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2,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上一章分析了IS和LM曲线。由于在短期内,国民收入波动的主要原因来自需求方面,故,IS-LM模型是西方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的理论基础。 因此,本章在上一章基础上,对西方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和效果进行理论分析。 注意:宏观经济政策存在以行政手段为主的计划政策和以市场机制为主的市场调控政策,现实中二者很难区分,本课程是以市场调控为主的政策。 问题的切入点: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是不是达到了充分就业的均衡?,3,切入点:,Ye,AD,Y,Y0,Y0,两个市场同时均衡并不意味着达到了充分就业的均衡。需要政策干预,C+I,4,均衡收入Ye-非充分就业?,财政政
2、策与货币政策调节-实现充分就业 财政政策目的是-调节总需求 扩张性财政政策G、T或t、RIS曲线右移 紧缩性财政政策G、T或t、RIS曲线左移 货币政策目的是-调节总需求 扩张性的货币政策:M r I 紧缩性的货币政策:M r I ,5,第五讲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5.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5.2 财政政策的效果 5.3 货币政策的效果 5.4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5.5 IS-LM模型政策效应分析在认识上的深化与局限,6,西方国家财政的构成,7,政府干预必要性的认识,中国理论界和政府部门对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的认识经历几个阶段。 改革开放之前的计划经济时期, 只要计划,不要市场。,改革开放
3、初期到1984年, “政府不是万能的,需要市场来补充”。 “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仍然是本末倒置的。,1985年,市场能干的让市场干,市场干不了的才需要政府干,即政府是补充。,现在,市场干不了的政府也不一定干,因为政府可能比市场干得更糟糕。市场不完美,但是政府干起来可能更不完美。,这样的观点至现在没有真正深入人心,更没有变成各级政府制定政策的主导思想。事实上,许多政府部门至今仍然是“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的思想。,8,5.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5.1.1 财政政策 5.1.2 货币政策 5.1.3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9,5.1.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
4、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税率和税率结构 变动支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 投资津贴:对企业减税或加速折旧 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 紧缩的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10,奥巴马欲“杀富济贫”,北京时间2月27日凌晨消息,在今天公布的2010年预算提案中,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提议将华尔街金融家、总部位于美国的跨国公司以及石油公司员工等260万收入最高的美国人的纳税额提高将近1万亿美元,让他们为低收入者的永久性减税措施买单。奥巴马2010年预算提案将把两项高收入税的税率从目前的33%和35%分别提高至36%和39.6%,恢复到克林顿
5、时代的水平;此外还将把高收入者的资本获利和股息的税率从布什时代的15%提高至20%。这将是自1993年以来,美国政府首次针对高收入人群推出的提税措施,将扭转布什政府减轻富有人群税务负担的政策方向。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史密斯商学院教授、经济学家彼得莫里西(Peter Morici)称:“这是对布什政府政策的明确否定,奥巴马更像是劫富济贫的侠盗罗宾汉。” 如果按照新税标准,仅薪水一项,姚明一年缴税就将达600多万美元。而且加税不只限于姚明在火箭的工资,还包括其商业广告所得等所有收入。,11,5.1.2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
6、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扩张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 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12,5.1.3 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13,当财政支出增加,即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总需求增加,利率提高,国民收入增加。反之相反。,O,r,Y,IS0,LM,E0,r0,Y0,IS1,E1,r1,Y1,IS2,E2,r2,Y2,LM不动,IS曲线移动财政政策,14,当货币供给量增加,即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利率下降,国民收入增加。反之相反。,O,r,Y,IS,LM0,E0,r0,Y0,LM1,E2,r1,Y1,LM2,E2,r2,Y2,IS不动,LM 曲线移动货币政策,15,r,Y,Y*,E,LM,IS,r*,O,
7、LM ,IS ,E1,E2,E3,自发总需求变动,货币供应量变动,共同变动 (两种政策同时实施),IS曲线和LM曲线共同移动,16,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17,5.2 财政政策效果,5.2.1 财政政策的一般效应 5.2.2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5.2.3 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因素 5.2.4 财政政策的效果度量 5.2.5 挤出效应 5.2.6 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18,5.2.1 财政政策的一般效应,E,IS,LM,Y0,re,Y,r,IS ,Y1,Y2,r2,19,20,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 在ISLM模型中,若
8、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 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21,IS1,IS0,y0,0,r1,r,r0,y1,E0,E2,E1,y,LM0,y2,若r不变,收入应当增加IS移动的水平距离y0y2,但是,均衡收入的实际变化为:y0y1,y(y0y2) rIy(y1y2),G, y(y0y1),5.2.2 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22,5.2.3 影响财政政策效应的因素,(1)LM
9、相同,IS不同 (2)LM不同,IS相同,23,(1)LM相同,IS不同,24,IS1,IS0,IS2,y0,0,r1,r,r0,y1,y3,E0,E2,E3,E1,y,LM不变,IS曲线斜率不同,LM0,IS3,y2,IS1移动的水平距离为多少?,r3,结论:IS平坦,效果小(y0y1); IS陡峭,效果大(y0y3)。,25,机制,G IS右移rI IS陡峭dI对r不敏感,I较少挤出效应较小 财政政策效果大,G IS右移rI IS平坦d I对r敏感,I较多挤出效应较大 财政政策效果小,26,27,结论: IS越陡峭,挤出效应越小,导致的利率变化大,移动IS时对于收入的变化越大,财政政策效果
10、越大。 挤出效应 IS越平坦,挤出效应越大,导致的利率变化小,移动IS时,收入变化越小,政策效果小。,28,挤出效应,给定货币供给量,29,(2)LM不同,IS相同,h为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反应系数,h大意味着相同利息率提高条件下更少的投机需求,或相同的货币投机需求减少情况下更小的利息率提。,30,在IS曲线的斜率不变时,财政政策效果又随LM曲线斜率不同而不同。LM曲线斜率越大,则移动IS曲线时收入变动就越小,即财政政策效果越小。反之,LM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就越大。,LM,r,y,o,IS1,IS2,IS3,IS4,财政政策效果因LM斜率而异,31,IS1,y1,0,r,y2,y3,y,IS2
11、,IS3,IS4,y4,LM,1)在凯恩斯区域,没有挤出效应;(原因:L2),IS不变,LM曲线斜率不同,IS5,IS6,y5,2)在中间区域,有部分挤出效应;,3)在古典区域,有完全的挤出效应。(原因:L2=0),总结:LM平坦,财政政策效果大;LM陡峭,财政政策效果小。,32,机制,G IS右移r LM陡峭h L2对r不敏感,r较大 I较大挤出效应较大财政政策效果小,G IS右移r LM平坦 h L2对r敏感,r较少 I较少挤出效应较小财政政策效果大,33,结论 LM越平坦,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LM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此时位于较高收入水
12、平,接近充分就业。 斜率大,h小,货币需求变动导致的r变动大,对应的收入变化就越小。,34,5.2.4 挤出效应,(1)定义 (2)产生机理充分就业:政府支出增加物价上涨短期内由于货币幻觉需求上升长期内终会维持产量不变政府支出完全挤占私人投资和消费非充分就业:政府支出增加利率上升投资下降,35,5.2.4 挤出效应,(3)影响因素 1、k:GYL1、k大L1大幅度挤出效应大 2、h:GYL1L2、h小r 必须大幅度上升,才能满足L2下降的要求挤出效应大 3、d:d大、rI大幅度下降挤出效应大 4、KG:乘数的双刃剑作用 G、KG大Y大幅度上升 利率大幅度提高I大幅度下降挤出效应大 5、总结:
13、KG、 k、 d与挤出效应成正向变动; h与挤出效应成反向变动。,36,5.2.5财政政策的效果度量,财政政策的乘数:是指在实际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收支的变化能使国民收入变动多少,用公式表示:,37,财政政策乘数的推导,38,以G为自变量求微分:,财政政策乘数的推导,39,政府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取决于以下几点: 支出乘数的大小K=1/(1-b+bt) 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k: L1= kY 货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h:L2=-hr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d:I=I0-dr,40,5.2.6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LM曲线越平坦,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
14、越小。相当于在凯恩斯区域。 因为:LM为水平时,利率降低到r0极低水平,进入凯恩斯陷阱。持有货币,不买证券的利息损失很小,购买证券的风险很大,因为其价格达到最高。这时货币政策无效,货币供给量增加不会降低利率和促进投资,对于增加收入没有作用。 但是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政策非常有效,因为作为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出售公债,向私人部门借钱,此时私人部门的资金充足,不会使利率上升,不产生挤出效应。如下图所示。,41,42,如果LM为水平,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0,投资不随利率变动而变动。即使货币政策能够改变利率,对收入仍没有作用。,43,44,财政政策十分有效的原因,I
15、S为垂线:d=0 挤出为零 。 LM水平:h无穷大 利率不发生变化挤出为零,45,货币政策失效的原因,LM水平:陷阱阶段IS垂线:即便利率下降 d=0 投资不增加,46,IS曲线的中国特色,我国的IS曲线与IS-LM模型的描述没有明显的不同,只是更加陡峭一些而已,之所以如此,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投资的利率弹性比较小,储蓄水平相对较高(意味着MPC的下降)。 我国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政府投资、包括国有企业的投资还是我国投资的主要部分。这两部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受政府宏观调控目标的影响,所以对利率的反应不敏感。尽管我国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了明显的上升,但是,其投资占整
16、个投资的比重仍比较有限,这就决定了投资曲线I陡峭。另一方面,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而储蓄倾向较高,导致边际消费倾向较低。,47,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动机对比 中国居民的储蓄动机是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过程,整个过程要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储蓄动机是储蓄本身,没有其他具体目标,可以说是一种无意储蓄; 第二阶段:谨慎与预防的动机,针对不可预测的天灾人祸和年老后的生活保障; 第三阶段:供养子女和赡养老人的动机; 第四阶段:婚丧嫁娶的动机; 第五阶段:改善生活的动机; 第六阶段:盈利动机。 城乡居民中不同储蓄动机所占的比例见表,48,49,5.3 货币政策效果分析,5.3.1 货币政策的一般效应 5.
17、3.2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 5.3.3 货币政策的效果度量,50,5.3.1 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E,LM ,r2,Y2,51,货币政策的作用机理,52,5.3.2 影响货币政策效应的因素,(1)IS相同,LM不同 (2)IS不同,LM相同,53,(1) IS相同,LM不同,a. LM平坦,富有弹性 b.LM陡直,缺乏弹性AD占AC的比例小, AD占AC的比例大,货币政策效果差。 货币政策效果好。,M/k为横轴截距,-M/h为 纵轴截距,k/h为斜率,h大,h小,54,55,机制,MLM右移r LM陡峭 h L2对r不敏感,r较少I较少Y较少 货币政策效果小,M LM右移r LM平坦 h
18、L2对r敏感,r较多I较多Y较多 货币政策效果大,56,(2)IS不同,LM相同,c. IS平坦,富有弹性 d.IS陡直,缺乏弹性AD占AC的比例大, AD占AC的比例小,货币政策效果好。 货币政策效果差。,Y=KA0-Kdr,纵轴截距A0/d,横轴截距KA0 ,斜率1/Kd,d大,d小,57,58,机制,M LM右移r I IS陡峭 d I对r不敏感, I较少 Y较少 货币政策效果小,MLM右移r I IS平坦 d I对r敏感, I较多 Y较多 货币政策效果大,59,5.3.3货币政策的效果度量,货币政策的乘数:是指在IS曲线不变时或商品市场均衡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化能使均衡收入变动多少,用
19、公式表示:,60,5.3.4 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61,1)财政政策完全无效LM垂直,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 h0。利率非常高,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高,证券价格极低,不再降低。政府要增加支出向社会公众借钱,必然减少民间投资。此时政府借款利率要上涨到私人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才能借到钱,卖出公债。此时政府支出的增加,导致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所以挤出效应是完全的。,62,1)财政政策完全无效IS水平,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d无限大,利率稍微变动,投资会大幅度变化,利率稍微上升,使得私人投资大幅度减少,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更为彻底和完全。,63,2)货币政策十分有效,LM曲线垂直:货币当局购买公债,增加货币供给
20、。公债价格必然上升到足够高的程度,人们才愿意卖出。公债价格提高,利率下降很多。,64,2)货币政策十分有效,IS曲线水平:斜率为0,投资对于利率很敏感,货币供给增加使得利率稍微下降,投资会极大提高,国民收入增加。收入增加所需要的货币正好等于增加的货币供给。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古典主义学派认为,货币需求仅仅与产出水平有关,与利率没有关系,对利率不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几乎为0,LM垂直。所以货币政策是唯一有效的政策。,65,5.3.5.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简答题),1)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显著。但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因为厂商对经济前景悲观,即使央
21、行放松银根,降低利率,投资者不愿意增加贷款,银行不肯轻易借贷。尤其是遇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效果很有限。 马拉车前进:简单,货币政策制止通货膨胀。 马拉车后退:复杂,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复苏。,66,5.3.5.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简答题),2)增减货币供给要影响到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通货膨胀时期,居民希望尽快消费,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减少货币供给的效果打折扣;经济衰退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对货币的需求减少。 3)外部时滞。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有时间。,67,5.3.5.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简答题),4)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利率提高,国外资金进入,若汇
22、率浮动则本币升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本国总需求下降;若汇率固定,央行为保证本币不升值,必然抛出本币,按照固定利率收购外币,于是本国货币供给增加。,68,5.4 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相机抉择),5.4.1 松财政松货币 5.4.2 松财政紧货币 5.4.3 紧财政松货币 5.4.4 紧财政紧货币 5.4.5 混合政策的政策效应,69,搭配使用的必要性,70,搭配使用的必要性,71,5.5.1 松财政松货币,E,IS ,LM ,Y1,Y2,r1,r2,72,适用条件,73,实践,74,5.5.2 松财政紧货币,E,IS ,LM ,Y1,Y2,r1,r2,75,适用条件,76,实践,77,5.5.3 紧财政松货币,E,IS ,LM ,Y1,Y2,r1,r2,78,适用条件,79,5.5.4 紧财政紧货币,E,IS ,LM ,Y1,Y2,r1,r2,80,适用条件,瓶颈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未得到应有发展而已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81,实践,82,5.5.5 混合政策的政策效应,83,Y0,Y1,Y2,Y0,Y2,C+I+G,C+I+G+G,IS0,IS1,LM,r0,r1,5.6 IS-LM模型政策效应分析在认识上的深化与局限。,84,第五讲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