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科前言:对外汉语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第二语言教育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核心内容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或对外汉语教学。 (语言教育一一第二语言教育一一对外汉语教育一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or 对外汉语教学。 )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名称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1、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 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1)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2)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3)双语或多语现象:指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
2、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2、第一语文和官方语言(1)第一语文:(2)官方语言:是一个国家通用的正式语言或认定的正式语言。它是为适应管理国家事务的需要,在国家机关、正式文件、法律裁决及国际交往等官方场合中规定一种或几种语言为有效语言的现象。一个国家的官方语言一般从该国使用范围最广或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中选择一种或几种,如中国为普通话,日本为日语,法国为法语。有的国家只有一个官方语言,如德国,有的国家有好几个官方语言,如印度,有的国家没有法定的正式的官方语言,如美国。在一些国家的某些地区,一些少数民族语言也是官方语言。3、母语和外语 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1)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
3、(母语第一语言)(2)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 (外语第二语言)4、本族语和非本族语 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按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1)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2)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5、目的语:是指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6、母语、本族语、第一语言通常是一个人的“主要语言” ,但在有的情况下也可能成了“次要语言” ,外语、非本族语、第二语言一般是“次要语言” ,但也可能成为“主要语言” 。7、西方学者们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对“第二语言”和“外语”这两个概念作了分工: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
4、目的语称为第二语言;而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称为外语。8、 “第二语言”的含义?“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复杂关系?(1)广义的“第二语言”:是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与外语之间是包容的关系) 。(2)狭义的“第二语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与外语之间没有关系) ;另一种情况是指在该语言的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这种情况下,第二语言与外语之间是包容的关系) 。二、学科名称的讨论1、本学科的名称:(1)对外汉语教学:现在在我们国内本学科的正式名称也是
5、用得最多的名称是“对外汉语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但它只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 “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因此只适用于中国。 (补充:海外对本学科的称呼,美国称“中文教学” ;日本称“中国语教学” ;东南亚国家称“华文教学” 。(2)汉语教学:“汉语教学”本来既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包括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但在特定情况下专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6、。在国际场合用的较多。(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在学术上较能准确指称本学科的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即“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缩写为 TCSL。这一名称既能指在中国进行的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也能指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还包括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它涵盖了国内外所有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也显示了它本身是整个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部分。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即“我国母语文教学”在中国进行的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对本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汉语教学”(特定情况专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7、)“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国国内对少数民族进行的汉语教学,即“我国少数民族汉语教学”2、本学科上位学科的名称:(1)应用语言学:这是使用得最早、最普遍的名称。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专指第二语言教学。(2)外语教学:这是国外语言教学界广泛使用和我国外语教学界长期使用的名称。(3)外语教育学和教育语言学:(4)第二语言教学:这是使用得愈来愈多的名称。三 “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1、 “教学”主要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有组织有计划的传授和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学只是教育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教学的研究通常是以教学过程及其规律为对象。2、 “教育”的内涵要比
8、“教学”丰富得多,指从德智体美方面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主要是学校的活动。对教育的研究,除了教学过程和规律以外,还要研究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教育全过程和教育规律。3、为什么提出用“对外汉语教育”取代“对外汉语教学”作为学科名称更规范?P8因为本学科研究的任务不仅限于教学,还包括其他许多方面,用“对外汉语教育学”更能体现本学科的性质。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和学科体系一、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任务1、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任务: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原理、教育过程和教育方法,并用来指导教育实践,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对外汉语教育作为一门分支学科还有一项任务,即以自身的学科
9、理论建设,为第二语言教育学科甚至整个语言教育学科的理论发展做出贡献。2、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对外汉语教学。通过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与学的全过程和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本质特征以及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从而制定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并用来指导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效率。3、对外汉语教学系统中的内部因素:(1)学习与教学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和教师,包括学习者的心理、生理、策略等个体因素和教师的基本素质。(2)学习与教学活动的客体所教的目的语,即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3)学习与教学活动的本身 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
10、测试评估四大环节的理论和实践。4、对外汉语教学体系中的外部因素:(1)一些基础学科,特别是与本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的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对本学科理论所起的支撑作用。(2)语言环境,包括社会语言环境和教学语言环境,及其对学习所产生的影响。(3)国家的方针政策,国家、社会及具体的教育单位所能提供的各种资源、条件对教学实践所产生的影响。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体系1、学科体系是一门学科的结构系统,它显示构成该学科的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其核心部分是学科的理论体系。2、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各种语言教育体系模式(P10)(1)美国斯波尔斯基于 1980 提出“教育语言学理论模式” 。(2)加拿
11、大斯特恩于 1983 提出“第二语言教学理论的一般模式” (80 年代最完整的模式)(3)我国吕必松有关第二语言学科理论和第二语言教学结构的论述,第一次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明确提出了学科体系模式。如,有关学科理论体系的两级分法: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如,关于教学活动四大环节的概括等。3、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的模式对外汉语教育学科体系分为三个部分:理论基础、学科理论、教学实践。(1)第一层次:理论基础。一一也叫支撑理论提出与本学科关系最为密切的七个基础学科: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横断学科、哲学。这七个学科本身都是独立的学科,不能算作本学科的理论,但它们都从不同方面,特别是语言的本质
12、、语言学习的本质、语言运用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四个主要方面对本学科产生影响。(2)第二层次:学科理论。一一包括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两部分基础理论包括四个方面:A 对外汉语语言学。B 汉语习得理论。C 对外汉语教学理论。D 学科研究方法学。应用研究:指运用相关学科和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对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评估、教学管理、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专门的研究。(3)第三层次:教育实践,主要是教学实践。教育实践:既包括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的教育,也包括对未来的对外汉语师资的教育。4、为什么作为母语研究的汉语语言学不能代替本学科对汉语的研究(对外汉语语言学)?(1)研究目的不同。本学科研究汉语
13、是为了让汉语零基础学习者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有效地掌握汉语的词语和造句规则,培养其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不是提高已具备汉语交际能力的人对语言规则系统的理性认识。(2)研究内容不同。本学科主要研究通过与学习者母语对比所揭示的汉语特点和汉语作为目的语学习所遇到的难点,也就是汉语的特殊规律。而不是面面俱到地追求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3)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本学科需要从意义的表达出发,突出用法和功能的研究。而不是单纯从语言结构出发,集中于描写分析语言现象。(4)研究的角度不同。本学科除了要从语言学角度来研究以外,还要从汉外对比、跨文化交际、语言习得、学习者个体差异、认知心理等多角度进行综合研究。
14、(5)研究方法不同。除了一般语言学研究方法以外,还要采用对比分析、偏误分析、心理实验等多种方法研究。第三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和特点1、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1)对外汉语教学首先是语言教学。 (不同于语言学的教学。语言是交际工具,教语言就是要让学习者掌握这个交际工具,培养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课是技能课和工具课。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和规律的科学,语言学的教学则是教授有关语言的理论知识以及有关语言的研究方法。语言学的课程是知识课和理论课。 )(2)对外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不同于第一语言教学。第一语言教学都是在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母语听说读写
15、的基本技能,有了用母语熟练地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二语言教学往往是从零起点开始的。)(3)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 (不同于其他第二语言教学)(4)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不同于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5)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的分支学科。 (总概论)2、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1)以培养汉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不是让己具备汉语运用能力的本族人掌握更多语言和文化知识,而是让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掌握用汉语进行听说读写交际活动的能力。(2)以技能训练为中心,将语言知识转化为技能。(3)以基础阶段为重点
16、。语言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最为重要。基础阶段总是拥有最多的学习者。(4)以语言对比为基础。通过汉语与学习者母语的对比确定教学重难点,分析并纠正学习者的错误。(5)与文化因素紧密结合。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化教学,语言教学本身就应包含运用目的语成功地进行交际所必需的文化内容。(6)集中、强化的教学。课程较集中、课时较多、内容较密集、进度较快,班级规模较小。二、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特点(1)对外汉语教育是专门的学科。它有专门的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视角。研究对象: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现象、教育原理和教育方法,并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中心,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全过程及整个教学系统中各种内部和外部因素及其
17、相互作用。研究任务:揭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以指导教育实践和教学实践,解决实际中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研究视角:是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的以及这几方面综合的独特视角。(2)对外汉语教育是综合的学科。它综合多种学科的理论成果,形成且逐步完善自身的学科理论。(3)对外汉语教育是应用的学科。它与实践紧密结合,具有极强实践性。第四节 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定位与争论一、关于本学科定位的错误争论:(1) “小儿科”论。20 世纪 60 年代至 70 年代,对外汉语教学被视为教“人手足刀尺”的“小儿科” ,认为“是个中国人就能教汉语” ,不承认这是一门学科。这
18、是早期的“学科否定论” 。(2) “对外汉语文化教学学科”论。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至 90 年代初,对外汉语教学界进行过一场语言与文化,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关系问题的热烈争论。出现了一些比较偏颇的观点,如提出对外汉语教学要“突破汉语基础教育” ,要进行“系统文化知识的教学” , “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内容是汉学,而不仅仅是语言培训” “与国外大学的中文教学接轨” , “把学校办成汉学家的摇篮”等等。补充:为什么对外汉语教学不等于文化教学?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语言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教好语言,所以本学科的根本任务首先是要教好汉语。本学科不同于文学、历
19、史等学科,本学科的文化教学是有一定限度的,不能把文化课的数量和内容无限地扩大,弄得语言与文化失衡甚至倒置,改变了语言教学的任务。外国学习者最需要的首先还是学好汉语,一旦掌握了汉语这把金钥匙就能自己打开中国文化宝库的大门。(3) “应用语言学学科”论。为什么把第二语言教学归于语言学、应用语言学范畴,或直接称之为应用语言学是不恰当的:第二语言教学所“应用”的理论不仅仅是语言学,还有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等。语言学与语言教学之间的关系决不仅仅是“应用” 。两者是应用和启示的关系。“应用语言学”这一名称非常笼统,不能明确表示出本学科的内容。强调了本学科的应用性,忽视了它作为一门专门学科所具有
20、的理论性。今天的语言教学已经逐渐摆脱了纯语言学研究的路子,更多地借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转向对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和规律的研究和学习者个体因素的研究。二、本学科的正确定位语言教育学科1、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性质: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育。2、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定位:语言教育学科。是语言教育学科下的第二语言教育的分支学科。第二章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发展与现状前言: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开始于 1950 年。其间以 1978 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期,即 50 年代初至 70 年代末的“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时期和 70 年代末至今的“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时期。第一节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
21、的发展回顾一、 开创对外汉语教学事业(50 年代初至 70 年代末)1、初创阶段(1950 1961)(1)成就:1950 在清华大学成立“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这是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第一位到国外教授中国语文的专家是朱德熙。本学科第一篇论文是周祖谟于 1953 发表的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 。1958 出版我国第一套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科书 。(2)此阶段特点: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注意把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与对本国人进行的母语文教学区分开来,摸索一条第二语言教学的路子。很多著名语言学家的参与使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有雄厚的研究汉语语言学的实力,也树立了语言学家积
22、极参与对外汉语教学的好传统。有国外教学经验的学者参与初期教学工作使得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从一开始就有可能借鉴国外第二语言教学的好经验和新成果。(3)局限性:教学中存在着过于侧重语言知识特别是语法知识教学的倾向,对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无论在认识还是具体方法上都远远不够。2、巩固阶段(1962 1966)(1)成就:1962 年成立“外国留学生高等预备学校” ,这是我国第一所以对外汉语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等学校。后于 1964 年更名为北京语言学院,于 1996 年又更名为北京语言文化大学。1965 年北京语言学院创办了我国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教学通讯 。(2)此阶段特点:教学
23、规模进一步扩大。教学体系进一步完善,试办汉语翻译专业。对外汉语教师培养工作进一步落实。在教学法的研究方面开始积累以往经验,进行总结。3、恢复阶段(1972 1977)二 确立对外汉语教育学科1、构建学科理论框架阶段(80 年代)(1)此阶段特点:在对外汉语教学界逐渐形成科学研究之风,在研究课题的涉及面和参加者的广泛性方面是空前的。开始了对外汉语教学宏观的系统的研究,逐步构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框架。开展了本学科首批重大课题的研究,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在教学法的研究方面,提出“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原则以及“交际性原则” 。2、深化学科理论研究阶段(90 年代)(1) “深化”体现在两个方面:语言
24、习得的研究得到高度重视,进一步探讨汉语学习规律,使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坚实基础上。教学理论的研究逐渐改变了纯语言学研究的路子,更自觉地汲取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成果,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第二节 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现状1、国家和民族的事业。(1)1987 成立了“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 ,其常设机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汉办” ,第一任“汉办”主任为吕必松。 (2)1989 年我国国家教委指出“发展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是一项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2、学科地位。(1)1983 年正式提出“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名称。 (2)1988 年成立“中国对外汉语教学
25、学会” ,首任会长吕必松。 (3)1987 年成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 ,首任会长朱德熙。 (4)1984 年成立“语言教学研究所” ,这是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研究机构。 (5)1979 年语言教学与研究季刊成为我国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的专业刊物。3、学科教育体系和课程体系。本学科已形成了多类型、多层次、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和趋向于科学化的课程体系。形成了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博士生教育的学历教育体系。形成了预备教育(历史最久) 、进修教育、短期教育、速成教育的非学历教育体系。如汉语言专业本科教育的主要课程分三大类:语言技能课、语言知识课、中国文化知识课。4、学科理论体系。5、教师队伍建设
26、。第三节 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一 、新世纪语言教育的重要性1、21 世纪第二语言教育的目标和学习标准的 5 个“C”:Communication(运用语言进行交际) ,Cultures(体认多元文化) ,Connections(贯连其他学科) ,Comparisons(通过比较了解语言文化的特性) ,Communities(应用于国内和国外的多元社区) 。2、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在原始社会,人类就是依靠语言在生产劳动及大自然交往中相互沟通、团结协作以求的生存发展。在今天的信息时代,语言作为知识、文化的载体,也作为信息传播最主要的载体,仍然是十分重要的。语言学习和语言教育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27、语言是交际工具,是人与人、社团与社团、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沟通工具。我国要实现现代化,要深化改革开放,在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就需要了解外国并让外国了解我们,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外语和汉语的语言教育。语言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基础。第二语言教育不但可以促进人们的社会交往能力并开发人的智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人们的多元文化意识,扩大人们的视野,丰富人们的知识,提高人们的基本素质。二 、世界汉语教学的发展特点1、对外汉语教学与世界汉语教学的关系: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包括两个方面:在使用汉语的环境里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和在非汉语环境里进行的常常是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我国对外
28、汉语教学是世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2、世界汉语教学的现状与特点:学习汉语的人数迅速增长,教学规模不断扩大,但在世界大多数地区汉语仍属于“非普遍教授语言” 。现代汉语的教学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很大程度上汉语教学仍附属于汉学,未能成为独立学科。中文的专业教育、学历教育有所发展,汉语教学出现向中、小学发展的趋势。但总体看来学生学习汉语的起点仍比较低,多数地区尚不能培养高级汉语人才。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和教育学基础前言: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一)1、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科学,对外汉语教学是研究
29、语言教学的科学。2、语言学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理论语言学和具体语言学都对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起着很大的指导作用。理论语言学从对语言本质的认识,即语言观的角度,给语言教学的宏观指导,影响到对语言教学的性质、目标、原则和方法的认识,从而成为不同教学法流派的基础。具体语言学对语言事实的描写和语言规律的揭示,从微观上给语言教学以启示,不仅影响到语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也影响到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测试评估等各个教学活动的环节。语言学的一些分支学科,如对比语言学、话语语言学、语用学都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重大影响。一、 语言的基本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1、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1)内涵:语言是
30、符号系统,这是语言结构的本质属性。语言符号是声音和意义的集合体。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没有什么必然联系,是由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但一经社会“约定” ,就有强制性,社会成员必须遵守。语言系统是分层次的结构,语言大系统下有语音、词汇、语法、语义等分支系统,以语义系统为核心,各分支系统既各自独立,又相互依赖,紧密联系。语言系统内部依照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来组织和运作。(2)启示:学习一种语言要重视意义。掌握音义联系,遵守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学习一种语言要掌握语言系统和各分支系统。对外汉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语音、词汇、语法和汉字四个要素及其相关系统。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本质上是口头的,
31、文字是第二性的。语言学习和教学应从听、说开始,首先着眼于口头语言。2、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1)索绪尔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语言是对言语的抽象和概括,常常指作为社会惯例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则系统。言语是语言的表现形式,是个人对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运用,即运用语言的词汇和语法手段组成具体的话语。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通过言语来体现。(2)启示:对外汉语教学必须以言语为对象,从言语入手,只有通过言语才能学会语言。教学中首先要抓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训练以培养交际能力。从言语中接触到的大量语言事实,应总结归纳成一定的语言规则,让学习者自觉掌握。系统的语音、词汇、语法知识的教学也十分必要。3、语言有生成性。(
32、1)内涵:语言有极大的生成性,可以用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的表达意义的语言形式。(2)启示:对外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汉语的能力,而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各种各样的语言素材。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要着重引导学生掌握并灵活运用语言规则。要帮助学习者归纳、掌握语言的生成规则,并能在各种情况下运用自如。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1)内涵:语言作为人类的交际工具是其最本质的社会功能。语言是最重要、最根本的交际工具。(2)启示: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为了让学习者掌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课要充分体现工具、技能课的特点。不能仅仅教授或学习语言知识,而是要加强技能训练,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并形成
33、能力,最终能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交际。(3)补: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培养语言交际能力是语言教学的目标。5、语言是人类的思维工具。(1)内涵:思维可分为技术思维、形象思维和概念思维。人类的主要思维活动 概念思维必须借助于语言,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来进行。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思维过程必须通过语言来实现,思维结果必须通过语言来固定、保存、传播。人类的思维方式、思维规律必须在语言中反映出来;语言的结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思维的方式和习惯。不同民族的思维能力一样,但思维方式既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语言包含着一个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2)启示:要学好目的语,
34、必须了解目的语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介绍汉民族思维方式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目的语进行思维的能力,课堂中要尽量用汉语进行教学,要求学生用汉语来理解和表达。6、语言产生于特定的社团并体现该社团的文化。(1)内涵:语言大体上是按民族来分划分的,不同民族形成了语言的不同特点。语言离不开民族或社团的文化,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受文化的影响并反应文化,成为文化的载体。理解语言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所反映的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负载该文化的语言。(2)启示:对外汉语教学不能脱离汉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与汉语紧密相关的文化因素的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不可或缺的内容。7、语言是人类独有的,只
35、有人类才具备学习和运用语言的特殊生理基础。(1)启示:语言是可以学会的。一个具有健全大脑和发音器官的正常人,都能掌握自己的母语,也能学会第二语言。成功的第二语言教学必须考虑到学习者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第二语言学习具有普遍性质,人类学习第二语言的规律有很多共同之处。研究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和规律,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意义。二 、语言学的发展与第二语言教学1、中国、印度、希腊很早就成为语言研究的三大中心。中国对语言的研究从训诂学、文字学开始。 尔雅是最早的辞书。西汉扬雄方言是中国第一部比较方言词汇的重要著作。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按形义关系编排的字书。从公元 3 世纪开始,中国音韵学的研究也取得了
36、很多成就。 (2)公元前 4 世纪,印度巴尼尼梵语语法 。 (3)公元前 3 世纪,希腊狄奥尼修斯希腊语语法 。19 世纪以前语言学附属于哲学、语文学等学科,未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 19 世纪初历史比较语言学兴起,把语言作为专门研究的对象,语言学才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语言学四大思潮: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功能主义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1)时间地点:出现于 18 世纪末、19 世纪初,中心在德国。(2)该学派采用历史比较的方法,通过语音和词形的比较研究语言的发展和演变,发现了语言之间的亲属关系并建立了语言的谱系分类。当时主要是研究印欧语系各种语言在不同时期结
37、构上的相同特点,寻求其共同来源。(3)代表人物:英国琼斯揭开了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的序幕。奠基人是 19 世纪丹麦拉斯克、德国格里姆和葆朴。19 世纪中期德国施莱赫尔提出了语言的“谱系树”理论,画出印欧语系谱系树形图。19 世纪下半叶出现了“新语法学派” 。补:德国洪堡特是普通语言学的奠基人。(4)贡献: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兴起,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弄清了世界上很多语言的同源关系,建立了世界语言的谱系分类。(4)局限:强调了语言的历史比较,忽视了语言的共时研究;孤立地研究语言单位,缺乏对语言系统性的研究。结构主义语言学。(1)时间地点:20 世纪初期,中心在美国。(2)代表人物:索绪尔,现代
38、语言学的奠基人。 普通语言学教程 ,语言学的“圣经” 。 (3)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核心:语言是符号系统,这一系统由很多小系统组成。符号由“能指” (形式)和“所指” (概念)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的关系是任意的,一旦形成以后又具有约定性。符号系统内部语言单位之间存在“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区分了“语言”和“言语” ,区分了“内部语言学” (语言本身的结构)和“外部语言学” (语言与社会、民族、文化、政治等的关系) 。提出区分“历时语言学” (研究语言在不同时期演变的“动态语言学” )和“共时语言学” (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状态的“静态语言学” ) ,主张对语言进行共时研究。索绪尔的学说突破了
39、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局限,开拓了语言研究的新领域,开创了语言学研究的新时期结构主义语言学时期,给语言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4)20 世纪前半叶,以索绪尔学说为基础,欧洲语言学出现了结构主义思潮,在 30 年代有三学派:强调语言符号的功能的布拉格功能语言学派。强调语言符号间各种关系的哥本哈根语符学派。强调共时描写语言事实的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影响最大,创始人美国鲍阿斯和萨丕尔,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德语言论 。美国描写语言学派主张用共时研究的方法,通过可以观察到的语言材料科学地客观地描写语言的内部结构,揭示系统内部的关系) 。补:后又出现了伦敦功能结构语言学派(奠基人弗斯)和莫斯科控制结构语言学派。(5
40、)贡献:结构主义学派对语言的结构系统进行了全面深入描写,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结构分析和结构描写方法。不仅对语言学本身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作为一种普遍意义上的方法论也影响到其他学科的研究。(6)局限:只集中于语言形式、结构的分析,忽视对语言意义的研究。转换生成语法。(1)时间地点:20 世纪中期美国。(2)代表人物:1957 年美国乔姆斯基句法结构标志转换生成语法学派诞生。(3)乔姆斯基理论观点:提出区分“语言能力” (人们内化了的语言规则体系)和“语言表现” (语言能力的实际运用) ,认为语言表现不能全面反应语言能力,只就有限的实际话语进行结构分析,不能解释语言的本质,无法解释人类语言创造性
41、的特征。语言学需要研究的是语言能力。提出“语言习得机制”和“普遍语法”的假说,“深层机构” 、 “表层结构”的理论。功能主义语言学。(1)时间地点:60 年代末、70 年代,中心在欧洲。(2)代表人物:英国韩礼德、法国马丁内。(3)贡献:功能主义语言学兴起标志语言研究重点由语言形式转向语言功能。3、语言学派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法流派的影响:(1)历史比较语言学(把语言当做知识来研究比较,强调语言间的共同点)一一语法翻译法(以语法知识为纲、以与母语的翻译对比为基本手段) 。 (2)结构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看做是一种工具和手段,通过刺激反应来获得,强调各种语言之间的差别,着重研究和描写不同的语言系统及
42、其结构形式)一一听说法、视听法(注重口语并以句型结构操练和模仿为特色) 。 (3)转换生成语法(把语言看做是人的一种能力,依靠这种能力,人们能掌握复杂的受规则支配的语言生成体系,创造性地运用语言)一一认知法(重视发挥学习者的智力,强调认知规则)。 (4)功能主义语言学(把语言看作是一种社会现象,强调研究语言的社会功能)一一交际法(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 。 注:前者是后者的语言学理论基础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学的语言学基础(二)1、长期以来对语言的研究实际上存在着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两大思潮。2、近 30 年来语言学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语言研究的重点从语言的形式和结构转向语言的功能和使用,着重研
43、究语言的功能、语言的运用、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 、功能主义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1、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1)背景:乔姆斯基在 60 年代提出“语言能力”的概念,并区分了“语言能力”和“语言表现” 。定义:语言能力指人们所具有的语言知识,是一种内化了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的语言规则体系。根据转换生成语法理论,一个人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能正确组合声音和语素;能区分是否合乎语法的句子;能区分结构相同或相似但意义不同的句子;能区分结构不同但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句子;能区分同一结构的歧义;能区分句子中的语法关系;最根本之点是能运用这一有限的规则体系创造出无限的句子。(2)背景:海姆斯首次提
44、出“交际能力”的概念。定义:交际能力即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包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表达感情。既用口头形式,也用书面形式。既指说、写的表达能力,也指听、读的理解能力。(3)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的四个特征:语法性指语法上是否正确。可接受性在交际中能否被接受。得体性在一定语境中是否恰当。现实性是否是现实中常用的。(4)美国卡纳尔概括了交际能力的四个方面:语法能力指对语言规则系统的掌握,并掌握听说读写技能,能辨别并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社会语言能力指掌握语用规则,在真实的社会语境中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话语能力运用话语进行连贯表达的能力。策略能力交际中根据发生的情况,策略地处理语言的能力。如解释、
45、强调、更正等。即应变能力。(5)交际能力既包括语言能力,也包括语言运用的能力。(6)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的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有重要意义:培养汉语交际能力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目标的共识。第二语言学习过程是创造性的认知过程,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使有关的语言知识和语用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语言交际能力同时也是评估语言学习效果的标准。交际能力的理论是交际法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教学法流派。2、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1)语言形式:通常指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结构体系,也称语言结构。语言功能:指语言所发挥的作用,指用语言做事,或者说用语言完成交际任务。(2)韩礼德认为儿童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就掌握了七种功能
46、:工具功能用语言来达到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控制功能用语言来支配或控制别人的行为。交往功能用语言与别人交际。表达个体功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个性、感情,发现自我。启发功能用语言询问以认识周围世界。想象功能用语言创造自己想象中的世界。信息功能用语言传递信息(掌握最晚) 。(3)韩礼德把成人的语言功能归纳为三种:观念功能表达主观经验和客观经验。交际功能表达社会关系和私人关系。话语功能使语言的组成部分连贯衔接。(4)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是语言的两个重要方面,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两项主要内容。3、话语分析和会话分析(1)话语:是在交际过程中一定语境下表示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是由结构衔接、语义连贯、排列符合逻辑来表
47、达某个主题的连续的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话语既包括口语也包括书面语。(2) “话语分析”:也称“语篇分析” ,是对话语的结构与功能的分析。美国哈里斯最早提出这一术语。(2) “会话分析”:是对日常会话的结构和规律进行分析,是话语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萨克斯指出会话的特点是“话轮替换” 。(3)话语分析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培养学生交际能力必须加强连贯表达的训练,培养话语能力。4、言语行为理论和会话含义理论(1)言语行为理论:50 年代末英国奥斯汀提出“言语行为”理论。他指出语言不仅是描写、陈述和说明客观世界,提供信息,而且人们说出话语也是一种行为。他认为人们所说出的话语能同时进行三种行为,即
48、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以老师走进教室对学生说“屋里很热”这句话为例,言内行为是说话人通过发声把这句话说出来,它所直接表达的是字面意思,即进屋后的感觉。言外行为则是通过这句话来表达隐含的真正意图,也就是言外之意,即应该把窗户打开。言后行为则是指这句话对听话人产生的影响,即学生去开窗。(2)会话含义理论:对“会话含义”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对会话中说话者的言外之意的研究。60 年代中期美国格赖斯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认为会话能顺利地进行需要双方互相配合,共同遵守一些基本规则。他提出“合作原则” ,包括四项准则:质的准则 所说的话要真实。量的准则所说的话要包含交谈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要包含超出需要的
49、信息。关系准则所说的话必须是有关的、切题的。方式准则所说的话要清楚、有条理、简练,避免晦涩、歧义。 会话含义是指会话中说话者因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言外之意。如 A向 B 询问 C 是否适合当老师。B 只说“他的粉笔字写的不错” 。这就违反了量的准则,没有提供足够多的信息。言外之意即 C 并不适合当老师。 英国利奇提出了“礼貌原则”的六项准则:即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情准则。布朗和莱文森提出了“面子保全论” ,建立了包括积极礼貌策略和消极礼貌策略的礼貌模式。这些都进一步丰富了会话含义理论。二 、汉语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1、1898 年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是马建忠马氏文通 。2、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的有利因素:(1)语法方面:汉语最大特点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名词不变格,动词不用按人称、性、数、格、时、态来变位。如, “我去学校” ,主语可