旧的风俗习惯难以彻底改变;孝文帝力主全面改革。,【解析】第(1)问为何责备“留京之官”根据材料一归纳作答,语言要精炼,不要摘抄原文;“说明了什么”可以从守旧势力(或旧俗的顽强)、孝文帝对推动改革的决心等角度作答。,4【2012安徽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二 中华民国建立之初,孙中山提出“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国民,合一炉以冶之,成为一大民族”;南京临时政府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作为国旗;在国家统一基础之上容纳中国各民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初步形成。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基本纲领中提出:“

27、中国人民只有自己起来救自己中国人民唯一自救和救国的方法,就是大家起来武装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就是中华民族武装自己。”此后进一步指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境内各民族之总称”。于是“中华民族”概念完全明确了。 摘编自王希恩全球化中的民族过程,教师备用习题,(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民族问题的两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主张: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五族共和”;中国共产党主张各民族团结,一致对外。意义: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各民族成员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民”;中国共产党完善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有得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各民族共同抗战。,4

28、【2012安徽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三 中国的少数民族公民不仅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所有公民权利,还依法享有一些特殊的权益保障。2000年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国家把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首要任务。,教师备用习题,(2) 材料三体现的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原则是什么?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的演进趋向,论述其对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发展。 影响: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共同开拓了广袤的疆域;共同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列举相应史实,亦可酌情给分

29、。),专题十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教师考情报告,高频 考点,考题题型,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就与失误,非选择题,教师考情报告,高频 考点,高考试卷,1969年5月1日报道与1979年第一批贷款,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农民日报关于农机化进程的材料,对外开放格局的 形成,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的指定材料,复习备考引擎,【考向预测】 1重点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 2考查中国经济体制从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变迁。 3从现阶段的“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角度进行命题

30、考查。,【备考策略】1抓住基本线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梳理主要时期和阶段,加强政治、经济、外交、思想和科技文化等知识的内在联系。3联系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等,分析比较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和相互借鉴。,【考试大纲】考点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考点2 改革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31、制的建立【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专题网络构建,专题知识重构,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动 1由新中国成立初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1956年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新中国成立初存在着国营经济、个体小农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分。1956年,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成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在这一过程中照搬苏联模式,主要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计划经济体制有所改变,与市场联系加强。主要

32、表现为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在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从而增强了企业活力。同时积极进行对外开放,逐步形成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解放了生产力,工业腾飞、农业发展,令世人瞩目。,目的:为了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求,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意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标志着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结束了中国几千年的剥削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体制的变动1由新中国成立初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1956年建立起公有制为绝对主体

33、的计划经济体制。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3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随着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提上日程。其主要表现为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等。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全面开放,中国市场更加透明、规范。其主要特点是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过去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专题知识重构,例1 对下面数据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这体现了我国建国初期经济迅速增长B这说明了中国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C这是实

34、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的结果D这表明了工业“大跃进”的出现,专题知识重构,C,【解析】 结合表格信息可知,这反映了由农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大到工业产值所占比重较大。A项虽表述正确,但不能从数据中反映出来;B项表述错误,1957年“一五”计划的完成只是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大跃进”是从1958年开始的,D项不符合题意。“一五”计划时期由于优先发展工业而使工业在工农业产值中所占比重有所上升,因此C项符合题意。,变式题 1984年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基于这一认识,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35、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我们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A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B企业有权选择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C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D政企集中统一才能保证整个国民经济的统一性,专题知识重构,D,二、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专题知识重构,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开辟了道路,把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当时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农业合作化和人

36、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例2 【2012海南卷】 1960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规定全国一切机关、团体、部队、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在今后5个月里,公用经费中的商品性支出部分要压缩25%左右,预计全国可压缩出5亿元。其直接目的是( )A减轻市场供应压力 B制止单位铺张浪费C节约经费发展生产 D促进经济较快发展,专题知识重构,【解析】 本题考查“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1958年开始实行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一方面导致城市人口大增,另

37、一方面导致农村粮食产量急剧下降。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市场供应压力巨大。故答案选A项。,A,变式题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其实行,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这从根本上说明了( )A这种责任制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途径B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的需要C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D只要把农民积极性调动起来就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专题知识重构,C,一、当今中国的开放与旧中国“开放”的区别及启示1区别: (1)背景不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开放”是闭关自守、日趋落后的清

38、政府被英国的“坚船利炮”打败后被迫实行的;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在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实行的。(2)内容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以武装入侵为手段,后又通过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当今中国的开放是按照平等互利原则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目的是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3)性质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当今中国的开放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4)所处社会环境不同:旧中国处于封建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今的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在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实

39、行的开放。(5)影响不同:旧中国的“开放”便利了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只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当今中国的开放将大大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专题知识重构,一、当今中国的开放与旧中国“开放”的区别及启示1区别2启示:封闭导致落后,中国只有实行开放,才会获得经济的腾飞和民族的振兴,但前提是中国要独立自主,中外交流要平等互利。,专题知识重构,例3 【2012江苏卷】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

40、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批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这表明我国(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C,变式题 1979年上半年,正当蛇口(位于深圳南头半岛东南部)机器轰鸣、劈山填海之际,有位抗战时期曾经在这里打过游击的老战士泪流满面,痛心疾首地说:“革命先烈流血牺牲得来的土地,给你们一下子卖掉了。”这实际上折射出( )A老干部对当初经济特区的殖民地化倾向坚决抵制B中国试办经济特区使老战士感动得热泪盈眶C当时许多人不理解引进外资究竟意味着什么D经济特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令广

41、大群众不满,专题知识重构,C,【解析】 由于特区是在中国长期闭关自守的格局尚未根本打破的情况下并且是作为打破这一格局的特殊举措而创办的,因此,办特区、打开大门让外国资本家前来投资办厂,而且还要给他们许多优惠条件,对于绝大多数还不敢越传统的“社会主义”雷池一步的人来说担心特区会不会变成租界和殖民地。,二、世界历史上三大经济发展模式对比,专题知识重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罗斯福新政),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工业化道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产

42、阶级代议制、两党制,苏维埃体制(主席集权)、党制、终身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垄断资本直接控制和利用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干预和调节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尽量避免国有化形式,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作用,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具有僵化性、封闭性,肯定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利用计划和市场两种经济手段;具有开放性,例4 【2012天津卷】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专题知识重构,B,【解析】 本题以介绍信的新颖形式来考查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对学生透

43、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要求较高。从“携带通用粮票”、开“介绍信”来看,A、C两项是正确的。但是,从实质上看,A、C两项反映的现象都是当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B项是最佳选项。D项在信息中没有体现。,变式题 商业广告是促销的重要手段。据史料记载: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广告起始于鸦片战争后, 民国初年得到显著的发展,1953年后消失,1978年末又重新出现。材料中广告业消失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困难,物资匮乏 B企业热衷产品直销C三大改造,政府取缔 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专题知识重构,【解析】 本题以商业广告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要理解广告业发展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之间

44、的关系。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且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限制和改造。,D,三、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共同之处,专题知识重构,例5 【2012全国卷】 1980年12月,我国颁发了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份个体工商业营业执照。这表明( )A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开始改变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实行D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专题知识重构,D,【解析】从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就形成了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个体工商业的出现,说明单一的所有制结构已经开始被突破,故本题选D项。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时期始终不会改变,故A项不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

45、展开是在1984年以后,故B项不正确;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是国有企业,与个体工商业无关,故C项不正确。,变式题 英国剑桥大学彼得诺兰教授说:“我一直深信中国在五十年代早期以及七十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这两条道路在经济上分别指(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自由主义经济B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C国家资本主义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专题知识重构,【解析】 据中国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体制来看,“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当属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误区警示】1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

46、。2土地改革运动确立的是个体农民的土地私有制,而不是集体公有制。3“文革”结束,并不等于“左”倾错误也结束了,“两个凡是”的实质仍然是坚持“文革”中的“左”倾错误。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合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专题知识重构,教师备用习题,1【2012海南卷】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大型项目实际完成投资196.1亿元,其中东北占实际投资总额的44.3%,已建成投产的重工业企业也

47、多集中在东北。促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是( )A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 B美国形成对华包围封锁C有利于支援抗美援朝 D中日两国关系发生变化,A,【解析】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基础极其薄弱,缺乏资金、技术及相应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故不得不依靠苏联的援助;东北与苏联相邻,便于就近接受苏联援助,故大中型项目多集中在东北。答案选A项。,2【2012课标全国卷】 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快速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

48、。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教师备用习题,D,【解析】本题考查史料的阅读与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点是“1958年”,结合所学知识,1958年以及随后几年的经济困难出现的状况,可以得出美国人判断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趋势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不符。材料不涉及中美关系,排除A项;1958年后不久中苏关系破裂,苏联撤走专家,撕毁合作协议,所以B、C两项错误。,3【2012浙江卷】 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