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处理打架问题.doc

上传人:jw66tk88 文档编号:9492905 上传时间:2019-08-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处理打架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处理打架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处理打架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听到学生打架的消息,班主任老师一般都会很生气,很容易联想到学生平时的许多不良表现。带着这样的心情与学生谈话,难免出现态度上的急躁和语言上的刻薄,这往往就是本来没有平静下来的学生出现情绪上的激动,导致与教师的顶嘴、冲撞,造成双方的不愉快和谈话的无效。与犯有错误的学生进行有效地谈话,教师首先要在心里接受“人都难免犯错误”这一事实,从内心深处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向上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保持平和的态度,带着期待和关心,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学生打架后一般有三种心理。第一是恐惧。他们担心会收到教师的批评和学校的处分,有极强的防御心理。这种情况下,他们一般不会对教师说真话、讲实情。第二是不服。学生之所以打架

2、,一定有他们自己的“道理” 。他们对被请到办公室感到“委屈” ,会设法为自己“申辩” ,希望教师能听他们解释。第三是激动。无论学生在打架中是占了上风还是吃了亏,他们的情绪都会很“高昂” ,因而对教师的言语、表情十分敏感,很容易激动。这时,教师要注意先避开事,从关系人入手,以免与学生发生冲突,使谈话陷于僵局。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特别是当一件校园“事故”发生后,教师是关注问题,还是关注学生的成长,会直接影响到与学生谈话的态度和谈话方式的选择。过去由于我们较多地关注问题,谈话中经常流露出对学生的不满,并“居高临下”地急于告诉学生,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忽略了学生的内心感受和想法,结果学生往往当面点

3、头认错,事后依旧“我行我素” 。究其原因,学生没有从感情上接受我们谈话的内容。在谈话中应注意学生的成长,相信学生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顺着学生的“理由” ,巧妙地对他们的行为赋予新的“意义” ,然后引导学生依据这个“意义”去解释,让学生在自我解释中自相矛盾,进而产生改变的愿望。让学生感受到教室对他们的关心和信任,而不是对错误行为的不满,学生才会解除“心理防御”讲真话。其次,认真倾听学生的诉说很重要。因为,一个有很多话急着要说的人,是听不进别人讲话的。只有让学生把“理由” 、把“委屈”说出来,他们才可能听进我们的讲话。再次,不因某个错误行为就轻易对学生这个人作是非性评价。引

4、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和思考行为的后果,启发他们思考今后该怎么去做很重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我们帮助一个人时,如果让这个人感觉到是他自己帮助了自己,他的心理就会有种成就感,就愿意按照我们期待的方向去努力、去行动。除此之外,一些方法也可以降低学生打架事件的数量:一、积极预防。有备无患学生在来到一个新班时,尤其是班级人数中男生人数占较大比例时,学生之间的矛盾是很容易发生的。矛盾的起因往往就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不少学生来到一个新的环境会有“惟我独尊”的意识,互相不服气,对矛盾的处理方式常常是拳脚相加。以此来确立自己的“老大”地位。如果这时班主任的措施采取不当,学生间的矛盾会演变为较大的冲突。

5、为了避免矛盾的发生、扩大,在接手一个新班时班主任应首先对学生进行团结友爱教育,教育学生要学会互相谦让、互相帮助、与人为善,对学生“动之以情” ;其次,对学生进行校纪校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打架的严重后果,对学生“晓之以理” ;并且以玩笑式口气,跟学生讲:要想在班级里做“老大”得先过我这一关,只要我在,你们哪一个都别想当“老大” 。同时,我在班级里有意识地开展各类活动,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努力创造一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团结的氛围。二、发现苗头。及时制止当然,采取上述措施,学生间的矛盾并不能完全避免。平时,班主任在课间、自习课的时候总应适当到教室走走,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迅速

6、将打架学生带到部长办公室,请老师看管,然后又回教室找学生了解情况。在掌握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后,再回到办公室,对他们进行教育。若学生情绪过于激动,可请家长来配合工作。并且班主任应根据所掌握的情况给他们分析在整个事件中他们小孩的不对之处,不偏袒任何一方,让家长和学生心服口服。通过班主任做工作,加之学生家长也比较配合,打架的后果应该可以降到最低。三、配合学校。妥善处理有些突发事件并不是老师所能控制的,一旦发生此事件班主任要积极协助学校妥善处理,把事件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四、事后教育。巩固成果每次班级发生打架事件后,我都要在一段时间内以该事为例对学生进行教育。我从正反两方面给学生分析事件发生过程,每一方处

7、理的恰当之处和存在的不足,让学生站在每一方位置来体会他们当时的思想状态,去换位思考;而且让学生自己设想如果事件不得以妥善解决,事态将会发展到多么严重的程度,会给自己、对方带来多大的伤害;并且从家长的角度来引导学生,让他们体谅家长的辛苦,不要给家长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告诫学生们吸取教训,遇事冷静对待,适当克制自己的冲动情感,有话好好说,出现问题通过正当途径解决,“拳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总之,班主任在预防和处理学生打架事件时要从爱护学生、教育学生的角度出发,处理学生打架的过程中要细致耐心,全面了解事件的原委,明确是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以理服人。并且不能害怕“问题”学生,晨惧家长,处理问题

8、瞻前顾后优柔寡断,必要时对相关学生进行适当处罚,要“对症下药” 、“因材施教” 。首先要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加强学生社会技能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处理人际冲突的能力。其次要建立流畅的学生冲突的申诉通道,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平时学生和老师、家长之间应有尽量多的平等交流机会,互相沟通增进感情,同时了可解决同学在班级内外所遇到的冲突和敌意,在这种形式下学生如果有什么委屈或遭遇暴力冲突,就会首先想到老师、家长,从而获得较为合理的处理方式。教育他们逐步懂得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和做人道理,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同学、老师、家庭成员、吮及其他之间的关系,增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教师应该使学生了解

9、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暴力行为并不是正常的人际关系互动模式,并且进一步教导学生积极正向的人生观。当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打架这种校园安全事件时,班主任宜从以下几点着手处理:(1)首先要让学生冷静当学生发生打架事件时若你正好在现场,要及时喝止动武者,如认识动武学生,可直呼其姓名及喝其停手。要让学生冷静,老师先保持冷静,不要被情绪牵动。然后严厉地要求两方学生分开。这时候学生处于情绪异常激动的状态,表现为面红耳赤,大口大口地喘气。如果教师此时采用严厉批评的方式来教育学生的话,无疑于给这些学生火上浇油。因此,作为班主任,不妨让学生在此时单独冷静冷静,让他们坐坐“冷板凳” 。过一段时间,等打架的同学的情绪

10、稳定下来之后,教师再来处理也为时不晚。 (2)及时跟进,了解事件的原委在处理打架事件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学生为何打架,才能及时的对症下药。一般说来,以下两种类型容易诱发打架事件:一是嬉戏作弄型:青少年常模仿怪异行为、恶作剧、无知、好玩或表现与众不同心理,而发生破坏公物、欺负同学等动作。攻击行为较轻微,但发生的几率最大。二是主动报复型:因双方互相有过节而怀恨在心,或仍心存不满、不平,认为需讨回公道才得以扳回面子,消除愤怒,故采取以牙还牙或另有图谋伤害之举动,这种情最为可怕:所以等学生的情绪安全下来之后,就要着手调查打架事件的原委。此时学生已冷静了,可以较平和地说出整个事情的经过了。但是,尽管如此

11、,学生在解释自己打架的原因时,往往会推卸自己的责任,千方百计所说事实不一致,不再找目睹整个事件的同学来了解事实的真相,得出较一致的说法,以此为我处理打架事件作好公下的准备。 (3)疏导情绪,重建互信在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分别针对双方所犯的错误及认错态度,力求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打架的不良后果。因此该批评时就批评,绝不心软。当然,教师要善于批评教育架的学生,更要直面指出并批评纠正学生的缺点错误。同时,我想教师应尊重学生,和颜悦色地指出学生错误。班主任应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对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分析学生的错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违反了校纪校规以及打架事件的严重性和恶劣性,并提醒

12、学生以此为戒,不要再犯。 (4)分清责任,适当惩戒在了解了整个事情经过后,邀请双方家长到校沟通,共同处理学生过错行为。处理结果分成两大部份,首先是处理打架事件,不管打架的原因为什么,双方为对方花钱治伤,并给予一定的补偿;其次处理打架事件的引起原因,错的一方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任!由学校或者年级组继续做相应处罚!(5)进行团体辅导,澄清班级观念打架事件造成的影响是恶劣的,如不给其它学生以警示,或许这一坏习惯会在班中蔓延开来,这极不利于良好的班风的形成。因此,班主任必须及时以此为例,利用晨会课或者班会课对全班学生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引导全班学生分析打架事件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告诫学生们吸取教训,遇事冷

13、静对待,适当克制自己的冲动情感,有话好说。当然,管理带有一定的艺术色彩,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性格的学生需要我们班主任因人、因时、因地、以至因事,予以灵活处理才能让孩子们对自己敬而畏之,逐步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于性质比较恶劣打架事件我认为班主任对于这样的学生一定要“狠” ,不能害怕暴露班级问题。另外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掌握其基本表现情况。这些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或单亲家庭,有着特殊的家庭背景,班主任只有切实了解这些学生抓问题才能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另外要长期关注,不能害怕“问题“学生,畏惧家长,处理问题瞻前顾后优柔寡断,这样往往会错失良机,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在处理问题时最好还能借助学校的力量形成合力,给学生形成高压态势让其有所畏惧。事后也不忘穷“追猛打,不依不饶”让学生害怕再犯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